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4746A - 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4746A
CN112614746A CN202011424141.8A CN202011424141A CN112614746A CN 112614746 A CN112614746 A CN 112614746A CN 202011424141 A CN202011424141 A CN 202011424141A CN 112614746 A CN112614746 A CN 112614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oke
magnetic
base
connecting rod
cont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241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14746B (zh
Inventor
壇博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241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4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4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4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14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4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01Relays in which the armature is maintained in one position by a permanent magnet and freed by energisation of a coil producing an opposing magnetic fie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01H50/42Auxiliary magnetic circuits, e.g. for maintaining armature in, or returning armature to, position of rest, for damping or accelerating mov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保持磁路装置,包括:连杆、衔铁件、骨架、第一磁轭、第二磁轭、第三磁轭、永磁体及线圈。第一磁轭开设有限位口,连杆穿设限位口并与第一磁轭滑动连接,连杆与衔铁件连接。骨架具有第一限位槽,衔铁件收容于第一限位槽中并与骨架滑动连接。骨架开设有安装槽,第三磁轭位于安装槽的底部,第三磁轭开设有第一收容口,衔铁件部分穿设第一收容口。永磁体于安装槽中与第三磁轭抵接。线圈缠绕骨架外侧设置,第二磁轭与第一磁轭连接。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壳体组件、接触组件及磁保持磁路装置。上述直流接触器仅通过一线圈,实现了磁保持功能,减轻了重量,减小了体积。永磁体位于第二磁轭与第三磁轭之间,磁间隙小,提升了磁效率。

Description

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接触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接触器可分为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接触器用于接通和分断较大的电流信号。接触器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与普通的接触器相比,磁保持直流接触器所不同的是,其为用于直流回路的接触器,该接触器动作闭合后由永磁保持动作状态(可以使动作线圈失电),即如同断路器具有状态保持功能。目前的磁保持接触器通常设有两个线圈,形成两个磁回路,以用于衔铁的双向切换,从而实现电路通断的切换及保持作用。
然而,由于目前的磁保持直流接触器具有两个线圈,导致该接触器的质量重,体积大。另外,永磁体与导磁体之间的间隙大,磁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质量重、体积大及磁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一种磁保持磁路装置,该磁保持磁路装置包括:连杆、衔铁件、骨架、第一磁轭、第二磁轭、第三磁轭、永磁体以及线圈。所述第一磁轭开设有限位口,所述连杆穿设所述限位口并与所述第一磁轭滑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底端与所述衔铁件连接。所述骨架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衔铁件收容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并与所述骨架滑动连接。所述骨架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三磁轭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并与所述骨架连接,所述第三磁轭开设有第一收容口,所述衔铁件部分穿设所述第一收容口。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第三磁轭抵接,所述永磁体与所述骨架连接。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骨架外侧。所述第二磁轭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磁轭的一侧臂端部与所述第一磁轭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磁轭的另一侧臂端部与所述第一磁轭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骨架位于所述第二磁轭内并与所述第二磁轭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两个所述永磁体,一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并与所述骨架连接,另一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并与所述骨架连接。