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整车测试用灰尘试验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整车测试用灰尘试验舱,包括:
试验舱,用于存放待测件;
温度控制系统,通过管道向试验舱内输送冷风以置换试验舱内气体或/和加热试验舱内部空气;
设于所述试验内或通过管道与试验舱配合的湿度环境控制系统,通过向试验舱内通入水蒸气来调整空气湿度;
粉尘浓度控制系统,通过管道向试验舱内通入粉尘或/和扬起沉降在试验舱底部上的灰尘以调整粉尘浓度;
除尘机,存放有粉尘;
粉尘回收系统,通过管道抽取试验舱内的粉尘输送至除尘机内;
补粉系统,通过管道输送粉尘至除尘机内;
粉尘更换系统,通过管道抽出除尘机内粉尘并通入新的粉尘来更换粉尘;对整车进行密封性能检测时,先将整车放入到试验舱内,然后通过温度控制系统和湿度环境控制系统调整试验舱内部的温度和空气湿度到设定值,再通过粉尘浓度控制系统向试验舱内通入粉尘并调节到设定的粉尘浓度值,粉尘浓度值维持一定时间后,通过粉尘回收系统收集试验舱内的粉尘,粉尘浓度降低到一定值后,打开试验舱并对整车进行检查和收集相关数据,进而对整车的密封性和防尘性能评定。
优选的,所述温度环境控制系统包括通过管道向试验舱内输送新风以替换试验舱内部气体的换气机构和用于加热试验舱内部气体温度的调温机构。
优选的,所述换气机构包括冷风机组、新风箱、与所述新风箱配合的新风管道风机、用于连接所述新风管道风机与试验舱的新风管道、用于控制新风管道开关的新风阀、用于连接所述冷风机组与新风箱的第一送气管、设于所述第一送气管上的第一气动球阀、与所述第一送丝管配合的第二气动球阀、设于所述试验舱上的回气口、与所述回气口配合的第一连接管、用于抽取试验舱内壁气体的负压排气风机、用于连接所述负压排气风机与第一连接管的第二连接管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配合的比例风阀;标准初态化试验舱内部空气时,启动冷风机组对新风进行制冷,开启第一气动球阀,打开新风阀和比例风阀,启动新风管道风机和负压排气风机,新鲜空气A经由新风口后通过新风箱调制成所需的空气,由新风管道的四个口均匀进入试验舱内。被替换的空气通过流道E示方向管道排出,经过除尘机中的过滤器,由负压排气风机抽出,经过户外排气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调温机构包括与所述试验舱配合的循环风机、设于所述试验舱内的风道挡板、用于对试验舱内部空气加热的热交换器及与所述热交换器配合的加热器;试验舱温度控制:关闭管道风机和新风阀,调低负压排气风机的转速,启动循环风机,开启第二气动球阀,试验舱内空气经由风道挡板内的热交换器加热器,在试验舱内进行循环控制试验舱内空气温度达到试验需求。
优选的,所述湿度调节机构包括用于提供水蒸气的加湿锅炉、用于干燥空气的压缩空气干燥塔、用于混合压缩空气与水蒸气的空气混合器、用于连接加湿锅炉与空气混合器的第三连接管、用于连接所述空气混合器与压缩空气干燥塔的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四连接管配合的电磁阀及与所述第三连接管配合的加湿阀;空气的湿度控制是压缩空气将加湿锅炉中的水蒸气,经由水蒸气与空气混合器带入试验舱内的,控制加湿阀开的时间可以控制加湿量的大小,控制电磁阀可以控制干燥的压缩空气进入试验舱内的大小,从而完成试验舱内的湿度湿度调节。
优选的,所述补粉系统包括粉尘流管、用于连接所述粉尘流管与除尘机的送粉管、与所述送粉管配合的送粉关风机、用于连接测试舱与粉尘流管的补粉管、与所述补粉管配合的第一粉尘管气动球阀及与所述粉尘流管配合的鼓风机;补粉时,打开第一粉尘管气动球阀,启动鼓风机和送风关凤机,除尘机内的粉尘将沿粉尘流管和补粉管进入到试验舱内。
优选的,所述换粉更换系统包括用于存储粉尘的粉尘储存输送罐、用于将除尘机内的粉尘输送到粉尘储存输送罐内的收集组件及用于将粉尘储存输送罐内的粉尘添加到除尘机内的送粉组件。
优选的,所述收集组件包括用于连接粉尘储存输送罐与粉尘流管的回收管及与所述回收管配合的回收管气动球阀;收集除尘机内粉尘时,关闭第一粉尘管气动球阀,打开回收管气动球阀,启动鼓风机和送风关凤机,除尘机内的粉尘将沿粉尘流管和粉尘管进入到粉尘储存输送罐内。
