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9685A -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9685A
CN112599685A CN202011039387.3A CN202011039387A CN112599685A CN 112599685 A CN112599685 A CN 112599685A CN 202011039387 A CN202011039387 A CN 202011039387A CN 112599685 A CN112599685 A CN 112599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ituted
unsubstituted
green
red
chemical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93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度汉
姜慧承
朴景秦
全志松
金·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Korea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Kore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Korea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99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96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4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6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3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2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iridiu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2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four rings, e.g. pyr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4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six or more ring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4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oxy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cumarine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4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09K2211/104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with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09K2211/10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with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7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90Multiple hosts in the emissive lay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阳极、阴极和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具有其中蓝光发射体和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层叠的结构。所述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具有其中红光发射体和绿光发射体层叠的结构。所述红光发射体包含红色主体化合物,并且所述红色主体化合物包括其中芳基氨基被取代的基于螺双芴的化合物。所述绿光发射体包括绿色主体化合物,并且所述绿色主体化合物包括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和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混合物。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包括基于双咔唑的化合物并且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包括基于吲哚并咔唑的化合物。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是能够使用有机材料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的自发光二极管装置。通常,它们具有其中将有机层布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结构。
当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来自阳极的空穴和来自阴极的电子被注入有机层。然后空穴和电子相遇并产生激子。当激子落入基态时,则发出光。
有机层通常具有包含不同材料的多层结构以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效率和稳定性。例如,有机层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一种能够确保改善的色纯度和色域(color gamut)的发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本公开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下描述可以清楚地理解尚未提及的目的。
根据本公开,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可以设有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具有其中蓝光发射体和红光/绿光同步(simultaneous)发射体层叠的结构。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可以具有其中红光发射体和绿光发射体层叠的结构。绿光发射体可以布置成比红光发射体更靠近阴极。换句话说,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可以包括阳极、阴极和发光层,并且绿光发射体可以布置在红光发射体与阴极之间。
红光发射体可以包含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红色主体化合物和红色磷光发光掺杂剂。
绿光发射体可以包含绿色主体化合物和绿色磷光发光掺杂剂。绿色主体化合物可以包含以下化学式2表示的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和以下化学式3表示的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混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021
在以上化学式1中,Ra、Rb和Rc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在以上化学式1中,j、k和l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4的整数。
在以上化学式1中,Ar1和Ar2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022
在以上化学式2中,Rd、Re、Rf和Rg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在以上化学式2中,m和p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4的整数,并且n和o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3的整数。
在以上化学式2中,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031
