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3931A - 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3931A
CN112693931A CN202010978907.0A CN202010978907A CN112693931A CN 112693931 A CN112693931 A CN 112693931A CN 202010978907 A CN202010978907 A CN 202010978907A CN 112693931 A CN112693931 A CN 112693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conveying
holes
belt
conca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789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洼田裕人
大塚慎一朗
大关将矢
前田贵志
大塚仁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693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39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 B65H5/2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suction devices
    • B65H5/224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suction devices by suction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片材的翘起的输送装置。输送带(21)具有沿着纸张的输送方向配置的多个带孔(21a),并沿输送方向输送纸张。压印盘(26)对输送带(21)进行支承,并在带孔(21a)所通过的部位具有沿着输送方向配置于输送带(21)侧的面并对空气进行吸引的多个凹部(31)。输送方向上的带孔(21a)的间隔为,在输送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凹部(31)中的上游侧的凹部(31)的上游端、与下游侧的凹部(31)的下游端之间的距离以上。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片材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输送片材的输送装置,已知有空气吸引方式的输送装置。例如,在一边输送纸张一边从喷墨头向纸张喷出油墨来进行印刷的线型喷墨印刷装置中,为了输送纸张,使用了空气吸引方式的输送装置。
作为这种输送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图8所示那样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具备:具有的多个带孔101a的输送带101;具有从表面向下挖掘而成的凹部103及形成于凹部103的吸引孔(未图示)的压印盘102;以及设置于压印盘102的下方的风扇(未图示)。该输送装置通过风扇的驱动而在凹部103产生负压,一边利用因该负压而在带孔101a中产生的吸附力将纸张P吸附保持在输送带101上,一边使输送带101移动来输送纸张P。
在专利文献1的输送装置中,如图8所示,形成为以一个带孔101a与一个凹部103重叠的方式设定凹部103的长度以及带孔101a的间隔,而不会使得两个以上的带孔101a与一个凹部103重叠。因此,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101a所重叠的凹部103被输送带101以及纸张P封闭,因此能够抑制凹部103内的负压的损失。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纸张P向输送带101的吸附力的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03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输送装置中,成为如下状态:在与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10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最下游侧)的带孔101a所重叠的凹部103的下游侧相邻的凹部103上,也重叠有带孔101a。由于该凹部103因带孔101a而向大气开放,因此未生成负压(包括负压较弱的状态)。
因此,在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10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101a所重叠的凹部103、和与其下游侧相邻的凹部103之间的区域中,在压印盘102的上表面与输送带101之间形成间隙,如图9所示,在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10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101a所重叠的凹部103中,有时从与其下游侧相邻的凹部103流入空气。由此,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10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101a所重叠的凹部103内的负压有时会变小。其结果是,在纸张P的前端部,纸张P向输送带101的吸附力有时会降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输送装置中,由于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10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101a与凹部103重叠,从而将凹部103封闭而开始凹部103内的负压生成。即,如图9所示,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10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101a接下来所要重叠的凹部103,因带孔101a而向大气开放。因此,相对于纸张P的前端部向凹部103的到达,基于带孔101a的针对纸张P的前端部的吸附力的产生有时会延迟。有时也会因该情况在纸张P的前端部使得纸张P向输送带101的吸附力降低。
