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5882A - 电池极片干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极片干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5882A
CN112685882A CN202011536472.0A CN202011536472A CN112685882A CN 112685882 A CN112685882 A CN 112685882A CN 202011536472 A CN202011536472 A CN 202011536472A CN 112685882 A CN112685882 A CN 112685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heating
drying
battery pole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64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5882B (zh
Inventor
胡省辉
卜芳
刘金
谢杨
吴小娟
罗垂意
刘金成
刘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64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588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153647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6858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5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5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5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5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干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电池极片干燥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数学模型得到若干组电池极片干燥过程中的理论参数;步骤二,分别利用计算得到的若干组理论参数进行电池极片涂布和干燥试验;步骤三,对步骤二得到的干燥后的电池极片进行剥离力测试和粘结剂分布测试,测试结果中粘结力最高、粘结剂分布最均匀的电池极片所对应的理论参数作为最优干燥参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解决了涂布烘箱的参数设定的问题,使得涂布烘箱的参数设定有据可依。

Description

电池极片干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二次电池中,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长循环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的锂二次电池现已商业化并被广泛地使用。锂二次电池含有正电极、负电极、插入正负电极之间的分离器和电解质,并根据用作正电极活性材料和负电极活性材料的材料种类将其分类为锂离子电池(LIB)、锂聚合物离子电池(PLIB)等。通常,锂二次电池的电极是利用正或负电极活性材料经过涂布工序涂覆含有铜片、网眼、膜或箔片的集电器,然后使之干燥制备的。
极片干燥是制备锂二次电池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干燥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工艺的实施以及电池的质量。现有的极片干燥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1.卷绕或注液前进行极片的干燥处理,即将极片置于烘箱中加热;2.将极片置于容器中,采用低温(-50℃-0℃)冻干的方式干燥极片。由于低温冻干的方式用时较长、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因此目前在制备锂二次电池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烘箱进行干燥。
极片干燥采用的烘箱为涂布烘箱,涂布烘箱的干燥特征体现在多级烘烤上,热风通过上下风口进入风室,对极片进行等间隔分段吹覆。湿涂层通过与干燥空气的热交换,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进而蒸发,并由循环的热空气带走。溶剂挥发速率的快慢取决于涂层表面空气的温度和流动速度。现有锂电池涂布烘箱主要采用传导、对流、辐射三种干燥方式,其中以对流为主。极片的干燥过程伴随着体积收缩,收缩产生的应力将可能通过开裂的形式释放。较低的干燥速率,可以有效避免由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现象,同时极片的干燥程度又会影响收卷。干燥速率较高时,涂层表面首先固化,内部溶剂扩散至一定浓度,不但会形成气孔,还可能导致极片表面褶皱甚至脱落。而极片的干燥速率、干燥程度和涂布烘箱的参数设置有关。
因此,目前现有的极片干燥的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为:
1.目前关于极片干燥的研究大都针对涂布烘箱的结构设计,对于涂布烘箱的参数设定,历来依靠经验,涂布烘箱的参数的设置无据可依;
2.现有的涂布烘箱仅针对涂布完成后的极片进行干燥处理,因此极片干燥工序和前端的涂布工序结合较差,极片干燥工序没有针对极片涂布工序的涂布参数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干燥方法,该干燥方法能与涂布工序相结合,能有效提高极片生产优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极片干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电池极片干燥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得到若干组电池极片干燥过程中的理论参数;
步骤二,分别利用计算得到的若干组理论参数进行电池极片涂布和干燥试验;
步骤三,对步骤二得到的干燥后的电池极片进行剥离力测试和粘结剂分布测试,测试结果中粘结力最高、粘结剂分布最均匀的电池极片所对应的理论参数作为最优干燥参数。
其中,步骤一中记载的电池极片干燥的数学模型为:
Figure BDA0002853202000000031
Figure BDA0002853202000000032
Figure BDA0002853202000000033
f2=f1+10 (4)。
其中:V为涂布走带速度(m/min);T0为环境温度,T1为涂布烘箱的第一温区的温度(℃),T2为涂布烘箱的第二温区的温度(℃);L为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的长度(m),L0为涂布极片每段料区长度(m),S为涂布烘箱的总长度(m);n为涂布烘箱的总加热节数;f1为第一加热节(涂布烘箱最靠近涂布机的单节)加热风机频率(Hz),f2为第一加热节相邻的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Hz)。
