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1440A - 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1440A
CN112721440A CN202110019957.0A CN202110019957A CN112721440A CN 112721440 A CN112721440 A CN 112721440A CN 202110019957 A CN202110019957 A CN 202110019957A CN 112721440 A CN112721440 A CN 112721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ink
sleeve
prin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99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殿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undatong Offic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undatong Offic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undatong Offic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undatong Offic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199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14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1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144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7/00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包括底座、支杆、横杆、底板、加墨台、驱动机构、印刷机构和加墨机构,所述加墨台设置在底板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横杆上,所述印刷机构设置在驱动机构上,所述加墨机构设置在加墨台上,该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通过驱动机构实现印刷机构的摆动,从而实现印刷,通过加墨机构对印版进行加墨,与现有的印刷装置相比,该装置通过一个输出端,即可实现印刷和加墨,节省了能源,同时通过印刷机构和加墨机构的联动,实现印版的在线加墨,且该联动采用纯机械结构,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与现有的加墨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将油墨抹匀,使得油墨能均匀的印在印版上,实现更好的印刷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印刷设备是生产印刷品及完成印刷过程使用的机械、设备、仪器的总称,一般分为制版机械、印刷机、装订机械三类,是用制成的印版完成印刷复制文字图像的机械。按照使用的印版不同,分为凸版印刷机、平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孔版印刷机、特种印刷机等,按照压印形式有平压平、圆压平和圆压圆印刷机三种基本型式。
现有的印刷设备在使用时,印版使用一段时间后,印版上的油墨就会减少,因此需要对印版进行按时加墨,现有的印刷设备对于印版的加墨一般需要先将印版拆下,然后进行加墨操作,操作较为复杂,因此市场上出现了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而现有的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在使用时,油墨容易凝结在一块,就会造成印刷的油墨的深浅不均,从而造成印刷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包括底座、支杆、横杆、底板、加墨台、驱动机构、印刷机构和加墨机构,所述横杆通过支杆设置在底座上方,所述底板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加墨台设置在底板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横杆上,所述印刷机构设置在驱动机构上,所述加墨机构设置在加墨台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半齿轮,所述电机水平设置在横杆上,所述半齿轮安装在电机上,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齿条、移动杆、固定杆、第一弹簧和挡杆,所述挡杆设置在横杆远离支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支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杆和挡杆连接,所述移动杆套设在固定杆上,所述移动杆与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靠近挡杆的一端与挡杆抵靠,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固定杆上,所述第一弹簧位于移动杆和支杆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支杆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移动杆上,所述第一齿条与半齿轮啮合;
所述印刷机构包括摆动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套环和固定环,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支杆上,所述限位杆与固定杆平行,所述套环套设在限位杆上,所述套环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环设置在套环上,所述摆动组件包括转轴、第一转齿轮、第二齿条、转杆、固定柱、连杆和印版,所述转轴设置在移动杆远离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一转齿轮套设在转轴上,所述第一转齿轮与转轴键连接,所述第二齿条设置在移动杆上,所述第一转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所述转杆设置在转轴上,所述转杆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固定柱设置在转杆远离转轴的一端,所述连杆的一端套设在固定柱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环,所述连杆与固定环滑动连接,所述印版设置在连杆远离转杆的一端,所述印版与加墨台抵靠;
