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7107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67107A CN112667107A CN202011636398.XA CN202011636398A CN112667107A CN 112667107 A CN112667107 A CN 112667107A CN 202011636398 A CN202011636398 A CN 202011636398A CN 112667107 A CN112667107 A CN 1126671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display panel
- substrate
- connection portion
- tou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59 flexible pack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WXZMFSXDPGVJKK-UHFFFAOYSA-N pentaerythritol Chemical compound OCC(CO)(CO)CO WXZMFSXDPGVJK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发光功能层和触控层,发光功能层位于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发光功能层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电致发光层,第一电极层位于第二电极层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边框区包括第一电源线、多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多个第一连接部与多个触控电极对应电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电源线和第一电极层均电连接。该显示面板可以减小边框区的宽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技术在显示设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触控显示装置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输入方式的显示装置,与传统采用键盘或者鼠标的输入方式的显示器相比,输入更为简单、直接、方便。
为了减小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可以将触控电极形成于显示面板的表面上或者显示面板内,导致显示面板的边框区设置的信号线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无法实现窄边框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可以减小边框区的宽度。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发光功能层和触控层,发光功能层位于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发光功能层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电致发光层,第一电极层位于第二电极层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边框区包括第一电源线、多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多个第一连接部与多个触控电极对应电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电源线和第一电极层均电连接。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区;显示区包括第一基板、发光功能层和触控层,边框区包括第一电源线、多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多个第一连接部与多个触控电极对应电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电源线和第一电极层均电连接。由于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布置于边框区,与发光元件的阴极层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占用了第一连接部所在区域的空余空间,从而可以取消现有技术中位于显示区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阴极接触部,进而使显示面板实现了窄边框化。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种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区域M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一电源线的另一种走线方式示意图;
图9示出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区域N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沿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沿G-G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H-H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三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内集成有触控层,以实现触控功能。该显示面板为圆形结构,包括显示区A1和围绕显示区A1的边框区N1,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B和多个像素单元P和触控层T,像素单元P包括位于阵列基板B上的发光元件和驱动发光元件发光的像素电路,触控层T位于多个像素单元P背离阵列基板B的一侧,触控层T包括触控基板T1和设置于触控基板T1朝向阵列基板B一侧的多个触控电极,即触控层T集成于显示面板内。
边框区N1包括多个阴极接触部C、栅极驱动电路V、封装胶F、触控焊盘W和电源线PL,多个阴极接触部C位于栅极驱动电路V背离阵列基板B的一侧,并与电源线PL电连接,用于为发光单元的阴极提供接地电压。触控焊盘W位于呈环形分布的阴极接触部C与封装胶F之间,多个触控电极的电信号通过触控焊盘W由阵列基板B传递至触控层T。封装胶F用于将阵列基板B与触控基板T1封装为一体。
封装胶F采用玻璃熔料,在封装时,激光从触控基板T1一侧照射封装胶F,以使阵列基板B与触控基板T1连接。由于封装胶F位于栅极驱动电路V背离阵列基板B的一侧,封装胶F的宽度大于390微米,封装胶F与栅极驱动电路V之间的距离大于100微米,导致边框区N1较宽。
另外,显示面板的边框区NA设置的信号线除了为像素电路提供电信号,还要为触控层T提供触控信号,导致边框区NA的面积越来越大。在现有设计框架下,为了实现窄边框,只能选择压缩栅极驱动电路V的占用空间或者封装胶的宽度尺寸,但受限于产品性能要求及工艺水平,限制了显示面板窄边框化的进一步发展。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减小边框区的宽度。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边框区NA。该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OLED显示面板因其高对比度、高响应速度、低功耗、自发光和独有的柔性可弯曲等优势,成为当前主流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圆形结构,也可以为矩形或者其他形状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以显示面板为圆形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显示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发光功能层2和触控层3,发光功能层2位于第一基板1的显示区AA,发光功能层2包括第一电极层21、第二电极层22以及电致发光层23,第一电极层21位于第二电极层22背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触控层3包括多个触控电极。
