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5621A - 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和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和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5621A
CN112575621A CN201910935401.9A CN201910935401A CN112575621A CN 112575621 A CN112575621 A CN 112575621A CN 201910935401 A CN201910935401 A CN 201910935401A CN 112575621 A CN112575621 A CN 112575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locking device
stopper
rail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54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75621B (zh
Inventor
梁钰琪
许玉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54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56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5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5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75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5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00General structure of permanent w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和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沿轨道行驶的轨道车辆,轨道包括轨道梁和止挡件,轨道梁的侧面具有导向面,导向面用于引导轨道车辆的导向轮,止挡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轨道梁上,且在止挡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动,在止挡位置,止挡件止挡导向轮向上脱出,在释放位置,止挡件释放对导向轮的止挡。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设计灵活,便于轨道车辆的检修、调试等。

Description

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和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防止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偏载等导致意外翻车,轨道梁上设有防侧翻梁缘,然而,在轨道车辆检修、调试等需要将轨道车辆抬起的情况下,为避免导向轮装置卡在防侧翻梁缘上,需要先将导向轮装置拆除,费时费力,增加了轨道车辆抬起前后期的准备工作量,且拆除过程繁琐,易损耗部件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所述轨道设计灵活,便于轨道车辆的检修、调试等。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轨道的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所述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沿所述轨道行驶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轨道梁,所述轨道梁的侧面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引导所述轨道车辆的导向轮;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轨道梁上,且在止挡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动,在所述止挡位置,所述止挡件止挡所述导向轮向上脱出,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止挡件释放对所述导向轮的止挡。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结构简单、设计灵活,且在轨道车辆检修、调试等需要将轨道车辆抬起的情况下,无需拆除导向轮,省时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的转动轴线沿所述轨道梁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自所述止挡位置朝向远离所述导向轮的方向转动至所述释放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还包括:第一锁定装置,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用于将所述止挡件锁定在所述止挡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长度可调节,在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调节至伸长状态时,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一部分止挡在所述止挡件朝向所述释放位置转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固设于所述轨道梁的走行面上,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上还形成有沿所述第一套筒的周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第一滑槽延伸方向上的两端;第一锁杆,所述第一锁杆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且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可滑移,所述第一锁杆上具有第一锁位销,所述第一锁位销配合于所述第一滑槽以沿所述第一滑槽滑移,在所述第一锁位销从所述第一滑槽移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后,所述第一锁杆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锁杆锁定在当前位置,使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长度锁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还包括:第二锁定装置,所述第二锁定装置用于将所述止挡件锁定在所述释放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定装置的长度可调节,在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调节至伸长状态时,所述第二锁定装置的一部分