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9321A - 双离合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9321A
CN112639321A CN201980057881.1A CN201980057881A CN112639321A CN 112639321 A CN112639321 A CN 112639321A CN 201980057881 A CN201980057881 A CN 201980057881A CN 112639321 A CN112639321 A CN 112639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pressure chamber
piston
actuation system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78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9321B (zh
Inventor
D.德尔普拉斯
O.西蒙
D.费尼欧克斯
O.多雷穆斯
J.鲍莱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Embrayag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Embrayag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Embrayages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Embrayages SAS
Publication of CN112639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9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1Hydraul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22Vibration dam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机构(10),包括:第一和第二离合器(E1、E2),第一离合器(E1)相对于第二离合器(E2)径向地位于外侧,第一和第二致动系统(30、40),布置成分别接合或脱离第一和第二离合器(E1、E2),每个致动系统(30、40)包括: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的压力腔(31、41),可在压力腔(31、41)内轴向移动的活塞(32、42),相对于活塞(32、42)位于压力腔(31、41)相对侧的平衡腔(33、43),所述压力腔(31、41)在所述活塞(32、42)上施加轴向相反的致动力,其中第一离合器(E1)的压力腔(31)的外径小于第二离合器(E2)的压力腔(41)的外径。

Description

双离合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凑的双离合器机构,例如用于机动车辆领域。本发明还涉及包含这种双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旨在设置于特别是机动车辆或所谓的工业车辆的内燃机和变速箱之间的传动系统中,工业车辆例如为重型车辆、公共运输车辆或农用车辆。
背景技术
已知的离合器机构包括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离合器和力发生器,力发生器被布置成:通过被称为活塞的移动部件,将离合器配置成所谓的脱离配置或接合配置,使得可将力发生器中产生的力传递给所述离合器。
在已知的方式中,致动系统可由液压力发生器形成,该液压力发生器包括:(i)压力腔,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ii)活塞,可在压力腔中轴向移动并在压力腔的外侧上径向延伸以便接合或脱离离合器,(iii)平衡腔,相对于活塞位于压力腔的相对侧,该平衡腔包括弹性回位元件,使得能够产生对抗活塞的所谓反弹力。
通过所谓的低压流体管道向平衡腔供给液压流体。因此,在操作过程中的任何时候,该平衡腔都填充有所述流体。该平衡腔相对于压力腔的径向尺寸使得活塞受到的离心力的轴向力被抵消,导致不可能仅通过离心力来实现活塞的位移。
然而,压力腔被供给了加压液压流体以允许活塞在对应于离合器的接合配置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离合器的脱离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为此,加压液压流体通过所谓的高压流体管道输送至压力腔。
