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3383B -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3383B
CN112713383B CN202011538632.5A CN202011538632A CN112713383B CN 112713383 B CN112713383 B CN 112713383B CN 202011538632 A CN202011538632 A CN 202011538632A CN 112713383 B CN112713383 B CN 1127133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region
touch screen
antenna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86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3383A (zh
Inventor
徐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86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33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3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3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3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3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触摸屏及电子设备,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第一导电部的至少局部区域以及第二导电部的至少局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天线辐射体,无需在电子设备中额外增加天线辐射体,节约了资源,且,触摸屏是电子设备一个关键部件,而且触摸屏在电子设备中占据的面积很大。将天线辐射体放置在大面积的触摸屏中,可以提升天线辐射体的性能;且在电子设备的外壳中无需设置局部塑胶材质,不会增加电子设备的外壳的成本,也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

Description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兴起,移动通信产业又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电子设备也进一步朝着互联网在线设备的方向发展。
天线作为电子设备的关键部件,其性能极大地制约着电子设备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
第一导电部,由透明的导电材料组成;
第二导电部,由透明的所述导电材料组成,若承载有操作体施加的触按操作,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产生第一信号;
透明的介质基板,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布局有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布局有所述第二导电部;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至少局部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的至少局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为天线辐射体;所述天线辐射体用于发射或接收无线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多条导电链状区域,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多条导电链状区域,位于同一表面的相邻两条导电链状区域之间为非导电区域;所述导电链状区域包括多个电性连+接的具有设定形状的导电单元;
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至少一条导电链状区域,所述至少一条导电链状区域包含的多个导电单元分别为天线辐射单元,多个所述天线辐射单元组成天线阵列;或,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至少一条导电链状区域中的部分导电单元,所述至少一条导电链状区域中的部分导电单元分别为天线辐射单元;
其中,所述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与其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波长有关。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多条导电条状区域,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多条导电条状区域,位于同一表面的相邻两条导电条状区域之间为非导电区域;
所述第一导电部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非导电区域的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单元在垂直于所述介质基板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包含的一条导电条状区域的至少局部区域重合;或,所述第一导电部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非导电区域的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单元在垂直于所述介质基板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包含的任一条导电条状区域不重合;
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与其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波长有关。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个所述导电单元和与其位于同一表面的一条导电条状区域电性连接,或,一个所述导电单元和与其不属于同一表面的一条导电条状区域电性连接,或,一个所述导电单元和与其不位于同一表面的一条导电条状区域的至少局部区域电磁耦合,所述至少局部区域为所述导电条状区域中与所述导电单元在垂直于所述介质基板方向的投影的重合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布满网状导电薄膜,所述第二表面布满网状导电薄膜,所述网状导电薄膜中至少一个第一局部区域分别为所述非导电区域,所述网状导电薄膜中至少一个第二局部区域分别为所述导电条状区域,所述第一局部区域中的网状导电薄膜处于被割裂状态,所述第二局部区域中的网状导电薄膜处于连通状态;
位于所述非导电区域的所述导电单元为将所述非导电区域中局部网状导电薄膜连通后组成的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条状区域由实心导电薄膜组成,所述导电单元由实心导电薄膜组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信号传输电路,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包括:
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馈线端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馈线端相连的传输端,用于接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中至少一个得到的第二信号;
