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3443A - 眼用透镜、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以及眼用透镜组 - Google Patents

眼用透镜、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以及眼用透镜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3443A
CN112703443A CN201880097458.XA CN201880097458A CN112703443A CN 112703443 A CN112703443 A CN 112703443A CN 201880097458 A CN201880097458 A CN 201880097458A CN 112703443 A CN112703443 A CN 112703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distance
ophthalmic lens
lens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74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03443B (zh
Inventor
下条朗
中泽一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y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y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ya Corp filed Critical Hoy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03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3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03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3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1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bifocal; multifocal
    • G02C7/044Annular configuration, e.g. pupil tun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14Eye parts, e.g. lenses, corneal implants; Implanting 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tificial eyes
    • A61F2/16Intraocular lenses
    • A61F2/1613Intraocular lenses having special lens configurations, e.g. multipart lenses;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e.g. pseudo-accommodative lenses, lenses having aberration corrections, diffractive lenses, lenses for variably absorb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lenses having variable focus
    • A61F2/1616Pseudo-accommodative, e.g. multifocal or enabling monovision
    • A61F2/1618Multifocal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G02B1/043Contact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1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bifocal; multifocal
    • G02C7/042Simultaneous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7Contact lens fitting; Contact lenses for orthokeratology; Contact lenses for specially shaped cornea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40/00Manufacturing or designing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40/001Designing 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A61F2240/002Designing or making customized prosthe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yeglasse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提供眼用透镜及其相关技术,该眼用透镜为,在中间部(3)中,具有部分(A)和部分(A’),所述部分(A)在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在中间部(3)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远用部(2)的远用度数或者近用部(1)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的,所述部分(A’)在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也在中间部(3)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远用部(2)的远用度数或者近用部(1)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

Description

眼用透镜、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以及眼用透镜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用透镜、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眼用透镜的制造方法以及眼用透镜组。
背景技术
作为眼用透镜,已知有例如隐形眼镜、眼内透镜等(在本说明书中,作为眼用透镜,眼镜透镜除外)。例如在隐形眼镜中存在多焦点隐形眼镜(多焦点透镜),该多焦点隐形眼镜确保用一片透镜观察观察近处距离所用的近用度数与观察远方距离所用的远用度数。作为该多焦点透镜的构成,例如可列举如下构成:在透镜的中央配置具有近用度数的近用部,对于其外缘,以环状配置带来度数变化的中间部,并对于其外缘以环状配置具有远用度数的远用部(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1][图2])。相反,也已知有如下结构:在透镜的中央配置具备远用度数的远用部,对于其外缘,以环状配置带来度数变化的中间部,并对于其外缘以环状配置具备近用度数的近用部(例如专利文献2的[图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050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6/1297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说明本发明的课题之前,对光学部加以说明。另外,以下的多焦点隐形眼镜(多焦点透镜。也简称为透镜。)只是作为一个例子例示,该多焦点透镜在透镜的中央配置具备近用度数的近用部,对于其外缘,以环状配置带来度数变化的中间部,并对于其外缘以环状配置具备远用度数的远用部。
图1是俯视以往的多焦点透镜的概略图。
在图1中,在使透镜的前面(凸面)朝上而将透镜载置于水平台时在光轴方向上从上下的上部方向观察下部的方向。对于俯视时,以下相同。将俯视时的透镜上的距离称作俯视距离。附图标记1指的是近用部,附图标记2指的是远用部,附图标记3指的是中间部,附图标记4指的是光学部,附图标记5指的是周边部,附图标记6指的是多焦点隐形眼镜。以下省略附图标记。
如图1所示,以透镜的光学中心O为同心,在中央配置近用部,在其外缘配置环状的中间部,在其更靠外缘配置远用部。在本例中,使光学中心O与几何中心一致。这样,构成具有近用部、中间部以及远用部的光学部。而且,在光学部的更靠外缘具有环状的周边部。周边部通常具有在将透镜载置于角膜上时容易进入眼睑的里侧的凸缘形状。换句话说,由光学部与周边部构成本例的透镜。但是,光学部与周边部是为了分别起到上述的功能而区分的,在光学部与周边部之间并不像台阶等那样具有能够通过目视观察确认的明确的分界线。
以下,对本发明的课题进行说明。
本说明书中的球光焦度(球面度数:Spherical Power)是从透镜的中央朝向周边的方向即径向(也称作子午方向或者切线方向。)的屈光力和与径向垂直的方向即周向(弧矢方向)的屈光力的平均值。也将球面度数的曲线称作焦度分布。另外,之后,也将球面度数称为远用度数或者简称为度数。而且,本说明书中的度数曲线可通过使后面为球面并调整前面的形状而得。
图2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以往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近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远用度数(球面度数)S设定为0D(单位:屈光度[D]),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即,以往的透镜的加入度数ADD为+2.00D。在本说明书中,“加入度数”指的是近用度数减去远用度数而得的值。横轴示出俯视透镜时的X-X’的距光学中心O的距离(单位:mm)。纵轴示出透镜的球面度数(单位:屈光度[D])。之后,关于描绘了球面度数的图为相同。
另外,为了获得图2的曲线,采用使用了光线追踪的光学设计分析软件(ZemaxOptic Studio:Zemax,LLC制)。光阑径设定为8.0mm,光的波长设为550nm。之后,在本说明书中,无特别说明的话则设为相同。
顺便一提,在该以往的透镜中,将近用部配置于中央,将远用部以环状配置于中间部的外缘。之后,将该类型的透镜称作“中心近用”。相反,将使远用部配置于中央、使近用部以环状配置于中间部的外缘的类型的透镜称作“中心远用”。
图3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图2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横轴示出俯视透镜时的X-X’的距光学中心O的距离(单位:mm)。纵轴示出柱镜焦度(Cylinder Power)(单位:屈光度[D])。之后,对于描绘了柱镜焦度的图也相同。
在本说明书中,“柱镜焦度”表示像散的大小。“像散”指的是子午方向或者切线方向(之后记载的X方向以及X’方向)的度数和弧矢方向的度数之差的绝对值。若柱镜焦度大,则透镜的佩戴者目视确认的像变得不清楚。
在图2以及图3中,F2-F1以及F2’-F1’为远用部,F1-N以及F1’-N’为中间部,N-N’为近用部。
如果是以往的透镜,则在从透镜的中央朝向周边观察时,度数从近用度数朝向远用度数而减少。伴随着该度数变化,产生柱镜焦度(图3的箭头α、α’部分)。原本在度数变化变小的远用部中,柱镜焦度应减少。然而,本发明人发现了在以往的透镜中并非如此(图3的箭头β、β’部分)。
具体而言,本发明人发现,在从透镜的中央朝向周边(之后也简称为径向。)观察时,即使通过中间部而到达远用部,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也不会迅速地减少,在其外缘的远用部中存在相对较大的柱镜焦度。
较大的柱镜焦度成为不清楚的像的原因之一。因此,优选的是在存在于外缘的远用部中地确保柱镜焦度较小的区域宽阔。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中间部的外缘的远用部或者近用部中确保柱镜焦度较小的区域宽阔。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对以往的透镜中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未迅速地减少的理由进行了研究。
作为该理由,如果是在图1中列举的以往的多焦点隐形眼镜,则可列举将近用部、中间部以及远用部形成为同心圆状。
即,在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在从中央朝向周边变更径向(子午)的曲率时,自由度较高。因此能够经由近用部、中间部、远用部实现度数变化。
另一方面,与径向垂直的周向(弧矢)的曲率的变化与径向相比,自由度更低。这是因为,存在将近用部、中间部以及远用部形成为同心圆状、并且形成连续的透镜表面(光滑的透镜表面)这一限制。
