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9429A - 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9429A
CN112679429A CN201910995506.3A CN201910995506A CN112679429A CN 112679429 A CN112679429 A CN 112679429A CN 201910995506 A CN201910995506 A CN 201910995506A CN 112679429 A CN112679429 A CN 112679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group
another preferred
re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955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9429B (zh
Inventor
焦宁
朱占群
孙国峰
宋彦彬
邢贺
吴欣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esano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lite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Acebright Pharmaceuticals Group Co ltd
Shanghai Desano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lite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Acebright Pharmaceuticals Group Co ltd, Shanghai Desano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lite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955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942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1653 priority patent/WO2021073623A1/zh
Priority to US17/756,101 priority patent/US2023011261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679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9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9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9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式3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式1化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式2化合物;2)式2化合物与胺解试剂反应后经水解反应从而得到式3化合物,其中,所述的胺解试剂选自下组:甘氨酸、甘氨酸衍生物,或其组合。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具有路线合理、方便易行、制备的产率和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等优异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罗沙司他,化学名(4-羟基-1-甲基-7-苯氧基-异喹啉-3-羰基)-氨基]-乙酸,分子式为:C19H16N2O5,分子量为:352.11,CAS号为:808118-40-3,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11
罗沙司他是由珐博进(FibroGen)公司开发的一种治疗肾性贫血的疾病,于2017年11月在国内申请上市。该药是全球首个开发的小分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类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低氧诱导因子(HIF) 的生理作用不仅使红细胞生成素表达增加,也能使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以及促进铁吸收和循环的蛋白表达增加。罗沙司他通过模拟脯氨酰羟化酶(PH)的底物之一酮戊二酸来抑制PH酶,影响PH酶在维持HIF生成和降解速率平衡方面的作用,从而达到纠正贫血的目的。罗沙司他为由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贫血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然而,在的现有罗沙司他的制备技术中,反应路线往往需要在低温、高温、密闭加压条件下反应,反应条件苛刻,对工艺对设备要求较高,且反应路线长,副反应多,导致后续纯化困难,使得合成的罗沙司他的产率和纯度低,此外,现有的合成方法需要昂贵的催化剂,从而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具有路线合理、方便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罗沙司他的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路线合理、方便易行、产率和纯度高且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式3结构的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式3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式1化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式2化合物;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21
2)式2化合物与胺解试剂反应后经水解反应从而得到式3化合物,其中,所述的胺解试剂选自下组:甘氨酸、甘氨酸衍生物,或其组合;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22
其中,所述酰氯选自下组:R1C(O)Cl、R2C(O)Cl,或其组合;
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C1-C6烷基或C6-C10芳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式2化合物为反应得到的含式2 化合物的混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式1化合物在缚酸剂的作用下和在第一惰性溶剂中与酰氯反应,得到式2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式2化合物先经胺解试剂胺解后,经过第一碱试剂水解得到式3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缚酸剂选自下组:三乙胺(TEA)、 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N,N-二异丙基乙胺(DIEA)、吡啶、N-甲基吗啉,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第一惰性溶剂选自下组: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苯,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酰氯选自下组:乙酰氯、三甲基乙酰氯、苯甲酰氯,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酰氯和所述式1化合物的摩尔比为 1-4:1,较佳地2-3.5: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一碱试剂选自下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甘氨酸衍生物包括甘氨酸盐或甘氨酸酯。
