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1903A - 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1903A
CN112661903A CN202011366913.7A CN202011366913A CN112661903A CN 112661903 A CN112661903 A CN 112661903A CN 202011366913 A CN202011366913 A CN 202011366913A CN 112661903 A CN112661903 A CN 112661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dium
flooding
profile control
emulsion polymer
polymer microsphe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69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广卿
杨海恩
郑力军
易萍
贾玉琴
薛芳芳
王伟
马波
任建科
程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669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19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1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1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该聚合物微球是由水溶性单体、耐温抗盐单体和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在反相乳液体系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的。该聚合物微球的直径在0.1~5μm可控。由于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引入,使得本发明的聚合物微球在制备时可以大幅度减少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获得延迟膨胀且膨胀时间可控,可以避免调驱工艺实施时出现的近井地带的堵塞,使得调驱剂深入油层深部进行作用,从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油田采收率。本发明的聚合物微球还具有耐温抗盐,施工简单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采聚合物提高采收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各大油田目前经历了一次、二次采油阶段,目前大部分油田进入油田采出的中后期,以化学驱油为主的三次采油技术现已经成为广泛认可和实施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而随着油藏采出程度的提高、地层非均质性的越发严重,造成采油含水高,残余油无法动用,水窜指进现象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油藏采收率的提高。因此改善油藏非均质性,促使注入水流动方向改变,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而传统的聚合物溶液加入油藏后注入交联剂进行地下交联的工艺,存在着聚合物初始粘度高导致注入压力高的问题,甚至针对低渗透油藏时无法注入,直接堵塞近井地带,造成油井损失,更不用说凝胶体系进入油藏深部进行驱油了。还会存在交联剂注入地下后由于地层的吸附和地层矿物质离子的干扰造成聚合物调剖液交联不好甚至无法交联的情况发生。再加上随着油层温度和矿化度的升高,传统聚合物溶液不耐温不抗盐,造成了聚合物分子链的降解和析出,使得调驱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传统的聚合物溶液加后注入交联剂形成的凝胶体系无法进行自动转向和智能调剖。针对这一状况,特别是低渗透油藏日益增加的需求,研制了一种应用于低渗透油藏进行深部调驱的聚合物微球,其初始尺寸小,水中分散性好,能够注入到地层深部,进入地层的聚合物凝胶微球吸水膨胀后,通过架桥作用封堵地层大孔道和高渗透层,促使注入水在地层深部转向相对低渗层带,启动低渗透带的剩余油。当地层压差继续上升后,便可利用其自身弹性变形能力,突破地层孔喉继续向前推进,并驱替孔喉中的剩余油,当其继续推进至下一个较窄的孔喉处,再次实现架桥封堵,从而实现深部逐级调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目前油藏三次采油中大范围地采用的聚合物驱油技术是靠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来改善油水流度比,从而扩大波及体积进行驱油。然而,聚合物粘性溶液存在不耐高温、不抗高盐、不抗剪切、易随大孔水道流失等问题。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大分子量的聚合物无法注入,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几乎没有粘弹性,所以聚合物驱对低渗透油藏目前存在这样的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
现有的用于深部调驱用的聚合物微球制备技术中,有使用分散聚合法制备的,但该工艺需要太多的有机溶剂,生产后处理复杂而且不环保,且制备出来的聚合物微球颗粒都在3μm以上,不适用于渗透率小于100mD的低渗透油藏的注入;有使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的聚合物微球,其粒径可满足要求,但是该工艺使用了大量的乳化剂(超过10%的比重),使得生产成本高以及容易造成驱油后期油层的乳化现象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水溶液的配制:将水溶性单体以及耐温抗盐单体溶入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加入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和交联剂,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稳定剂,充分搅拌至溶液澄清无固体不溶物,采用30%NaOH水溶液将溶液调整至pH=6~8;
步骤2,乳液的配制:将乳化剂溶入油相中,待分散溶解均匀后,将上述步骤1中配制的单体水溶液缓慢加入,充分搅拌,得到乳白色的乳液体系;
步骤3,聚合反应:往步骤2配制的乳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除氧30~50分钟,加入引发剂,搅拌均匀,升温至30-50℃,在300~800rpm的转速下搅拌反应时间2~6小时,反应结束得到半透明至透明的乳液产品,即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
进一步的,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水溶液单体占15~35%,耐温抗盐单体占1~8%,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占0.3~3%,交联剂占0.2~3%,乳化剂占1~6%,稳定剂占0.5~3%,去离子水占15~35%,油相占25~65%,引发剂占0.001~0.05%。
