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2481A - 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2481A
CN112572481A CN201910944363.3A CN201910944363A CN112572481A CN 112572481 A CN112572481 A CN 112572481A CN 201910944363 A CN201910944363 A CN 201910944363A CN 112572481 A CN112572481 A CN 112572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floor
package
seat assembly
wheel pac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43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72481B (zh
Inventor
刘俊杰
曾浩
李建坤
梅雄
张安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443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2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2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2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72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2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17/00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e of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20Communication passages between coaches; Adaptation of coach end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地板,所述地板上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处设有车轮,所述车轮的一部分穿过所述开口部并凸出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且所述车轮的中心轴线低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轮包座椅总成,所述轮包座椅总成罩设在所述车轮的上方,所述轮包座椅总成与所述地板可拆卸地相连。根据本发明的轨道车辆,通过将轮包座椅总成设计为轮包和座椅的整体式结构,且轮包座椅总成与地板通过隐藏在轮包座椅总成内的螺栓结构可拆卸地相连,与传统的拆卸方式相比,拆卸方便,省时省力,且不存在座椅与轮包之间安装结构的破坏的问题,且保证了整个轨道车辆的结构紧凑性。而且,在实现低地板的同时,可以相对增大车下空间,提高车内的通透性。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座椅安装在轮包外罩上,当需要拆卸座椅和轮包时,需要分别拆卸。具体地,首先需要拧松螺栓将座椅拆卸下来,待座椅拆除后,再拆卸轮包。然而,这种拆卸步骤繁琐,时间长,容易造成座椅与轮包之间安装结构的破坏。
另外,为拆卸或维护跨座式单轨列车上的走行轮,首先要采用庞大的转向架分离装置将转向架和车体分离,然后在车体下方进行换轮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把车体和转向架抬离到离轨道梁面比较高的距离才能满足换轮的空间需要,同时需要拆卸、重装与转向架相连的大量线束和管路,工作量大,并且效率低下。
在另一些相关技术中,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走行轮上方设有占用空间大、质量重的可拆卸轮包。在拆卸或维护走行轮时,需要先拆除轮包的轮包外罩及防尘罩,拆卸步骤繁琐,时间长。而且,为了方便走行轮拆卸,车体地板预留给走行轮的空间大,隔音效果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车辆,轮包座椅总成拆卸方便,省时省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地板,所述地板上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处设有车轮,所述车轮的一部分穿过所述开口部并凸出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且所述车轮的中心轴线低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轮包座椅总成,所述轮包座椅总成罩设在所述车轮的上方,所述轮包座椅总成与所述地板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轮包座椅总成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地板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螺栓结构位于所述轮包座椅总成内,所述轮包座椅总成的下部形成有轮包安装口,所述轮包安装口邻近所述螺栓结构,所述轮包安装口处设有可拆卸的封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通过将轮包座椅总成设计为轮包和座椅的整体式结构,并使轮包座椅总成与地板通过隐藏在轮包座椅总成内的螺栓结构可拆卸地相连,与传统的拆卸方式相比,拆卸方便,省时省力,且不存在座椅与轮包之间安装结构的破坏的问题,且保证了整个轨道车辆的结构紧凑性。而且,通过设置使车轮的中心轴线低于地板的上表面,在实现低地板的同时,可以相对增大车下空间,提高车内的通透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轮包座椅总成包括所述轮包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轮包的顶部的所述座椅,所述轮包罩设在所述车轮上,所述轮包和所述座椅整体与所述地板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轮包上形成有底部敞开且向上凹入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车轮的所述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纳空间的顶壁形成为与所述车轮的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轮包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罩设在所述车轮上;轮包外罩,所述轮包外罩罩设在所述