在另一优选例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甲基、乙基、正丙基、苯基、苄基、正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胺解试剂和所述式1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3: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式1化合物与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6,较佳地1:2-4。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式2化合物与所述的第一碱试剂的摩尔比为1:1-6,较佳地1:2-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反应的温度为15-40℃,较佳地20-3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反应的时间为0.5-24h,较佳地1-5h,更佳地3-5h。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反应的温度为15-40℃,较佳地20-3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反应的时间为0.5-24h,较佳地4-8h。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胺解试剂和所述式2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3: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的甘氨酸衍生物选自下组:甘氨酸钠、甘氨酸甲酯,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碱试剂包括氢氧化钠。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甘氨酸盐包括甘氨酸钠。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甘氨酸酯包括甘氨酸甲酯。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缚酸剂与所述式1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5: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式1化合物、缚酸剂和第一惰性溶剂混合后,降温至0-10℃,加入酰氯,升温至20-30℃,反应得到式2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式1化合物、缚酸剂和第一惰性溶剂混合后,降温至0-10℃,加入酰氯,升温至20-30℃,反应得到含式2化合物的混合物,任选地,含式2化合物的混合物经后处理得到式2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将式2化合物降温至0-10℃,加入胺解试剂,升温至20-40℃(较佳地20-30℃)进行胺解反应(优选地,反应时间为 1-4h,较佳地2-3h),检测胺解反应完成后,加入第一碱试剂,进行水解反应 (优选地,反应时间为1-4h,较佳地1-3h),得到化合物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将式2化合物降温至0-10℃,加入胺解试剂,升温至20-40℃(较佳地20-30℃)进行胺解反应(优选地,反应时间为 1-4h,较佳地2-3h),检测胺解反应完成后,加入第一碱试剂,进行水解反应 (优选地,反应时间为1-4h,较佳地1-3h),得到的反应液经二氯甲烷和水萃取,水相用稀盐酸调pH至2-3,析出固体,过滤,并用丙酮洗涤,得到化合物 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含式2化合物的混合物无需后处理即可按照所述步骤2)进行后续反应。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反应在常压下进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反应在常压下进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反应在常压下进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式1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a)将式s1化合物在第二惰性溶剂中与卤代试剂反应得到式s2化合物;
(b)将式s2化合物在钯催化剂和第二碱试剂的存在下,在第三惰性溶剂中与甲基化试剂反应得到式1化合物。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41
其中x为Cl、Br或I。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的反应在常压下进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反应在常压下进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二惰性溶剂选自下组:乙腈、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中,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卤代试剂选用下组:NCS、NBS、 NIS、二氯海因、二溴海因、二碘海因、溴素、单质碘,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式s1化合物和卤代试剂的摩尔比为1: 1-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甲基化试剂选自下组:三甲基硼、甲基硼酸、甲基硼酸异丙酯、甲基三氟硼酸钾,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二碱试剂选自下组:NaOH、KOH、 LiOH、Na2CO3、K2CO3、Na3PO4、K3PO4,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钯催化剂选自下组:醋酸钯、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四(三苯基膦)钯、三(苄亚基丙酮)二钯、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三苯基膦二氯化钯,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三惰性溶剂包括乙二醇甲醚和水混合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三惰性溶剂包括乙二醇甲醚和水混合液,乙二醇甲醚和水的体积比为2-8:1,较佳地2-5: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式s2化合物与甲基化试剂的摩尔比为1:0.5-4,较佳地1:1-2。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式s2化合物与第二碱试剂的摩尔比为1:0.5-5,较佳地1:1-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二惰性溶剂为乙腈、二氯甲烷或乙腈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乙腈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2: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三惰性溶剂包括乙二醇甲醚和水混合液,且乙二醇甲醚与水的体积比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式s1化合物加入到第二惰性溶剂中,降温至0-10℃,加入卤代试剂后,升温至室温反应,得到式s2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式s1化合物加入到第二惰性溶剂中,降温至0-10℃,加入卤代试剂后,升温至室温反应,检测反应完成后,浓缩至干,用乙腈打浆,过滤,得到式s2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式s2化合物、钯催化剂、第二碱试剂、甲基化试剂和第三惰性溶剂中混合后,升温至90-100℃反应(优选地,反应的时间为3-5h),得到得到式1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式s2化合物、钯催化剂、第二碱试剂、甲基化试剂和第三惰性溶剂中混合后,升温至90-100℃反应(优选地,反应的时间为3-5h),检测反应完成后,冷却至20-30℃,再加入纯水,加盐酸调节pH 至2-3过滤,用甲醇洗涤得到得到式1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卤代试剂选自下组:NBS、NCS、 NIS、二碘海因,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化合物s1和卤代试剂的摩尔比为1: 1.05-1.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甲基化试剂选自下组:三甲基硼、甲基硼酸、甲基硼酸异丙酯,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第二碱试剂包括K3PO4。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钯催化剂包括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反应无需密闭环境条件下反应。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反应在密闭和开放条件下反应。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反应的温度为室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反应的时间为0.5-24h,较佳地2-6h。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反应的温度为70-120℃,较佳地 90-10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反应的时间为0.5-24h,较佳地2-5h。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一种异喹啉酮类化合物中间体,所述异喹啉酮类化合物中间体的结构如式2所示。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71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异喹啉酮类化合物中间体为: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72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制备如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中间体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