与所述传输端相连的高频滤波电路,用于从所述第二信号中提取无线信号;
与所述传输端相连的低频滤波电路,用于从所述第二信号提取所述第一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高频滤波电路还用于:将无线信号通过所述传输端传输至所述天线辐射体,以通过所述天线辐射体发送所述无线信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如第一方面所述触摸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摸屏包括多个所述天线辐射体,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基于多个所述天线辐射体分别发送的无线信号针对所述操作体的穿透属性以及多个所述天线辐射体分别位于所述触摸屏的位置,识别所述操作体的手势。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第一导电部的至少局部区域以及第二导电部的至少局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天线辐射体,无需在电子设备中额外增加天线辐射体,节约了资源,且,触摸屏是电子设备一个关键部件,而且触摸屏在电子设备中占据的面积很大。将天线辐射体放置在大面积的触摸屏中,可以提升天线辐射体的性能;且在电子设备的外壳中无需设置局部塑胶材质,不会增加电子设备的外壳的成本,也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现有技术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相关技术中触摸屏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图;
图4a至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中的一种布局方式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中的另一种布局方式的示意图;
图6a至图6c为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导电区域和导电条状区域中网状导电薄膜的状态对比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导电区域中局部网状导电薄膜连通后形成到导电单元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触摸屏以及电子设备,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现有技术进行介绍。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一种可与用户通过键盘、触摸板、触摸屏、遥控器、语音交互或手写设备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PAD等具有触摸屏的产品。
下面对目前电子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
电子设备存在的问题一:对于金属设计类电子产品,即电子设备的外壳为金属材质,若在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内设置天线,需要在金属外壳上设置金属结构开窗,以为天线提供辐射孔径,目前在金属外壳上设置金属结构开窗是将金属外壳上与天线对应的区域的材质变为非金属材质,电子设备的外壳部分为非金属材质部分为金属材质会增加电子设备外壳的设计成本,而且也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
下面以电子设备为包含键盘的笔记本电脑为例对电子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
目前的电子设备的天线1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辐射体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设置在显示屏12的边框上的某个区域(如图1所示,图1仅为示例,并不限定天线在显示屏12的边框上的位置,也并不限定天线的数目)。为了保证天线正常传输无线信号,即不屏蔽天线,需要显示屏12的边框上设置有天线的区域必须是非金属材质,例如塑胶材质。例如,显示屏12后盖上与天线对应的区域的材质为非金属材质。即为了避免屏蔽天线,需要显示屏的后盖部分为非金属材质部分为金属材质。
电子设备存在的问题二:需要在电子设备中额外增加天线,不能利用电子设备中已有的内容作为天线,导致资源的浪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利用触摸屏中已有内容作为天线,无需在电子设备中额外增加天线,节约了资源,且,触摸屏是电子设备一个关键部件,而且触摸屏在电子设备中占据的面积很大,如图1所示,触摸屏占据笔记本电脑中很大面积。将天线放置在大面积的触摸屏中,可以提升天线的性能;且在电子设备的外壳中无需设置局部塑胶材质,不会增加电子设备的外壳的成本,也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可选的,仍以图1为例,显示屏可以实现全金属的后盖,降低了显示屏的后盖的生成难度以及加工后盖的加工难度。
其次,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触摸屏的类型有多种,下面以一种类型的触摸屏为例对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相关技术中触摸屏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图。
如图2所示,触摸屏包括:保护盖板21、上玻璃基板22、下玻璃基板23;其中,上玻璃基板22包括:偏光片221以及Touch层222;下玻璃基板23包括发光层231以及驱动电路232。
其中,Touch层用于检测操作体(例如用户手指)施加于触摸屏上的具体位置,例如,(x,y)坐标;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层包含的发光单元发光;偏光片用于减小发光层发射的光线的损失,使得发光层发射的光线尽量都到达保护盖板。
上述触摸屏的结构仅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触摸屏的结构,例如,触摸屏可以包括保护盖板以及Touch层。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Touch层包含的至少局部导电部为天线辐射体,示例性的,作为天线辐射体的局部导电部即可以检测施加于触摸屏上的操作体的具体位置,也可以用于发射或接收无线信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进行说明。
请参阅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图,该触摸屏包括:第一导电部31、第二导电部32以及透明的介质基板33。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第一导电部31、第二导电部32以及透明的介质基板33属于Touch层。
第一导电部31,由透明的导电材料组成。
第二导电部32,由透明的所述导电材料组成,若承载有操作体施加的触按操作,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产生第一信号。
示例性的,第一信号可以为表征操作体施加在触摸屏上的坐标位置。
透明的介质基板33,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布局有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布局有所述第二导电部。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31的至少局部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32的至少局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为天线辐射体34;所述天线辐射体用于发射或接收无线信号。
