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4581B -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4581B
CN113454581B CN201980003052.5A CN201980003052A CN113454581B CN 113454581 B CN113454581 B CN 113454581B CN 201980003052 A CN201980003052 A CN 201980003052A CN 113454581 B CN113454581 B CN 1134545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touch
electrode
electrode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30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4581A (zh
Inventor
陈永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54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4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45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45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其中,触控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00);第一电极层(110),位于衬底基板(100)一侧,且第一电极层(110)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111);第一电极(11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圆形;第二电极层(120),位于第一电极层(110)面向衬底基板(100)一侧且与第一电极层(110)绝缘设置,第二电极层(120)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11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布线层(130),位于第一电极层(110)面向衬底基板(100)一侧且与第二电极层(120)绝缘设置;其中,布线层(130)包括多个触控走线(131),一个触控走线(131)对应电连接一个第一电极(111)。

Description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一般会设置一个或多个物理按键,例如,电源键、音量增加键、音量减小键以及亮度调节键等。由于物理按键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部件老化、接触不良等原因,导致这些物理按键出现失灵的状况。例如,无法通过音量增加键增加音量,或者是,按下音量增加键会导致音量减小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触控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且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圆形;
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面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绝缘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
布线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面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且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绝缘设置;其中,所述布线层包括多个触控走线,一个所述触控走线对应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电极。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电连接位置处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心。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布线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布线层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
所述触控基板具有多个通孔;其中,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且至少一个所述触控走线对应至少一个所述通孔;
所述触控走线通过对应的所述通孔与对应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布线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层;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层包括:多个第一信号传输线;
至少一个第一信号传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交叉。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部分所述触控走线中的一个触控走线与部分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中的一个第一信号传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交叉,且所述正投影交叉处的夹角为直角。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布线层还包括:多个第二信号传输线;其中,所述多个第二信号传输线与所述触控走线绝缘;
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与所有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触控芯片和通讯接口;其中,所述触控芯片的部分引脚与各所述触控走线电连接,所述触控芯片的其余引脚与所述通讯接口电连接;
各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芯片的一侧,所述通讯接口位于所述触控芯片的另一侧。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基板具有接地端,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极层为网格状电极。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还包括:屏蔽电极;所述屏蔽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屏蔽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间隙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电极接地,且所述屏蔽电极为面状电极或网格状电极。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形状和面积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基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些触控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触控基板沿ABCDEF虚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些触控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又一些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些触控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些触控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形成的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由于触摸感应技术受到了较多关注和应用,与传统的物理按键相比,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不仅美观时尚而且寿命长,功耗小,成本低,体积小,持久耐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轻轻触碰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就可以实现对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对应的功能进行相应控制。一般,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电子设备中。在实际应用中,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一般通过信号走线传输信号,从而实现电容式触控功能。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些触控基板,如图1与图2所示,可以包括:
衬底基板100;
第一电极层110,位于衬底基板100一侧,且第一电极层110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一电极11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圆形;
第二电极层120,位于第一电极层110面向衬底基板100一侧且与第一电极层110绝缘设置,第二电极层120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11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
布线层130,位于第一电极层110面向衬底基板100一侧且与第二电极层120绝缘设置;其中,布线层130包括多个触控走线131,一个触控走线131对应电连接一个第一电极111。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通过在衬底基板一侧设置第一电极,以及在位于第一电极层面向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与第一电极层绝缘的第二电极层,并且第二电极层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从而可以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层具有相对面积,从而可以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层形成电容结构,以实现电容式触控功能。这样可以使第一电极实现上述物理按键的功能。并且,由于手指在触摸触控基板时,手指与触控基板接触的部分近似为圆形,因此本公开采用圆形的第一电极111可以提高触控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触控芯片200。在实际应用中,触控芯片200可以具有多个引脚,其中,该触控芯片200的部分引脚分别与各触控走线131电连接。这样可以使触控芯片200通过各触控走线131对各第一电极111加载电容检测信号,以及通过触控走线131反馈第一电极111上的信号,进而通过检测到的第一电极111上的信号来确定第一电极111的电容值的变化,以根据电容值的变化来确定触控位置,即确定是哪个第一电极被触摸了,从而可以触发该第一电极对应的功能。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使触控走线131与第一电极111电连接处(图1中黑点的位置)位于第一电极111的中心。这样在通过触控走线传输信号时,可以消除或降低第一电极中的信号不均,改善触控效果。在具体实施时,第一电极111的中心可以为该规则图形的几何中心。当然,本公开包括但不限于此。
一般,若两个第一电极111之间的间距太小,在手指触摸这两个第一电极111之间的位置时,本来不想按到任何第一电极111,然而由于距离太近,从而导致手指对其触摸处旁边的第一电极111有干扰,进而导致相当于手指触摸到了第一电极111的位置,造成误使该按键感应盘进行操作的问题。因此,为了降低误操作的问题,可以将两个第一电极111之间的间距增大,以降低误操作,提高触摸准确性。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W3的范围设置为2.0mm~5.0mm。例如,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W3设置为2.0mm,也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W3设置为2.5mm,也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W3设置为3.5mm,也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W3设置为4.5mm。当然,这些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在大尺寸显示装置中,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W3设置为4.0mm~5.0mm。例如,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W3设置为4.0mm,也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W3设置为4.5mm,也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W3设置为5.0mm。当然,这些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在小尺寸显示装置中,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W3设置为3.0mm。当然,这些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触控基板还可以具有接地端。示例性地,接地端的电压可以为0V。该接地端可以为数字信号形式的参考接地端,或者也可以为模拟信号形式的参考接地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可以使第二电极层120与接地端电连接,且第二电极层120设置为网格状电极。其中,网格状电极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的面积不超过网格状电极的最外侧围成的区域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的面积的30%。进一步地,网格状电极的网格线宽可以设置为0.25mm,网格大小可以设置为1mm*1mm。进一步地,可以使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层120之间的间距在0.75mm以上。当然,本公开包括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接地端可以为触控芯片的引脚,以使触控芯片输出接地端的电压。如图1至图3所示,触控基板还可以具有第二电极层走线133,作为接地端的触控芯片的引脚通过第二电极层走线133与第二电极层120电连接,以向第二电极层120输入接地端的电压。示例性地,第二电极层走线133可以位于走线层130,并且第二电极层走线133与走线层130中的其他走线绝缘设置。也就是说,第二电极层走线133还需要通过贯穿层间绝缘层的通孔102与第二电极层120电连接。其中,通孔102填充有导电材料。该导电材料可以与第二电极层走线133的材料相同,或者也可以与第二电极层120的材料相同。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使布线层130位于衬底基板100背离第一电极层110一侧,第二电极层120位于布线层130与衬底基板100之间。并且,触控基板具有多个通孔101;其中,通孔101贯穿衬底基板100和第二电极层120,以及至少一个触控走线131对应至少一个通孔120。触控走线131通过对应的通孔101与对应的第一电极111电连接。这样可以使第二电极层120与第一电极111中间设置有衬底基板100,以采用衬底基板100作为第二电极层120与第一电极111形成的电容的介质层,从而可以避免额外的设置介质层,进而减少工艺步骤,降低工艺制备难度。示例性地,一个触控走线131对应一个通孔120。当然,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此。
在具体实施时,第二电极层120与布线层13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层间绝缘层150,这样可以使第二电极层120与布线层130中的触控走线131绝缘设置。进一步地,通孔101还贯穿层间绝缘层150。
