CN109941072B - 滑动门的支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动门的支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41072B
CN109941072B CN201810722255.7A CN201810722255A CN109941072B CN 109941072 B CN109941072 B CN 109941072B CN 201810722255 A CN201810722255 A CN 201810722255A CN 109941072 B CN109941072 B CN 1099410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link
rotatable
sliding doo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222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41072A (zh
Inventor
西岛广隆
芜木诚
大川慎太郎
濑户直也
张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41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1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41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1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门的支承装置,其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车辆。具备:托架(21),固定于滑动门;第一臂(23),通过与滑动门的开闭方向平行的第一枢轴(22)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托架(21);第二臂(24),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第一臂(23)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移动,并且能够与第一臂(23)成为一体地在上下方向上旋转;引导滑轮(25),在第二臂(24)能够绕着朝向上下方向的轴(251)旋转且能够沿着导轨移动。

Description

滑动门的支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滑动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支承于车身的滑动门的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SUV车(多目的乘用车)多使用车顶朝向后方稍微下降倾斜并朝向车身中央弯曲的样式。由此,在车顶周边的后部分的车顶纵梁外部,也同样地呈现出朝向后方稍微下降倾斜并向车身中央弯曲的三维形状。而且,后门采用前端部被枢轴支承成能够绕着上下方向的轴旋转的回转式的门。
因此,向SUV车的后部座席的乘降通过使回转式的后门开闭来进行,但是在乘降时,不得不从乘降口的高度降低的后端附近进行,因此被强迫采取极其受拘束的姿势。
为了消除该问题,从SUV车的使用者出发,希望采用能够将后门在前后方向上开闭的滑动门,以能够容易进行向后部座席的乘降。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上部的上滑轮单元、高度方向大致中间位置的腰滑轮单元及下部的下滑轮单元的滑动门。各单元的引导滑轮与安装于车身侧面的上部的上导轨、高度方向大致中间位置的腰导轨及下部的下导轨分别卡合成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自如,由此将滑动门支承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开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15775号公报
然而,在SUV车那样的车身形状的车辆中,如前所述,车顶纵梁外部及后门的上缘呈三维形状,因此安装于车顶纵梁外部的上导轨也不得不呈三维形状。
相对于此,腰导轨及下导轨为车宽方向上的二维形状,因此伴随着滑动门的开闭位置的变化,三维形状的上导轨与上滑轮单元的位置关系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变化,因此无法应用专利文献1记载及其他周知的上引导滑轮单元(滑动门的支承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车辆的滑动门的支承装置。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第一发明是一种滑动门的支承装置,用于将滑动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支承于在车身设置的导轨,其中,具备:托架,固定于所述滑动门;第一臂,通过与所述滑动门的开闭方向平行的第一枢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所述托架;第二臂,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在伸缩方向上相对移动,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臂成为一体地旋转;及引导滑轮,枢轴支承于所述第二臂,能够绕着朝向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并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移动。
第二发明是一种滑动门的支承装置,用于将滑动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支承于在车身设置的导轨,其中,具备:托架,固定于所述滑动门;第一臂,通过与所述滑动门的开闭方向平行的第一枢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所述托架;第二臂,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在伸缩方向上相对移动,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臂成为一体地旋转;引导滑轮,枢轴支承于所述第二臂,能够绕着朝向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并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移动;及转换机构,将所述第一臂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伸缩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并将该转换后的直线运动向所述第二臂传递,或者将所述第二臂的所述伸缩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并将该转换后的旋转运动向所述第一臂传递。
