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77344U - 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 - Google Patents

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77344U
CN215377344U CN202121321738.XU CN202121321738U CN215377344U CN 215377344 U CN215377344 U CN 215377344U CN 202121321738 U CN202121321738 U CN 202121321738U CN 215377344 U CN215377344 U CN 215377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movable
contact
bas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217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壇博治
陈合飞
號建祥
郭威
杨焱兴
李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217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77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77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77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包括接点组件与壳体组件。接点组件包括静接片、动接片、动簧片、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及推动卡。推动卡开设有推动槽与固定槽,动接片插入推动槽中并与推动卡滑动连接。动簧片的一端与动接片连接,动簧片的另一端部分插入固定槽中并与推动卡连接。静接片设置有两个静触头,动簧片设置有两个动触头,每一静触头与一动触头对应设置。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分别位于动簧片的两侧。壳体组件包括基座与磁铁支架,基座与磁铁支架连接。静接片、动接片、动簧片以及推动卡收容于基座内并与基座连接。第一磁铁与磁铁支架连接,第二磁铁与基座的侧壁连接。上述接点结构提高了大电流耐受性,提升了灭弧性能。

Description

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
背景技术
磁保持继电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继电器,也是一种自动开关。和其他电磁继电器一样,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切断作用。所不同的是,磁保持继电器的常闭或常开状态完全是依赖永久磁钢的作用,其开关状态的转换是靠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触发而完成的。磁保持继电器其触点开、合状态平时由永久磁铁所产生的磁力所保持。当继电器的触点需要开或合状态时,只需要用正(反)直流脉冲电压激励线圈,继电器在瞬间就完成了开与合的状态转换。通常触点处于保持状态时,线圈不需要继续通电,仅靠永久磁铁的磁力就能维持继电器的状态不变。
然而,目前的磁保持直流继电器大电流耐受性不足,当遇到雷击电流和大短路电流时,其动接点与静接点之间会产生电动力,从而易使得动接点与静接点斥开,动接点与静接点消耗磨损大,且易发生接点粘连。另外,灭弧性能弱,降低了电流分断性能以及电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的大电流耐受性不足及灭弧性能弱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
一种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该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包括:接点组件与壳体组件,所述接点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所述接点组件包括静接片、动接片、动簧片、第一磁铁、第二磁铁以及推动卡。所述推动卡开设有推动槽与固定槽,所述动接片插入所述推动槽中并与所述推动卡滑动连接。所述动簧片的一端与所述动接片连接,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部分插入所述固定槽中并与所述推动卡连接。所述静接片与所述动簧片间隔设置,所述静接片设置有两个静触头,所述动簧片设置有两个动触头,每一所述静触头与一所述动触头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分别位于所述动簧片的两侧,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磁性相吸。所述推动卡用于推动所述动簧片朝所述静接片运动。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基座与磁铁支架,所述基座与所述磁铁支架连接。所述静接片、所述动接片、所述动簧片以及所述推动卡收容于所述基座内并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磁铁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基座的侧壁连接。所述静接片设置有两个静端子,所述动接片设置有两个动端子,所述静端子与所述动端子外露于所述基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铁支架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背向所述动簧片,所述第一磁铁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磁铁支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接片的侧壁开设有卡口,所述基座于槽口处壳壁设置有卡块,所述磁铁支架的一侧插入所述卡口中并与所述动接片连接,所述磁路支架的另一侧扣入所述卡块中并与所述基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点组件还包括第一防漏磁铁片,所述第一防漏磁铁片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防漏磁铁片盖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并与所述磁铁支架连接。所述第一磁铁收容于所述第一防漏磁铁片中并与所述第一防漏磁铁片连接,所述第一防漏磁铁片位于所述第一磁铁背向所述动簧片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口背向所述动簧片,所述第二磁铁收容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并与所述基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点组件还包括第二防漏磁铁片,所述第二防漏磁铁片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防漏磁铁片盖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并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二磁铁收容于所述第二防漏磁铁片中并与所述第二防漏磁铁片连接,所述第二防漏磁铁片位于所述第二磁铁背向所述动簧片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底部开设有第一插设槽,所述静接片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插设槽中并与所述基座连接,两个所述静端子通过所述第一插设槽外露于所述基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底部开设有第二插设槽,所述动接片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插设槽中并与所述基座连接,两个所述动端子通过所述第二插设槽外露于所述基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静接片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动接片抵接。