进一步的,水溶性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耐温抗盐单体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烯丙基磺酸钠,N-乙烯基吡啶,N-乙烯吡咯烷酮,4-乙烯基苯磺酸钠,4-烯丙基苯磺酸,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为甲基丙烯酸脂,其结构如下:R1-CH2=CH-COO-(C2H4O)n-R2,其中,R1为H或CH3,R2为C4~C24的直链烷烃或是含苯环的芳烷烃,n为5~30。
进一步的,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甲基丙烯酰胺、三烯丙基胺、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丙烯酸三甘油酯、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乳化剂为司盘60、司盘65、司盘80、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吐温8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DBS、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聚合物Tetronic1102、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稳定剂为尿素,硫脲,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钠,甲酸钠,碳酸铵,碳酸氢铵,碳酸钠,碳酸氢钠,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烯醇,聚吡咯烷酮,甲基纤维素钠,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乙二醇,甘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油相为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正辛烷、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油酸甲酯、甲苯、二甲苯、白油、煤油、石脑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吊白块、过硫酸钾-甲醛次硫酸钠、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偶氮二异丁基咪唑啉盐酸盐、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偶氮二环己基甲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微球,通过引入了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使得反相乳液聚合体系非常稳定而且易于平稳生产,同时大幅度地减少了表活剂的用量,降低了其生产成本。通过简单便捷的工艺条件下即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粒径可控的(0.1~5μm)、存放时间长的聚合物微球乳液。本发明的微球调驱剂可真水中迅速分散,实现在线调驱工艺,操作简单快捷,地面设备要求不高,可大幅度降低作业成本。
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微球适用于多种油田三次采油工艺中的深部调驱作业,特别是针对低渗透油藏有更好的注入性,以及其延迟膨胀特性和粘弹性对低渗透油藏深部难波及地区原油的驱动效果好,起到“堵水不堵油”、“堵而不死”、“逐级调驱”的特点,可显著地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原油采收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的是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微球调驱剂在一定温度下表观粘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
图2显示的是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微球调驱剂在不同温度水中表观粘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水溶液的配制:将水溶性单体以及耐温抗盐单体溶入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加入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和交联剂,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稳定剂,充分搅拌至溶液澄清无固体不溶物,采用30%NaOH水溶液将溶液调整至pH=6~8;
步骤2,乳液的配制:将乳化剂溶入油相中,待分散溶解均匀后,将上述步骤1中配制的单体水溶液缓慢加入,充分搅拌,得到乳白色的乳液体系;
步骤3,聚合反应:往步骤2配制的乳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除氧30~50分钟,加入引发剂,搅拌均匀,升温至30-50℃,在300~800rpm的转速下搅拌反应时间2~6小时,反应结束得到半透明至透明的乳液产品,即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
聚合物微球的粒径为0.1~5μm。
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水溶液单体占15~35%,耐温抗盐单体占1~8%,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占0.3~3%,交联剂占0.2~3%,乳化剂占1~6%,稳定剂占0.5~3%,去离子水占15~35%,油相占25~65%,引发剂占0.001~0.05%。
水溶性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耐温抗盐单体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烯丙基磺酸钠,N-乙烯基吡啶,N-乙烯吡咯烷酮,4-乙烯基苯磺酸钠,4-烯丙基苯磺酸,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为甲基丙烯酸脂,其结构如下:R1-CH2=CH-COO-(C2H4O)n-R2,其中,R1为H或CH3,R2为C4~C24的直链烷烃或是含苯环的芳烷烃,n为5~30。
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甲基丙烯酰胺、三烯丙基胺、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丙烯酸三甘油酯、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乳化剂为司盘60、司盘65、司盘80、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吐温8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DBS、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聚合物Tetronic1102、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稳定剂为尿素,硫脲,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钠,甲酸钠,碳酸铵,碳酸氢铵,碳酸钠,碳酸氢钠,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烯醇,聚吡咯烷酮,甲基纤维素钠,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乙二醇,甘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油相为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正辛烷、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油酸甲酯、甲苯、二甲苯、白油、煤油、石脑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吊白块、过硫酸钾-甲醛次硫酸钠、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偶氮二异丁基咪唑啉盐酸盐、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偶氮二环己基甲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以下实施例中,产品的性能测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聚合物微球乳液体系的表观粘度是用Brookfield