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2256A - 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2256A
CN112582256A CN202011321703.6A CN202011321703A CN112582256A CN 112582256 A CN112582256 A CN 112582256A CN 202011321703 A CN202011321703 A CN 202011321703A CN 112582256 A CN112582256 A CN 112582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layer
substrate
purified
natu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17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桂磊
亨利·H·阿达姆松
孔真真
罗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13217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22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2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22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367Substrates
    • H01L21/0237Materials
    • H01L21/02373Group 14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 H01L21/02381Silicon, silicon germanium, german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436Intermediate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s and 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439Materials
    • H01L21/02441Group 14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 H01L21/0245Silicon, silicon germanium, germa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436Intermediate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s and 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439Materials
    • H01L21/02488Insulat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521Materials
    • H01L21/02524Group 14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 H01L21/02532Silicon, silicon germanium, germa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2Reduction or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e.g. CV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Recrystallisation Techniqu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及其形成方法,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延纯化硅受衬底自然硅同位素成分的影响较大、纯化硅层电子迁移率较小的问题。应变纯化硅衬底包括自然硅衬底、绝缘层和应变纯化硅层,应变纯化硅层中引入张应力。形成方法为在基础衬底上外延形成多层硅锗缓冲层,多层硅锗缓冲层中的锗掺杂浓度逐渐增加,在硅锗缓冲层上形成应变纯化硅层,得到施主衬底;提供自然硅衬底;在施主衬底和/或自然硅衬底上形成绝缘层;将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键合,去除硅锗缓冲层和基础衬底,得到应变纯化硅衬底。该应变纯化硅衬底和形成方法可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沿摩尔定律不断发展,现阶段特征尺寸已达5nm及以下。在小尺寸下,电路散热的“热耗效应”使经典计算产生计算上限,同时小尺寸下将产生“尺寸效应”使经典物理规律也不再适用。量子计算可借助量子力学的叠加特性,实现计算状态的叠加,其不仅具备经典计算的0和1模式,同时包含其叠加态,由于这种特性其可实现一键式处理多个输入的强并行性,相比传统程序,呈现指数级的加速。量子计算成为取代经典计算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量子计算依托于量子计算芯片,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制造可兼容现有半导体工艺,实现微小尺寸结构的制备,在高密度、大尺寸以及大规模生产方面具备极大的优势,是量子计算芯片的极具研究前景与应用前景的方向之一。而提供高质量的可用于制备量子计算芯片的衬底材料是实现量子计算芯片的基础,也是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实现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外延方案在自然硅上外延纯化硅层,外延纯化硅受衬底自然硅同位素成分的影响较大,此外,直接外延形成的纯化硅层,不具有张应力,因此,电子迁移率较小。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及其形成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延纯化硅受衬底自然硅同位素成分的影响较大、纯化硅层电子迁移率较小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包括依次层叠的自然硅衬底、绝缘层和应变纯化硅层,应变纯化硅层中引入张应力。
