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93759B - 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93759B
CN112493759B CN202011352560.5A CN202011352560A CN112493759B CN 112493759 B CN112493759 B CN 112493759B CN 202011352560 A CN202011352560 A CN 202011352560A CN 112493759 B CN112493759 B CN 1124937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ufacturing process
moisture
driving device
driv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525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93759A (zh
Inventor
吴石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ntec Zhangzhou Light Industry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antec Zhangzhou Light Industr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ntec Zhangzhou Light Industry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antec Zhangzhou Light Industr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525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937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93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93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93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937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spring inlays
    • A47C27/05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spring inlays with padding material, e.g. foamed material, in top, bottom, or side layers
    • A47C27/053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spring inlays with padding material, e.g. foamed material, in top, bottom, or side layers with only one layer of foamed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1/00Attachments for beds, e.g. sheet holders, bed-cover holders;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means in connection with bedsteads or mattresses
    • A47C21/04Devices for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 A47C21/042Devices for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for ventilating or cooling
    • A47C21/046Devices for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for ventilating or cooling without active means, e.g. with openings or heat condu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1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 B26D1/547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wire-like cutting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加工出海绵垫;(2)加工出多个弹性支撑部件;(3)加工出防潮安装板;(4)加工出防潮滑动板;(5)将多个弹性支撑部件分别装配于防潮安装板和防潮滑动板上;(6)将防潮滑动板装配于防潮安装板上,形成防潮装置;(7)将海绵垫安装于防潮装置的上表面,形成弹簧床垫;本发明通过防潮滑动板可滑动的设置,改变弹性支撑部位置,使弹性支撑部在形成空气流通的风道和关闭风道之间来回切换,使用方便,适应性强,延长弹簧床垫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床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弹簧床垫属现代常用的、性能较优的床垫。它能均匀承托身体每部分,保持脊骨自然平直,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松弛,减少睡眠翻身次数。
弹簧床垫由于增添了弹簧,所以需要注重床垫的干燥性;在潮湿的天气,床垫潮湿而产生发霉的现象,如果接触到有水分的物品,会渗透到弹簧上,造成弹簧的损坏,缩短弹簧床垫的使用寿命。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潮湿的天气床垫潮湿而产生发霉的现象,水渗透到弹簧上,造成弹簧损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出海绵垫;
(2)加工出多个弹性支撑部件;
(3)加工出防潮安装板;
(4)加工出防潮滑动板;
(5)将多个弹性支撑部件分别装配于防潮安装板和防潮滑动板上;
(6)将防潮滑动板装配于防潮安装板上,形成防潮装置;
(7)将海绵垫安装于防潮装置的上表面,形成弹簧床垫;
在步骤(3)中,所述防潮安装板的上表面形成安装弹性支撑部件的安装部,和容置防潮滑动板的第一容置槽;所述防潮滑动板滑动连接于第一容置槽内;
在步骤(5)中,防潮安装板上的弹性支撑部和防潮滑动板上的弹性支撑部错位设置。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包括多个固定弹性支撑部件的固定部。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的上表面形成多个装配弹性支撑部件的第二容置槽。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二容置槽等间距形成于固定部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容置槽包括多个形成于相邻固定部之间的第一滑动槽;所述防潮滑动板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槽内。
进一步,所述防潮滑动板的上表面形成多个装配弹性支撑部件的第三容置槽。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三容置槽等间距形成于防潮滑动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在步骤(2)中,所述弹性支撑部件包括对海绵垫进行弹性支撑的弹性支撑体,承载弹性支撑体的承载部,以及对弹性支撑体进行保护的保护部。
进一步,所述承载部包括承载筒体,所述保护部包括保护筒体;所述保护筒体罩设于承载筒体上,所述保护筒体的内侧壁和承载筒体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支撑体设于承载筒体内,所述弹性支撑体的顶端和保护筒体的顶端内壁抵顶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弹性支撑体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轴线竖向设置。
进一步,通过第一装配机构将弹性支撑体、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装配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装配机构包括对弹簧、承载筒体、保护筒体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以及对弹簧、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进行装配的第一装配装置。
进一步,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弹簧的第一输送装置,输送承载筒体的第二输送装置,以及输送保护筒体的第三输送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和驱动第一输送带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输送带,和驱动第二输送带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三输送装置包括第三输送带,和驱动第三输送带转动的第三转动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平齐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装配装置包括对弹簧、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进行装配的第一装配手。
进一步,所述第一装配手包括对弹簧、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进行抓取的第一抓取爪。