优选的是,所述转换机构包括: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一端部通过与所述滑动门的开闭方向平行的第二枢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所述托架;第二连杆,通过与所述引导滑轮的轴向平行的第三枢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所述第一臂,并且该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连结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及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杆的一端部连结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连结于所述第二臂而能够与所述第二臂一起在所述伸缩方向上移动。
优选的是,使所述第二枢轴和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连结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的连结部为球窝接头。
优选的是,作为用于将所述第二臂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在所述伸缩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构造,将至少三个以上的引导部沿所述伸缩方向呈锯齿状地排列于所述第一臂,将所述第二臂以能够在所述伸缩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卡合于多个所述引导部。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臂的内壁面为凹状,将多个所述引导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卡合于该内壁面。
优选的是,所述导轨是安装于车身上部并在开闭方向上支承所述滑动门的上部的上导轨。
优选的是,所述上导轨呈现出在车辆上下方向及车辆左右方向上弯曲的三维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各种形状的导轨,因此能够使各种类型的车辆的滑动门顺畅地进行开闭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滑动门的支承装置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该车辆的俯视图。
图3是上导轨的侧视图。
图4是上导轨的俯视图。
图5是滑动门的支承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滑动门的支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收缩状态时的滑动门的支承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伸长状态时的滑动门的支承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图7的从箭头IX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10是图7的从箭头X方向观察的俯视图。
图11是图8的从箭头XI方向观察的俯视图。
图12是图7的XII-XII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0的XIII-XIII线放大剖视图。
图14是图10的XIV-XIV线放大剖视图。
图15是图11的XV-XV线放大剖视图。
图16是另一实施例的与图14相同的部位的放大剖视图。
图17是同样的与图15相同的部位的放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 滑动门 2 上滑轮单元
3 腰滑轮单元 4 下滑轮单元
5 上导轨 5a 前端部
5b 后端部 51 开口
6 腰导轨 7 下导轨
21 托架 211 第一铅垂壁部
211a 轴孔 212 第二铅垂壁部
212a 轴孔 213、214 耳部
215、216 止动部 22 第一枢轴
23 第一臂 231 引导板
231a、231b、231c引导部
232 螺栓 24 第二臂
24a 槽部 24b 凹部
241 板 25 引导滑轮
251 轴 252 球窝接头
252 球窝接头 26 第一连杆
261 第二枢轴 262 连结构件
27 第二连杆 27a 一端部
27b 另一端部 271 第三枢轴
28 第三连杆 28a 一端部
28b 另一端部 281 第一连结轴
282 第二连结轴 R 车顶
R1 车顶纵梁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的支承装置。
如图1、2所示,应用本发明的车辆呈现出车顶R及该车顶R周边的后部分的车顶纵梁外部R1朝向后方(图1中的右方)下降倾斜并朝向车身中央弯曲的三维形状,在车身侧面设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开闭的滑动门1。
在车顶纵梁外部R1安装有上部的上导轨5。在车身侧面安装有高度方向大致中间位置的腰导轨6及下部的下导轨7。上导轨5为了对应于车顶纵梁外部R1的三维形状而呈三维形状。腰导轨6及下导轨7由于决定滑动门1的轨道而呈现出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二维形状。由此,滑动门1沿着腰导轨6及下导轨7的轨道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开闭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1是后门。在前方上部设置的上滑轮单元2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卡合于上导轨5,在后方中央部设置的腰滑轮单元3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卡合于腰导轨6,在前方下部设置的下滑轮单元4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卡合于下导轨7。由此,滑动门1被支承成,能够从将后门开口部闭锁的全闭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沿着后侧板的外侧面移动至后方(图1、2中的右方)的全开位置,并能够与之相反地移动。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左侧的滑动门1进行说明。因此,关于上滑轮单元2及上导轨5也对于左侧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4所示,上导轨5呈现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开口51朝向下方(图3中的下方)的通道形状,即,在图3所示的侧视观察下以后部(图3中的右部)比前部(图3中的左部)降低的方式弯曲,在图4所示的俯视观察下以后部比前部靠近车身中央的方式弯曲的三维形状。该三维形状对应于车顶纵梁外部R1的三维形状。此外,上导轨5以开口51随着向后方(图3、4中的右方)行进而逐渐朝向车外侧的方式呈现出扭转形状。即在上导轨的前端部5a,如图14所示,开口51朝向正下方,在上导轨的后端部5b,如图15所示,开口51朝向车外侧倾斜。上导轨5的扭转形状设定为,无论滑动门1处于哪个位置,上滑轮单元2的后述的引导滑轮25都以能够可靠地滚动的方式卡合于上导轨5。