示例性的,上述透明的导电材料可以为metal mesh或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锡)。
如图3左侧所示,为触摸屏的Touch层的俯视图,图3中以第一导电部31包括多个导电材料组成的导电区域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第一导电部31的局部区域和第二导电部32的局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为天线辐射体34,如图3所示,图3中第一导电部包含的多个导电区域中位于介质基板最上方的两个导电区域以及位于介质基板最下方的两个导电区域属于天线辐射体,位于介质基板中间的两个导电区域不属于天线辐射体。
结合图3的中间图所示,第二导电部包含的多个导电区域中位于介质基板最上方的两个导电区域以及位于介质基板最下方的两个导电区域属于天线辐射体,位于介质基板中间的两个导电区域不属于天线辐射体。
示例性的,仅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包括天线辐射体;或者,仅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包括天线辐射体;或者,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都包括天线辐射体。
示例性的,若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都包括天线辐射体,位于介质基板第一表面的天线辐射体在垂直于介质基板方向上的投影的至少局部区域与位于介质基板第二表面的天线辐射体重合。如图3的中间图所示。
示例性的,若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都包括天线辐射体,位于介质基板第一表面的天线辐射体在垂直于介质基板方向上的投影与位于介质基板第二表面的天线辐射体完全不重合。
示例性的,第一导电部31整体和第二导电部32整体中至少一个为天线辐射体34。
应当注意的是,图3仅为示例,图3所示的天线辐射体34的形状为长方形,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导电区域的形状,例如,天线辐射体34的形状可以为棱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能穷举所有形状,所有适合于作为天线辐射体34的形状均可以适用于本申请。
示例性的,天线辐射体34可以为一个填充有实心的导电薄膜的区域,或者,天线辐射体34可以为一个填充有网状导电薄膜的区域。
示例性的,天线辐射体34可以包括多个填充有实心的导电薄膜的区域,或者,导电区域可以包括多个填充有网状导电薄膜的区域。
应当注意的是,图3仅为示例,并不限定各天线辐射体34之间的位置间隔,也不限定天线辐射体34的大小、也不限定天线辐射体位于介质基板33的位置。
示例性的,图3左侧图所示的黑色实线为馈线,即将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产生的第一信号通过馈线发送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或者,将天线辐射体检测到的无线信号通过馈线发送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或者,处理器将无线信号通过馈线发送至天线辐射体。
应当注意的是,图3仅为示例,本申请并不限定馈线在透明的介质基板33的布局走向。示例性的,可以采用Touch层中原有的馈线传输无线信号。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触摸屏的原有参考地作为天线辐射体的参考地,如图3中间图所示的参考地35,示例性的,参考地35可以位于下玻璃基板中远离Touch层的一侧。
示例性的,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可以为靠近保护盖板的一侧,示例性的,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为远离保护盖板的一侧,图3的中间图是以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为靠近保护盖板的一侧为例进行说明的。
示例性的,参考地35的材质可以为metal mesh或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锡)。
示例性的,图3右侧图所示参考地35的布局方式仅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参考地35的布局方式。
应当注意的是,图3右侧图仅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参考地35在触摸屏中的位置,例如,参考地可以在下玻璃基板中靠近Touch层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第一导电部的至少局部区域以及第二导电部的至少局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天线辐射体,无需在电子设备中额外增加天线辐射体,节约了资源,且,触摸屏是电子设备一个关键部件,而且触摸屏在电子设备中占据的面积很大。将天线辐射体放置在大面积的触摸屏中,可以提升天线辐射体的性能;且在电子设备的外壳中无需设置局部塑胶材质,不会增加电子设备的外壳的成本,也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
可以理解的是,导电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统称为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33中的布局方式不同,天线辐射体的组成不同。可以理解的是,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33中的布局方式有多种,下面结合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33中的两种布局方式对天线辐射体的组成进行说明。
第一种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33中的布局方式如图4a至图4c所示。
如图4a至图4c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中的一种布局方式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中未示出图3所示的馈线。
图4a为第一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布局方式。图4b为第二导电部在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布局方式,图4c为透视图,通过图4c可以看出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之间的位置关系。
示例性的,通过图4c可以看出第一导电部的任一个导电链状区域在垂直介质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二导电部的任一个导电链状区域垂直。
示例性的,图4c仅为示例,本申请并不限定第一导电部的任一个导电链状区域在垂直介质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二导电部的任一个导电链状区域严格垂直,示例性的,第一导电部的任一个导电链状区域在垂直于介质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二导电部的任一条导电链状区域的夹角可以为[90°-预设度数,90°+预设度数],其中,预设度数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而定,只要能够使得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生成第一信号即可。
示例性的,第一导电部包括多条导电链状区域,图4a中以第一导电部包括4条导电链状区域41为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第一导电部包含的导电链状区域的数目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而定,例如,2条、3条、4条、5条、6条、…。