进一步地,上述应变纯化硅(28Si)层中纯化硅的纯度≥99.9%,应变纯化硅层采用SiH4减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外延形成。
进一步地,上述应变纯化硅层中纯化硅(28Si)为纯度≥99.999%。
进一步地,绝缘层采用介电常数大于或等于自然硅氧化硅的高k介质材料。
进一步地,绝缘层采用自然硅氮化硅、纯化硅氮化硅、自然硅氧化硅(SiO2)、纯化硅氧化硅(28SiO2)和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绝缘层为单层结构,绝缘层为自然硅氮化硅层、纯化硅氮化硅层、自然硅氧化硅层、纯化硅氧化硅层或氧化铝层;或者,绝缘层为复合结构,绝缘层包括依次层叠的自然硅氧化硅层和纯化硅氧化硅层。
进一步地,上述绝缘层为双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在自然硅衬底上的自然硅氧化硅层和纯化硅氧化硅层,自然硅氧化硅层靠近自然硅衬底,纯化硅氧化硅层靠近应变纯化硅层,或者,包括依次层叠在自然硅衬底上的自然硅氮化硅层和纯化硅氮化硅层,自然硅氮化硅层靠近自然硅衬底,纯化硅氮化硅层靠近应变纯化硅层。
进一步地,上述绝缘层包括依次层叠在自然硅衬底上的自然硅氮化硅层和氧化铝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基础衬底,在基础衬底上外延形成多层硅锗缓冲层,沿逐渐远离基础衬底的方向,多层硅锗缓冲层中的锗掺杂浓度逐渐增加,在位于表面的硅锗缓冲层上外延形成应变纯化硅层,得到施主衬底;
提供一自然硅衬底;
在施主衬底和/或自然硅衬底上形成至少一层绝缘层;
将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键合(将形成有绝缘层的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键合,或者,将施主衬底与形成有绝缘层的自然硅衬底键合,或者,将形成有绝缘层的施主衬底与形成有绝缘层的自然硅衬底键合),绝缘层所在侧为键合侧,基础衬底和自然硅衬底均位于表面,去除多层硅锗缓冲层和基础衬底或去除多层硅锗缓冲层、基础衬底和部分应变纯化硅层,得到上述应变纯化硅衬底。
进一步地,在施主衬底和/或自然硅衬底上形成至少一层绝缘层是指绝缘层可以全部生长于施主衬底或自然硅衬底上,也可以一部分生长于施主衬底部,另一部分分生长于自然硅衬底上。
进一步地,上述多层硅锗缓冲层中位于表面的硅锗缓冲层为纯化硅硅锗缓冲层,其他硅锗缓冲层为自然硅硅锗缓冲层。
进一步地,硅锗缓冲层的厚度为0.5~1.5μm,相邻两层硅锗缓冲层中锗掺杂浓度之差为5~15%。
进一步地,硅锗缓冲层的层数为四层,沿逐渐远离基础衬底的方向,分别为第一硅锗缓冲层、第二硅锗缓冲层、第三硅锗缓冲层和第四硅锗缓冲层。其中,第一硅锗缓冲层采用Si0.9Ge0.1形成,锗掺杂浓度为10%,厚度为0.5~1.5μm;第二硅锗缓冲层采用Si0.8Ge0.2形成,锗掺杂浓度为20%,厚度为0.5~1.5μm;第三硅锗缓冲层和第四硅锗缓冲层的总厚度为0.5~1.5μm,第三硅锗缓冲层的厚度为0.3~0.8μm,采用Si0.7Ge0.3形成,锗掺杂浓度为30%,第四硅锗缓冲层的厚度为0.3~0.8μm,采用28Si0.7Ge0.3形成,锗掺杂浓度为30%。
进一步地,键合为压力键合、扩散键合、静电键合、室温预键合和高温键合(键合温度高于室温)、低温键合(键合温度低于室温)或其他任意键合方式。
进一步地,上述去除基础衬底采用减薄的方式,采用磨抛、干法刻蚀、化学机械抛光和湿法刻蚀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组合的方式去除基础衬底。
进一步地,采用选择性腐蚀去除多层硅锗缓冲层。
进一步地,上述去除基础衬底和多层硅锗缓冲层采用智能剥离的方式,在将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键合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施主衬底进行离子注入(例如,氢离子注入),离子注入形成的剥离深度在应变纯化硅层、基础衬底与应变纯化硅层的界面或者基础衬底内。
进一步地,智能剥离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干法刻蚀和湿法腐蚀、湿法腐蚀、氧化和湿法腐蚀这四种方式中的一种进行平滑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a)由于自然硅衬底中的自然硅仍然属于半导体,在制备器件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更多的寄生效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在自然硅衬底与应变纯化硅层之间设有绝缘层,绝缘层的设置,具有更好的寄生效应等的隔绝能力,能够对自然硅衬底和应变纯化硅层进行电学隔离,减少自然硅衬底对应变纯化硅层的影响,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的退相干时间,提高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的品质。
