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22497U - 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22497U
CN206222497U CN201621155295.0U CN201621155295U CN206222497U CN 206222497 U CN206222497 U CN 206222497U CN 201621155295 U CN201621155295 U CN 201621155295U CN 206222497 U CN206222497 U CN 206222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unit
opening
circular arc
deep b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5529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麟
汪涛
方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met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met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met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met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5529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22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22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22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更好的实现空气调节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空气调节单元,所述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用于将室内空气进行室内循环和调节;第二空气调节单元,所述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用于将室外空气输入室内;以及空气调节模式转换单元,所述空气调节模式转换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从而使室内空气调节装置选择性的至少在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以及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的三种模式之一下运行。上述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在构造上能够用于实现更准确的空气调节。

Description

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调节设备,具体涉及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有新风系统、制冷/热空调和空气净化器等。其中,新风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室外空气输入室内,提高室内空气的氧含量;空调的主要功能是将室内空气进行室内循环和换热,从而改变室内空气的温度;空气净化器的主要功能在于将室内空气进行室内循环和净化,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等污染物。上述这些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一些特定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更好的实现空气调节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空气调节单元,所述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用于将室内空气进行室内循环和调节;第二空气调节单元,所述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用于将室外空气输入室内;以及空气调节模式转换单元,所述空气调节模式转换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从而使室内空气调节装置选择性的至少在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以及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的三种模式之一下运行。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包括但不限于对空气的净化、换热、湿度控制等改善空气特性的技术手段。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上述室内空气调节装置能够在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以及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的三种模式中进行选择,当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时,该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可将室内空气进行室内循环和调节(例如进行净化);当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时,该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可将室外空气输入室内;当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时,该室内空气调节装置既可将室内空气进行室内循环和调节同时又将室外空气输入室内。所述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优选为一种用于将室内空气进行室内循环和净化的空气调节单元,这样,该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就能够实现下述的一种典型的应用场景,即:当室内的氧含量满足预设的要求时采取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主要用以降低室内空气固体颗粒物(如PM2.5固体颗粒物)含量;当室内空气氧含量低于预设的要求时采取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主要用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氧含量;当室内空气氧含量低于预设的要求并且室内空气固体颗粒物含量超过预设要求时则采取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可见,上述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在构造上能够用于实现更准确的空气调节。
本实用新型尤其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室内空气调节装置运行模式转换的具体方式:所述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共用动力系统实现各自的空气传送;且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同时设置在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上的关闭件,所述关闭件可选择的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的任意之一,当关闭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导通且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阻断,当关闭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阻断且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导通,当关闭件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以及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均导通。这样,当关闭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将单独运行,当关闭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将单独运行,当关闭件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上述这种用于实现室内空气调节装置运行模式转换的方式主要的优点在于:首先,能够使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共用动力系统实现各自的空气传送,从而大大节省了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生产和使用成本,节约了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设备体积和规模,确保了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节能环保;其次,可在不影响或较小影响动力系统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机械方式实现工作模式的切换,原理简单可靠;还可通过设计关闭件的运动方式实现当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时线性控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之间空气调节量比例。
