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26703A - 一种超高强度网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高强度网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26703A
CN112626703A CN202011385331.3A CN202011385331A CN112626703A CN 112626703 A CN112626703 A CN 112626703A CN 202011385331 A CN202011385331 A CN 202011385331A CN 112626703 A CN112626703 A CN 112626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bar
strength
high strength
porous carbon
polyester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53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26703B (zh
Inventor
苏成喻
柯文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INJIANG HUAYU WEAV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JINJIANG HUAYU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JINJIANG HUAYU WEAV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JINJIANG HUAYU WEAV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26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6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26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6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0Open-work fabrics
    • D04B21/12Open-work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7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for making fire- or flame-proof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01F1/103Agents inhibiting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2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10B232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olefins
    • D10B2321/021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olefins polyethylene
    • D10B2321/0211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olefins polyethylene high-strength or high-molecular-weight polyethylene, e.g.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D10B2331/021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aromatic polyamides, e.g. ar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强度网布,其特征在于,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本产品工艺简单,应用广泛。

Description

一种超高强度网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超高强度网布。
【背景技术】
芳纶纤维全称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英文为Aramid fiber(杜邦公司的商品名为Kevlar是芳纶纤维的一种,即对位芳纶纤维),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在560度的温度下,不分解,不融化。它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老化性能,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芳纶的发现,被认为是材料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进程。芳纶主要分为两种,对位芳酰胺纤维(PPTA)和间位芳酰胺纤维(PMIA),自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杜邦(DuPont) 公司成功地开发出芳纶纤维并率先产业化后,在30多年的时间里,芳纶纤维走过了由军用战略物资向民用物资过渡的历程,价格也降低了将近一半。现在国外芳纶无论是研发水平还是规模化生产都日趋成熟。在芳纶纤维生产领域,对位芳酰胺纤维发展最快,产能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国、欧洲。如美国杜邦的Kevlar纤维,荷兰阿克苏诺贝尔(Akzo Nobel)公司(已与帝人合并) 的Twaron纤维,日本帝人公司的Technora纤维及俄罗斯的Terlon纤维等。间位芳酰胺纤维的品种有Nomex、Conex、Fenelon纤维等。美国的杜邦是芳纶开发的先驱,他们无论在新产品的研发、生产规摸上,还是在市场占有率上都是世界一流水平,仅他们生产的Kevlar纤维,目前就有Kevlar一49、 Kevlar-29等十多个牌号,每个牌号又有数十种规格的产品。杜邦公司在去年宣布将扩大Kevlar纤维的生产能力,该扩建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完工。帝人、赫斯特等芳纶生产的知名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扩产或联合,并积极开拓市场,希望成为这个朝阳产业的生力军。
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特点在于:
1、高比强度,高比模量。比强度是同等截面钢丝的十多倍,比模量仅次于特级碳纤维。
2、纤维密度低,密度是0.97-0.98g/cm3,可浮于水面。
3、断裂伸长低、断裂功大,具有很强的吸收能量的能力,因而具有突出的抗冲击性和抗切割性。
4、抗紫外线辐射,防中子和γ射线,比能量吸收高、介电常数低、电磁波透射率高。
