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0029B - 承载鞍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承载鞍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0029B
CN112720029B CN202011556686.4A CN202011556686A CN112720029B CN 112720029 B CN112720029 B CN 112720029B CN 202011556686 A CN202011556686 A CN 202011556686A CN 112720029 B CN112720029 B CN 1127200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late
saddle
mounting rod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66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20029A (zh
Inventor
杜星杰
王路
侯景全
牛伟龙
翟大庆
左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hua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566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0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0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0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20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0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 B23Q7/005Lif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 B23Q7/006Ej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载鞍转运装置。所述承载鞍转运装置包括:支撑机构、顶升机构、顶升件与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架设承载鞍,所述顶升机构装设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顶升件装设在所述顶升机构上,所述顶升件用于与所述承载鞍的两侧环面相抵触。上述顶升件的顶升方式增大了与承载鞍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上述承载鞍转运装置在输送承载鞍时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承载鞍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承载鞍生产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承载鞍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承载鞍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承载鞍进行输送,目前,传统的方式是通过相关装置的顶升块伸入到承载鞍中部的沟槽中进行顶升操作,然后带动承载鞍朝目标工位移动。但是,由于承载鞍的型号不同,即不同型号承载鞍的中部沟槽槽深不同,从而导致部顶升块无法有效地对承载鞍进行顶升,使得顶升块带动承载鞍移动时承载鞍容易出现串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承载鞍容易出现串动的问题,提供一种承载鞍转运装置。
一种承载鞍转运装置。所述承载鞍转运装置包括:支撑机构、顶升机构、顶升件与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架设承载鞍,所述顶升机构装设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顶升件装设在所述顶升机构上,所述顶升件用于与所述承载鞍的两侧环面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鞍转运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板与多个支撑件,所述安装板装设在所述安装座的端面,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移动机构装设在所述安装板上,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安装座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底面上,所述支撑件用于与支撑面抵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框与第二支撑框,所述第一支撑框与所述第二支撑框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框用于与承载鞍的其中一面抵触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框用于与所述承载鞍的另一面抵触配合,所述顶升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框与所述第二支撑框之间,且所述顶升机构能够随所述移动机构移出所述第一支撑框与所述第二支撑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框包括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与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安装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板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所述承载鞍其中一端插入的第一固定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框包括第三安装杆、第四安装杆与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安装杆与所述第四安装杆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安装杆与所述第三安装杆相对位,所述第二安装杆与所述第四安装杆相对位,所述第二支撑板架设在所述第三安装杆与所述第四安装杆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所述承载鞍另一端插入的第二固定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辅助支撑杆与第二辅助支撑杆,沿所述第一安装杆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安装杆上设有第一卡槽,