防尘罩上;轮包骨架,所述轮包骨架设在所述防尘罩和所述轮包外罩之间,且所述防尘罩和所述轮包外罩均与所述轮包骨架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轮包座椅总成的上部形成为座椅,所述轮包座椅总成的底部具有向上凹入的凹入部,其中所述车轮的所述一部分位于所述凹入部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轮包座椅总成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地板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栓结构位于所述轮包座椅总成内,所述轮包座椅总成的下部形成有轮包安装口,所述轮包安装口邻近所述螺栓结构,所述轮包安装口处设有可拆卸的封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轨道车辆进一步包括: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两个所述车轮拆装地板块设在所述开口部内,两个所述车轮拆装地板块之间限定出所述车轮安装口,且两个所述车轮拆装地板块分别位于所述车轮的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侧,两个所述车轮拆装地板块均与所述地板可拆卸地相连,其中所述轮包座椅总成与两个所述车轮拆装地板块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轨道车辆进一步包括:检修地板块,所述检修地板块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开口部处,所述检修地板块位于所述车轮的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栓结构位于所述轮包座椅总成外,所述地板上形成有顶部敞开的凹槽,所述螺栓结构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盖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栓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在所述地板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形成有顶部敞开的C形槽,所述C形槽内设有至少一个螺纹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在所述轮包座椅总成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自由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支撑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面上;至少一个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在检修地板块拆卸前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轨道车辆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在检修地板块拆卸后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轨道车辆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轨道车辆的另一个立体图,其中未示出轮包;
图7是图6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所示的轨道车辆的主视图;
图9是图8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侧视图,其中未示出轮包和座椅;
图11是图10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个检修地板块、轮包和座椅的装配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轮包和座椅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2中所示的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轮包和座椅的俯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剖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轮包和座椅处的装配立体图;
图17是图16中圈示的E部的放大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轮包座椅总成与地板通过螺栓结构连接的装配示意图;
图19是图16中所示的轨道车辆的主视图;
图20是图16中所示的轨道车辆的另一个主视图,其中封板处于打开状态;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轮包和封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所示的封板和安装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圈示的F部的放大图;
图24是图22中所示的封板和安装板的另一个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25是图22中所示的封板和安装板的再一个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26是图21中所示的轮包的防尘罩和轮包骨架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轮包外罩;
图2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轨道车辆100;
地板1;开口部11;车轮检修口111;车轮安装口112;
开口部的侧壁113;
固定支架12;固定部121;支撑部122;
加强筋123;避让口1231;密封件124;
台阶结构13;第一上表面131;第二上表面132;
车轮2;轮包3;防尘罩31;
容纳空间32;轮包安装口33;安装板331;锁紧结构332;长条孔3321;
封板34;紧固件341;杆部3411;端部3412;
轮包外罩35;轮包骨架36;防尘罩连接板361;轮包外罩连接板362;
检修地板块4;车轮拆装地板块5;座椅6;轮包座椅总成7;
螺栓结构8;第一连接件81;C形槽811;
第二连接件82;螺栓连接板821;
螺栓83;
侧墙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2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轨道车辆100可以应用于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图未示出)。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轨道车辆100应用于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轨道车辆100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轨道车辆,而不限于跨座式单轨列车。