5、耐化学腐蚀、耐磨性、有较长的挠曲寿命。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04070460涉及一种纱架三贾卡提花网布及制作方法,包括一体经编编织而成的网布本体,网布本体包括网孔提花面层、纱架骨架层和花纹提花层,网孔提花面层由两把半机号贾卡梳栉JB1和梳栉JB2 提花,根据设计工艺需要织出各种单贾卡花型达到单贾卡网布的效果;纱架骨架层由两把半机号贾卡梳栉JB3和梳栉JB4提花,通过自由正反面提花形成骨架层结构;花纹提花层由两把半机号贾卡梳栉JB5和梳栉JB6根据设计工艺需要在网孔提花面层面部和/或纱架骨架层底部提花。本发明通过双针床纱架三贾卡机独特优势,结合梳栉空穿穿纱变化,以及精密设计花型设计和化纤纱的配合使用,生产出高性能,外观花纹独特的提花网布。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05194776涉及一种网孔式提花纱架双贾卡网布,包括由经编机一体编织而成的网布本体,所述网布本体包括面层、底层,所述面层由涤纶单丝透明纱编织而成,所述底层由涤纶低弹纱编织而成,所述面层与底层之间设有由涤纶低弹轻网纱编织而成的网孔提花层,所述网孔提花层在面层上编织形成网孔,所述网孔从面层的上表面贯穿至底层的上表面。本发明利用双贾卡机台的原理,奇妙的工艺设计,使得纱架网布产品更加的丰富,可以利用2把贾卡进行网孔提花,既保留了纱架原来的透明度,还增加了纱架产品的网孔多样性,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双层纱架产品容易起皱、起泡、布边卷边等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970845.7涉及一种网布补强方法,将未发泡的EVA 颗粒嵌入到网布的网孔中,通过热发泡或热压将EVA颗粒固定在网布中,对网布进行补强。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发泡或者热压后的EVA颗粒对网布进行补强,EVA是乙烯醋酸乙烯酯的聚合物,利用乙烯醋酸乙烯酯的特性提高网布的耐热性、耐候性、硬度、拉力、弹性等,此方法补强速度快,效果显著,补强稳定。可以根据需要对运动鞋面料的不同部位进行不同强度的网布补强,以实现运动鞋面料不同部位张力和控制力不同,提高网布的使用范围。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1248663.5涉及一种抗菌银离子网布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配制阻值为7-15MΩ·cm超纯水;步骤二:将网布浸泡在超纯水内一分钟;步骤三:配置银含量99.8%的银离子溶液;步骤四:使用喷涂设备把银离子溶液喷涂于经步骤二处理的网布表面,使网布表面全部由银覆盖;步骤五:将经过步骤四处理的网步经红外线加热80-150℃,烤20 分钟,获得银离子网布。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034765.6属于网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天篷网布。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带有网孔的网片,在所述的网孔内设置有交叉连接线,该交叉连接线与围成网孔的网线连接,所述交叉连接线比所述网线细,所述每个网孔被交叉连接线分割成四个分网孔。两根交叉连接线中间是搭接在一起。这样,网孔比较大,交叉连接线直径较小,有利于透光和通风,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小,几乎不影响农作物生长,鸟类爪子张开后,不能伸入网孔内,而且冰雹落在网片上后,网片上的网线和交叉连接线对冰雹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在冰雹的挤压下,交叉连接线的交叉处向一侧移动,小孔径逐渐变大,直径小的冰雹在重力和其他冰雹的挤压下沿小孔落下,避免了冰雹堆积造成的天篷网布压坏或者将天篷网布的支撑压坏。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0526099.3涉及一种过滤网布,旨在提供一种的过滤效果多样,过滤能力强的过滤网布,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过滤网布本体包括第一过滤层、吸附层和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吸附层和第二过滤层相互粘接,第一过滤层设有第一过滤孔,过滤孔为菱形状,第一过滤层设有第一过滤网线,第一过滤网线将第一过滤孔进行对角分割,吸附层包括第二过滤网线和第三过滤网线,第二过滤网线和第三过滤网线进行十字沉浮相交编织形成方形第二过滤孔,吸附层呈折叠状,第二过滤层包括第一折叠面、第二折叠面、第三折叠面和第四折叠面,第一折叠面与第一过滤层相抵触,第四折叠面与第三过滤层相抵触,该实用新型适用于过滤技术领域。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903875.1涉及一种纬向加强网布,包括第一经向编织线、第二经向编织线和第三经向编织线,所述第一经向编织线与第二经向编织线交错编织成多个内凹六边形线圈,所述内凹六边形线圈两两交错,所述第三经向编织线交错穿过内凹六边形线圈,该实用新型结构采用多轴向编织,使网布可按照特定方向伸直取向,使编织线的力学性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将第一经向编织线与第二经向编织线交错编织形成内凹六边形线圈,利用内凹六边形线圈具有负泊松比的结构特性,赋予网布纬向强度,并引入第三经向编织线,限制网布变形剪切,增加网布的整体强度。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903993.2涉及一种稳定性高强度加强网布,包括织线,主线孔位于相邻两个侧线孔中间位置的右侧,该一条织线上设有多个侧线孔,且侧线孔之间通过竖轴线固定串连接,且多根织线横向排列,且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侧线孔之间通过横轴线固定串连接,该多根织线构成第一层织布,且第一层织下方设有第二层织布。该实用新型结构通过在织线上对称设置侧线孔,同时侧线孔上横向和纵向设有横轴线和竖轴线,从而加强每条织线之间的连接性,避免在网布受力时织线之间发生脱离,通过在侧线孔的外侧横向设有主线孔,通过双层织布的设置,加强网布的强度,同时加强线采用多轴线缠绕设置,在保证加强线的美观度同时增加其强度。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490835.3涉及拉丝网布技术,特征涉及一种拉丝网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外层胚膜和里层胚膜;外层胚膜和里层胚膜熔融贴合得到PVC胚膜;步骤2、将平织型的拉丝网布的两个侧面分别涂覆第一层糊剂后,再涂覆第二层糊剂;将上糊的拉丝网布在130-140℃加热塑化处理2-3分钟;步骤3、将近熔融态的上下层PVC胚膜与拉丝网布贴合在一起得平织型拉丝网布复合材料。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方法将拉丝网布的两个侧面分别涂覆涂糊剂,再与PVC胚膜进行贴合,解决漏气气密性问题,PVC胚膜外层改性为抗UV,耐候型能,耐磨性能良好,弹性好,里层便于同上糊后的拉丝网布粘合牢固。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755606.0涉及一种花型渐变的双色三层网布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花型渐变的双色三层网布的电子横移花型工艺设计:a.花型渐变的双色三层网布的上层由梳栉GB1至梳栉GB4控制编织;b.花型渐变的双色三层网布的中层由梳栉GB5控制编织;c.花型渐变的双色三层网布的下层由梳栉GB6和梳栉GB6控制编织;(2)垫纱数码的入录;(3)织造生产;(4)染整定型。采用本发明生产工艺制成的花型渐变的双色三层网布的花型精度高、稳定性良好,成品网布的表面具有逐渐变化大小的渐变花型、网布表面双色效果良好,此外,制成的花型渐变的双色三层网布手感舒适柔软,具有立体感和较佳的回弹性,具有良好的抗褶皱性、保型性和耐磨性。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0122131.1涉及一种单面可呈色彩变换的双层网布,包含:一上层网纱及一下层网纱;其中,该上层网纱设成多条同向排列的上地梳纱,再设成以多条第一色纱横跨至少二条上地梳纱来回转折勾织编结;该下层网纱设成多条同向排列的下地梳纱,再设成以多条第二色纱横跨至少二条下地梳纱来回转折勾织编结;且于设定位置将该第一色纱、第二色纱进行交换编织,使该第一色纱来回转折穿绕于该下地梳纱勾织编结;该第二色纱来回转折穿绕于该上地梳纱勾织编结;且该上、下层网纱间的第一、二色纱交换编织处,形成一连接段。