1)将式1化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式2化合物;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73
其中,R1和R2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定义。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 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经过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意外地发现一种制备式3结构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式3结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有路线合理、方便易行、制备的产率和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等优势。在此基础上,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术语
如本文所用,术语“包含”、“包括”、“含有”可互换使用,不仅包括封闭式定义,还包括半封闭、和开放式的定义。换言之,所述术语包括了“由……构成”、“基本上由……构成”。
如本文所用,术语“烷基”指只含碳原子的直链(即,无支链)或支链饱和烃基,或直链和支链组合的基团。当烷基前具有碳原子数限定(如C1-C10烷基) 指所述的烷基含有1-10个碳原子,代表性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或类似基团。
术语“芳基”是指芳香环状烃类化合物基团,例如具有1、或2个环,尤其指单环和双环基团,如苯基、联苯基或萘基。凡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芳香环(双环等),芳基基团的芳香环可由单键联接(如联苯),或稠合(如萘、蒽等等)。当芳基前有碳原子数限定时,指的是芳基的环碳原子个数,例如C6-C10芳基指的是具有6-10个环碳原子的芳基,代表性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苯基、联苯基或萘基。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书,所有的取代基为未取代的取代基。
如本文所用,如本文所用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81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82
结构可互换使用。
本发明中使用的缩写形式及其含义如下表所述: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83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91
如本文所使用“惰性溶剂”是指不与反应中的其它物质(如原料、催化剂等) 发生反应的溶剂。
如本文所用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92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93
结构可互换使用。
制备方法
式3结构的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式3结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式1化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式2化合物;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094
2)式2化合物与胺解试剂反应后经水解反应从而得到式3化合物,其中,所述的胺解试剂选自下组:甘氨酸、甘氨酸衍生物,或其组合;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101
其中,所述酰氯选自下组:R1C(O)Cl、R2C(O)Cl,或其组合;
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式1化合物在缚酸剂的作用下和在第一惰性溶剂中与酰氯反应,得到式2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式2化合物先经胺解试剂胺解后,经过第一碱试剂水解得到式3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缚酸剂包括(但不限于):三乙胺(TEA)、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N,N-二异丙基乙胺(DIEA)、吡啶、 N-甲基吗啉,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第一惰性溶剂包括(但不限于):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苯,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酰氯包括(但不限于):乙酰氯、三甲基乙酰氯、苯甲酰氯,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酰氯和所述式1化合物的摩尔比为 1-4:1,较佳地2-3.5: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一碱试剂包括(但不限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甘氨酸衍生物包括甘氨酸盐或甘氨酸酯。
在另一优选例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甲基、乙基、正丙基、苯基、苄基、正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胺解试剂和所述式1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3: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式1化合物与缚酸剂的摩尔比为 1:1-6,较佳地1:2-4。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式2化合物与所述的第一碱试剂的摩尔比为1:1-6,较佳地1:2-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反应的温度为15-40℃,较佳地20-3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反应的温度为15-40℃,较佳地20-3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的甘氨酸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甘氨酸钠、甘氨酸甲酯,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碱试剂包括氢氧化钠。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甘氨酸盐包括甘氨酸钠。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甘氨酸酯包括甘氨酸甲酯。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反应在常压下进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反应在常压下进行。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式1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a)将式s1化合物在第二惰性溶剂中与卤代试剂反应得到式s2化合物;
(b)将式s2化合物在钯催化剂和第二碱试剂的存在下,在第三惰性溶剂中与甲基化试剂反应得到式1化合物。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111
