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3565B - 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固态混合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固态混合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3565B
CN112563565B CN202011271582.9A CN202011271582A CN112563565B CN 112563565 B CN112563565 B CN 112563565B CN 202011271582 A CN202011271582 A CN 202011271582A CN 112563565 B CN112563565 B CN 112563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sodium
solid electrolyte
sodium ion
ionic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715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3565A (zh
Inventor
朱蕾
汤卫平
吴洁
江小标
吴勇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Space Power Source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Space Power Sour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Space Power Source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Space Power Sources
Priority to CN2020112715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35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3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3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3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3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1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2Solid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5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8Solid electrolytes inorganic
    • H01M2300/0071Ox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钠超离子导体粉体与锂盐、离子液体和聚苯乙烯混合均匀,放入反应釜中,所述的锂盐在离子液体中的浓度为0.1mol/L‑0.5mol/L;步骤2,将反应釜放入均相反应器内,进行一次热处理;步骤3,将反应釜内的产物取出并离心分离,洗涤,干燥;步骤4,对步骤3得到的产物进行二次热处理,得到所述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本发明提供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可以同时传导锂离子和钠离子,且具有高电导率和高可靠性,可以直接采用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锂钠离子传输机理类似,可快速实现应用。这样不但得到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电池,而且该电池兼具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与低廉的价格。

Description

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固态混合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固态混合电池。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大规模储能和微型器件等领域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现有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工作温度范围和安全性,而固态锂电池作为最具潜力的电化学储能装置,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固态电解质材料及固态锂电池被广泛研究。自然界中相对匮乏的锂资源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发展(Kim,J.J.,Yoon,K.,Park,I.,etal.Small Methods 2017,1,1700219.),随着锂电池的大规模制备,金属锂的价格不断攀升,锂电池的成本将持续增加。而钠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远远高于锂元素,钠元素与锂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它们的化学、物理性质相似,因而开发固态钠离子电池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电池的成本。由于钠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的优点而成为当前新能源器件和新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新一代的电池,固态钠电池被认为是固态锂电池未来的替代者,其工作原理和锂电池的原理相似,在性能研究和材料研发方面具有一定共性。然而,由于Na+的离子半径比Li+大,所以限制了钠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可逆脱嵌过程,从而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Kim,H.,Ding,Z.,Lee,M.H.,et al.Adv.Energy Mater.2016,6,1600943.)。
2006年,J.Baker等人首次提出了混合型锂离子电池的概念,使用液态电解液,混合锂钠离子电池与钠离子电池相比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与锂离子电池相比价格低廉。但固态混合锂钠离子电池鲜有报道,原因是因为缺少可同时传导锂离子和钠离子的固态电解质。而开发固态混合锂钠离子电池可以成为实现固态电池广泛应用的有效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电导率和高可靠性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固态混合电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钠超离子导体粉体与锂盐、离子液体和聚苯乙烯混合均匀,放入反应釜中,所述的锂盐在离子液体中的浓度为0.1mol/L-0.5mol/L;
步骤2,对反应釜进行一次热处理;
步骤3,将反应釜内的产物取出并离心分离,洗涤,干燥;
步骤4,对步骤3得到的产物进行二次热处理,得到所述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
优选地,所述的钠超离子导体为Na3Zr2Si2PO12
优选地,所述的锂盐为LiTFSI、LiFSI、LiClO4、LiPF6、LiBF4、LiBOB、LiDFOB、LiPF2O2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的离子液体为咪唑类离子液体、季铵类离子液体、哌啶类离子液体、吡咯类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的一次热处理的方法为:将所述的反应釜放入均相反应器内以50rpm/min的转速旋转加热。
优选地,所述的一次热处理的条件为加热温度100-250℃,加热时间为2-6h。
优选地,所述的二次热处理的条件为加热温度400-600℃,加热时间2-4h。
优选地,所述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为锂钠混合超离子导体,其化学式Li3- xNaxZr2Si2PO12,1.5≤x≤2。
优选地,所述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中,Li/Na原子比为0.5:1~1:1,能够同时传导锂钠混合离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固态混合电池,包括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金属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提供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可以同时传导锂离子和钠离子,且具有高电导率和高可靠性,其组成及性能可根据制备过程中的锂盐浓度、热处理时间及增加聚苯乙烯进行可控调节。
(2)相较于金属锂,钠金属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且价格低廉,钠离子电池近年来被广泛研究,但其发展受限于电解液以及可供钠离子传输的电解材料,可以选择的不多。本发明所提供的固态混合锂钠电池可以直接采用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锂钠离子传输机理类似,可快速实现应用。这样不但得到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电池,而且该电池兼具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与低廉的价格。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得到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扫描电镜(SEM)图。