各所述永磁体的一面与所述第三磁轭抵接,各所述永磁体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磁轭的底部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呈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轭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固定口,所述第二磁轭的一侧臂端部插设于一所述固定口中并与所述第一磁轭连接,所述第二磁轭的另一侧臂端部插设于另一所述固定口中并与所述第一磁轭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轭与所述第二磁轭铆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轭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收容口,所述骨架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收容口中并与所述第二磁轭连接,所述第二收容口与所述第一限位槽连通。
上述磁保持磁路装置,当接触器的触点处于接通状态时,第一磁轭与衔铁件吸合接触,永磁体、第三磁轭、衔铁件、第一磁轭以及第二磁轭共同形成磁路闭环,衔铁件受到的永磁吸力大于接触器通过连杆作用于衔铁件上的弹性力,使得接触器保持接通状态。当接触器处于接通状态时,通过向线圈施加负脉冲,使得线圈产生的电磁磁通与永磁磁通相抵消。当磁通对衔铁件的磁吸力小于接触器内的弹性力时,通过连杆带动衔铁件远离第一磁轭运动,并使得磁路开路。在接触器内弹性力的作用下,接触器保持断开状态。当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时,通过向线圈施加正脉冲,使得线圈产生的电磁磁通与永磁磁通相叠加。当磁通对衔铁件的磁吸力大于接触器内的弹性力时,衔铁件带动连杆远离骨架运动,连杆的运动使得接触器内的动静触点相抵接,接触器接通。在接触器内弹性力的作用下,接触器保持断开状态。该磁保持磁路装置仅通过一线圈,实现了接触器的磁保持功能,减轻了接触器重量,减小了接触器体积。永磁体位于第二磁轭与第三磁轭之间,磁间隙小,从而提升了磁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壳体组件、接触组件以及所述磁保持磁路装置。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底座与基座。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动簧片、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以及两个负载端子。两个所述负载端子贯穿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动簧片、所述第一弹性件以及所述第二弹性件均收容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磁保持磁路装置收容于所述基座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连杆的中部区域开受承载口,所述动簧片穿设所述承载口并与所述连杆抵接,所述动簧片的一端与一所述负载端子抵接,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负载端子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收容于所述承载口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衔铁件的一端与所述动簧片于中部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连杆的顶端开设有承放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杆于所述承放槽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于所述承放槽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所述第二弹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贯穿所述底座以及所述第一磁轭,所述第一固定件分别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第一磁轭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贯穿所述基座以及所述第一磁轭,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与所述基座以及所述第一磁轭连接。
上述直流接触器,通过第一弹性件保持动簧片与连杆的连接稳定性。通过第二弹性件对连杆产生弹性作用力,以确保该直流接触器于断开状态时,动簧片与两个负载端子分离,外界电路断开。上述直流接触器仅通过一线圈,实现了磁保持功能,并减轻了接触器重量,减小了接触器体积。永磁体位于第二磁轭与第三磁轭之间,磁间隙小,提升了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磁保持磁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磁保持磁路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磁保持磁路装置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直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直流接触器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直流接触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直流接触器的另一结构剖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直流接触器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直流接触器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保持磁路装置100,该磁保持磁路装置100包括:连杆110、衔铁件120、骨架130、第一磁轭140、第二磁轭150、第三磁轭160、永磁体170以及线圈180。第一磁轭140开设有限位口141,连杆110穿设限位口141并与第一磁轭140滑动连接,连杆110的底端与衔铁件120连接。骨架130具有第一限位槽131,衔铁件120收容于第一限位槽131中并与骨架130滑动连接。骨架130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132,第三磁轭160位于安装槽132的底部并与骨架130连接,第三磁轭160开设有第一收容口161,衔铁件120部分穿设第一收容口161。永磁体170设置于安装槽132中并与第三磁轭160抵接,永磁体170与骨架130连接。线圈180缠绕于骨架130外侧。第二磁轭150呈U型结构,第二磁轭150的一侧臂端部与第一磁轭140的一端连接,第二磁轭150的另一侧臂端部与第一磁轭140的另一端连接。骨架130位于第二磁轭150内并与第二磁轭150抵接。