在从中央朝向周边观察时,配置于透镜中央的近用部能够维持接近球面的形状,径向的曲率与周向的曲率的不同较小,柱镜焦度自然较少。
然而,如果是度数变化的中间部,则径向的曲率与度数相同地从中央朝向周边变化,另一方面,周向的曲率几乎不从近用部的曲率变化。该趋势即使通过中间部而到达远用部也被维持。因此,如果是以往的透镜,则在径向的曲率与周向的曲率之间产生偏离(即柱镜焦度),在远用部中该偏离也被较大地维持。其结果,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不会迅速地减少,即使在度数变化应为较小的远用部中,也会影响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
基于上述发现,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刻研究。其结果,想到如下方法:在中间部中,在从中央朝向周边观察时,相比于在透镜设定的加入度数大幅度减少度数(在中央为远用部的情况下是增加),之后,增加度数(在中央为远用部的情况下减少度数)。
根据上述的方法,在于透镜中央近用部且在近用部的外缘的中间部的更靠外缘配置有远用部的情况下,通过相比于在透镜设定的加入度数大幅度减少度数,从而不仅是径向的曲率大幅度减少,周向的曲率也相对较大幅度地减少。通过在此基础上使度数增加,使得周向的曲率不太变化,另一方面,径向的曲率增加,能够减小径向与周向的曲率差。
相反,在于透镜中央配置远用部且在远用部的外缘的中间部的更靠外缘配置有近用部的情况下,通过相比于在透镜设定的加入度数大幅度增加度数,从而不仅是径向的曲率大幅度增加,周向的曲率也相对较大幅度地增加。通过在此基础上使减少度数,使得周向的曲率不太变化,另一方面,径向的曲率减少,能够减小径向与周向的曲率差。
即,通过上述方法,能够使周向的曲率接近径向的曲率。如此,能够使位于外缘的部分(例:远用部)的柱镜焦度为0或者接近0。
得到以上见解的结果是,采用了以下记载的本发明的结构。另外,以下所示的优选的各方式可以适当组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一种眼用透镜,
其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靠中央配置,未靠中央配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中间部中,具有部分A和部分A’,所述部分A在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所述部分A’在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也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为,根据第一方式所记载的方式,
在所述光学部中,所述远用部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部分A的X方向以及所述部分A’的X’方向上,具有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至远用度数的形状。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为,根据第二方式所记载的方式,
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柱镜焦度满足以下的各条件,
条件1-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条件2-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其中,所述柱镜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为,根据第二或者第三方式所记载的方式,
所述部分A以及所述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所述远用度数之差相对于所述近用度数与所述远用度数之差的比例为0.15以上且1.0以下。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为,根据第一方式所记载的方式,
在所述光学部中,所述近用部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部分A的X方向以及所述部分A’的X’方向上,具有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至近用度数的形状。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为,根据第五方式所记载的方式,
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柱镜焦度满足以下的各条件,
条件1-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条件2-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其中,所述柱镜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为,根据第五或者第六方式所记载的方式,
所述部分A以及所述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大值与所述近用度数之差相对于所述近用度数与所述远用度数之差的比例为0.15以上且1.0以下。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为,根据第一~第七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方式,
配置于中央的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被设为,包含所述眼用透镜的光学中心。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为,根据第一~第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方式,
所述眼用透镜为隐形眼镜。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为,根据第一~第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方式,
所述眼用透镜为眼内透镜。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
所述眼用透镜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配置于中央,未配置于中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中,按照以下的方式设计眼用透镜:在所述中间部中,具有部分A和部分A’,所述部分A在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所述部分A’在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也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为,根据第十一方式所记载的方式,
在所述光学部中,所述远用部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以如下方式设计眼用透镜:在所述部分A的X方向以及所述部分A’的X’方向上,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至远用度数。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为,根据第十二方式所记载的方式,
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柱镜焦度满足以下的各条件,
条件1-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条件2-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其中,所述柱镜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为,根据第十二或者第十三方式所记载的方式,
将所述部分A以及所述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所述远用度数之差相对于所述近用度数与所述远用度数之差的比例设为0.15以上且1.0以下。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式为,根据第十一方式所记载的方式,
在所述光学部中,将所述近用部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以如下方式设计眼用透镜:在所述部分A的X方向以及所述部分A’的X’方向上,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至近用度数。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式为,根据第十五方式所记载的方式,
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柱镜焦度满足以下的各条件,
条件1-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条件2-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其中,所述柱镜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式为,根据第十五或者第十六方式所记载的方式,
将所述部分A以及所述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大值与所述近用度数之差相对于所述近用度数与所述远用度数之差的比例设为0.15以上且1.0以下。
本发明的第十八方式为,根据第十一~第十七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方式,
配置于中央的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被设为,包含所述眼用透镜的光学中心。
本发明的第十九方式为,根据第十一~第十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方式,
所述眼用透镜为隐形眼镜。
本发明的第二十方式为,根据第十一~第十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方式,
所述眼用透镜为眼内透镜。
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式为,一种眼用透镜的制造方法,包括:设计工序,通过第十一~第二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设计眼用透镜;
加工工序,通过加工装置来制造所设计的眼用透镜。
另外,如果列举具备多个所述眼用透镜的眼用透镜组的方式,则如下所述。另外,相对于以下的方式,将先前列举的优选方式适当组合也是本发明的方式。
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式为,
一种眼用透镜组,具备多个眼用透镜,该眼用透镜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以及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配置于中央,未配置于中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中间部中,具有部分A和部分A’,所述部分A在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所述部分A’在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也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
另外,若列举能够组合于上述的方式的其他方式,则如以下所述。
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式为,在上述的各方式中,
在所述光学部中,所述近用部靠中央配置,
所述部分A以及部分A’指的是中间部内的、例如在沿X方向观察部分A时度数减少之后减少到远用度数以下(优选的是度数单调减少)、然后度数再次增加至远用度数(优选的是度数单调增加)的部分。
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式为,在第二十三方式中,
在所述部分A中,度数为极小的位置仅为一处,且在所述部分A’中度数为极小的位置也仅为一处。
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式为,在第二十三或者第二十四方式中,
上述的部分A中度数为极小的位置与部分A’中度数为极小的位置之间的俯视距离L优选的是2.0~5.0mm。下限更优选的是2.2mm,上限更优选的是4.8mm。
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式为,在第二十三~第二十五中的任一方式中,