如图1-图27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包括地板1和轮包座椅总成7。
具体而言,地板1上形成有开口部11,开口部11处设有车轮2,车轮2的一部分穿过开口部11并凸出于地板1的上表面。例如,地板1沿水平方向延伸,开口部11沿上下方向贯穿地板1。车轮2穿设在开口部11处,具体地,车轮2的下部位于地板1的下方,车轮2的上部位于地板1的上方。其中,车轮2可以为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走行轮。由此,通过将车轮2穿设在开口部11处,当轨道车辆100应用于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时,不会占用车厢内较大空间,且可以相对减小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整体高度,提高了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行车安全性。
车轮2的中心轴线低于地板1的上表面。此时车轮2的中心轴线位于地板1的水平面以下。车轮2的位于地板1以上的部分的尺寸小于其位于地板1以下的部分的尺寸。如此设置,使得车轮2例如走行轮凸出地板1的部分较小,既实现了一定的低地板,又相对增大了地板1与轨道支架之间的空间,且减少了车轮2凸出部分占据乘客空间的比例,增大了车内的通透性,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轮包座椅总成7罩设在车轮2的上方,轮包座椅总成7与地板1可拆卸地相连,轮包座椅总成7为轮包3和座椅6的整体式结构。如此将轮包3设计为与座椅6兼容的形式,轮包座椅总成7可以同时对车轮2进行防护以及供乘客乘坐,有效地利用了走行轮凸出地板1所占用的空间。当需要安装或拆卸时,只需将轮包座椅总成7安装在地板1上,或从地板1上拆卸下来即可。与传统的需要先拆座椅再拆轮包的方式相比,拆卸方便,省时省力,且不存在座椅6与轮包3之间安装结构的破坏的问题,可以实现车厢内装拆车轮2。
如图16-图20所示,轮包座椅总成7通过螺栓结构8与地板1可拆卸地相连。由此,装拆方便,且螺栓结构8连接可靠,适于批量生产,成本低。螺栓结构8位于轮包座椅总成7内,轮包座椅总成7的下部形成有轮包安装口33,轮包安装口33邻近螺栓结构8,轮包安装口33处设有可拆卸的封板3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内”可以理解为朝向轮包座椅总成7内部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即远离轮包座椅总成7内部中心的方向。如此设置,螺栓结构8可以很好地隐藏在轮包座椅总成7内部,保证了整个轨道车辆100的结构紧凑性。在拆装时,可以打开轮包安装口33处的封板34,进行螺栓结构8的松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通过将轮包座椅总成7设计为轮包3和座椅6的整体式结构,并使轮包座椅总成7与地板1通过隐藏在轮包座椅总成7内的螺栓结构8可拆卸地相连,与传统的拆卸方式相比,拆卸方便,省时省力,且不存在座椅6与轮包3之间安装结构的破坏的问题,且保证了整个轨道车辆100的结构紧凑性。而且,通过设置使车轮2的中心轴线低于地板1的上表面,在实现低地板的同时,可以相对增大车下空间,提高车内的通透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和图12-图14,轮包座椅总成7包括轮包3和固定连接在轮包3的顶部的座椅6,轮包3罩设在车轮2上,轮包3和座椅6整体与地板1可拆卸地相连。此时座椅6可以与轮包3一体成型,当然,座椅6和轮包3也可以分别单独加工成型后,再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成一体。拆卸时,可以将座椅6与轮包3整体从地板1上取下。如此设置,在有效保证对车轮2进行防护且保证乘客安全的同时,更好地利用了走行轮凸出地板1所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地,轮包3上形成有底部敞开且向上凹入的容纳空间32,容纳空间32用于容纳车轮2的上述一部分,如图15所示。由此,车轮2的凸出地板1上表面的部分可以更好地被轮包3罩住。
可选地,参照图15,容纳空间32的顶壁形成为与车轮2的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壁。例如,在图15的示例中,轮包3形成为向上凸出的拱形结构,该拱形结构优选与车轮2的形状相适配。如此设置,在保证车轮2的上述一部分可以很好地容纳在容纳空间32的同时,可以相对减小轮包3在车厢内的占用空间。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轮包座椅总成7还可以上部形成为座椅6,轮包座椅总成7的底部具有向上凹入的凹入部,其中车轮2的一部分位于凹入部内(图未示出)。例如,轮包座椅总成7可以包括乘坐部分和靠背部分,乘坐部分罩设在车轮2上方,且乘坐部分的底部形成上述用于容纳车轮2的上述一部分的凹入部,乘坐部分的顶面为水平面以供乘客乘坐,靠背部分从乘坐部分的顶面向上延伸以供乘客倚靠。其中,轮包座椅总成7可以为底部敞开的中空结构。此时轮包座椅总成7下部的凹入部用于容纳车轮2的凸出地板1上表面的部分,轮包座椅总成7的上部供乘客直接乘坐。如此设置的轮包座椅总成7可以做得较小,重量轻。
具体地,如图21-图26所示,封板34上可以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紧固件341,该紧固件341包括杆部3411和端部3412,杆部3411的一端与封板34相连,端部3412连接在杆部3411的另一端,端部3412在杆部3411的横截面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杆部3411在杆部3411的横截面上的最大尺寸,端部3412可以形成为长条状。轮包座椅总成7的对应轮包安装口33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板331,安装板331上设有锁紧结构332,锁紧结构332上形成有与端部3412形状相适配的长条孔3321。安装时,封板34上的紧固件341的端部3412穿过安装板331、锁紧结构332上的长条孔3321后旋转一定角度,此时端部3412与锁紧结构332上的长条孔3321错开,从而可以实现将封板34牢靠地安装在轮包安装口33处。拆卸时,只需要旋转紧固件341,使其端部3412与锁紧结构332的长条孔3321对准即可,然后向外拆下封板34,此时紧固件341从锁紧结构332的长条孔3321和安装板331退出。