涂布烘箱的每个加热节的长度相同,涂布烘箱的每个加热节的长度为:S/n。
由电池极片干燥的数学模型得到的理论参数包括:涂布走带速度V、第一温区的温度T1、第二温区的温度T2、第一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1、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2。
其中,在步骤二中记载的极片涂布和干燥试验具体如下:将极片涂布走带速度设置为V来进行涂布,涂布机与涂布烘箱相邻,卷料装置设置在涂布烘箱远离涂布机的一端,涂布后的极片在卷料装置带动下进入涂布烘箱进行干燥处理,涂布烘箱的各加热区域参数按照T1、T2、T1、T2......的方式交替设置,涂布烘箱的各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按照f1、f2、f1、f2......的方式交替设置。电池极片完成涂布后马上进行干燥处理,该过程不间断。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记载的“加热区域”和“加热节数”有区别,假设涂布烘箱内设置有a个加热区域,则满足:a为整数且a≤n,每个加热区域由一个或若干个加热节构成。例如,若n=4,即涂布烘箱的总加热节数为4,则有以下几种可能情况:
1.涂布烘箱内的加热区域为4个,一个加热节对应一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区域按照T1、T2、T1、T2方式交替设置(即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依次按照T1、T2、T1、T2的方式设置),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按照f1、f2、f1、f2的方式交替设置;
2.涂布烘箱内的加热区域为2个,涂布烘箱的第一个加热节(涂布烘箱最靠近涂布机的单节)、第二个加热节构成一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第三个加热节、第四个加热节(涂布烘箱最远离涂布机的单节)构成另一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2个加热区域按照T1、T2方式交替设置(即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依次按照T1、T1、T2、T2的方式设置),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按照f1、f2、f1、f2的方式交替设置;
3.涂布烘箱内的加热区域为2个,涂布烘箱的第一个加热节(涂布烘箱最靠近涂布机的单节)、第二个加热节、第三个加热节构成一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第四个加热节(涂布烘箱最远离涂布机的单节)构成另一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2个加热区域按照T1、T2方式交替设置(即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依次按照T1、T1、T1、T2的方式设置),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按照f1、f2、f1、f2的方式交替设置;
4.涂布烘箱内的加热区域为1个,涂布烘箱的第一个加热节(涂布烘箱最靠近涂布机的单节)、第二个加热节、第三个加热节和第四个加热节(涂布烘箱最远离涂布机的单节)构成一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1个加热区域按照T1、方式设置(即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依次按照T1、T1、T1、T1的方式设置),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按照f1、f2、f1、f2的方式交替设置。
假设涂布烘箱内设置有a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a个加热区域参数按照T1、T2、T1、T2……的方式交替设置,假设其中有b个加热区域温度设置为T1、有c个加热区域温度设置为T2,满足:a=b+c,b=c或b=c+1。又由于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的长度均为L,满足:a×L≥S。
其中,步骤三中记载的剥离力测试具体为:采用拉力机对涂布极片进行剥离力测试,每次剥离力测试方法相同。
其中,步骤三中记载的粘结剂分布测试具体为:将涂布极片进行裁切,得到包含料区和箔材的极片截面,将待观察截面向上粘贴于电子显微镜样品台上,在电镜扫描模式下找到观测区域。然后采用线扫描或面扫描的方法对极片截面中与粘结剂有关的特征元素进行扫描,例如粘结剂为PVDF时特征元素为F元素,粘结剂为CMC时特征元素为Na。通过观察扫描得到的元素分布情况判断粘结剂分布是否均匀。
在一实施例中,粘结剂分布测试中采用线扫描。线扫描时扫描线宽为0-20μm,单次扫描采点数100-2000个,每次测试扫描次数为5-20次。对于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加速电压不小于5KV,束斑直径为2-10nm,每次测试扫描时间不少于5min;对于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加速电压不小于15KV,束斑直径为2-10nm,每次测试扫描时间不少于20min。
在一实施例中,粘结剂分布测试中采用面扫描。面扫描时,对于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加速电压不小于5KV,束斑直径为2-10nm,每次测试扫描时间不少于5min;对于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加速电压不小于15KV,束斑直径为2-10nm,每次测试扫描时间不少于2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以存在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解决了涂布烘箱的参数设定的问题,使得涂布烘箱的参数设定有据可依;
2.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得到最优干燥参数,最优干燥参数下得到的极片有剥离力高、粘结剂分布均匀的优点,该方法可适用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制备;
3.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使得极片涂布工序的和极片干燥工序有效结合,极片涂布工序的和极片干燥工序之间不间断,有效提高极片生产效率和一致性。