优选的,所述送粉组件包括压缩空气干燥塔、与所述压缩空气干燥塔配合的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粉尘储存输送罐配合的三通管、用于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与三通管的第五连接管及连接所述三通管与除尘机的换粉管;将新的粉尘放入到粉尘储存输送罐内,向压缩空气干燥塔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将沿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三通管及换粉管进入到除尘机内,并将三通管内掉落的粉尘带入到除尘机内,进而将新的粉尘输送到除尘机内。
所述冷风机组包括机组箱体、设于所述机组箱体的冷却器、设于所述机组箱体内的轴流风机、用于连接轴流风机与机组箱体的减震装置、移动装置及用于过滤粉尘的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设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上的第一齿、设于所述第二过滤板上的第二齿、设于所述机组箱体上的齿轮、设于所述机组箱体顶部上的安装槽、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密封板连接轴、设于所述密封板连接轴上的密封板、套设于所述密封板连接轴上的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板上的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端部上的第一顶杆及设于所述第一顶杆端部上的第一滚珠、设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上的收集板、设于所述收集板上的导向块及用于锁定密封板的密封板锁定组件,所述第一齿和第二齿均与齿轮啮合,所述安装槽侧壁设有与第一滚珠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导向块设有第一倾斜面;通过设置第一过滤板可对进风进行过滤,以免粉尘进入到新风箱内,保证试验舱内部粉尘浓度的准确性;且当需要对第一过滤板进行清理,无需停机,只需向下按压第二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下移的过程中将带动齿轮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过滤板上移,且第一过滤板上移的过滤中,密封板将对第一过滤板进行预清理,将第一过滤板上的灰尘刮落到收集板上。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锁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组箱体内壁上的第二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的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三弹性件端部上的第二顶杆、设于所述密封板上的第一锁定板、设于所述第一锁定板上的第三顶杆、设于所述第三顶杆上的挡板、套设于所述第三顶杆上的第四弹性件及设于所述第三顶杆端部上的第二滚珠,所述锁定板设有可供第二顶杆插入的锁定孔,所述锁定板设有第二倾斜面;密封板密封安装槽时,锁定板的第二倾斜面将挤压第二顶杆,使得第二顶杆进入到第二安装孔内,当密封板转动到水平状态,第二顶杆正好与锁定孔对准,第三弹性件将推动第二顶杆进入到锁定孔内,从而完成密封板的锁定;当第一密封板上移时,将带动导向块上移,导向块与第二滚珠接触时,将挤压第三顶杆向锁定孔内移动,进而将第二顶杆从锁定孔内顶出,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密封板将转动打开,便于处理收集板上的灰尘。
