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6160A - 激光器 - Google Patents

激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6160A
CN112636160A CN201910892473.XA CN201910892473A CN112636160A CN 112636160 A CN112636160 A CN 112636160A CN 201910892473 A CN201910892473 A CN 201910892473A CN 112636160 A CN112636160 A CN 112636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prism
sub
chip
laser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24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6160B (zh
Inventor
周子楠
田有良
杜光超
韩继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24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36160B/zh
Priority to CN202210689365.4A priority patent/CN11514939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1630 priority patent/WO20210525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636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6160A/zh
Priority to US17/698,132 priority patent/US2022020949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6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6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40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semiconductor las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S5/02 - H01S5/30
    • H01S5/4025Array arrangements, e.g. constituted by discrete laser diodes or laser b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4Arrangement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 H01S5/02469Passive cooling, e.g. where heat is removed by the housing as a whole or by a heat pipe without any active cooling element like a TE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06Substrates, e.g. growth, shape, material, removal or bo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2Mountings; Housings
    • H01S5/0225Out-coupling of light
    • H01S5/02253Out-coupling of light usin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2Mountings; Housings
    • H01S5/0225Out-coupling of light
    • H01S5/02255Out-coupling of light using beam deflec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2Mountings; Housings
    • H01S5/023Mount members, e.g. sub-mount members
    • H01S5/02315Support members, e.g. bases or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2Mountings; Housings
    • H01S5/023Mount members, e.g. sub-mount members
    • H01S5/02325Mechanically integrated components on mount members or optical micro-benches
    • H01S5/02326Arrangements for relative positioning of laser diodes and optical components, e.g. grooves in the mount to fix optical fibres or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4Arrangement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 H01S5/02476Heat spreaders, i.e. improving heat flow between laser chip and heat dissipa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40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semiconductor las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S5/02 - H01S5/30
    • H01S5/4025Array arrangements, e.g. constituted by discrete laser diodes or laser bar