止挡在所述止挡件朝向所述止挡位置转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固设于所述轨道梁的导向面,所述第二套筒的筒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套筒的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套筒的筒壁上还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周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第二滑槽延伸方向上的两端;第二锁杆,所述第二锁杆穿设于所述第二套筒且沿所述第二套筒的轴向可滑移,所述第二锁杆上具有第二锁位销,所述第二锁位销配合于所述第二滑槽以沿所述第二滑槽滑移,在所述第二锁位销从所述第二滑槽移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后,所述第二锁杆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二锁杆锁定在当前位置,使所述第二锁定装置的长度锁定。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车辆和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所述轨道车辆沿所述轨道行驶。
根据本发明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具有良好的设计灵活性,方便了轨道车辆的检修、调试等,且便于保证轨道车辆的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的示意图,其中止挡件位于止挡位置,第一锁定装置处于缩短状态;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轨道的另一个示意图,其中止挡件位于止挡位置,第一锁定装置处于伸长状态;
图4是图3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轨道的又一个示意图,其中止挡件位于释放位置,第二锁定装置处于缩短状态;
图6是图5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轨道的再一个示意图,其中止挡件位于释放位置,第二锁定装置处于伸长状态;
图9是图8中圈示的E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圈示的F部的放大图;
图11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锁定装置、第二锁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第一锁定装置、第二锁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的示意图;
图14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轨道交通系统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止挡件处于止挡位置,第一锁定装置处于伸长状态;
图16是图14中轨道交通系统的另一个局部放大图,其中止挡件处于释放位置,第二锁定装置处于伸长状态;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的示意图,其中止挡件处于止挡位置。
附图标记:
轨道交通系统200;轨道车辆101;导向轮1011;走行轮1012;
轨道100;转轴100a;
轨道梁1;导向面10a;走行面10b;安装槽10c;
第一限位部10d;通道10e;第二限位部10f;
第一梁11;第二梁12;
止挡件2;转动轴线20;止挡位置R1;释放位置R2;
固定挡板3;
第一锁定装置4;第一套筒41;第一锁杆42;
第一滑槽411;第一限位槽412;第一连接部413;第一锁位销421;
第二锁定装置5;第二套筒51;第二锁杆52;
第二滑槽511;第二限位槽512;第二连接部513;第二锁位销5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1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200的轨道100。其中,轨道交通系统200还包括沿轨道100行驶的轨道车辆101。
如图1、图13、图14和图1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200的轨道100,包括轨道梁1,轨道梁1的侧面具有导向面10a,导向面10a用于引导轨道车辆101的导向轮1011,导向面10a可以位于轨道梁1的宽度方向(例如,图1、图13、图14和图17的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则导向面10a可以位于轨道梁1的宽度一侧、或导向面10a可以位于轨道梁1的宽度两侧。
其中,轨道100可以为内导向式轨道、或外导向式轨道等。例如,如图1、图13和图14所示,轨道100为内导向式轨道,在轨道100的宽度方向上、轨道100可以包括两个轨道梁1,两个轨道梁1之间限定出通道10e,通道10e可以用作逃生通道,轨道车辆101的走行轮1012适于分别支撑在两个轨道梁1上走行,轨道车辆101的导向轮1011适于配合在通道10e内导向,每个轨道梁1的限定出通道10e的侧表面可以具有导向面10a,则导向面10a位于轨道梁1的宽度方向一侧,且导向轮1011适于与通道10e的侧壁配合实现导向;其中,内导向式轨道可以是横截面为“凹”字型的梁限定出的轨道100,也可以是横截面为“11”字型的梁限定出的轨道100。又例如,如图17所示,轨道100为外导向式轨道,且轨道100可以为跨座式单轨,在轨道100的宽度方向上、轨道100可以包括一个轨道梁1,轨道车辆101的导向轮1011适于配合在轨道100的外侧表面导向,则导向面10a位于轨道梁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轨道100的宽度方向可以与轨道100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中的前后方向)垂直,轨道100的长度方向可以与轨道车辆101的行驶方向平行。
如图1、图5和图14-图17所示,轨道100还包括止挡件2,止挡件2可转动地设在轨道梁1上,且止挡件2在止挡位置R1和释放位置R2之间可转动,在止挡位置R1,止挡件2止挡导向轮1011向上脱出,在释放位置R2,止挡件2释放对导向轮1011的止挡。则当止挡件2转动至止挡位置R1时,止挡件2可以止挡在导向轮1011的上方,以避免导向轮1011向上脱离导向面10a,当止挡件2转动至释放位置R2时,止挡件2可以不止挡导向轮1011向上脱出,即此时导向轮1011可以顺利向上脱出,例如导向轮1011可以向上脱离导向面10a。
轨道车辆101正常运行时,止挡件2可以转动至止挡位置R1,以止挡导向轮1011向上脱出;如果轨道车辆101检修、调试等,需要将轨道车辆101抬高时,止挡件2可以转动至释放位置R2时,以释放对导向轮1011的止挡,此时导向轮1011可以顺利向上脱出,无需拆卸导向轮1011,即可将轨道车辆101顺利抬起,有效减少了导向轮1011的拆装次数,提升了轨道车辆101的检修、调试效率,便于操作。其中,轨道车辆101的抬高可以采用吊车或千斤顶实现,但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1、图5、图13和图14所示,当轨道100为内导向式轨道时,每个轨道梁1上可以均设有止挡件2,当止挡件2位于止挡位置R1时,止挡件2朝向通道10e内延伸,则两个轨道梁1上的止挡件2可以分别自对应轨道梁1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又例如,如图17所示,当轨道100为跨座式单轨时,轨道梁1的宽度两侧可以分别设有止挡件2,当止挡件2位于止挡位置R1时,止挡件2可以自轨道梁1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内”可以理解为在轨道100宽度方向上,朝向通道10e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