边框区NA包括第一电源线P1、多个第一连接部1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12,多个第一连接部11与多个触控电极对应电连接,第二连接部12与第一电源线P1和第一电极层21均电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电极层21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每个第一电极、电致发光层23和第二电极层22形成一个发光元件L,该发光元件L可以为OLED发光元件,多个发光元件L阵列排布于第一基板1的显示区AA,以形成发光功能层2。发光功能层2还包括像素定义层24,像素定义层24设置于第二电极层22背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像素定义层24开设有阵列排布的像素开口241,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的方向上,像素开口241暴露第二电极层22,像素开口241用于限定发光元件L的位置。根据设计需要,发光元件L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HoleInject Layer,HIL)、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 Layer,HTL)、电子注入层(ElectronInject Layer,EIL)或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中的至少一者,EIL和HTL分别设置于电致发光层23的两侧。其中,第一电极层21、第二电极层22中的任一者为阳极,另一者为阴极。本文中,以第一电极层21为阴极、第二电极层22为阳极为例进行说明。
发光元件L发光的过程中,第二电极层22与第一电极层21流过驱动信号,使得发光元件L发光。例如,驱动信号为驱动电流时,第二电极层22可以提供正电压,第一电极层21可以提供接地电压,接地电压一般为0V电压或负电压。边框区NA的第一电源线P1为PVEE电源线,通过第二连接部12与第一电极层21电连接,从而为第一电极层21提供接地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阵列层6,驱动阵列层6位于第一基板1与发光功能层2之间。驱动阵列层6包括位于显示区AA的像素电路和位于边框区NA的栅极驱动电路V,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发光元件L对应电连接。
驱动阵列层6还包括沿远离第一基板1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半导体层64、栅极层61、电容层62和源漏极层63。像素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和电容,本实施例中,栅极层61为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在的金属导电层,电容层62为电容的其中一个基板所在的金属导电层,源漏极层63为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所在的金属导电层。第一电源线P1可以位于源漏极层63或者栅极层61中的任一者。
如图3和图5所示,触控层3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边框区NA内设置了多个第一连接部11,多个第一连接部11与多个触控电极对应电连接,以将多个触控电极的电信号由驱动阵列层6传递至触控层3。
由于第一连接部11占用了边框区NA的区域,且第一连接部11所在的环形区域还有空余空间,将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12布置于该空余空间,同时第一电源线P1布置于边框区NA,并与第二连接部12电连接,取消了图1中设置于边框区NA指向显示区NA一侧的阴极接触部C,从而可以在不占用新的布局空间的情况下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区NA的宽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边框区NA,显示区AA包括第一基板1、发光功能层2和触控层3,边框区NA包括第一电源线P1、多个第一连接部1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12,多个第一连接部11与多个触控电极对应电连接,第二连接部12与第一电源线P1和第一电极层21均电连接。由于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布置于边框区NA,与发光元件L的阴极层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占用了第一连接部11所在区域的空余空间,从而可以取消现有技术中位于显示区AA与第一连接部11之间的阴极接触部C,进而使显示面板实现了窄边框化。
再次参阅图3,边框区NA包括电连接区E和封装区F,电连接区E位于显示区AA与封装区F之间,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位于电连接区E。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区E包括第一焊接区E1和第二焊接区E2,第一连接部11位于第一焊接区E1,第二连接部12位于第二焊接区E2,第一焊接区E1和第二焊接区E2沿边框区NA的长度方向排列。
如图3所示,边框区NA的电连接区E为环形区域或者弧形区域,当环形区域或者弧形区域的空余空间较多时,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分区设置于该空余空间。例如,两个第一焊接区E1对称布置于电连接区E,每个第一焊接区E1内布置有5个第一连接部11。第二焊接区E2内布置有5个第二连接部12,第一焊接区E1和第二焊接区E2沿电连接区E的周向排列。边框区NA还设置有多条第一信号线T,第一信号线T为触控信号线,延伸至第一焊接区E1与第一连接部11电连接,第一电源线P1延伸至第二焊接区E2与第二连接部12电连接,第一信号线T与第一电源线P1各自分区布置于同一层,且互不交叉。
再次参阅图4,触控层3位于发光功能层2背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第一连接部11通过第一导线31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第二连接部12通过第二导线32与第一电极层21电连接。
触控层3的多个触控电极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任一者沿行方向延伸,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另一者沿列方向延伸。可选地,触控层3的多个触控电极可以为电容式触控电极,包括自电容(self-capacitance)和互电容(mutual-capacitance)两种方式。
可选地,多个触控电极为自电容式,即各个触控电极与大地构成电容。各个触控电极各自通过第一导线31、第一连接部11连接于控制芯片,第一导线31用于将控制芯片发出的触控驱动信号发送至各个触控电极,并通过同一第一导线31将触控电极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回控制芯片。多个触控电极接收控制芯片发出的脉冲信息号,以在整个平面上形成移相网络。