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远用度数之差相对于近用度数与远用度数之差的比例优选的是0.15以上且1.0以下。各个下限更优选的是0.25,更加优选的是0.30,非常优选的是0.40,上限更优选的是0.90,更加优选的是0.80,非常优选的是0.70。
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式为,在第二十三~第二十六中的任一方式中,
在相对于透镜使直线X-X’以光学中心O为中心从0旋转到180°时,在远用部中柱镜焦度为0.50D以下的部分优选的是80面积%以上,更优选的是90面积%以上,更加优选的是95面积%以上。
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方式为,在第二十三~第二十七中的任一方式中,
远用部优选的是设为从远用度数起到±0.50D(优选的是±0.25D)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二十九方式为,在第二十三~第二十八中的任一方式中,
近用部优选的是设为从近用度数起到±0.50D(优选的是±0.25D)的范围内。更优选的是设为从近用度数起到+0.50D(优选的是+0.25D)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三十方式为,在上述的各方式中,
在所述光学部中,所述远用部靠中央配置,
部分A以及部分A’指的是中间部内的、例如沿X方向观察部分A时度数增加之后增加到近用度数以上(优选的是度数单调增加)、然后度数再次减少到近用度数(优选的是度数单调减少)的部分。
本发明的第三十一方式为,在第三十方式中,
在所述部分A中,度数为极大的位置仅为一处,且所述部分A’中度数为极大的位置仅为一处。
本发明的第三十二方式为,在第三十或者第三十一方式中,
上述的俯视距离L优选的是2.0~5.0mm。下限更优选的是2.2mm,上限更优选的是4.8mm。
本发明的第三十三方式为,在第三十~第三十二中的任一方式中,
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大值与近用度数之差相对于近用度数与远用度数之差的比例优选的是0.15以上且1.0以下。各个下限更优选的是0.25,更加优选的是0.30,非常优选的是0.40,上限更优选的是0.90,更加优选的是0.80,非常优选的是0.70。
本发明的第三十四方式为,在第三十~第三十三中的任一方式中,
在相对于透镜使直线X-X’以光学中心O为中心从0旋转到180°时,在远用部中柱镜焦度为0.50D以下的部分优选的是80面积%以上,更优选的是90面积%以上,更加优选的是95面积%以上。
本发明的第三十五方式为,在第三十~第三十四中的任一方式中,
远用部优选的是设为从远用度数起到±0.50D(优选的是±0.25D)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三十六方式为,在第三十~第三十五中的任一方式中,
近用部优选的是设为从近用度数起到±0.50D(优选的是-0.50D,更加优选的是-0.25D)的范围内。
也可以将所述条件1-1以及条件2-1置换为以下的条件1’-1以及条件2’-1或者追加到条件1以及2。
<条件1’-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β))/(所述中间部中的最大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α))≤0.30(优选的是≤0.25、更优选的是≤0.20,更加优选的是≤0.15)
<条件2’-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β’))/(所述中间部中的最大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α’))≤0.30(优选的是≤0.25、更优选的是≤0.20,更加优选的是≤0.15)
也可以将所述条件1-2以及条件2-2置换为以下的条件1’-2以及条件2’-2或者追加到条件1以及2中。
<条件1’-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β))/(所述中间部中的最大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α))≤0.30(优选的是≤0.25、更优选的是≤0.20,更加优选的是≤0.15)
<条件2’-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β’))/(所述中间部中的最大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α’))≤0.30(优选的是≤0.25、更优选的是≤0.20,更加优选的是≤0.15)
也可列举以下的方式。
“一种眼用透镜或者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所述眼用透镜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靠中央配置,未靠中央配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以环状配置于所述光学部的中央的外缘的所述远用部或者所述近用部中,具有在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在增强度数之后减弱的部分A,并且在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存在度数的拐点。”
也可列举以下的方式。
“一种眼用透镜,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靠中央配置,未靠中央配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中间部中,在向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观察时,使周向的曲率接近径向的曲率,并且在向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观察时,也使周向的曲率接近径向的曲率。”
也可列举以下的方式。
“一种眼用透镜,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以及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靠中央配置,未靠中央配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光学部中将所述远用部以环状配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外缘的情况下,在向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观察时以及向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观察时,柱镜焦度(单位:屈光度)满足以下的条件1,
<条件1>
(在所述中间部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在所述光学部中将所述近用部以环状配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外缘的情况下,在所述X方向以及所述X’方向上观察时,柱镜焦度满足以下的条件2。
<条件2>
(在所述中间部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也可以将所述构成的条件1以及条件2置换为以下的条件1’以及条件2’或者追加到条件1以及2中。
<条件1’>
(在所述中间部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所述中间部中的最大柱镜焦度)≤0.30
<条件2’>
(在所述中间部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所述中间部中的最大柱镜焦度)≤0.30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中间部的外缘的远用部或者近用部中确保柱镜焦度较小的区域宽阔。
附图说明
图1是俯视以往的多焦点透镜的概略图。
图2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以往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近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图1中所示的以往的透镜的加入度数ADD设定为+2.00D。远用度数S设定为0D,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
图3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图2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图4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近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远用度数S设定为0D,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将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远用度数之差设为1.00D。
图5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图4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图6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另一实施方式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近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与图4相同,远用度数S设定为0D,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但将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远用度数之差缩小为0.50D。
图7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图6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图8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另一实施方式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近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与图4相同,远用度数S设定为0D,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但将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远用度数之差扩大为2.00D。
图9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图8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图10是汇总了以往例的图2、还有本发明的图4、图6、以及图8的结果的度数的曲线图。
图11是汇总了以往例的图3、还有本发明的图5、图7、以及图9的结果的柱镜焦度的曲线图。
图12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另一以往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近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与图2不同,将远用度数S设定为-3.00D,将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
图13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图12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图14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又一实施方式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近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与图12相同,将远用度数S设定为-3.00D,将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将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远用度数之差设为0.50D。