在以上化学式3中,Rh和Ri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在以上化学式3中,q和r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4的整数。
在以上化学式3中,Ar3、Ar4和Ar5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
在以上化学式3中,L可以是选自单键、苯基、萘基和吡啶基中的任一种。
在以上化学式3中,X1、X2和X3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N或CH,并且X1、X2和X3中的至少两个是N。
与其他实施方案有关的细节包括在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中。
本公开至少包括以下效果。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可以满足实现高色纯度和宽色域所需的色坐标。
根据本公开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各种其他效果可以包括在本公开中。
附图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并且与说明书一起解释本公开,其中:
图1示出了基于对比例1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的图像。
图2示出了基于对比例2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的图像。
图3示出了基于对比例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的图像。
图4示出了基于实施方案1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的图像。
图5示出了基于实施方案2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的图像。
图6示出了基于实施方案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的图像。
图7示出了基于实施方案4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的图像。
图8示出了基于实施方案5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的图像,和
图9示出了基于实施方案6至实施方案8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根据具体描述的以下实施方案,可以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所述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另外,提供附图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中的技术精神,而不应解释为对该技术精神的限制。
此外,本公开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细节。相反,本公开旨在涵盖各种改变。提供本文阐述的细节作为示例,以便本公开是透彻和完整的,并且以便将本公开的范围完全传达给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仅根据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本公开。
关于本公开的描述,如果认为与本公开有关的已知技术等的详细描述造成本公开的要点不必要地模糊,则省略该详细描述。
在描述部件时,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等的术语。这些术语仅旨在将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区分开,并且这些部件不受限于这样的术语。当然,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第一部件可以表示第二部件。
除非明确指出相反,否则在整个说明书中每个部件可以表示单个部件或多个部件。
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明确指明相反,否则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应当暗示包括任何其他部件而不是排除任何其他部件。
在说明书中,“CA-B”表示烃基或烃衍生物基团等,其中碳数为A以上且B以下,“A至B”表示A以上且B以下。
在说明书中,术语“取代”是指“烃化合物或烃衍生物的至少一个氢被烃基、烃衍生物基团、卤素基团或氰基(-CN)等取代”,并且术语“未取代”是指“烃化合物或烃衍生物的至少一个氢未被烃基、烃衍生物基团、卤素基团或氰基(-CN)等取代”。烃基或烃衍生物基团的实例包括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alkinyl)、C6-15芳基、C1-6烷基-C6-15芳基、C6-15芳基-C1-6烷基、C1-6烷基酰氨基、C6-15芳基酰氨基、C1-6亚烷基等,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可以使用光的三原色来实现白光并且可以确保改善的色纯度和色域。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可以包括阳极、阴极和发光层。发光层可以具有其中蓝光发射体、红光发射体和绿光发射体层叠的结构。换句话说,发光层可以具有其中蓝光发射体和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层叠的结构,并且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可以具有其中红光发射体和绿光发射体层叠的结构。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可以使用从蓝光发射体和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发出的三原色光来实现白光。可以基于蓝光发射体的色坐标和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的色坐标来确定白光的色坐标。在注入到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空穴的迁移率与注入到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电子的迁移率不平衡的情况下,则难以使用从蓝光发射体和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发出的三原色光来实现白光。
在引入到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空穴的迁移率高于引入到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电子的迁移率的情况下,则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可能发出带绿色的黄光。
在引入到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电子的迁移率高于引入到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空穴的迁移率的情况下,则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可能发出带红色的黄光。
例如,为了使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发出黄绿色光,必须使引入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空穴的迁移率与引入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电子的迁移率保持平衡。
在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难以在空穴的迁移率和电子的迁移率之间取得平衡。因此,也难以使用蓝光发射体和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来实现白光。
主体材料的电荷迁移率与分子结构直接相关。基于用于红光发射体的主体材料和用于绿光发射体的主体材料的有机组合,本公开的申请人能够在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使空穴的迁移率与电子的迁移率平衡。
红光发射体可以包含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红色主体化合物和红色磷光发光掺杂剂。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061
在以上化学式1中,Ra、Rb和Rc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在以上化学式1中,j、k和l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4的整数。