可选地,多个触控电极为互电容式,即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叉的位置形成电容。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中的任一者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中的另一者为触控感应电极。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分别通过第一导线31、第一连接部11连接于控制芯片,在触控驱动电极上施加一个激励信号时,由于互电容的存在,在触控感应电极上可以感应并接收到这个激励信号,接收到的信号的大小、相移与激励信号的频率和互电容的大小有关,也就是说触摸位置根据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来确定。
第二连接部12通过第二导线32与第一电极层21电连接,第二导线32的数量为至少一条。可选地,第二连接部12的数量为多个,第一电源线P1的数量为多条,第二导线32的数量为多条。多个第一电源线P1与多个第二连接部12在驱动阵列层6一侧分别电连接,多条第二导线32与多个第二连接部12在触控层3一侧分别对应电连接,即每条第二导线3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2电连接,每条第二导线3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极层21电连接。由此,第一电源线P1通过多条第二导线32、多个第二连接部12同时为第一电极层21提供电信号。
由于第一电源线P1通过多个第二连接部12和多条第二导线32连接至第一电极层21中的电源信号端子,使得第一电源线P1为第一电极层21中的不同位置提供电位相等的电信号,从而减小了电信号在第一电极层21中传输时由于第一电极层21的电阻导致的电压降,即电信号在第一电极层21分布的电位差减小,提高了第一电极层21电位的均一性。
可选地,相邻的第二导线32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多条第二导线32在触控层3上的正投影均匀分布,使得第一电源线P1通过第二连接部12和第二导线32为第一电极层21提供电信号的位置在第一电极层21中均匀分布,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第一电极层21中的电位差,提高第一电极层21电位分布的均一性。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部13,至少一个电连接部13排布于显示区AA指向边框区NA的边缘,并位于触控层3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导线32通过电连接部13与第一电极层21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基板4和绝缘层5,触控层3位于第二基板4朝向第一基板1的一侧,绝缘层5位于触控层3背离第二基板4的一侧,至少一个电连接部13位于绝缘层5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基板4可以为硬质基板,例如玻璃,也可以为柔性基板,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PETP)。
由于第一电极层21位于第一基板1一侧,而第二导线32布置于第二基板4一侧,第一电极层21与第二导线32从工艺角度很难布置于同一层,为了将第二导线32与第一电极层21实现电连接,需要在触控层3朝向发光功能层2的一侧布置电连接部13,同时电连接部13排布于显示区AA指向边框区NA的边缘。由于电连接部13位于显示区AA,不占用边框区NA的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设计。
另外,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封装区F的封装胶J,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4之间通过封装胶J连接,以使至少一个电连接部13与第一电极层21电连接。可选地,封装胶J为玻璃熔料,在封装时,激光在第二基板4处照射封装胶J,以将显示面板进行熔融封装。
为了保证第二基板4压合至第一基板1时,触控层3的电连接部13与第一电极层21电性接触良好,电连接部13通过图案化绝缘层5来实现,且电连接部13至少与绝缘层5所在的平面平齐,或者电连接部13的厚度略高于绝缘层5所在的平面。当第二基板4压合至第一基板1时,依靠绝缘层5本身的弹性填充绝缘层5与第一电极层21之间的空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同层且绝缘设置。
具体来说,如图4和图5所示,绝缘层5包括第一绝缘层51和第二绝缘层52,第二绝缘层52位于第一绝缘层51背离第二基板4的一侧,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分别位于第一绝缘层51与第二绝缘层52之间。
第一绝缘层51设置有朝向触控电极的第一过孔,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过孔与第一导线31电连接。第二绝缘层52对应于电连接部13设置有第二过孔,电连接部13通过第二过孔与第二导线32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区NA还包括第二电源线P2,第二电源线P2为PVDD电源线,用于为像素电路提供电源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化层9,平坦化层9设置于驱动阵列层6与像素定义层24之间,第二电极层22设置于平坦化层9背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平坦化层9对应于像素电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开口91,以使平坦化层9远离第一基板1一侧的第二电极层22可以通过第一开口91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电连接。第二电源线P2可以与像素电路的源漏极层63同层设置,从而可以为像素电路提供电源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驱动芯片设置于第一基板1一侧时,为了能够将触控信号传输至驱动芯片中,以及将驱动芯片的电源信号传输至第一电极层21,可以在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4上分别制作焊盘。
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焊盘111、第二焊盘112及位于第一焊盘111与第二焊盘112之间的导电胶。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12包括第三焊盘121、第四焊盘122及位于第三焊盘121与第四焊盘122之间的导电胶。其中,第一焊盘111和第三焊盘121分别位于第一基板1一侧的电连接区E,第二焊盘112和第四焊盘122分别位于第二基板4一侧的电连接区E。
可选地,导电胶为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ACF导电胶在厚度方向的导通效果良好。制备显示面板时,可以预先将第一焊盘111和第三焊盘121分别制作于第一基板1一侧的电连接区E,将触控层3、第二焊盘112和第四焊盘122分别制作于第二基板4一侧的电连接区E,然后将导电胶挤入第一焊盘111与第二焊盘112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三焊盘121与第四焊盘122之间的间隙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间隔部件8(如图7所示),间隔部件8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1之间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部12之间。