这些机构在现有技术文献中被描述,例如德国专利10 2008 022 525和法国专利3062694。当用这种机构寻求具有相同致动压力、但扭矩更高的应用时,有必要增加离合器中存在的摩擦盘的数量以满足这一要求。然而,这种数量上的增加的缺点是增加了离合器的增益(扭矩/压力,单位为牛米/巴)。然而,增益越高,越难以精确控制期望的转矩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尤其旨在为该问题提供一种简单、有效且经济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少离合器区域中产生的振动,该振动(也称为“颤动”)在离合器的滑动阶段存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中。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是提出一种双湿式离合器机构,其使得可在保持相同尺寸的同时至少部分克服现有技术的一些缺点。
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双离合器机构来实现这一点,该双离合器机构包括:
第一和第二多盘湿式离合器,围绕轴线x旋转并且被控制以选择性地将驱动轴分别联接至第一和第二从动轴,第一离合器相对于第二离合器径向地位于外侧,
第一和第二致动系统,布置成分别接合或脱离第一和第二离合器,
每个致动系统包括:
压力腔,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
活塞,特别地可在压力腔和/或平衡腔内轴向移动,
平衡腔,相对于活塞位于压力腔的相对侧,
所述压力腔在所述活塞上施加轴向相反的致动力,
其中,第一离合器的压力腔的外径小于第二离合器的压力腔的外径。
这种特定的配置使得可实现以下二者中的任一:
在具有相同扭矩的应用中降低第一离合器的增益,
在具有较高扭矩的应用中抵消第一离合器增益的增加。
减小第一离合器的压力腔的外径以使其小于第二离合器的压力腔的外径,由此,通过改变压力与表面积(PxS)的乘积的比值并且同时在离合器盘上保持相同的力以传递扭矩,可实现减小增益的效果。因此,压力腔的较小的径向表面积将有可能减小增益。
当离合器上的致动力相同时,减小压力腔的径向表面积会减小增益。其中,力F=PxS,S越小,P越大。因此,对于相同的扭矩,会有更大的压力。由于增益是以N.m/bar表示的,因此1巴对应的扭矩较小。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术语“更小”或“相等”必须理解为在制造公差之外的更小或相等。
在下面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为了便于理解,以下术语将以非限制性的方式使用:
在相对于由机动车辆变速器的主旋转轴线x确定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的“前部”AV或“后部”AR,“后部”表示位于图中右侧、变速器侧的部分,“前部”AV表示位于图中左侧、发动机侧的部分;以及
相对于轴线x并沿着与所述轴向方向正交的径向方向的内侧/内”或外侧/外”,“内侧”表示靠近纵向轴线x的部分,“外侧”表示远离纵向轴线X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双离合器机构可以有利地包括以下改进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形成这些改进的技术特征可以单独考虑或结合考虑:
每个致动系统还包括弹性回位元件,第一离合器的致动系统的弹性回位元件径向位于第一离合器的平衡腔的外侧。因此,该弹性回位元件在外侧的定位允许第一离合器的致动系统的活塞在其致动时接收与致动力相反的力,该力的矢量原点径向位于活塞和离合器1的离合器盘组件之间的接触半径附近。这尤其使得可以有助于活塞在致动过程中尽可能保持与轴线垂直,从而减少颤动现象。
第一离合器的致动系统的弹性回位元件是贝氏弹簧垫圈或由螺旋弹簧构成;
第二离合器的致动系统的弹性回位元件由螺旋弹簧构成;
第一离合器的致动系统的弹性回位元件轴向定位在离合器共用的输入盘托架和第一离合器的致动系统的活塞之间;
第二离合器与第一离合器的致动系统的弹性回位元件是径向叠置的;
第一离合器的致动系统的弹性回位元件包括平衡盖,该平衡盖适于径向封闭相应的平衡腔;
每个活塞由以下形成:
第一部分,在压力腔的外侧上径向延伸,以便接合或脱离相应的离合器,以及
第二部分,径向位于第一部分的内侧并与压力腔相互作用;
第一离合器的致动系统的活塞的第二部分包括连接至第一轴向延伸面的第一径向延伸面;
第一离合器的平衡腔的外径小于第二离合器的平衡腔的外径。这样做的目的特别是为了在第一离合器的压力腔和平衡腔之间保持或多或少的紧密平衡,以便为每个腔实现100%的平衡。
第一离合器的压力腔的外径和第二离合器的压力腔的外径之间的差d1等于第一离合器的平衡腔的外径和第二离合器的平衡腔的外径之间的差d2;
第一离合器的压力腔的内径等于第二离合器的压力腔的内径,和/或,第一离合器的平衡腔的内径等于第二离合器的平衡腔的内径。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双离合器机构的机动车辆传动系统,其中:
第一离合器通过第一输出盘托架可旋转地联接至变速器的第一输出轴;
第二离合器通过第二输出盘托架可旋转地联接至变速器的第二输出轴;
