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4259A - 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4259A
CN112674259A CN202011557523.8A CN202011557523A CN112674259A CN 112674259 A CN112674259 A CN 112674259A CN 202011557523 A CN202011557523 A CN 202011557523A CN 112674259 A CN112674259 A CN 112674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supernatant
slurry
wet sla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75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勐万里
孟龙
符秀迪
郭彦林
程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Wuliang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Wuliang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Wuliang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Wuliang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575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42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4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42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属于生物技术与饲料加工领域,将毒素超标的粉料粉碎后加入自来水调浆,并将调浆液用氢氧化钙调至碱性处理,在调浆槽内壁放置若干个装有吸附剂的吸附袋,并不停搅拌使浆液充分接触吸附袋,进行吸附处理;再将吸附处理好的浆液通过离心机离心固液分离,得到固体湿渣和离心上清液,将固体湿渣投入到另一个带吸附袋的调浆槽中,再将上清液泵入装有吸附剂的过滤吸附罐,充分吸附后,将清液泵入调浆槽与湿渣再次混合,浆液再经离心分离,得到固体湿渣与上清液,上清液泵入过滤吸附罐进行吸附后再与湿渣混合制成脱除霉菌毒素浆液。本发明处理完成后得到的浆液中霉菌毒素脱除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与饲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霉菌毒素是一种存在饲料和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毒素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产物。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都会产生霉菌毒素,应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躲过霉菌污染的。
世界上每次年大约有25%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污染,因污染程度不同,不同地区差距很大,中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区。中国动保协会调查统计,在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育肥猪生长速度缓慢、母猪假发情、哺乳仔猪拉稀、蛋鸡产蛋率下降、奶质不符合要求等。"病从口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和我们所用的饲料原料有关,究其原因,主要是霉菌毒素惹的祸。
饲料原粮中霉菌毒降解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消减法、化学降解法和生物降解法。物理消减法主要有热处理、研磨去壳、臭氧熏蒸和辐照法等;化学降解法主要有碱法、糖基化法、氧化法;生物降解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吸附或降解毒素,但是由于需要处理的粮食及其副产物的数量十分庞大,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分解能力较弱,影响了实际的降解效果。以上降解呕吐毒素的方法对物料要么破坏性大、要么成本高,由于毒素的极性差别,导致不能同时去除所有毒素,脱除率较低,处理后仍不达标,不能解决原粮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根本问题。因此粮食加工企业对于寻找高效、经济、安全的酶解毒素方法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旨在解决上述原粮霉菌毒素脱除效率差、破坏力大、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该方法不仅高效脱除所有霉菌毒素,且成本低、不影响粮食的营养价值。
本发明的发明人惊讶的发现,吸附剂装在孔径很小尼龙袋中,可以避免其他生物大分子进入尼龙袋被吸附,而小分子毒素可以进入尼龙袋被吸附,从而大大提高了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此外黄曲霉毒素和赤霉烯酮毒素等不溶水的毒素可以通过碱性处理,使所有毒素均能溶于水中,再将含有毒素的水与吸附剂充分接触即可实现毒素快速有效的吸附干净。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按比例将毒素超标的粉料加入自来水进行调浆得到原浆液,将原浆液 pH调至碱性后恒温处理;