    • H01S5/4031Edge-emitting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激光器,属于光电技术领域。所述激光器包括:管壳,以及位于管壳内的承载基板、多个激光器芯片和至少一个棱镜,该多个激光器芯片与该至少一个棱镜均位于承载基板远离管壳的一侧;承载基板包括:该多个激光器芯片所在的芯片贴装区,以及该至少一个棱镜所在的棱镜设置区,且棱镜设置区相对于芯片贴装区凹陷;每个棱镜与一个或多个激光器芯片对应,棱镜位于其对应的激光器芯片的出光侧,且棱镜用于反射对应的激光器芯片射出的光线。本申请解决了激光器制备的总体误差较大的问题,提高了激光器射出的光线的准直度。本申请用于发光。

Description

激光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器。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激光器被广泛应用。
激光器可以包括管壳、承载基板、至少一个热沉和至少一个激光器芯片,其中,承载基板设置在管壳上,该至少一个热沉粘贴在承载基板上,每个激光器芯片粘贴在一个热沉上。激光器还可以包括棱镜,该棱镜用于调节激光器芯片发出的光线的方向,该棱镜通常也粘贴在基板上。
由于制备激光器的过程中需要依次进行较多的粘贴步骤,而进行每个粘贴步骤时均会存在粘贴误差,因此,激光器的制备总体误差较大,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的准直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激光器,可以解决激光器的制备总体误差较大,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的准直度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激光器包括:管壳,以及位于所述管壳内的承载基板、多个激光器芯片和至少一个棱镜,所述多个激光器芯片与所述至少一个棱镜均位于所述承载基板远离所述管壳的一侧;
所述承载基板包括:所述多个激光器芯片所在的芯片贴装区,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棱镜所在的棱镜设置区,且所述棱镜设置区相对于所述芯片贴装区凹陷;
每个所述棱镜与一个或多个所述激光器芯片对应,所述棱镜位于其对应的所述激光器芯片的出光侧,且所述棱镜用于反射对应的所述激光器芯片射出的光线。
可选地,所述棱镜与所述承载基板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芯片贴装区包括至少一个子贴装区,所述棱镜设置区包括至少一个子设置区;
所述至少一个子贴装区与所述至少一个子设置区一一对应,所述子设置区的棱镜与所述子设置区对应的子贴装区的激光器芯片对应;
所述子贴装区和所述子设置区沿任一方向交替排布,所述子贴装区与对应的所述子设置区相邻。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子设置区包括:具有一个棱镜的目标子设置区,所述目标子设置区对应的所述子贴装区中具有多个所述激光器芯片。
可选地,所述一个棱镜呈条状,所述一个棱镜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一个棱镜的高度方向,且垂直于所述一个棱镜朝向对应的所述激光器芯片的方向。
可选地,对于所述多个激光器芯片中的任一所述激光器芯片:
所述激光器芯片的第一端与所述激光器芯片所在的所述子贴装区的第二端平齐,其中,所述第一端为所述激光器芯片靠近其对应的所述棱镜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激光器芯片所在的所述子贴装区靠近所述激光器芯片对应的所述棱镜的一端;
或者,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激光器芯片对应的所述棱镜之间,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激光器芯片和其对应的所述棱镜的排布方向上的距离小于15微米。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激光器芯片对应的所述棱镜之间,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激光器芯片和其对应的所述棱镜的排布方向上的距离小于5微米。
可选地,所述承载基板的材质包括陶瓷。
可选地,所述激光器还包括:在所述激光器芯片远离所述管壳的一侧,沿远离所述管壳的方向依次叠加的盖板、密封玻璃以及准直透镜;
所述盖板、所述密封玻璃以及所述准直透镜中的一个或多个结构与所述承载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相同。
可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结构与所述承载基板的材质相同。
可选地,所述激光器还包括:沿远离所述管壳的方向,依次叠加在所述芯片贴装区上的散热层、辅助层和导电层,所述激光器芯片位于在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管壳的一侧;
所述散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20瓦/米·度,所述辅助层的材质与所述散热层的材质不同,且与所述导电层的材质不同。
可选地,所述承载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与所述散热层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30*10-6/摄氏度。
可选地,所述散热层的材质包括铜。
可选地,所述散热层的厚度大于1微米。
可选地,所述散热层的厚度范围为30微米~75微米。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激光器中,承载基板的棱镜设置区相对于芯片贴装区凹陷,且激光器芯片位于该芯片贴装区,进而无需在承载基板上粘贴用于设置激光器芯片的热沉。因此避免了粘贴热沉导致的粘贴误差,降低了激光器的制备总体误差,进而可以提高激光器射出的光线的准直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激光器的应用越来越广,例如激光器可以应用在焊接工艺,切割工艺以及激光投影等方面。激光器包括较多的部件,如承载基板、热沉、棱镜和激光器芯片等,而其中的各个部件均通过粘贴或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由于每个部件的粘贴或焊接过程中均会存在误差,因此最终制得的激光器的制备总体误差较大,激光器射出的激光较难达到预定的准直度。本申请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基板,可以使得包括该承载基板的激光器的制备总体误差较小,进而使得激光器射出的激光的准直度较高。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激光器20包括:管壳201,以及位于管壳201内的承载基板200、多个激光器芯片202和至少一个棱镜203,该多个激光器芯片202与至少一个棱镜203均位于承载基板200远离管壳201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对激光器20中的两个激光器芯片202进行示意,激光器20中激光器芯片202的个数也可以为三个、四个甚至更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选地,激光器也可以仅包括一个激光器芯片。