需要说明的是,“止挡件2止挡导向轮1011向上脱出”可以包括止挡件2间隔设在导向轮1011的上方,但不限于此,例如,止挡件2还可以与导向轮1011接触。
例如,轨道车辆101正常行驶时,止挡件2间隔设在导向轮1011的上方,则轨道车辆101正常行驶时,允许轨道车辆101在上下方向上有一定的“跳动”,确保轨道车辆101的舒适性,避免导向轮1011与止挡件2发生干涉而影响轨道车辆101正常行驶;又例如,止挡件2的下表面还可以与导向轮1011对应接触,轨道车辆101正常运行,止挡件2与导向轮1011之间可以弹性接触,当导向轮1011向上运动至某一位置时,例如轨道车辆101侧翻或轨道车辆101抬高等时,止挡件2与导向轮1011之间可以刚性接触,以避免导向轮1011向上脱出,比如说,止挡件2与导向轮1011之间可以连接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可以处于压缩状态,导向轮1011向上运动至某一位置时,弹性部件可以完全收纳与导向轮1011或止挡件2,使得止挡件2与导向轮1011之间可以为刚性接触。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200的轨道100,相对于传统技术中,止挡件作为防侧翻梁缘与轨道梁为一体件,导致轨道车辆需要抬高时,止挡件会止挡导向轮1011向上脱出,则需要先将导向轮1011拆除,轨道车辆101放下后,需要恢复导向轮1011的安装,导致轨道车辆101检修、调试等阶段中,导向轮1011拆装次数多,操作人员需要钻入轨道车辆101底部,轨道车辆101底部操作空间小,费时费力,且拆除过程繁琐,易损耗部件寿命,导致零部件丢失,本申请中轨道100的止挡件2相对于轨道梁1在止挡位置R1和释放位置R2之间可转动,在保证轨道车辆101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在轨道车辆101需要抬高的情况时,止挡件2可以转动至释放位置R2,便于轨道车辆101顺利抬高,方便了轨道车辆101的抬高或吊车,从而方便了轨道车辆101的检修、调试等,有效减少了前后期的准备工作量和装配维修工作量,省时省力,提升了维修效率,便于保证导向轮1011的结构完整,提高导向轮1011的部件使用寿命,且轨道100结构简单、设计灵活。
可以理解的是,轨道车辆101可以包括防侧翻装置,当轨道车辆101意外侧翻时,防侧翻装置可以与位于止挡位置R1的止挡件2配合,例如防侧翻装置可以止挡在止挡件2的下方,避免轨道车辆101进一步翻转,从而避免了轨道车辆101意外翻车,保证轨道车辆101的行车安全。其中,防侧翻装置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设在导向轮1011的安装座上,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轨道100还可以包括固定挡板3,固定挡板3与止挡件2沿轨道梁1的长度方向布置,固定挡板3可以固设在轨道梁1上,使得固定挡板3与轨道梁1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例如固定挡板3与轨道梁1可以为一体件,或者固定挡板3通过装配手段固定于轨道梁1,则固定挡板3可以始终位于止挡位置R1,也就是说,固定挡板3可以始终位于止挡导向轮1011向上脱出的位置,此时在轨道100的长度方向上,止挡件2的长度可以远小于轨道梁1的长度,使得止挡件2结构尺寸较小,便于实现止挡件2的灵活转动,有利于降低轨道100的设计成本、建设成本等,此时止挡件2所在位置可以形成吊车点,轨道车辆101在正常行驶过程中,轨道车辆101可以与固定挡板3配合,或者轨道车辆101可以与固定挡板3和位于止挡位置的止挡件2配合,防止轨道车辆101的意外翻车,当轨道车辆101需要抬高时,轨道车辆101需要行驶至吊车点,使得导向轮1011与止挡件2对应,将止挡件2切换至释放位置R2,再进行轨道车辆101的抬高。
可以理解的是,轨道车辆101可以包括至少一节车厢,对于一节车厢而言,上述吊车点的止挡件2的数量可以小于车厢的导向轮1011的数量,此时至少一个止挡件2可以对应多个导向轮1011,或者,止挡件2的数量也可以等于车厢的导向轮1011的数量,此时多个止挡件2可以与多个导向轮1011一一对应,但不限于此。例如,一节车厢可以具有八个导向轮1011,吊车点可以具有八个止挡件2,当车厢行驶至吊车点时,八个导向轮1011可以与八个止挡件2一一对应;或者一节车厢具有八个导向轮1011,吊车点可以具有两个止挡件2,两个止挡件2分别位于轨道100的宽度两侧,每个止挡件2可以分别对应四个导向轮1011;但不限于此。其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例如,在图13的示例中,轨道梁1可以包括第一梁11和第二梁12,第一梁11和第二梁12可以沿轨道梁1的长度方向布置,止挡件2可转动地设在第一梁11上,固定挡板3可以固设在第二梁12上。其中,如图13所示,固定挡板3和第二梁12可以为一体件,或者,固定挡板3通过装配的手段固定于第二梁12。第一梁11和第二梁12可以为一体件,或者,如图13所示,第一梁11和第二梁12可以为单独设置的两个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轨道100还可以不包括固定挡板3,此时沿轨道车辆101的行驶方向,轨道车辆101可以始终与位于止挡位置R1的止挡件2配合,防止轨道车辆101的意外翻车,且轨道车辆101可以在轨道100上的任意位置停车,并将止挡件2切换至释放位置R2,以进行轨道车辆101的抬高,提升了轨道车辆101检修、调试等的位置灵活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止挡件2通过转轴100a与轨道梁1转动相连,转轴100a可以穿设于止挡件2,转轴100a的中心轴线可以沿轨道梁1的延伸方向延伸,则止挡件2的转动轴线20沿轨道梁1的延伸方向延伸,换言之,止挡件2的转动轴线20可以沿轨道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转轴100a可以设在止挡件2上,或者转轴100a可以设在轨道梁1上,或者转轴100a还可以独立于止挡件2和轨道梁1设置。由此,止挡件2在绕转动轴线20转动的过程中,止挡件2可以转过较小的角度即可实现在止挡位置R1和释放位置R2之间的切换,便于提升切换效率。
其中,当转轴100a设在轨道梁1上时,转轴100a的长度两端可以分别通过加强板(图未示出)固定于轨道梁1,加强板不影响轨道车辆101的正常运行。此外,止挡件2的转动轴线20的延伸方向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13-图17所示,止挡件2自止挡位置R1朝向远离导向轮1011的方向转动至释放位置R2,例如,止挡件2可以自止挡位置R1向上转动至释放位置R2。由此,可以有效避免止挡件2在转动过程中与导向轮1011发生干涉,保证了止挡件2的顺利转动,且对于止挡件2与导向轮1011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的要求较低,便于设计。
例如,在图2、图6、图13和图14的示例中,当轨道100为内导向式轨道时,如果止挡件2位于止挡位置R1,两个轨道梁1上的止挡件2可以分别自对应轨道梁1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止挡件2相对于通道10e伸出的长度可以大于导向轮1011与对应导向面10a之间的间隔,使得两个止挡件2之间的间隔小于导向轮1011占据空间的宽度,以止挡导向轮1011向上脱出;如果止挡件2向上转动至释放位置R2,在轨道梁1的宽度方向上,止挡件2可以与对应导向面10a平齐,例如止挡件2的下表面可以与导向面10a平齐,此时止挡件2可以竖直设置,或者止挡件2可以自下向上朝向远离通道10e的方向倾斜延伸,使得两个止挡件2之间的间隔大于导向轮1011占据空间的宽度,以释放对导向轮1011的止挡。