本实用新型尤其提供的上述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一种典型结构是: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外壳内设有主腔体、第一副腔体以及第二副腔体,第一副腔体上设有室内空气进风口和与主腔体导通的第一开口,第二副腔体上设有室外空气进风口和与主腔体导通的第二开口,主腔体中设有风机和空气调节与出风装置;所述关闭件包括圆弧形挡风板以及驱动该圆弧形挡风板以该圆弧形挡风板的圆心为轴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位于圆弧形挡风板转动路径上且形状与圆弧形挡风板的外表面轮廓相适应,当圆弧形挡风板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开口打开且第二开口封闭,当圆弧形挡风板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开口封闭且第二开口打开,当圆弧形挡风板运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均打开。值得说明的是,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上述结构设计有着较高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圆弧形挡风板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关闭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或损坏、能够使室内空气调节装置更为紧凑小巧;更容易实现当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时线性控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之间空气调节量比例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空气调节单元,所述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用于将室内空气进行室内循环和换热;第二空气调节单元,所述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用于将室外空气输入室内;以及空气调节模式转换单元,所述空气调节模式转换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从而使室内空气调节装置选择性的至少在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以及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的三种模式之一下运行。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上述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同样能够在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以及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的三种模式中进行选择,当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时,该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可将室内空气进行室内循环和换热(相当于空调的功能);当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时,该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可将室外空气输入室内;当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时,该室内空气调节装置既可将室内空气进行室内循环和换热同时又将室外空气输入室内。这样,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就能够实现下述的一种典型的应用场景,即当室内的氧含量满足预设的要求时采取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主要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温度控制;当室内空气氧含量低于预设的要求时采取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主要用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氧含量;当室内空气氧含量低于预设的要求并且室内空气温度超过预设要求时则采取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可见,上述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在构造上能够用于实现更准确的空气调节。
本实用新型尤其提供的用于实现上述另一种室内空气调节装置运行模式转换的一种具体方式为:所述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共用动力系统实现各自的空气传送;且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同时设置在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上的关闭件,所述关闭件可选择的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的任意之一,当关闭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导通且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阻断,当关闭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阻断且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导通,当关闭件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以及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均导通。
本实用新型尤其提供的上述另一种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一种典型结构是: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外壳内设有主腔体、第一副腔体以及第二副腔体,第一副腔体上设有室内空气进风口和与主腔体导通的第一开口,第二副腔体上设有室外空气进风口和与主腔体导通的第二开口,主腔体中设有风机和空气换热与出风装置;所述关闭件包括圆弧形挡风板以及驱动该圆弧形挡风板以该圆弧形挡风板的圆心为轴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位于圆弧形挡风板转动路径上且形状与圆弧形挡风板的外表面轮廓相适应,当圆弧形挡风板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开口打开且第二开口封闭,当圆弧形挡风板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开口封闭且第二开口打开,当圆弧形挡风板运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均打开。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在一种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在另一种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在一种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在另一种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典型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外壳1内设有主腔体11、第一副腔体12以及第二副腔体13,第一副腔体12上设有室内空气进风口121和与主腔体11导通的第一开口122,第二副腔体13上设有室外空气进风口131和与主腔体11导通的第二开口132,主腔体11中设有风机3和空气调节与出风装置4,该空气调节与出风装置4具体为一种空气过滤与出风装置,该空气过滤与出风装置中设有出风口和位于出风口中的过滤结构,从而实现空气过滤和出风;外壳1内还设有关闭件2,所述关闭件2包括圆弧形挡风板23以及驱动该圆弧形挡风板23以该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为轴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分别位于圆弧形挡风板23的转动路径上且形状与圆弧形挡风板23的外表面轮廓相适应,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开口122打开且第二开口132封闭,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第二位置(即图1中圆弧形挡风板23所处的位置)时第一开口122封闭且第二开口132打开,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第三位置(图2中圆弧形挡风板23所处的位置就属于第三位置)时第一开口122与第二开口132均打开。
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实际上形成有共用动力系统实现各自空气传送的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其中,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主要由主腔体11、第一副腔体12、空气过滤与出风装置、风机3等组成,当第一开口122打开时,在风机3的驱动下,室内空气从室内空气进风口121吸入第一副腔体12,然后通过第一开口122进入主腔体11,再通过风机3最后从空气过滤与出风装置排出,从而实现了室内空气的室内循环和净化。第二空气调节单元主要由主腔体11、第二副腔体13、空气过滤与出风装置、风机3等组成,当第二开口132打开时,同样在风机3的驱动下,室外空气从室外空气进风口131吸入第二副腔体13,然后通过第二开口132进入主腔体11,再通过风机3最后从空气过滤与出风装置排出,实现了室外空气通过净化后输入室内。显然,上述的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共用了动力系统(即风机3以及相关的气道)实现各自的空气传送。
如图3、4所示的一种典型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外壳1内设有主腔体11、第一副腔体12以及第二副腔体13,第一副腔体12上设有室内空气进风口121和与主腔体11导通的第一开口122,第二副腔体13上设有室外空气进风口131和与主腔体11导通的第二开口132,主腔体11中设有风机3和空气调节与出风装置4,该空气调节与出风装置4具体为一种空气换热与出风装置,该空气换热与出风装置中设有出风口和位于出风口中的换热器,从而实现空气换热和出风;外壳1内还设有关闭件2,所述关闭件2包括圆弧形挡风板23以及驱动该圆弧形挡风板23以该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为轴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分别位于圆弧形挡风板23的转动路径上且形状与圆弧形挡风板23的外表面轮廓相适应,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开口122打开且第二开口132封闭,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第二位置(即图3中圆弧形挡风板23所处的位置)时第一开口122封闭且第二开口132打开,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第三位置(图4中圆弧形挡风板23所处的位置就属于第三位置)时第一开口122与第二开口132均打开。