图2为实施例1得到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X射线衍射(XRD)图。
图3为实施例2得到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室温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制备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中,限定Li/Na原子比为0.5:1~1:1,在该组分的区间内,电解质才可以同时传导锂钠混合离子。
固态电解质的离子交换生成的过程在前期是非常快的。当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使90%的钠交换成锂,即锂钠的原子比超过了1。而90%的钠交换成锂之后,交换速度变慢,达到100%的交换率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为了控制本发明制备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中,锂钠原子比为0.5:1~1:1,在制备原料中添加了聚苯乙烯。通过增加聚苯乙烯,可以降低锂钠交换的反应速率,较好的控制原子比。聚苯乙烯可以通过热处理消除,与此同时也可以防止固态电解质纳米颗粒的聚集,生成均匀的纳米颗粒。
实施例1:
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Na超离子导体Na3Zr2Si2PO12粉体与锂盐LiTFSI、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C8H11F6N3O4S2)、聚苯乙烯混合均匀,放入反应釜中,锂盐在离子液体中的浓度为0.5mol/L;
步骤2,将反应釜放入均相反应器内,以50rpm/min的转速,在180℃下热处理4h;
步骤3,取出反应釜中的产物离心分离,除去多余的锂盐和离子液体,并用酒精反复清洗2~3次后干燥;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400℃热处理2h,除去多余的聚苯乙烯,得到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为锂钠混合超离子导体,其化学式为Li1.5Na1.5Zr2Si2PO12。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钠加工组成固态混合电池。
如图1所示,通过实施例1得到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SEM图能够看出,该方法制得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大小均一,平均粒径尺寸在300nm左右。
如图2所示,通过实施例1得到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XRD图能够看出,该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具有NASICON结构,和使用传统溶胶凝胶法合成得到的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结构不同,是一种新型的混合离子导体。
实施例2:
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该固态电解质为锂钠混合超离子导体,化学式Li1.39Na1.61Zr2Si2PO12,可以传导锂钠混合离子,可以用于固态混合锂钠电池。
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Na超离子导体Na3Zr2Si2PO12粉体与锂盐LiTFSI、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C8H11F6N3O4S2)、聚苯乙烯混合均匀,放入反应釜中,锂盐在离子液体中的浓度为0.35mol/L;
步骤2,将反应釜放入均相反应器内,以50rpm/min的转速,在180℃下热处理4h;
步骤3,取出反应釜中的产物离心分离,除去多余的锂盐和离子液体,并用酒精反复清洗2~3次后干燥;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400℃热处理2h,除去多余的聚苯乙烯,得到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为锂钠混合超离子导体,其化学式为LiNi0.8Co0.15Al0.05O2。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钠加工组成固态混合电池。
如图3所示,通过实施例2制备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Li1.39Na1.61Zr2Si2PO12的室温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可以计算得出离子电导率为8.1×10-4S/cm。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固态混合电池,该固态电解质包括锂钠混合超离子导体,其化学式Li3-xNaxZr2Si2PO12,1.5≤x≤2,锂钠离子的相对含量由热处理时间决定,其结构为亚稳态结构,和传统高温固相法或溶胶凝胶法合成得到的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结构不同,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及高环境稳定性。该固态电解质可以同时传导锂钠混合离子,可直接将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直接应用到锂钠混合电池体系中,开发出新型的固态混合锂钠电池,兼具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与低廉的价格。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将钠超离子导体Na3Zr2Si2PO12的粉体与锂盐、离子液体和聚苯乙烯混合均匀,放入反应釜中,所述的锂盐在离子液体中的浓度为0.1mol/L-0.5mol/L;
步骤2,对反应釜进行一次热处理;
步骤3,将反应釜内的产物取出并离心分离,洗涤,干燥;
步骤4,对步骤3得到的产物进行二次热处理,得到所述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所述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中,Li/Na原子比为0.5:1~1:1,能够同时传导锂钠混合离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盐为LiTFSI、LiFSI、LiClO4、LiPF6、LiBF4、LiBOB、LiDFOB、LiPF2O2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液体为咪唑类离子液体、季铵类离子液体、哌啶类离子液体、吡咯类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热处理的方法为:将所述的反应釜放入均相反应器内以50rpm/min的转速旋转加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热处理的条件为加热温度100-250℃,加热时间为2-6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热处理的条件为加热温度400-600℃,加热时间2-4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为锂钠混合超离子导体,其化学式Li3-xNaxZr2Si2PO12,1.5≤x≤2。
8.一种固态混合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权利要求1-7的方法制备的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金属钠。
CN202011271582.9A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固态混合电池 Active CN112563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1582.9A CN112563565B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固态混合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1582.9A CN112563565B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固态混合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3565A CN112563565A (zh) 2021-03-26
CN112563565B true CN112563565B (zh) 2022-03-25

Family

ID=75042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1582.9A Active CN112563565B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固态混合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3565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432A (zh) * 2003-03-03 2004-09-08 ������������ʽ���� 电池
CN102303125A (zh) * 2011-09-20 2012-01-04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粘稠介质中制备纳米银粉的方法
CN102372275A (zh) * 2010-08-16 2012-03-1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无机磷酸盐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3445193U (zh) * 2013-08-20 2014-02-19 宋维鑫 一种混合离子二次电池