其中x为Cl、Br或I。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的反应在常压下进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反应在常压下进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二惰性溶剂包括(但不限于):乙腈、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中,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卤代试剂选用下组:NCS、NBS、 NIS、二氯海因、二溴海因、二碘海因、溴素、单质碘,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式s1化合物和卤代试剂的摩尔比为1: 1-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甲基化试剂包括(但不限于):三甲基硼、甲基硼酸、甲基硼酸异丙酯、甲基三氟硼酸钾,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二碱试剂包括(但不限于):NaOH、KOH、LiOH、Na2CO3、K2CO3、Na3PO4、K3PO4,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钯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醋酸钯、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四(三苯基膦)钯、三(苄亚基丙酮)二钯、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三苯基膦二氯化钯,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反应的温度为室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反应的时间为0.5-24h,较佳地2-6h。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反应的温度为70-120℃,较佳地 90-10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中,反应的时间为0.5-24h,较佳地2-5h。
中间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异喹啉酮类化合物中间体,所述异喹啉酮类化合物中间体的结构如式2所示: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121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异喹啉酮类化合物中间体为: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12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中间体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
1)将式1化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式2化合物;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131
其中,R1和R2如上所定义。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1)本发明意外地采用“混合酸酐法”来构建异喹啉酮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中的酰胺键,使式1化合物在缚酸剂的作用下与酰氯反应,得到式2化合物酸酐,然后再“一锅法”与甘氨酸或其衍生物胺解,之后可以使用碱水解分子结构中4位的酯基,从而非常方便地得到式3化合物,且避免使用如DCC、EDC等常规缩合剂,消除了反应中产生缩合剂副产物。
2)本发明中,由于将化合物2胺解制备化合物3的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或试剂可与制备化合物2相同,不需要进行任何后处理,可以实现化合物1到异喹啉酮类化合物“一锅法”连投,这样大大缩短了生成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更加利于工业化放大生产。
3)本发明的式3化合物的制备工艺相较于现有技术,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副产物少,纯度高,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
实施例
在实施例1-6中,所有的反应均在常压(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进行,且室温指的是25±5℃。
实施例1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141
将4-羟基-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甲酯(10g,33.87mmol)加入二氯甲烷中,降温至0-10℃之后,分批加入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固体(35.6mmol),加完后升温至室温搅拌反应4-5小时,TLC板检测反应完成,浓缩至干,用乙腈打浆,过滤,得到4-羟基-1-溴-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甲酯11.85g,收率93.9%。
将上述4-羟基-1-溴-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甲酯(7.0g,0.019mol),四(三苯基膦)钯(0.05eq),甲基硼酸(1.5eq),磷酸钾(2.0eq)依次加入乙二醇甲醚140ml和水28ml,升温至90-100℃反应3h,TLC检测反应完成,冷却至 20-30℃,再加入纯水,加盐酸调节pH至2-3,过滤,用甲醇淋洗得4-羟基-1-甲基-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5.1g,收率91%。
实施例2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142
将4-羟基-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甲酯(10g,33.87mmol)加入乙腈中,降温至0-10℃之后,分批加入N-氯代琥珀酰亚胺(NCS)固体(71.2mmol),加完后升温至室温搅拌反应3.5-4.5小时,TLC板检测反应完成,浓缩至干,用乙腈打浆,过滤,得到4-羟基-1-氯-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甲酯10.4g,收率92%。
将上述4-羟基-1-氯-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甲酯(6.2g,0.019mol),三苯基膦二氯化钯(0.05eq),三甲基硼(1.5eq),Na3PO4(2.0eq)依次加入乙二醇甲醚124ml和水24.8ml,升温至90-100℃反应4h,TLC检测反应完成,冷却至 20-30℃,再加入纯水,加盐酸调节pH至2-3,过滤,用甲醇淋洗得4-羟基-1-甲基-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4.9g,收率88%。
实施例3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151
将4-羟基-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甲酯(10g,33.87mmol)加入乙腈100ml 和二氯甲烷100ml,降温至0-10℃之后,分批加入二碘海因(90mmol),加完后升温至室温搅拌反应4-4.5小时,TLC板检测反应完成,浓缩至干,用乙腈打浆,过滤,得到4-羟基-1-碘-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甲酯11.45g,收率90.7%。
将上述4-羟基-1-碘-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甲酯(7.0g,0.019mol),三苯基膦二氯化钯(0.05eq),甲基硼酸异丙酯(1.5eq),K2CO3(2.0eq)依次加入乙二醇甲醚105ml和水35ml,升温至90-100℃反应4h,TLC检测反应完成,冷却至20-30℃,再加入纯水,加盐酸调节pH至2-3,过滤,用甲醇淋洗得4-羟基 -1-甲基-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5.3g,收率95.4%。
实施例4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152
将4-羟基-1-甲基-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2.0g,6.77mmol)加入20ml四氢呋喃中,再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3.0eq),降温至0-10℃,缓慢加入三甲基乙酰氯(2.2eq),加完升温至20-30℃反应2-3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得到含有新戊酸-4-新戊酰氧基-1-甲基-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酐的混合物,所得混合物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其中取少量混合物浓缩过滤,取滤渣进行柱层析后得到式2a化合物:
式2a化合物MS m/z(ESI):464(M+1);1H NMR(400MHz,CDCl3)δ7.94 (dd,J=8.5,1.1Hz,1H),7.51(s,1H),7.50–7.40(m,3H),7.23(d,J=7.4Hz,1H), 7.10(dd,J=8.5,0.8Hz,2H),2.77(s,3H),1.52(s,9H),1.41(s,9H).