该具第一色纱的上层网纱表面显现该第二色纱、相对地该具第二色纱的下层网纱表面显现该第一色纱,并可构成各种缇花图案,形成双色明显效果。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724008.2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乱花网布面料,其表面呈间隔错乱的网状,最小花型循环具有60个线圈纵列和30个线圈横列,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的乱花网布面料,类似经编网布效果,且门幅克重稳定,厚度0.22毫米左右。面料质地轻盈柔软,纵横向微弹,光泽亮丽,透气性极佳,填补经编产品的无弹缺陷,环保无毒,瑕疵少无钩丝。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044219.2涉及一种布料技术领域的网布材料结构,该实用新型的网布材料结构包括面层、中间夹层和底层,中间夹层设置在面层与底层之间形成夹层式结构,中间夹层为镂空结构,该实用新型的网布材料结构通过中间夹层将面层和底层分隔开一定的空间,并且中间夹层为镂空结构,镂空部位形成气流通道,气流能够直接由底层穿过镂空结构形成的气流通道后由面层穿出,气流通畅,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和减震支撑效果。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242408.6涉及一种网布,特别涉及一种涤纶网布,属于纺织产品。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所述的经线包括中间线和侧线,所述的中间线的两侧分别设有侧线,所述的纬线间的二根经线相互交叉连接,所述的中间线穿接过二根经线的交叉点,所述的中间线和二根侧线相间隔分布。涤纶网布结构紧凑,强度提升,使用寿命延长。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496733.X涉及一种复合弹性材料网布,包括由顶层、底层和连接顶层和底层的连接层组成的经编立体织物,顶层、底层和连接层围成空腔,空腔内填充有可固化的复合材料,连接层由多层沿网布长度方向平行分布的网状纤维织物组成,每层网状纤维织物由多个交替编织的波形纤维组成,每个波形纤维的每个波峰与一个第一结点固接,且与每个波形纤维上的波峰固接的第一结点在同一直线上,同一直线上每个波形纤维的相邻的两个波峰之间设置的第一结点的数量为1-5个;优点是:使用方便,方便人工装卸和运输,使用时只需浇水等液体即可形成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的网状复合混凝土层的特殊材料;综合性能好;环境友好;应用灵活;成本低,施工方便效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高强度网布。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超高强度网布,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 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
梳栉JB1.1的原料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梳栉JB1.2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梳栉GB1的原料为芳纶1313。
梳栉GB3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梳栉GB4的原料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梳栉GB5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一种高强度涤纶纤维,原料为高强度母粒,PEN切片以及PET切片。
高强度母粒在高强度涤纶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10~20%,优选为15%。
PEN切片在高强度涤纶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1~10%,优选为5%。
一种高强度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一、高强度母粒
将氮掺杂的多孔碳分散在氢氧化纳溶液中,然后再加入氯化镁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混合,而后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反应温度33~38℃,得到氮掺杂的多孔碳吸附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然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将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分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而后加入氯化铝溶液,然后升高反应温度为80℃持续反应 1~2小时,使铝离子吸附在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表面,并在碱性体系下,在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表面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把反应溶液经4500转/ 分钟的高速离心1小时,收集离心后底部沉淀物,对沉淀物在110~130℃真空干燥,制备得到的氢氧化铝-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先将氢氧化铝-氧化镁- 氮掺杂的多孔碳,纳米硼化硅,乙烯基三甲氧基硅以及氧化石墨烯进行研磨,而后加入PBT粒子进行熔融混合,得到高强度母粒;
氮掺杂的多孔碳与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4:1~1.8:1。
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与氯化铝的质量比为2:1~5:1。
氧化银-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10~20%;
纳米硼化硅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5~10%;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1~3%;
氧化石墨烯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2~8%。
二、高强度涤纶纤维
将高强度母粒,PEN切片,PET切片进行混合后进行熔融纺丝,得到高强度涤纶纤维。
高强度涤纶纤维的旦数为80~400旦,优选为200旦。
纳米硼化硅具有熔点高、不易溶于水,且抗氧化、抗热冲击、抗化学侵蚀性能强。尤其在抗热冲击下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用于特殊材料的研磨球材料。
首先利用氯化镁和氢氧化纳中的氢氧根反应得到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吸附在氮掺杂的多孔碳的多孔空隙中,有利于后续高温煅烧时生成氧化镁;利用氮掺杂的多孔碳的多孔特点,将氧化镁附在其孔隙中,起到一个抗菌功能,这是一个高温煅烧的过程。然后在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的表面吸附生成氢氧化铝,起到进一步的阻燃功能,这是一个中温120℃左右的干燥过程。