所述加墨机构包括加墨组件和抹匀组件,所述加墨组件包括箱体、套管、活塞、第二弹簧、入水管、出水管和拉绳,所述箱体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套管设置在底座上方,所述活塞设置在套管内,所述活塞与套管密封连接,所述入水管和出水管均设置在套管顶部,所述入水管和出水管均与套管内部连通,所述套管通过入水管与箱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套管内,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管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伸出套管外与套环连接,所述抹匀组件包括轴承座、加墨管、转盘、第二转齿轮和第三齿条,所述轴承座设置在套环上,所述加墨管穿过轴承座,所述加墨管与轴承座的内圈连接,所述加墨管通过出水管与套管内部连通,所述转盘设置在加墨管的一端,所述转盘中空设置,所述转盘与加墨管内部连通,所述转盘上设有若干圆孔,所述转盘与加墨台抵靠,所述第二转齿轮套设在加墨管上,所述第二转齿轮与加墨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条设置在底座上方,所述第二转齿轮与第三齿条啮合。
为了对套环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套环内设有滑块,所述限位杆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为了对套环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滑块有两个,两个滑块分别设置在套环的两侧,所述滑槽有两个,两个滑块分别位于两个滑槽内。
为了对套环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滑块的截面为燕尾型,所述滑槽为燕尾槽。
为了对移动杆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移动杆内设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杆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为了使得油墨只能有入水管进入套管,所述入水管与套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
为了使得油墨只能有出书管排出,所述出水管与套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
为了防止出水管阻碍加墨管旋转,所述加墨管与出水管的连接处设有旋转接头。
为了使得移动杆更好的回复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为了实现更好的抹匀效果,所述转盘上设有海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通过驱动机构实现印刷机构的摆动,从而实现印刷,通过加墨机构对印版进行加墨,与现有的印刷装置相比,该装置通过一个输出端,即可实现印刷和加墨,节省了能源,同时通过印刷机构和加墨机构的联动,实现印版的在线加墨,且该联动采用纯机械结构,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与现有的加墨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将油墨抹匀,使得油墨能均匀的印在印版上,实现更好的印刷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的驱动机构与印刷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的移动杆与固定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的限位杆与套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的加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杆,3.横杆,4.底板,5.加墨台,6.电机,7.半齿轮,8.第一齿条,9.移动杆,10.固定杆,11.第一弹簧,12.挡杆,13.限位杆,14.套环,15.固定环,16.转轴,17.第一转齿轮,18.第二齿条,19.转杆,20.固定柱,21.连杆,22.印版,23.箱体,24.套管,25.活塞,26.第二弹簧,27.入水管,28.出水管,29.拉绳,30.轴承座,31.加墨管,32.转盘,33.第二转齿轮,34.第三齿条,35.滑块,3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包括底座1、支杆2、横杆3、底板4、加墨台5、驱动机构、印刷机构和加墨机构,所述横杆3通过支杆2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底板4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加墨台5设置在底板4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横杆3上,所述印刷机构设置在驱动机构上,所述加墨机构设置在加墨台5上;
该装置使用时,将工件放置在底板4上,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印刷机构运行,实现工件的印刷,通过加墨机构实现加墨。
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6和半齿轮7,所述电机6水平设置在横杆3上,所述半齿轮7安装在电机6上,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齿条8、移动杆9、固定杆10、第一弹簧11和挡杆12,所述挡杆12设置在横杆3远离支杆2的一端,所述固定杆10设置在支杆2上,所述固定杆10的两端分别与支杆2和挡杆12连接,所述移动杆9套设在固定杆10上,所述移动杆9与固定杆10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9靠近挡杆12的一端与挡杆12抵靠,所述第一弹簧11套设在固定杆10上,所述第一弹簧11位于移动杆9和支杆2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1的一端与支杆2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与固定杆10连接,所述第一齿条8设置在移动杆9上,所述第一齿条8与半齿轮7啮合;