b)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中,纯化硅层为应变纯化硅层,在纯化硅层中引入张应力,能够有效提高纯化硅层的电子迁移率。
c)由于量子计算可借助量子力学的叠加特性,实现计算状态的叠加,其不仅具备经典计算的0和1模式,同时包含其叠加态,这种特性能够实现一键式处理多个输入的强并行性,相比传统程序,呈现指数级的加速。高品质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基础是高品质的应变纯化硅衬底,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为高品质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的实验提供了基础保障,有助于推动量子芯片以及量子计算的发展,具备极大的研究意义与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的过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的过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的过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的过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的过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的过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的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包括依次层叠的自然硅衬底、绝缘层和应变纯化硅层,应变纯化硅层中引入张应力。
需要说明的是,纯化硅(28Si):指进行同位素提纯的Si材料,上述应变纯化硅层中的纯化硅纯度≥99.9%(例如,纯化硅纯度≥99.999%),采用SiH4在低温减压化学气相淀积(RPCVD)设备进行外延。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自然硅衬底中的自然硅仍然属于半导体,在制备器件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更多的寄生效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在自然硅衬底与应变纯化硅层之间设有绝缘层,绝缘层的设置,具有更好的寄生效应等的隔绝能力,能够对自然硅衬底和应变纯化硅层进行电学隔离,减少自然硅衬底对应变纯化硅层的影响,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的退相干时间,提高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的品质。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中,纯化硅层为应变纯化硅层,在纯化硅层中引入张应力,能够有效提高纯化硅层的电子迁移率。
此外,由于量子计算可借助量子力学的叠加特性,实现计算状态的叠加,其不仅具备经典计算的0和1模式,同时包含其叠加态,这种特性能够实现一键式处理多个输入的强并行性,相比传统程序,呈现指数级的加速。高品质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基础是高品质的应变纯化硅衬底,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为高品质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的实验提供了基础保障,有助于推动量子芯片以及量子计算的发展,具备极大的研究意义与经济效益。
对于绝缘层的材料,具体来说,其可以采用介电常数大于或等于自然硅氧化硅的高k介质材料,例如,自然硅氮化硅、纯化硅氮化硅、自然硅氧化硅(SiO2)、纯化硅氧化硅(28SiO2)和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就是说,上述绝缘层可以为单层结构,例如,绝缘层为自然硅氮化硅层、纯化硅氮化硅层、自然硅氧化硅层、纯化硅氧化硅层或氧化铝层;或者,上述绝缘层可以为复合结构,例如,绝缘层包括依次层叠的自然硅氧化硅层和纯化硅氧化硅层;或者,上述绝缘层包括依次层叠在自然硅衬底上的自然硅氮化硅层和氧化铝层,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复合结构的绝缘层,其组合可以有多种,在此不一一列举。
从隔绝效果和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上述绝缘层为双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在自然硅衬底上的自然硅氧化硅层和纯化硅氧化硅层,自然硅氧化硅层靠近自然硅衬底,纯化硅氧化硅层靠近应变纯化硅层,或者,包括依次层叠在自然硅衬底上的自然硅氮化硅层和纯化硅氮化硅层,自然硅氮化硅层靠近自然硅衬底,纯化硅氮化硅层靠近应变纯化硅层。这是因为,采用双层结构相较于多层结构,绝缘层的结构和形成工艺较为简单,且自然硅氧化硅和自然硅氮化硅的成本低于纯化硅氮化硅和纯化硅氮化硅;同时,在靠近应变纯化硅层设置纯化硅氧化硅层或纯化硅氮化硅层,能够进一步隔绝自然硅氧化硅层或自然硅氮化硅层对应变纯化硅层的影响,从而能够在保证隔绝效果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绝缘层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上述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整体生产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基础衬底(例如,自然硅基础衬底或SOI衬底),在基础衬底上外延形成多层硅锗缓冲层,沿逐渐远离基础衬底的方向,多层硅锗缓冲层中的锗掺杂浓度逐渐增加,在位于表面的硅锗缓冲层上外延形成纯化硅层,在纯化硅层的形成过程中,多层硅锗缓冲层在纯化硅层中引入应力,形成应变纯化硅层,得到施主衬底;