在以上化学式1中,Ar1和Ar2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
例如,红色主体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以下的RH-1至RH-12,并且红色主体化合物可以包括下述RH-1至RH-12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071
绿光发射体可以包含绿色主体化合物和绿色磷光发光掺杂剂。绿色主体化合物可以包含以下化学式2表示的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和以下化学式3表示的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混合物。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081
在以上化学式2中,Rd、Re、Rf和Rg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在以上化学式2中,m和p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4的整数,并且n和o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3的整数。
在以上化学式2中,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
例如,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的实例可以包括以下的GHA-1至GHA-44。
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可以包括下述GHA-1至GHA-44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091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101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111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121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131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132
在以上化学式3中,Rh和Ri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在以上化学式3中,q和r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4的整数。
在以上化学式3中,Ar3、Ar4和Ar5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
在以上化学式3中,L可以是选自单键、苯基、萘基和吡啶基中的任何一种。
在以上化学式3中,X1、X2和X3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N或CH,并且X1、X2和X3中的至少两个是N。
例如,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实例可以包括以下的GHB-1至GHB-24。
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可以包括下述GHB-1至GHB-24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141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151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161
如本公开的申请人所证实,在红光发射体不包含红色主体化合物(参见对比例1),绿光发射体不包含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参见对比例2)和绿光发射体不包含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参见对比例3)的情况下,红色/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电荷可能会失去其平衡。因此,对比例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最佳色坐标。因此,对比例可能不能获得具有高色纯度和宽色域的发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如上所述,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可以包括其中红光发射体和绿光发射体层叠的结构。红光发射体和绿光发射体直接彼此接触。对于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发光区域可以分布在红光发射体与绿光发射体之间的界面附近。在这种情况下,绿光发射体可以布置成比红光发射体更靠近阴极。换句话说,绿光发射体可以布置在红光发射体与阴极之间。
当绿光发射体比红光发射体更靠近阴极布置时,红色主体化合物的空穴的迁移率可以与绿色主体化合物的电子的迁移率平衡,并且发光区域可以分布在红光发射体与绿光发射体之间的界面附近。结果是,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可以获得实现白光所需的最佳色坐标。
当可以将绿光发射体布置成比红光发射体更靠近阳极时,换句话说,将绿光发射体布置在红光发射体与阳极之间时,在阳极和阴极处,注入到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空穴的迁移率和电子的迁移率可能不平衡,并且红光发射体的亮度与绿光发射体的亮度之比可能改变。结果是,可能不容易从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获取发射白光所需的最佳色坐标。即,当绿光发射体布置在红光发射体与阳极之间时,可能发射波长长于或短于期望颜色波长的颜色。因此,可能不能获得所需的颜色。
红色磷光发光掺杂剂可以是以下化学式4表示的化合物和以下化学式5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171
在以上化学式4中,A1和A2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在以上化学式4中,s可以是1至4的整数。
在以上化学式4中,t可以是1至6的整数。
在以上化学式4中,R11、R12和R13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或者R11和R12或者R12和R13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环。
<化学式5>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181
在以上化学式5中,A3和A4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在以上化学式5中,u可以是1至4的整数。
在以上化学式5中,v可以是1至6的整数。
在以上化学式5中,R14、R15和R16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中的任何一个,或者R14和R15或者R15和R16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环。
绿色磷光发光掺杂剂可以是以下化学式6表示的化合物和以下化学式7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化学式6>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182
在以上化学式6中,A5、A6、A7和A8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在以上化学式6中,w、x、y和z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4的整数。
<化学式7>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191
在以上化学式7中,A9、A10、A11和A12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在以上化学式7中,a,c和d可以分别是1至4的整数。
在以上化学式7中,b是1至3的整数。
在以上化学式7中,Y1、Y2、Y3和Y4可以分别且独立地是N或CR',并且R'可以为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可以用于显示装置或照明设备等。