此外,本实施方式说明将本发明的滑动门的支承装置应用于上滑轮单元2的结构,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下滑轮单元3及/或腰滑轮单元4。
如图5、6所示,上滑轮单元2具有:托架21,固定在滑动门1的内侧面前方上部;第一臂23,通过轴线与滑动门1的开闭方向(前后方向)平行的第一枢轴22枢轴支承于托架21的第一铅垂壁部211;第二臂24,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第一臂23在伸缩方向(左右方向、车宽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引导滑轮25,通过上下方向的轴251枢轴支承于第二臂24的前端部(与上导轨5相对的一侧的端部);第一连杆26,一端部(朝向车外侧的一侧的端部)通过轴线与滑动门1的开闭方向平行的第二枢轴261枢轴支承于托架21;第二连杆27,通过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第三枢轴271枢轴支承于第一臂23,且一端部连结于第一连杆26的另一端部(朝向车内侧的一侧的端部);第三连杆28,一端部通过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第一连结轴281枢轴支承于在第二臂24固着的板241,另一端部通过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第二连结轴282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于第二连杆27的另一端部。
第一、二、三连杆26、27、28相当于本发明的用于将第一臂2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将该转换后的直线运动向第二臂24传递,或者用于将第二臂24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并将该转换后的旋转运动向第一臂23传递的转换机构(无标号)。
托架21中,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的耳部213、214通过图示省略的螺栓而固定于滑动门1的内侧面前方上部,在第一垂直壁部211及与该壁部211相对的第二铅垂壁部212分别设有供第一枢轴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的轴孔211a、212a。
第一臂23在托架21的第一、二铅垂壁部211、212间由插入于轴孔211a、212a的第一枢轴22枢轴支承,由此能够在图7所示的朝向水平方向的第一位置与从该第一位置向下方旋转了规定角度的图8所示的第二位置间旋转。在第一臂23的上表面通过多个螺栓232固定有平坦状的引导板231。此外,第一臂23的旋转范围通过设置于托架21的止动部215、216来决定。
在引导板231的上表面,俯视观察为圆形且外周面为圆弧状的3个引导部231a、231b、231c沿左右方向排列成锯齿状。
此外,引导板231并非必需。例如,在将引导部231a、231b、231c直接设置于第一臂23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引导板231。而且,引导部231a、231b、231c可以设为能够绕着朝向上下方向的轴旋转的滑轮。
第二臂24呈现出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伸缩方向)的通道形状。在第二臂24的内侧,即第二臂24的与第一臂23相对的面上设置的槽部24a的内壁面,如图13所示,沿长度方向设有横截面圆弧状的凹部24b、24b。凹部24b、24b分别与引导部231a、231b、231c的外周面卡合成引导部231a、231b、231c能够在伸缩方向上滑动且不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由此,第二臂24相对于第一臂23能够相对地在伸缩方向上滑动,且能够与第一臂23一起以第一枢轴22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旋转。因此,第二臂24能够从图7、10所示的收缩位置向图8、11所示的伸长位置移动,并能够与之相反地移动。
如图12所示,以第二臂24的朝向伸缩方向的中心线O为基准线的情况下,引导部231a、231b、231c中的引导部231a、231c比基准线向图12中的左侧偏斜,位于引导部231a、231c间的引导部231b排列在比基准线向右侧偏斜的位置。由此,引导部231a、231c仅其左外周面与第二臂24的左侧的凹部24b接触,引导部231b仅右外周面与第二臂24的右侧的凹部24b接触。其结果是,能抑制第二臂24的晃动,第二臂24相对于第一臂23在伸缩方向上能够顺畅地滑动。
通过轴251枢轴支承于第二臂24的前端部的引导滑轮25相对于上导轨5卡合成能够在滑动门1的开闭方向上滚动。由此,第二臂24伴随着滑动门1的开闭动作,追随上导轨5的三维形状而在上下方向上旋转并在伸缩方向上进行伸缩动作。
第一连杆26的一端部通过位于比第一枢轴22靠车内侧处且由球窝接头构成的第二枢轴261枢轴支承于托架21的第一铅垂壁部211。如图7所示,在第二臂24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连杆26也处于朝向水平方向的第一位置,如图8所示,在第二臂24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连杆26位于以第二枢轴261为中心向下方旋转比第一臂23大的角度的第二位置。
第二连杆27通过朝向上下方向、更准确而言朝向引导滑轮25的轴向或与引导滑轮25的轴251平行的方向的第三枢轴271以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旋转规定角度的方式枢轴支承于第一臂23的底部,并且在一端部27a经由通过球窝接头构成的连结构件262而连结有第一连杆26的另一端部。伴随着第二连杆27的旋转,第一连杆26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变化,但是该倾斜变化被作为球窝接头的第二枢轴261及连结构件262吸收。
第三连杆28的一端部28a通过朝向上下方向、更准确而言朝向引导滑轮25的轴向或与引导滑轮25的轴251平行的方向的第一连结轴281以能够在滑动门1的开闭方向上旋转规定角度的方式枢轴支承于在第二臂24的上表面固着的板241,并且另一端部28b通过朝向上下方向、更准确而言朝向引导滑轮25的轴向或与引导滑轮25的轴251平行的方向的第二连结轴28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于第二连杆27的另一端部27b。