在具体实施时,通孔101中填充有导电材料102,这样可以使触控走线131通过导电材料102与对应的第一电极111电连接。示例性地,导电材料102可以与第一电极111的材料相同,例如可以在制备第一电极111时,在通孔101中填充导电材料102。或者,导电材料102也可以与触控走线的材料相同,例如可以在制备触控走线时,在通孔101中填充导电材料102。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以及布线层130设置于衬底基板100的同一侧,例如第二电极层120位于衬底基板100一侧,第一电极层110位于第二电极层120背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布线层130位于第二电极层120与衬底基板100之间,这样还需要在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之间设置作为介质层的第一绝缘层,以及在布线层130与第二电极层120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层,以将布线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20绝缘。并且,触控走线131需要通过贯穿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二电极层120的通孔与对应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衬底基板100可以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的基板。也就是说,在PCB上设置第一电极层110,以使第一电极111代替物理按键,实现原来物理按键的功能。一般PCB应用于显示装置中,以实现向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信号的传输。在实际应用中,PCB上还会设置其他信号走线(例如,传输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线等),以将这些信号传输给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4a与图4b所示,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位于布线层130背离衬底基板100一侧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层140;其中,第一信号传输线层包括:多个第一信号传输线141。示例性地,第一信号传输线141的一端可以与触控芯片200电连接,第一信号传输线141的另一端可以与显示面板电连接,以使触控芯片200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线141向显示面板加载信号。示例性地,第一信号传输线可以为传输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线。由于时钟信号是高低电平切换的高频信号,从而导致其周围的信号线影响较大。并且,若一个触控走线131与一个时钟信号线平行设置,这样使得这两个线会形成较强的耦合电容,导致信号干扰。进一步地,可以使至少一个第一信号传输线14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触控走线13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交叉。
示例性地,可以使每一个触控走线131一一对应一个第一信号传输线141,且对应的触控走线131与第一信号传输线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交叉。或者,如图4b所示,也可以使部分触控走线131中的一个触控走线131与部分第一信号传输线141中的一个第一信号传输线14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交叉。当然,这些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可以使对应触控走线131与第一信号传输线14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交叉处设置为直角,也就是说,对应设置的第一信号传输线与触控走线131相交处的夹角为直角。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对应设置的第一信号传输线与触控走线131之间的信号干扰。
当然,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4c所示,布线层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信号传输线132。其中,该多个第二信号传输线132分别与触控走线131绝缘设置,并且所有触控走线13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1310与所有第二信号传输线132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132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W1。这样可以将所有触控走线131设置在一个区域内,将所有第二信号传输线132设置在另一个区域内,并且这两个区域之间具有第一间隙W1,从而可以将这两个区域分割开,降低不同信号线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电极层110还可以包括:屏蔽电极112;屏蔽电极112与第一电极11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以使屏蔽电极112和第一电极111之间绝缘设置。并且,屏蔽电极112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与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1之间的间隙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以使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1之间的信号进行屏蔽,从而降低信号干扰。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使屏蔽电极接地,这样可以将干扰信号进行屏蔽。进一步地,可以将屏蔽电极设置为面状电极。或者,也可以将屏蔽电极设置为网格状电极。当然,本公开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
一般电容式触摸按键结构设计,两块导体(极板)中间夹着绝缘体(介质)就可以构成的电容。结合图5所示,衬底基板100上的第一电极111相当于电容的一个极板,而第一电极111周围的屏蔽电极112相当另一个极板,第二间隙中的绝缘层相当于两块极板中间夹着的绝缘体,从而使得第一电极111与其周围的屏蔽电极112可以构成一个电容Cpx。并且,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层120之间夹着衬底基板100,从而使得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层120可以构成另一个电容Cpy。这样在触控基板应用于显示装置中,在没有手指触摸时,只有基准电容Cp:Cp=Cpx+Cpy。在有手指触摸时,手指和第一电极111之间会形成另一个电容:手指电容Cf。由于基准电容Cp和手指电容Cf这两个电容是并联的,所以手指触摸前后,总电容的变化率C%为:C%=Cf/Cp。总电容的变化率C%会引起触控芯片内部振荡频率或充放电时间的变化,在第一电极111的电容值的变化时,可以使触控芯片内部检测到触摸发生,并根据电容值的变化来确定触控位置以及产生触发信号。一般总电容的变化率C%越大,触摸就越易检测到。因此可以通过减小基准电容Cp,增大手指电容Cf的方式来提高总电容的变化率C%。