当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用于显示装置或照明设备等时,红色磷光发光掺杂剂的最大发射波长范围可以是610nm至640nm。例如,红色磷光发光掺杂剂的最大发射波长范围可以是620nm至630nm。
当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用于显示装置或照明设备等时,绿色磷光发光掺杂剂的最大发射波长范围可以是510nm至540nm。例如,绿色磷光发光掺杂剂的最大发射波长范围可以是525nm至535nm。
蓝光发射体可以包含蓝色主体化合物和蓝色掺杂剂化合物。蓝色主体化合物的实例可以包括基于蒽的化合物,蓝色掺杂剂化合物的实例可以包括基于芘的掺杂剂化合物或含硼的掺杂剂化合物。
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蓝光发射体。当提供单个蓝光发射体时,蓝光发射体可布置在阳极与红光发射体之间,或在阴极与绿光发射体之间。当提供两个或更多个蓝光发射体时,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可以布置在蓝光发射体之间。
电荷产生层(CGL)可以布置在蓝光发射体与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之间。电荷产生层(CGL)可以包含n型电荷产生层(n-CGL)和p型电荷产生层(p-CGL)。当电荷产生层(CGL)布置在蓝光发射体与和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之间时,可以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射效率和寿命。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执行空穴传输功能以及空穴注入功能的第一功能层、执行电子注入功能以及电子传输功能的第二功能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和缓冲层等。
例如,当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阳极、阴极、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和缓冲层中的全部时,这些层之间的布置关系可以如下描述,并且即使当省略一些层时,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也可以参考下面描述的各层的布置关系来修改各层之间的布置关系。
空穴注入层可以布置在阳极与空穴传输层之间。空穴传输层可以布置在空穴注入层与第一功能层之间。第一功能层可以布置在空穴传输层与缓冲层之间。缓冲层可以布置在第一功能层与电子阻挡层之间。电子阻挡层可以布置在缓冲层与发光层之间。发光层可以布置在电子阻挡层与空穴阻挡层之间。空穴阻挡层可以布置在发光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电子传输层可以布置在空穴阻挡层与电子注入层之间。电子注入层可以布置在电子传输层与第二功能层之间。第二功能层可以布置在电子注入层与阴极之间。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可以满足下述(i)、(ii)和(iii)中的至少一项,以确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在色纯度和色域方面以及在驱动性能或驱动效率等方面的改善。
(i)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与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混合比可以为3:7至7:3。例如,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与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混合比可以为5:5。
(ii)红色主体化合物的电离电位值可以是-5.1eV至-5.7eV。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的电离电位值可以是-5.1eV至-5.7eV,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电子亲和势值可以是-2.5eV至-3.1eV。
(iii)红光发射体的厚度可以是5nm至30nm,并且绿色发光层的厚度可以是5nm至40nm。例如,红色发光层的厚度可以是10nm至20nm,并且绿色发光层的厚度可以是20nm至40nm。绿光发射体可以比红光发射体厚。
关于(i),绿光发射体可以包含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和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混合物。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与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组成比是确定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的色坐标的重要因素。
如上所述,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的色坐标可以通过空穴电荷与电子电荷之间的平衡来确定。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可以是空穴传输主体化合物,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可以是电子传输主体化合物。当空穴传输主体化合物的含量变大时,可以从红光发射体与绿光发射体之间的界面的一侧不成比例地朝向绿光发射体形成激子形成区域,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的色坐标变得更绿(色坐标x的坐标值变得更小)。当电子传输主体化合物的含量变大时,可以从红光发射体与绿光发射体之间的界面的一侧不成比例地朝向红光发射体形成激子形成区域,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的色坐标变得更红(色坐标x的坐标值变得更大)。
考虑这两种主体材料的电荷迁移率来调整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与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组成比。在通过真空蒸发有机材料获得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常规制造过程中,在这两种主体材料中的任一种的电荷迁移率远低于另一种主体材料的电荷迁移率的情况下,则需要过高含量的具有明显低的电荷迁移率的主体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两种主体材料的消耗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由于重新填充了消耗的主体材料,因此降低了沉积设备的运行率(operation ratio)。在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和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中,这两种主体材料的电荷迁移率之间没有大的差异。因此,即使当组成比为3:7至7:3时,沉积设备的运行率也不会降低。
对于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电荷平衡和颜色平衡,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与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混合比可以为3:7至7:3。优选地,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与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组成比可以为5:5。
关于(ii),注入发光层的电荷(空穴和电子)的量和速度也可以由在每个有机薄膜的界面上确定的能垒确定。
可以在空穴传输层与红色主体化合物之间的界面上、在红色主体化合物与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之间的界面上、在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与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之间的界面上、以及在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与电子传输层之间的界面上产生能垒。
在这种情况下,空穴传输层与红色主体化合物的电离电位值之间的差、红色主体化合物与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的电离电位值之间的差、以及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与电子传输层的电子亲和势值之间的差可对应于每个能垒。