图15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图14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图16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N2到端N2’观察另一以往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远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图16中所示的以往的透镜的加入度数ADD为+2.00D。远用度数S设定为0D,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
图17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N2到端N2’观察图16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图18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N2到端N2’观察本例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远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远用度数S设定为0D,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将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大值与近用度数之差设为0.50D。
图19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N2端N2’观察图18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说明。
1.隐形眼镜
1-1.多焦点隐形眼镜(多焦点透镜)
1-1-1.将近用部配置于中央,将远用部以环状配置于中间部的外缘
1-1-2.将远用部配置于中央,将近用部以环状配置于中间部的外缘
1-2.其他隐形眼镜
2.隐形眼镜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
3.眼内透镜(IOL)及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
4.眼用透镜组
5.变形例
另外,对于以下没有记载的结构,也可以适当采用公知的构成。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指的是规定的值以上且规定的值以下。
另外,本说明书所述的眼用透镜(隐形眼镜或者眼内透镜中的透镜主体)具有相互对置的两个面。当佩戴者佩戴该眼用透镜时,将位于网膜侧的一方设为“后面”,将其相反的位于物体侧的一方设为“前面”。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度数指的是焦度(power)(单位是屈光度[D])。
在本说明书中,在将近用部配置于中央且在中央的外缘以环状配置远用部的情况下,在远用部中,“增强远用度数”指的是向看到更远处的方向即负方向增强,并且指的是减少度数(例:0.00D→-0.10D)。相反,“减弱远用度数”指的是向难以看到远处的方向即负方向观察时减弱,并且指的是增加度数(例:-0.10D→0.00D)。
另一方面,在将远用部配置于中央且在中央的外缘以环状配置近用部的情况下,在近用部中,“增强近用度数”指的是向看到更近处的方向即正方向增强,并且指的是增加度数(例:5.00D→5.10D)。相反,“减弱近用度数”指的是向难以看到近处的方向即正方向观察时减弱,并且指的是减少度数(例:5.10D→5.00D)。
即,在中央的外缘配置远用部还是配置近用部的未确定的阶段的“增强度数”的意思是增强远用度数或者近用度数,“减弱度数”的意思减弱远用度数或者近用度数。
<1.隐形眼镜>
1-1.多焦点隐形眼镜(多焦点透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例示多焦点隐形眼镜(多焦点透镜。以下也简称为透镜。)。
1-1-1.将近用部配置于中央,将远用部以环状配置于中央的外缘
本实施方式中的透镜与先前说明的以往的透镜相同,具备主要有助于光学性能的大致圆形状的光学部和位于该光学部的周缘的环状的周边部。
如上所述,周边部通常具有在将透镜载置于角膜上时容易进入眼睑的里侧的凸缘形状。
而且,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用于观察近处距离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用于观察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包含无限远)的远用度数;以及将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的环状的中间部。另外,中间部是度数连续地变化的区域,并且是径向以及周向的曲率连续地变化的区域,并且是在透镜表面无台阶的区域。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近处距离只要是比远方距离近的距离,则无特别限定。当然,也可以是作为绝对距离的近处距离(例如100cm以下,或者作为读书距离的40cm以下)。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近用部配置于中央、在近用部的外缘配置环状的中间部、在中间部的外缘以环状配置远用部的例子。另外,作为俯视的构成,与先前列举图1相同。在本例中也列举使光学中心O与透镜的几何中心一致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以下相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中,近用部配置于中央,在近用部的外缘配置有环状的中间部,在中间部的外缘以环状配置有远用部。在此关系上,相比于远用部,将光学中心O设定为度数更高。本说明书的“度数高”的意思是度数的值大。以下,关于度数的高低设为相同。
另外,作为透镜的处理方法,通常赋予远用度数S与加入度数ADD(而且在进行散光矫正的情况下为散光度数C)的值,但近用度数是(S+ADD)的值(各度数的单位为[D],以下相同)。在近用部N-N’中,将光学中心O的附近的度数设为近用度数的值。另外,将光学中心O的位置的度数设为近用度数的值(即光学中心O中的度数=近用度数),另一方面,在光学中心O偏离了几何中心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几何中心稍微偏离近用度数的值。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与以往不同的主要是中间部中的度数的曲线。以下详细叙述。
图4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近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远用度数S设定为0D,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将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远用度数之差设为1.00D。
图5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图4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的光学部中的近用部指的是从光学中心O在X方向(朝向外周的方向)上观察时最后从近用度数减少度数的部分(图4的N)和从光学中心O在X’方向上观察时最后从近用度数减少度数的部分(图4的N’)之间(图4的N-N’)。附加“最后”是也考虑到在近用部的中央,成为近用度数以下的部分存在一部分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的光学部中的环状的中间部指的是在X方向上观察时,从近用部的外缘(图4的N)到度数减少并在比远用度数更加减少之后增加到远用度数的部分(图4的F1)之间(图4的N-F1)。同样,在X’方向上观察时的图4的N’-F1’也是中间部。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的光学部中的环状的远用部是近用部以及中间部以外的部分,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指的是在中间部处度数增加至远用度数之后的部分(图4的F1-F2、F1’-F2’)。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的中间部如图4所示,在部分A的X方向以及部分A’的X’方向上观察时,具有使度数比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至远用度数的形状。这里所说的部分A以及部分A’指的是中间部内的、例如在沿X方向观察部分A时度数减少之后减少到远用度数以下(优选的是度数单调减少)、然后度数再次增加至远用度数(优选的是度数单调增加)的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沿径向观察时,即使通过中间部而到达远用部,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也迅速地减少。其结果,能够在中间部的外缘的远用部宽阔地确保柱镜焦度较小的区域,中间部的外缘的远用部中的视觉功效得以改善。
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中,优选的是,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柱镜焦度(单位:屈光度)满足以下的各条件。
<条件1-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β))≤0.30D(优选的是0.25D,更优选的是0.20D,更加优选的是0.15D)
<条件2-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β’))≤0.30D(优选的是0.25D,更优选的是0.20D,更加优选的是0.15D)
只要满足所述各条件,就能够在中间部的外缘的远用部中可靠且宽阔地确保柱镜焦度为绝对值且较小的区域。
也可以将所述条件1-1以及条件2-1置换为以下的条件1’-1以及条件2’-1或者追加到所述条件1-1以及2-1中。
<条件1’-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β))/(所述中间部中的最大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α))≤0.30(优选的是≤0.25,更优选的是≤0.20,更加优选的是≤0.15)
<条件2’-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β’))/(所述中间部中的最大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α’))≤0.30(优选的是≤0.25,更优选的是≤0.20,更加优选的是≤0.15)
如果满足所述各条件,则在从透镜的中央朝向周边(即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可靠且迅速地减少。
另外,优选在部分A中度数为极小的位置仅为一处,并且优选在部分A’中度数为极小的位置也仅为一处。通过该规定,在用度数曲线观察时,不需要设置多个小的凹部分,不需要使透镜设计复杂化。但是,所述规定并非必须,例如也可以设置2、3处成为极小的位置。
另外,部分A中度数为极小的(最外缘侧的)位置和部分A’中度数为极小的(最外缘侧的)位置之间的俯视距离L优选的是2.0~5.0mm。下限更优选的是2.2mm,上限更优选的是4.8mm。通过该规定,能够使度数的减少后增加的位置可靠且恰当,能够基于具体的尺寸确保柱镜焦度较小的远用部。但是,所述数值范围并非必须,也可以根据透镜的种类适当设定俯视距离L。
另外,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远用度数之差相对于近用度数与远用度数之差的比例优选的是0.15以上且1.0以下。各个下限更优选的是0.25,更加优选的是0.30,非常优选的是0.40,上限更优选的是0.90,更加优选的是0.80,非常优选的是0.70。通过该规定,能够在中间部有意地充分设置畸变,使得不仅近用部、还有位于外缘的远用部的柱镜焦度接近零。但是,所述数值范围并非必须,也可以根据状况适当设定上述差,也当然可以在部分A与部分A’中使上述差的比例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部中的度数的增减的变动具有较大的特征。因此,对于外缘的远用部的度数曲线、进而是中央的近用部的度数曲线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在X方向上观察时,在经过中间部中的所述度数变化而到达远用度数之后,除了如图4所示那样度数成为一定以外,也可以具有度数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这样的度数曲线。但是,由于远用部是具备用于观察比近处距离远的规定距离的远用度数的部分,因此过度的度数变化并不优选,优选的是设为从远用度数起到±0.50D(优选的是±0.25D)的范围内。