示例性的,在第一方向上(如4a所示的箭头的方向)上,介质基板的同一行可以设置有一条或多条导电链状区域。图4a中是以在第一方向上同一行设置有一条导电链状区域为例进行说明的。
示例性的,在第二方向上(如4b所示的箭头的方向)上,介质基板的同一列可以设置有一条或多条导电链状区域。图4b中是以在第二方向上同一列设置有一条导电链状区域为例进行说明的。
示例性的,第一导电部中一条导电链状区域包括多个电性连接的具有设定形状的导电单元42,示例性的,设定形状可以为正方形、棱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任意形状,图4a中以设定形状为棱形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一条导电链状区域包含的导电单元的数目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而定,这里不进行限定,图4a中以一条导电链状区域包含6个导电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第二导电部包括多条导电链状区域43,图4b中以第二导电部包括7条导电链状区域为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第二导电部包含的导电链状区域的数目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而定,例如,2条、3条、4条、5条、6条、…。
示例性的,第二导电部中一条导电链状区域包括多个电性连接的具有设定形状的导电单元44,示例性的,设定形状可以为正方形、棱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任意形状,图4b中以设定形状为棱形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一条导电链状区域包含的导电单元的数目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而定,这里不进行限定,图4b中以一条导电链状区域包含5个导电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位于同一条导电链状区域的多个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相同;示例性的,位于同一条导电链状区域的多个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可以不同。
示例性的,位于不同导电链状区域的多个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相同,示例性的,位于不同导电链状区域的多个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不同。
在第一种导电部在介质基板中的布局方式中,天线辐射体的组成有多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但不限于以下两种。
第一种天线辐射体的组成方式,天线辐射体包括至少一条导电链状区域,所述至少一条导电链状区域包含的多个导电单元分别为天线辐射单元,多个所述天线辐射单元组成天线阵列。
示例性的,天线辐射体为天线阵列。
示例性的,若天线辐射体包括一条导电链状区域,该条导电链状区域可以属于第一导电部或第二导电部。
示例性的,若天线辐射体包括多条导电链状区域,多条导电链状区域可以均属于第一导电部,或者,多条导电链状区域均属于第二导电部,或者,多条导电链状区域部分属于第一导电部,部分属于第二导电部。
示例性的,可以将一个导电单元作为一个天线辐射单元,示例性的,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与其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波长有关。
示例性的,若导电单元为正方形,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之和。
示例性的,在制作触摸屏的过程中,可以基于需要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波长,设置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
天线辐射单元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
可以理解的是,单一天线辐射单元的方向性是有限的,为适合各种场合的应用,将工作在同一频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天线辐射单元,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馈电和空间排列构成天线阵列,也叫天线阵。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一条导电链状区域而言,若位于同一条导电链状区域的多个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相同,由于各导电单元之间具有电性连接,若该条导电链状区域中一个导电单元能够通过馈线接收并识别出无线信号,那么,该条导电链状区域中所有导电单元均能够接收并识别出无线信号,从而形成发送无线信号的天线阵列。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一条导电链状区域而言,若位于同一条导电链状区域的多个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相同,由于各导电单元之间具有电性连接,若该条导电链状区域中一个导电单元能够接收并识别出其他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那么,该条导电链状区域中所有导电单元均能够接收并识别出其他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从而形成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阵列。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边界长度相同的导电单元组成一个天线阵列,不同边界长度的导电单元组成不同的天线阵列,示例性的,不同天线阵列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波长不同。
第二种天线辐射体的组成方式,天线辐射体包括至少一条导电链状区域中的部分导电单元,所述至少一条导电链状区域中的部分导电单元分别为天线辐射单元。
示例性的,若天线辐射体包括一条导电链状区域中的部分导电单元,该条导电链状区域可以属于第一导电部或第二导电部。
示例性的,若天线辐射体包括多条导电链状区域中的部分导电单元,多条导电链状区域可以均属于第一导电部,或者,多条导电链状区域均属于第二导电部,或者,多条导电链状区域部分属于第一导电部,部分属于第二导电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一条导电链状区域包含多个电性连接的具有设定形状的导电单元,若一条导电链状区域中仅部分导电单元为天线辐射单元,部分导电单元不是天线辐射单元,示例性的,可以将不作为天线辐射单元的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设置为第一长度,第一长度与所有无线信号的波长无关,或者,第一长度与作为天线辐射单元的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不同,但是第一长度与一个无线信号的波长相关;示例性的,可以断开不作为天线辐射单元的导电单元与作为天线辐射单元的导电单元的电性连接。
示例性的,第二种天线辐射体的组成方式中,天线辐射体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单元,若包括多个导电单元,多个所述天线辐射单元组成天线阵列。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边界长度相同的导电单元组成一个天线阵列,不同边界长度的导电单元组成不同的天线阵列,示例性的,不同天线阵列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波长不同。