根据本公开,当将能垒控制在0.3eV以内时,可以提高注入到发光层中的电荷(空穴和电子)的量和速度。因此,可以在驱动电压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为了将能垒控制在0.3eV以内,当空穴传输层的电离电位值为-5.4eV左右时,红色主体化合物和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的电离电位值可以分别是-5.1eV至-5.7eV。另外,为了将能垒控制在0.3eV以内,当电子传输层的电子亲和势为-2.8eV左右时,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电子亲和势值可以是-2.5eV至-3.1eV。
关于(iii),每种主体材料的电荷迁移率取决于由主体材料制成的薄膜的厚度。当红光发射体变得更厚时,红光发射体中的电荷迁移率可能变得更低。当绿光发射体变得更厚时,绿光发射体中的电荷迁移率可能变得更低。
考虑到红色主体化合物的电荷迁移率,为了平衡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电荷迁移率,红光发射体可以具有5nm至30nm的厚度,优选可以具有10nm至20nm的厚度。
在红光发射体的厚度不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下,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效率可能劣化,并且可能不容易获得期望的色坐标。
具体地,在红光发射体的厚度小于5nm的情况下,由于隧穿效应,电荷可能穿过红光发射体。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效率可能降级。
在红光发射体的厚度大于30nm的情况下,可能主要发射颜色接近红色的光,并且可能不容易获得期望的白光的色坐标。
为了获得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期望的发光效率和期望的白光的色坐标,红光发射体可以优选地具有10nm至20nm的厚度。
考虑到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和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中的每一种的电荷迁移率,绿光发射体可以具有5nm至40nm的厚度,优选地可以具有20nm至40nm的厚度以平衡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电荷迁移率。
在绿光发射体的厚度不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下,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效率可能劣化,并且可能不容易获得期望的色坐标。
具体地,在绿光发射体的厚度小于5nm的情况下,由于隧穿效应,电荷可能穿过绿光发射体。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效率可能降级。
在绿光发射体的厚度大于40nm的情况下,可能主要发射颜色接近绿色的光,并且可能不容易获得期望的白光的色坐标。
为了获得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期望的发光效率和期望的白光的色坐标,绿光发射体可以优选地具有20nm至40nm的厚度。
可以将红光发射体和绿光发射体的厚度控制在上述厚度范围内以实现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中的电荷平衡或颜色平衡。
使用对比例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和实施方案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获取了图1至图9中的发光光谱和表2中的色坐标。
实施方案1
在约5x 10-6至7x 10-6托的真空下,以下述(a)至(e)的顺序,通过蒸发将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沉积在ITO基板上,然后将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ITO/HIL/HTL/EML/ETL/EIL/阴极)(需要形成涂膜)从沉积室移至干燥箱中,然后使用UV硬化环氧树脂和吸湿剂进行封装。
在使用前,用UV臭氧洗涤ITO基板并将其置于蒸发系统中,然后移至真空沉积室中,使得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以下述(a)至(e)的顺序沉积在ITO基板上。
(a)空穴注入层(厚度为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43
):下式(I)表示的化合物用作空穴注入层的材料。
<式(I)>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41
(b)空穴传输层(厚度为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44
):下述式(II)表示的化合物用作空穴传输层的材料。
<式(II)>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42
(c)发光层:在空穴传输层上,以红光发射体和绿光发射体的顺序沉积红光发射体(厚度为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53
)和绿光发射体(厚度为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54
)。RH-4用作红光发射体的主体,并且掺杂了3%的掺杂剂。GHA-2和GHB-1以5:5的比率混合的混合物用作绿光发射体的主体,并掺杂了15%的掺杂剂。
<RH-4>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51
<GHA-2>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52
<GHB-1>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61
(f)电子传输层(厚度为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63
):以下式(III)表示的化合物用作电子传输层的材料。
<式(III)>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62
(g)电子注入层(厚度为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64
):LiF用作电子注入层的材料。
(h)阴极(厚度为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65
):Al用作阴极。
实施方案2
使用与实施方案1相同的方法制造实施方案2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使用RH-10代替实施方案1中使用的RH-4。
<RH-10>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71
实施方案3
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实施方案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使用GHA-13代替实施方案1中使用的GHA-2。
<GHA-13>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72
实施方案4
使用与实施方案1相同的方法制造实施方案4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使用GHB-2代替实施方案1中使用的GHB-1。
<GHB-2>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81
实施方案5
使用与实施方案1相同的方法制造实施方案5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使用GHA-5和GHB-3代替实施方案1中使用的GHA-2和GHB-1。
<GHA-5>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82
<GHB-3>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91
实施方案6
使用与实施方案1相同的方法制造实施方案6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使用GHA-4和GHB-3代替实施方案1中使用的GHA-2和GHB-1,并且GHA-4与GHB-3的组成比为3:7。
<GHA-4>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292