沿所述第二安装杆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第二安装杆上设有第二卡槽,沿所述第三安装杆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第三安装杆上设有第三卡槽,沿所述第四安装杆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第四安装杆上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三卡槽,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四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驱动件、第一辅助滑轨、第二辅助滑轨与滑动座,所述第一辅助滑轨与所述第二辅助滑轨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滑动座与所述第一辅助滑轨及所述第二辅助滑轨滑动配合,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动座相连,所述顶升机构装设在所述滑动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座上还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顶升机构的其中一面贴合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缓冲器与限位板,所述缓冲器与所述限位板均装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缓冲器的缓冲端与所述限位板均朝向所述滑动座,且沿朝向所述滑动座的方向所述缓冲器的缓冲端凸出于所述限位板的板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升件包括承压板与防滑板,所述承压板的其中一面与所述顶升机构相连,所述承压板的另一面与所述防滑板叠置配合,所述防滑板用于与所述承载鞍的两侧环面相抵触。
上述承载鞍转运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承载鞍放置在支撑机构上,待相关工序对承载鞍加工完成后,通过顶升机构带动顶升件进行升降移动,直至顶升件与承载鞍的两侧环面相抵触,直至承载鞍与支撑机构相分离,此时,便可以在移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顶升机构移动,另外,在通过顶升件与顶升机构带动承载鞍移动时,考虑到移动机构在带动顶升机构移动时会与移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因此,可以将承载鞍两侧环面的对应朝向(可以是承载鞍其中一侧环面承载鞍另一侧环面的方向)与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相一致,即可以通过承载鞍在顶升件上的摩擦力来中和上述阻力,从而保证了承载鞍在移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移动的过程中,因为顶升件同时与承载鞍相对应的两个环面相抵触。相较于传统的顶升方式(顶升块插入到承载鞍的沟槽中进行顶升抵触),上述顶升件的顶升方式增大了与承载鞍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上述承载鞍转运装置在输送承载鞍时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承载鞍转运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承载鞍转运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0、承载鞍,100、支撑机构,110、第一支撑框,111、第一安装杆,112、第二安装杆,113、第一支撑板,114、第一卡槽,115、第二卡槽,120、第二支撑框,121、第三安装杆,123、第二支撑板,124、第三卡槽,200、顶升机构,210、顶升件,211、承压板,212、防滑板,300、移动机构,310、驱动件,320、第一辅助滑轨,330、第二辅助滑轨,340、滑动座,341、固定座,350、缓冲器,360、限位板,400、安装座,410、安装板,420、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承载鞍10加工装置,所述承载鞍10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00、顶升机构200、顶升件210与移动机构300,所述支撑机构100用于架设承载鞍10,所述顶升机构200装设在所述移动机构300上,所述顶升件210装设在所述顶升机构200上,所述顶升件210用于与所述承载鞍10的两侧环面相抵触。
上述承载鞍10加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承载鞍10放置在支撑机构100上,待相关工序对承载鞍10加工完成后,通过顶升机构200带动顶升件210进行升降移动,直至顶升件210与承载鞍10的两侧环面相抵触,直至承载鞍10与支撑机构100相分离,此时,便可以在移动机构300的作用下带动顶升机构200移动,另外,在通过顶升件210与顶升机构200带动承载鞍10移动时,考虑到移动机构300在带动顶升机构200移动时会与移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因此,可以将承载鞍10两侧环面的对应朝向(可以是承载鞍10其中一侧环面承载鞍10另一侧环面的方向)与移动机构300的移动方向相一致,即可以通过承载鞍10在顶升件210上的摩擦力来中和上述阻力,从而保证了承载鞍10在移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移动的过程中,因为顶升件210同时与承载鞍10相对应的两个环面相抵触。相较于传统的顶升方式(顶升块插入到承载鞍10的沟槽中进行顶升抵触),上述顶升件210的顶升方式增大了与承载鞍10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上述承载鞍10加工装置在输送承载鞍10时更加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鞍10加工装置包括安装座400、安装板410与多个支撑件420,所述安装板410装设在所述安装座400的端面,所述支撑机构100与所述移动机构300装设在所述安装板410上,多个所述支撑件420沿所述安装座40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座400的底面上,所述支撑件420用于与支撑面抵触配合,具体地,根据所需加工的承载鞍10,确定安装板410的长度或面积,以保证顶升机构200在移动时具有充足的空间。安装板410与安装座400可以一体成型或者拼装成型。例如:当安装板410与安装座400拼装成型时,由于不同型号的承载鞍10尺寸或形状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安装板410从安装座400上拆卸并进行更换。进一步地,支撑件420为支撑板或支撑块,当承载鞍10加工装置放置在支撑面(支撑面指地面或台面等)上后,通过支撑件420与支撑面进行抵触,即避免承载鞍10加工装置意外移动的同时也降低了安装座400与支撑面的摩擦损耗。