上述磁保持磁路装置100,当接触器的触点处于接通状态时,第一磁轭140与衔铁件120吸合接触,永磁体170、第三磁轭160、衔铁件120、第一磁轭140以及第二磁轭150共同形成磁路闭环,衔铁件120受到的永磁吸力大于接触器通过连杆110作用于衔铁件120上的弹性力,使得接触器保持接通状态。当接触器处于接通状态时,通过向线圈180施加负脉冲,使得线圈180产生的电磁磁通与永磁磁通相抵消。当磁通对衔铁件120的磁吸力小于接触器内的弹性力时,通过连杆110带动衔铁件120远离第一磁轭140运动,并使得磁路开路。在接触器内弹性力的作用下,接触器保持断开状态。当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时,通过向线圈180施加正脉冲,使得线圈180产生的电磁磁通与永磁磁通相叠加。当磁通对衔铁件120的磁吸力大于接触器内的弹性力时,衔铁件120带动连杆110远离骨架130运动,连杆110的运动使得接触器内的动静触点相抵接,接触器接通。在接触器内弹性力的作用下,接触器保持断开状态。该磁保持磁路装置100仅通过一线圈180,实现了接触器的磁保持功能,减轻了接触器重量,减小了接触器体积。永磁体170位于第二磁轭150与第三磁轭160之间,磁间隙小,从而提升了磁效率。
连杆110及衔铁件120为接触器中的动作部件,在磁性作用力下,衔铁件120将带动连杆110远离骨架130运动。连杆110于限位口141中滑动,限位口141对连杆110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以保障连杆110运动的稳定性。衔铁件120于第一限位槽131内滑动,第一限位槽131对衔铁件120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以保障衔铁件120运动的稳定性。当衔铁件120运动至与第一磁轭140抵接时,衔铁件120停止运动,此时,接触器为接通状态。当在弹性力大于衔铁件120所受到的磁性作用力时,连杆110带动衔铁件120朝向骨架130运动,此时,接触器断开。
为了提升连杆110与衔铁件120的连接便利性以及稳定性,同时增大磁通截面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衔铁件120包括若干衔铁片121,各衔铁片121依次叠合连接,各衔铁片121均开设有连接口122,各连接口122共同形成连接腔123,连接腔123适配连杆110的底端。连杆110的底端嵌入连接腔123中,连杆110分别与各衔铁片121抵接。连杆110难以从连接腔123中脱离,从而实现连杆110与各衔铁片121的连接。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连接口122为过半圆形缺口。这样,连接腔123为过半圆形柱状槽,连杆110的端部呈过半圆形柱状结构。连杆110难以从连接腔123中脱离,从而实现连杆110与各衔铁片121的连接,提升了连杆110与各衔铁片121的连接便利性以及结合强度,同时降低了连杆110与各衔铁片121的连接成本。
为了提升各衔铁片12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磁保持磁路装置100还包括铆钉124,铆钉124依次贯穿各衔铁片121,铆钉124分别与各衔铁片121连接。这样,各衔铁片121通过铆钉124连接成一体。如此,提升了各衔铁片12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了装配效率及便利性,增强了结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地提升各衔铁片12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两件铆钉124,两件铆钉124均贯穿各衔铁片121。进一步地,两件铆钉124均贯穿于各衔铁片121的中部区域。这样,各衔铁片121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稳定。如此,进一步提升了工作稳定性。
骨架130起到了支撑作用,骨架130为第一磁轭140、第二磁轭150、第三磁轭160、永磁体170以及线圈180提供了安装场所。骨架130、第一磁轭140、第二磁轭150、第三磁轭160、永磁体170以及线圈180为接触器中的固定部件,均被固定于接触器内。永磁体170、第三磁轭160、衔铁件120、第一磁轭140以及第二磁轭150用于共同形成磁路闭环,以使得衔铁件120受到磁性吸力。
为了加强第一磁轭140与骨架130的连接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骨架130设置有固定凸块133,第一磁轭140开设有固定槽142,固定凸块133插设于固定槽142中并与第一磁轭140连接。这样,通过固定凸块133插设于固定槽142中,以加强第一磁轭140与骨架130的连接强度,第一磁轭140与骨架130不易分离。如此,提升第一磁轭140与骨架130的连接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升了第一磁轭140与骨架130的连接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若干固定凸块133,开设若干固定槽142,每一固定凸块133与一固定槽142对应插设。进一步地,各固定凸块133围绕第一限位槽131均匀分布。这样,第一磁轭140与骨架130的连接牢固。如此,提升了结构稳定性。
为了提升磁性作用力,同时提升永磁体170的安装便利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两个永磁体170,一永磁体170位于安装槽132的一侧并与骨架130连接,另一永磁体170位于安装槽132的另一侧并与骨架130连接。各永磁体170的一面与第三磁轭160抵接,各永磁体170的另一面与第二磁轭150的底部抵接。本实施例中,永磁体170呈长方体结构。这样,永磁体170的安装便利,提升了装配的效率。另外,永磁体170位于第二磁轭150与第三磁轭160之间,磁间隙小,从而提升了磁效率。如此,提升了磁保持磁路装置100的磁效率。