若纸张向输送带的吸附力降低,则有时会产生纸张从输送带的翘起。若产生纸张的翘起,则有时纸张与喷墨头接触而产生喷墨头的损坏等。另外,有时纸张的翘起被检测为输送卡塞而停止纸张输送。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片材的翘起的输送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具备:输送带,其具有沿着片材的输送方向配置的多个带孔,并沿所述输送方向输送片材;以及支承板,其对所述输送带进行支承,并在所述带孔所通过的部位具有沿着所述输送方向配置于所述输送带侧的面并对空气进行吸引的多个凹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带孔的间隔为,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部中的上游侧的所述凹部的上游端、与下游侧的所述凹部的下游端之间的距离以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能够减轻片材的翘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印刷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喷墨印刷装置的输送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的输送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纸张的前端附近的凹部内的负压的生成状况的图。
图5是表示比较例中的纸张的前端附近的凹部内的负压的生成状况的图。
图6是表示对被纸张覆盖的带孔中的纸张的最前端侧的带孔所重叠的凹部中的压力损失率进行测定的实验例以及比较例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7是表示对纸张翘起高度进行测定的实验例以及比较例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输送装置中的纸张的前端附近的凹部内的负压的生成状况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印刷装置;2:印刷部;3:输送部;11:喷墨头;21:输送带;21a:带孔;21b:输送面;26:压印盘;27:压印盘板;28:腔室;29:风扇;31:凹部;32:吸引孔;33: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同等的部位、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或同等的附图标记。
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举例示出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装置等,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不将各结构部件的材质、形状、构造、配置等特定为下述内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以在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施加各种变更。
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的喷墨印刷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喷墨印刷装置的输送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的输送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另外,将图1中的纸面的上下左右设为上下左右方向。在图1中,从左向右的方向为纸张的输送方向。以下的说明中的上游、下游是指纸张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下游。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印刷装置1具备印刷部2和输送部(相当于输送装置)3。
印刷部2在由输送部3输送的纸张P上印刷图像。印刷部2具备多个喷墨头11。
喷墨头11向纸张P喷出油墨来印刷图像。喷墨头11具有多个喷嘴(未图示),从喷嘴喷出油墨。喷墨头11配置于输送部3的上方。
输送部3一边通过空气吸引来吸附保持从供纸部(未图示)供给的纸张(相当于片材)P一边对纸张进行输送。
输送部3具备输送带21、驱动辊22、从动辊23~25、压印盘(相当于支承板)26、压印盘板27、腔室28、风扇29以及多个压纸辊30。
输送带21吸附保持并输送纸张P。输送带21是架设在驱动辊22以及从动辊23~25上的环状的带。在输送带21上形成有多个带孔21a。输送带21利用因风扇29的驱动而在带孔21a中产生的吸附力,将纸张P吸附保持在输送面21b上。输送面21b是驱动辊22与从动辊23之间的输送带21的水平部分的上表面。输送带21通过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环形移动),将所吸附保持的纸张P沿从左向右的输送方向输送。
带孔21a在沿着输送方向(左右方向)的各列中,以规定的间距(间隔)K配置。另外,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纸张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列带孔21a以沿左右方向错开半个间距的方式配置。即,带孔21a配置成交错状。
驱动辊22使输送带21旋转。驱动辊22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从动辊23~25与驱动辊22一起对输送带21进行支承。从动辊23~25从动于输送带21进行旋转。从动辊23以与驱动辊22相同的高度配置于驱动辊22的左方。从动辊24、25在驱动辊22以及从动辊23的下方沿左右方向彼此分离地配置于相同的高度。
压印盘26在驱动辊22与从动辊23之间配置于输送带21的下侧,且是将输送带21支承为能够滑动的板状的构件。压印盘26具有多个凹部31和多个吸引孔32。
在压印盘26的输送带21侧的面即正面(上表面)上,朝向背面(下表面)向下挖掘而形成凹部31。凹部31是通过风扇29的驱动来吸引空气而生成负压的部分。凹部31形成为具有与左右方向平行的边以及与左右方向正交的边(与前后方向平行的边)的俯视矩形。凹部3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以及前后方向上的长度W均为带孔21a的直径D以上。即,形成为“D≤L且D≤W”。在此,带孔21a的直径D相当于带孔21a的左右方向(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以及前后方向(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凹部31沿着左右方向以规定的间距配置。另外,沿前后方向彼此相邻的两列凹部31以沿左右方向错开半个间距的方式配置。即,凹部31在压印盘26的正面配置为交错状。凹部31的前后方向上的间距与带孔21a的前后方向上的间距相等。凹部31配置于输送带21的带孔21a所通过的部位。
在此,输送带21的带孔21a以及压印盘26的凹部31形成为,当沿左右方向彼此相邻的两个带孔21a中的上游侧的带孔21a到达该上游侧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的下游端时,沿左右方向彼此相邻的两个带孔中的下游侧的带孔21a已在比与上游侧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的下游侧相邻的凹部31靠下游侧的位置离开。
具体而言,带孔21a以及凹部31形成为满足“K≥R且D≤L”。
在此,如图2所示,R是沿左右方向彼此相邻的两个凹部31中的上游侧的凹部31的上游端、与下游侧的凹部31的下游端之间的距离。换言之,距离R是沿左右方向彼此相邻的两个凹部31中的上游侧的凹部31的上游侧的壁33、与下游侧的凹部31的下游侧的壁33之间的距离。壁33将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凹部31之间隔开。