由此,在以第一臂23为主的情况下,换言之,相对于第一连杆26要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或与之相反地旋转的力发挥作用时,转换机构将第一臂2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向第二臂24传递。由此,第二臂24从动于第一臂23的旋转运动,一边从收缩位置向伸长位置或与之相反地进行直线运动,一边与第一臂23一起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或与之相反地旋转。
在以第二臂24为主的情况下,换言之,相对于第二连杆27要从收缩位置向伸长位置或与之相反地移动的力发挥作用时,转换机构将第二臂24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并向第一臂23传递。由此,第一、二臂23、24从动于第二臂24的直线运动而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或与之相反地旋转。
另外,将第一臂23与第二臂24经由转换机构(第一、二、三连杆26、27、28)连结,由此阻止第二臂24单独地在伸缩方向上移动的动作。其结果是,第一臂23的角度与第二臂24的伸缩长度的关系被固定,滑动门1的姿势被决定而能够抑制左右方向上的晃动。此外,通过调整第一、二、三连杆26、27、28的长度而能够应用于所有车种。
此外,板241并非必须的要素。例如,通过将第三连杆28直接枢轴支承于第二臂24,可以省略板241。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以第一臂23为主的情况。关于以第二臂24为主的情况的省略说明,但是其动作与以下的说明相反,因此能够容易理解。
在滑动门1处于全闭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上滑轮单元2位于上导轨5的最上部,且如图4的标号2A所示与最外侧的位置即最外位置的前端部5a相对的位置。因此,引导滑轮25处于卡合在上导轨5的前端部5a内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7、10所示,第一臂23处于第一位置,第二臂24处于收缩的第一位置,且处于朝向水平方向的姿势,因此如图14所示,引导滑轮25的轴251处于朝向铅垂方向的姿势。
当滑动门1从全闭位置进行开动作时,伴随于此,引导滑轮25沿着上导轨5的轨道、即向后方下降倾斜并朝向靠近车身中央侧弯曲的三维轨道移动。由此,第一、二臂23、24追随引导滑轮25的向下方的位移量而以第一枢轴22为中心向下方进行旋转运动。并且,第一臂23的旋转运动经由第一连杆26、第二连杆27及第三连杆28转换成直线运动而向第二臂24传递。由此,第二臂24伴随着滑动门1的开动作而以第一枢轴22为中心向下方旋转并朝向伸长位置进行直线移动。该第二臂24的旋转移动及直线移动对应于上导轨5的三维轨道。而且,在第二臂24以第一枢轴22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引导滑轮25的轴251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但是该倾斜量对应于上导轨5的扭转形状。
最终,当滑动门1到达全开位置时,上滑轮单元2如图4的标号2B所示,移动到与最靠近车内中央侧的位置即最内位置的后端部5b对应的位置。在该位置,如图8、11所示,第一臂23及第二臂24位移到第二位置,并且第二臂24位移到伸长位置。在该位置,如图8所示,第一臂23及第二臂24向下方转动规定角度而成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姿势,且伸缩方向也成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因此如图15所示,引导滑轮25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然而,上导轨5的后端部5b扭转成与引导滑轮25的倾斜一致,因此引导滑轮25可靠地卡合在上导轨5内。
在滑动门1从全开位置进行了闭动作的情况下,引导滑轮25从上导轨5的后端部5b朝向前端部5a滚动,由此产生前述的开动作的相反的动作。由此,第一、二臂23、24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位移,并且第二臂24向收缩位置位移。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提供一种将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直线性地动作的滑动门1或托架21的动作转换成引导滑轮25的追随上导轨5的三维动作的结构。从前述的说明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门1的开闭方向的动作通过第二连杆27的以第三枢轴271为中心的旋转运动和第一臂23的以第一枢轴22为中心的旋转运动及第一连杆26的以第二枢轴271为中心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包含引导滑轮25的、滑动门1的开闭方向、车辆上下方向及车辆左右方向的动作在内的三维动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内,对于本实施方式能够实施如下的各种变形或变更。
(a)如图16、17所示,通过球窝接头252将引导滑轮25的轴251支承于第二臂24的前端部。或者,虽然未图示,但是在第二臂24的前端部固定轴251,在该轴251的上端部经由球窝接头来支承引导滑轮25。这样的话,即使第二臂24的姿势变化,也能够始终将引导滑轮25的旋转轴线方向保持为朝向铅垂方向的姿势,因此不需要使上导轨5成为扭转形状。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上导轨5的加工。
(b)在第一臂23与第二臂24之间设置螺旋弹簧等施力构件,通过该施力构件施加对第二臂24的伸长的动作进行限制的作用力。或者,施加对第二臂24的收缩动作进行限制的作用力。这样的话,能够抑制第二臂24的晃动,进而能够抑制滑动门1的晃动。
(c)省略转换机构(第一、二、三连杆26、27、28)。这种情况下,伴随着滑动门1的开闭动作而第二臂24对应于上导轨5的三维形状,以第一枢轴22为中心旋转并在伸缩方向上移动,第一臂23与第二臂24一起以第一枢轴22为中心旋转。
(d)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臂24相对于第一臂23卡合成能够在伸缩方向上相对移动且在上下方向不能相对移动的引导部设置了231a、231b、231c这3个,但也可以取代于此而设为例如4个或5个。即,引导部只要至少为3个以上即可。
(e)在滑动门1的全闭位置,设为引导滑轮25的轴251的轴线方向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姿势,或者将第二臂24的伸缩方向设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
(f)将前述的实施方式及前述(a)~(e)适当组合。

Claims (8)