承载基板200包括:多个激光器芯片202所在的芯片贴装区,以及该至少一个棱镜203所在的棱镜设置区,且棱镜设置区相对于芯片贴装区凹陷。
每个棱镜203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激光器芯片202对应,棱镜203位于其对应的激光器芯片202的出光侧,且棱镜203用于反射对应的激光器芯片202射出的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基板的芯片贴装区相对于棱镜设置区凸起的部分相当于相关技术中的热沉。本申请实施例相当于使相关技术中的热沉与承载基板一体成型,进而无需在承载基板上粘贴热沉,避免了粘贴热沉带来的粘贴误差,减少了激光器的组装工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承载基板可以看做是厚度较大的热沉,进而承载基板上的激光器芯片在发光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在承载基板中进行较长时间的传导。使得承载基板上的热量均匀分布,故激光器芯片产生的热量可以均匀地分散,因此该承载基板辅助激光器芯片进行散热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激光器中,承载基板的棱镜设置区相对于芯片贴装区凹陷,且激光器芯片位于该芯片贴装区,进而无需在承载基板上粘贴用于设置激光器芯片的热沉。因此避免了粘贴热沉导致的粘贴误差,降低了激光器的制备总体误差,进而可以提高激光器射出的光线的准直度。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基板的棱镜设置区相对于芯片贴装区的凹陷深度h可以大于2.5微米。可选地,该深度h可以小于5微米。由于激光器芯片射出的光线具有发散角,而本申请实施例中棱镜设置区相对于芯片贴装区的凹陷深度较大,因此,位于芯片贴装区的激光器芯片可以将光线较多地射向棱镜设置区中的棱镜。进而,避免了激光器芯片射出的光线过多地射向棱镜设置区底面造成的光线浪费,使得激光器发出的光线亮度较高。
可选地,激光器芯片202可以通过共晶焊接的方式焊接在芯片贴装区,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粘贴的方式)设置在芯片贴装区。棱镜203可以通过共晶焊接的方式焊接在棱镜设置区中,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粘贴的方式)设置在棱镜设置区中。
可选地,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棱镜203也可以与承载基板200一体成型。因此,可以无需在承载基板上粘贴棱镜,避免了粘贴棱镜带来的粘贴误差,进一步降低了制备激光器的总体误差,提高了激光器射出的光线的准直度。
请继续参考图1或图2,承载基板200中的芯片贴装区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子贴装区A,棱镜设置区包括至少一个子设置区W。该至少一个子贴装区A与至少一个子设置区W一一对应,子设置区W的棱镜203与子设置区W对应的子贴装区A的激光器芯片202对应。子贴装区A和子设置区W沿任一方向(如图1或2中的x方向)交替排布,子贴装区A与对应的子设置区W相邻。需要说明的是,图1与图2均以该承载基板200中的芯片贴装区包括两个子贴装区A,棱镜设置区包括两个子设置区W为例进行示意。可选地,承载基板200中子贴装区A与子设置区W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
本申请实施例中,棱镜203与激光器芯片202可以具有两种对应关系。
在第一种对应关系中,激光器20中的至少一个棱镜203中每个棱镜203均可以对应一个激光器芯片202,用于仅反射一个激光器芯片202射出的光。
示例地,子贴装区A具有一个激光器芯片202,子贴装区A对应的子设置区W具有一个棱镜203,该一个棱镜203与其所在的子设置区W对应的子贴装区A具有的一个激光器芯片202对应。请参考图3示出的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可以为图3中截面a-a’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激光器20包括10个激光器芯片202,承载基板200中的芯片贴装区包括10个子贴装区A,棱镜设置区包括10个子设置区W,该10个子贴装区A与该10个子设置区W一一对应。每个子贴装区A中具有一个激光器芯片202,每个子设置区W中具有一个棱镜203,该一个棱镜203与其所在的子设置区W对应的子贴装区A具有的一个激光器芯片202对应,该一个棱镜203用于反射其对应的该一个激光器芯片202射出的光线。
又示例地,子贴装区A具有多个激光器芯片202,子贴装区A对应的子设置区W具有多个棱镜203,且该多个激光器芯片202与该多个棱镜203的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请参考图4示出的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可以为图4中截面a-a’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激光器20包括10个激光器芯片202,承载基板200中的芯片贴装区包括两个子贴装区A,棱镜设置区包括两个子设置区W,该两个子贴装区A与该两个子设置区W一一对应。每个子贴装区A中具有5个激光器芯片202,每个子设置区W中具有5个棱镜203。每个棱镜203与其所在的子设置区W对应的子贴装区A中的一个激光器芯片202对应,每个棱镜203用于反射其对应的一个激光器芯片202射出的光线。
在第二种对应关系中,激光器20中的至少一个棱镜203包括:对应多个激光器芯片202的目标棱镜,该目标棱镜可以用于反射多个激光器芯片202射出的光线。