综上,在第一种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33中的布局方式中,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导电部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部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导电单元。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种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33中的布局方式中,导电链状区域可以为填充有实心的导电薄膜的区域,或者,导电链状区域可以为填充有网状导电薄膜的区域。
第二种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33中的布局方式如图5a至图5c所示。
如图5a至图5c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中的另一种布局方式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中未示出图3所示的馈线。
图5a为第一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布局方式。图5b为第二导电部在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布局方式,图5c示例性的示出了导电条状区域的多种形式。
示例性的,第一导电部包括多条导电条状区域,图5a中以第一导电部包括4条导电条状区域51为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第一导电部包含的导电条状区域的数目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而定,例如,2条、3条、4条、5条、6条、…。
示例性的,导电条状区域的形状可以为如图5a或图5b所示的长方形;图5a和图5b仅为示例,并不限定导电条状区域的形状,例如,导电条状区域的形状可以为不规则形状,例如图5c所示的波浪形区域52,或者,导电条状区域可以规则形状,例如,图5a所示的长方形区域51,或,如图5c所示的梯形区域53。
示例性的,位于同一表面的相邻两条导电条状区域之间为非导电区域,即第一导电部中两条相邻导电条状区域之间为非导电区域,第二导电部中两条相邻导电条状区域之间为非导电区域。
示例性的,第一导电部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非导电区域的导电单元50。
示例性的,第一导电部包含的导电单元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图5a中以第一导电部包含20个导电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导电单元形状可以为正方形、棱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任意形状,图5a中以正方形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若第一导电部包含多个导电单元,示例性的多个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相同,或,多个导电单元中部分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相同,部分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不同,或,多个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均不相同。
示例性的,在第一方向上(如5a所示的箭头的方向)上,介质基板的同一行可以设置有一条或多条导电条状区域。图5a中是以在第一方向上同一行设置有一条导电条状区域为例进行说明的。
示例性的,在第二方向上(如5b所示的箭头的方向)上,介质基板的同一列可以设置有一条或多条导电条状区域。图5b中是以在第二方向上同一列设置有一条导电条状区域为例进行说明的。
示例性的,第二导电部包括多条导电条状区域54,图5b中以第二导电部包括4条导电条状区域为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第二导电部包含的导电条状区域的数目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而定,例如,2条、3条、4条、5条、6条、…。
示例性的,图5a至图5b仅为示例,并不限定第一导电部包含的导电条状区域的宽度和第二导电部包含的导电条状区域的宽度的相对关系,示例性的,第一导电部包含的导电条状区域的宽度>第二导电部包含的导电条状区域的宽度,或者,第一导电部包含的导电条状区域的宽度<第二导电部包含的导电条状区域的宽度,或者,第一导电部包含的导电条状区域的宽度=第二导电部包含的导电条状区域的宽度。
在第二种导电部在介质基板中的布局方式中,天线辐射体的组成有多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但不限于以下两种。
第一种天线辐射体的组成方式,天线辐射体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单元,对于每一导电单元而言,导电单元在垂直于所述介质基板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包含的一条导电条状区域的至少局部区域重合。
请参阅图6a至图6b,为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a至图6b中是垂直于介质基板方向上的透视图。
图6a中,导电单元50在垂直于所述介质基板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导电部包含的一条导电条状区域内。
图6b中,导电单元50在垂直于所述介质基板方向的投影的部分位于第二导电部包含的一条导电条状区域内。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导电单元可以不用与第一导电部的导电条状区域电性连接,也无需与第二导电部的导电条状区域电性连接,也无需为导电单元额外配置馈线,可以通过导电单元与第二导电部中导电条状区域的局部区域(即与该导电单元在垂直于所述介质基板方向的投影重合的区域)之间的电磁耦合传输无线信号,即导电单元将接收到的其他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发送至第二导电部中相应的导电条状区域,从而通过与该导电条状区域连接的馈线传输至处理器,或者,可以通过导电单元与第二导电部中导电条状区域的局部区域之间的电磁耦合,该导电条状区域将通过馈线接收到的处理器发送的无线信号传输至该导电单元。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导电单元可以与导电条状区域(示例性的,该导电条状区域可以属于第一导电部或第二导电部)电性连接,此时,导电单元将接收到的其他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发送至与其连接的导电条状区域,从而通过与该导电条状区域连接的馈线传输至处理器,或者,与导电单元相连的导电条状区域将通过馈线接收到的处理器发送的无线信号传输至该导电单元。
若导电单元与第二导电部中的导电条状区域电性连接,示例性的,可以在介质基板上设置通孔,通过通孔电性连接导电单元与第二导电部中的导电条状区域。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可以为导电单元额外配置馈线。
第二种天线辐射体的组成方式,天线辐射体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单元,对于每一导电单元而言,所述导电单元在垂直于所述介质基板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包含的任一条导电条状区域不重合。
请参阅图6c,为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c中是垂直于介质基板方向上的透视图。