在制备显示面板的过程中,将导电胶挤入第一焊盘111与第二焊盘112之间及第三焊盘121与第四焊盘122之间的间隙时,存在导电胶流向相邻的第一连接部11或者第二连接部12的风险。通过设置间隔部件8,可以阻止导电胶流向相邻的第一连接部11或者第二连接部12,进而避免相邻两个第一连接部11之间、第一连接部11与相邻的第二连接部12之间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部12之间的导电胶出现短路现象,避免信号传输出现紊乱,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图6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种布局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区域M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区NA的电连接区E为环形区域或者弧形区域,当环形区域或者弧形区域的空余空间较少时,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12布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1之间。第一电源线P1与多个第二连接部12在驱动阵列层6一侧分别电连接,多条第二导线32与多个第二连接部12在触控层3一侧分别对应电连接,即每条第二导线3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2电连接,每条第二导线3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极层21电连接。由此,第一电源线P1通过多条第二导线32、多个第二连接部12同时为第一电极层21提供电信号。
如图6所示,4个第一连接部11布置于电连接区E,14个第二连接部12沿电连接区E的周向均匀分布,其中4个第二连接部12分别布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1之间,第一电源线P1与14个第二连接部12分别电连接。
如图7所示,边框区NA还包括第一信号线T,第一信号线T与第一连接部11电连,第一信号线T为触控信号线。第一信号线T和第一电源线P1的走线方式有很多,可选地,沿垂直于第一基板1的方向,第一电源线P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信号线T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外围走线区域,第一信号线T与第一电源线P1交叉的位置跳线设置,例如第一信号线T位于栅极层61,第一电源线P1位于源漏极层63,避免第一信号线T与第一电源线P1的传输出现紊乱。第一信号线T和第一电源线P1均延伸至绑定区,通过绑定区设置的控制芯片或者连接至绑定区的柔性电路板上布置的控制芯片来控制触控信号和电源信号的传输。
另外,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间隔部件8,间隔部件8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1之间、第一连接部11与相邻的第二连接部12之间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部12之间。通过设置间隔部件8,可以阻止导电胶流向相邻的第一连接部11或者第二连接部12,进而避免相邻两个第一连接部11之间、第一连接部11与相邻的第二连接部12之间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部12之间的导电胶出现短路现象,避免信号传输出现紊乱,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图8示出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一电源线的另一种走线方式示意图,图9示出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区域N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一基板1的方向,第一电源线P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第一信号线T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第一电源线P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信号线T之间,起到屏蔽效果,减少相邻的两个第一信号线T之间的耦合影响。
另外,第一信号线T与第一电源线P1交叉的位置跳线设置,例如第一信号线T位于栅极层61,第一电源线P1位于源漏极层63,避免第一信号线T与第一电源线P1的传输出现紊乱。第一信号线T和第一电源线P1均延伸至绑定区,通过绑定区设置的控制芯片或者连接至绑定区的柔性电路板上布置的控制芯片来控制触控信号和电源信号的传输。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沿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沿G-G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请一并参阅图10至图1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与图3至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边框区NA的电连接区E位于封装区F远离显示区AA的至少一侧。封装胶J设置在封装区F,并与栅极驱动电路V层叠设置,可以进一步缩小边框区NA的宽度。
具体来说,如图10和图11所示,电连接区E位于封装区F远离显示区AA的至少一侧,根据具体的布置空间而定。电连接区E包括第一焊接区E1和第二焊接区E2,第一连接部11位于第一焊接区E1,第二连接部12位于第二焊接区E2,第一焊接区E1和第二焊接区E2沿电连接区E的周向排列。
可选地,封装胶J为玻璃熔料,在封装时,激光在第二基板4处照射封装胶J,以将显示面板进行熔融封装。由于封装胶J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V远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与图2至图6所示的将封装胶J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V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小边框区NA的宽度。
另外,显示面板还包括反射层7,反射层7位于封装胶J朝向第一基板1的一侧,反射层7在第一基板1的正投影覆盖封装胶J在第一基板1的正投影。另外,栅极驱动电路V的至少部分位于封装区F,反射层7位于栅极驱动电路V与封装胶J之间。在封装时,激光在第二基板4处照射封装胶J,反射层7可以反射激光,避免激光破坏栅极驱动电路V。另外,反射层7还可以对显示区AA的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进行遮挡,提升薄膜晶体管在光照下的稳定性。
可选地,反射层7的材质包括钼金属,钼金属的厚度一般大于或等于260纳米,对激光的反射率较高;另外,钼金属膜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00纳米,避免显示面板的膜层太厚。
进一步地,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经过封装区F远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且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为透明导线。可选地,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的材质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等透光导电材料,从而提高封装区F的透光率,避免激光在第二基板4处照射封装胶J时遮挡激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区NA还包括第二电源线P2,第二电源线P2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第一子层P21和第二子层P22,第二子层P22位于第一子层P21背离第一基板1一侧,第一子层P21、第二子层P22中的至少一者与反射层7同层设置。