提供一自然硅衬底;
在施主衬底和/或自然硅衬底上形成至少一层绝缘层;
将形成有绝缘层的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键合,或者,将施主衬底与形成有绝缘层的自然硅衬底键合,或者,将形成有绝缘层的施主衬底与形成有绝缘层的自然硅衬底键合,键合方式为例如,压力键合、扩散键合、静电键合、室温预键合和高温键合(键合温度高于室温)、低温键合(键合温度低于室温)或其他任意键合方式;
绝缘层所在侧为键合侧,基础衬底和自然硅衬底均位于表面;
去除多层硅锗缓冲层和基础衬底或去除多层硅锗缓冲层、基础衬底和部分应变纯化硅层,得到上述应变纯化硅衬底。
需要说明的是,在施主衬底和/或自然硅衬底上形成至少一层绝缘层是指绝缘层可以全部生长于施主衬底或自然硅衬底上,也可以一部分生长于施主衬底部,另一部分分生长于自然硅衬底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有益效果基本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为了减少应变纯化硅层在形成过程中自然硅对纯化硅的影响,上述多层硅锗缓冲层中位于表面的硅锗缓冲层(即与应变纯化硅层相接触的硅锗缓冲层)为纯化硅硅锗缓冲层,其他硅锗缓冲层为自然硅硅锗缓冲层。这样,通过纯化硅硅锗缓冲层能够对应变纯化硅层与自然硅硅锗缓冲层进行隔离,从而减少自然硅硅锗缓冲层对应变纯化硅层的影响。
示例性地,硅锗缓冲层的层数为四层,沿逐渐远离基础衬底的方向,分别为第一硅锗缓冲层、第二硅锗缓冲层、第三硅锗缓冲层和第四硅锗缓冲层。其中,第一硅锗缓冲层采用Si0.9Ge0.1形成,锗掺杂浓度为10%,厚度为0.5~1.5μm;第二硅锗缓冲层采用Si0.8Ge0.2形成,锗掺杂浓度为20%,厚度为0.5~1.5μm;第三硅锗缓冲层和第四硅锗缓冲层的总厚度为0.5~1.5μm,第三硅锗缓冲层的厚度为0.3~0.8μm,采用Si0.7Ge0.3形成,锗掺杂浓度为30%,第四硅锗缓冲层的厚度为0.3~0.8μm,采用28Si0.7Ge0.3形成,锗掺杂浓度为30%。
对于硅锗缓冲层中锗掺杂浓度的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沿逐渐远离基础衬底的方向,多层硅锗缓冲层中的锗掺杂浓度可以采用非线性增加或线性增加均可,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来说,上述去除基础衬底和多层硅锗缓冲层采用减薄的方式,示例性地,采用磨抛、干法刻蚀、化学机械抛光和湿法刻蚀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组合的方式去除基础衬底。这是因为,自然硅衬底的厚度较大,采用多种去除方式(磨抛、干法刻蚀、化学机械抛光和湿法刻蚀),能够对自然硅衬底进行有效地减薄,去除自然硅衬底后能够获得质量较好的结构。
对于硅锗缓冲层,采用选择性腐蚀去除锗硅缓冲层。
同样的,上述去除基础衬底和多层硅锗缓冲层采用智能剥离(smart cut)的方式,在将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键合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施主衬底进行离子注入(例如,氢离子注入),离子注入形成的剥离深度在应变纯化硅层、基础衬底与应变纯化硅层的界面或者基础衬底内。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剥离后的结构表面可能不平滑或存在部分基础衬底,因此,智能剥离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干法刻蚀和湿法腐蚀、湿法腐蚀、氧化和湿法腐蚀这四种方式中的一种进行平滑处理。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包括依次层叠的自然硅衬底、自然硅氧化硅层和应变纯化硅层,参见图1,具体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a:提供一基础衬底,在基础衬底上外延形成四层硅锗缓冲层,分别为第一硅锗缓冲层(Si0.9Ge0.1层)、第二硅锗缓冲层(Si0.8Ge0.2层)、第三硅锗缓冲层(Si0.7Ge0.3层)和第四硅锗缓冲层(28Si0.7Ge0.3层),在第四硅锗缓冲层上外延形成应变纯化硅层,得到施主衬底;
提供一自然硅衬底,在自然硅衬底上形成一层自然硅氧化硅层;
步骤1b:将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压力键合,基础衬底和自然硅衬底均位于表面;
步骤1c:采用磨抛和干法刻蚀去除基础衬底;
步骤1d:采用选择性腐蚀去除多层硅锗缓冲层,然后采用湿法腐蚀使得干法刻蚀后的表面平滑,得到上述应变纯化硅衬底。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包括依次层叠的自然硅衬底、纯化硅氧化硅层和应变纯化硅层,参见图2,具体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a:提供一基础衬底,在基础衬底上外延形成四层硅锗缓冲层,分别为第一硅锗缓冲层(Si0.9Ge0.1层)、第二硅锗缓冲层(Si0.8Ge0.2层)、第三硅锗缓冲层(Si0.7Ge0.3层)和第四硅锗缓冲层(28Si0.7Ge0.3层),在第四硅锗缓冲层上外延形成应变纯化硅层,得到施主衬底;
提供一自然硅衬底,在自然硅衬底上形成一层纯硅氧化硅层;
步骤2b:将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压力键合,基础衬底和自然硅衬底均位于表面;
步骤2c:采用干法刻蚀、化学机械抛光和湿法刻蚀去除基础衬底;