示例地,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可以为图5中截面a-a’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承载基板200中棱镜设置区包括的该至少一个子设置区A可以包括:具有一个棱镜203的目标子设置区,目标子设置区对应的子贴装区A中具有多个激光器芯片202。也即是,目标子设置区中的该一个棱镜203为目标棱镜。由于子设置区W中的棱镜203与子设置区W对应的子贴装区A中的激光器芯片202对应,因此目标子设置区中的该一个棱镜203与目标子设置区对应的子贴装区A中的所有激光器芯片202对应,该一个棱镜203用于反射该所有激光器芯片202射出的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图5以承载基板200中的棱镜设置区包括两个子设置区W,且该两个子设置区W均为目标子设置区,该目标子设置区对应的子贴装区A中设置有5个激光器芯片为例进行示意。可选地,棱镜设置区也可以同时包括目标子设置区以及普通子设置区,该普通子设置区中的每个棱镜仅对应一个激光器芯片。可选地,子贴装区A中激光器芯片202的数量也可以为4个、6个或者其他个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目标子设置区中的该一个棱镜203可以呈条状,该一个棱镜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该一个棱镜的高度方向,且垂直于该一个棱镜朝向对应的激光器芯片的方向(如图5中的x方向)。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棱镜203进行介绍:
请参考图1或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棱镜203可以具有朝向其对应的激光器芯片202的反光面m,棱镜203可以通过该反光面反射对应的激光器芯片202射出的光线。
可选地,该反光面m可以为凹面或者朝远离棱镜203对应的激光器芯片202的方向(也即是图1或图2中的x方向)倾斜的斜面,图1和图2以该表面为斜面为例进行示意。可选地,该斜面与承载基板200的板面的夹角可以为45度。可选地,当该反光面m为凹面时,该凹面可以为非球面,该凹面中各个位置的曲率不同,进而激光器芯片射出的光线可以在射向非球面之后汇聚成较为准直的光线射出。
示例地,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器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示出激光器中的一个激光器芯片202和一个棱镜203,且未对管壳进行示意,且图6以承载基板中棱镜203的反光面m为凹面且为非球面为例。由图6可知,当激光器芯片202射出的光线射向反光面m后能够以几乎垂直于承载基板200的板面的方向射出,进而可以提高激光器射出的光线的准直度。
可选地,棱镜203在朝向对应的激光器芯片202的方向(如图1至图6任一中的x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范围可以为1.5毫米~2.5毫米。由于棱镜与承载基板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棱镜的设置牢固度可以较高,损坏风险可以较小。可选地,棱镜的高度范围可以为1毫米~2毫米。
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基板的可刻蚀性可以较好。可选地,承载基板的导热系数可以较高,承载基板还可以为绝缘材质。示例地,承载基板的材质可以包括陶瓷。陶瓷可以包括硅材料,如二氧化硅。陶瓷还可以包括氧化铝或氮化铝。可选地,承载基板的材质可以为透明材质。可选地,承载基板的厚度范围可以为4毫米~7毫米。
示例地,可以通过刻蚀的方式(如干刻或湿刻),对陶瓷板状结构或透明板状结构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得到承载基板200。可选地,还可以通过机械打磨或者灰化的方式对板状结构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得到承载基板200。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器20中,激光器芯片202、子贴装区A以及棱镜203的位置关系进行介绍: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1,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器20中的任一激光器芯片202:该激光器芯片202的第一端C可以位于该激光器芯片202所在的子贴装区A与该激光器芯片202对应的棱镜203之间,且该第一端C与该子贴装区A的第二端D在图1中的x方向上的距离d可以小于15微米。其中,该第一端C为该激光器芯片202靠近该棱镜203的一端,该第二端D为该子贴装区A靠近该棱镜203的一端,该x方向即为该激光器芯片202和其对应的该棱镜203的排布方向。例如,该距离d可以为10微米或9微米。可选地,该距离d还可以小于5微米,例如该距离可以为4微米或3微米。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5也以激光器芯片202的第一端伸出其所在的子贴装区为例进行示意。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2,激光器20中任一激光器芯片202的第一端C可以与该激光器芯片202所在的子贴装区A的第二端D平齐。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6也以激光器芯片202的第一端与其所在的子贴装区的第二端为例进行示意。
需要说明的是,激光器芯片发出的光线射向对应的棱镜,进而在棱镜的表面发生反射,并射向远离管壳的方向,以实现激光器的发光。由于激光器芯片发出的光线具有发散角,使激光器芯片的第一端伸出子贴装区,可以减少激光器芯片发出的射向子设置区底面的光线,也即减少了激光器芯片发出的被浪费的光线。进而,可以使激光器芯片发出的光线较多的射向棱镜,并在发生反射后射出激光器,因此激光器的发光亮度可以较高。
另外,相关技术中激光器芯片位于热沉上,且激光器芯片的第一端需要伸出热沉,该伸出热沉的部分的长度通常大于15微米。由于激光器芯片中伸出热沉的部分无法与热沉贴合,故该伸出热沉的部分下方没有支撑,且该伸出热沉的部分较多,因此激光器芯片的设置稳固性较差。另外,激光器芯片在发光时,该未与热沉贴合的部分产生的热量无法通过热沉传导,该热量的散发速度较慢,进而使得激光器芯片的散热效果较差。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光器芯片的第一端与激光器芯片所在的子贴装区的第二端在x方向上的距离较小,甚至该第一端与第二端可以平齐。如此一来,可以增大激光器芯片与承载基板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多了激光器芯片中被支撑的区域,提高了激光器芯片的设置稳固性。并且,激光器芯片在发光时各个区域产生的热量均可以通过承载基板进行传导,因此可以提高激光器芯片的散热效果。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激光器20还可以包括:沿远离管壳201的方向,依次叠加在承载基板200的芯片贴装区上的散热层301、辅助层302和导电层303,激光器芯片202可以位于导电层303远离管壳201的一侧。散热层301、辅助层302和导电层303中每个膜层在承载基板10的正投影均位于棱镜设置区外,且至少部分正投影位于芯片贴装区内。需要说明的是,图7以散热层301、辅助层302和导电层303中每个膜层在承载基板10的全部正投影均位于芯片贴装区内为例进行示意,且图7中以激光器20包括图5中示出的承载基板为例进行示意。