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机组箱体底部上的移动轴、设于所述移动轴上的移动轮、三个设于所述移动轮上的止转板及控制所述止转板的控制组件,所述移动轮设有可供止转板滑动的滑动槽;当需要移动冷风机组时,将止转板收入到滑动槽内即可移动;移动完成后,可将止转板全部伸出,使得止转板与地面接触,则移动轮将无法转动,相比常规的摩擦制动,本发明中止转无需与移动轮摩擦,减小了移动轮和止转板的磨损,提高了移动轮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移动轮上的安装腔、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控制轴、三个设于所述移动轴上的控制板、设于所述滑动槽侧壁上的滑槽、设于所述滑槽上的第五弹性件、设于所述止转板上的连接板、套设于所述控制轴上的套筒、设于所述套筒上的转动杆、设于所述套筒内壁上的凸起及设于所述移动轮上的锁定盘,所述控制轴设有与凸起配合的止转槽,所述锁定盘设有可供转动杆卡入的锁定槽;通过第五弹性件可将止转板拉入到滑动槽内,保证移动轮可正常转动;当需要锁定移动轮,先将转动杆从锁定槽内拉出,然后转动所述转动杆带动控制轴转动,进而带动控制板转动,控制板在转动过程中将推动止转板从滑动槽内伸出。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轴流风机底部上的风机底座、设于所述机组箱体内壁上的支撑柱、设于所述支撑柱上的多个弹性伸缩杆、套设于所述弹性伸缩杆上的第六弹性件及设于所述支撑柱上的缓冲块,所述缓冲块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壁上设有加强条。
综上所述,对整车进行密封性能检测时,先将整车放入到试验舱内,然后通过温度控制系统和湿度环境控制系统调整试验舱内部的温度和空气湿度到设定值,再通过粉尘浓度控制系统向试验舱内通入粉尘并调节到设定的粉尘浓度值,粉尘浓度值维持一定时间后,通过粉尘回收系统收集试验舱内的粉尘,粉尘浓度降低到一定值后,打开试验舱并对整车进行检查和收集相关数据,进而对整车的密封性和防尘性能评定。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9所示,一种整车测试用灰尘试验舱,包括试验舱19、
温度控制系统、湿度环境控制系统、粉尘浓度控制系统、除尘机8、粉尘回收系统、补粉系统及粉尘更换系统,所述试验舱19用于放置待测件,提供一个密封环境。
具体的,所述温度环境控制系统包括通过管道向试验舱内输送新风以替换试验舱内部气体的换气机构和用于加热试验舱内部气体温度的调温机构;优选的,所述换气机构包括冷风机组17、新风箱14、新风管道风机12、新风管道15、新风阀11、第一送气管、第一气动球阀13、第二气动球阀6、回气口34、第一连接管、负压排气风机3、第二连接管、传感器组18及比例风阀4,所述冷风机组17包括机组箱体171、冷却器172、轴流风机173、减震装置、移动装置及过滤装置,所述冷却器172固定在机组箱体内;所述轴流风机173通过减震装置设于机组箱体内,位于冷却器后方;具体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风机底座1741、支撑柱1742、弹性伸缩杆1743、第六弹性件1744及缓冲块1745,所述风机底座1741固定在轴流风机底部;所述支撑柱1742均匀固定在机组箱体内;所述弹性伸缩杆1743选用常规的金属弹性伸缩杆,其一端铰接在支撑柱上,另一端铰接在风机底座上;所述第六弹性件1744选用弹簧,其套设在弹性伸缩杆上,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弹性伸缩杆两端;所述缓冲块1745选用橡胶制成,其固定在支撑柱顶部,其内部设有缓冲腔1745a,设置缓冲腔可提高缓冲块的缓冲效果,且缓冲腔内壁上设有多个加强条1745b,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
具体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板211、第二过滤板212、第一齿213、第二齿214、齿轮215、安装槽、密封板连接轴216、密封板217、第一弹性件218、第一安装孔219、第二弹性件2191、设于第一顶杆2111、第一滚珠2112、收集板2113、导向块2114及用于锁定密封板的密封板锁定组件,所述第一过滤板211设在机组箱体上,其上均匀设有多个过滤孔,且机组箱体侧壁上设有可供第一过滤板插入的导槽;所述第一齿213均匀固定在第一过滤板上;所述第二过滤板212与第一过滤板相同;所述第二齿214均匀固定在第二过滤板上;所述齿轮215通过轴转动连接在机组箱体内壁上,且正好与第一齿和第二齿相啮合;所述安装槽开设在机组箱体顶部上;所述密封板连接轴216转动连接在安装槽侧壁上;所述