上述得到混合物降温至0-10℃,缓慢加入甘氨酸钠(2.0eq,以式1化合物计),升温至20-30℃反应2-3h,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加入NaOH(2eq,以式1化合物计),室温搅拌反应2h。二氯甲烷和水萃取,水相用稀盐酸调pH至2-3,析出固体,过滤,并用丙酮淋洗,烘干即得式3化合物产品2.15g,收率90%。式3化合物MS m/z(ESI):353(M+1);1H NMR(400MHz,DMSO)δ13.07(d,J= 196.2Hz,2H),9.10(t,J=5.9Hz,1H),8.30(d,J=9.0Hz,1H),7.62(d,J=2.3Hz, 1H),7.51(ddd,J=15.9,8.6,5.0Hz,3H),7.26(t,J=7.4Hz,1H),7.19(d,J=7.7 Hz,2H),4.06(d,J=6.1Hz,2H),2.71(s,3H).
实施例5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161
将4-羟基-1-甲基-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2.0g,6.77mmol)加入15ml二氯甲烷中,再加入三乙胺(4.0eq),降温至0-10℃,缓慢加入乙酰氯(3.2eq),加完升温至20-30℃反应1.5-2.5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得到含有乙酸-4-乙酰氧基-1-甲基-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酐的混合物,所得混合物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其中取少量混合物浓缩过滤,取滤渣进行柱层析后得到式2b化合物::
式2b化合物MS m/z(ESI):380(M+1)。1H NMR(400MHz,DMSO)δ7.95 (dd,J=8.5,1.1Hz,1H),7.53(s,1H),7.51–7.41(m,3H),7.24(d,J=7.4Hz,1H), 7.11(dd,J=8.5,0.8Hz,2H),2.77(s,3H),2.23(s,3H),2.19(s,3H).
上述得到混合物降温至0-10℃,缓慢加入甘氨酸甲酯(2.0eq,以式1化合物计),升温至30℃反应3h,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加入KOH(2eq,以式1 化合物计),室温搅拌反应2h。二氯甲烷和水萃取,水相用稀盐酸调pH至2-3,析出固体,过滤,并用丙酮淋洗,烘干即得式3化合物产品2.19g,收率92%。式3化合物的分析数据与实施例4相同。
实施例6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171
将4-羟基-1-甲基-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2.0g,6.77mmol)加入20ml甲苯中,再加入DBU(2.0eq),降温至0-10℃,缓慢加入苯甲酰氯(2.8eq),加完升温至20-30℃反应2.5-3.5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得到含有苯甲酸-4-苯甲酰氧基-1-甲基-7-苯氧基异喹啉-3-甲酸酐的混合物,所得混合物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其中取少量混合物浓缩过滤,取滤渣进行柱层析后得到式2c化合物:
式2c化合物MS m/z(ESI):504(M+1);1H NMR(400MHz,DMSO)δ8.19(dd, J=8.5,0.8Hz,4H),8.03(dd,J=8.5,1.1Hz,1H),7.82–7.78(m,2H),7.73–7.67 (m,3H),7.63–7.59(m,2H),7.53–7.43(m,3H),7.21(d,J=7.4Hz,1H),7.10 (dd,J=8.5,0.8Hz,2H),2.78(s,3H).