1.一种滑动门的支承装置,用于将滑动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支承于在车身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呈现出以后部比前部降低的方式弯曲并以后部比前部靠近车身中央的方式弯曲的三维形状,其特征在于,具备:
托架,固定于所述滑动门;
第一臂,通过与所述滑动门的开闭方向平行的第一枢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所述托架,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从该第一位置向下方旋转了规定角度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第二臂,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在伸缩方向上相对移动,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臂一起以所述第一枢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旋转;及
引导滑轮,枢轴支承于所述第二臂,能够绕着朝向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并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的向后方下降倾斜并朝向靠近车身中央侧弯曲的三维轨道移动,
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能够追随所述引导滑轮的向下方的位移量而以所述第一枢轴为中心向下方进行旋转运动。
2.一种滑动门的支承装置,用于将滑动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支承于在车身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呈现出以后部比前部降低的方式弯曲并以后部比前部靠近车身中央的方式弯曲的三维形状,其特征在于,具备:
托架,固定于所述滑动门;
第一臂,通过与所述滑动门的开闭方向平行的第一枢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所述托架,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从该第一位置向下方旋转了规定角度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第二臂,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在伸缩方向上相对移动,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臂一起以所述第一枢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旋转;
引导滑轮,枢轴支承于所述第二臂,能够绕着朝向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并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的向后方下降倾斜并朝向靠近车身中央侧弯曲的三维轨道移动;及
转换机构,将所述第一臂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伸缩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并将该转换后的直线运动向所述第二臂传递,或者将所述第二臂的所述伸缩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并将该转换后的旋转运动向所述第一臂传递,
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能够追随所述引导滑轮的向下方的位移量而以所述第一枢轴为中心向下方进行旋转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门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一端部通过与所述滑动门的开闭方向平行的第二枢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所述托架;
第二连杆,通过与所述引导滑轮的轴向平行的第三枢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所述第一臂,并且该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连结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及
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杆的一端部连结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连结于所述第二臂而能够与所述第二臂一起在所述伸缩方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门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二枢轴和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连结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的连结部为球窝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门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用于将所述第二臂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在所述伸缩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构造,
将至少三个以上的引导部沿所述伸缩方向呈锯齿状地排列于所述第一臂,
将所述第二臂以能够在所述伸缩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卡合于多个所述引导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门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臂的内壁面为凹状,将多个所述引导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卡合于该内壁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门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是安装于车身上部并在开闭方向上支承所述滑动门的上部的上导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门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门的支承装置包括:
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一端部通过与所述滑动门的开闭方向平行的第二枢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所述托架;
第二连杆,通过与所述引导滑轮的轴向平行的第三枢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所述第一臂,并且该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连结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及
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杆的一端部通过与所述引导滑轮的轴向平行的第一连结轴而连结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与所述引导滑轮的轴向平行的第二连结轴而连结于所述第二臂,
通过所述第二连杆的以所述第三枢轴为中心的旋转运动、所述第一臂的以所述第一枢轴为中心的旋转运动及所述第一连杆的以所述第二枢轴为中心的旋转运动,将所述托架的所述开闭方向的动作转换成包含所述开闭方向、所述上下方向及车辆左右方向的动作在内的所述引导滑轮的三维动作。
CN201810722255.7A 2017-12-21 2018-06-29 滑动门的支承装置 Active CN1099410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5446 2017-12-21
JP2017245446A JP2019111881A (ja) 2017-12-21 2017-12-21 スライドドアの支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1072A CN109941072A (zh) 2019-06-28
CN109941072B true CN109941072B (zh) 2022-07-12

Family

ID=67005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22255.7A Active CN109941072B (zh) 2017-12-21 2018-06-29 滑动门的支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11881A (zh)
CN (1) CN1099410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8085B2 (ja) * 2019-09-03 2023-08-16 Jr東日本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ホームド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267329T1 (de) * 2000-06-26 2004-06-15 Multimatic Inc Automatisches türöffnungs-/schliessungssystem
WO2008149632A1 (ja) * 2007-06-07 2008-12-11 Nabtesco Corporation 鉄道車両用扉装置及び鉄道車両用扉システム
CN201849296U (zh) * 2010-10-27 2011-06-01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滑动门支承装置
JP5796238B2 (ja) * 2014-02-07 2015-10-21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開閉装置
JP6308031B2 (ja) * 2014-06-03 2018-04-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446722B2 (ja) * 2014-08-06 2019-01-0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1072A (zh) 2019-06-28
JP2019111881A (ja)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90718B2 (en) Power guide chain system and sliding door system
US4995667A (en) Vehicle sliding roof system
US11365577B2 (en) Spindle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sliding doors from swaying
EP3667006B1 (en) Vehicle comprising opposite sliding doors and a device for operating opposite sliding doors
US9216631B2 (en) Roof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9941072B (zh) 滑动门的支承装置
CN110962556A (zh) 使用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车辆的对置式滑动车门装置
CN111169260A (zh) 滑动门支承装置
US6929310B2 (en) Drive system of powered doors or gates for vehicles
CN113665328A (zh) 用于滑动门的引导机构
CN102102473B (zh) 用于车辆的滑动门
US7017303B2 (en) Vehicle door window glass regulator assembly using a stop bar
CN210554102U (zh) 滑移车门及车辆
US8894137B2 (en)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JP4291224B2 (ja) 車両用プラグドア装置
KR20030008974A (ko) 차량용 파워 윈도우 레귤레이터
CN112477562A (zh) 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
CN110552579A (zh) 轨道车辆的车门驱动装置和具有其的车门总成及轨道车辆
CN115370254A (zh) 车辆的车门铰链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721591A (zh) 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
JP6040909B2 (ja) シート搭載装置及びシート搭載方法
CN114482739A (zh) 一种用于汽车剪刀门的铰链
KR101977398B1 (ko) 슬라이딩 도어 연결장치
CN113619367B (zh) 一种滑移门开闭机构
CN112096203B (zh) 用于防止滑动门偏离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