密封板217固定在密封板连接轴上,且其设有多个密封条;所述第一弹性件218选用扭簧,其套设在密封板连接轴上,且其一扭臂固定在密封板连接轴上,另一扭臂固定在机组箱体侧壁上;所述第一安装孔219开设在第一过滤板侧壁上;所述第二弹性件选用弹簧,其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孔底部;所述第一顶杆2111一端固定在第二弹性件端部上;所述第一滚珠2112转动连接在第一顶杆端部上,且安装槽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滚珠配合的限位槽;所述收集板2113固定在第一过滤板上;所述导向块2114固定在收集板上,且其设有第一倾斜面。
具体的,所述密封板锁定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孔2101、第三弹性件2102、第二顶杆2103、第一锁定板2104、第三顶杆2105、挡板2106、第四弹性件2107及第二滚珠2108,所述第二安装孔2101开设在机组箱体内壁上;所述第三弹性件2102选用弹簧,其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顶杆2103固定在第三弹性件端部上,且第一锁定板设有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板2104固定在密封板上,且其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三顶杆2105穿设在第一锁定板上;所述挡板2106固定在第三顶杆上;所述第四弹性件2107套设在第三顶杆上,其一端固定在第一锁定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挡板上;所述第二滚珠2108转动连接在第三顶杆端部上。
具体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轴221、移动轮222、止转板223、安装腔224、控制轴225、控制板226、滑槽2222、第五弹性件227、连接板228、套筒229、转动杆220、凸起2291及锁定盘2221,所述移动轴转动连接在机组箱体底部;所述移动轮222分别固定在移动轴两端,且移动轮上均匀开设有三个滑动槽;所述止转板223选用3个,其分别插入到滑动槽内;所述安装腔224开设在移动轮内;所述控制轴225一端转动连接在安装腔内;所述控制板226选用三个,其均匀固定在控制轴上,且其呈弧形弯曲;所述滑槽2222开设在滑动槽侧壁上;所述连接板228固定在止转板侧壁上;所述第五弹性件227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滑槽上;所述套筒229套设在控制轴上;所述转动杆220固定在套筒上;所述凸起2291固定在套筒内壁上,且控制轴设有供凸起卡入的止转槽;所述锁定盘2221选用弹性橡胶制成,其固定在移动轮上,且设有供转动杆卡入的锁定槽。
所述新风管道风机12选用常规的风机,其进风口与新风箱连通;所述新风管道15一端与新风管道风机12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试验舱连通;所述新风阀11选用常规的球阀,其设在新风管道15上;所述第一送气管一端连通冷风机组,另一端连通新风箱;所述第一气动球阀13选用常规的气动球阀,其设在第一送气管上;所述第二气动球阀6选用常规的气动球阀,其设在第二送气管上;所述回气口34开设在试验舱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与回气口连通;所述负压排风机3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传感器组18设在试验舱内,可检测试验舱内的温湿度和粉尘浓度;所述比例风阀4设在第二连接管上;则标准初态化试验舱内部空气时,启动冷风机组16对新风进行制冷,开启第一气动球阀13,打开新风阀11和比例风阀4,启动新风管道风机12和负压排气风机3,新鲜空气A经由新风口后通过新风箱14调制成所需的空气,由新风管道15的四个口均匀进入试验舱内,被替换的空气通过流道E示方向管道排出,经过除尘机中的过滤器,由负压排气风机抽出,经过户外排气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调温机构包括循环风机10、风道挡板41、热交换器32及加热器33,所述循环风机10设在试验舱内;所述风道挡板41固定在试验舱内壁上,其与回气口对应设置;所述热交换器32设在试验舱内;所述加热器33设在试验舱内壁上;则试验舱温度控制时:关闭管道风机12和新风阀11,调低负压排气风机3的转速,启动循环风机10,开启第二气动球阀6,试验舱内空气经由风道挡板内的热交换器32加热器33,在试验舱内进行循环控制试验舱内空气温度达到试验需求。