运行电机6,电机6驱动半齿轮7旋转,当半齿轮7与第一齿条8啮合时,半齿轮7驱动第一齿条8移动,第一齿条8驱动移动杆9移动,当半齿轮7不与第一齿条8啮合时,此时第一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簧11的回复力对移动杆9产生推力,从而使得移动杆9反向移动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实现移动杆9的往复移动。
这里移动杆9套设在固定杆10上,使得移动杆9只能沿着固定杆10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对移动杆9的移动进行限位,移动杆9移动驱动限位块36移动,限位块36位于限位槽内,从而使得限位块36只能沿着限位槽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对限位块36的移动进行限位,从而对移动杆9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
如图2-4所示,所述印刷机构包括摆动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13、套环14和固定环15,所述限位杆13设置在支杆2上,所述限位杆13与固定杆10平行,所述套环14套设在限位杆13上,所述套环14与限位杆13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环15设置在套环14上,所述摆动组件包括转轴16、第一转齿轮17、第二齿条18、转杆19、固定柱20、连杆21和印版22,所述转轴16设置在移动杆9远离电机6的一侧,所述第一转齿轮17套设在转轴16上,所述第一转齿轮17与转轴16键连接,所述第二齿条18设置在移动杆9上,所述第一转齿轮17与第二齿条18啮合,所述转杆19设置在转轴16上,所述转杆19的一端与转轴16连接,所述固定柱20设置在转杆19远离转轴16的一端,所述连杆21的一端套设在固定柱20上,所述连杆21的另一端穿过固定环15,所述连杆21与固定环15滑动连接,所述印版22设置在连杆21远离转杆19的一端,所述印版22与加墨台5抵靠;
移动杆9移动驱动第二齿条18移动,第二齿条18驱动第一转齿轮17旋转,第一转齿轮17驱动转轴16旋转,转轴16驱动转杆19旋转,转杆19驱动固定柱20旋转,这里半齿轮7驱动第一齿条8往复移动,从而驱动第二齿条18往复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转齿轮17正转然后反转,这里第二齿条18移动的距离驱动第一转齿轮17旋转180°,从而使得固定柱20的运动轨迹为半圆形,其半圆形的运动轨迹的半径为转杆19的长度,从而使得固定柱20的产生左右距离的变化,同时固定柱20与底座1的距离也产生变化,从而使得第一转齿轮17正转时,固定柱20向着靠近底板4的方向移动,同时再次过程中,固定柱20先向上移动,然后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连杆21在向着底板4移动的同时,也发生向上移动然后向下移动的过程,从而使得印版22由加墨台5上向上移动,脱离加墨台5,然后向着底板4移动,然后向下移动对底板4上的工件进行印刷,当第二齿条18反向移动时,第一转齿轮17反向旋转,从而使得印版22沿着相同的轨迹反向移动,从而使得印版22再次与加墨台5贴合,进行加墨。
这里连杆21移动驱动固定环15移动,固定环15驱动套环14移动,套环14套设在限位杆13上,从而使得套环14只能沿着限位杆13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对套环14的移动进行限位,套环14驱动滑块35移动,滑块35位于燕尾槽内,从而使得滑块35只能沿着燕尾槽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对滑块35的移动进行限位,从而对套环14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
如图5所示,所述加墨机构包括加墨组件和抹匀组件,所述加墨组件包括箱体23、套管24、活塞25、第二弹簧26、入水管27、出水管28和拉绳29,所述箱体23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套管24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活塞25设置在套管24内,所述活塞25与套管24密封连接,所述入水管27和出水管28均设置在套管24顶部,所述入水管27和出水管28均与套管24内部连通,所述套管24通过入水管27与箱体23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弹簧26设置在套管24内,所述第二弹簧26的另一端与套管24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6的另一端与活塞25连接,所述拉绳29的一端与活塞25连接,所述拉绳29的另一端伸出套管24外与套环14连接,所述抹匀组件包括轴承座30、加墨管31、转盘32、第二转齿轮33和第三齿条34,所述轴承座30设置在套环14上,所述加墨管31穿过轴承座30,所述加墨管31与轴承座30的内圈连接,所述加墨管31通过出水管28与套管24内部连通,所述转盘32设置在加墨管31的一端,所述转盘32中空设置,所述转盘32与加墨管31内部连通,所述转盘32上设有若干圆孔,所述转盘32与加墨台5抵靠,所述第二转齿轮33套设在加墨管31上,所述第二转齿轮33与加墨管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条34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第二转齿轮33与第三齿条34啮合。
套环14正向移动时,拉动拉绳29移动,拉绳29拉动活塞25移动,使得活塞25与套管24形成的密封腔空间减小,从而使得密封腔内的油墨通过出水管28流入加墨管31内,然后流入转盘32内,通过转盘32上的各圆孔流至海绵上,从而使得油墨通过海绵涂抹在加墨台5上,套环14移动驱动轴承座30移动,轴承座30驱动加墨管31移动,加墨管31驱动转盘32移动,转盘32驱动海绵移动,同时加墨管31移动驱动第二转齿轮33移动,在第三齿条34的作用下,第三齿条34驱动第二转齿轮33旋转,第二转齿轮33驱动加墨管31旋转,加墨管31驱动转盘32旋转,转盘32驱动海绵旋转,从而使得海绵旋转移动至印版22与加墨台5的贴合处,从而使得油墨涂抹在印板与加墨台5的贴合处,同时海绵旋转将油墨进行抹匀,使得油墨能均匀的印上印版22,实现更好的印刷效果,当套环14反向移动时,使得拉绳29放出,此时第二弹簧26处于拉伸状态,第二弹簧26的回复力对活塞25产生拉力,从而使得活塞25反向移动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使得密封腔空间增大,从而密封腔空气压强减小,从而使得箱体23的油墨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入密封腔内,实现补墨。