下面结合具有实施例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电池极片干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极片干燥方法是在现有的电池极片干燥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因此第一温区的温度T1、第二温区的温度T2、第一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1、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2的选取范围是基于现有的电池极片干燥工艺。因此第一温区的温度T1、第二温区的温度T2的选取范围均为60-150℃,第一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1、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2的选取范围均为10-50Hz。如果第一温区的温度T1、第二温区的温度T2的选取范围的下限值低于60℃,则会产生残留水分而且溶剂不容易去除,使电池极片上产生未干燥区域;如果第一温区的温度T1、第二温区的温度T2的选取范围的上限值高于150℃,由于过度干燥会更容易造成电池极片上的缺陷。加热风机频率和加热风机风量成正比,因此如果第一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1、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2的选取范围均为10-50Hz,加热风机频率在该范围内时,可以快速地去除存在于电池极片表面的残留溶剂和残留水分,而且可以快速升高电池极片的温度,电极活性材料层与集电器之间的粘合力增强。
在步骤二中,即极片涂布和干燥试验中,涂布烘箱内温度参数设置包括由步骤一中的数学数学模型所计算出的T1、T2的所有排列组合情况,涂布烘箱内加热风机频率参数设置包括由步骤一中的数学数学模型所计算出的f1、f2的所有排列组合情况。
在步骤二中,极片涂布具体为将在集电器上涂覆包含有电极活性材料、粘合剂和溶剂的电极活性浆体。溶剂可以是无机溶剂,也可以是丙酮、二甲基乙酰胺或二甲基甲醛等有机溶剂。
在步骤二中,极片干燥时在第一温区、第二温区交替进行干燥,从而实现多级烘烤,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的热风均通过上下风口进入风室,对极片进行等间隔分段吹覆,湿涂层通过与干燥空气的热交换,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进而蒸发,并由循环的热空气带走,因此粘合剂的分散更容易,粘合剂可以在极片的厚度方向上更均匀地分布,或在电极活性材料层和集电器的界面中的粘合剂含量与电极活性材料层表面的粘合剂含量相比相对增加了,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电极活性材料层与集电器之间的粘合力。
电池极片使用步骤三得到的最优干燥参数进行涂布和干燥处理,与利用现有的热风干燥法制造的电极极片相比,电极活性材料层与集电器之间的粘合力大约是其的2至4倍。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记载的电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二次电池负极活性材料与导电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水性无机溶剂中搅拌均匀以制备负电极活性材料浆体。此后,将负电极活性材料浆体在干燥前涂布在铜集电器上以制备电极极片。
实施例3中所记载的电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二次电池负极活性材料与导电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聚偏氟乙烯PVDF、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NMP,搅拌均匀以制备负电极活性材料浆体。此后,将负电极活性材料浆体在干燥前涂布在铜集电器上以制备电极极片。
实施例4中所记载的电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粉末状的正电极活性材料LiMnO2、粘合剂PVDF与NMP溶剂混合以制备正电极活性材料浆体。此后,将正电极活性材料浆体在干燥前涂布在铜集电器上以制备电极极片。
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粘结剂分布测试均采用线扫描。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电池极片的剥离测试结果的单位为N/cm。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干燥方法,该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中使用的涂布烘箱的总长度S为12m,该涂布烘箱的加热节数为4节(n=4),涂布烘箱的每个加热节的长度为3m,涂布极片每段料区长度L0为0.2m,环境温度T0为24℃。
根据电池极片干燥的数学模型中的
Figure BDA0002853202000000081
可得L=3k,因此,当k=1时,L=3m;当k=2时,L=6m;当k=3时,L=9m。
根据电池极片干燥的数学模型中的
Figure BDA0002853202000000082
可得涂布走带速度V=3m/min。
可令f1=25Hz,得到f2=35Hz。令第二温区的温度T2为90℃、91℃、92℃、93℃、94℃或95℃,将T2、L、L0、T0代入电池极片干燥的数学模型中的
Figure BDA0002853202000000083
可得出几组干燥参数,具体见表1。
表1
T<sub>2</sub> T<sub>1</sub>(L=3) T<sub>1</sub>(L=6) T<sub>1</sub>(L=9)
90 94 92 91
91 95 93 92
92 97 94 94
93 98 95 95
94 99 96 96
95 100 97 97
按照表1中的多组理论参数分别进行多组涂布试验,对得到的电池极片进行剥离力和粘结剂分布测试。
经过试验测试结果得到的最优干燥参数为:第一温区的温度T1为95℃、第二温区的温度T2为91℃、第一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1为25Hz、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2为35Hz,涂布烘箱中设置4个加热区域,即电池极片依次在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区域中进行95℃-91℃-95℃-91℃的交替加热干燥,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风频依次按照25Hz-35Hz-25Hz-35Hz方式设置,所得的干燥后的电池极片具有最高的剥离力和最均匀的粘结剂分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干燥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涂布烘箱的总长度S为12m,该涂布烘箱的加热节数为4节(n=4),涂布烘箱的每个加热节的长度为3m,涂布极片每段料区长度L0为0.2m,环境温度T0为24℃。第一温区长度L=3k,1≤k≤4,那么第一温区的长度可能为3m或6m。涂布走带速度V=3.5m/min。令第一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1为20Hz,则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2为30Hz。
令第二温区的温度T2为90℃、91℃或92℃,则可得出几组干燥参数,具体见表2。
表2
T<sub>2</sub> T<sub>1</sub>(L=3) T<sub>1</sub>(L=6)
90 94 92
91 95 93
92 97 94