LVDV-II型粘度计在25℃、7.9s-1的剪切速率下测定。
实施例1
(1)水溶液的配制:将质量比占反应体系22%的丙烯酰胺以及占反应体系3%的烯丙基磺酸溶入占反应体系32%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加入占反应体系1.2%的丙烯酸聚氧乙烯醚(12)十二烷基脂和占反应体系0.5%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占反应体系0.2%的硫脲、1%的硫酸钠和0.1%的异丙醇,充分搅拌至溶液澄清无固体不溶物,采用30%NaOH水溶液将溶液调整至pH=6.5;
(2)乳液的配制:将占反应体系4.5%的乳化剂(质量比司盘60:吐温80=3:1)溶入占反应体系37%的油相中,待充分分散溶解均匀后,将上述步骤(1)中配制的单体水溶液缓慢加入,充分搅拌,得到半透明的乳液体系;
(3)聚合反应:往步骤(2)配制的乳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除氧30分钟,加入占反应体系0.01%的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搅拌均匀,升温至30℃,在600rpm的转速下搅拌反应时间4小时,反应结束得到半透明的乳液产品WSP-1,该产品粒径分布在0.1~2μm,该产品在室温存放6个月无明显的油水分离现象。
实施例2
(1)水溶液的配制:将质量比占反应体系20%的丙烯酰胺,3%的丙烯酸以及占反应体系4%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溶入占反应体系30%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加入占反应体系1.5%的甲基丙烯酸聚氧乙烯醚(10)十二烷基脂和占反应体系0.6%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占反应体系0.3%的硫脲、1%的硫酸钠和0.05%的异丙醇,充分搅拌至溶液澄清无固体不溶物,采用30%NaOH水溶液将溶液调整至pH=7.0;
(2)乳液的配制:将占反应体系4.2%的乳化剂(质量比司盘60:吐温80:吐温85=3:1:1)溶入占反应体系40%的油相中,待充分分散溶解均匀后,将上述步骤(1)中配制的单体水溶液缓慢加入,充分搅拌,得到半透明的乳液体系;
(3)聚合反应:往步骤(2)配制的乳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除氧35分钟,加入占反应体系0.015%的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搅拌均匀,升温至40℃,在500rpm的转速下搅拌反应时间4小时,反应结束得到半透明的乳液产品WSP-2,该产品粒径分布在0.5~3μm,该产品在室温存放6个月无明显的油水分离现象。
实施例3
(1)水溶液的配制:将质量比占反应体系15%的丙烯酰胺、7%甲基丙烯酸以及占反应体系4%的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溶入占反应体系33%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加入占反应体系1.3%的丙烯酸聚氧乙烯醚(15)十四烷基脂和占反应体系0.2%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占反应体系1%的氯化钠、1%的碳酸氢铵和0.1%的戊醇,充分搅拌至溶液澄清无固体不溶物,采用30%NaOH水溶液将溶液调整至pH=7.2;
(2)乳液的配制:将占反应体系4.2%的乳化剂(质量比司盘65:吐温85:十二烷基硫酸钠=2:1:1)溶入占反应体系38%的油相中,待充分分散溶解均匀后,将上述步骤(1)中配制的单体水溶液缓慢加入,充分搅拌,得到半透明的乳液体系;
(3)聚合反应:往步骤(2)配制的乳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除氧40分钟,加入占反应体系0.008%的过硫酸钾-吊白块以及0.01%偶氮二异丁腈,搅拌均匀,升温至40℃,在550rpm的转速下搅拌反应时间5小时,反应结束得到半透明的乳液产品WSP-3,该产品粒径分布在1~3μm,该产品在室温存放6个月无明显的油水分离现象。
实施例4
(1)水溶液的配制:将质量比占反应体系18%的丙烯酰胺、2%羟乙基丙烯酸酯以及占反应体系4%的4-乙烯基苯磺酸溶入占反应体系32%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加入占反应体系1.2%的甲基丙烯酸聚氧乙烯醚(15)十二烷基脂和占反应体系0.25%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占反应体系0.5%的硫脲、1%的硫酸钾、1%的碳酸钾、1%聚乙二醇2000和0.1%的异丙醇,充分搅拌至溶液澄清无固体不溶物,采用30%NaOH水溶液将溶液调整至pH=6.8;
(2)乳液的配制:将占反应体系4.8%的乳化剂(质量比司盘65:吐温40:十二烷基硫酸钠=3:1:1)溶入占反应体系40%的油相中,待充分分散溶解均匀后,将上述步骤(1)中配制的单体水溶液缓慢加入,充分搅拌,得到半透明的乳液体系;
(3)聚合反应:往步骤(2)配制的乳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除氧35分钟,加入占反应体系0.01%的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和0.02%的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搅拌均匀,升温至30℃,在700rpm的转速下搅拌反应时间5小时,反应结束得到透明的乳液产品WSP-4,该产品粒径分布在0.1~1μm,该产品在室温存放6个月无明显的油水分离现象。
实施例5
(1)水溶液的配制:将质量比占反应体系16%的丙烯酰胺、6%的丙烯酸、2%的羟乙基丙烯酸酯以及占反应体系3%的烯丙基磺酸溶入占反应体系33%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加入占反应体系1.2%的丙烯酸聚氧乙烯醚(20)十四烷基脂和占反应体系0.3%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0.1%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占反应体系1.5%的硫脲、1%的尿素、1%的硫酸氢铵、0.5%聚乙烯醇和0.1%的异丙醇,充分搅拌至溶液澄清无固体不溶物,采用30%NaOH水溶液将溶液调整至pH=7.5;
(2)乳液的配制:将占反应体系4.2%的乳化剂(质量比司盘65:吐温85: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4:2:1)溶入占反应体系38%的油相中,待充分分散溶解均匀后,将上述步骤(1)中配制的单体水溶液缓慢加入,充分搅拌,得到半透明的乳液体系;