②、在调浆槽内壁均匀分布放置若干个装有吸附剂的吸附袋,开启搅拌电机,不停搅拌使浆液充分接触吸附袋,进行吸附处理;
③、再将吸附处理好的浆液通过离心机离心,固液分离,得到固体湿渣和离心上清液;
④、将固体湿渣投入到另一个带吸附袋的调浆槽中,再将上清液泵入装有吸附剂的过滤吸附罐,待充分吸附后,将清液泵入调浆槽与湿渣再次混合,浆液再经离心分离,得到固体湿渣与上清液,上清液再泵入过滤吸附罐,进行吸附后再与湿渣混合制成脱除霉菌毒素的新浆液。
更进一步,所述粉料为玉米粉,所述玉米粉和自来水的重量比为1:1.2~3.0,玉米浆液的pH值调节至9.0~14.0,浆液温度控制在10~50℃,处理时间为5~ 100分钟;采取氢氧化钙来调节pH。
更进一步,所述玉米粉和自来水的重量比为1:2.5~3.0,玉米浆液的pH值调节至12.0~13.0,浆液温度控制在30~35℃,处理时间为10~15分钟。
更进一步,所述吸附袋的表面积是调浆槽内壁面积的1/10~1倍,搅拌转速为10~100转/分钟,吸附时间为5~100分钟。
更进一步,所述吸附袋的表面积是调浆槽内壁面积的1/2~1倍,搅拌转速为70~80转/分钟,吸附时间为10~20分钟。
更进一步,所述离心机的转速控制2000~8000转/分钟,湿渣的含水量控制在45%~75%;所述上清液在过滤吸附罐中吸附时间为5~100分钟。
更进一步,所述离心机的转速控制4000~4500转/分钟,湿渣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所述上清液在过滤吸附罐中吸附时间为20~30分钟,
更进一步,所述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蒙脱石、麦饭石、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更进一步,所述的吸附袋和过滤吸附罐内尼龙袋孔径为1000目~2000目,过滤吸附罐内构造为从上之下4个吸附层,每个吸附层内装满吸附剂,吸附剂的颗粒细度为50目~100目。
更进一步,所述粉料还可以为小麦粉、大麦粉或其他粉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相比其他脱毒方法,本方法对霉菌毒素脱除更彻底,脱毒后产品霉菌毒素含量很低,彻底解决霉菌毒素对饲料和食品安全的危害。
(2)本方法相比其他脱毒方法,不破坏粮食的营养,脱除效率高,脱除成本低,有利于粮食深加工加工企业增加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调浆罐;
图2为过滤吸附罐。
1、调浆罐体,2、吸附袋,3、尼龙袋,4、吸附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实施例采取玉米粉作为实验对象:
实施例1:
一种针对玉米粉脱除霉菌毒素的新方法:
①、将200kg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玉米粉均匀分成2份各100kg,其中1份作为对照组,另1份按料水比1:2.5将100kg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玉米粉加入250kg 自来水进行调浆得到玉米浆液,用氢氧化钙将玉米浆液调pH值至12.5,加热至 35℃恒温处理15分钟;
②、在调浆槽内壁均匀分布放置占总面积1/2的装有颗粒度为50目的活性炭的吸附袋,吸附袋孔径3000目,开启搅拌电机80转/分钟,不停搅拌使浆液充分接触吸附袋,进行吸附处理20分钟;
③、再将吸附处理好的浆液通过4500转/分钟的离心机离心,固液分离,得到240kg含水量65%的固体湿渣和105kg离心上清液;
④、将240kg固体湿渣投入到第二个带吸附袋的调浆槽中,吸附袋面积是调浆槽内壁面积的1/2,再将105kg上清液泵入装有吸附剂的过滤吸附罐,罐内吸附袋孔径3000目,装有颗粒度为50目的活性炭,20分钟充分吸附后,将清液再次泵入第二个调浆槽与湿渣再次混合,35℃恒温吸附10分钟,浆液再经4500 转/分钟离心分离,得到固体湿渣与上清液,上清液泵入过滤吸附罐进行吸附后再与湿渣混合制成玉米浆液。
实施例2:
一种针对玉米粉脱除霉菌毒素的新方法:
①、将200kg赤霉烯酮毒素超标的玉米粉均匀分成2份各100kg,其中1份作为对照组,另1份按料水比1:2.5将100kg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玉米粉加入250kg 自来水进行调浆得到玉米浆液,用氢氧化钙将玉米浆液调ph值至12.5,加热至 35℃恒温处理15分钟;
②、在调浆槽内壁均匀分布放置占总面积1/2的装有颗粒度为50目的活性炭的吸附袋,吸附袋孔径3000目,开启搅拌电机80转/分钟,不停搅拌使浆液充分接触吸附袋,进行吸附处理20分钟;
③、再将吸附处理好的浆液通过4500转/分钟的离心机离心,固液分离,得到240kg含水量65%的固体湿渣和105kg离心上清液;
④、将240kg固体湿渣投入到第二个带吸附袋的调浆槽中,吸附袋面积是调浆槽内壁面积的1/2,再将105kg上清液泵入装有吸附剂的过滤吸附罐,罐内吸附袋孔径3000目,装有颗粒度为50目的活性炭,20分钟充分吸附后,将清液再次泵入第二个调浆槽与湿渣再次混合,35℃恒温吸附10分钟,浆液再经4500 转/分钟离心分离,得到固体湿渣与上清液,上清液泵入“过滤吸附罐”进行吸附后再与湿渣混合制成玉米浆液。
实施例3:
一种针对玉米粉脱除霉菌毒素的新方法:
①、将200kg呕吐毒素超标的玉米粉均匀分成2份各100kg,其中1份作为对照组,另1份按料水比1:2.5将100kg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玉米粉加入250kg自来水进行调浆得到玉米浆液,用氢氧化钙将玉米浆液调ph值至12.5,加热至35℃恒温处理15分钟;