另外,带孔21a以及凹部31形成为带孔21a的俯视面积为凹部31的俯视面积以下。
吸引孔32是用于从凹部31吸引空气的孔。吸引孔32形成为从凹部31的底面的一部分贯通至压印盘26的背面。吸引孔32形成为在各凹部31中各开口有一个。
压印盘板27是配置于压印盘26的下方且隔着多个间隔件36对压印盘26进行支承的板状的构件。在压印盘板27上形成有用于供风扇29所吸引的空气通过的多个贯通孔27a。
腔室28形成用于在输送带21的带孔21a中产生吸附力的负压室。腔室28在驱动辊22与从动辊23之间设置于压印盘板27的背面侧。
风扇29从腔室28进行排气。由此,风扇29使腔室28内产生负压,利用因该负压而在带孔21a中产生的吸附力,使纸张P吸附于输送带21。
压纸辊30将由输送带21输送的纸张P按压于输送面21b。压纸辊30从动于旋转的输送带21进行旋转。
接下来,对喷墨印刷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利用喷墨印刷装置1进行印刷时,首先,驱动辊22以及风扇29开始驱动。
通过驱动辊22的驱动,输送带21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在驱动辊22与从动辊23之间沿纸张P的输送方向移动。当输送带21旋转时,带孔21a从左向右在压印盘26的凹部31之上通过。
另一方面,当通过风扇29的驱动而从腔室28进行排气时,在腔室28内生成负压。
由于凹部31经由吸引孔32以及压印盘板27的贯通孔27a与腔室28连通,因此当腔室28内生成负压时,在带孔21a不重叠而由输送带21封闭的凹部31中生成负压。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因带孔21a而向大气开放,从而成为未生成负压的状态。
在开始驱动辊22以及风扇29的驱动后,当从供纸部(未图示)向输送部3供给纸张P时,一部分的带孔21a被所供给的纸张P覆盖。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被输送带21以及纸张P封闭,因此该凹部31成为负压状态。由此,在带孔21a中产生吸附力,纸张P被吸附于带孔21a。
输送带21利用在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产生的吸附力,将纸张P吸附保持于输送面21b。输送带21通过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将吸附保持的纸张P向右方向输送。
喷墨头11向由输送带21输送的纸张P喷出油墨来印刷图像。印刷后的纸张P通过排纸部(未图示)排出。
在此,图4表示被输送的纸张P的前端(下游端)附近的凹部31内的负压的生成状况。在图4的例子中,K=R。在该情况下,在一个带孔21a的整体与一个凹部31重叠的时机下,带孔21a在左右方向上与隔着一个凹部31的凹部31重叠。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能够成为如下状态:在下游侧与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相邻的凹部31中,生成负压。
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图5中示出在输送方向上的带孔21a的间隔与凹部31的间隔相等的结构的情况下,被输送的纸张P的前端附近的凹部31内的负压的生成状况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在下游侧与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相邻的凹部31中,未生成负压。
因此,在图5的结构中,在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的下游侧的壁33的上端面、与输送带21之间形成间隙,在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中,有时从与其下游侧相邻的凹部31流入空气。由此,有时会产生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内的负压的损失。其结果是,在纸张P的前端部,纸张P向输送带21的吸附力有时会降低。
另外,在图5的结构中,由于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与凹部31重叠,从而将凹部31封闭而开始凹部31内的负压生成。因此,相对于纸张P的前端部向凹部31的到达,基于带孔21a的针对纸张P的前端部的吸附力的产生有时会延迟。有时也会因该情况在纸张P的前端部使得纸张P向输送带21的吸附力降低。
若纸张P向输送带21的吸附力降低,则有时会产生纸张P从输送带21的翘起。若产生纸张P的翘起,则有时纸张P与喷墨头11接触而产生喷墨头11的损坏等。另外,有时纸张P的翘起被检测为输送卡塞而停止纸张输送。
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装置1中,如上所述,在下游侧与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的整体所重叠的凹部31相邻的凹部31上,未重叠带孔21a。因此,该凹部被输送带21封闭而生成负压。
因此,能够抑制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的下游侧的壁33的上端面与输送带21之间产生间隙。因而,在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中,能够抑制因从与其下游侧相邻的凹部31流入空气而引起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喷墨印刷装置1中,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接下来所要重叠的凹部31,形成已经生成了负压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相对于纸张P的前端部向凹部31的到达而基于带孔21a的针对纸张P的前端部的吸附力的产生发生延迟的情况。
因而,在喷墨印刷装置1中,能够抑制纸张P的前端部处的纸张P向输送带21的吸附力的降低。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纸张P从输送带21翘起。
在此,如上所述,由于“D≤W”,因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由于在凹部31上重叠有沿前后方向与通过该凹部31的带孔21a的列相邻的列的带孔21a的一部分,而使该凹部31向大气开放从而损失负压。
在图6中示出了在喷墨印刷装置1中,对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中的压力损失率进行测定的实验例的实验结果。在图6中,作为比较例,也示出了图5的结构中的同样的实验的结果。
图6中的压力损失率是凹部31内的负压相对于在腔室28内生成的负压的损失量的比率。在图6中示出了在实验例以及比较例中分别对风扇29的输出为A1~A4[%]的情况下的压力损失率进行测定的结果。
如图6所示,在喷墨印刷装置1的实验例中,与比较例相比,压力损失率被抑制得较小。
另外,在图7中示出了在喷墨印刷装置1中,对纸张P的前端部距输送面21b的高度即纸张翘起高度进行测定的实验例的实验结果。在图7中,作为比较例,也示出了图5的结构中的同样的实验的结果。
图7中的输送位置是输送方向(左右方向)上的输送面21b上的位置。此外,在图7中,纸张翘起高度几乎为0(零)的位置与配置有压纸辊30的位置对应。
如图7所示,在喷墨印刷装置1的实验例中,与比较例相比,纸张P从输送带21的翘起被抑制得较小。