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100包括第一支撑框110与第二支撑框120,所述第一支撑框110与所述第二支撑框120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410上,所述第一支撑框110用于与承载鞍10的其中一面抵触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框120用于与所述承载鞍10的另一面抵触配合,所述顶升机构20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框110与所述第二支撑框120之间,且所述顶升机构200能够随所述移动机构300移出所述第一支撑框110与所述第二支撑框120。所述第一支撑框110包括第一安装杆111、第二安装杆112与第一支撑板113,所述第一安装杆111与所述第二安装杆112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410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板113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杆111与所述第二安装杆11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113上设有用于所述承载鞍10其中一端插入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支撑框120包括第三安装杆121、第四安装杆与第二支撑板123,所述第三安装杆121与所述第四安装杆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410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安装杆111与所述第三安装杆121相对位,所述第二安装杆112与所述第四安装杆相对位,所述第二支撑板123架设在所述第三安装杆121与所述第四安装杆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123上设有用于所述承载鞍10另一端插入的第二固定槽。
具体地,第一安装杆111与第二安装杆112可以是伸缩杆,即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一安装杆111与第二安装杆112进行伸缩调整,从而改变第一支撑板113的安装高度。同时,可以在安装板410的侧部开设第一腰型孔与第二腰型孔,即第一安装杆111通过第一腰型孔与安装板410固定配合,第二安装杆112通过第二腰型孔与安装板410固定配合。当需要调整第一安装杆111与第二安装杆112之间的间隔时,只需改变第一安装杆111在第一腰型孔的固定位置,或者改变第二安装杆112在第二腰型孔的固定位置。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113通过第一固定槽对承载鞍10的其中一端进行包裹,从而有效避免了承载鞍10在第一支撑板113上出现移动。
第三安装杆121与第四安装杆可以是伸缩杆,即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三安装杆121与第四安装杆进行伸缩调整,从而改变第二支撑板123的安装高度。同时,可以在安装板410的侧部开设第三腰型孔与第四腰型孔,即第三安装杆121通过第三腰型孔与安装板410固定配合,第四安装杆通过第四腰型孔与安装板410固定配合。当需要调整第三安装杆121与第四安装杆之间的间隔时,只需改变第三安装杆121在第三腰型孔的固定位置,或者改变第四安装杆在第四腰型孔的固定位置。进一步地,第三支撑板通过第三固定槽对承载鞍10的其中一端进行包裹,从而有效避免了承载鞍10在第二支撑板123上出现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100还包括第一辅助支撑杆与第二辅助支撑杆,沿所述第一安装杆111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安装杆111上设有第一卡槽114,沿所述第二安装杆112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第二安装杆112上设有第二卡槽115,沿所述第三安装杆121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第三安装杆121上设有第三卡槽124,沿所述第四安装杆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第四安装杆(未显示)上设有第四卡槽(未显示),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一卡槽114,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三卡槽124,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二卡槽115,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四卡槽。具体地,第一卡槽114开设在第一安装杆111靠近第一支撑板113的一端,第二卡槽115开设在第二安装杆112靠近第一支撑板113的一端,第三卡槽124开设在第三安装杆121靠近第二支撑板123的一端,第四卡槽开设在第四安装杆靠近第二支撑板123的一端。此时,通过将第一辅助支撑杆插入到第一卡槽114与第三卡槽124中,以及将第二辅助支撑杆插入到第二卡槽115与第四卡槽中,从而有效提高了第一支撑框110与第二支撑框120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300包括驱动件310、第一辅助滑轨320、第二辅助滑轨330与滑动座340,所述第一辅助滑轨320与所述第二辅助滑轨330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410上,所述滑动座340与所述第一辅助滑轨320及所述第二辅助滑轨330滑动配合,所述驱动件310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动座340相连,所述顶升机构200装设在所述滑动座340上。所述滑动座340上还设有固定座341,所述固定座341与所述顶升机构200的其中一面贴合固定。具体地,驱动件310为气缸或电机。顶升机构200为气缸或油缸。通过第一辅助滑轨320与第二辅助滑轨330保证了滑动座340的移动效果,即避免驱动件310带动滑动座340移动时出现偏移。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10也可以设置在安装板410上。进一步地,固定座341与滑动座340可以一体成型或拼接成型。当固定座341装设在滑动座340上后,还可以通过加固肋对固定座341与滑动座340进行辅助固定,以保证顶升机构200与固定座341贴合固定后,固定座341不会与滑动座340发生错位或倾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300还包括缓冲器350与限位板360,所述缓冲器350与所述限位板360均装设在所述安装板410上,所述缓冲器350的缓冲端与所述限位板360均朝向所述滑动座340,且沿朝向所述滑动座340的方向所述缓冲器350的缓冲端凸出于所述限位板360的板面。具体地,将缓冲器350与限位板360装设在安装板410上。