②、在调浆槽内壁均匀分布放置占总面积1/2的装有颗粒度为50目的活性炭的吸附袋,吸附袋孔径3000目,开启搅拌电机80转/分钟,不停搅拌使浆液充分接触吸附袋,进行吸附处理20分钟;
③、再将吸附处理好的浆液通过4500转/分钟的离心机离心,固液分离,得到240kg含水量65%的固体湿渣和105kg离心上清液;
④、将240kg固体湿渣投入到第二个带吸附袋的调浆槽中,吸附袋面积是调浆槽内壁面积的1/2,再将105kg上清液泵入装有吸附剂的“过滤吸附罐”,罐内吸附袋孔径3000目,装有颗粒度为50目的活性炭,20分钟充分吸附后,将清液再次泵入第二个调浆槽与湿渣再次混合,35℃恒温吸附10分钟,浆液再经4500 转/分钟离心分离,得到固体湿渣与上清液,上清液泵入“过滤吸附罐”进行吸附后再与湿渣混合制成玉米浆液。
对比例:
将实施例1~3的对照组玉米粉100kg,按照料水比1:2.5,加入250kg自来水,在35℃恒温搅拌调浆浸泡,制成调浆液,编号为对照组1~3。
二、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照组1-3制成的调浆液各种霉菌毒素检测结果,见下表1。
表1、实施例1与对比例1、实施例2与对比例2和实施例3与对比例3结果对比
Figure BDA0002859199330000051
从上表1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实施例1~3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脱除毒素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原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其脱除霉菌毒素明显,甚至达到了脱除99%以上。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按比例将毒素超标的粉料加入自来水进行调浆得到原浆液,将原浆液pH调至碱性后恒温处理;
②、在调浆槽内壁均匀分布放置若干个装有吸附剂的吸附袋,开启搅拌电机,不停搅拌使浆液充分接触吸附袋,进行吸附处理;
③、再将吸附处理好的浆液通过离心机离心,固液分离,得到固体湿渣和离心上清液;
④、将固体湿渣投入到另一个带吸附袋的调浆槽中,再将上清液泵入装有吸附剂的过滤吸附罐,待充分吸附后,将清液泵入调浆槽与湿渣再次混合,浆液再经离心分离,得到固体湿渣与上清液,上清液再泵入过滤吸附罐,进行吸附后再与湿渣混合制成脱除霉菌毒素的新浆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为玉米粉,所述玉米粉和自来水的重量比为1:1.2~3.0,玉米浆液的pH值调节至9.0~14.0,浆液温度控制在10~50℃,处理时间为5~100分钟;采取氢氧化钙来调节p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粉和自来水的重量比为1:2.5~3.0,玉米浆液的pH值调节至12.0~13.0,浆液温度控制在30~35℃,处理时间为10~1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袋的表面积是调浆槽内壁面积的1/10~1倍,搅拌转速为10~100转/分钟,吸附时间为5~10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袋的表面积是调浆槽内壁面积的1/2~1倍,搅拌转速为70~80转/分钟,吸附时间为10~2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机的转速控制2000~8000转/分钟,湿渣的含水量控制在45%~75%;所述上清液在过滤吸附罐中吸附时间为5~10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机的转速控制4000~4500转/分钟,湿渣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所述上清液在过滤吸附罐中吸附时间为20~3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蒙脱石、麦饭石、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袋和过滤吸附罐内尼龙袋孔径为1000目~2000目,过滤吸附罐内构造为从上之下4个吸附层,每个吸附层内装满吸附剂,吸附剂的颗粒细度为50目~100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还可以为小麦粉、大麦粉或其他粉料。
CN202011557523.8A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 Pending CN1126742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7523.8A CN112674259A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7523.8A CN112674259A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4259A true CN112674259A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53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7523.8A Pending CN112674259A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425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26A (zh) * 1995-03-12 1997-02-12 孔宪法 特制不含致癌物酱油的生产方法