步骤2d:采用选择性腐蚀去除多层硅锗缓冲层,然后采用湿法腐蚀使得干法刻蚀后的表面平滑,得到上述应变纯化硅衬底。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应变纯化硅衬底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结构相同,包括依次层叠的自然硅衬底、自然硅氧化硅层和应变纯化硅层,参见图3,具体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a:提供一基础衬底,在基础衬底上外延形成四层硅锗缓冲层,分别为第一硅锗缓冲层(Si0.9Ge0.1层)、第二硅锗缓冲层(Si0.8Ge0.2层)、第三硅锗缓冲层(Si0.7Ge0.3层)和第四硅锗缓冲层(28Si0.7Ge0.3层),在第四硅锗缓冲层上外延形成应变纯化硅层,在应变纯化硅层上形成一层自然硅氧化硅层,得到施主衬底;
提供一自然硅衬底;
步骤3b:将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扩散键合,基础衬底和自然硅衬底均位于表面;
步骤3c:采用磨抛和湿法刻蚀去除基础衬底;
步骤3d:采用选择性腐蚀去除多层硅锗缓冲层,然后采用湿法腐蚀使得干法刻蚀后的表面平滑,得到上述应变纯化硅衬底。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应变纯化硅衬底与实施例二提供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结构相同,包括依次层叠的自然硅衬底、纯化硅氧化硅层和应变纯化硅层,参见图4,具体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a:提供一基础衬底,在基础衬底上外延形成四层硅锗缓冲层,分别为第一硅锗缓冲层(Si0.9Ge0.1层)、第二硅锗缓冲层(Si0.8Ge0.2层)、第三硅锗缓冲层(Si0.7Ge0.3层)和第四硅锗缓冲层(28Si0.7Ge0.3层),在第四硅锗缓冲层上外延形成应变纯化硅层,在应变纯化硅层上形成一层纯化硅氧化硅层,得到施主衬底;
提供一自然硅衬底;
步骤4b:将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扩散键合,基础衬底和自然硅衬底均位于表面;
步骤4c: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和湿法刻蚀去除基础衬底;
步骤4d:采用选择性腐蚀去除多层硅锗缓冲层,然后采用湿法腐蚀使得干法刻蚀后的表面平滑,得到上述应变纯化硅衬底。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应变纯化硅衬底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结构相同,包括依次层叠的自然硅衬底、自然硅氧化硅层和应变纯化硅层,参见图5,具体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a:提供一基础衬底,在基础衬底上外延形成四层硅锗缓冲层,分别为第一硅锗缓冲层(Si0.9Ge0.1层)、第二硅锗缓冲层(Si0.8Ge0.2层)、第三硅锗缓冲层(Si0.7Ge0.3层)和第四硅锗缓冲层(28Si0.7Ge0.3层),在第四硅锗缓冲层上外延形成应变纯化硅层,在应变纯化硅层上形成一层自然硅氧化硅层,得到施主衬底;
提供一自然硅衬底,在自然硅衬底上形成一层自然硅氧化硅层;
步骤5b:对施主衬底进行氢离子注入,氢离子注入形成的剥离深度在应变纯化硅层;
步骤5c:将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压力键合,基础衬底和自然硅衬底均位于表面;
步骤5d:采用智能剥离的方式去除基础衬底和多层硅锗缓冲层,采用干法刻蚀和湿法腐蚀进行平滑处理,得到上述应变纯化硅衬底。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应变纯化硅衬底与实施例二提供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结构相同,包括依次层叠的自然硅衬底、纯化硅氧化硅层和应变纯化硅层,参见图6,具体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a:提供一基础衬底,在基础衬底上外延形成四层硅锗缓冲层,分别为第一硅锗缓冲层(Si0.9Ge0.1层)、第二硅锗缓冲层(Si0.8Ge0.2层)、第三硅锗缓冲层(Si0.7Ge0.3层)和第四硅锗缓冲层(28Si0.7Ge0.3层),在第四硅锗缓冲层上外延形成应变纯化硅层,在应变纯化硅层上形成一层纯化硅氧化硅层,得到施主衬底;
提供一自然硅衬底,在自然硅衬底上形成一层纯化硅氧化硅层;
步骤6b:对施主衬底进行氢离子注入,氢离子注入形成的剥离深度在应变纯化硅层;
步骤6c:将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压力键合,基础衬底和自然硅衬底均位于表面;
步骤6d:采用智能剥离的方式去除基础衬底和多层硅锗缓冲层,采用湿法腐蚀进行平滑处理,得到上述应变纯化硅衬底。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包括依次层叠的自然硅衬底、自然硅氧化硅层、纯化硅氧化硅层和应变纯化硅层,参见图7,具体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a:提供一基础衬底,在基础衬底上外延形成四层硅锗缓冲层,分别为第一硅锗缓冲层(Si0.9Ge0.1层)、第二硅锗缓冲层(Si0.8Ge0.2层)、第三硅锗缓冲层(Si0.7Ge0.3层)和第四硅锗缓冲层(28Si0.7Ge0.3层),在第四硅锗缓冲层上外延形成应变纯化硅层,在应变纯化硅层上形成一层纯化硅氧化硅层,得到施主衬底;
提供一自然硅衬底,在自然硅衬底上形成一层自然硅氧化硅层;
步骤7b:对施主衬底进行氢离子注入,氢离子注入形成的剥离深度在基础衬底与应变纯化硅层的界面;
步骤7c:将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压力键合,基础衬底和自然硅衬底均位于表面;