图6c中,导电单元50在垂直于所述介质基板方向的投影不位于第二导电部包含的任一条导电条状区域内。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导电单元可以与导电条状区域(示例性的,该导电条状区域可以属于第一导电部或第二导电部)电性连接,此时,导电单元将接收到的其他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发送至与其连接的导电条状区域,从而通过与该导电条状区域连接的馈线传输至处理器,或者,与导电单元相连的导电条状区域将通过馈线接收到的处理器发送的无线信号传输至该导电单元。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可以为导电单元额外配置馈线。
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是第一种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33中的布局方式,还是第二种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33中的布局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具体位置,以图2为例,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可以为Touch层中靠近保护盖板的一侧,或者,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可以为Touch层中远离保护盖板的一侧。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33中的布局方式中,导电条状区域可以为填充有实心的导电薄膜的区域,或者,导电条状区域可以为填充有网状导电薄膜的区域。示例性的,导电单元可以为填充有实心的导电薄膜的区域,或者,导电单元可以为填充有网状导电薄膜的区域。
下面结合实心导电薄膜和网状导电薄膜对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进行说明。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布满网状导电薄膜,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布满网状导电薄膜。
在第一种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33中的布局方式中,所述网状导电薄膜中至少一个第一局部区域分别为所述非导电区域,所述网状导电薄膜中至少一个第二局部区域分别为所述导电链状区域,所述第一局部区域中的网状导电薄膜处于被割裂状态,所述第二局部区域中的网状导电薄膜处于连通状态。
在第二种导电部在透明的介质基板33中的布局方式中,所述网状导电薄膜中至少一个第一局部区域分别为所述非导电区域,所述网状导电薄膜中至少一个第二局部区域分别为所述导电条状区域,所述第一局部区域中的网状导电薄膜处于被割裂状态,所述第二局部区域中的网状导电薄膜处于连通状态;位于所述非导电区域的所述导电单元为将所述非导电区域中局部网状导电薄膜连通后组成的区域。
示例性的,割裂状态即为dummy mesh状态。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网状导电薄膜中的网状结构进行限定,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处于被割裂状态网状导电薄膜,下面以网状导电薄膜为网格状导电薄膜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导电区域和导电条状区域中网状导电薄膜的状态对比图。
图7中以导电条状区域为例进行说明,导电链状区域类似这里不进行赘述。
图7中仅示出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或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的部分区域的放大图,网状导电薄膜中的最小结构为图7中结构71,处于被割裂状态的网状导电薄膜包含的每个最小结构如结构72所示,即最小结构的四个边都处于被割裂状态。
导电条状区域73中网状导电薄膜处于连通状态。非导电区域74中的网状导电薄膜处于被割裂状态。
由于非导电区域74中的网状导电薄膜处于被割裂状态,所以非导电区域74不能导电。
示例性的,若需要在非导电区域设置导电单元,则可以将所述非导电区域中局部网状导电薄膜连通。如图8所示,将非导电区域中的局部网状导电薄膜连通,即将最小结构的四个边连接,即得到了导电单元81。
示例性的,可以基于待传输无线信号的波长,确定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以将非导电区域中相应数目的最小结构的四个边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可以产生第一信号,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导电部的至少局部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的至少局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天线辐射体可以传输无线信号,如何区分两种信号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难题。
可以理解的是,无线信号的频率高于第一信号的频率。基于此,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设置了信号传输电路。信号传输电路包括:
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馈线端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馈线端相连的传输端,用于接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中至少一个得到的第二信号。与所述传输端相连的高频滤波电路,用于从所述第二信号中提取无线信号。与所述传输端相连的低频滤波电路,用于从所述第二信号提取所述第一信号。
示例性的,第一导电部的馈线端和第二导电部的馈线端可以为同一馈线端或为不同的馈线端。
示例性的,高频滤波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示例性的,电容可以为等效电容。
示例性的,低频滤波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感。示例性的,电感可以为等效电感。
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结合图3以及信号传输电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中示出了与图3对应的Touch层,这里不再赘述相关说明请参阅图3。
图9中未示出第二导电部的馈线端。
图9中,第二信号通过馈线输入至信号传输电路91,信号传输电路91可以通过高频滤波电路(图9中以电容为高频滤波电路为例进行说明)提取无线信号;可以通过低频滤波电路(图9中以电感为低频滤波电路为例进行说明)提取第一信号。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处理器也可以将无线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电路的传输端传输至所述天线辐射体,以通过所述天线辐射体发送所述无线信号。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及的触摸屏。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中的触摸屏包括多个天线辐射体,多个天线辐射体组成了雷达。通过雷达可以识别所述操作体的手势。
示例性的,该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
基于多个所述天线辐射体分别发送的无线信号针对所述操作体的穿透属性以及多个所述天线辐射体分别位于所述触摸屏的位置,识别所述操作体的手势。