另外,在比较例中,在图7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位,纸张翘起高度尤为增大。如上所述,这是因为,在图5的结构中,相对于纸张P的前端部向凹部31的到达,基于带孔21a的针对纸张P的前端部的吸附力的产生发生延迟。在喷墨印刷装置1的实验例中,未产生这样的暂时的纸张翘起高度的增大。
如上所述,在喷墨印刷装置1中,带孔21a以及凹部31形成为满足“K≥R且D≤L”。由此,能够使与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的下游侧相邻的凹部31形成生成了负压的状态。
因此,在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中,能够抑制因从与其下游侧相邻的凹部31流入空气而引起的压力损失。由此,能够抑制纸张P的前端部处的纸张P向输送带21的吸附力的降低。另外,如上所述,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接下来所要重叠的凹部31,形成已经生成了负压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相对于纸张P的前端部向凹部31的到达而基于带孔21a的针对纸张P的前端部的吸附力的产生发生延迟的情况。其结果是,在喷墨印刷装置1中,能够减轻纸张P从输送带21的翘起。
此外,以往,带孔21a以能够确保吸引输送性的大小而形成,一般为D≤L。在这样的一般条件下,通过以满足K≥R的方式形成带孔21a以及凹部31,能够得到上述那样的能够减轻纸张P从输送带21的翘起的效果。
另外,在喷墨印刷装置1中,被纸张P覆盖的带孔21a中的纸张P的最前端侧的带孔21a所重叠的凹部31中的压力损失率被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抑制风扇29的输出,从而抑制消耗电力。
另外,在喷墨印刷装置1中,带孔21a以及凹部31形成为满足D≤W。由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由于在凹部31上重叠有沿前后方向与通过该凹部31的带孔21a的列相邻的列的带孔21a的一部分,而使该凹部31向大气开放从而损失负压。此外,即便在凹部31上重叠有沿前后方向与通过该凹部31的带孔21a的列相邻的列的带孔21a的一部分,只要该重叠区域的大小为对该凹部31的负压产生的影响足够小的程度,也可以是D>W。
另外,在喷墨印刷装置1中,带孔21a的俯视面积为凹部31的俯视面积以下。由此,能够抑制带孔21a成为从凹部31露出的大小,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带孔21a中的吸附力,能够进行稳定的纸张P的吸引输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带孔21a为俯视圆形且凹部31为俯视矩形的结构,但带孔21a以及凹部3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进行纸张的输送的喷墨印刷装置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输送片材的输送装置即可。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身,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另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几个结构要素。
[附记]
本申请公开以下发明。
(附记1)
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具备:
输送带,其具有沿着片材的输送方向配置的多个带孔,并沿所述输送方向输送片材;以及
支承板,其对所述输送带进行支承,并在所述带孔所通过的部位具有沿着所述输送方向配置于所述输送带侧的面并对空气进行吸引的多个凹部,
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带孔的间隔为,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部中的上游侧的所述凹部的上游端、与下游侧的所述凹部的下游端之间的距离以上。
(附记2)
根据附记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带孔的长度为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凹部的长度以下。
(附记3)
根据附记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带孔的长度为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凹部的长度以下,
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带孔的长度为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凹部的长度以下。
(附记4)
根据附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的俯视面积为所述凹部的俯视面积以下。

Claims (4)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具备:
输送带,其具有沿着片材的输送方向配置的多个带孔,并沿所述输送方向输送片材;以及
支承板,其对所述输送带进行支承,并在所述带孔所通过的部位具有沿着所述输送方向配置于所述输送带侧的面并对空气进行吸引的多个凹部,
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带孔的间隔为,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部中的上游侧的所述凹部的上游端、与下游侧的所述凹部的下游端之间的距离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带孔的长度为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凹部的长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带孔的长度为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凹部的长度以下,
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带孔的长度为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凹部的长度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孔的俯视面积为所述凹部的俯视面积以下。
CN202010978907.0A 2019-10-07 2020-09-17 输送装置 Pending CN1126939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4266A JP7386033B2 (ja) 2019-10-07 2019-10-07 搬送装置
JP2019-184266 2019-10-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3931A true CN112693931A (zh) 2021-04-23

Family