为了加强第一磁轭140与第二磁轭150的连接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轭14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固定口143,第二磁轭150的一侧臂端部插设于一固定口143中并与第一磁轭140连接,第二磁轭150的另一侧臂端部插设于另一固定口143中并与第一磁轭140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磁轭140与第二磁轭150铆接。这样,第一磁轭140与第二磁轭150连接稳定性,不易脱离,同时易于装配,提升装配的便利性。如此,提升了该磁保持磁路装置100的结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骨架130与第二磁轭150的连接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磁轭15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收容口151,骨架130部分插入第二收容口151中并与第二磁轭150连接,第二收容口151与第一限位槽131连通。这样,骨架130与第二磁轭150的连接稳定,同时保证了永磁体170、第三磁轭160、衔铁件120、第一磁轭140以及第二磁轭150磁路闭环的有效性,保障衔铁件120运动的有效性、稳定性。如此,提升了该磁保持磁路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接触器10,包括壳体组件200、接触组件300以及磁保持磁路装置100。壳体组件200包括底座210与基座220。接触组件300包括动簧片310、第一弹性件320、第二弹性件330以及两个负载端子340。两个负载端子340贯穿底座210并与底座210连接。动簧片310、第一弹性件320以及第二弹性件330均收容于底座210内。磁保持磁路装置100收容于基座220中。底座210与基座220连接。连杆110的中部区域开受承载口111,动簧片310穿设承载口111并与连杆110抵接,动簧片310的一端与一负载端子340抵接,动簧片310的另一端与另一负载端子340抵接。第一弹性件320收容于承载口111中,第一弹性件320远离衔铁件120的一端与动簧片310于中部区域连接,第一弹性件320的另一端与连杆110连接。连杆110的顶端开设有承放槽112,第二弹性件330的一端与连杆110于承放槽112的底部连接,第二弹性件330的另一端与底座210连接。
上述直流接触器10,通过第一弹性件320保持动簧片310与连杆110的连接稳定性。通过第二弹性件330对连杆110产生弹性作用力,以确保该直流接触器于断开状态时,动簧片310与两个负载端子340分离,外界电路断开。上述直流接触器仅通过一线圈180,实现了磁保持功能,并减轻了接触器重量,减小了接触器体积。永磁体170位于第二磁轭150与第三磁轭160之间,磁间隙小,提升了磁效率。
负载端子340用于连接外部电路。动簧片310为直流接触器中的可动部件,动簧片310用于通断电路。当直流接触器接通时,即动簧片3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负载端子340抵接。当直流接触器断开时,即动簧片3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负载端子340分离。
第一弹性件320用于稳固动簧片310,以保障动簧片310、第一弹性件320以及连杆110的连接稳定性。第二弹性件330用于产生弹性力,以推动连杆110运动,通过连杆110带动衔铁件120朝向骨架130运动。底座210与基座220作为该直流接触器的外壳,起到了保护作用。
一实施例中,直流接触器还包括两条引线400,线圈180的两个出线端分别与两条引线400连接。两条引线400贯穿基座220外露于直流接触器,用户可通过两条引线400向线圈180施加正脉冲或者负脉冲,从而使得该直流接触器动作。
为了提升两个负载端子340与底座210的连接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中壳体组件200还包括两个支撑板230及两个第一连接件240。两个负载端子340、两个支撑板230以及两个第一连接件240均收容于底座210内。底座210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槽211,底座210于第二限位槽211的底部开设有连通口212。负载端子340的中部区域设置有限位部341,限位部341与第二限位槽211相适配。每一负载端子340插设于一第二限位槽211中,负载端子340的端部通过连通口212外露于底座210。支撑板230开设有抵接口231,每一负载端子340远离连通口212的一端插入一抵接口231中并与一支撑板230抵接。限位部341的一面与底座210于第二限位槽211的底部抵接,限位部341的另一面与支撑板230抵接,限位部341的侧面与底座210于第二限位槽211的槽壁抵接。底座210开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槽213,支撑板230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32。每一第一连接件240插设于一第一连接孔232及一第一连接槽213中,每一第一连接件240与一支撑板230及底座210连接。这样,通过第一限位槽131对限位部341进行限位,以避免负载端子340发生转动。通过第一连接件240将支撑板230与底座210固定连接,使得限位部341的一面与底座210于第一限位槽131的底部抵接,限位部341的另一面与支撑板230抵接,从而限定了限位部341的安装位置,固定了负载端子340。其结构简单、可靠且巧妙,实现了对负载端子340的牢靠固定,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230为金属板。这样,降低了负载端子340的升温。如此,使得壳体组件200具有降低负载端子340温升的功能。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200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件250,底座210还开设有两个第二连接槽214,支撑板230还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33。每一第二连接件250插设于一第二连接孔233及一第二连接槽214中,每一第二连接件250与一支撑板230及底座210连接。这样,通过第一连接件240以及第二连接件250将支撑板230固定于底座210上,使得支撑板230难以松动。如此,提升了结构稳定性。
为了提升对第二弹性件330的支撑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杆110于承放槽112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113,限位杆113贯穿第二弹性件330。这样,在承放槽112对第二弹性件330进行限位的基础上,限位杆113的设置对第二弹性件330起到了进一步地限位作用。如此,提升了接触组件300的结构稳定性,保障对连杆110提供稳定地弹性作用力。
为了加强底座210与第一磁轭140的连接强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20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250,第一固定件250贯穿底座210以及第一磁轭140,第一固定件250分别与底座210以及第一磁轭140连接。进一步地,设置两个第一固定件250,两个第一固定件250分别位于底座210的两侧。各第一固定件250贯穿底座210以及第一磁轭140,各第一固定件250分别与底座210以及第一磁轭140连接。如此,底座210与第一磁轭140的连接稳定,提升了直流接触器的结构稳定性。