同样的,图3、4所示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中也形成有共用动力系统实现各自空气传送的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其中,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主要由主腔体11、第一副腔体12、空气换热与出风装置、风机3等组成,当第一开口122打开时,在风机3的驱动下,室内空气从室内空气进风口121吸入第一副腔体12,然后通过第一开口122进入主腔体11,再通过风机3最后从空气换热与出风装置排出,实现了室内空气的室内循环和换热。第二空气调节单元主要由主腔体11、第二副腔体13、空气换热与出风装置、风机3组成,当第二开口132打开时,同样在风机3的驱动下,室外空气从室外空气进风口131吸入第二副腔体13,然后通过第二开口132进入主腔体11,再通过风机3最后从空气换热与出风装置排出,实现了室外空气输入室内。
可见,图1、2所示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与图3、4所示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均包括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其中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作用为室内空气的循环和调节(具体为净化和换热),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作用是将室外空气输入室内。此外,无论图1、2所示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还是图3、4所示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均在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之间设有一个空气调节模式转换单元,该空气调节模式转换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从而使室内空气调节装置选择性的在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以及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的三种模式之一下运行。
空气调节模式转换单元具体包括了同时设置在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上的关闭件2,所述关闭件2可选择的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的任意之一,当关闭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导通且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阻断,当关闭件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阻断且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导通,当关闭件2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以及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均导通。由于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共用了动力系统,因此,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必然在动力系统之前进行汇合,以致能够通过控制关闭件2的位置使各空气传送通道实现上述的导通和阻断。当特定的空气传送通道被阻断后,仅使得相应的空气调节单元不再工作,而另一空气调节单元及动力系统均不受影响。关闭件2的运动位置可以是线性的,这样,当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时可线性控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之间空气调节量比例。
图1至4中,关闭件2均采用了包括圆弧形挡风板23以及驱动该圆弧形挡风板23以该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为轴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的结构。更具体的讲,驱动机构包括电机21和连接电机21的转轴与圆弧形挡风板23的连接结构22。驱动圆弧形挡风板23转动时,电机21的转轴通过连接结构22带动圆弧形挡风板23转动。电机21的转轴与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是同轴的,即确保圆弧形挡风板23以该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为轴进行转动。上述圆弧形挡风板23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变形,其以自身圆心为轴进行转动的运动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结构更为紧凑小巧。
图1至4中,所述第一副腔体12和第二副腔体13并列设置于主腔体11的底部;所述关闭件2位于第一副腔体12和第二副腔体13的上方。由于将关闭件2设置在了第一副腔体12和第二副腔体13的上方,可更好的利用圆弧形挡风板23以及连接结构22的重力来阻挡来自第一开口122和/或第二开口132的进风推力,减小用于支撑关闭件2的结构件的负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述第一副腔体12和第二副腔体13可进一步的对称设置在风机3中心的两侧,且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与风机3的中心位于同一铅垂线上,这样,可保证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的进气方式和进气效率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的进气方式和进气效率基本相同,从而通过控制关闭件2的位置更精确的来控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之间空气调节量比例。
如图1至4,所述第一副腔体12和第二副腔体13之间还仅通过一块竖隔板14相隔,使得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并且也能够缩小圆弧形挡风板23的运动行程。此外,圆弧形挡风板23外表面的弧度最好按照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该圆弧形挡风板23本身以通过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的铅垂线轴对称的状态(即图2和图4所示的状态)时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打开的弧度为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开口的弧度的0.25至0.5倍来设定,其中,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打开的弧度以及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开口的弧度均以圆弧形挡风板23外表面形成的基准圆来确定。其中,“开口打开的弧度”是指在以圆弧形挡风板23外表面形成的基准圆上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打开部分的弧度;“开口的弧度”则是指以圆弧形挡风板23外表面形成的基准圆上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的弧度。若保证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该圆弧形挡风板23本身以通过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的铅垂线轴对称的状态(即图2和图4所示的状态)时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打开的弧度为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开口的弧度的0.25至0.5倍,实际上变相的限定了第一开口122、第二开口132以及圆弧形挡风板23的大小和相对位置等关系,在满足这些关系的条件下,可使得圆弧形挡风板23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转动时,当第一开口122基本上完全打开时第二开口132基本上完全封闭,当第一开口122基本上完全封闭时第二开口132基本上完全打开,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该圆弧形挡风板23本身以通过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的铅垂线轴对称的状态时第一开口122与第二开口132打开的大小之和接近第一开口122或第二开口132完全打开时的大小,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之间空气调节量比例精确可控。
如图1至4,室内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室外进气过滤器5,室外进气过滤器5通过进风管道6与设置在第二副腔体23上的室外空气进风口131连接。这样室外空气在进入室外空气进风口131之前将先通过室外进气过滤器5进行过滤。
实施例1
图1、2所示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中,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该圆弧形挡风板23本身以通过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的铅垂线轴对称的状态(即图2所示的状态)时,第一开口122打开的弧度与第二开口132打开的弧度相等并等于第一开口122或第二开口132开口的弧度的0.4倍。空气过滤与出风装置整体可拆卸安装于主腔体1中,在室内空气进风口121中还设有空气过滤结构,该空气过滤结构对空气中固体颗粒物的过滤精度低于空气过滤与出风装置的过滤精度;室外进气过滤器5对空气中固体颗粒物的过滤精度同样低于空气过滤与出风装置的过滤精度。该空气过滤与出风装置对PM2.5固体颗粒物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实施例2