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层301的导热系数大于20瓦/米·度,辅助层302的材质与散热层301的材质不同,且与导电层303的材质也不同。辅助层302用于辅助散热层301与导电层303的粘接,保证散热层301与导电层104之间的粘接可靠性。
可选地,散热层301的热膨胀系数可以与承载基板200的热膨胀系数相匹配。示例地,散热层301的热膨胀系数与承载基板200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值的绝对值可以小于30*10-6/摄氏度。进而,可以防止散热层301与承载基板200在受热时膨胀量相差过大,进而避免散热层301与承载基板200的接触面上各点受力相差较大,使得散热层301与承载基板200之间出现缝隙,或者散热层301与承载基板200的接触面发生褶皱的情况,保证了散热层301在承载基板200上的设置牢固度。
示例地,散热层的材质可以为铜,其热膨胀系数为16.7*10-6/摄氏度,散热基板的材质可以为氮化铝,其热膨胀系数为4.5*10-6/摄氏度。
可选地,散热层的热膨胀系数与承载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可以相同,此时散热层与承载基板在受热时的膨胀量相同,散热层与承载基板的接触面上各点受力均匀,可以进一步避免散热层或承载基板内部结构的破坏,提高散热层在承载基板上的设置牢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散热层的制造材质时需要综合考虑散热层的导热系数与热膨胀系数。当散热层的导热系数较高,导热性较为优良时,可以相应地放宽对散热层的热膨胀系数的限制。如散热层的热膨胀系数与承载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值的绝对值也可以大于或等于30*10-6/摄氏度。
可选地,散热层301的材质可以为铜,铜的导热系数可以为401瓦/米·度。可选地,该散射层102的材质也可以包括银和铝中的一种或多种。辅助层302的材质可以为镍,导电层303的材质可以为金。
由于散热层301的导热系数较大,故该散热层301的散热效果较好。激光器芯片202在发光时产生的热量可以依次通过导电层303、辅助层302以及散热层301快速地传导至承载基板10,进而散发至外界。因此,激光器芯片202上的温度可以快速降低,避免了激光器芯片202由于热量聚集而发生损坏,延长了激光器芯片202的寿命。
可选地,散热层301的厚度可以大于1微米,如散热层301的厚度范围可以为30微米~75微米。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层301的厚度较厚,故激光器芯片202产生的热量可以在散热层301中传导较长时间,使得散热层301上的热量均匀分布,进而激光器芯片202产生的热量可以均匀地分散。并且由于散热层的厚度较大,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少激光器芯片发出的射向管壳造成的光线,也即是可以进一步避免光线浪费,提高激光器发出的光线亮度。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激光器20还可以包括:在激光器芯片202远离管壳201的一侧,沿远离管壳201的方向依次叠加的盖板204、密封玻璃205以及准直透镜206。可选地,承载基板200、激光器芯片202、盖板204、密封玻璃205以及准直透镜206均可以设置在管壳201内,被管壳201的侧壁包围。
可选地,盖板204、密封玻璃205以及准直透镜206中的一个或多个结构与承载基板200的热膨胀系数相同。由于在对激光器中的各个部件进行组装时通常需要进行加热,激光器中的各个部件热膨胀系数相同,则可以直接采用同一工艺并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各个部件的组装,无需为每个部件的组装均单独设置组装环境,因此激光器的组装过程较为便捷。可选地,该一个或多个结构与承载基板的材质相同。由于通常通过加热焊接的方式对激光器中各个部件进行组装,而材质相同的材料在加热焊接时容易融为一体,因此可以提高组装后的激光器的牢固性。
可选地,承载基板、盖板、密封玻璃以及准直透镜的材质均为陶瓷。由于陶瓷对红外光线的透过率较高,故可以使得激光器中的激光器芯片为发出红外光线的激光器芯片,以使得激光器射出的光线强度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形成图8所示的激光器时,可以先采用无氧铜或者可伐材料制备得到管壳201,接着可以将承载基板200粘贴至管壳201中。之后可以采用高精度共晶焊接机将激光器芯片202焊接在承载基板200上。需要说明的是,当承载基板200未与棱镜203一体成型时,还需要在承载基板200中的棱镜设置区焊接棱镜。之后,可以采用打线机在管壳201中形成导线,以将激光器芯片202的电极与对应的电源接线柱(图8未示出导线与电源接线柱)连接。接着可以采用平行封焊技术,将粘贴有密封玻璃205的玻璃盖板(图8未示出玻璃盖板)焊接在盖板204上,如密封玻璃205可以通过绿胶粘贴在玻璃盖板上。最后,可以通过对准工艺,完成非球面准直透镜206的准直调试,继而通过紫外光固化胶将准直透镜206固定在管壳201上,得到图8所示的激光器20。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激光器中,承载基板的棱镜设置区相对于芯片贴装区凹陷,且激光器芯片位于该芯片贴装区,进而无需在承载基板上粘贴用于设置激光器芯片的热沉。因此避免了粘贴热沉导致的粘贴误差,降低了激光器的制备总体误差,进而可以提高激光器射出的光线的准直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包括:管壳,以及位于所述管壳内的承载基板、多个激光器芯片和至少一个棱镜,所述多个激光器芯片与所述至少一个棱镜均位于所述承载基板远离所述管壳的一侧;
所述承载基板包括:所述多个激光器芯片所在的芯片贴装区,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棱镜所在的棱镜设置区,且所述棱镜设置区相对于所述芯片贴装区凹陷;
每个所述棱镜与一个或多个所述激光器芯片对应,所述棱镜位于其对应的所述激光器芯片的出光侧,且所述棱镜用于反射对应的所述激光器芯片射出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与所述承载基板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贴装区包括至少一个子贴装区,所述棱镜设置区包括至少一个子设置区;
所述至少一个子贴装区与所述至少一个子设置区一一对应,所述子设置区的棱镜与所述子设置区对应的所述子贴装区的所述激光器芯片对应;