<GHB-3>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301
实施方案7
使用与实施方案1相同的方法制造实施方案7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使用GHA-4和GHB-3代替实施方案1中使用的GHA-2和GHB-1,并且GHA-4与GHB-3的组成比为5:5。
实施方案8
使用与实施方案1相同的方法制造实施方案8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使用GHA-4和GHB-3代替实施方案1中使用的GHA-2和GHB-1,并且GHA-4与GHB-3的组成比为7:3。
对比例1
使用与实施方案1相同的方法制造对比例1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化合物A代替实施方案1中使用的RH-4。
<化合物A>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311
对比例2
使用与实施方案1相同的方法制造对比例2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化合物B代替实施方案1中使用的GHA-2。
<化合物B>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312
对比例3
使用与实施方案1相同的方法制造对比例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化合物C代替实施方案1中使用的GHB-1。
<化合物C>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321
图1示出了对比例1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
图2示出了对比例2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
图3示出了对比例3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
图4示出了实施方案1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
图5示出了实施方案2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
图6示出了实施方案3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
图7示出了实施方案4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
图8示出了实施方案5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
图9示出了实施方案6至8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谱。
下表1示出了图1-9中的发光光谱的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2706115730000331
下表2示出了由对比例和实施方案获得的色坐标的数据。
表2
CIE(x,y)
对比例1 (0.553,0.436)
对比例2 (0.531,0.455)
对比例3 (0.497,0.487)
实施方案1 (0.445,0.535)
实施方案2 (0.457,0.527)
实施方案3 (0.456,0.526)
实施方案4 (0.457,0.526)
实施方案5 (0.462,0.520)
实施方案6 (0.476,0.508)
实施方案7 (0.449,0.531)
实施方案8 (0.427,0.552)
参考上表1,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各实施方案具有与对比例的最大峰强度相比更高的最大峰强度。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对比例的最大峰强度小于0.6a.u.(任意单位)。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对比例1的最大峰强度小于约0.40a.u.;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对比例2的最大峰强度约为0.40a.u.或更低;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对比例3的最大峰强度约为0.52a.u.或更低。
在绿色波长范围内所有对比例的最大峰强度与在红色波长范围内所有对比例的最大峰强度之比(表1中描述为“绿色/红色”)小于约0.6,在红色波长范围内所有对比例的最大峰强度与在绿色波长范围内所有对比例的最大峰强度之比(表1中描述为“红色/绿色”)大于约1.8。
参考上表1,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各实施方案的最大峰强度大于0.6a.u.。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实施方案1和2的最大峰强度约为1.00a.u.。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实施方案3的最大峰强度约为0.90a.u.。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实施方案4的最大峰强度约为0.99a.u.。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实施方案5的最大峰强度约为0.90a.u.。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实施方案6至8的最大峰强度大于约0.6a.u.。
在绿色波长范围内所有实施方案的最大峰强度与在红色波长范围内所有实施方案的最大峰强度之比(表1中描述为“绿色/红色”)大于约0.6,并且在红色波长范围内所有实施方案的最大峰强度与在绿色波长范围内所有实施方案的最大峰强度之比(表1中描述为“红色/绿色”)小于1.5左右。
具体地,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实施方案1至5的最大峰强度与在红色波长范围内实施方案1至5的最大峰强度之比(表1中描述为“绿色/红色”)大于约0.80或约0.90或更大,并且在红色波长范围内实施方案1至5的最大峰强度与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实施方案1至5的最大峰强度之比(表1中描述为“红色/绿色”)小于约1.2或约1.11或更低。
参考图1至8,由于红色主体化合物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结合,实施方案可以发射与对比例相比更高的发光强度的绿光。如申请人所估计的,这是因为注入红光发射体的空穴的迁移率和注入绿光发射体的电子的迁移率是平衡的。申请人证实,基于迁移率之间的平衡实现了颜色平衡。
此外,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实施方案6至8的最大峰强度与在红色波长范围内实施方案6至8的最大峰强度之比(表1中描述为“绿色/红色”)大于约0.60或约0.70或更大,并且在红色波长范围内实施方案6至8的最大峰强度与在绿色波长范围内实施方案6至8的最大峰强度之比(表1中描述为“红色/绿色”)小于约1.50或约1.43或更低。
参考表2,在对比例中,CIE色坐标x的坐标值等于0.497或更大,并且y坐标值为0.487或更小。在实施方案中,CIE色坐标x的坐标值等于0.427至0.476,并且y坐标值为0.508至0.552。
所有对比例都不能达到作为最佳色坐标的CIE(0.45,0.54)水平,而实施方案1至5的CIE色坐标x的坐标值为0.445至0.462,并且CIE色坐标的y坐标值是0.520到0.535。实施方案6至8的CIE色坐标x的坐标值为0.427至0.476,并且CIE色坐标的y坐标值是0.508到0.552。所有实施方案都达到了为最佳色坐标的CIE(0.45,0.54)水平。
上面参考本公开中的附图描述了实施方案。但是,不应将它们解释为限制性的,并且它们可以基于与实施方案有关的细节的组合而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修改。另外,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改变本文阐述的技术精神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其他特定形式来实施所述实施方案。因此,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案仅作为实例提供,并在所有方面均不进行限制。

Claims (10)

1.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包括:
阳极;
阴极;和
布置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