当然,螺栓结构8还可以位于轮包座椅总成7外,地板1上形成有顶部敞开的凹槽,螺栓结构8位于凹槽内,凹槽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盖板(图未示出)。由此,通过将螺栓结构8布置在轮包座椅总成7外侧,方便了装拆,且盖板的设置使得螺栓结构8可以很好地隐藏在盖板下方,同样可以很好地保证整个轨道车辆100的美观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封板34和盖板可以通过铰链结构等以枢转地方式连接在对应的位置处,或者,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等进行卡装。但不限于此。
具体而言,参照图16并结合图17-图18,螺栓结构8包括:第一连接件81、第二连接件82以及至少一个螺栓83,第一连接件81设在地板1上,第一连接件81上形成有顶部敞开的C形槽811,C形槽811内设有至少一个螺纹连接件(图未示出),第二连接件82设在轮包座椅总成7上,第二连接件82的自由端设有螺栓连接板821,螺栓连接板821支撑在第一连接件81的顶面上,螺栓83穿过螺栓连接板821与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当需要安装或拆卸时,将轮包座椅总成7整体拆卸。具体地,轮包座椅总成7通过螺栓83固定在地板1上第一连接件81的C形槽811内。当需要拆卸轮包座椅总成7时,先取下装饰用的封板34或盖板,然后拧松螺栓83如紧固螺栓83,将轮包座椅总成7整体拆卸。安装过程与拆卸过程相反。由此,通过采用C形槽811,可以提高螺栓83与螺纹连接件定位的准确性,提高装配效率。当C形槽811内设有多个螺纹连接件时,螺纹连接件可以为固定在C形槽811内和/或在C形槽811内可移动的螺母,这时可以降低多个螺栓连接板821的加工精度,节约成本。
例如,当C形槽811内的螺纹连接件例如螺母在C形槽811内可移动时,在轮包座椅总成7拆装过程中,轮包座椅总成7可以沿C形槽811左右移动,当存在装配误差时,可以通过左右移动轮包座椅总成7,减少装配误差,使得轮包座椅总成7拆卸简易。而且,如图27所示,在轮包座椅总成7的定位终点为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内的侧墙201时,轮包座椅总成7装入C形槽811内后,可以向侧墙201方向推动轮包座椅总成7,使得轮包座椅总成7与侧墙201无缝搭接在一起;当需要拆卸轮包座椅总成7时,推动轮包座椅总成7使其远离侧墙201,进而拆卸轮包座椅总成7。
其中,如图21和图26所示,轮包3包括:防尘罩27、轮包外罩25和轮包骨架26,防尘罩27罩设在车轮上,轮包外罩25罩设在防尘罩27上,轮包骨架26设在防尘罩27和轮包外罩25之间,且防尘罩27和轮包外罩25均与轮包骨架26固定连接。例如,在图21和图26的示例中,轮包3包括防尘罩27和轮包外罩25,防尘罩27罩设在车轮22上,轮包外罩25罩设在防尘罩27上,具体地,例如,轮包外罩25可以通过轮包骨架26与防尘罩27固定连接,轮包骨架26的顶部可以设有多个轮包外罩连接板262,轮包骨架26通过这多个轮包外罩连接板262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与轮包外罩25实现固定连接,轮包骨架26的底部可以设有多个防尘罩连接板261,轮包骨架26通过这多个防尘罩连接板261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与防尘罩27实现固定连接,如此,可以将防尘罩27和轮包外罩25连接成一体。此时防尘罩27与轮包外罩25为整体式结构,拆卸时防尘罩27和轮包外罩25整体拆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7所示,开口部11内还设有检修地板块4,检修地板块4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在开口部11车轮检修口111处。具体地,开口部11可以包括彼此连通的车轮检修口111和车轮安装口112,车轮检修口111和车轮安装口112可以理解为开口部11的不同区域,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安装在车轮安装口112处,且车轮22的一部分穿过车轮安装口112并凸出于地板1的上表面,检修地板块4可拆卸地连接在车轮检修口111处。如此,在拆下检修地板块4后,可以通过车轮检修口111对车轮22进行检修。具体地,当需要对车轮22进行检修,例如,进行日常的车轮22例如走行轮的轮胎胎压检测、轮胎充放气及花纹深度测量等,可以将检修地板块4从地板1上拆下,露出车轮检修口111,此时可以通过车轮检修口111看到车轮安装口112内的车轮22并可以对其进行操作,从而可以实现对车轮22的检修及维护。与传统的在轮包外罩和防尘罩上分别开设检修口的方式相比,例如,当轮包3包括轮包外罩35和防尘罩27时,由于不需要在轮包外罩35和防尘罩27上开设检修口,可以保证防尘罩27的防尘及隔音效果,同时检修地板块4可以做得很大,从而增大了对车轮22的检修空间(即车轮检修口111),便于车轮22的日常检修及维护。
参照图1-图7,车轮检修口111位于车轮22的在轨道车辆100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如此设置,便于检修人员在车轮检修口111内对车轮22例如走行轮进行胎压检测、轮胎充放气及花纹深度测量等操作。
可选地,车轮检修口111在轨道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车轮22的直径。例如,车轮检修口111的在地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车轮22的直径,车轮检修口111的尺寸较大,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对车轮22进行日常检修及维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图9所示,地板1的位于开口部11的边缘设有台阶结构13,检修地板块4的远离车轮22的一侧设在台阶结构13上方且检修地板块4的上表面与地板1的上表面平齐。例如,台阶结构13可以包括不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上表面131和第二上表面132,第一上表面131高于第二上表面132,且第一上表面131位于第二上表面132的远离车轮22的一侧,安装时,检修地板块4的一部分伸向第二上表面132的上方并配合在第二上表面132上,且检修地板块4的上表面与第一上表面131保持平齐。如此,可以有效保证整个地板1位于同一平面内。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参照图8和图9,检修地板块4与地板1之间设有密封件124。例如,在图8和图9的示例中,每个检修地板块4的远离车轮22的一侧伸向地板1如上述的第二上表面132的上方,密封件124设在每个检修地板块4的远离车轮22的上述一侧的下表面与地板1的上述第二上表面132之间。如此设置,每个检修地板块4的远离车轮22的上述一侧可以搭接在地板1上,可以减小噪音传递,且方便了密封件124的安装,由于密封件124可以密封住检修地板块4与地板1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有效隔绝与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的下车体的噪音。