步骤7d:采用智能剥离的方式去除基础衬底和多层硅锗缓冲层,采用氧化和湿法腐蚀进行平滑处理,得到上述应变纯化硅衬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自然硅衬底、绝缘层和应变纯化硅层,所述应变纯化硅层中引入张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纯化硅层中纯化硅的纯度≥99.9%,所述应变纯化硅层采用SiH4减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外延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采用自然硅氮化硅、纯化硅氮化硅、自然硅氧化硅、纯化硅氧化硅和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自然硅氮化硅层、纯化硅氮化硅层、自然硅氧化硅层、纯化硅氧化硅层或氧化铝层;
或者,所述绝缘层包括依次层叠在自然硅衬底上的自然硅氧化硅层和纯化硅氧化硅层,所述自然硅氧化硅层靠近自然硅衬底,所述纯化硅氧化硅层靠近应变纯化硅层;
或者,所述绝缘层包括依次层叠在自然硅衬底上的自然硅氮化硅层和纯化硅氮化硅层,所述自然硅氮化硅层靠近自然硅衬底,所述纯化硅氮化硅层靠近应变纯化硅层。
5.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基础衬底,在基础衬底上外延形成多层硅锗缓冲层,沿逐渐远离基础衬底的方向,多层硅锗缓冲层中的锗掺杂浓度逐渐增加,在位于表面的硅锗缓冲层上外延形成应变纯化硅层,得到施主衬底;
提供一自然硅衬底;
在施主衬底和/或自然硅衬底上形成至少一层绝缘层;
将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键合,去除基础衬底和多层硅锗缓冲层或去除基础衬底、多层硅锗缓冲层和部分应变纯化硅层,得到所述应变纯化硅衬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层硅锗缓冲层中位于表面的硅锗缓冲层为纯化硅硅锗缓冲层,其他硅锗缓冲层为自然硅硅锗缓冲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锗缓冲层的厚度为0.5~1.5μm,相邻两层硅锗缓冲层中锗掺杂浓度之差为5~15%。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所述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基础衬底和多层硅锗缓冲层采用减薄或者智能剥离的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磨抛、干法刻蚀、化学机械抛光和湿法刻蚀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组合的方式去除基础衬底;
采用选择性腐蚀去除多层硅锗缓冲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智能剥离的方式,在将施主衬底与自然硅衬底键合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施主衬底进行离子注入,离子注入形成的剥离深度在应变纯化硅层、基础衬底与应变纯化硅层的界面或者基础衬底内。
CN202011321703.6A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及其形成方法 Pending CN1125822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1703.6A CN112582256A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及其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1703.6A CN112582256A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及其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2256A true CN112582256A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23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1703.6A Pending CN112582256A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22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934A1 (de) * 2021-06-14 2022-12-22 Rheinisch-Westfäl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Rwth) Aachen Qubit-ele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4271A1 (en) * 2002-07-01 2004-01-08 Fujitsu Limited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70117350A1 (en) * 2005-08-03 2007-05-24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Strained silicon on insulator (ssoi) with layer transfer from oxidized donor
CN101292341A (zh) * 2005-08-26 2008-10-22 Memc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绝缘体上应变硅结构的制造方法