上述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通过静端子与动端子接入外部电路。通过推动卡连接继电器内的驱动组件,在驱动组件带动作用下,推动卡驱使动簧片运动,以使得动触头靠近或远离静触头运动,从而实现对外部电路的分断控制。通过两个动触头与两个静触头的一一对应设置,实现了分流作用。当静接片与动接片流过大电流时,通过两个动触头与两个静触头进行分流,单个接点的电流变小,从而使得接点接触面产生的电动力变小,达到了减少接点消耗及防止粘连的目的。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共同形成磁场,使磁通量在同一方向上的极性一致,即使接点处的极性发生变化,从而将电弧方向驱动到上侧或下侧,确保了稳定的电弧驱动力,提升了直流分断能力。该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提高了大电流耐受性,提升了灭弧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的另一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10,该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10包括:接点组件100与壳体组件200,接点组件100与壳体组件200连接。接点组件100包括静接片110、动接片120、动簧片130、第一磁铁140、第二磁铁150以及推动卡160。推动卡160开设有推动槽161与固定槽162,动接片120插入推动槽161中并与推动卡160滑动连接。动簧片130的一端与动接片120连接,动簧片130的另一端部分插入固定槽162中并与推动卡160连接。静接片110与动簧片130间隔设置,静接片110设置有两个静触头111,动簧片130设置有两个动触头131,每一静触头111与一动触头131对应设置。第一磁铁140与第二磁铁150分别位于动簧片130的两侧,第一磁铁140与第二磁铁150磁性相吸。推动卡160用于推动动簧片130朝静接片110运动。壳体组件200包括基座210与磁铁支架220,基座210与磁铁支架220连接。静接片110、动接片120、动簧片130以及推动卡160收容于基座210内并与基座210连接。第一磁铁140与磁铁支架220连接,第二磁铁150与基座210的侧壁连接。静接片110设置有两个静端子112,动接片120设置有两个动端子121,静端子112与动端子121外露于基座210。
上述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10,通过静端子112与动端子121接入外部电路。通过推动卡160连接继电器内的驱动组件,在驱动组件带动作用下,推动卡160驱使动簧片130运动,以使得动触头131靠近或远离静触头111运动,从而实现对外部电路的分断控制。通过两个动触头131与两个静触头111的一一对应设置,实现了分流作用。当静接片110与动接片120流过大电流时,通过两个动触头131与两个静触头111进行分流,单个接点的电流变小,从而使得接点接触面产生的电动力变小,达到了减少接点消耗及防止粘连的目的。通过第一磁铁140与第二磁铁150共同形成磁场,使磁通量在同一方向上的极性一致,使得接点处的极性发生变化,从而将电弧方向驱动到上侧或下侧,确保了稳定的电弧驱动力,提升了直流分断能力。该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10提高了大电流耐受性,提升了灭弧性能。
接点组件100用于接入外部电路,控制外部电路的通断,起到了电路分断作用。具体的,静接片110通过设置静端子112接入外部电路,动接片120通过设置动端子121接入外部电路。需要说明的是,静端子112指的是静接片110底部露出基座210的部分结构,动端子121指的是动接片120底部露出基座210的部分结构。动簧片130为动作部件,起到了连接作用。动接片120通过动簧片130实现与静接片110的电性连接或者分断。推动卡160作为动作部件,推动卡160与继电器内的驱动组件连接,在驱动组件的驱使作用下,实现推动卡160的往复运动。继电器的驱动组件包括永磁铁、轭铁、绕组等,继电器的驱动组件的具体结构与原理可参阅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进行赘述。推动卡160用于推动动簧片130朝静接片110运动。动接片120插入推动槽161中与推动卡160滑动连接,动接片120为固定部件,动接片120不发生运动,仅推动卡160滑动。推动卡160带动该动簧片130发生形变,使得动簧片130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每一动触头131与一静触头111抵接,从而将静接片110与动接片120电性连接。固定槽162用于安装动簧片130,动簧片130的一端插入固定槽162中,动簧片130的一端与动接片120于远离动端子121的一端连接,从而保证动簧片130的安装稳定性。
静接片110设置两个静触头111,动簧片130设置两个动触头131,且每一静触头111与一动触头131对应。通过每一静触头111与一动触头131的抵接,实现双接点结构,对电流实现了分流作用。具体的,当静接片110与动接片120流过大电流时,通过两个动触头131与两个静触头111进行分流,单个接点的电流变小,从而使得接点接触面产生的电动力变小,达到了减少接点消耗及防止粘连的目的。
第一磁铁140与第二磁铁150共同用于形成磁场。一实施例中,一动触头131与第一磁铁140之间的距离为L1,另一动触头131与第二磁铁150之间的距离为L2,L1等于L2。一静触头111与第一磁铁140之间的距离为L3,另一静触头111与第二磁铁150之间的距离为L4,L3等于L4。当动触头131与静触头111之间流过大电流时,动触头131与静触头111之间会产生电弧。因第一磁铁140与第二磁铁150所形成磁场的磁通量在同一方向上的极性一致,使接点处的极性发生变化,从而将电弧方向驱动到上侧或下侧,确保了稳定的电弧驱动力,进而提升了直流分断能力。