又例如,在图17的示例中,当轨道100为跨座式单轨时,如果止挡件2位于止挡位置R1,轨道梁1宽度两侧的止挡件2可以分别自轨道梁1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止挡件2相对于导向面10a伸出的长度可以大于导向轮1011与对应导向面10a之间的间隔,以止挡导向轮1011向上脱出;如果止挡件2向上转动至释放位置R2,在轨道梁1的宽度方向上,止挡件2可以与对应导向面10a平齐,例如止挡件2的下表面可以与导向面10a平齐,此时轨道梁1宽度两侧的止挡件2可以均竖直设置,或者轨道梁1宽度两侧的止挡件2可以均自下向上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以释放对导向轮1011的止挡。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止挡件2还可以自止挡位置R1朝向靠近导向轮1011的方向转动至释放位置R2,例如,止挡件2可以自止挡位置R1向下转动至释放位置R2。由此,止挡件2的设计较为灵活,便于实现轨道100的多样化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化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止挡件2自止挡位置R1朝向靠近导向轮1011的方向转动至释放位置R2,轨道梁1的导向面10a上可以形成有容纳腔,止挡件2位于释放位置R2时,止挡件2可以收纳于容纳腔,此时止挡件2可以与对应导向面10a平齐,或者止挡件2可以位于导向面10a的远离对应导向轮1011的一侧,从而释放对导向轮1011的止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轨道100还包括第一锁定装置4,第一锁定装置4用于将止挡件2锁定在止挡位置R1,则在止挡位置R1,止挡件2与轨道梁1可以通过第一锁定装置4锁定,保证止挡件2在止挡位置R1时的稳定性,避免止挡件2因轨道车辆101的来回跑动而震动或其他原因转动以离开止挡位置R1,从而当止挡件2用于防止轨道车辆101侧翻时,可以保证轨道车辆101的行车安全。其中,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构造成可拆卸地设在止挡件2和轨道梁1之间,则当第一锁定装置4连接在止挡件2和轨道梁1之间时,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将止挡件2锁定在止挡位置R1,当第一锁定装置4拆卸时,止挡件2被第一锁定装置4释放,且止挡件2可以离开止挡位置R1;或者,第一锁定装置4还可以构造成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且第一锁定装置4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可切换,当第一锁定装置4切换至锁定状态,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将止挡件2锁定在止挡位置R1,当第一锁定装置4切换至解锁状态,止挡件2被第一锁定装置4释放,且止挡件2可以离开止挡位置R1;但不限于此,只需保证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用于将止挡件2锁定在止挡位置R1即可。
可选地,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一锁定装置4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沿轨道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例如,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分别设在止挡件2沿轨道梁1长度方向的两端,便于确保第一锁定装置4不影响轨道车辆101的行车及吊车。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设在轨道梁1上,第一锁定装置4的长度可调节,例如可以使得第一锁定装置4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且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锁定装置4调节至伸长状态时,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切换至锁定状态,第一锁定装置4的一部分止挡在止挡件2朝向释放位置R2转动的一侧,以将止挡件2锁定在止挡位置R1,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调节至缩短状态,使得第一锁定装置4切换至解锁状态,第一锁定装置4的上述一部分可以释放对止挡件2的止挡,止挡件2可以转动以离开止挡位置R1。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锁定装置4的长度实现对止挡件2在止挡位置R1的锁定、解锁,调节方便。
例如,在图2和图4的示例中,第一锁定装置4的长度方向可以与轨道100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一锁定装置4调节至伸长状态时,在轨道梁1的宽度方向上,第一锁定装置4的上述一部分可以在止挡件2朝向释放位置R2转动的一侧、自止挡件2转轴100a轴线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以便于保证第一锁定装置4将止挡件2稳定锁定在止挡位置R1;第一锁定装置4调节至缩短状态时,在轨道梁1的宽度方向上,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在止挡件2朝向释放位置R2转动的一侧、完全位于止挡件2转轴100a轴线的一侧,以释放对止挡件2的止挡。
在图2、图4和图6的示例中,止挡件2可以自止挡位置R1向上转动至释放位置R2,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设在轨道梁1的走行面10b上,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当然,如果止挡件2自止挡位置R1向下转动至释放位置R2,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设于轨道梁1的上述容纳腔;但不限于此。
当然,第一锁定装置4不限于此,例如第一锁定装置4还可以可转动地设在轨道梁1上,且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当第一锁定装置4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锁定装置4的一部分可以止挡在止挡件2朝向释放位置R2转动的一侧,以将止挡件2锁定在止挡位置R1,当第一锁定装置4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锁定装置4的上述一部分可以释放对止挡件2朝向释放位置R2转动的止挡。
例如,在图2和图4的示例中,止挡件2自止挡位置R1向上转动至释放位置R2,第一锁定装置4还可以构造为可转动地设在走行面10b上,第一锁定装置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且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在走行面10b所在的平面内转动;当第一锁定装置4的一部分转动至止挡在止挡件2的上侧面,止挡件2被第一锁定装置4锁定在止挡位置R1,当第一锁定装置4转动以释放对止挡件2的止挡,止挡件2可以转动以离开止挡位置R1。