其中所述发光层具有其中蓝光发射体和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层叠的结构,并且所述红光/绿光同步发射体具有其中红光发射体和绿光发射体层叠的结构,
所述绿光发射体布置在所述红光发射体与所述阴极之间,
所述红光发射体包含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红色主体化合物和红色磷光发光掺杂剂化合物,并且
所述绿光发射体包含绿色主体化合物和绿色磷光发光掺杂剂,并且所述绿色主体化合物包含以下化学式2表示的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和以下化学式3表示的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混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FDA0002706115720000011
在以上化学式1中,
Ra至Rc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j、k和l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4的整数,并且
Ar1和Ar2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
<化学式2>
Figure FDA0002706115720000021
在以上化学式2中,
Rd至Rg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m和p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4的整数,并且
n和o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3的整数,并且
R1至R10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
<化学式3>
Figure FDA0002706115720000031
在以上化学式3中,Rh和Ri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q和r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4的整数,
Ar3、Ar4和Ar5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和
L是选自单键、苯基、萘基和吡啶基中的任一种,并且
X1、X2和X3分别且独立地是N或CH,并且X1、X2和X3中的至少两个是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与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组成比为3:7至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与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组成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所述红色磷光发光掺杂剂的最大发光波长范围为610nm至640nm,并且
所述绿色磷光发光掺杂剂的最大发光波长范围为510nm至54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所述红色磷光发光掺杂剂是以下化学式4表示的化合物和以下化学式5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并且
所述绿色磷光发光掺杂剂是以下化学式6表示的化合物和以下化学式7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化学式4>
Figure FDA0002706115720000041
在以上化学式4中,
A1和A2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s是1至4的整数,
t是1至6的整数,并且
R11、R12和R13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或者R11和R12或者R12和R13彼此连接以形成环;
<化学式5>
Figure FDA0002706115720000051
在以上化学式5中,A3和A4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u是1至4的整数,
v是1至6的整数,并且
R14、R15和R16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中,或者R14和R15或者R15和R16彼此连接以形成环;
<化学式6>
Figure FDA0002706115720000052
在以上化学式6中,A5、A6、A7和A8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并且
w、x、y和z分别且独立地是1至4的整数;
<化学式7>
Figure FDA0002706115720000061
在以上化学式7中,A9、A10、A11和A12分别且独立地是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烷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甲硅烷基,
a、c和d分别是1至4的整数,
b是1至3的整数,并且
Y1、Y2、Y3和Y4分别且独立地是N或CR',并且R'为选自以下的任一种:氢、重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5-9杂芳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在有机发光光谱中,绿色波长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超过0.6a.u.(任意单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在有机发光光谱中,绿色波长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与红色波长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之比超过0.6,并且
红色波长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与绿色波长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之比小于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绿色波长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与红色波长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之比超过0.6,并且
红色波长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与绿色波长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之比小于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所述红色主体化合物的电离电位值为-5.1eV至-5.7eV,
第一绿色主体化合物的电离电位值为-5.1eV至-5.7eV,并且
第二绿色主体化合物的电子亲和势值为-2.5eV至-3.1V。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所述红光发射体的厚度为10nm至20nm,并且
所述绿光发射体的厚度为20nm至40nm。
CN202011039387.3A 2019-10-02 2020-09-28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Pending CN1125996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21947 2019-10-02
KR1020190121947A KR20210040200A (ko) 2019-10-02 2019-10-02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9685A true CN112599685A (zh) 2021-04-02

Family

ID=75180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9387.3A Pending CN112599685A (zh) 2019-10-02 2020-09-28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04692A1 (zh)
KR (1) KR20210040200A (zh)