第一和第二离合器交替地可旋转地联接至输入驱动板,所述输入驱动板可旋转地联接至通过至少一个曲轴旋转的输入轴。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说明,将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细节、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可见。下面的说明是参考附图、仅以示例性方式提供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双离合器机构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双离合器机构10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双离合器机构优选为多盘双湿式离合器类型,并且具有主旋转轴线x。双离合器机构10结合到变速器线1中,变速器线1包括可旋转地联接至双离合器机构10的变速器。
双离合器机构10包括围绕轴线x的至少一个输入元件2,称为扭矩输入元件,其可旋转地连接至驱动轴(未示出)。输入元件2位于双湿式离合器机构10的前部。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常为L形的输入元件2包括由输入驱动板3形成的径向定向的环形部分和由轮毂4形成的轴向定向的部分。输入驱动板3和输入轮毂4刚性连接,优选通过焊接和/或铆接紧固在一起,焊接例如为激光穿透焊接。
轮毂4相对于输入驱动板3径向布置在内侧。
例如,输入轮毂4通过花键可旋转地连接至阻尼装置(例如双质量飞轮)的输出端,该阻尼装置的输入端特别地通过飞轮连接至由曲轴形成的驱动轴,该曲轴使机动车辆上设置的发动机旋转。
输入驱动板3在其轴向定向的外径向端处包括齿部9,齿部9径向向外延伸并压在离合器E1、E2共用的输入盘托架8上。轮毂4的部分位于内径向端处。固定环5轴向固定该组件。
离合器E1、E2共用的输入盘托架8由第一离合器E1的外盘托架14和第二离合器E2的内盘托架24构成。在所考虑的实例中,外盘托架14和内盘托架24通过焊接刚性地紧固在一起。
控制该双湿式离合器机构10,以便分别通过第一离合器E1或第二离合器E2选择性地将所述驱动轴联接至第一轴(未示出)和第二从动轴(未示出)。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输入轴至少通过发动机的曲轴旋转,该发动机例如为内燃机;并且第一和第二传动轴适于可旋转地联接至变速器,例如变速箱,其为机动车辆上设置的变速器类型。
优选地,第一从动轴和第二从动轴同轴。当所述第一离合器E1闭合时,第一从动轴旋转,当所述第二离合器E2闭合时,第二从动轴旋转。
第一离合器E1的多盘组件包括可旋转地连接至输入盘托架8的凸缘11,以及可旋转地连接至盘支架13(也称为输出盘托架13)的摩擦盘12。摩擦盘12单独地轴向插置于两个连续的凸缘11之间。
第一传动轴可旋转地联接至输入轴。当第一离合器E1配置在所谓的接合位置时,第一传动轴通过输入轴旋转,为此,多个第一凸缘11可旋转地联接至多个摩擦盘12。可选地,当第一离合器E1配置在所谓的脱离位置时,第一传动轴可旋转地从输入轴脱离,为此,多个凸缘11可旋转地从多个摩擦盘12脱离。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离合器E2以类似方式联接至输入轴。
第一离合器E1和第二离合器E2被布置成:根据每个离合器E1和E2各自的配置并借助于输入驱动板3,从输入轴向两个传动轴之一交替地传递所谓的输入动力-扭矩和转速。
第一离合器E1和第二离合器E2布置成使得它们不同时处于相同的接合配置。然而,第一离合器E1和第二离合器E2可以同时配置在其脱离位置。
盘托架13具有围绕轴线x旋转对称的形状,其包括布置成接收湿式离合器E1的多盘组件的轴向延伸部54以及在垂直于轴线x的平面中从轴向延伸部径向地向内延伸的环形部分55。
第一离合器E1的输出盘托架13通过与摩擦盘12啮合并通过与所述第一从动轴的花键连接而可旋转地连接。
输出盘托架13具有大致L形,其内部径向端优选通过激光穿透焊接、摩擦焊接或电容放电焊接而刚性连接至第一输出轮毂120。第一输出轮毂120在径向内侧包括轴向花键,该轴向花键布置成与位于第一传动轴上的互补花键相互作用,从而构成旋转联接。
第二离合器E2的多盘组件还包括可旋转地连接至组装的盘托架10的凸缘,以及可旋转地连接至盘支撑件23(也称为输出盘托架23)的摩擦盘。
输出盘托架23具有围绕轴线x旋转对称的形状,包括布置成接收湿式离合器E2的多盘组件的轴向延伸部44以及在垂直于轴线x的平面中从轴向延伸部径向地向内延伸的环形部分45。
第二离合器E2的输出盘托架23通过与摩擦盘啮合并通过与所述第二从动轴的花键连接而可旋转地连接。
输出盘托架23具有大致L形,其内部径向端优选通过激光穿透焊接、摩擦焊接或电容放电焊接而刚性连接至第二输出轮毂220。第二输出轮毂220在径向内侧包括轴向花键,该轴向花键布置成与位于第二传动轴上的互补花键相互作用,从而构成旋转连接。
离合器E1、E2包括两个至七个摩擦盘,优选四个摩擦盘。
双离合器机构还包括具有旋转轴线x的主轮毂7。公共输入盘托架8通过焊接至主轮毂7而刚性地紧固。
因此,主轮毂7通过公共输入盘托架8支撑第一和第二离合器E1、E2。因此,主轮毂7可旋转地联接至双离合器机构10的输入轮毂4。如上所述,当输入轮毂4联接至通过发动机曲轴旋转的驱动轴时,主轮毂7则以类似于驱动轴的方式旋转。
如图1所示,第一离合器E1位于第二离合器E2的径向上方。