先将氢氧化铝-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纳米硼化硅,乙烯基三甲氧基硅以及氧化石墨烯,主要是将无机粒子与乙烯基三甲氧基硅以及氧化石墨烯进行充分混合,主要是利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的交联特点和氧化石墨烯的多羟基特点,避免将来加入到聚酯体系中的分散不均的技术问题,提高其与聚酯的相容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加入混合不均的技术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氧化镁粒子,对微生物的吸附作用也能造成细胞膜损伤,以达到抗菌效果;同时纳米氧化镁粒子由于与水接触可以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由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壁的肽键结构从而迅速杀死细菌,得到抗菌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发明一种网布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超高强度网布,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 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
梳栉JB1.1的原料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梳栉JB1.2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梳栉GB1的原料为芳纶1313。
梳栉GB3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梳栉GB4的原料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梳栉GB5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一种高强度涤纶纤维,原料为高强度母粒,PEN切片以及PET切片。
高强度母粒在高强度涤纶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10%。
PEN切片在高强度涤纶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2%。
一种高强度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一、高强度母粒
将氮掺杂的多孔碳分散在氢氧化纳溶液中,然后再加入氯化镁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混合,而后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反应温度33~38℃,得到氮掺杂的多孔碳吸附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然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将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分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而后加入氯化铝溶液,然后升高反应温度为80℃持续反应 1~2小时,使铝离子吸附在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表面,并在碱性体系下,在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表面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把反应溶液经4500转/ 分钟的高速离心1小时,收集离心后底部沉淀物,对沉淀物在110~130℃真空干燥,制备得到的氢氧化铝-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先将氢氧化铝-氧化镁- 氮掺杂的多孔碳,纳米硼化硅,乙烯基三甲氧基硅以及氧化石墨烯进行研磨,而后加入PBT粒子进行熔融混合,得到高强度母粒;
氮掺杂的多孔碳与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4:1。
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与氯化铝的质量比为2:1。
氧化银-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10%;
纳米硼化硅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5%;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1%;
氧化石墨烯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2%。
高温煅烧的条件为:无氧条件下,在低于600℃为快速升温其升温速率为 30℃/min,在600~800℃为缓慢升温,升温速率为10℃/min,恒温1小时。
氮掺杂的多孔碳NPC,其制备方法为利用Zn-MOF-74和三聚氰胺作为前驱体进行煅烧,合成了一种氮掺杂的多孔碳(NPC)。相关的具备制备过程见 Highly efficient porouscarbon electrocatalyst with controllable N-species for selective CO2reduction,Angew.Chem.Int.Ed.,2019,DOI:10.1002/anie.201912751
二、高强度涤纶纤维
将高强度母粒,PEN切片,PET切片进行混合后进行熔融纺丝,得到高强度涤纶纤维。
高强度涤纶纤维的旦数为80旦。
高强度涤纶纤维的极限氧指数LOI为40%,UL-94为V-0级。针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超过96%。
实施例2
一种超高强度网布,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 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
梳栉JB1.1的原料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梳栉JB1.2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梳栉GB1的原料为芳纶1313。
梳栉GB3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梳栉GB4的原料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梳栉GB5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一种高强度涤纶纤维,原料为高强度母粒,PEN切片以及PET切片。
高强度母粒在高强度涤纶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20%。
PEN切片在高强度涤纶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10%。
一种高强度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一、高强度母粒