示例性的,一个天线辐射体的穿透属性包括该天线辐射体发送的无线信号通过所述操作体的穿透量、该天线辐射体发送的无线信号通过操作体的穿透量的变化、该天线辐射体发送无线信号的时刻以及该无线信号经操作体形成的反射信号的接收时刻的差值、该天线辐射体发送无线信号的波长以及该无线信号经操作体形成的反射信号的波长的变化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多个天线辐射体分别对应的差值,计算得到操作体的位置。
示例性的,可以基于多个天线辐射体分别发送的无线信号和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反射信号的波长变化,通过多普勒频移公式计算得到操作体的移动速度。
示例性的,雷达可以实时捕捉到手势的位置和速度,从而可以计算得到操作体的运动,从而识别出具体的手势。
示例性的,手势可以为向上移动手势、向下移动手势、向左移动手势、向右移动手势、点击手势中的任一种。
示例性的,可以通过该天线辐射体发送的无线信号通过操作体的穿透量、该天线辐射体发送的无线信号通过操作体的穿透量的变化,确定操作体的手势姿态,例如,是握拳状态,还是手指张开状态。从而进一步确定操作体的精细手势。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对于装置或系统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摸屏,包括:
第一导电部,由透明的导电材料组成;
第二导电部,由透明的所述导电材料组成,若承载有操作体施加的触按操作,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产生第一信号;
透明的介质基板,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布局有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布局有所述第二导电部;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至少局部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的至少局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为天线辐射体;所述天线辐射体用于发射或接收无线信号,作为天线辐射体的局部导电部还可以检测施加于触摸屏上的操作体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触摸屏,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多条导电链状区域,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多条导电链状区域,位于同一表面的相邻两条导电链状区域之间为非导电区域;所述导电链状区域包括多个电性连接的具有设定形状的导电单元;
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至少一条导电链状区域,所述至少一条导电链状区域包含的多个导电单元分别为天线辐射单元,多个所述天线辐射单元组成天线阵列;或,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至少一条导电链状区域中的部分导电单元,所述至少一条导电链状区域中的部分导电单元分别为天线辐射单元;
其中,所述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与其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波长有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触摸屏,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多条导电条状区域,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多条导电条状区域,位于同一表面的相邻两条导电条状区域之间为非导电区域;
所述第一导电部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非导电区域的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单元在垂直于所述介质基板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包含的一条导电条状区域的至少局部区域重合;或,所述第一导电部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非导电区域的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单元在垂直于所述介质基板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包含的任一条导电条状区域不重合;
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单元的边界长度与其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波长有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触摸屏,一个所述导电单元和与其位于同一表面的一条导电条状区域电性连接,或,一个所述导电单元和与其不属于同一表面的一条导电条状区域电性连接,或,一个所述导电单元和与其不位于同一表面的一条导电条状区域的至少局部区域电磁耦合,所述至少局部区域为所述导电条状区域中与所述导电单元在垂直于所述介质基板方向的投影的重合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触摸屏,所述第一表面布满网状导电薄膜,所述第二表面布满网状导电薄膜,所述网状导电薄膜中至少一个第一局部区域分别为所述非导电区域,所述网状导电薄膜中至少一个第二局部区域分别为所述导电条状区域,所述第一局部区域中的网状导电薄膜处于被割裂状态,所述第二局部区域中的网状导电薄膜处于连通状态;
位于所述非导电区域的所述导电单元为将所述非导电区域中局部网状导电薄膜连通后组成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触摸屏,所述导电条状区域由实心导电薄膜组成,所述导电单元由实心导电薄膜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触摸屏,还包括信号传输电路,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包括:
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馈线端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馈线端相连的传输端,用于接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中至少一个得到的第二信号;
与所述传输端相连的高频滤波电路,用于从所述第二信号中提取无线信号;
与所述传输端相连的低频滤波电路,用于从所述第二信号提取所述第一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触摸屏,所述高频滤波电路还用于:将无线信号通过所述传输端传输至所述天线辐射体,以通过所述天线辐射体发送所述无线信号。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触摸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子设备,所述触摸屏包括多个所述天线辐射体,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基于多个所述天线辐射体分别发送的无线信号针对所述操作体的穿透属性以及多个所述天线辐射体分别位于所述触摸屏的位置,识别所述操作体的手势。
CN202011538632.5A 2020-12-23 2020-12-23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713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8632.5A CN112713383B (zh) 2020-12-23 2020-12-23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8632.5A CN112713383B (zh) 2020-12-23 2020-12-23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383A CN112713383A (zh) 2021-04-27