优选地,第一离合器E1和第二离合器E2处于打开状态,也称为“常开”,并且由控制装置(未示出)选择性地启动以进行操作,以便从打开状态转换到关闭状态。
第一离合器E1和第二离合器E2各自由致动系统30、40控制,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每个致动系统30、40被布置成使得其能够将第一离合器E1和第二离合器E2配置成接合配置和脱离配置之间的任何配置。
为了选择性地控制双离合器机构10的第一离合器E1和第二离合器E2的状态变化,控制装置管理油的供应。控制装置连接至主轮毂7,主轮毂7包括在图1的剖视图中不可见的通道。
每个致动系统30、40包括:
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的压力腔31、41,
可在压力腔31、41内轴向移动的活塞32、42,
相对于活塞32、42位于压力腔31、41相对侧的平衡腔33、43。
每个致动系统30、40还包括弹性回位元件34、44,弹性回位元件34、44被布置成产生与相应活塞32、42的位移相反的轴向力,以便接合相应的离合器E1、E2。这使得能够自动地将活塞32、42返回到脱离位置,对应于离合器的打开状态。在该位置,活塞32、42轴向释放相应的多盘组件,然后该多盘组件不再在第一或第二从动轴的方向上传递扭矩。
第一致动系统30通过第一活塞32连接至第一离合器E1,第一活塞32包括:
第一部分32a,在压力腔31的外侧径向延伸,以便接合或脱离相应的离合器,以及
第二部分32b,径向位于第一部分32a的内侧,并与压力腔31相互作用。
活塞32的第二部分32b包括连接至第一轴向延伸面321的第一径向延伸面320。第一和第二面320、321一体形成。
第一活塞32通常布置成通过其第一部分32a与所述第一离合器E1的摩擦元件(凸缘11和摩擦盘12)相互作用,并通过其第二部分32b与力发生器相互作用,将平行于纵向轴线x施加的第一轴向力传递给第一离合器E1,以便将第一离合器E1配置成上述详细描述的配置之一。在其第一部分32a上,第一活塞32包括朝向前部AV轴向延伸的外部支承区域61,使得它们能够将第一离合器E1的多盘组件的端部凸缘11压靠在摩擦盘12上,并且压靠在直接形成于输入驱动板3中的外部反作用装置18上。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支承区域61是不连续的。
第一活塞32可在分别对应于第一离合器E1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脱离位置和接合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是从后向前移动。第一离合器E1的第一活塞32轴向定位在轴向位于后部的压力腔31和轴向位于前部的平衡腔33之间。
第一活塞32是波纹板的形式,并且在其径向外端处朝向前部AV轴向弯曲。外部支承区域61平行于纵向轴线x朝向前部AV延伸,并且延伸通过穿过公共输入盘托架8、特别是穿过第一离合器E1的外部盘托架14而形成的开口。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活塞32可以通过按压获得。
第一致动系统30的第一压力腔31布置成接收一定体积的加压液压流体,以便在第一活塞32的第二部分32b上产生轴向力,并因此将第一离合器E1配置成上述配置之一。加压液压流体有利地通过高压流体循环管道(在剖视图中未示出)输送,该管道至少部分地穿过主轮毂7并在所述主轮毂7的外表面上的压力腔31中径向流出。
第一致动系统30的第一压力腔31有利地被限定成:
径向地向内,通过主轮毂7的一部分限定,
轴向地朝向后部AR,通过闭合部分39限定,
径向地向外,通过第一活塞32的第二部分32b的轴向延伸面321限定,并且
轴向地朝向前部AV,通过第一活塞32的第二部分32b的径向延伸面320限定。
还将注意到,通过三个密封件的存在来确保第一致动系统的压力腔31的密封。
产生第一离合器E1的活塞32的力的压力腔31与平衡腔33相关联,平衡腔33布置成接收一定体积的液压流体。润滑剂或冷却剂类型的流体有利地通过低压流体循环管道(在剖视图中未示出)输送,该低压流体循环管道至少部分地穿过主轮毂7并在所述主轮毂7的外表面上的平衡腔33中径向流出。第一致动系统30的平衡腔33有利地被限定成:
径向向内,通过主轮毂7的一部分限定,
轴向地朝向后部AR,通过第一活塞32的第二部分32b的径向延伸面320限定,
径向地向外,通过平衡盖35的轴向定向部分35a限定,以及
轴向地朝向前部AV,通过公共输入盘托架8的一部分、特别是第一离合器E1的外盘托架14的一部分限定。
还将注意到,通过两个密封件的存在来确保第一致动系统30的平衡腔33的密封。
有利地,第一致动系统30的平衡腔33的平衡盖35包括轴向定向部分35a和径向定向部分35b。
根据特定实施例,盖35可以焊接到第一离合器E1的外盘托架14上,或者简单地夹在第一离合器的盘托架和弹性回位元件34之间,如图1所示。作为变型,可以通过夹紧或焊接到弹性回位元件34上来组装该盖35。
轴向间隙部分34a可以轴向定位在平衡盖35的径向定向部分35b和弹性回位元件的轴向端部(特别是位于前面的端部)之间。
有利地,平衡盖35形成弹性回位元件34的整体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消除了轴向间隙部分34a。