当第一温区的长度为3m时,涂布烘箱内的加热区域设置为4个,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区域按照T1、T2、T1、T2方式交替设置。一个加热区域对应一个加热节,即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依次按照T1、T2、T1、T2的方式设置。
当第一温区的长度为6m时,涂布烘箱内的加热区域设置为2个,涂布烘箱的第一个加热节(涂布烘箱最靠近涂布机的单节)、第二个加热节构成一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第三个加热节、第四个加热节(涂布烘箱最远离涂布机的单节)构成另一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2个加热区域按照T1、T2方式交替设置,即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依次按照T1、T1、T2、T2的方式设置。
因此根据电池极片干燥的数学模型可以得到六组极片干燥参数组合,具体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2853202000000101
按照各组干燥参数进行极片涂布和干燥试验,然后对各组得到的对应的电池极片进行剥离力和粘结剂分布测试,结果具体见表4。
表4
Figure BDA0002853202000000111
由测试结果可知,最优干燥参数为:第一温区的温度T1为97℃、第二温区的温度T2为92℃、第一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1为20Hz、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2为30Hz,涂布烘箱中设置4个加热区域,即电池极片在涂布烘箱中进行97℃-92℃-97℃-92℃的交替加热干燥,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风频依次按照20Hz-30Hz-20Hz-30Hz方式设置,所得的干燥后的电池极片具有最高的剥离力和最均匀的粘结剂分布。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干燥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涂布烘箱的总长度S为12m,该涂布烘箱的加热节数为4节(n=4),涂布烘箱的每个加热节的长度为3m,涂布极片每段料区长度L0为0.5m,环境温度T0为24℃。第一温区长度L=3k,1≤k≤4,那么第一温区的长度可能为3m或6m。涂布走带速度V=3.5m/min。令第一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1为25Hz,则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2为35Hz。
令第二温区的温度T2为110℃、111℃或112℃,则可得出三组干燥参数,具体见表5。
表5
T<sub>2</sub> T<sub>1</sub>(L=3) T<sub>1</sub>(L=6)
110 139 125
111 141 126
112 142 127
当第一温区的长度为3m时,涂布烘箱内的加热区域设置为4个,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区域按照T1、T2、T1、T2方式交替设置。一个加热区域对应一个加热节,即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依次按照T1、T2、T1、T2的方式设置。
当第一温区的长度为6m时,涂布烘箱内的加热区域设置为2个,涂布烘箱的第一个加热节(涂布烘箱最靠近涂布机的单节)、第二个加热节构成一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第三个加热节、第四个加热节(涂布烘箱最远离涂布机的单节)构成另一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2个加热区域按照T1、T2方式交替设置,即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依次按照T1、T1、T2、T2的方式设置。
因此,根据电池极片干燥的数学模型可以得到六组极片干燥参数组合,具体见表6。
表6
Figure BDA0002853202000000121
按照各组干燥参数进行极片涂布和干燥试验,然后对各组得到的对应的电池极片进行剥离力和粘结剂分布测试,结果具体见表7。
表7
Figure BDA0002853202000000131
由测试结果可知,最优干燥参数为:第一温区的温度T1为115℃、第二温区的温度T2为102℃、第一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1为25Hz、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2为35Hz,涂布烘箱中设置4个加热区域,即电池极片在涂布烘箱中进行142℃-112℃-142℃-112℃的交替加热干燥,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风频依次按照25Hz-35Hz-25Hz-35Hz方式设置,所得的干燥后的电池极片具有最高的剥离力和最均匀的粘结剂分布。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干燥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涂布烘箱的总长度S为24m,该涂布烘箱的加热节数为8节(n=8),涂布烘箱的每个加热节的长度为3m,涂布极片每段料区长度L0为1.0m,环境温度T0为22℃。第一温区长度L=3k,1≤k≤8,那么第一温区的长度可能为3m或6m或9m或12m。涂布走带速度V=7m/min。令第一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1为30Hz,则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2为40Hz。
令第二温区的温度T2为110℃、111℃或112℃,则可得出三组干燥参数,具体见表8。
表8
T<sub>2</sub> T<sub>1</sub>(L=3) T<sub>1</sub>(L=6) T<sub>1</sub>(L=9) T<sub>1</sub>(L=12)
110 139 125 120 117
111 141 126 121 118
112 142 127 122 120
当第一温区的长度为3m时,涂布烘箱内的加热区域设置为8个,涂布烘箱的8个加热区域按照T1、T2、T1、T2、T1、T2、T1、T2方式交替设置。一个加热区域对应一个加热节,即涂布烘箱的8个加热节依次按照T1、T2、T1、T2、T1、T2、T1、T2的方式设置。
当第一温区的长度为6m时,涂布烘箱内的加热区域设置为4个,涂布烘箱的第一个加热节(涂布烘箱最靠近涂布机的单节)、第二个加热节构成第一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第三个加热节、第四个加热节构成第二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第五个加热节、第六个加热节构成第三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第七个加热节、第八个加热节(涂布烘箱最远离涂布机的单节)构成第四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4个加热区域按照T1、T2、T1、T2方式交替设置,即涂布烘箱的8个加热节依次按照T1、T1、T2、T2、T1、T1、T2、T2的方式设置。