可选地,密封件124为密封橡胶件。例如,密封件124可以为密封橡胶垫。由于橡胶结构具有弹性,从而可以很好地密封住检修地板块4与地板1之间的间隙,隔音效果好。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4、图6-图12所示,开口部11的侧壁113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支架12,其中检修地板块4支撑在多个固定支架12的上表面上,且检修地板块4与多个固定支架12可拆卸地相连。如此设置,固定支架12可以对检修地板块4进行牢靠支撑,强度高,保证了乘客站立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参照图3-图4、图6-图11,每个固定支架12包括:固定部121和支撑部122,固定部121连接在开口部11的侧壁113上,支撑部122的一端与固定部121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部122的另一端朝向开口部11中心的方向水平延伸,其中检修地板块4支撑在支撑部122的上表面上,且检修地板块4与支撑部122可拆卸地相连。例如,在图4、图7和图10的示例中,固定部121和支撑部122可以均为板状结构,固定部121和支撑部122整体大体为L形,固定部121和支撑部122可以整体加工成型,例如,固定部121和支撑部122可以由一块平板弯折形成,固定部121可以通过螺栓等可拆卸地连接在开口部11的侧壁113上,以使固定支架12整体固定在地板1上,安装方便,且连接牢靠。支撑部122的上表面对检修地板块4具有支撑作用,且水平的支撑部122方便了其与检修地板块4之间的连接,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例如,图1-图5中,检修地板块4由三个固定支架12进行支撑和固定,三个固定支架12沿开口部11的内壁的周向间隔设置。这里,三个固定支架12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其它数量的固定支架12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选地,参照图4、图8-图9,支撑部122的上表面位于地板1的上表面的下方,且支撑部122的上表面与地板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车轮拆装地板块5的厚度。此时支撑部122的上表面低于地板1的上表面,在检修地板块4安装至固定支架12上后,检修地板块4的上表面可以与地板1的上表面保持平齐。
进一步地,如图4、图7和图9所示,每个固定支架1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123,加强筋123连接在支撑部122的下表面和固定部121的邻近开口部11中心的一侧表面之间。由此,通过设置加强筋123,可以提高固定支架12的结构强度。可选地,加强筋123可以为板状结构。当然,加强筋123还可以为杆状结构(图未示出)。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8并结合图9,加强筋123上形成有避让口1231,避让口1231位于支撑部122和固定部121的连接处。例如,在图9的示例中,避让口1231可以为三角形缺口,此时加强筋123与对应支撑部122和固定部121的连接处设有间隙。如此设置,可以避免支撑部122和固定部121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提高了固定支架12的支撑可靠性。
可选地,检修地板块4与支撑部122通过螺栓连接。由此,便于拆装,且螺栓的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成本低。
可选地,多个固定支架12为铝件。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每个检修地板块4的厚度为t,其中t满足:30mm≤t≤50mm。由此,通过设置使厚度t满足30mm≤t≤50mm,在保证满足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对地板1的强度要求的同时,可以节约成本。例如,当厚度t小于30mm时,检修地板块4的厚度较薄,可能无法满足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对地板1的强度要求,即多个乘客站立在上面可能会出现变形或断裂的情况,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当厚度t大于50mm时,检修地板块4的厚度较厚,此时整个检修地板块4的重量重,成本高。进一步可选地,厚度t满足:t=30mm。
可选地,检修地板块4均为铝件或钢件。铝材料和钢材料可以很好地满足强度要求,且这两种材料应用广泛,成本相对较低。此外,铝材料的重量相对较轻,可以满足轻量化设计。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5,轨道车辆100进一步包括: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设在开口部11内,且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分别位于车轮22的在轨道车辆100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侧,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均与地板1可拆卸地相连,其中轮包座椅总成7与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块连接。如此设置,增大了整个地板1的面积,而且,通过将轮包3固定在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上,缩小了轮包座椅总成7的体积,减小轮包座椅总成7的重量及其所占空间,实现小轮包的安装,相对增大了乘客空间,当轨道车辆100应用于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时,同样的载客人数,此种方案可以缩小整车长度,减轻整车重量,进而提高整车的性能。此外,车轮2与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之间的距离较近,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车体预留的车轮2空间可以减小,进而可以降低车内噪音,提高乘坐舒适性。
当需要拆卸车轮2时,可以先拆除轮包3,然后拆除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留出足够的车轮2拆卸空间后,最终拆除车轮2;反之,在安装车轮2时,可以先安装车轮2,再安装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最后安装轮包3。由此,可实现车内拆装车轮2。与传统的车外换轮的方式相比,拆装方便,效率高,且省时省力。