CN (1) CN1125996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1980A (zh) * 2021-06-02 2021-09-21 陕西莱特迈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包含其的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704A (zh) * 2003-01-23 2005-04-06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3108859A (zh) * 2010-09-15 2013-05-15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
CN103872253A (zh) * 2012-12-18 2014-06-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白色有机发光装置
CN106133113A (zh) * 2014-04-08 2016-11-16 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多组分主体材料和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38420A1 (en) * 2015-05-29 2018-05-17 Nippon Steel & Sumikin Chemical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KR20170001552A (ko) * 2015-06-26 2017-01-04 롬엔드하스전자재료코리아유한회사 복수종의 호스트 재료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704A (zh) * 2003-01-23 2005-04-06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3108859A (zh) * 2010-09-15 2013-05-15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
CN103872253A (zh) * 2012-12-18 2014-06-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白色有机发光装置
CN106133113A (zh) * 2014-04-08 2016-11-16 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多组分主体材料和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OMAS HOFBECK 等: "《The Triplet State of fac-Ir(ppy)3》", 《INORGANIC CHEMISTRY》, vol. 49, no. 20, pages 9290 - 9299, XP093064213, DOI: 10.1021/ic100872w *
YING JU SU 等: "《Highly Efficient Red Electrophosphorescent Devices Based on Iridium Isoquinoline Complexes:Remarkable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ver a Wide Range of Current》", 《ADVANCED MATERIALS》》, vol. 15, no. 11, pages 884 - 888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1980A (zh) * 2021-06-02 2021-09-21 陕西莱特迈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包含其的电子装置
CN113421980B (zh) * 2021-06-02 2023-02-24 陕西莱特迈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包含其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04692A1 (en) 2021-04-08
KR20210040200A (ko) 202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5014B (zh) 用作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hil的金属氨基化物
CN106920884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Zhang et al. Highly efficient and color-stable hybrid warm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using a blue material with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CN107925013B (zh) 用作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hil的掺杂有金属氨基化物的三芳基胺厚层
KR100752321B1 (ko) 백색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CN100505370C (zh) 全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605625B (zh) 長使用期限之磷光性有機發光裝置結構
CN105418533B (zh) 一种红光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101595433B1 (ko) 효율적인 전자 전달을 가진 탠덤 백색 oled
KR101932823B1 (ko) 도핑된 정공 수송층을 통한 oled 안정성 향상
KR100981971B1 (ko) 청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1760004B1 (ko) 안정한 황색 발광층을 가진 oled 디바이스
Liu et al. A host–guest system comprising high guest concentration to achieve simplified and high-performance hybrid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CN110993805B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Li et al. Highly efficient, little efficiency roll-off orange-red electrophosphorescent devices based on a bipolar iridium complex
CN112599685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KR102044134B1 (ko) 인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소자
TWI249368B (en)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ree emissive layer
Jing et al. Efficient green electroluminescence based on an iridium (III) complex with different device structures
KR20160043891A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Lee et al.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White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through a Mixed‐Host Structure
Fujii et al. Bright and ultimately pure red electrophosphorescent diode bearing diphenylquinoxaline
KR100685971B1 (ko) 유기 el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otkus et al. 20‐1: Invited Paper: Towards Deep‐Blue Materials with Efficient Triplet Harvesting
Chen et al. High efficiency hybrid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a simple and efficient exciton regulation emissive layer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