上述得到混合物降温至0-10℃,缓慢加入甘氨酸(2.0eq,以式1化合物计),升温至30℃反应3h,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加入LiOH(3eq,以式1化合物计),室温搅拌反应2h。二氯甲烷和水萃取,水相用稀盐酸调pH至2-3,析出固体,过滤,并用丙酮淋洗,烘干即得式3化合物产品2.24g,收率94%。式3化合物的分析数据与实施例4相同。
对比例
按照CN104024227公开了罗沙司他的合成方法,具体路线如下:
Figure RE-GDA0002270270060000172
该路线的制备的罗沙司他总收率为49.2%,收率较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受限制。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备式3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式1化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式2化合物;
Figure FDA0002239585600000011
2)式2化合物与胺解试剂反应后经水解反应从而得到式3化合物,其中,所述的胺解试剂选自下组:甘氨酸、甘氨酸衍生物,或其组合;
Figure FDA0002239585600000012
其中,所述酰氯选自下组:R1C(O)Cl、R2C(O)Cl,或其组合;
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式1化合物在缚酸剂的作用下和在第一惰性溶剂中与酰氯反应,得到式2化合物;和/或
所述步骤2)中,式2化合物先经胺解试剂胺解后,经过第一碱试剂水解得到式3化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特征:
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缚酸剂选自下组:三乙胺(TEA)、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N,N-二异丙基乙胺(DIEA)、吡啶、N-甲基吗啉,或其组合;
所述步骤1)中所述第一惰性溶剂选自下组: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苯,或其组合;
所述步骤1)中,所述酰氯选自下组:乙酰氯、三甲基乙酰氯、苯甲酰氯,或其组合;
所述步骤1)中,所述酰氯和所述式1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4:1,较佳地2-3.5:1;
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一碱试剂选自下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或其组合;
所述步骤2)中,甘氨酸衍生物包括甘氨酸盐或甘氨酸酯;
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甲基、乙基、正丙基、苯基、苄基、正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
所述步骤2)中,所述胺解试剂和所述式1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3:1;
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式1化合物与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6,较佳地1:2-4;和/或
所述步骤2)中,所述式2化合物与所述的第一碱试剂的摩尔比为1:1-6,较佳地1:2-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的甘氨酸衍生物选自下组:甘氨酸钠、甘氨酸甲酯,或其组合;和/或
所述第一碱试剂包括氢氧化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含式2化合物的混合物无需后处理即可按照所述步骤2)进行后续反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a)将式s1化合物在第二惰性溶剂中与卤代试剂反应得到式s2化合物;
(b)将式s2化合物在钯催化剂和第二碱试剂的存在下,在第三惰性溶剂中与甲基化试剂反应得到式1化合物;
Figure FDA0002239585600000021
其中x为Cl、Br或I。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特征:
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二惰性溶剂选自下组:乙腈、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中,或其组合;
所述步骤a)中,所述卤代试剂选用下组:NCS、NBS、NIS、二氯海因、二溴海因、二碘海因、溴素、单质碘,或其组合;
所述步骤a)中,式s1化合物和卤代试剂的摩尔比为1:1-3;
所述步骤b)中,所述甲基化试剂选自下组:三甲基硼、甲基硼酸、甲基硼酸异丙酯、甲基三氟硼酸钾,或其组合;
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二碱试剂选自下组:NaOH、KOH、LiOH、Na2CO3、K2CO3、Na3PO4、K3PO4,或其组合;
所述步骤b)中,所述钯催化剂选自下组:醋酸钯、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四(三苯基膦)钯、三(苄亚基丙酮)二钯、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三苯基膦二氯化钯,或其组合;和/或
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三惰性溶剂包括乙二醇甲醚和水混合液。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特征:
所述步骤a)中,所述卤代试剂选自下组:NBS、NCS、NIS、二碘海因,或其组合;
所述步骤a)中,化合物s1和卤代试剂的摩尔比为1:1.05-1.3;
所述步骤b)中,所述甲基化试剂选自下组:三甲基硼、甲基硼酸、甲基硼酸异丙酯,或其组合;
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第二碱试剂包括K3PO4;和/或
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钯催化剂包括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
9.一种异喹啉酮类化合物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喹啉酮类化合物中间体的结构如式2所示:
Figure FDA0002239585600000031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异喹啉酮类化合物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喹啉酮类化合物中间体为:
Figure FDA0002239585600000041
CN201910995506.3A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Active CN112679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5506.3A CN112679429B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PCT/CN2020/121653 WO2021073623A1 (zh) 2019-10-18 2020-10-16 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US17/756,101 US20230112619A1 (en) 2019-10-18 2020-10-16 Method for preparing isoquinolinone compound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5506.3A CN112679429B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9429A true CN112679429A (zh) 2021-04-20