对于中央的近用部也相同,可以具有度数与近用度数相比增加或减少这样的度数曲线。但是,由于近用部是具备用于观察近处距离的近用度数的部分,因此过度的度数变化并不优选,优选的是设为从近用度数起到±0.50D(优选的是±0.25D)的范围内。而且,若在近用部中使度数比近用度数减少,则用于观察所述近处距离的度数变得不足,并不优选。因此,更优选的是设为从近用度数起到+0.50D(优选的是+0.25D)的范围内。另外,为了在近用部中充分地确保近用度数,也可以使近用部具备在从光学中心O向X方向以及X’方向观察时使度数相比于近用度数向近用增强的形状。
为了示出满足本实施方式中的透镜的中间部的所述度数的强弱以及各优选例的有效性,以下示出图4以及图5以外的变更。
图6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另一实施方式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近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与图4相同,远用度数S设定为0D,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但将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远用度数之差缩小为0.50D。
图7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图6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如图7所示,在X方向上观察时使度数从远用度数向远用在增强之后减弱而到达远用度数的部分(距光学中心O为3.2mm)即远用部的端F1,柱镜焦度已成为零附近,在远用部(F1-F2)的大部分情况下,柱镜焦度成为零附近。
图8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另一实施方式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近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与图4相同,远用度数S设定为0D,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但将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远用度数之差扩大为2.00D。
图9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图8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如图9所示,在X方向上观察时使度数从远用度数向远用在增强之后减弱而到达远用度数的部分(距光学中心O为2.6mm)即远用部的端F1,柱镜焦度已成为0.25D以下,在远用部(F1-F2)的大部分情况下,柱镜焦度成为0.25D以下。
图10是汇总了以往例的图2、还有本发明的图4、图6、以及图8的结果的度数的曲线图。
图11是汇总了以往例的图3、还有本发明的图5、图7、以及图9的结果的柱镜焦度的曲线图。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曲线与以往例的曲线相比,都能够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迅速地使柱镜焦度减少。其结果,在度数经由中间部而到达远用度数时,本发明的曲线都是柱镜焦度成为0.25D以下,几乎成为零附近。即,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迅速地减少,能够在中间部的外缘的远用部或者近用部确保柱镜焦度较小的区域宽阔。
图12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另一以往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近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与图2不同,将远用度数S设定为-3.00D,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
图13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图12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与图2以及图3所示的以往的透镜(中心近用)相同,在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以往的透镜(中心近用)中,都是即使通过中间部而到达远用部,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没有迅速地减少(图13的箭头α→β,α’→β’)。
相对于此,如果是图14所示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透镜、即采用与所述另一以往的透镜相同的远用度数S、近用度数(S+ADD)、散光度数C并且应用了本发明的透镜,则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迅速地减少,能够在中间部的外缘的远用部或者近用部宽阔地确保柱镜焦度较小的区域。
图14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又一实施方式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近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与图12相同,将远用度数S设定为-3.00D,将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将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远用度数之差设为0.50D。
图15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F2到端F2’观察图14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如图15所示,在X方向上观察时使度数从远用度数向远用在增强之后减弱而到达远用度数的部分(距光学中心O为2.4mm)即远用部的端F1,柱镜焦度已成为零附近,在远用部(F1-F2)的大部分情况下,柱镜焦度成为零附近。
另外,在除了中央的近用部和隔着中间部的周缘的远用部之外还进一步在周缘设置环状的近用部或者用于观察比所述远用部远的距离的第二远用部的情况下(所谓的三焦距透镜等),也不排除本发明。另外,在该例中,在环状的远用部和隔着区别于所述中间部的另一环状的第二中间部的周缘的环状的第二远用部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情况下,所述特征中所述的“靠近中央的近用部”相当于该“环状的远用部”,所述特征中所述的“环状的远用部”相当于该“环状的第二远用部”。
换句话说,本说明书中的“靠近中央的近用部”也包含近用部包含光学中心O在内地配置于中央的情况,也包含虽然不包含光学中心O但靠中央地以环状配置近用部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中利用度数曲线规定了本实施方式中的中间部,但也可以取代度数曲线而利用前面的形状(曲率)规定中间部。这是因为,如果是以往的透镜,则与角膜接触的面(后面)必须是以仿照角膜的形状的面(例如球面、复曲面)为基准的形状。这样的话,必须根据眼睑侧的面(前面)的形状进行度数的调整。实际上,本说明书所提及的各度数曲线通过使后面为球面并调整前面的形状而得。
其结果,度数曲线的特征也能够通过透镜的前面的形状(曲率)来表示,成为如下的表现。
“一种眼用透镜,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用于观察近处距离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有用于观察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的远用度数;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的环状的中间部,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配置于中央,未中央配置于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中间部中,具有在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使曲率减少之后增加的部分A,并且具有在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观察时也使曲率减少之后增加的部分A’。
优选的是,
在部分A中,曲率为极小的位置仅为一处,并且在部分A’中,曲率为极小的位置也仅为一处。
优选的是,
在部分A中曲率为极小的位置和在部分A’中曲率为极小的位置之间的俯视距离为1.6~3.8mm。”
顺便一提,对于使用了曲率半径的情况,也可以在适当将度数转换为曲率半径的基础上应用由度数规定的情况下的优选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能够通过所述各结构在远用部中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低柱镜焦度。具体而言,在相对于透镜使直线X-X’以光学中心O为中心从0旋转到180°时,在远用部中柱镜焦度为0.50D以下的部分优选的是80面积%以上,更优选的是90面积%以上,更加优选的是95面积%以上。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面积%”的意思是相对于俯视时的光学部的面积,从同样俯视时的光学中心观察,在相对于透镜使直线X-X’以光学中心O为中心从0旋转到180°时具有上述的形状的部分(例如由光学中心O与光学部的最外缘的圆弧包围的扇形的两处部分(位于0°~180°的部分A、位于180°~360°的部分A’))的面积的合计的百分率。
顺便一提,在透镜中的光学部与周边部之间,并不像前面所述的那样存在能够通过目视观察确认的分界线,但可以通过使用测定透镜的度数的装置(屈光度计)来辨别。
1-1-2.将远用部配置于中央,将近用部以环状配置于中央的外缘
与上述的例子相反,对于近用部配置于中央、在近用部的外缘配置环状的中间部、在中间部的外缘以环状配置有远用部的情况,也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思想。另外,作为俯视的构成,是使先前列举的图4等中的近用部与远用部的位置反转的构成。
在本例中,远用部配置于中央,近用部在其外缘以环状配置。在此关系上,相比于近用部,将光学中心O设定为度数更低。另外,作为透镜的处理方法,通常赋予远用度数S与加入度数ADD(而且,在进行散光矫正的情况下为散光度数C)的值。另外,严格来说在光学中心O的位置设为远用度数的值(即光学中心O中的度数=远用度数S),另一方面,在光学中心O偏离几何中心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几何中心稍微偏离远用度数的值。
图16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N2到端N2’观察另一以往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远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图16中所示的以往的透镜的加入度数ADD为+2.00D。远用度数S设定为0D,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
图17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N2到端N2’观察图16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与图2以及图3所示的以往的透镜(中心近用)相同,在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以往的透镜(中心远用)中,都是即使通过中间部而到达近用部,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也不会迅速地减少(图17的箭头α→β,α’→β’)。
相对于此,图18所示的本例的透镜与以往不同的主要是中间部处的度数的曲线。以下详细叙述。
图18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N2到端N2’观察本例的多焦点隐形眼镜(中心远用)的光学部时的度数的图。远用度数S设定为0D,近用度数(S+ADD)设定为+2.00D,散光度数C设定为0D。将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大值与近用度数之差设为0.50D。
图19是描绘了从X-X’方向的端N2端N2’观察图18的透镜的光学部时的柱镜焦度的图。
本例的透镜的光学部中的远用部指的是从光学中心O在X方向(朝向外周的方向)上观察时最后从远用度数增加度数的部分(图18的F)、和从光学中心O在X’方向上观察时最后从远用度数增加度数的部分(图18的F’)之间(图4的F-F’)。附加“最后”是也考虑到在远用部的中央,成为远用度数以下的部分存在的一部分的情况。
本例的透镜的光学部中的环状的中间部指的是在X方向上观察时,从远用部的外缘(图18的F)到度数增加并在比近用度数更加增加之后减少到近用度数的部分(图18的N1)之间(图18的F-N1)。同样,在X’方向上观察时的图4的F’-N1’也是中间部。