可选地,在地板1的长度方向上、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之间的距离小于车轮2的直径。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大整个地板1的面积,轮包3的占用空间得以进一步减小,轮包3的重量得以进一步减轻,从而车体预留的车轮2空间得以进一步减小,车内噪音得以进一步降低,且整个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的结构可以更加紧凑,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性能得以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地,开口部11在地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车轮2的直径。由此,在拆掉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后,可以进一步很好地实现车内拆卸车轮2。可选地,开口部11在地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至少大于车轮2的直径100mm以上,由于车轮2的重量大,约200kg,在拆卸车轮2时存在车轮2晃动量,如此设置,以更好地方便车轮2的拆卸。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参照图4,每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固定支架12安装在开口部11处。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其中的一些固定支架12还可以同时支撑检修地板块4和车轮拆装地板块5,这样,既可以节省固定支架12的数量,又使得检修地板块4和车轮拆装地板块5之间的连接可以更加紧密、整齐。
更进一步地,为了减小噪音传递,车轮拆装地板块5与地板1之间也可以设有密封件124,该密封件124可以设置在车轮拆装地板块5的下表面和地板1的上表面之间,如图10和图11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车轮拆装地板块5的形状可以包括图1-图3中所示的直边缘,也可以包括圆弧形或椭圆弧形边缘等,其具体形状可以根据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的开口部11周边的情况来具体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通过采用上述的轨道车辆100,可以提高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整体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例如跨座式单轨列车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板,所述地板上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处设有车轮,所述车轮的一部分穿过所述开口部并凸出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且所述车轮的中心轴线低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
轮包座椅总成,所述轮包座椅总成罩设在所述车轮的上方,所述轮包座椅总成与所述地板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轮包座椅总成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地板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螺栓结构位于所述轮包座椅总成内,所述轮包座椅总成的下部形成有轮包安装口,所述轮包安装口邻近所述螺栓结构,所述轮包安装口处设有可拆卸的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包座椅总成包括所述轮包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轮包的顶部的所述座椅,所述轮包罩设在所述车轮上,所述轮包和所述座椅整体与所述地板可拆卸地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包上形成有底部敞开且向上凹入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车轮的所述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的顶壁形成为与所述车轮的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包包括:
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罩设在所述车轮上;
轮包外罩,所述轮包外罩罩设在所述防尘罩上;
轮包骨架,所述轮包骨架设在所述防尘罩和所述轮包外罩之间,且所述防尘罩和所述轮包外罩均与所述轮包骨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包座椅总成的上部形成为座椅,所述轮包座椅总成的底部具有向上凹入的凹入部,其中所述车轮的所述一部分位于所述凹入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两个车轮拆装地板块,两个所述车轮拆装地板块设在所述开口部内,两个所述车轮拆装地板块之间限定出所述车轮安装口,且两个所述车轮拆装地板块分别位于所述车轮的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侧,两个所述车轮拆装地板块均与所述地板可拆卸地相连,其中所述轮包座椅总成与两个所述车轮拆装地板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检修地板块,所述检修地板块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开口部处,所述检修地板块位于所述车轮的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结构位于所述轮包座椅总成外,所述地板上形成有顶部敞开的凹槽,所述螺栓结构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在所述地板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形成有顶部敞开的C形槽,所述C形槽内设有至少一个螺纹连接件;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在所述轮包座椅总成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自由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支撑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面上;
至少一个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