第一离合器E1的致动系统30的弹性回位元件34径向位于第一离合器E1的平衡腔33的外侧。特别地,弹性回位元件34轴向布置在离合器E1、E2共用的输入盘托架8和第一离合器E1的致动系统30的活塞32之间。
在所考虑的实例中,第二离合器E2和第一离合器E1的致动系统30的弹性回位元件34是径向叠置的。
有利地,第一离合器E1的致动系统30的弹性回位元件34是贝氏弹簧垫圈或由螺旋弹簧构成。如图1所示,活塞32的弹性回位元件34由轴向插置于平衡盖35的后壁和所述活塞32之间的多个螺旋弹簧形成。
第二致动系统40通过第二活塞42连接至第二离合器E2,第二活塞42包括:
第一部分42a,在压力腔41的外侧径向延伸,以便接合或脱离相应的离合器,以及
第二部分42b,径向位于第一部分42a的内侧并与压力腔41相互作用。
类似于上述第一活塞的操作,第二活塞42布置成通过其与所述第二离合器E2的摩擦元件(凸缘和摩擦盘)相互作用的第一部分42a,以及通过其与力发生器相互作用的第二部分42b,将平行于纵向轴线x施加的第二轴向力传递给第二离合器E2,以便将第二离合器E2配置成上述详细描述的配置之一。在其第一部分42a上,第二活塞42包括朝向后部AR轴向延伸的外部支承区域51。支承区域51压在第二离合器E2的多盘组件的端部凸缘上。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支承区域51形成连续的环。
第二活塞42可在分别对应于第二离合器E2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脱离位置和接合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是从前向后移动。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所述双离合器机构10的第一离合器E1的活塞32和第二离合器E2的活塞42沿相反方向轴向移动,以便例如从脱离位置转换到接合位置。本发明的压力腔31、41在所述活塞32、42上施加轴向相反的致动力。特别地,第一活塞32的致动力轴向地指向前方,而第二活塞42的致动力轴向地指向后方。
如图1所示,活塞42的位移通过压力腔41来控制,压力腔41被限定为:
径向向内,通过主轮毂7的一部分限定,
轴向地朝向后部AR并径向地向外,通过活塞42的第二部分42b限定,
轴向地朝向前部AV,通过闭合部分49的后部径向面限定。
第二离合器E2的第二活塞42的压力腔41与平衡腔43相关联,平衡腔43被限定为:
径向向内,通过主轮毂7的一部分限定,
轴向地朝向后部AR并径向地向外,通过平衡盖45的轴向定向部分45a限定,并且
轴向地朝向前部AV,通过活塞42的第二部分42b限定。
有利地,第一致动系统40的平衡腔43的平衡盖45包括轴向定向部分45a和径向定向部分45b。
第二离合器E2的活塞42轴向定位在轴向位于前部的压力腔41和轴向位于后部的平衡腔43之间。
活塞42被控制以在接合位置将第二离合器E2的所述多盘组件轴向夹紧在反作用装置28上。反作用装置28直接形成在第一离合器E1的外盘托架14的前周缘上。
平衡盖45包括围绕轴线x呈角度分布的轴环,在平衡腔43和第二离合器E2的内部之间形成油路,并允许平衡压力腔41和平衡腔43之间的压力所需的油循环。
如图1所示,第二离合器E2的致动系统40的弹性回位元件44由轴向插置于平衡盖45的前壁(特别是径向定向部分45b)和所述活塞42之间的多个螺旋弹簧形成。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第一离合器E1的压力腔31的外径小于第二离合器E2的压力腔41的外径。特别地,第一活塞32的第二部分32b的径向延伸面320的径向高度小于活塞42的第二部分42b的径向外端的径向高度。因此,两个压力腔31、41具有彼此不同的径向高度。压力腔31的外径位于与压力腔41的外径相距d1处。
此外,第一离合器E2的平衡腔33的外径小于第二离合器E2的平衡腔43的外径。特别地,平衡盖35的径向部分35a的径向高度小于平衡盖45的径向部分45a的径向高度。压力腔33的外径位于与压力腔43的外径相距d2处。
有利的是,d1等于d2。
在所考虑的实例中,第一离合器E1的压力腔31的内径等于第二离合器E2的压力腔41的内径。第一离合器E1的平衡腔33的内径也等于第二离合器E2的平衡腔43的内径。
在所考虑的实例中,双离合器机构10还包括三个轴承71、72、73。
径向轴承71插置于刚性连接至输出盘托架13的第一输出轮毂120和输入轮毂4之间,以便承受输入轮毂4和/或输入驱动板3的径向力,尽管输入轴和第一传动轴可以分别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第一轴向轴承72轴向插置于限定离合器E1的输出盘托架的盘支撑件13和限定离合器E2的输出盘托架的盘支撑件23之间,以便能够在两个输出盘托架13、23之间传递轴向载荷,当第一和第二离合器E1、E2配置成不同的配置时,这两个输出盘托架13、23能够以不同的速度旋转。
最后,第二轴向轴承73插置于离合器E2的输出盘托架13和中心轮毂7之间。
有利地,轴承71是滚珠轴承构件,轴承72、73是具有第一和第二盘的滚动轴承,多个滚动体位于第一和第二盘之间。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扭矩传递装置可以包括K0型脱离离合器,其用于混合动力变速器中,以便在车辆起动阶段之后将内燃机连接到电动机。