可选地,在图2、图4、图11和图12的示例中,第一锁定装置4包括第一套筒41,第一套筒41固设于轨道梁1的走行面10b上,则第一套筒41相对于轨道梁1保持静止,第一套筒41的中心轴线可以沿轨道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套筒41的筒壁上形成有沿第一套筒4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滑槽411,第一套筒41的筒壁上还形成有沿第一套筒41的周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412,第一滑槽411和第一限位槽412可以均贯穿第一套筒41的筒壁;第一限位槽412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限位槽412分布在第一滑槽411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两个第一限位槽412分别与第一滑槽411连通,在第一套筒41的周向上,第一限位槽412的周向长度大于第一滑槽411的周向长度。
第一锁定装置4还包括第一锁杆42,第一锁杆42穿设于第一套筒41,且第一锁杆42沿第一套筒41的轴向可滑移,则第一锁杆42沿轨道100的宽度方向可移动;第一锁杆42上具有第一锁位销421,第一锁位销421可以沿第一锁杆42的径向延伸,第一锁位销421配合于第一滑槽411以沿第一滑槽411滑移,实现了第一锁杆42的移动,使得第一锁定装置4的长度可调节,在第一锁位销421从第一滑槽411移入第一限位槽412后,第一锁杆42可转动,以使第一锁杆42锁定在当前位置,使第一锁定装置4的长度锁定。由此,第一锁定装置4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成本低。
例如,在图4和图12的示例中,第一锁位销421可以自第一滑槽411移入靠近对应导向面10a的第一限位槽412,第一锁定装置4调节至伸长状态,可以实现止挡件2的锁定;在图2和图11的示例中,第一锁位销421还可以自第一滑槽411移入远离对应导向面10a的第一限位槽412,第一锁定装置4调节至缩短状态,可以实现对止挡件2的释放。
当然,第一锁定装置4不限于此,例如第一锁定装置4可以构造为包括多个连接段,多个连接段中相邻两个连接段伸缩相连,以实现第一锁定装置4长度可调。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轨道100还包括第二锁定装置5,第二锁定装置5用于将止挡件2锁定在释放位置R2,则在释放位置R2,止挡件2与轨道梁1可以通过第二锁定装置5锁定,保证止挡件2在释放位置R2时的稳定性,从而在轨道车辆101抬高时,止挡件2不会与导向轮1011发生干涉。其中,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构造成可拆卸地设在止挡件2和轨道梁1之间,则当第二锁定装置5连接在止挡件2和轨道梁1之间时,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将止挡件2锁定在释放位置R2,当第二锁定装置5拆卸时,止挡件2被第二锁定装置5释放,且止挡件2可以离开释放位置R2;或者,第二锁定装置5还可以构造成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且第二锁定装置5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可切换,当第二锁定装置5切换至锁定状态,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将止挡件2锁定在释放位置R2,当第二锁定装置5切换至解锁状态,止挡件2被第二锁定装置5释放,且止挡件2可以离开释放位置R2;但不限于此,只需保证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用于将止挡件2锁定在释放位置R2即可。
可选地,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二锁定装置5为多个时,多个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沿轨道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例如,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分别设在止挡件2沿轨道梁1长度方向的两端,便于确保第二锁定装置5不影响轨道车辆101的行车及吊车。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9所示,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设在轨道梁1上,第二锁定装置5的长度可调节,例如可以使得第二锁定装置5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且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二锁定装置5调节至伸长状态时,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切换至锁定状态,第二锁定装置5的一部分止挡在止挡件2朝向止挡位置R1转动的一侧,以将止挡件2锁定在释放位置R2,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调节至缩短状态,使得第二锁定装置5切换至解锁状态,第二锁定装置5的上述一部分可以释放对止挡件2的止挡,止挡件2可以转动以离开释放位置R2。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二锁定装置5的长度实现对止挡件2在释放位置R2的锁定、解锁,调节方便。
例如,在图6和图9的示例中,第二锁定装置5的长度方向可以竖直平行;第二锁定装置5调节至伸长状态时,在上下方向上,第二锁定装置5的上述一部分可以在止挡件2朝向止挡位置R1转动的一侧、自止挡件2转轴100a轴线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以便于保证第二锁定装置5将止挡件2稳定锁定在释放位置R2;第二锁定装置5调节至缩短状态时,在上下方向上,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在止挡件2朝向止挡位置R1转动的一侧、完全位于止挡件2转轴100a轴线的一侧,以释放对止挡件2的止挡。
在图6和图9的示例中,止挡件2可以自止挡位置R1向上转动至释放位置R2,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设在轨道梁1的导向面10a上,且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位于止挡件2的下侧,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当然,如果止挡件2自止挡位置R1向下转动至释放位置R2,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设于轨道梁1的上述容纳腔;但不限于此。
当然,第二锁定装置5不限于此,例如第二锁定装置5还可以可转动地设在轨道梁1上,且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当第二锁定装置5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锁定装置5的一部分可以止挡在止挡件2朝向止挡位置R1转动的一侧,以将止挡件2锁定在释放位置R2,当第二锁定装置5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锁定装置5的上述一部分可以释放对止挡件2朝向止挡位置R1转动的止挡。