壳体组件200用于承装接点组件100。壳体组件200起到了收容、保护的作用,保障了该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及工作稳定性。具体的,基座210用于支撑安装静接片110、动接片120、推动卡160以及第二磁铁150。为了便于静端子112接入外部电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座210底部开设有第一插设槽213,静接片110部分插入第一插设槽213中并与基座210连接,两个静端子112通过第一插设槽213外露于基座210。第一插设槽213对静接片110起到了安装固定的作用。另外,第一插设槽213的开设,便于静接片110将两个静端子112外露于基座210,从而方便接入外部电路。进一步地,为了加强对静接片110的固定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座210内设置有第一限位杆215,第一限位杆215为L型结构,第一限位杆215的一端与基座210内侧壁连接,第一限位杆215与基座210内侧壁形成限位槽215a,第一限位杆215插入该限位槽215a并与静接片110抵接。第一限位杆215对静接片110起到了限位、紧固的作用。如此,提升了静接片110的安装稳定性,保障了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动端子121接入外部电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座210底部开设有第二插设槽214,动接片120部分插入第二插设槽214中并与基座210连接,两个动端子121通过第二插设槽214外露于基座210。第二插设槽214对动接片120起到了安装固定的作用。另外,第二插设槽214的开设,便于动接片120将两个动端子121外露于基座210,从而方便接入外部电路。进一步地,为了加强对动接片120的限位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座210内设置有第二限位杆216第二限位杆216与动接片120抵接。具体的,动接片120的中部区域部分弯折形成拐角216a,第二限位杆216抵接于动接片120的拐角216a处,第二限位杆216对动接片120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避免动接片120朝向静接片110运动。如此,提升了动接片120的安装稳定性,保障了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磁铁支架220用于支撑安装第一磁铁140。为了提升对第一磁铁140的安装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磁铁支架220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21,第一安装槽221的槽口背向动簧片130,第一磁铁140收容于第一安装槽221中并与磁铁支架220连接。第一安装槽221为第一磁铁140提供了安装空间,从而便于将第一磁铁140稳定安装于磁铁支架220上。如此,提升了第一磁铁140的安装稳定性。
为了提升磁铁支架220的安装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接片120的侧壁开设有卡口122,基座210于槽口处壳壁设置有卡块211,磁铁支架220的一侧插入卡口122中并与动接片120连接,磁路支架的另一侧扣入卡块211中并与基座210连接。这样,磁铁支架220分别与基座210及动接片120连接,保障了磁铁支架220的安装牢固程度。如此,提升了磁铁支架220的安装稳定性。
为了防止磁场向外发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点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防漏磁铁片170,第一防漏磁铁片170呈U型结构。第一防漏磁铁片170盖设于第一安装槽221并与磁铁支架220连接。第一磁铁140收容于第一防漏磁铁片170中并与第一防漏磁铁片170连接,第一防漏磁铁片170位于第一磁铁140背向动簧片130的一侧。第一防漏磁铁片170用于阻挡第一磁铁140与第二磁铁150所形成的磁场向外散发,从而保障了动触头131与静触头111处的磁通量密度,进而保证了磁场的强制拉弧作用,提升了直流分断性能。如此,防止了磁场向外发散,保障了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的灭弧性能。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对第二磁铁150的安装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座210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12,第二安装槽212的槽口背向动簧片130,第二磁铁150收容于第二安装槽212中并与基座210连接。第二安装槽212为第二磁铁150提供了安装空间,从而便于将第二磁铁150稳定安装于基座210上。如此,提升了第二磁铁150的安装稳定性。
为了防止磁场向外发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点组件100还包括第二防漏磁铁片180,第二防漏磁铁片180呈U型结构。第二防漏磁铁片180盖设于第二安装槽212并与基座210连接。第二磁铁150收容于第二防漏磁铁片180中并与第二防漏磁铁片180连接,第二防漏磁铁片180位于第二磁铁150背向动簧片130的一侧。第二防漏磁铁片180用于阻挡第一磁铁140与第二磁铁150所形成的磁场向外散发,从而保障了动触头131与静触头111处的磁通量密度,进而保证了磁场的强制拉弧作用,提升了直流分断性能。如此,防止了磁场向外发散,保障了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的灭弧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点组件与壳体组件,所述接点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
所述接点组件包括静接片、动接片、动簧片、第一磁铁、第二磁铁以及推动卡;所述推动卡开设有推动槽与固定槽,所述动接片插入所述推动槽中并与所述推动卡滑动连接;所述动簧片的一端与所述动接片连接,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部分插入所述固定槽中并与所述推动卡连接;所述静接片与所述动簧片间隔设置,所述静接片设置有两个静触头,所述动簧片设置有两个动触头,每一所述静触头与一所述动触头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分别位于所述动簧片的两侧,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磁性相吸;所述推动卡用于推动所述动簧片朝所述静接片运动;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基座与磁铁支架,所述基座与所述磁铁支架连接;所述静接片、所述动接片、所述动簧片以及所述推动卡收容于所述基座内并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磁铁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基座的侧壁连接;所述静接片设置有两个静端子,所述动接片设置有两个动端子,所述静端子与所述动端子外露于所述基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支架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背向所述动簧片,所述第一磁铁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磁铁支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接片的侧壁开设有卡口,所述基座于槽口处壳壁设置有卡块,所述磁铁支架的一侧插入所述卡口中并与所述动接片连接,所述磁铁支架的另一侧扣入所述卡块中并与所述基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组件还包括第一防漏磁铁片,所述第一防漏磁铁片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防漏磁铁片盖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并与所述磁铁支架连接;所述