当第一温区的长度为9m时,涂布烘箱内的加热区域设置为3个,涂布烘箱的第一个加热节至第三个加热节构成第一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第四个加热节至第六个加热节构成第二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第七个加热节和第八个加热节构成第三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3个加热区域按照T1、T2、T1方式设置,即涂布烘箱的8个加热节依次按照T1、T1、T1、T2、T2、T2、T1、T1的方式设置。
当第一温区的长度为12m时,涂布烘箱内的加热区域设置为2个,涂布烘箱的第一个加热节至第四个加热节构成第一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第五个加热节至第八个加热节构成第二个加热区域,涂布烘箱的2个加热区域按照T1、T2方式交替设置,即涂布烘箱的8个加热节依次按照T1、T1、T1、T1、T2、T2、T2、T2的方式设置。
因此,根据电池极片干燥的数学模型可以得到十二组极片干燥参数组合,具体见表9。
表9
Figure BDA0002853202000000151
按照各组干燥参数进行极片涂布和干燥试验,然后对各组得到的对应的电池极片进行剥离力和粘结剂分布测试,结果具体见表10。
由测试结果可知,最优干燥参数为:第一温区的温度T1为126℃、第二温区的温度T2为111℃、第一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1为30Hz、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2为40Hz,涂布烘箱中设置8个加热区域,即电池极片在涂布烘箱中进行126℃-111℃-126℃-111℃-126℃-111℃-126℃-111℃交替加热干燥,涂布烘箱的8个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风频依次按照30Hz-40Hz-30Hz-40Hz-30Hz-40Hz-30Hz-40Hz方式设置,所得的干燥后的电池极片具有最高的剥离力和最均匀的粘结剂分布。
表10
Figure BDA000285320200000016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极片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电池极片干燥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数学模型得到若干组电池极片干燥过程中的理论参数;
步骤二,分别利用计算得到的若干组理论参数进行电池极片涂布和干燥试验;
步骤三,对步骤二得到的干燥后的电池极片进行剥离力测试和粘结剂分布测试,测试结果中粘结力最高、粘结剂分布最均匀的电池极片所对应的理论参数作为最优干燥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学模型为:
Figure FDA0002853201990000011
Figure FDA0002853201990000012
Figure FDA0002853201990000013
f2=f1+10 (4);
其中,V为涂布走带速度(m/min);
T0为环境温度,T1为涂布烘箱的第一温区的温度(℃),T2为涂布烘箱的第二温区的温度(℃);
L为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的长度(m),L0为涂布极片每段料区长度(m),S为涂布烘箱的总长度(m);
n为涂布烘箱的总加热节数;
f1为第一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Hz),f2为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Hz)。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区的温度T1、所述第二温区的温度T2的选取范围均为60-1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1、所述第二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f2的选取范围均为10-50Hz。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片涂布和干燥试验为:将所述电池极片涂布走带速度设置为V来进行涂布;涂布后的所述电池极片在涂布烘箱中进行干燥处理,所述涂布烘箱的各加热区域参数按照T1、T2、T1、T2……的方式交替设置、各加热节的加热风机频率按照f1、f2、f1、f2……的方式交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极片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片涂布和干燥试验中,所述电池极片涂布后马上进行干燥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拉力机对所述电池极片进行所述剥离力测试。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分布测试采用线扫描或面扫描的方法对所述电池极片的截面中与粘结剂有关的特征元素进行扫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极片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分布测试采用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加速电压不小于5KV,束斑直径为2-10nm,每次测试扫描时间不少于5min。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极片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分布测试采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加速电压不小于15KV,束斑直径为2-10nm,每次测试扫描时间不少于20min。
CN202011536472.0A 2020-12-23 电池极片干燥方法 Active CN1126858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6472.0A CN112685882B (zh) 2020-12-23 电池极片干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6472.0A CN112685882B (zh) 2020-12-23 电池极片干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5882A true CN112685882A (zh) 2021-04-20
CN112685882B CN112685882B (zh) 2024-05-14

Family

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2471A (zh) * 2023-06-25 2023-07-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拟浆料涂膜开裂状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8027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Zhang Tianci Battery electrode sheet, method and battery with the same