由于手指电容Cf对应不同手指触摸时也会不同,因此增大手指电容Cf的方式可行性较低。并且,不同的显示装置中,对Cpy的需求不同,因此减小Cpy的方式可行性也较低。因此可以通过减小Cpx的方式以实现提高总电容的变化率C%。具体地,结合电容C满足的公式:ε为处于电容的两个极板之间的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电容的两个极板的正对面积,k为静电力常数,d为电容的两个极板之间的间距。根据电容C满足的公式可知,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减小Cpx,可以通过增大第二间隙的距离实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图1所示,可以使第二间隙的距离W2范围为0.5mm~1.0mm。例如,可以使W2=0.5mm,也可以使W2=0.75mm,也可以使W2=0.85mm,也可以使W2=1.0mm,当然,这些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的触控灵敏度以选择第二间隙的距离,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10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铜。那么第一电极111的材料可以为铜,屏蔽电极的材料也可以为铜,以使第一电极111与屏蔽电极可以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一电极111设置为铜箔。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第一电极111与屏蔽电极不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具体地,可以使第一电极设置为:金属片、平顶圆柱弹簧、导电棉、导电油墨、导电橡胶、透明导电层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可以使屏蔽电极的材料设置为金属材料,以提高屏蔽功能。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使各第一电极11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的形状和面积相同。这样可以统一设计第一电极111,从而减低第一电极111的设计难度。其中,第一电极11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的面积越大,其灵敏度越高,因此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对灵敏度的需求,设计第一电极11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的面积,在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可以使第一电极11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圆形。并且圆形的半径的范围可以为4mm~30mm。例如,圆形的半径可以为4mm,圆形的半径也可以为10mm,圆形的半径也可以为15mm,圆形的半径也可以为20mm,圆形的半径也可以为25mm,圆形的半径也可以为30mm,在此不作限定。其中,在大尺寸的显示装置中,可以将圆形的半径设计的较大一些,在小尺寸的显示装置中,可以将圆形的半径设计的较小一些,这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由于手指与显示装置接触的部分近似为圆形,因此本公开优先的采用圆形的第一电极111。
一般显示装置中具有主控制芯片,以通过主控制芯片对触控芯片输出信号,触发触控功能,因此需要使触控芯片与主控制芯片进行数据交互,从而可以设置通讯接口以使触控芯片与主控制芯片进行数据交互。然而,若将通讯接口与触控走线设置在触控芯片的同一方向,那么在触控芯片与主控制芯片进行数据交互时会对触控走线中的信号造成干扰,从而可能会导致误操作。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通讯接口300;触控芯片200的其余引脚可以与通讯接口300电连接;其中,各触控走线13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位于触控芯片200的一侧,通讯接口300位于触控芯片200的另一侧。这样可以将触控芯片200放在中间,降低通讯接口300的走线与触控走线之间的干扰。并且,通过测试可知:对触控走线131的干扰较改进前减小了100du/dt。
进一步地,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可以进行如下设计:(1)可以根据实际中电流传输的大小,尽量调宽布线宽度。并在PCB的电源输入端应接上4.7μF的去耦电容。(2)数字地与模拟地分开。接地线应尽量加粗,例如2~3mm,以致少能通过3倍于PCB上的允许电流。接地线应尽量构成死循环回路,这样可以减少地线电位差。(3)电源线布线时避免90度折线,减少高频噪声发射。并且时钟输入端应尽量靠近且远离其它低频器件。小电流电路和大电流电路尽量远离逻辑电路。(4)功率线、交流线尽量布置在和信号线不同的板上,布线时各个地址线尽量一样长短,且尽量短。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基板。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触控基板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触控基板的实施,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的框体。在将显示面板与框体进行组装后,可以将触控基板具有第一电极的一侧与框体紧密贴合,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电极的触控精度。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衬底基板一侧设置第一电极,以及在位于第一电极层面向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与第一电极层绝缘的第二电极层,并且第二电极层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从而可以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层具有相对面积,从而可以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层形成电容,以实现电容式触控功能。以及,通过使触控走线与第一电极电连接处的位置位于第一电极的中心,这样在通过触控走线传输信号时,可以消除或降低第一电极中的信号不均,改善触控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触控基板,其中,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且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圆形;
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面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绝缘设置,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布线层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
布线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面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且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绝缘设置,以及所述布线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一侧;其中,所述布线层包括多个触控走线,一个所述触控走线对应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电极;
其中,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电连接位置处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具有多个通孔;其中,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且至少一个所述触控走线对应至少一个所述通孔;
所述触控走线通过对应的所述通孔与对应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布线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层;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层包括:多个第一信号传输线;
至少一个第一信号传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交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部分所述触控走线中的一个触控走线与部分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中的一个第一信号传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交叉,且所述正投影交叉处的夹角为直角。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布线层还包括:多个第二信号传输线;其中,所述多个第二信号传输线与所述触控走线绝缘;