例如,在图6和图9的示例中,止挡件2自止挡位置R1向上转动至释放位置R2,第二锁定装置5还可以构造为可转动地设在导向面10a上,第二锁定装置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且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在导向面10a所在的平面内转动;当第二锁定装置5的一部分转动至止挡在止挡件2朝向止挡位置R1转动的一侧,止挡件2被第二锁定装置5锁定在释放位置R2,当第二锁定装置5转动以释放对止挡件2的止挡,止挡件2可以转动以离开释放位置R2。
可选地,在图6、图9、图11和图12的示例中,第二锁定装置5包括第二套筒51,第二套筒51固设于轨道梁1的导向面10a上,则第二套筒51相对于轨道梁1保持静止,第二套筒51的中心轴线可以竖直延伸,第二套筒51的筒壁上形成有沿第二套筒51的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511,第二套筒51的筒壁上还形成有沿第二套筒51的周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槽512,第二滑槽511和第二限位槽512可以均贯穿第二套筒51的筒壁;第二限位槽512为两个,且两个第二限位槽512分布在第二滑槽511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两个第二限位槽512分别与第二滑槽511连通,在第二套筒51的周向上,第二限位槽512的周向长度大于第二滑槽511的周向长度。
第二锁定装置5还包括第二锁杆52,第二锁杆52穿设于第二套筒51,且第二锁杆52沿第二套筒51的轴向可滑移,则第二锁杆52沿竖直方向可移动,第二锁杆52上具有第二锁位销521,第二锁位销521可以沿第二锁杆52的径向延伸,第二锁位销521配合于第二滑槽511以沿第二滑槽511滑移,实现了第二锁杆52的移动,使得第二锁定装置5的长度可调节,在第二锁位销521从第二滑槽511移入第二限位槽512后,第二锁杆52可转动,以使第二锁杆52锁定在当前位置,使第二锁定装置5的长度锁定。由此,第二锁定装置5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成本低。
例如,在图9和图12的示例中,第二锁位销521可以自第二滑槽511移入上方的第二限位槽512,第二锁定装置5调节至伸长状态,可以实现止挡件2的锁定;在图6和图11的示例中,第二锁位销521还可以自第二滑槽511移入下方的第二限位槽512,第二锁定装置5调节至缩短状态,可以实现对止挡件2的释放。
当然,第二锁定装置5不限于此,例如第二锁定装置5可以构造为包括多个连接段,多个连接段中相邻两个连接段伸缩相连,以实现第二锁定装置5长度可调。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轨道交通系统200,包括轨道车辆101和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200的轨道100,轨道车辆101沿轨道100行驶。
根据本发明的轨道交通系统200,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200的轨道100,具有良好的设计灵活性,方便了轨道车辆101的检修、调试等,且便于保证轨道车辆101的行车安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2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17以三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200的轨道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4所示,轨道100为内导向式轨道,轨道100为C型轨道,轨道100包括轨道梁1、止挡件2、第一锁定装置4和第二锁定装置5,轨道梁1为两个,两个轨道梁1沿轨道100的宽度方向设置以限定出通道10e,通道10e可以为逃生通道,每个轨道梁1的限定通道10e的侧面具有导向面10a,每个轨道梁1的上表面形成为走行面10b,轨道车辆101的走行轮1012适于支撑在走行面10b上走行。其中,轨道车辆1011可选为云巴车辆,但不限于此。
每个轨道梁1上均设有止挡件2,止挡件2位于对应导向面10a的上端,且止挡件2位于对应轨道梁1的内侧,轨道梁1的上端形成有安装槽10c,安装槽10c的顶部贯穿走行面10b,安装槽10c的内侧贯穿导向面10a,安装槽10c的底壁形成为第一限位部10d,安装槽10d的外侧壁可以形成为第二限位部10f;止挡件2大致形成为平板结构,止挡件2的一端设于安装槽10c且止挡件2的上述一端通过转轴100a与轨道梁1转动相连,止挡件2的另一端绕止挡件2的上述一端可转动。
如图14-图16所示,止挡件2在止挡位置R1和释放位置R2之间可转动,在止挡位置R1,止挡件2止挡在导向轮1011的上方,避免导向轮1011向上脱出,此时轨道100宽度两侧的止挡件2可以分别自对应轨道梁1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水平延伸,止挡件2的下表面可以止抵于第一限位部10d,以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止挡件2向下转动;在释放位置R2,止挡件2释放对导向轮1011的止挡,止挡件2可以竖直布置,止挡件2的表面可以与导向面10a平齐,止挡件2的外侧表面可以止抵于第二限位部10f,以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止挡件2向外转动。其中,止挡件2可以自止挡位置R1向上朝向远离导向轮1011的方向转动至释放位置R2。
如图2、图4、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锁定装置4包括第一套筒41和第一锁杆42,第一套筒41形成为筒状结构,第一套筒41的边缘形成第一连接部413,第一连接部413形成为板状结构,第一连接部413固设于走行面10b,第一套筒41的筒壁上形成有沿第一套筒4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滑槽411,第一套筒41的筒壁上还形成有沿第一套筒41的周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412,第一滑槽411和第一限位槽412均贯穿第一套筒41的筒壁;第一限位槽412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限位槽412分布在第一滑槽411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两个第一限位槽412分别与第一滑槽411连通。第一锁杆42穿设于第一套筒41,且第一锁杆42沿第一套筒41的轴向可滑移,则第一锁杆42沿轨道100的宽度方向可移动,第一锁杆42上具有第一锁位销421,第一锁位销421配合于第一滑槽411以沿第一滑槽411滑移,使得第一锁定装置4的长度可调节。
在第一锁位销421从第一滑槽411移入靠近对应导向面10a的第一限位槽412后,第一锁定装置4调节至伸长状态,且第一锁定装置4的长度锁定,此时第一锁杆42的一部分止挡在止挡件2的上侧,避免止挡件2向上转动,从而将止挡件2锁定在止挡位置。在第一锁杆41远离对应导向面10a移动,以使第一锁定装置4调节至缩短状态,第一锁杆42未止挡在止挡件2的上侧,在第一锁位销421从第一滑槽411移入远离对应导向面10a的第一限位槽412后,第一锁定装置4的长度锁定。
如图6、图9、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锁定装置5包括第二套筒51和第二锁杆52,第二套筒51形成为筒状结构,第二套筒51的边缘形成第二连接部513,第二连接部513形成为板状结构,第二连接部513固设于导向面10a,第二套筒51的筒壁上形成有沿第二套筒51的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511,第二套筒51的筒壁上还形成有沿第二套筒51的周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槽512,第二滑槽511和第二限位槽512均贯穿第二套筒51的筒壁;第二限位槽512为两个,且两个第二限位槽512分布在第二滑槽511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两个第二限位槽512分别与第二滑槽511连通。第二锁杆52穿设于第二套筒51,且第二锁杆52沿第二套筒51的轴向可滑移,则第二锁杆52沿竖直方向可移动,第二锁杆52上具有第二锁位销521,第二锁位销521配合于第二滑槽511以沿第二滑槽511滑移,使得第二锁定装置5的长度可调节。