CN201910944363.3A 2019-09-30 2019-09-30 轨道车辆 Active CN112572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4363.3A CN112572481B (zh) 2019-09-30 2019-09-30 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4363.3A CN112572481B (zh) 2019-09-30 2019-09-30 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2481A true CN112572481A (zh) 2021-03-30
CN112572481B CN112572481B (zh) 2022-08-09

Family

ID=75116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4363.3A Active CN112572481B (zh) 2019-09-30 2019-09-30 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248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44158A (en) * 1947-07-29 1950-10-04 Budd C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ailway vehicle bodies
AU5793794A (en) * 1993-04-02 1994-10-06 Atoma International, Inc.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retracting latch/engaging roller seat-to-floor lock
JP2008062680A (ja) * 2006-09-05 2008-03-21 Kawasaki Heavy Ind Ltd 低床式路面電車
CN203727395U (zh) * 2014-03-17 2014-07-23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座椅安装结构
CN207631235U (zh) * 2017-10-16 2018-07-20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中心销顶置式转向架
CN109421762A (zh) * 2017-08-31 2019-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维修方法
CN109421751A (zh) * 2017-08-31 2019-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维修方法
CN109421749A (zh) * 2017-08-31 2019-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44158A (en) * 1947-07-29 1950-10-04 Budd C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ailway vehicle bodies
AU5793794A (en) * 1993-04-02 1994-10-06 Atoma International, Inc.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retracting latch/engaging roller seat-to-floor lock
JP2008062680A (ja) * 2006-09-05 2008-03-21 Kawasaki Heavy Ind Ltd 低床式路面電車
CN203727395U (zh) * 2014-03-17 2014-07-23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座椅安装结构
CN109421762A (zh) * 2017-08-31 2019-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维修方法
CN109421751A (zh) * 2017-08-31 2019-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维修方法
CN109421749A (zh) * 2017-08-31 2019-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
CN207631235U (zh) * 2017-10-16 2018-07-20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中心销顶置式转向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2481B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7081B2 (en) Vehic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CN110001670B (zh) 快装快卸式吊装轨道机器人及其行走装置、装卸方法
KR20130043613A (ko) 자동차용 현수 장치
GB2520645B (en) Railway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12572482B (zh) 轨道车辆
CN112572481B (zh) 轨道车辆
CN112572483B (zh) 轨道车辆
CN112572485B (zh) 轨道车辆
JP5609495B2 (ja) 車両用電池搭載構造
CN211001335U (zh) 车架及货运列车
WO2023088494A1 (zh) 用于车辆的二排座椅的横梁总成和具有其车辆
CN112744242A (zh) 轮包组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11617408U (zh) 三电托架及三电托架总成
CN210391140U (zh) 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12744243B (zh) 轨道车辆
CN210363841U (zh) 车架及货运列车
CN211642185U (zh) 一种转向架端部复合支架
CN112744241B (zh) 轨道车辆
CN220315112U (zh) 无人车的车架结构、无人车的车身及无人车
CN218577883U (zh)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CN110228491A (zh) 端梁结构、具有该端梁结构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JP2015123946A (ja) 燃料タンクのカバー構造及びバス車両
CN114151185B (zh) 一种尿素罐支架总成
CN217835798U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CN214729108U (zh) 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