为了加强基座220以及第一磁轭140的连接强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260,第二固定件260贯穿基座220以及第一磁轭140,第二固定件260分别与基座220以及第一磁轭140连接。进一步地,设置四个第二固定件260,四个第二固定件260分别位于基座220座的四个角落处。各第二固定件260贯穿基座220以及第一磁轭140,各第二固定件260分别与基座220以及第一磁轭140连接。如此,基座220与第一磁轭140的连接稳定,进一步提升了直流接触器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磁保持磁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衔铁件、骨架、第一磁轭、第二磁轭、第三磁轭、永磁体以及线圈;
所述第一磁轭开设有限位口,所述连杆穿设所述限位口并与所述第一磁轭滑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底端与所述衔铁件连接;所述骨架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衔铁件收容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并与所述骨架滑动连接;
所述骨架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三磁轭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并与所述骨架连接,所述第三磁轭开设有第一收容口,所述衔铁件部分穿设所述第一收容口;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第三磁轭抵接,所述永磁体与所述骨架连接;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骨架外侧;
所述第二磁轭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磁轭的一侧臂端部与所述第一磁轭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磁轭的另一侧臂端部与所述第一磁轭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骨架位于所述第二磁轭内并与所述第二磁轭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磁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所述永磁体,一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并与所述骨架连接,另一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并与所述骨架连接;各所述永磁体的一面与所述第三磁轭抵接,各所述永磁体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磁轭的底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保持磁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呈长方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磁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轭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固定口,所述第二磁轭的一侧臂端部插设于一所述固定口中并与所述第一磁轭连接,所述第二磁轭的另一侧臂端部插设于另一所述固定口中并与所述第一磁轭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保持磁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轭与所述第二磁轭铆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磁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轭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收容口,所述骨架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收容口中并与所述第二磁轭连接,所述第二收容口与所述第一限位槽连通。
7.一种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接触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磁保持磁路装置;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底座与基座;
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动簧片、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以及两个负载端子;
两个所述负载端子贯穿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动簧片、所述第一弹性件以及所述第二弹性件均收容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磁保持磁路装置收容于所述基座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基座连接;
所述连杆的中部区域开受承载口,所述动簧片穿设所述承载口并与所述连杆抵接,所述动簧片的一端与一所述负载端子抵接,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负载端子抵接;
所述第一弹性件收容于所述承载口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衔铁件的一端与所述动簧片于中部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连杆的顶端开设有承放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杆于所述承放槽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于所述承放槽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所述第二弹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贯穿所述底座以及所述第一磁轭,所述第一固定件分别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第一磁轭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贯穿所述基座以及所述第一磁轭,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与所述基座以及所述第一磁轭连接。