这里入水管27上的单向阀只能进油墨,不能出油墨,这里出水管28上的单向阀只能出油墨,不能进油墨,从而使得箱体23内的油墨只能通过入水管27进入套管24内,然后通过出水管28排出。
为了对套环14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套环14内设有滑块35,所述限位杆13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35位于滑槽内,所述滑块35与滑槽滑动连接。
为了对套环14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滑块35有两个,两个滑块35分别设置在套环14的两侧,所述滑槽有两个,两个滑块35分别位于两个滑槽内。
为了对套环14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滑块35的截面为燕尾型,所述滑槽为燕尾槽。
为了对移动杆9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移动杆9内设有限位块36,所述固定杆10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36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36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为了使得油墨只能有入水管27进入套管24,所述入水管27与套管24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
为了使得油墨只能有出书管排出,所述出水管28与套管24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
为了防止出水管28阻碍加墨管31旋转,所述加墨管31与出水管28的连接处设有旋转接头。
为了使得移动杆9更好的回复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
为了实现更好的抹匀效果,所述转盘32上设有海绵。
该装置使用时,运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移动组件往复移动,移动组件驱动摆动组件进行摆动,从而使得印版22进行摆动,同时使得印版22在左右摆动的同时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印版22由加墨板上移开,然后从底板4上向上移动,对底板4上的工件进行印刷,通过限位组件对印版22的移动进行限位,通过套环14的移动驱动加墨组件运行,从而向海绵内加入油墨,通过海绵将油墨加入加墨台5上,通过抹匀组件驱动海绵旋转,从而将加墨台5上的油墨进行抹匀,从而使得油墨能均匀的印在印版22上,实现更好的加墨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通过驱动机构实现印刷机构的摆动,从而实现印刷,通过加墨机构对印版22进行加墨,与现有的印刷装置相比,该装置通过一个输出端,即可实现印刷和加墨,节省了能源,同时通过印刷机构和加墨机构的联动,实现印版22的在线加墨,且该联动采用纯机械结构,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与现有的加墨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将油墨抹匀,使得油墨能均匀的印在印版22上,实现更好的印刷效果。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杆(2)、横杆(3)、底板(4)、加墨台(5)、驱动机构、印刷机构和加墨机构,所述横杆(3)通过支杆(2)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底板(4)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加墨台(5)设置在底板(4)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横杆(3)上,所述印刷机构设置在驱动机构上,所述加墨机构设置在加墨台(5)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6)和半齿轮(7),所述电机(6)水平设置在横杆(3)上,所述半齿轮(7)安装在电机(6)上,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齿条(8)、移动杆(9)、固定杆(10)、第一弹簧(11)和挡杆(12),所述挡杆(12)设置在横杆(3)远离支杆(2)的一端,所述固定杆(10)设置在支杆(2)上,所述固定杆(10)的两端分别与支杆(2)和挡杆(12)连接,所述移动杆(9)套设在固定杆(10)上,所述移动杆(9)与固定杆(10)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9)靠近挡杆(12)的一端与挡杆(12)抵靠,所述第一弹簧(11)套设在固定杆(10)上,所述第一弹簧(11)位于移动杆(9)和支杆(2)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1)的一端与支杆(2)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与固定杆(10)连接,所述第一齿条(8)设置在移动杆(9)上,所述第一齿条(8)与半齿轮(7)啮合;
所述印刷机构包括摆动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13)、套环(14)和固定环(15),所述限位杆(13)设置在支杆(2)上,所述限位杆(13)与固定杆(10)平行,所述套环(14)套设在限位杆(13)上,所述套环(14)与限位杆(13)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环(15)设置在套环(14)上,所述摆动组件包括转轴(16)、第一转齿轮(17)、第二齿条(18)、转杆(19)、固定柱(20)、连杆(21)和印版(22),所述转轴(16)设置在移动杆(9)远离电机(6)的一侧,所述第一转齿轮(17)套设在转轴(16)上,所述第一转齿轮(17)与转轴(16)键连接,所述第二齿条(18)设置在移动杆(9)上,所述第一转齿轮(17)与第二齿条(18)啮合,所述转杆(19)设置在转轴(16)上,所述转杆(19)的一端与转轴(16)连接,所述固定柱(20)设置在转杆(19)远离转轴(16)的一端,所述连杆(21)的一端套设在固定柱(20)上,所述连杆(21)的另一端穿过固定环(15),所述连杆(21)与固定环(15)滑动连接,所述印版(22)设置在连杆(21)远离转杆(19)的一端,所述印版(22)与加墨台(5)抵靠;