CN103818949A (zh) * 2014-02-18 2014-05-28 南京宇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交换溶剂热法制备钛酸盐纳米粉体的方法
WO2014136650A1 (ja) * 2013-03-05 2014-09-12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伝導性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伝導性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4953118A (zh) * 2015-05-21 2015-09-30 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3606A (zh) * 2016-08-31 2017-02-22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稠化酸
CN108963209A (zh) * 2018-06-26 2018-12-07 深圳大学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87017A (zh) * 2018-12-24 2019-04-26 郑州新世纪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钠离子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2449A (zh) * 2018-12-15 2019-05-10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CN110277586A (zh) * 2019-06-26 2019-09-24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40167A (zh) * 2020-07-06 2020-10-02 三明市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纳米磷酸钛铝锂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和用电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2267B2 (en) * 2004-05-24 2008-12-09 Warburton P Richard Reference electrode
WO2012081327A1 (ja) * 2010-12-13 2012-06-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78261B (zh) * 2013-04-12 2014-11-26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快离子导体镶嵌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原位合成方法
CN109888208A (zh) * 2019-01-25 2019-06-14 高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432A (zh) * 2003-03-03 2004-09-08 ������������ʽ���� 电池
CN102372275A (zh) * 2010-08-16 2012-03-1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无机磷酸盐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303125A (zh) * 2011-09-20 2012-01-04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粘稠介质中制备纳米银粉的方法
WO2014136650A1 (ja) * 2013-03-05 2014-09-12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伝導性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伝導性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203445193U (zh) * 2013-08-20 2014-02-19 宋维鑫 一种混合离子二次电池
CN103818949A (zh) * 2014-02-18 2014-05-28 南京宇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交换溶剂热法制备钛酸盐纳米粉体的方法
CN104953118A (zh) * 2015-05-21 2015-09-30 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3606A (zh) * 2016-08-31 2017-02-22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稠化酸
CN108963209A (zh) * 2018-06-26 2018-12-07 深圳大学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42449A (zh) * 2018-12-15 2019-05-10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CN109687017A (zh) * 2018-12-24 2019-04-26 郑州新世纪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钠离子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77586A (zh) * 2019-06-26 2019-09-24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40167A (zh) * 2020-07-06 2020-10-02 三明市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纳米磷酸钛铝锂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和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3565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3109B2 (en) Method of preparing and application of carbon-selenium composites
Zhang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LiFePO4 cathode materials: A review
KR101681739B1 (ko) 그래핀 변성 인산철리튬 정극 활성물질과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CN100502103C (zh) 一种核壳型纳米级碳包覆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87687B (zh) 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052088A (ja) 三価金属を含むチタン及びニオブの混合酸化物
CN104241626B (zh) 锂离子电池钒酸锂负极材料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
CN110277586B (zh) 一种锂离子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754275A (zh) 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电化学电池
CN110993942B (zh) 一种高性能钠缺陷型正极材料及钠离子电池
CN10671141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811型三元正极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2266A (zh) 一种Li、Mn位共掺杂磷酸锰锂/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9266A (zh) 用于电池组的活性材料
CN114864896A (zh) 一种原位碳包覆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99499B (zh) 基于Sb/Sn磷酸盐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3921790A (zh) 一种双金属硒化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64372B (zh) 一种双功能界面锂离子电池富镍单晶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2563565B (zh) 一种锂钠离子混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固态混合电池
CN114853069B (zh) 一种多相铌基氧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555537B (zh)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5275151A (zh) 一种二硫化钒/碳化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84471A (zh) 层状卤化物双钙钛矿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20969A (zh) 一种硅酸钛锂的制备方法
CN114084882A (zh) 不同价态锰掺杂Na3V2(PO4)2F3碳包覆立方晶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Gao et al. Synthesis of LiFePO 4/C as cathode material by a novel optimized hydrothermal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