CN202011424141.8A 2020-12-08 2020-12-08 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Active CN112614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4141.8A CN112614746B (zh) 2020-12-08 2020-12-08 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4141.8A CN112614746B (zh) 2020-12-08 2020-12-08 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4746A true CN112614746A (zh) 2021-04-06
CN112614746B CN112614746B (zh) 2024-04-26

Family

ID=75229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4141.8A Active CN112614746B (zh) 2020-12-08 2020-12-08 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474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87783Y (zh) * 2009-04-02 2010-01-20 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 磁保持电磁铁装置
CN102163519A (zh) * 2011-04-23 2011-08-24 哈斯科继电器和电子元件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自动复位磁保持继电器
CN103782358A (zh) * 2011-09-05 2014-05-07 西门子公司 电磁驱动器
CN208208673U (zh) * 2018-06-15 2018-12-07 浙江东亚电子有限公司 磁保持直流接触器
CN208954902U (zh) * 2018-09-26 2019-06-07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式接触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87783Y (zh) * 2009-04-02 2010-01-20 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 磁保持电磁铁装置
CN102163519A (zh) * 2011-04-23 2011-08-24 哈斯科继电器和电子元件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自动复位磁保持继电器
CN103782358A (zh) * 2011-09-05 2014-05-07 西门子公司 电磁驱动器
CN208208673U (zh) * 2018-06-15 2018-12-07 浙江东亚电子有限公司 磁保持直流接触器
CN208954902U (zh) * 2018-09-26 2019-06-07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式接触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4746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0064B2 (en) Switching device
US7990239B2 (en) Electricity meter contact arrangement
EP3846195A1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CN210489542U (zh) 直流继电器
CN107507739B (zh) 一种密封式触点组件
CN208796914U (zh) 一种磁保持通用继电器
CN219979462U (zh) 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US4951018A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CN112614746B (zh) 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CN218385017U (zh) 一种继电器
CA2766669C (en) Magnetic latching actuator
CN212257297U (zh) 抗短路电流的触头装置
CN210575745U (zh) 推动式双控继电器
CN216213168U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215118771U (zh) 一种具有重力补偿结构的接触器
CN218182158U (zh) 用于漏电保护装置的机芯单元
CN219998120U (zh) 接触器
CN219873335U (zh) 一种新型紧凑型磁保持继电器
CN216671512U (zh) 一种易于自动化装配的直流接触器触头结构
CN220041712U (zh) 一种模块化结构的交流接触器
CN217933625U (zh)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5377344U (zh) 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
CN219873351U (zh) 继电器
CN210120089U (zh) 一种可断开闭合电路的电表连接结构及包含其的电能表
CN220963168U (zh) 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5

Address after: No.20, Xingui Road, Lin village,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Applicant after: CHUROD 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gui Road, Lin village,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Applicant before: CHUROD ELECTRONIC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