本例的透镜的光学部中的环状的近用部是远用部以及中间部以外的部分,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指的是在中间部处度数减少至近用度数之后的部分(图4的N1-N2、N1’-N2’)。
本例的透镜的中间部在部分A的X方向以及部分A’的X’方向上观察时,具有使度数相比于近用度数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至近用度数的形状。这里所说的部分A以及部分A’指的是中间部内的、例如在沿X方向观察部分A时度数增加之后增加到近用度数以上(优选的是度数单调增加)、然后度数再次减少到近用度数(优选的是度数单调减少)的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在沿径向观察时,即使通过中间部而到达近用部,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也迅速地减少。其结果,能够在中间部的外缘的近用部确保柱镜焦度较小的区域宽阔,中间部的外缘的近用部中的视觉功效得以改善。
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中,优选的是,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柱镜焦度(单位:屈光度)满足以下的各条件。
<条件1-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图19中的箭头β))≤0.30D(优选的是≤0.25D,更优选的是≤0.20D,更加优选的是≤0.15D)
<条件2-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图19中的箭头β’))/(所述中间部中的最大柱镜焦度(图19中的箭头α’))≤0.30D(优选的是≤0.25D,更优选的是≤0.20D,更加优选的是≤0.15D)
只要满足所述各条件,就能够在中间部的外缘的近用部中可靠且确保柱镜焦度为绝对值且较小的区域宽阔。
也可以将所述条件1-2以及条件2-2置换为以下的条件1’-2以及条件2’-2或者追加到所述条件1-2以及条件2-2中。
<条件1’-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β))/(所述中间部中的最大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α))≤0.30(优选的是≤0.25、更优选的是≤0.20,更加优选的是≤0.15)
<条件2’-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β’))/(所述中间部中的最大柱镜焦度(图5中的箭头α’))≤0.30(优选的是≤0.25、更优选的是≤0.20,更加优选的是≤0.15)
只要满足所述各条件,则在从透镜的中央朝向周边(即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可靠地迅速地减少。
另外,优选在部分A中度数为极大的位置仅为一处,并且优选在部分A’中度数为极大的位置也仅为一处。通过该规定,在用度数曲线观察时,不需要设置多个小的凸部分,不需要使透镜设计复杂化。但是,所述规定并非必须,例如也可以设置2、3处成为极大的位置。
另外,部分A中度数为极大的(最外缘侧的)位置和部分A’中度数为极大的(最外缘侧的)位置之间的俯视距离L优选的是2.0~5.0mm。下限更优选的是2.2mm,上限更优选的是4.8mm。通过该规定,能够使度数的增加后减少的位置可靠且恰当,能够基于具体的尺寸确保柱镜焦度较小的近用部。但是,所述数值范围并非必须,也可以根据透镜的种类适当设定俯视距离L。
另外,部分A以及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大值与近用度数之差相对于近用度数与远用度数之差的比例优选的是0.15以上且1.0以下。各个下限更优选的是0.25,更加优选的是0.30,非常优选的是0.40,上限更优选的是0.90,更加优选的是0.80,非常优选的是0.70。通过该规定,能够在中间部有意地充分设置畸变,能够使得不仅远用部、还有位于外缘的近用部的柱镜焦度接近零。但是,所述数值范围并非必须,也可以根据状况适当设定上述差,也当然可以在部分A与部分A’中使上述差的比例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部中的度数的增减的变动具有较大的特征。因此,对于外缘的近用部的度数曲线、进而是中央的远用部的度数曲线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在X方向上观察时,在经过中间部中的所述度数变化而到达近用度数之后,除了如图18所示那样度数成为一定以外,也可以具有度数持续增加或度数持续减少这样的度数曲线。但是,由于近用部是具备用于观察近处距离的近用度数的部分,因此过度的度数变化并不优选,优选的设为从近用度数起到±0.50D(优选的是±0.25D)的范围内是。
对于中央的远用部也相同,可以具有度数与远用度数相比增加或减少这样的度数曲线。但是,由于远用部是具备用于观察比近处距离远的规定距离的远用度数的部分,因此过度的度数变化并不优选,优选的是设为从近用度数起到±0.50D(优选的是±0.25D)的范围内。而且,若在远用部中使度数比远用度数增加,则用于观察所述远方距离的度数不符合,并不优选。因此,更优选的是设为从远用度数起到-0.50D(优选的是-0.25D)的范围内。另外,为了在远用部中充分地确保远用度数,也可以使远用部具备在从光学中心O向X方向以及X’方向观察时使度数相比于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的形状。
另外,在中央设置远用部、隔着中间部设置周缘的近用部、并进一步在其周缘设置环状的远用部或者用于观察比所述近用部更近的距离的第二近用部的情况下,也不排除本发明。另外,在该例中,在环状的近用部和隔着区别于所述中间部的另一环状的第二中间部的周缘的环状的第二近用部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情况下,所述特征中所述的“靠近中央的远用部”相当于该“环状的近用部”,所述特征中所述的“环状的近用部”相当于该“环状的第二近用部”。
换句话说,本说明书中的“靠近中央的远用部”也包含远用部包含光学中心O在内地配置于中央的情况,也包含虽然不包含光学中心O但靠中央地以环状配置远用部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能够通过所述各构成在近用部中以宽阔的范围实现低柱镜焦度。具体而言,在相对于透镜使直线X-X’以光学中心O为中心从0旋转到180°时,近用部中的柱镜焦度为0.50D以下的部分优选的是80面积%以上,更优选的是90面积%以上,更加优选的是95面积%以上。
另外,对于代替度数曲线而由前面的形状(曲率)规定远用部的情况,其原理与之前在中央配置近用部的情况下所述的原理相同,更换近用部与远用部,将极小置换为极大,将“使(曲率)减少之后增加”置换为“使(曲率)增加之后减少”即可。
1-2.其他隐形眼镜
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多焦点隐形眼镜,但在除此以外的隐形眼镜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例如在多焦点复曲隐形眼镜中,也是即使是复曲形状也不会阻碍上述那种度数的变动。这是因为,如果是复曲隐形眼镜,则在透镜的一个面上设置均匀的曲率差(径向与周向的曲率差),不会对作为本发明的发现所述的、在中间部使周向的曲率接近径向的曲率有任何障碍。因此,即使是复曲隐形眼镜,也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另外,具备先前说明的部分A以及A’的本实施方式的透镜无论是软质隐形眼镜还是硬质隐形眼镜都能够应用,但如果是在角膜上的配置几乎不动的软质隐形眼镜,则在提供足够的光学性能以及对佩戴者的顾客满足这一点上更优选。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也可以具备近视发展抑制效果。将该透镜称作近视发展抑制透镜。关于近视发展抑制效果,通过使向眼球入射的光在网膜的跟前(从网膜观察时物体侧的方向)收敛,可获得近视发展抑制效果。
该近视发展抑制效果例如能够通过中心远用的透镜实现。具体而言,也可以是,中央的远用部具有反映了处理方法值的形状,并且隔着中间部在其外缘设置度数比远用部高的近用部(使光在网膜的跟前收敛)。
相反,该近视发展抑制效果在中心近用的透镜中也能够实现。具体而言,也可以是,在中央的近用部使光在网膜的跟前收敛,并且隔着中间部在其外缘设置度数近用部比低即具有反映了处理方法值的形状的远用部。
即,在具备近视发展抑制效果的透镜的情况下,只要以同心圆状配置于透镜内任意区域中的任意区域的形状反映佩戴者的处理方法值,则起到本发明效果。从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圆环状的中间部来看靠近中心以及靠近外缘的远用部以及近用部(特别是近用部)也可以并非是反映了佩戴者的处理方法值的形状。本说明书中的“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也包含到目前为止使用的表述“为了观察近处距离的近用度数”即佩戴者的处理方法值所对应的度数,也包含使光在网膜的跟前收敛。如果是不会产生误解的表述,则也可以称为“与近处距离对应的度数”。
以上的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各例,在从透镜的中央朝向周边观察时,能够使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迅速地减少,并减小中间部的外缘的远用部或者近用部的柱镜焦度,进而能够在中间部的外缘的远用部或者近用部确保柱镜焦度较小的区域宽阔。
<2.隐形眼镜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
上述的内容在隐形眼镜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中也能够充分地应用。例如关于设计方法,成为以下的构成。
“一种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该眼用透镜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配置于中央,未配置于中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中,按照以下的方式设计眼用透镜:在所述中间部中,具有部分A和部分A’,所述部分A在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所述部分A’在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也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
另外,虽然是关于具体的设计方法,但只要用公知的透镜的设计方法、设计装置进行设计即可。另外,<1.隐形眼镜>中所述的情况(在中央配置近用部的情况与配置远用部的情况)以及各优选例能够应用于本项目,由于与<1.隐形眼镜>的记载重复,因此这里省略记载。
另外,关于制造方法,具有通过上述的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根据情况适当组合各优选例)设计眼用透镜的设计工序、以及通过加工装置来制造所设计的眼用透镜的加工工序。另外,关于具体的加工方法,使用公知的透镜的加工装置进行加工即可。
<3.眼内透镜(IOL)及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也可充分应用于眼内透镜(IOL)及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作为眼内透镜,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应用于配置在晶状体囊内的形式(内囊)的眼内透镜、配置在囊外的形式(外囊)的眼内透镜、缝接型的眼内透镜等中。
另外,在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应用于眼内透镜的情况下,至少有光学部即可。另外,与<1-1.多焦点隐形眼镜(多焦点透镜)>中所述的相同,也可以在主要有助于光学性能的光学部的周缘设置环状的周边部,但这里列举的本例的眼内透镜由光学部和在晶状体囊内支承光学部的支承部构成。作为相对较多的情况,是眼内透镜具备上述的光学部和从光学部延伸的支承部的情况。关于支承部,采用公知的眼内透镜的支承部的形状即可,但例如也可以在光学部设置从光学部以臂状延伸的两个支承部,并将其作为眼内透镜。
另外,关于眼内透镜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光学部的设计与<2.隐形眼镜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中所述的相同,因此省略记载。关于具体的设计(制造)方法,通过公知的眼内透镜的设计方法(加工装置)进行设计即可。另外,<1.隐形眼镜>中所述的情况(在中央配置近用部的情况与配置远用部的情况)以及各优选例能够应用于本项目,由于与<1.隐形眼镜>的记载重复,因此这里省略记载。
<4.眼用透镜组>
上述的内容在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隐形眼镜的隐形眼镜组、同样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眼内透镜的眼内透镜组中也能够充分地应用。将这些透镜组通称为“眼用透镜组”。