(3)聚合反应:往步骤(2)配制的乳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除氧40分钟,加入占反应体系0.005%的过硫酸铵-甲醛次硫酸氢钠、0.01%过硫酸钾、0.02%偶氮二异丁腈,搅拌均匀,升温至40℃,在600rpm的转速下搅拌反应时间4小时,反应结束得到半透明的乳液产品WSP-5,该产品粒径分布在0.5~2.5μm,该产品在室温存放6个月无明显的油水分离现象。
下文中通过参照图1~2可以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适用于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用聚合物微球有更好的遇水膨胀性能、延迟膨胀特性和耐温抗盐性能。
图1是显示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微球调驱剂在一定温度下表观粘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是将聚合物微球调驱剂WSP-1,WSP-3和WSP-4用矿化度35000TDS(含钙镁离子约2500mg/L)的模拟地层污水配制成1.5%浓度的溶液,然后再分装入50mL的安瓿瓶中,在70℃下进行老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WSP-3,WSP-3和WSP-4都有很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同时有延迟膨胀的特性,在第7天以后都相继达到一个粘度的最高值,30天以后仍然有95%以上的粘度保留率。
图2是显示的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微球调驱剂在不同温度水中表观粘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是将聚合物微球调驱剂WSP-3用矿化度35000TDS(含钙镁离子约2500mg/L)的模拟地层污水配制成1.5%浓度的溶液,然后再分装入50mL的安瓿瓶中,分别放在60℃、70℃、80℃和90℃下进行老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调驱剂WSP-3能耐受90℃以上的高温,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延迟膨胀的时间会缩短,而达到最高的粘度峰值相差不大。

Claims (10)

1.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水溶液的配制:将水溶性单体以及耐温抗盐单体溶入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加入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和交联剂,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稳定剂,充分搅拌至溶液澄清无固体不溶物,采用30%NaOH水溶液将溶液调整至pH=6~8;
步骤2,乳液的配制:将乳化剂溶入油相中,待分散溶解均匀后,将上述步骤1中配制的单体水溶液缓慢加入,充分搅拌,得到乳白色的乳液体系;
步骤3,聚合反应:往步骤2配制的乳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除氧30~50分钟,加入引发剂,搅拌均匀,升温至30-50℃,在300~800rpm的转速下搅拌反应时间2~6小时,反应结束得到半透明至透明的乳液产品,即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水溶液单体占15~35%,耐温抗盐单体占1~8%,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占0.3~3%,交联剂占0.2~3%,乳化剂占1~6%,稳定剂占0.5~3%,去离子水占15~35%,油相占25~65%,引发剂占0.001~0.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溶性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耐温抗盐单体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烯丙基磺酸钠,N-乙烯基吡啶,N-乙烯吡咯烷酮,4-乙烯基苯磺酸钠,4-烯丙基苯磺酸,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为甲基丙烯酸脂,其结构如下:R1-CH2=CH-COO-(C2H4O)n-R2,其中,R1为H或CH3,R2为C4~C24的直链烷烃或是含苯环的芳烷烃,n为5~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甲基丙烯酰胺、三烯丙基胺、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丙烯酸三甘油酯、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乳化剂为司盘60、司盘65、司盘80、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吐温8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DBS、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聚合物Tetronic1102、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稳定剂为尿素,硫脲,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钠,甲酸钠,碳酸铵,碳酸氢铵,碳酸钠,碳酸氢钠,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烯醇,聚吡咯烷酮,甲基纤维素钠,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乙二醇,甘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油相为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正辛烷、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油酸甲酯、甲苯、二甲苯、白油、煤油、石脑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吊白块、过硫酸钾-甲醛次硫酸钠、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偶氮二异丁基咪唑啉盐酸盐、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偶氮二环己基甲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CN202011366913.7A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661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6913.7A CN112661903A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6913.7A CN112661903A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1903A true