CN112713383B true CN112713383B (zh) 2022-05-31

Family

ID=75543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8632.5A Active CN112713383B (zh) 2020-12-23 2020-12-23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33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1488B (zh) * 2021-02-02 2021-11-26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菱形结构可调节泊松比和热膨胀系数的超材料
CN114188731B (zh) 2022-02-15 2022-04-2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天线的显示屏、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16935Y (zh) * 2005-07-25 2006-09-13 钟德超 透明电磁触摸屏
CN201438247U (zh) * 2009-06-19 2010-04-14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01930133A (zh) * 2009-06-19 2010-12-29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03825086A (zh) * 2012-11-16 2014-05-28 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终端的透明天线
CN109992143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屏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US10794984B2 (en) * 2013-05-22 2020-10-06 New York University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estimating direction of arrival of a signal incident on at least one antenna arr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4559B2 (en) * 2013-11-14 2015-10-20 Novasolix, Inc. Low power semi-reflective display
US11889413B2 (en) * 2015-04-07 2024-01-30 New York University Switched analog-digital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antenna arrays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US10895634B2 (en) * 2018-02-21 2021-01-19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illimeter wave ranging capabiliti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16935Y (zh) * 2005-07-25 2006-09-13 钟德超 透明电磁触摸屏
CN201438247U (zh) * 2009-06-19 2010-04-14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01930133A (zh) * 2009-06-19 2010-12-29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03825086A (zh) * 2012-11-16 2014-05-28 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终端的透明天线
US10794984B2 (en) * 2013-05-22 2020-10-06 New York University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estimating direction of arrival of a signal incident on at least one antenna array
CN109992143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屏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383A (zh)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70841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终端设备
CN211743382U (zh) 电子设备
CN112713383B (zh)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US20170083153A1 (en) Touch panel with antenna structure
US9367155B2 (en) Touch pane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718114A (zh) 智能手机
CN104375689A (zh) 触控显示装置
EP2469642A1 (en) Antenna module, and touch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444857B (zh) 一种终端设备
US20230376159A1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454581B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JP6819778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CN105828588A (zh) 一种移动终端和用于改善其显示屏emc性能的装置
CN110324055B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11564692B (zh) 电子设备
TW202213298A (zh) 顯示器模組
CN106681561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32292B (zh) 一种天线及电子设备
TW202215709A (zh) 透明天線及顯示器模組
CN111525236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394824B (zh) 一种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112947780A (zh) 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EP3544126B1 (en) Device having usb port
CN204695284U (zh) 软性电路板及其应用之自电容式触控面板
JPWO2019163087A1 (ja) 網目状透明導電体を備える構造体、アンテナ構造体、電波遮蔽構造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