如图11或图12所示,第二电源线P2为PVDD电源线,用于为像素电路提供电源信号。第二电源线P2分别设置于第一子层P21和第二子层P22,第一子层P21与像素电路的源漏极层63同层设置,第二子层P22与反射层7同层设置,或者,第一子层P21、第二子层P22均与反射层7同层设置,从而可以增加第二电源线P2的布线面积或者线宽,减小了第二电源线P2的电阻,从而减小了电信号经过第二电源线P2传输时的电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化层9与反射层7之间对应于像素电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开口91,在反射层7与源漏极层63之间的绝缘层之间对应于像素电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开口71,以使平坦化层9远离第一基板1一侧的第二电极层22可以通过第一开口91和/或第二开口71与第二电源线P2电连接。
另外,由于封装区F的封装胶J设置于电连接区E朝向显示区AA一侧,在将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4通过封装胶J进行熔融封装之后,第一连接部11的第一焊盘111与第二焊盘112之间的第一间隙、第二连接部12的第三焊盘121与第四焊盘122之间的第二间隙基本为定值,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之间分别涂覆定量的导电胶,即可实现第一连接部11或者第二连接部12的有效电连接,避免浪费导电胶,有利于减少导电胶的用量、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在电连接区E也可以为图6所示的布局方式,即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12布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1之间,不再赘述。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示出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H-H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示出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请一并参阅图13至图1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与图10至图1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采用薄膜封装方式进行封装。显示面板的边框区NA省去了封装区F,可以进一步减小边框区NA的宽度。
具体来说,显示面板的边框区NA包括第一电源线P1、多个第一连接部1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12,多个第一连接部11与多个触控电极对应电连接,第二连接部12与第一电源线P1和第一电极层21均电连接。可选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12布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1之间。
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10,封装层10位于发光功能层2背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封装层10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完全覆盖整个发光功能层2,可以防止水汽从侧面入侵影响发光功能层2的电气性能。有机层具有较高的弹性,既可以抑制无机薄膜开裂,释放无机物之间的应力,还可以在提高整个封装层10的柔韧性,从而实现可靠的柔性封装。
如图14和图15所示,触控层3位于封装层10背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至少一个电连接部13位于封装层10朝向发光功能层2的一侧。可选地,电连接部13与发光功能层2的第一电极层21一体设置,且电连接部13所在的平面略高于第一电极层21所在的平面。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第一导线3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1电连接,第一导线31的另一端与触控层3的触控电极电连接。第二导线3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2电连接,第二导线32的另一端与电连接部13电连接。
具体来说,第一连接部11位于边框区NA的封装层10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第一连接部11为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开设有过孔,同时同时源漏极层63对应开设有过孔。可选地,该过孔为圆形孔。第一导线31在边框区NA位于封装层10背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第一导线31由第一绝缘层延伸至显示区AA的触控电极,第一信号线T位于源漏极层63,从而将触控信号由驱动阵列层6一侧引导至封装层10背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的触控电极。
第二连接部12位于边框区NA的封装层10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第二连接部12为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开设有过孔,同时源漏极层63对应开设有过孔。可选地,该过孔为圆形孔。第二导线32在边框区NA位于封装层10背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第二导线32由第二绝缘层延伸至显示区AA的指向边框区NA一侧的边缘,同时封装层10对应于电连接部13设置有过孔,第一电源线P1位于源漏极层63,从而将电源信号由驱动阵列层6一侧引导至封装层10背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任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装置等电子装置。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发光功能层和触控层,所述发光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显示区,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电致发光层,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