所述加墨机构包括加墨组件和抹匀组件,所述加墨组件包括箱体(23)、套管(24)、活塞(25)、第二弹簧(26)、入水管(27)、出水管(28)和拉绳(29),所述箱体(23)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套管(24)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活塞(25)设置在套管(24)内,所述活塞(25)与套管(24)密封连接,所述入水管(27)和出水管(28)均设置在套管(24)顶部,所述入水管(27)和出水管(28)均与套管(24)内部连通,所述套管(24)通过入水管(27)与箱体(23)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弹簧(26)设置在套管(24)内,所述第二弹簧(26)的另一端与套管(24)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6)的另一端与活塞(25)连接,所述拉绳(29)的一端与活塞(25)连接,所述拉绳(29)的另一端伸出套管(24)外与套环(14)连接,所述抹匀组件包括轴承座(30)、加墨管(31)、转盘(32)、第二转齿轮(33)和第三齿条(34),所述轴承座(30)设置在套环(14)上,所述加墨管(31)穿过轴承座(30),所述加墨管(31)与轴承座(30)的内圈连接,所述加墨管(31)通过出水管(28)与套管(24)内部连通,所述转盘(32)设置在加墨管(31)的一端,所述转盘(32)中空设置,所述转盘(32)与加墨管(31)内部连通,所述转盘(32)上设有若干圆孔,所述转盘(32)与加墨台(5)抵靠,所述第二转齿轮(33)套设在加墨管(31)上,所述第二转齿轮(33)与加墨管(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条(34)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第二转齿轮(33)与第三齿条(34)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14)内设有滑块(35),所述限位杆(13)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35)位于滑槽内,所述滑块(35)与滑槽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5)有两个,两个滑块(35)分别设置在套环(14)的两侧,所述滑槽有两个,两个滑块(35)分别位于两个滑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5)的截面为燕尾型,所述滑槽为燕尾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9)内设有限位块(36),所述固定杆(10)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36)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36)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27)与套管(24)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28)与套管(24)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墨管(31)与出水管(28)的连接处设有旋转接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2)上设有海绵。
CN202110019957.0A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 Withdrawn CN1127214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9957.0A CN112721440A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9957.0A CN112721440A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1440A true CN112721440A (zh) 2021-04-30

Family

ID=75589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9957.0A Withdrawn CN112721440A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14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26370B (zh) 一种用于硬纸板有色凹痕打印的设备
CN112109431B (zh) 一种自送料的木刻印花机
CN112278928A (zh) 一种智能制造的印刷设备的印刷装置
CN112721440A (zh) 一种可自动加墨的印刷设备
CN113022097A (zh) 一种可自动加墨的手动印刷装置
CN210126344U (zh) 一种用于灯泡的丝印机
CN208930955U (zh) 一种新型uv打印机
CN101596808A (zh) 喷墨移印机及其喷墨移印的方法
CN101468541A (zh) 一种色环滚印机
CN113059904A (zh) 一种方形盒子半自动化印花设备
CN112590389A (zh) 一种具有补充颜料功能的印刷装置
CN112622418B (zh) 一种工业用板材商标印刷设备
CN201833648U (zh) 一种柔性圆网喷墨制网机闷头二级调整锁紧装置
CN214984113U (zh) 一种智能制造的印刷设备
CN201211727Y (zh) 油墨印刷适性仪的胶辊移动机构
CN112721429A (zh) 一种自动化多色印刷设备
CN210283554U (zh) 输墨润湿装置及轮转胶印机
CN112829439A (zh) 一种用于管状工件的丝印设备
CN111251611A (zh) 一种可同时扫描与打印的3d打印设备
CN220242710U (zh) 可左右微调的电子轴套色印刷座
CN218477267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丝印机
CN220115803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印刷机收卷辊
CN216127989U (zh) 一种印刷机用便于更换的墨盒
CN220148678U (zh) 一种包装材料印刷机的入纸机构
CN220662016U (zh) 一种水墨彩印印刷刮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3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