图3、4所示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中,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该圆弧形挡风板23本身以通过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的铅垂线轴对称的状态(即图2所示的状态)时,第一开口122打开的弧度与第二开口132打开的弧度相等并等于第一开口122或第二开口132开口的弧度的1/3。室内空气进风口121中设有空气过滤结构,该空气过滤结构与室外进气过滤器5均对PM2.5固体颗粒物有较好的过滤效果。空气换热与出风装置包括位于主腔体11上部的换热板81,该换热板8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建议在20至70度中选择,以增大换热面积);风机3的出风口倾斜向上的指向换热板81。

Claims (10)

1.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空气调节单元,所述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用于将室内空气进行室内循环和调节;第二空气调节单元,所述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用于将室外空气输入室内;以及空气调节模式转换单元,所述空气调节模式转换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从而使室内空气调节装置选择性的至少在第一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单独运行以及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同时运行的三种模式之一下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调节单元与第二空气调节单元共用动力系统实现各自的空气传送;且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同时设置在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和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上的关闭件(2),所述关闭件(2)可选择的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的任意之一,当关闭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导通且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阻断,当关闭件(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阻断且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导通,当关闭件(2)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以及第二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传送通道均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外壳(1)内设有主腔体(11)、第一副腔体(12)以及第二副腔体(13),第一副腔体(12)上设有室内空气进风口(121)和与主腔体(11)导通的第一开口(122),第二副腔体(13)上设有室外空气进风口(131)和与主腔体(11)导通的第二开口(132),主腔体(11)中设有风机(3)和空气调节与出风装置(4);所述关闭件(2)包括圆弧形挡风板(23)以及驱动该圆弧形挡风板(23)以该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为轴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分别位于圆弧形挡风板(23)转动路径上且形状与圆弧形挡风板(23)的外表面轮廓相适应,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开口(122)打开且第二开口(132)封闭,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开口(122)封闭且第二开口(132)打开,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开口(122)与第二开口(132)均打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腔体(12)和第二副腔体(13)并列设置于主腔体(11)的下部;所述关闭件(2)位于第一副腔体(12)和第二副腔体(13)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腔体(12)和第二副腔体(13)对称设置在风机(3)中心的两侧;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与风机(3)的中心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腔体(12)和第二副腔体(13)之间仅通过一块竖隔板(14)相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圆弧形挡风板(23)外表面的弧度按照当圆弧形挡风板(23)运动至该圆弧形挡风板(23)本身以通过圆弧形挡风板(23)的圆心的铅垂线轴对称的状态时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打开的弧度为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开口的弧度的0.25至0.5倍来设定,其中,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打开的弧度以及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32)开口的弧度均以圆弧形挡风板(23)外表面形成的基准圆来确定。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进气过滤器(5),室外进气过滤器(5)通过进风管道(6)与设置在第二副腔体(13)上的室外空气进风口(131)连接。
9.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121)中设有空气过滤结构。
10.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与出风装置(4)是一种空气过滤与出风装置。
CN201621155295.0U 2016-10-31 2016-10-31 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Active CN206222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55295.0U CN206222497U (zh) 2016-10-31 2016-10-31 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55295.0U CN206222497U (zh) 2016-10-31 2016-10-31 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22497U true CN206222497U (zh) 2017-06-06

Family

ID=58789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55295.0U Active CN206222497U (zh) 2016-10-31 2016-10-31 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224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3039A (zh) * 2016-10-31 2017-02-15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CN110186104A (zh) * 2019-06-13 2019-08-30 福建泉州市剑井贸易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用室内加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3039A (zh) * 2016-10-31 2017-02-15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CN110186104A (zh) * 2019-06-13 2019-08-30 福建泉州市剑井贸易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用室内加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3039A (zh) 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CN107655108B (zh) 空调器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KR102026341B1 (ko) 폐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05352105A (zh) 旁通结构、换气设备及换气方法
KR101628317B1 (ko) 열회수형환기장치
CN105258272A (zh) 全热交换型新风机
CN103459934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222497U (zh) 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CN110567081A (zh) 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64407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208866122U (zh) 一种绿色智能实验室通风系统
CN103759334A (zh) 一种全过程空气处理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6222496U (zh) 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CN208920240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043981A (zh) 一种多模式通风净化器
CN107741064A (zh) 一种带新风热回收系统的空调室外机
CN205156237U (zh) 全热交换型新风机
CN203880871U (zh) 风路变换器系统
CN108534290A (zh) 新风机组控制方法和新风机组
CN208687946U (zh) 风道系统及空调器
CN208090849U (zh) 新风机组
US20180073763A1 (en) Discharge system and methods
CN109210618A (zh) 一种新风机组
CN202392950U (zh) 室内环境智能气流调控机
CN205156238U (zh) 旁通结构及换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