所述子贴装区和所述子设置区沿任一方向交替排布,所述子贴装区与对应的所述子设置区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子设置区包括:具有一个棱镜的目标子设置区,所述目标子设置区对应的所述子贴装区中具有多个所述激光器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棱镜呈条状,所述一个棱镜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一个棱镜的高度方向,且垂直于所述一个棱镜朝向对应的所述激光器芯片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多个激光器芯片中的任一所述激光器芯片:
所述激光器芯片的第一端与所述激光器芯片所在的所述子贴装区的第二端平齐,其中,所述第一端为所述激光器芯片靠近其对应的所述棱镜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激光器芯片所在的所述子贴装区靠近所述激光器芯片对应的所述棱镜的一端;
或者,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激光器芯片对应的所述棱镜之间,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激光器芯片和其对应的所述棱镜的排布方向上的距离小于15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激光器芯片对应的所述棱镜之间,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激光器芯片和其对应的所述棱镜的排布方向上的距离小于5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板的材质包括陶瓷。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还包括:在所述激光器芯片远离所述管壳的一侧,沿远离所述管壳的方向依次叠加的盖板、密封玻璃以及准直透镜;
所述盖板、所述密封玻璃以及所述准直透镜中的一个或多个结构与所述承载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结构与所述承载基板的材质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还包括:沿远离所述管壳的方向,依次叠加在所述芯片贴装区上的散热层、辅助层和导电层,所述激光器芯片位于在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管壳的一侧;
所述散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20瓦/米·度,所述辅助层的材质与所述散热层的材质不同,且与所述导电层的材质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与所述散热层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30*10-6/摄氏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的材质包括铜。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的厚度大于1微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的厚度范围为30微米~75微米。
CN201910892473.XA 2019-09-20 2019-09-20 激光器 Active CN112636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2473.XA CN112636160B (zh) 2019-09-20 2019-09-20 激光器
CN202210689365.4A CN115149391A (zh) 2019-09-20 2019-09-20 激光器
PCT/CN2020/121630 WO2021052513A1 (zh) 2019-09-20 2020-10-16 激光器
US17/698,132 US20220209495A1 (en) 2019-09-20 2022-03-18 Laser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2473.XA CN112636160B (zh) 2019-09-20 2019-09-20 激光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9365.4A Division CN115149391A (zh) 2019-09-20 2019-09-20 激光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6160A true CN112636160A (zh) 2021-04-09
CN112636160B CN112636160B (zh) 2022-04-26

Family

ID=748839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2473.XA Active CN112636160B (zh) 2019-09-20 2019-09-20 激光器
CN202210689365.4A Pending CN115149391A (zh) 2019-09-20 2019-09-20 激光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9365.4A Pending CN115149391A (zh) 2019-09-20 2019-09-20 激光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09495A1 (zh)
CN (2) CN112636160B (zh)
WO (1) WO20210525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419A1 (zh) * 2021-09-02 2023-03-09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投影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59532B (zh) * 2023-08-15 2024-04-09 武汉钧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硅光模块的光路结构及硅光模块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1949A (zh) * 2011-12-02 2012-04-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平台式折转反射单管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模块