将氮掺杂的多孔碳分散在氢氧化纳溶液中,然后再加入氯化镁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混合,而后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反应温度33~38℃,得到氮掺杂的多孔碳吸附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然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将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分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而后加入氯化铝溶液,然后升高反应温度为80℃持续反应 1~2小时,使铝离子吸附在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表面,并在碱性体系下,在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表面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把反应溶液经4500转/ 分钟的高速离心1小时,收集离心后底部沉淀物,对沉淀物在110~130℃真空干燥,制备得到的氢氧化铝-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先将氢氧化铝-氧化镁- 氮掺杂的多孔碳,纳米硼化硅,乙烯基三甲氧基硅以及氧化石墨烯进行研磨,而后加入PBT粒子进行熔融混合,得到高强度母粒;
氮掺杂的多孔碳与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8:1。
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与氯化铝的质量比为5:1。
氧化银-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20%;
纳米硼化硅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10%;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3%;
氧化石墨烯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8%。
二、高强度涤纶纤维
将高强度母粒,PEN切片,PET切片进行混合后进行熔融纺丝,得到高强度涤纶纤维。
高强度涤纶纤维的旦数为400旦。
实施例3
一种超高强度网布,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 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
梳栉JB1.1的原料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梳栉JB1.2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梳栉GB1的原料为芳纶1313。
梳栉GB3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梳栉GB4的原料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梳栉GB5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一种高强度涤纶纤维,原料为高强度母粒,PEN切片以及PET切片。
高强度母粒在高强度涤纶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15%。
PEN切片在高强度涤纶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5%。
一种高强度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一、高强度母粒
将氮掺杂的多孔碳分散在氢氧化纳溶液中,然后再加入氯化镁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混合,而后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反应温度33~38℃,得到氮掺杂的多孔碳吸附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然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将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分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而后加入氯化铝溶液,然后升高反应温度为80℃持续反应 1~2小时,使铝离子吸附在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表面,并在碱性体系下,在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表面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把反应溶液经4500转/ 分钟的高速离心1小时,收集离心后底部沉淀物,对沉淀物在110~130℃真空干燥,制备得到的氢氧化铝-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先将氢氧化铝-氧化镁- 氮掺杂的多孔碳,纳米硼化硅,乙烯基三甲氧基硅以及氧化石墨烯进行研磨,而后加入PBT粒子进行熔融混合,得到高强度母粒;
氮掺杂的多孔碳与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6:1。
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与氯化铝的质量比为4:1。
氧化银-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15%;
纳米硼化硅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8%;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2%;
氧化石墨烯在高强度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5%。
二、高强度涤纶纤维
将高强度母粒,PEN切片,PET切片进行混合后进行熔融纺丝,得到高强度涤纶纤维。
高强度涤纶纤维的旦数为200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超高强度网布,其特征在于,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JB1.1的原料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JB1.2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GB1的原料为芳纶13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GB3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GB4的原料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GB5的原料为高强度涤纶纤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网布,其特征在于,一种高强度涤纶纤维,原料为高强度母粒,PEN切片以及PET切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网布,其特征在于,高强度母粒在高强度涤纶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10~20%,优选为1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网布,其特征在于,PEN切片在高强度涤纶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1~10%,优选为5%。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网布,其特征在于,一种高强度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一、高强度母粒