CN102607240A (zh) * 2012-03-06 2012-07-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干燥设备及方法
CN104964550A (zh) * 2015-06-19 2015-10-0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一种锂电池涂布烘箱的温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CN109446619A (zh) * 2018-10-18 2019-03-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设计参数的优化方法
CN110232201A (zh) * 2019-04-02 2019-09-13 中南大学 一种多参数协同作用的电池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8027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Zhang Tianci Battery electrode sheet, method and battery with the same
CN102607240A (zh) * 2012-03-06 2012-07-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干燥设备及方法
CN104964550A (zh) * 2015-06-19 2015-10-0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一种锂电池涂布烘箱的温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CN109446619A (zh) * 2018-10-18 2019-03-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设计参数的优化方法
CN110232201A (zh) * 2019-04-02 2019-09-13 中南大学 一种多参数协同作用的电池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URVI S. TELI1等: ""Dynamic Impedance Model of Piezo ElectroChemical Transducer Effect for a Smart Battery"", 《48TH MIDWEST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vol. 2, pages 1279 - 1282, XP010895378, DOI: 10.1109/MWSCAS.2005.1594342 *
W. BLAKE HAWLEYA等: ""Beneficial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lithium-ion battery cathode slurries from elevated mixing and coating temperatures"",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vol. 26 *
吴显峰等: ""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层的热风干燥特性"", 《电池》, vol. 50, no. 1, pages 45 - 49 *
李徐佳等: ""锂电池极片干燥过程供风量计算模型"", 《电源技术研究与设计》, pages 19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2471A (zh) * 2023-06-25 2023-07-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拟浆料涂膜开裂状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02471B (zh) * 2023-06-25 2023-11-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拟浆料涂膜开裂状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6511B (zh) 循环性能优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2225194B (zh) 一种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10504A (zh) 一种柔性石墨烯集流体与活性材料一体化电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14228A (zh) 硫碳复合物及包含其的锂硫电池
US20130252092A1 (en) Lithium Ion Battery
CN114927639B (zh) 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二次电池
CN107706338B (zh) 一种含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0411B (zh) 一种自支撑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16479B (zh) 一种具有取向的多通道碳化木隔层及其制备和应用
JP2019530138A (ja) 電極アセンブリを作製する方法
CN109546103A (zh) 一种粘结剂作为炭前驱体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7409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113599B (zh) 一种氮掺杂自支撑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635701A (zh) 一种锂电池电极及其干法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85882B (zh) 电池极片干燥方法
CN112685882A (zh) 电池极片干燥方法
CN113964290A (zh) 一种锂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金属电池
CN115172667B (zh) 一种电池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3764610B (zh) 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61452A (zh) 一种粘合剂、电极浆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CN111916725B (zh) 磷掺杂的锂电池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2103475A (zh) 一种利用超临界集流体制备锂电池电极的方法和电极
CN111077069A (zh) 一种快速筛选锂电池用粘结剂的方法
CN115939315B (zh) 电极片及包含它的电池
CN114361383B (zh) 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