至少将隐形眼镜作为产品销售时,不仅销售隐形眼镜,而是将具有多种度数(焦度)、基弧的多个隐形眼镜汇总在一起(例:具有相同的基弧的但度数不同的多个隐形眼镜)作为一个商品名而频繁销售。
因此,对于具备多个如先前详细叙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隐形眼镜(或者眼内透镜等)那样的表示度数的变动的眼镜而成的眼用透镜组,也充分地反映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换言之,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眼用透镜组的所有眼用透镜组示出之前所述的度数的变动。这意味着,即使在现有技术中制作了一个表示上述的度数的变动的眼用透镜的,在偶然制作的该眼用透镜和本实施方式中的眼用透镜组中,构成也完全不同。
具备多个上述的眼用透镜的眼用透镜组的构成如以下所述。另外,对于以下的构成,也可以适当组合之前列举的优选例。
“一种眼用透镜组,具备多个眼用透镜,该眼用透镜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配置于中央,未配置于中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所述眼用透镜组具备多个眼用透镜,该眼用透镜在所述中间部具有部分A和部分A’,所述部分A在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所述部分A’在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也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
<5.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例,当然也可以适当组合上述的各例以及优选例。
另外,如果是之前列举的实施方式,在X方向和X’方向上都具有在增强度数之后减弱的部分,但即使仅在一方具有该部分,也可以期待多少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如果规定该内容,则如下所述。
“一种眼用透镜或者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所述眼用透镜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配置于中央,未配置于中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光学部的中央的外缘以环状配置的所述远用部或者所述近用部中,具有在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在增强度数之后减弱的部分A,且在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观察时存在度数的拐点。”
顺便一提,这里,作为在X’方向上存在度数的拐点的理由,是因为即使在X’方向上增强度数之后没有进行到减弱为止,如果具有与其相近的形状,也容易发挥本发明的效果。而且,规定了与其相近的形状的表现为“存在度数的拐点”。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发现而说明那样,通过之前说明的各构成,能够直到外缘的远用部或者外缘的近用部地使周向的曲率接近径向的曲率。即使在将焦点放在这一点上的情况下,也会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将焦点放在这一点上的发明成为以下的构成。“一种眼用透镜,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配置于中央,未配置于中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中间部中,在向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观察时,使周向的曲率接近径向的曲率,并且在向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观察时,也使周向的曲率接近径向的曲率。”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发现而说明那样,通过之前说明的各构成,在从透镜的中央朝向周边(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能够可靠且迅速地使在中间部产生的柱镜焦度减少。即使在将焦点放在这一点上的情况下,也会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将焦点放在这一点上的发明成为以下的构成。
“一种眼用透镜,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配置于中央,未配置于中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光学部中将所述远用部以环状配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外缘的情况下,在向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观察时以及向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观察时,柱镜焦度(单位:屈光度)满足以下的条件1,
<条件1>
(在所述中间部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在所述光学部中将所述近用部以环状配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外缘的情况下,在所述X方向以及所述X’方向上观察时,柱镜焦度满足以下的条件2。
<条件2>
(在所述中间部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也可以将所述构成的条件1以及条件2置换为以下的条件1’以及条件2’或者追加到条件1以及2中。
<条件1’>
(在所述中间部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所述中间部中的最大柱镜焦度)≤0.30,
<条件2’>
(在所述中间部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所述中间部中的最大柱镜焦度)≤0.30。
附图标记说明
1………近用部
2………远用部
3………中间部
4………光学部
5………周边部
6………多焦点隐形眼镜

Claims (22)

1.一种眼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配置于中央,未配置于中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中间部中,具有部分A和部分A’,所述部分A在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所述部分A’在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也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学部中,所述远用部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部分A的X方向以及所述部分A’的X’方向上,具有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至远用度数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柱镜焦度满足以下的各条件,
条件1-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条件2-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其中,所述柱镜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眼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分A以及所述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所述远用度数之差相对于所述近用度数与所述远用度数之差的比例为0.15以上且1.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学部中,所述近用部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部分A的X方向以及所述部分A’的X’方向上,具有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至近用度数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柱镜焦度满足以下的各条件,
条件1-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条件2-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其中,所述柱镜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眼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分A以及所述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大值与所述近用度数之差相对于所述近用度数与所述远用度数之差的比例为0.15以上且1.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中央的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被设为,包含所述眼用透镜的光学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用透镜为隐形眼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用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用透镜为眼内透镜。
11.一种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用透镜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配置于中央,未配置于中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中,按照以下的方式设计眼用透镜:在所述中间部中,具有部分A和部分A’,所述部分A在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所述部分A’在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也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学部中,所述远用部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以如下方式设计眼用透镜:在所述部分A的X方向以及所述部分A’的X’方向上,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至远用度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柱镜焦度满足以下的各条件,
条件1-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条件2-1: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度数进一步向远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远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其中,所述柱镜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部分A以及所述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小值与所述远用度数之差相对于所述近用度数与所述远用度数之差的比例设为0.15以上且1.0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学部中,将所述近用部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以如下方式设计眼用透镜:在所述部分A的X方向以及所述部分A’的X’方向上,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至近用度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X方向以及X’方向上观察时,柱镜焦度满足以下的各条件,
条件1-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条件2-2:
在所述部分A’中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近用度数进一步向近用增强之后使度数减弱而到达所述近用度数时的柱镜焦度≤0.30D,
其中,所述柱镜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部分A以及所述部分A’中的度数的极大值与所述近用度数之差相对于所述近用度数与所述远用度数之差的比例设为0.15以上且1.0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中央的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被设为,包含所述眼用透镜的光学中心。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用透镜为隐形眼镜。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用透镜为眼内透镜。
21.一种眼用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计工序,通过权利要求1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来设计眼用透镜;
加工工序,通过加工装置来制造所设计的眼用透镜。
22.一种眼用透镜组,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眼用透镜,该眼用透镜具备光学部,该光学部具有:近用部,其具备与近处距离对应的近用度数;远用部,其具备与比近处距离远的距离对应的远用度数;以及环状的中间部,其将所述近用部与所述远用部之间连接,所述近用部或者所述远用部配置于中央,未配置于中央的部分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
在所述中间部中,具有部分A和部分A’,所述部分A在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所述部分A’在与X方向正相反的方向并且是从中央朝向周边的X’方向上观察时,也在所述中间部的外缘配置成环状,在使度数相比于所述远用部的远用度数或者所述近用部的近用度数进一步增强之后减弱。
CN201880097458.XA 2018-10-11 2018-12-10 眼用透镜、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以及眼用透镜组 Active CN1127034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2437A JP6559866B1 (ja) 2018-10-11 2018-10-11 眼用レンズ、その設計方法、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眼用レンズセット
JP2018-192437 2018-10-11
PCT/JP2018/045234 WO2020075312A1 (ja) 2018-10-11 2018-12-10 眼用レンズ、その設計方法、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眼用レンズセ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3443A true CN112703443A (zh) 2021-04-23
CN112703443B CN112703443B (zh) 2023-10-17

Family

ID=6761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7458.XA Active CN112703443B (zh) 2018-10-11 2018-12-10 眼用透镜、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以及眼用透镜组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18556A1 (zh)
EP (1) EP3865930A4 (zh)
JP (1) JP6559866B1 (zh)
KR (1) KR102616950B1 (zh)
CN (1) CN112703443B (zh)
SG (1) SG11202103616YA (zh)
TW (1) TW202026687A (zh)
WO (1) WO20200753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21283398A1 (en) 2020-06-01 2023-01-05 Icares Medicus, Inc. Double-sided aspheric diffractive multifocal lens, manufacture, and uses thereof
JP2023122708A (ja) * 2022-02-24 2023-09-05 Hoya株式会社 眼用レンズ、その設計方法、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眼用レンズセット
JP2023122709A (ja) * 2022-02-24 2023-09-05 Hoya株式会社 眼用レンズ、その設計方法、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眼用レンズセッ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9414A (zh) * 1998-02-11 2001-03-28 欧洲透镜技术股份公司 适于补偿老视的渐变多焦点接触透镜
JP2012093522A (ja) * 2010-10-26 2012-05-17 Hoya Corp 累進多焦点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WO2015041327A1 (ja) * 2013-09-20 2015-03-26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眼鏡レンズ及び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18120040A (ja) * 2017-01-24 2018-08-02 Hoya株式会社 眼用レンズ、その設計方法、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眼用レンズセ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7826B1 (en) * 1998-08-06 2002-10-01 John B. W. Lett Multifocal aspheric lens
US6709103B1 (en) 2002-10-31 2004-03-23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ethods for designing multifocal ophthalmic lenses
US7819523B2 (en) 2005-06-03 2010-10-26 Hoya Healthcare Corporation Ocular lens
US8690319B2 (en) 2007-05-21 2014-04-08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Ophthalmic lenses for prevention of myopia progression
CN102483526B (zh) * 2009-06-25 2013-11-13 庄臣及庄臣视力保护公司 近视控制镜片的设计
US9638936B2 (en) * 2014-08-20 2017-05-02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High plus treatment zone lens design for preventing and/or slowing myopia progress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9414A (zh) * 1998-02-11 2001-03-28 欧洲透镜技术股份公司 适于补偿老视的渐变多焦点接触透镜
JP2002503827A (ja) * 1998-02-11 2002-02-05 エウロ・レンス・テクノロジ・エッセ・ピ・ア 老眼を補償するのに適したプログレッシブ多焦点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JP2012093522A (ja) * 2010-10-26 2012-05-17 Hoya Corp 累進多焦点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WO2015041327A1 (ja) * 2013-09-20 2015-03-26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眼鏡レンズ及び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105556379A (zh) * 2013-09-20 2016-05-04 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眼镜镜片及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
JP2018120040A (ja) * 2017-01-24 2018-08-02 Hoya株式会社 眼用レンズ、その設計方法、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眼用レンズセット
CN109791308A (zh) * 2017-01-24 2019-05-21 Hoya株式会社 眼用透镜、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眼用透镜的制造方法及眼用透镜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3443B (zh) 2023-10-17
SG11202103616YA (en) 2021-05-28
TW202026687A (zh) 2020-07-16
KR102616950B1 (ko) 2023-12-21
JP2020060707A (ja) 2020-04-16
EP3865930A4 (en) 2022-07-13
JP6559866B1 (ja) 2019-08-14
US20210318556A1 (en) 2021-10-14
KR20210070237A (ko) 2021-06-14
EP3865930A1 (en) 2021-08-18
WO2020075312A1 (ja) 2020-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7424B2 (en)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progression of myopia
JP4652576B2 (ja) 虹輪視の寸法を減少させる多重焦点眼用レンズ
US9265603B2 (en) Intraocular lens
KR20110067142A (ko) 선택된 구면 수차 특성을 갖는 원환체 안과용 렌즈
JP2012504785A5 (zh)
WO2007044513A1 (en) Hybrid contact lens system and method of fitting
CN109073914B (zh) 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CN112703443B (zh) 眼用透镜、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以及眼用透镜组
TW202109141A (zh) 具有妝飾及療效考量的光致變色軟式隱形眼鏡
CN109791308B (zh) 眼用透镜、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眼用透镜的制造方法及眼用透镜组
US20220401210A1 (en) Intraocular lens
TW202109094A (zh) 用於設計邊對邊光致變色軟式隱形眼鏡的方法
WO2023162957A1 (ja) 眼用レンズ、その設計方法、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眼用レンズセット
JP3243627U (ja)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KR102436749B1 (ko) 시각적 성능 개선을 위한 구면수차 제어 설계가 적용된 콘택트 렌즈
WO2023162956A1 (ja) 眼用レンズ、その設計方法、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眼用レンズセット
KR100504388B1 (ko) 비축 비구면 다초점 광학 렌즈
CN117631320A (zh) 角膜接触镜
CN115581541A (zh) 眼内透镜
KR20220006632A (ko) 체적 변화가 감소된 소프트 콘택트 렌즈
TWM611615U (zh) 隱形眼鏡(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