尽管已经结合多个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决不局限于此,并且本发明包括所描述的装置的所有技术等同物及其任意组合,这些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权利要求书中,括号中的任何参考符号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书。

Claims (10)

1.一种双离合器机构(10),包括:
第一多盘湿式离合器和第二多盘湿式离合器(E1、E2),围绕轴线(x)旋转并且被控制以选择性地将驱动轴分别连接至第一从动轴和第二从动轴,所述第一离合器(E1)相对于所述第二离合器(E2)径向地位于外侧,
第一致动系统和第二致动系统(30、40),布置成分别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E1、E2),
每个致动系统(30、40)包括:
压力腔(31、41),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
可轴向移动的活塞(32、42),
平衡腔(33、43),相对于所述活塞(32、42)位于所述压力腔(31、41)的相对侧,
所述压力腔(31、41)在所述活塞(32、42)上施加轴向相反的致动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E1)的压力腔(3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离合器(E2)的压力腔(41)的外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每个致动系统(30、40)还包括弹性回位元件(34、44),所述第一离合器(E1)的致动系统(30)的弹性回位元件(34)径向地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E1)的平衡腔(33)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E1)的致动系统(30)的弹性回位元件(34)是贝氏弹簧垫圈或由螺旋弹簧构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E1)的致动系统(30)的弹性回位元件(34)轴向布置在所述离合器(E1、E2)共用的输入盘托架(8)与所述第一离合器(E1)的致动系统(30)的活塞(32)之间。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器(E2)和所述第一离合器(E1)的致动系统(30)的弹性回位元件(34)是径向叠置的。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E1)的致动系统(30)的弹性回位元件(34)包括平衡盖(35),所述平衡盖(35)适于径向关闭相应的平衡腔(33)。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每个活塞(32、42)由以下形成:
第一部分(32a、42a),在所述压力腔(31、41)的外侧上径向延伸,以便接合或脱离相应的离合器,以及
第二部分(32b、42b),径向地位于所述第一部分(32a,42a)的内侧,并与所述压力腔(31、41)相互作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E1)的致动系统(30)的活塞(32)的第二部分(32b)包括连接至第一轴向延伸面(321)的第一径向延伸面(320)。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E1)的平衡腔(33)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离合器(E2)的平衡腔(43)的外径。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E1)的压力腔(31)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离合器(E2)的压力腔(41)的内径,和/或,所述第一离合器(E1)的平衡腔(33)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离合器(E2)的平衡腔(43)的内径。
CN201980057881.1A 2018-09-06 2019-05-22 双离合器机构 Active CN112639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857987A FR3085731B1 (fr) 2018-09-06 2018-09-06 Mecanisme a double embrayage
FR1857987 2018-09-06
PCT/EP2019/063165 WO2020048648A1 (fr) 2018-09-06 2019-05-22 Mecanisme a double embray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9321A true CN112639321A (zh) 2021-04-09