第一磁铁收容于所述第一防漏磁铁片中并与所述第一防漏磁铁片连接,所述第一防漏磁铁片位于所述第一磁铁背向所述动簧片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口背向所述动簧片,所述第二磁铁收容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并与所述基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组件还包括第二防漏磁铁片,所述第二防漏磁铁片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防漏磁铁片盖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并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二磁铁收容于所述第二防漏磁铁片中并与所述第二防漏磁铁片连接,所述第二防漏磁铁片位于所述第二磁铁背向所述动簧片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底部开设有第一插设槽,所述静接片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插设槽中并与所述基座连接,两个所述静端子通过所述第一插设槽外露于所述基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底部开设有第二插设槽,所述动接片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插设槽中并与所述基座连接,两个所述动端子通过所述第二插设槽外露于所述基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静接片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动接片抵接。
CN202121321738.XU 2021-06-11 2021-06-11 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 Active CN215377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1738.XU CN215377344U (zh) 2021-06-11 2021-06-11 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1738.XU CN215377344U (zh) 2021-06-11 2021-06-11 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77344U true CN215377344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34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21738.XU Active CN215377344U (zh) 2021-06-11 2021-06-11 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773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04647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10546707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10163588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including yoke-retaining bottom plate
KR101529588B1 (ko) 전자접촉기
CN210142625U (zh)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KR900000311B1 (ko) 전자석 릴레이
EP4300533A1 (en) Relay
US4709219A (en) Small-size switching relay in miniature embodiment
CN215377344U (zh) 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接点结构
US20240008541A1 (en) Electronic heating device
CN219979462U (zh) 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EP0390372B1 (en) Polariz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15803839A (zh) 触头装置、电磁开关、车载充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CN212342550U (zh) 磁保持直流继电器的动静触点结构
CN218385042U (zh) 继电器
CN218385043U (zh) 继电器
US4740769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3845169U (zh) 磁保持继电器
CN113782392B (zh) 继电器
CN112614746B (zh) 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CN219017541U (zh) 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CN212084923U (zh) 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
CN111668070A (zh) 一种大功率继电器
CN214624910U (zh) 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动触片安装组件
KR20150057451A (ko) 전자접촉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an Bozhi

Inventor after: Chen Hefei

Inventor after: Guo Jianxiang

Inventor after: Guo Wei

Inventor after: Yang Yanxing

Inventor after: Li Zheng

Inventor before: Dan Bozhi

Inventor before: Chen Hefei

Inventor before: Ta Jianxiang

Inventor before: Guo Wei

Inventor before: Yang Yanxing

Inventor before: Li Zh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7

Address after: No.20, Xingui Road, Lin village,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CHUROD 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0, Xingui Road, Lin village,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710

Patentee before: CHUROD 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