CN112661903A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03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6913.7A Pending CN112661903A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190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3510A (zh) * 2022-06-20 2022-09-2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调驱用示踪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63624A (zh) * 2023-01-12 2023-05-05 东营聚源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驱油用延时增粘耐温抗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40565A (zh) * 2023-06-01 2023-08-25 东营市百扬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乳液型压裂液用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9119A (zh) * 2009-05-26 2010-01-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高温高矿化度油藏深部调剖的聚合物微球及制备方法
CN109134768A (zh) * 2018-08-28 2019-01-04 黑龙江吉地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9119A (zh) * 2009-05-26 2010-01-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高温高矿化度油藏深部调剖的聚合物微球及制备方法
CN109134768A (zh) * 2018-08-28 2019-01-04 黑龙江吉地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NYI ZHONG ET AL.: "Mitigation of Lost Circulation in Oil-Based Drilling", 《MATERIALS》 *
易萍等: "纳米聚合物微球调驱封堵机理及现场试验",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3510A (zh) * 2022-06-20 2022-09-2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调驱用示踪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63624A (zh) * 2023-01-12 2023-05-05 东营聚源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驱油用延时增粘耐温抗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40565A (zh) * 2023-06-01 2023-08-25 东营市百扬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乳液型压裂液用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61903A (zh) 一种低渗透油田调驱用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8315003B (zh) 聚丙烯酰胺类微球深部调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1072738B2 (en) Environment-friendly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t 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 plugging anti-sloughing agent,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he 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
WO2017113773A1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86025B (zh) 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调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66098B (zh) 双交联网络缓膨型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66960B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逐级调驱工艺
CN109666099B (zh) 核壳型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48054B (zh) 一种耐酸降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耐酸滑溜水压裂液体系
CN107868658B (zh) 压裂液用疏水缔合型胍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22268B (zh) 一种可拉伸的缓膨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CN114380942A (zh) 耐温抗盐聚丙烯酰胺类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9817B (zh) 一种聚合物微球与聚合物复配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34781B (zh) 一种双重交联微米级微球调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686533B (zh) 具有选择性堵水功能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204641B (zh) 一种调剖用交联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78869A (zh) 一种耐温抗盐反相乳液调驱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21745B (zh) 微悬浮聚合制备的阴阳复合柔性聚合物微球及制备方法
CN113880993B (zh) 一种疏水改性的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60373A (zh) 一种抗高温高钙柔性封堵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087553A (zh) 多层核壳结构聚合物微球、调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08233B (zh) 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08011B (zh) 新型阴阳复合柔性聚合物微球及制备方法
CN115232609B (zh) 一种提高油田调剖剂深度运移的方法
CN107955593B (zh) 一种部分交联部分支化共聚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