CN112639321B CN112639321B (zh) 2024-02-13

Family

ID=65201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7881.1A Active CN112639321B (zh) 2018-09-06 2019-05-22 双离合器机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KR (1) KR20210044880A (zh)
CN (1) CN112639321B (zh)
DE (1) DE112019004462T5 (zh)
FR (1) FR3085731B1 (zh)
WO (1) WO2020048648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2819A (zh) * 2004-11-05 2007-10-10 格特拉格传动机构和齿轮工厂赫尔曼·哈根迈尔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双作用离合器系统
WO2009148999A2 (en) * 2008-06-03 2009-12-10 Borgwarner Inc. Multiple clutch device having two pressure equalization chambers
US20100320050A1 (en) * 2006-11-21 2010-12-23 Exedy Corporation Multiple clutch device
JP2011033157A (ja) * 2009-08-04 2011-02-17 Honda Motor Co Ltd 変速機用クラッチ装置
CN102625884A (zh) * 2009-08-28 2012-08-01 格特拉克·福特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设有两个输入轴的变速器的双离合器装置
CN104791396A (zh) * 2013-08-29 2015-07-22 格特拉格传动机构和齿轮工厂赫尔曼·哈根迈尔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离合器组件以及用于制造离合器组件的方法
WO2015131898A2 (de) * 2014-03-05 2015-09-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FR3059742A1 (fr) * 2016-12-06 2018-06-08 Valeo Embrayages Porte-disque assemble et mecanisme a double embrayage humide comprenant ce porte-disque assemble
DE102018102501A1 (de) * 2017-02-07 2018-08-09 Valeo Embrayages Kompakter Doppelkupplungsmechanismus und Übertragungssystem mit einem derartigen Doppelkupplungsmechanism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22525A1 (de) 2008-05-07 2009-11-12 Volkswagen Ag Doppelkupplung
DE102011006027A1 (de) * 2011-03-24 2012-09-27 Zf Friedrichshafen Ag Ölzuführnabe für eine nasslaufende Doppelkupplung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2819A (zh) * 2004-11-05 2007-10-10 格特拉格传动机构和齿轮工厂赫尔曼·哈根迈尔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双作用离合器系统
US20100320050A1 (en) * 2006-11-21 2010-12-23 Exedy Corporation Multiple clutch device
WO2009148999A2 (en) * 2008-06-03 2009-12-10 Borgwarner Inc. Multiple clutch device having two pressure equalization chambers
CN102046999A (zh) * 2008-06-03 2011-05-04 博格华纳公司 具有两个压力平衡室的多离合器装置
JP2011033157A (ja) * 2009-08-04 2011-02-17 Honda Motor Co Ltd 変速機用クラッチ装置