CN102987225A (zh) * 2012-11-22 2013-03-27 江南大学 一种脱除稻米粉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CN109077182A (zh) * 2018-08-28 2018-12-25 山东福之宽生物饲料有限公司 玉米浆无毒化处理方法
CN109619380A (zh) * 2018-11-16 2019-04-16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霉菌毒素复合吸附剂及其在动物饲料脱毒中应用
CN111820360A (zh) * 2019-04-17 2020-10-27 海南泓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玉米浆中赤霉烯酮毒素的生物降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26A (zh) * 1995-03-12 1997-02-12 孔宪法 特制不含致癌物酱油的生产方法
CN102987225A (zh) * 2012-11-22 2013-03-27 江南大学 一种脱除稻米粉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CN109077182A (zh) * 2018-08-28 2018-12-25 山东福之宽生物饲料有限公司 玉米浆无毒化处理方法
CN109619380A (zh) * 2018-11-16 2019-04-16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霉菌毒素复合吸附剂及其在动物饲料脱毒中应用
CN111820360A (zh) * 2019-04-17 2020-10-27 海南泓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玉米浆中赤霉烯酮毒素的生物降解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居乃琥, 轻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Invited review: Remediation strategies for mycotoxin control in feed
CN104431375A (zh) 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CN109619267B (zh) 一种饲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090545A (zh) 一种天然麦饭石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89982A (zh) 一种动物饲料脱霉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0218974B1 (ko) 미코톡신을 불활성화시키기 위한 사료 첨가제, 이것의 제조 방법 및 사용 방법
CN106306425A (zh) 一种饲料脱霉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61074B1 (ko) 음식물 폐기물을 이용한 사료의 제조방법
CN107801839B (zh) 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发酵猪饲料的制备方法
WO2003077673A1 (fr) Procede de production d'un additif alimentaire adsorbant la mycotoxine dans l'alimentation animale
RU2502319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кормовой добавки для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микотоксикозов у животных и птицы
KR20090127623A (ko) 바닷고기, 민물고기의 질병예방 효과가 있는 알카리성고칼슘 납두균 영양 양어사료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CN113040285A (zh) 一种无抗发酵乳猪饲料及其存储工艺
CN112674259A (zh) 一种脱除粉料中霉菌毒素的新方法
CN106673172A (zh) 一种用于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抗生素的组合物及清除方法
CN107821791A (zh) 一种以粘土为载体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55870A (zh) 一种谷物霉菌毒素脱除方法
KR102040012B1 (ko) 버섯 및 황토규산염을 이용한 저콜레스테롤 사료 첨가제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2754044B (zh) 一种鸭鹅饲料制作系统及其方法
CN108126669A (zh) 一种杀菌型空气净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35862B1 (ko) 법제 유황의 제조방법
CN105661045A (zh) 利用废弃硅藻土制备动物饲料添加剂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3519703B (zh) 动物用处理霉菌毒素和保肝护肾的饲料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583887A (zh) 猪用脱毒的饲料添加剂
CN115413752B (zh) 一种植物精油脱毒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