所述边框区包括第一电源线、多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电源线和第一电极层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区包括电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电连接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部,所述至少一个电连接部排布于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边框区的边缘,并位于所述触控层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线通过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同层且绝缘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区包括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焊接区,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一焊接区和所述第二焊接区沿所述边框区的长度方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区还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与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第一电源线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基板和绝缘层,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至少一个电连接部位于所述绝缘层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至少一个电连接部位于所述封装层朝向所述发光功能层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区还包括封装区,所述电连接区位于所述封装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封装区的封装胶,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通过封装胶连接,以使所述至少一个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经过所述封装区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为透明导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封装胶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反射层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封装胶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区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封装区,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封装胶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区还包括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二电源线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第一子层和第二子层,所述第二子层位于所述第一子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所述第一子层、所述第二子层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反射层同层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间隔部件;
所述间隔部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36398.XA CN112667107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36398.XA CN112667107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67107A true CN112667107A (zh) | 2021-04-16 |
CN112667107B CN112667107B (zh) | 2024-06-28 |
Family
ID=75413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636398.XA Active CN112667107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6710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52230A1 (zh) * | 2021-06-04 | 2022-12-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WO2023016335A1 (zh) * | 2021-08-11 | 2023-02-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20321A (zh) * | 2015-05-08 | 2015-08-05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
CN109639853A (zh) * | 2018-11-14 | 2019-04-1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 |
CN109728195A (zh) * | 2018-12-29 | 2019-05-0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109799921A (zh) * | 2017-11-17 | 2019-05-24 |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导电膜及触控装置 |
US20190165079A1 (en) * | 2017-11-28 | 2019-05-30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10289370A (zh) * | 2019-06-28 | 2019-09-2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封装方法 |
US20190310728A1 (en) * | 2018-04-06 | 2019-10-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having position input function |
JP2019179696A (ja) * | 2018-03-30 | 2019-10-17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US20190324567A1 (en) * | 2018-04-18 | 2019-10-24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CN110597421A (zh) * | 2019-09-29 | 2019-12-20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KR20200014599A (ko) * | 2018-08-01 | 2020-02-1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10970477A (zh) * | 2019-10-31 | 2020-04-07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210349841U (zh) * | 2019-09-19 | 2020-04-17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104005A (zh) * | 2019-12-25 | 2020-05-05 | 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 | 触控感测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及智能手表 |