将氮掺杂的多孔碳分散在氢氧化纳溶液中,然后再加入氯化镁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混合,而后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反应温度33~38℃,得到氮掺杂的多孔碳吸附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然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将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分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而后加入氯化铝溶液,然后升高反应温度为80℃持续反应1~2小时,使铝离子吸附在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表面,并在碱性体系下,在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表面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把反应溶液经4500转/分钟的高速离心1小时,收集离心后底部沉淀物,对沉淀物在110~130℃真空干燥,制备得到的氢氧化铝-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先将氢氧化铝-氧化镁-氮掺杂的多孔碳,纳米硼化硅,乙烯基三甲氧基硅以及氧化石墨烯进行研磨,而后加入PBT粒子进行熔融混合,得到高强度母粒;
二、高强度涤纶纤维
将高强度母粒,PEN切片,PET切片进行混合后进行熔融纺丝,得到高强度涤纶纤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强度网布,其特征在于,高强度涤纶纤维的旦数为80~400旦,优选为200旦。
CN202011385331.3A 2020-11-19 2020-12-02 一种超高强度网布 Active CN1126267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95374 2020-11-19
CN202011299537 2020-11-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6703A true CN112626703A (zh) 2021-04-09
CN112626703B CN112626703B (zh) 2022-03-01

Family

ID=75307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5331.3A Active CN112626703B (zh) 2020-11-19 2020-12-02 一种超高强度网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2670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19060A (ja) * 2002-06-18 2004-01-22 Toyobo Co Ltd 白度に優れたリサイクル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構造体
CN101067244A (zh) * 2007-06-12 2007-11-07 江苏盛虹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高阻隔性纤维及其面料
CN106087119A (zh) * 2016-06-06 2016-11-09 扬州大学 一种氮掺杂介孔碳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8660599A (zh) * 2018-03-22 2018-10-16 福建信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经编织物的编织工艺及该织物
CN110344170A (zh) * 2018-07-09 2019-10-18 福建省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变色龙效果的经编间隔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10409048A (zh) * 2018-04-28 2019-11-05 江苏金麟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户外跳床的高强度复合网布及其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19060A (ja) * 2002-06-18 2004-01-22 Toyobo Co Ltd 白度に優れたリサイクル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構造体
CN101067244A (zh) * 2007-06-12 2007-11-07 江苏盛虹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高阻隔性纤维及其面料
CN106087119A (zh) * 2016-06-06 2016-11-09 扬州大学 一种氮掺杂介孔碳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8660599A (zh) * 2018-03-22 2018-10-16 福建信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经编织物的编织工艺及该织物
CN110409048A (zh) * 2018-04-28 2019-11-05 江苏金麟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户外跳床的高强度复合网布及其加工方法
CN110344170A (zh) * 2018-07-09 2019-10-18 福建省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变色龙效果的经编间隔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国针织科技信息中心: "产业用针织品的高新技术现状与展望", 《二十一世纪纺织高新技术论坛文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6703B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18354B (zh) 保温隔热型皮芯复合单丝及其制备方法
CN201485590U (zh) 高厚度的三维双层层连织物
CN102154759A (zh) 一种绿色环保面料
CN107385625A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
CN112626703B (zh) 一种超高强度网布
CN113073421B (zh) 一种抗菌贾卡网布
CN201809589U (zh) 网布
CN201883224U (zh) 一种绿色环保面料
CN213035430U (zh) 一种高保暖耐撕裂型涤纶长丝织布
CN201367507Y (zh) 保温功能纤维布
CN210104207U (zh) 一种抗紫外贾卡网布
CN218026567U (zh) 菱形格复合轻薄春亚纺
CN111155232A (zh) 一种保温性能好的网布及其制备方法
CN217298160U (zh) 静电消除保暖春亚纺
CN219306474U (zh) 遮光窗帘涤纶织物
CN213322124U (zh) 一种新型石头纸无纺布
CN215560939U (zh) 一种仿真丝缎面料
CN220114195U (zh) 遮光隔热桃皮绒
CN215593316U (zh) 一种环保耐洗型涤纶面料
CN219312237U (zh) 一种亚克力涤纶长丝混织基布
CN220280784U (zh) 遮光锦棉复合布
CN104846470B (zh) 一种婴童用的网布的生产方法
CN220864951U (zh) 防晒透气化纤布
CN219634721U (zh) 透气型复合梭织面料
CN213013263U (zh) 一种真丝交织纱罗织物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