ID=75379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78907.0A Pending CN112693931A (zh) 2019-10-07 2020-09-17 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86033B2 (zh)
CN (1) CN11269393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4092B1 (en) * 2000-04-17 2001-07-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trolling vacuum flow for ink-jet hard copy apparatus
EP1698578A2 (de) * 2005-03-01 2006-09-06 Koenig & Bauer AG Saugbändertisch
JP2009107768A (ja) * 2007-10-29 2009-05-21 Seiko Epson Corp 被搬送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1131548A (ja) * 2009-12-25 2011-07-07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5214386A (ja) * 2014-05-08 2015-1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CN105564052A (zh) * 2014-11-04 2016-05-11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73177A3 (en) * 1995-11-08 1997-10-29 Martin Family Trust Vacuum conveyor
DE102005009289A1 (de) * 2005-03-01 2006-09-07 Koenig & Bauer Ag Saugbändertisch
JP2009053408A (ja) 2007-08-27 2009-03-1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276955B2 (ja) 2008-11-10 2013-08-28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の搬送機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4092B1 (en) * 2000-04-17 2001-07-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trolling vacuum flow for ink-jet hard copy apparatus
EP1698578A2 (de) * 2005-03-01 2006-09-06 Koenig & Bauer AG Saugbändertisch
JP2009107768A (ja) * 2007-10-29 2009-05-21 Seiko Epson Corp 被搬送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1131548A (ja) * 2009-12-25 2011-07-07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5214386A (ja) * 2014-05-08 2015-1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CN105564052A (zh) * 2014-11-04 2016-05-11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59417A (ja) 2021-04-15
JP7386033B2 (ja)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518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110293346A1 (en) Conveying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EP2621842B1 (en) Printing system with sheet conveying device
JP200421665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JP2003246524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前記搬送装置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39561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吸引式用紙受け台
JP669175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CN110723571A (zh) 具有页张传送带的印刷机
JP20092342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1038101B (zh)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0201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356142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12693931A (zh) 输送装置
JP5302786B2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0232644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laten
JP39655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5771342A (zh) 搬运装置
JP6883670B2 (ja) メディア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615053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240174006A1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plurality of divided transport plates and plurality of divided suction chambers
JP20011711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1557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65235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03118909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4123984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