CN204905644U (zh) * 2015-08-24 2015-12-23 深圳市创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耦合系统
CN108614332A (zh) * 2018-07-24 2018-10-02 大连优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光高速传输发射装置
CN109725392A (zh) * 2019-02-19 2019-05-07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光发射组件和光接收组件
CN213816730U (zh) * 2020-12-31 2021-07-27 杭州中科极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器光纤耦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00954A (ja) * 2004-04-13 2005-10-27 Ricoh Co Ltd 双方向光通信装置
JP5920254B2 (ja) * 2013-03-13 2016-05-18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レーザ装置
CN104426053A (zh) * 2013-09-06 2015-03-18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
CN107465109B (zh) * 2017-08-09 2023-12-19 深圳市创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器
CN109390843A (zh) * 2018-12-10 2019-02-2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发射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1949A (zh) * 2011-12-02 2012-04-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平台式折转反射单管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模块
CN204905644U (zh) * 2015-08-24 2015-12-23 深圳市创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耦合系统
CN108614332A (zh) * 2018-07-24 2018-10-02 大连优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光高速传输发射装置
CN109725392A (zh) * 2019-02-19 2019-05-07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光发射组件和光接收组件
CN213816730U (zh) * 2020-12-31 2021-07-27 杭州中科极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器光纤耦合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419A1 (zh) * 2021-09-02 2023-03-09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投影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52513A1 (zh) 2021-03-25
US20220209495A1 (en) 2022-06-30
CN115149391A (zh) 2022-10-04
CN112636160B (zh)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16668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4432275B2 (ja) 光源装置
JP3948488B2 (ja) 発光装置
US8178895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040012958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led chip
JP2006086176A (ja) Led用サブマウ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67492A (ja) 発光装置
KR20180011024A (ko) 레이저 컴포넌트
JP6665666B2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レーザ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装置
CN112542758B (zh) 激光器
CN112636160B (zh) 激光器
JP6920823B2 (ja) 反射部材付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085450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64461B1 (ko) 버퍼층을 갖는 반도체 패키지
US10680405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JP5245980B2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74219B2 (ja) 光源装置
CN216162111U (zh) 激光器
JP2023161108A (ja) レーザ光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16126A (ja) 発光装置
JP4678392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507921U (zh) 激光器模组
WO2023284880A1 (zh) 激光器和激光投影设备
JP2019075460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半導体発光装置
JP2007116128A (ja) 発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