同时可以根据实际的位移距离,确定缓冲器350与限位板360在安装板410上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地,在朝向滑动座340的方向上缓冲器350的缓冲端凸出于限位板360的板面,从而保证滑动座340在向缓冲器350与限位板360移动时,滑动座340能够首先与缓冲器350接触,然后再与限位板360抵触实现限位停止。在设置缓冲器350时,可以在安装板410上事先加设适配座,然后将缓冲器350装设在适配座上,从而使得缓冲器350的安装更加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升件210包括承压板211与防滑板212,所述承压板211的其中一面与所述顶升机构200相连,所述承压板211的另一面与所述防滑板212叠置配合,所述防滑板212用于与所述承载鞍10的两侧环面相抵触。具体地,通过防滑板212与承载鞍10的两侧环面抵触,即增大了顶升件210与承载鞍10两侧环面的摩擦力,避免顶升件210在带动承载鞍10移动时,承载鞍10与顶升件210出现串动。进一步地,可以将承压板211改为伸缩板,即承压板211的两端可以分别向承载鞍10的两侧环面进行伸缩,此时,防滑板212包括第一分板与第二分板,第一分板装设在承压板211的其中一端,第二分板装设在承压板211的另一端,此时,在通过顶升件210对承载鞍10进行顶升时,可以对承压板211的长度进行调整,以保证顶升件210与承载鞍10的接触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承载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转运装置包括:支撑机构、顶升机构、顶升件与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架设承载鞍,所述顶升机构装设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顶升件包括承压板与防滑板,所述承压板的其中一面与所述顶升机构相连,所述承压板为伸缩板,所述承压板的两端分别向所述承载鞍的两侧环面进行伸缩,所述防滑板包括第一分板与第二分板,所述第一分板与所述第二分板分别 装设在所述承压板 的两端,所述第一分板与所述第二分板分别用于与所述承载鞍的两侧环面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转运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板与多个支撑件,所述安装板装设在所述安装座的端面,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移动机构装设在所述安装板上,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安装座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底面上,所述支撑件用于与支撑面抵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框与第二支撑框,所述第一支撑框与所述第二支撑框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框用于与承载鞍的其中一面抵触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框用于与所述承载鞍的另一面抵触配合,所述顶升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框与所述第二支撑框之间,且所述顶升机构能够随所述移动机构移出所述第一支撑框与所述第二支撑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框包括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与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安装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板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所述承载鞍其中一端插入的第一固定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框包括第三安装杆、第四安装杆与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安装杆与所述第四安装杆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安装杆与所述第三安装杆相对位,所述第二安装杆与所述第四安装杆相对位,所述第二支撑板架设在所述第三安装杆与所述第四安装杆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所述承载鞍另一端插入的第二固定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辅助支撑杆与第二辅助支撑杆,沿所述第一安装杆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安装杆上设有第一卡槽,沿所述第二安装杆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第二安装杆上设有第二卡槽,沿所述第三安装杆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第三安装杆上设有第三卡槽,沿所述第四安装杆的高度方向在所述第四安装杆上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三卡槽,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四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驱动件、第一辅助滑轨、第二辅助滑轨与滑动座,所述第一辅助滑轨与所述第二辅助滑轨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滑动座与所述第一辅助滑轨及所述第二辅助滑轨滑动配合,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动座相连,所述顶升机构装设在所述滑动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上还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顶升机构的其中一面贴合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载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缓冲器与限位板,所述缓冲器与所述限位板均装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缓冲器的缓冲端与所述限位板均朝向所述滑动座,且沿朝向所述滑动座的方向所述缓冲器的缓冲端凸出于所述限位板的板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滑动座一体成型或拼接成型。
CN202011556686.4A 2020-12-24 2020-12-24 承载鞍转运装置 Active CN112720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6686.4A CN112720029B (zh) 2020-12-24 2020-12-24 承载鞍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6686.4A CN112720029B (zh) 2020-12-24 2020-12-24 承载鞍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0029A CN112720029A (zh) 2021-04-30