CN102625884A (zh) * 2009-08-28 2012-08-01 格特拉克·福特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设有两个输入轴的变速器的双离合器装置
CN104791396A (zh) * 2013-08-29 2015-07-22 格特拉格传动机构和齿轮工厂赫尔曼·哈根迈尔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离合器组件以及用于制造离合器组件的方法
WO2015131898A2 (de) * 2014-03-05 2015-09-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FR3059742A1 (fr) * 2016-12-06 2018-06-08 Valeo Embrayages Porte-disque assemble et mecanisme a double embrayage humide comprenant ce porte-disque assemble
DE102018102501A1 (de) * 2017-02-07 2018-08-09 Valeo Embrayages Kompakter Doppelkupplungsmechanismus und Übertragungssystem mit einem derartigen Doppelkupplungsmechanism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48648A1 (fr) 2020-03-12
CN112639321B (zh) 2024-02-13
KR20210044880A (ko) 2021-04-23
FR3085731B1 (fr) 2023-04-21
DE112019004462T5 (de) 2021-05-20
FR3085731A1 (fr) 2020-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20710B1 (ko) 습식 이중 클러치용 유압식 제어 시스템
US11541740B2 (en) Hybrid module and driv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JP3414077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US11198357B2 (en) Hybrid module and drive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EP3105075B1 (en) Coupling assembly and driveline assembly with such a coupling assembly
US20160084322A1 (en) Double wet clutch mechanism for a transmission system
KR20170107926A (ko) 제어 시스템 상에 지지된 습식 이중 클러치
US10458486B2 (en) Clutch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such mechanism on transmission drivetrain
US8991577B2 (en) Parallel dual clutch unit
CN109790880B (zh) 三重离合器及其致动器
US20080308378A1 (en) Coupling device
WO1989007725A1 (en) Torque convertor
CN113389822A (zh) 双湿式离合器
KR102417335B1 (ko)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자동차용 더블 클러치 장치
US11353097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fluid coupling
CN112901671A (zh) 扭矩传递装置
KR20190027442A (ko) 하이브리드 전기자동차용 클러치 장치
CN112639321B (zh) 双离合器机构
KR101909224B1 (ko) 이중 클러치
US20230286367A1 (en) Pressure medium-actuated separating clutch which is normally closed, comprising an actuation device which rotates therewith and axially overlaps with a damper device
US11680608B2 (en) Power flow in a double concentric clutch
US11614129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2020165474A (ja) 摩擦係合装置及び駆動伝達装置
KR20190075474A (ko) 변속기용 트리플 클러치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