US20180182720A1 (en) * 2016-09-21 2018-06-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in low defect relaxed silicon germanium layers on bulk silicon substrat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4271A1 (en) * 2002-07-01 2004-01-08 Fujitsu Limited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70117350A1 (en) * 2005-08-03 2007-05-24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Strained silicon on insulator (ssoi) with layer transfer from oxidized donor
CN101292341A (zh) * 2005-08-26 2008-10-22 Memc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绝缘体上应变硅结构的制造方法
US20180182720A1 (en) * 2016-09-21 2018-06-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in low defect relaxed silicon germanium layers on bulk silicon substrat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934A1 (de) * 2021-06-14 2022-12-22 Rheinisch-Westfäl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Rwth) Aachen Qubit-elemen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9441B (en) Multiple gate MOSFET structure with strained Si Fin body
US6992025B2 (en) Strained silicon on insulator from film transfer and relaxation by hydrogen implantation
TWI284980B (en) Dual strain-state SiGe layers for microelectronics
CN100524827C (zh) 具有改良的载流子迁移率的垂直双栅极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JP5259954B2 (ja) 基板上に歪層を製造する方法と層構造
US7998835B2 (en) Strain-direct-on-insulator (SDOI)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forming
JP2004507084A (ja) グレーデッドエピタキシャル成長を用いた半導体品の製造プロセス
CN101075585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9230849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ultra-thin material on insulator through adsorption by doped ultra-thin layer
TW200401340A (en) Strained Si based layer made by UHV-CVD, and devices therein
JP2001257351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25154B (zh) 混合图形化单晶硅的绝缘层上锗结构、方法及应用
JP2015503215A (ja) 炭化ケイ素エピタキシャル成長法
TWI700830B (zh) 反型模式全包圍閘奈米片互補反相器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705077A (zh) 半导体材料和形成半导体材料的方法
WO2006017640A1 (en) Method of forming strained silicon materials with improved thermal conductivity
JP2005109448A (ja) 層転位によりガラス上に緩和したシリコンゲルマニウムを作製する方法
CN112582256A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及其形成方法
JP2003249641A (ja) 半導体基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CN101147234A (zh) 完全混合式soi型多层结构
CN112635492B (zh) 一种应变GeSiOI衬底及其制作方法
CN106298886B (zh) 一种垂直集成双栅mosfet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82257B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及其形成方法
CN115763256A (zh) 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CN112582257A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应变纯化硅衬底及其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