CN112679429B CN112679429B (zh) 2023-05-05

Family

ID=75445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5506.3A Active CN112679429B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942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4227A (zh) * 2011-07-22 2014-09-03 北京贝美拓新药研发有限公司 抑制脯氨酸羟化酶活性的化合物的晶型及其应用
CN107427503A (zh) * 2015-01-23 2017-12-01 阿克比治疗有限公司 2‑(5‑(3‑氟苯基)‑3‑羟基吡啶甲酰胺)乙酸的固体形式、其组合物及用途
CN107954931A (zh) * 2016-10-17 2018-04-24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诺得司他的制备方法
CN108341777A (zh) * 2017-01-23 2018-07-31 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异喹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8424388A (zh) * 2018-04-19 2018-08-21 杭州科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慢性贫血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10272386A (zh) * 2018-03-16 2019-09-24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诺得司他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4227A (zh) * 2011-07-22 2014-09-03 北京贝美拓新药研发有限公司 抑制脯氨酸羟化酶活性的化合物的晶型及其应用
CN107427503A (zh) * 2015-01-23 2017-12-01 阿克比治疗有限公司 2‑(5‑(3‑氟苯基)‑3‑羟基吡啶甲酰胺)乙酸的固体形式、其组合物及用途
CN107954931A (zh) * 2016-10-17 2018-04-24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诺得司他的制备方法
CN108341777A (zh) * 2017-01-23 2018-07-31 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异喹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0272386A (zh) * 2018-03-16 2019-09-24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诺得司他的制备方法
CN108424388A (zh) * 2018-04-19 2018-08-21 杭州科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慢性贫血药物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9429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125736A1 (ja) メチレンジスルホネー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11675662B (zh) 一种2-三氟甲基取代的喹唑啉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6459014B (zh) 雷迪帕韦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用于制备雷迪帕韦的中间体化合物
AU2018383864A1 (en)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Roxadustat and intermediate compounds thereof
TW201831461A (zh) 製備阿帕魯醯胺的方法
WO2007073698A1 (fr) Ligands de 2,2',6,6'-tetraoxazoline a squelette biphenyle et leurs procedes de preparation
CN114105822A (zh) 伪c2对称性的手性双烯丙基取代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78303A (zh) Cdk4/6激酶抑制剂shr6390的制备方法
CN112679429A (zh) 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2679430B (zh) 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5697968B (zh) (s)-2-氨基-3-(4-(2,3-二甲基吡啶-4-基)苯基丙酸甲酯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CN109761830B (zh) 一种左甲状腺素钠的制备方法
JPWO2007100086A1 (ja) 配位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配位子を用いた触媒
CN107629039B (zh) 氘代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和中间体
CN111574448B (zh) 一种苯基四氢异喹啉的制备方法
WO2021073623A1 (zh) 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1217709A (zh) 一种(1-氟环丙基)甲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CN112679431B (zh) 一种制备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2643270A (zh) 3,6-双(3,5-二甲基吡唑-1-基)-1,2,4,5-四嗪的制备方法
CN112679361B (zh) 一种3-氟-5-硝基吡啶-2-甲醛的合成方法
CN114516808B (zh) 一种氨基保护的苯并环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5304557B (zh) 一种烯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001122847A (ja) ビナフチ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CN117024410A (zh) 一种艾乐替尼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9759A (zh) 一种合成2-氟环丁基甲胺及其中间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31

Address after: Room 338, Building 2, 456 Liangxin Road, Laogang Town,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DESANO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38, Building 2, 456 Liangxin Road, Laogang Town,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DESANO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Co.,Ltd.

Applicant before: ARIZEST (SHANGHAI) PHARMATECH Co.,Ltd.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ACEBRIGHT PHARMACEUTICALS GROUP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