CN112720029B true CN112720029B (zh) 2022-03-25

Family

ID=7561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6686.4A Active CN112720029B (zh) 2020-12-24 2020-12-24 承载鞍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002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6710A (en) * 1997-07-01 1998-10-06 Cummins Engine Company, Inc. Engine block bearing saddle reinforcing inserts
JP2006326740A (ja) * 2005-05-25 2006-12-07 Mori Seiki Co Ltd 工作機械
CN201761496U (zh) * 2010-09-14 2011-03-16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承载鞍组装夹具
CN111189847A (zh) * 2019-12-27 2020-05-22 四川国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暂存装置及在线检测系统
CN211226020U (zh) * 2019-12-04 2020-08-11 北京铁科合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
CN211478085U (zh) * 2019-12-27 2020-09-11 四川国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转运承载鞍的顶升机构及暂存装置
CN211517518U (zh) * 2019-12-27 2020-09-18 四川国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搬运承载鞍的抓手及搬运系统
CN211687261U (zh) * 2019-12-27 2020-10-16 四川国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暂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7645B (zh) * 2012-09-06 2015-12-09 许广立 标样比较法自动检测承载鞍设备
CN108975146B (zh) * 2018-08-23 2023-09-08 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铁路车辆承载鞍与侧架组装的吊具及组装方法
CN212067186U (zh) * 2019-11-07 2020-12-04 耿燕荣 一种腿部康复护理用按摩支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6710A (en) * 1997-07-01 1998-10-06 Cummins Engine Company, Inc. Engine block bearing saddle reinforcing inserts
JP2006326740A (ja) * 2005-05-25 2006-12-07 Mori Seiki Co Ltd 工作機械
CN201761496U (zh) * 2010-09-14 2011-03-16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承载鞍组装夹具
CN211226020U (zh) * 2019-12-04 2020-08-11 北京铁科合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器人自动拆卸的承载鞍夹具
CN111189847A (zh) * 2019-12-27 2020-05-22 四川国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暂存装置及在线检测系统
CN211478085U (zh) * 2019-12-27 2020-09-11 四川国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转运承载鞍的顶升机构及暂存装置
CN211517518U (zh) * 2019-12-27 2020-09-18 四川国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搬运承载鞍的抓手及搬运系统
CN211687261U (zh) * 2019-12-27 2020-10-16 四川国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暂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0029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1980B (zh) 大跨度钢箱梁可升降自行式连续顶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5307969A (zh) 用于使车辆、负载等上升和下降的升降装置
CN112720029B (zh) 承载鞍转运装置
CN105081016B (zh) 电梯导轨自动矫直输送线
CN214497026U (zh) 一种挤压式具有固定结构的限制轨道移位的设备
US9839153B2 (en) Assembly having a rack server insert
CN1019965C (zh) 用于电梯的导轨系统
JP2009249823A (ja) 管搬送用台車
CN117246751A (zh) 一种电池夹取装置
CN214063142U (zh) 燃气轮机找正的临时支撑及滑动装置
JP2011074678A (ja) テールピース台車及びその移動方法、並びに連続ベルトコンベアの延長方法
KR101770230B1 (ko) 폼 트래블러
JP4284127B2 (ja) 駐輪装置
CN112811003A (zh) 一种钢卷定位装置
CN101535649A (zh) 压缩机维护工具
CN215509310U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自动倒角装置
CN102777194A (zh) 用于液压支架的防倾倒装置和液压支架
CN220052519U (zh) 一种模具框架
CN116446276B (zh) 一种用于桥梁底部维护的检修平台
CN205426474U (zh) 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用牵引轨道
CN213358165U (zh) 铁轨定位装置
CN117401411B (zh) 一种汽车a柱装饰板加工智能输送设备
CN114606813B (zh) 一种交通轨道膨胀系数轨道路径检测校直机
CN212425265U (zh) 用于千斤顶的支撑组件
CN112847272B (zh) 安装装置及安装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