JP2020122979A (ja) * | 2020-04-07 | 2020-08-13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
2020
- 2020-12-31 CN CN202011636398.XA patent/CN1126671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20321A (zh) * | 2015-05-08 | 2015-08-05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
CN109799921A (zh) * | 2017-11-17 | 2019-05-24 |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导电膜及触控装置 |
US20190165079A1 (en) * | 2017-11-28 | 2019-05-30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JP2019179696A (ja) * | 2018-03-30 | 2019-10-17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US20190310728A1 (en) * | 2018-04-06 | 2019-10-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having position input function |
US20190324567A1 (en) * | 2018-04-18 | 2019-10-24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KR20200014599A (ko) * | 2018-08-01 | 2020-02-1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09639853A (zh) * | 2018-11-14 | 2019-04-1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 |
CN109728195A (zh) * | 2018-12-29 | 2019-05-0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110289370A (zh) * | 2019-06-28 | 2019-09-2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封装方法 |
CN210349841U (zh) * | 2019-09-19 | 2020-04-17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597421A (zh) * | 2019-09-29 | 2019-12-20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0970477A (zh) * | 2019-10-31 | 2020-04-07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104005A (zh) * | 2019-12-25 | 2020-05-05 | 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 | 触控感测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及智能手表 |
JP2020122979A (ja) * | 2020-04-07 | 2020-08-13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52230A1 (zh) * | 2021-06-04 | 2022-12-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WO2023016335A1 (zh) * | 2021-08-11 | 2023-02-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67107B (zh) | 2024-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40160322A1 (en) |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Including Touch Sensor | |
TWI827598B (zh) | 包含觸控元件之顯示裝置 | |
CN107527932B (zh) | 显示设备 | |
US8906717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having built-i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9299750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panel | |
KR102296733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KR102168132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KR20180047536A (ko) |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 |
CN107621901B (zh) | 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便携式终端 | |
CN108878477A (zh) | 显示装置 | |
CN104752484A (zh) | 具有触摸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745607A (zh) | 使用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显示设备 | |
KR102654664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CN11266710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672113A (zh) | 触摸传感器和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 |
CN107768382B (zh) | 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装置 | |
KR20190052327A (ko) | 표시장치 | |
CN113589571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24521599A (ja) |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2561547B1 (ko) |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 |
CN111367437A (zh) | 显示面板及其检测维护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240329790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2130985B2 (en) | Display panel | |
WO2023142988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触控装置 | |
US20240188371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9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heng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74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