具体的,所述湿度调节机构包括加湿锅炉7、压缩空气干燥塔35、空气混合器42、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电磁阀43及加湿阀8,所述加湿锅炉7用于提供水蒸气;所述压缩空气干燥塔35选用常规的干燥塔,其一端与压缩气泵连通;所述空气混合器42与试验舱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一端与空气混合器连通,另一端与加湿锅炉连通,用于将加湿锅炉的水蒸气输送到空气混合器内;所述第四连接管一端与压缩空气干燥塔连通,另一端与空气混合器连通;所述电磁阀43设在第四连接管上,用于控制第四连接管的开关;所述加湿阀8设在第三连接管上,则空气的湿度控制是压缩空气将加湿锅炉7中的水蒸气,经由水蒸气与空气混合器42带入试验舱19内的,控制加湿阀8开的时间可以控制加湿量的大小,控制电磁阀43可以控制干燥的压缩空气进入试验舱内的大小,从而完成试验舱内的湿度调节;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种也可直接在试验舱内部设置空气加湿器来实现湿度调节。
具体的,所述粉尘浓度控制系统包括灰斗24和扬粉机构,所述灰斗24设在试验舱底部;优选的,所述扬粉机构包括流道三通管25、收集管、吸气管、扬尘管、粉尘喷头20、吸风鼓风机27及出料关风机26,所述流道三通管25选用常规的三通管,其固定在灰斗底部;所述收集管一端与流道三通管连通;所述吸气管一端灰斗连通,另一端与收集管连通;所述扬尘管一端与收集管连通,另一端伸入到试验舱内;所述粉尘喷头20固定在扬尘管端部上;所述吸风鼓风机27选用常规的鼓风机,其设在吸气管上;所述出料关风机26选用常规的关风机,其设在收集管上;则启动吸风鼓风机27和出料关风机26,将带动灰斗内的粉尘进入到扬尘管内,然后通过粉尘喷头喷出,从而调整试验舱内粉尘的浓度。
具体的,所述粉尘回收系统包括等速风管28、风阀5及户外排气口1,所述等速风管28通过管道与各个灰斗的流道三通管连通,且其一端与除尘机连通;所述风阀设在第一连接管上,则收集粉尘时,打开风阀,并启动除尘机,通过等速风管抽取试验舱内的气体和粉尘,通过除尘机过滤,粉尘留在除尘机内,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送入到试验舱内,并启动循环风机,带动试验舱的气体由上到下流动,加快粉尘沉降速率,且打开比例风阀4,启动负压排风风机3,将第一连接管内的部分气体从户外排气口排出,使得试验舱内部气压小于大气压。以免粉尘溢出。
具体的,所述补粉系统包括粉尘流管31、送粉管、送粉关风机36、补粉管、第一粉尘管气动球阀30及鼓风机37,所述送粉管一端与除尘机连通;所述粉尘流管31与送粉管连通;所述送粉关风机36选用常规的关风机,其设在送风管上;所述补粉管一端连通试验舱,另一端连通粉尘流管;所述第一粉尘管气动球阀30选用常规的球阀,其设在补粉管上;所述鼓风机37设在粉尘流管上;则补粉时,打开第一粉尘管气动球阀30,启动送粉关风机36和鼓风机,送粉管掉落的粉尘将沿粉尘流管和补粉管进入到试验舱内。
具体的,所述粉尘更换系统包括粉尘储存输送罐2、回收管、回收管气动球阀29、三通管40、第五连接管及换粉管,所述粉尘储存输送罐2用于储存粉尘;所述回收管一端连通粉尘流管,另一端连通粉尘储存输送罐;所述回收管气动球阀29选用常规的启动球阀,其设在回收管上;所述三通管40设在粉尘储存输送罐底部;所述第五连接管一端与第四连接管连通,另一端与三通管连通;所述换粉管一端与三通管连通,另一端与除尘机连通;换粉时,关闭第一粉尘管气动球阀30,打开回收管气动球阀29,启动送粉关风机36和鼓风机,送粉管掉落的粉尘将沿粉尘流管流向粉尘储存输送罐内,收集完毕后,将粉尘储存输送罐的内粉尘全部取出,并放入新粉,然后向压缩空气干燥塔内输送压缩气体,压缩气体将带动三通管掉落的粉尘进入到除尘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