在第二锁位销521从第二滑槽511移入上方的第二限位槽512后,第二锁定装置5调节至伸长状态,且第二锁定装置5的长度锁定,此时第二锁杆52的一部分止挡在止挡件2的朝向止挡位置R1转动的一侧,避免止挡件2向下转动,从而将止挡件2锁定在释放位置。在第二锁杆51向下移动,以使第二锁定装置5调节至缩短状态,第二锁杆52未止挡在止挡件2的朝向止挡位置R1转动的一侧,在第二锁位销521从第二滑槽511移入下方的第二限位槽512后,第二锁定装置5的长度锁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200的轨道100,结构简单、设计灵活,可以在保证轨道车辆100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方便轨道车辆101的检修、调试等,减少了工作量。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在于:轨道100还包括固定挡板3,固定挡板3与止挡件2沿轨道梁1的长度方向布置,固定挡板3与轨道梁1为一体件,则固定挡板3始终位于止挡位置R1。
实施例三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在于:轨道100为跨座式单轨,轨道100可以包括一个轨道梁1,轨道梁1的宽度两侧分别设有止挡件1,每个止挡件1均与轨道梁1通过转轴100a转动相连。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沿所述轨道行驶的轨道车辆,所述轨道包括:
轨道梁,所述轨道梁的侧面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引导所述轨道车辆的导向轮;
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轨道梁上,且在止挡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转动,在所述止挡位置,所述止挡件止挡所述导向轮向上脱出,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止挡件释放对所述导向轮的止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的转动轴线沿所述轨道梁的延伸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自所述止挡位置朝向远离所述导向轮的方向转动至所述释放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锁定装置,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用于将所述止挡件锁定在所述止挡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长度可调节,在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调节至伸长状态时,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一部分止挡在所述止挡件朝向所述释放位置转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
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固设于所述轨道梁的走行面上,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上还形成有沿所述第一套筒的周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第一滑槽延伸方向上的两端;
第一锁杆,所述第一锁杆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且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可滑移,所述第一锁杆上具有第一锁位销,所述第一锁位销配合于所述第一滑槽以沿所述第一滑槽滑移,在所述第一锁位销从所述第一滑槽移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后,所述第一锁杆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锁杆锁定在当前位置,使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长度锁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锁定装置,所述第二锁定装置用于将所述止挡件锁定在所述释放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装置的长度可调节,在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调节至伸长状态时,所述第二锁定装置的一部分止挡在所述止挡件朝向所述止挡位置转动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包括:
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固设于所述轨道梁的导向面,所述第二套筒的筒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套筒的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套筒的筒壁上还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周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第二滑槽延伸方向上的两端;
第二锁杆,所述第二锁杆穿设于所述第二套筒且沿所述第二套筒的轴向可滑移,所述第二锁杆上具有第二锁位销,所述第二锁位销配合于所述第二滑槽以沿所述第二滑槽滑移,在所述第二锁位销从所述第二滑槽移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后,所述第二锁杆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二锁杆锁定在当前位置,使所述第二锁定装置的长度锁定。
10.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车辆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所述轨道车辆沿所述轨道行驶。
CN201910935401.9A 2019-09-29 2019-09-29 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和轨道交通系统 Active CN1125756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5401.9A CN112575621B (zh) 2019-09-29 2019-09-29 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和轨道交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5401.9A CN112575621B (zh) 2019-09-29 2019-09-29 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和轨道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5621A true CN112575621A (zh) 2021-03-30