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与所有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触控芯片和通讯接口;其中,所述触控芯片的部分引脚与各所述触控走线电连接,所述触控芯片的其余引脚与所述通讯接口电连接;
各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芯片的一侧,所述通讯接口位于所述触控芯片的另一侧。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触控基板具有接地端,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极层为网格状电极。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还包括:屏蔽电极;所述屏蔽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屏蔽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间隙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屏蔽电极接地,且所述屏蔽电极为面状电极或网格状电极。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各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形状和面积相同。
11.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
CN201980003052.5A 2019-12-16 2019-12-16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4545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25763 WO2021119952A1 (zh) 2019-12-16 2019-12-16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4581A CN113454581A (zh) 2021-09-28
CN113454581B true CN113454581B (zh) 2023-12-12

Family

ID=76478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3052.5A Active CN113454581B (zh) 2019-12-16 2019-12-16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4581B (zh)
WO (1) WO20211199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7650B (zh) * 2021-07-29 2024-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20166B (zh) * 2021-10-27 2023-07-1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14115605B (zh) * 2021-11-30 2024-02-2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85454B (zh) * 2021-12-13 2023-06-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489377B (zh) * 2021-12-31 2024-02-2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892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199577A (zh) * 2014-09-25 2014-12-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向触控面板提供同步信号的方法及电路
CN104330935A (zh) * 2014-10-10 2015-02-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505793A (zh) * 2017-09-27 2017-12-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6630B (zh) * 2015-01-21 2017-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面板、其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085480B (zh) * 2017-02-16 2022-09-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WO2020199122A1 (zh) * 2019-04-02 2020-10-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触控屏和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892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199577A (zh) * 2014-09-25 2014-12-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向触控面板提供同步信号的方法及电路
CN104330935A (zh) * 2014-10-10 2015-02-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505793A (zh) * 2017-09-27 2017-12-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4581A (zh) 2021-09-28
WO2021119952A1 (zh) 2021-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54581B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05071053U (zh) 智能手机
CN205068342U (zh) 触摸输入装置
JP6262703B2 (ja) スマートフォン
US10180753B2 (en) Touchscreen panel
EP2385447B1 (en) Touch-controlle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related assembly method
US9001073B2 (en) Capacitance typ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60016734A (ko) 스마트폰
KR20160076298A (ko) 터치 입력 장치
WO2018201728A1 (zh) 触控基板和触摸屏
CN101853113A (zh) 一种含有梳状式电极的电容式触控板
KR20160016733A (ko) 터치 입력 장치
CN103197789B (zh) 触控面板
CN113010042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KR101960708B1 (ko) 터치 입력 장치
US11353975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backlight module
CN213122936U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9976585B (zh) 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
KR101865304B1 (ko) 터치 입력 장치
KR20160048639A (ko) 전극시트 및 터치 입력 장치
KR20190108747A (ko) 터치센서 일체형 디지타이저
KR101656755B1 (ko) 전극시트 및 터치 입력 장치
CN111124174B (zh) 触摸屏及电子装置
KR102124625B1 (ko) 터치 입력 장치
CN112559262B (zh) 显示面板、检测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