CN112575621B CN112575621B (zh) 2022-04-15

Family

ID=75111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5401.9A Active CN112575621B (zh) 2019-09-29 2019-09-29 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和轨道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562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13858Y (zh) * 2001-11-30 2002-10-02 吕裕海 铁路车辆止挡装置
ES2220225A1 (es) * 2003-05-27 2004-12-01 Roberto Blanco Montejo Sistema integral de guiado de trenes, "caja rodante de guiado central" (r.b. "rolling box system").
CN203001901U (zh) * 2012-12-30 2013-06-19 浙江宣和电器有限公司 开门板安装结构、升牌装置和扑克机
CN103527015A (zh) * 2012-07-01 2014-01-22 徐州康腾传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插销结构
CN204920567U (zh) * 2015-08-04 2015-12-30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冰箱的铰链关门止挡结构
CN108910558A (zh) * 2018-09-13 2018-11-30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翻车机安全止挡装置
CN208762801U (zh) * 2018-07-27 2019-04-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梁系统
CN208762797U (zh) * 2018-05-21 2019-04-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梁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10155106A (zh) * 2018-05-21 2019-08-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防侧翻装置、转向架、轨道车辆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13858Y (zh) * 2001-11-30 2002-10-02 吕裕海 铁路车辆止挡装置
ES2220225A1 (es) * 2003-05-27 2004-12-01 Roberto Blanco Montejo Sistema integral de guiado de trenes, "caja rodante de guiado central" (r.b. "rolling box system").
CN103527015A (zh) * 2012-07-01 2014-01-22 徐州康腾传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插销结构
CN203001901U (zh) * 2012-12-30 2013-06-19 浙江宣和电器有限公司 开门板安装结构、升牌装置和扑克机
CN204920567U (zh) * 2015-08-04 2015-12-30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冰箱的铰链关门止挡结构
CN208762797U (zh) * 2018-05-21 2019-04-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梁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10155106A (zh) * 2018-05-21 2019-08-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防侧翻装置、转向架、轨道车辆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CN208762801U (zh) * 2018-07-27 2019-04-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梁系统
CN108910558A (zh) * 2018-09-13 2018-11-30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翻车机安全止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5621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7516A (zh) 用于使半挂车车钩枢轴在铁道单元上全面固定和自动对中心的装载组合件
EP3500472B1 (en) Rail transport system
EP2161162A1 (en) Universal vehicle
CN109335980A (zh) 一种高边坡石料运输装置及方法
CN112575621B (zh) 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和轨道交通系统
US7896316B2 (en) Truck crane
CN111115501B (zh) 一种驮背车端部底架的举升装置
WO2013086818A1 (zh) 一种混凝土泵车
CN210282097U (zh) 一种升降式跨座式单轨设备拆装小车
CN112575632B (zh) 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和轨道交通系统
US11629036B2 (en) Outrigger pad hoist apparatus
CN213168044U (zh) 一种伸缩式踩踏设备及列车车站
JP5123653B2 (ja)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およびそのパレットロック装置
CN213619762U (zh) 长钢轨运输车组
CN210391120U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接触轨作业平台翻折式导向轮
JP6575245B2 (ja) 軌陸作業車
KR101794473B1 (ko) 차량 리프트 상판
CN114506361A (zh) 长钢轨运输车组
CN110450871B (zh) 履带底盘和工程车辆
KR100305533B1 (ko) 견인차
CN112441052B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防侧翻装置和轨道车辆
CN212562699U (zh) 一种用于立体停车库载车板的锁定装置
CN112744238B (zh) 自动间隔装置、运轨车及长钢轨运输车组
CN114940454A (zh) 风电运输车以及风电运输车的运输平台安装方法
US20230234492A1 (en) Construction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