进一步,所述第一抓取爪包括多个分别和弹簧、承载筒体、保护筒体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一抓取指。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一抓取指环绕弹簧、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的外周面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抓取爪还包括驱动多个第一抓取指弯曲抓取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装配手还包括驱动第一抓取爪沿预定的轨迹移动对各部件进行抓取和装配的第一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抓取爪伸缩的第一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抓取爪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一伸缩驱动装置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抓取爪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具有沿输送方向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装配手设于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的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具有第一装配手进行抓取的抓取工位,所述第二输送带具有第一装配手进行装配的装配工位。
进一步,在步骤(5)和步骤(6)中,通过第二装配机构将弹性支撑部件安装在防潮滑动板的第三容置槽内和安装在防潮安装板的第二容置槽内,并将防潮滑动板装配于散热安装部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装配机构包括承载散热安装部并对装配好的防潮装置进行输送的第四输送装置,输送装配好的弹性支撑部件的第五输送装置,输送防潮滑动板的第六输送装置,将第五输送装置上的弹性支撑部件夹取放置于第三容置槽内的第一夹取装置,以及将第五输送装置上的弹性支撑部件夹取放置于第二容置槽内和将第六输送装置上装配好弹性支撑部件的防潮滑动板夹取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的第一夹取机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取装置包括对弹性支撑部件进行夹取的第一夹取手。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取手包括多个分别与弹性支撑部件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一夹取指。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一夹取指环绕弹性支撑部件的外圆周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取手还包括驱动多个第一夹取指弯曲夹取的第二动力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取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夹取手沿预定的轨迹移动对弹性支撑部件进行夹取和装配的第二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夹取手伸缩的第二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夹取手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伸缩驱动装置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夹取手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取机构包括两个对弹性支撑部件和防潮滑动板进行夹取的第二夹取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取装置包括夹取部。
进一步,所述夹取部包括第一夹取板和第二夹取板;所述第一夹取板和第二夹取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夹取部还包括驱动第一夹取板和第二夹取板开合的第一开合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取装置还包括驱动夹取部移动的第三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三移动装置包括驱动夹取部升降的第三升降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三升降装置包括连接部,供连接部滑动的滑轨,以及驱动滑轨上下运动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和夹取部相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和滑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导向座、第二导向座、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导向轨道,所述第二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导向轨道,所述滑轨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轨道内,滑轨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轨道内;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滑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滑轨的另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移动装置还包括驱动连接部在滑轨上滑动的第三动力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三移动装置还包括驱动夹取部沿第四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来回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滑道、第二滑道、驱动第一导向座在第一滑道上滑动的第一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导向座在第二滑道上滑动的第二滑动驱动装置。
进一步,还包括驱动防潮滑动板在第一容置槽内滑动,使防潮滑动板上的弹性支撑部件和防潮安装板上的弹性支撑部件平齐的第二移动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防潮安装板的各第一容置槽上均形成有传动通孔;所述第二移动驱动装置包括多个与各防潮滑动板一一对应的齿排,以及驱动齿排移动的传动驱动装置;所述齿排连接于防潮滑动板与传动通孔对应的位置上,所述齿排的传动端朝下设置;所述齿排与传动通孔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动驱动装置包括多个与各齿排相啮合传动的齿轮,连接多个齿轮的传动轴,以及驱动齿轮转动的传动电机;多个所述齿轮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齿排啮合在一起,所述传动轴的一端穿过多个齿轮,传动轴的另一端和传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在步骤(1)中,通过海绵原液发泡成型,形成海绵体,再将海绵体加工成海绵垫。
进一步,通过发泡模具将海绵原液发泡成型,形成预定形状的海绵体。
进一步,所述发泡模具包括海绵体成型的上模座和下模座。
进一步,所述下模座具有容置海绵原液的型腔。
进一步,所述型腔的横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所述上模座包括封闭型腔的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座的一端铰接在一起。
进一步,通过切割装置,将海绵体切片,形成所需厚度的海绵垫。
进一步,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对海绵体进行切割的切割部。
进一步,所述切割部包括对海绵体进行水平切割的切割线。
进一步,所述切割部还包括驱动切割线升降的第四升降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四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导向座、第四导向座、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第三升降气缸和第四升降气缸;所述第三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三导向轨道,所述第四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有第四导向轨道,所述切割线的一端和第一导向块相连接,切割线的另一端和第二导向块相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块滑动连接于第三导向轨道上,所述第二导向块滑动连接于第四导向轨上,所述第三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一导向块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导向块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导向座和第四导向座分处海绵体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切割装置还包括逐渐向切割线的方向输送海绵体的海绵输送装置。
进一步,在步骤(7)中,通过吸附机构将切割好的海绵垫安装于防潮装置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对海绵垫上表面的一侧进行吸附的第一吸附装置,和对海绵垫上表面的另一侧进行吸附的第二吸附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吸附装置包括第一吸附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吸附部包括与海绵垫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一吸附头,和使吸附头内产生负气压的第一真空发生器;所述第一吸附头的输出端朝向海绵垫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一真空发生器的输出端和第一吸附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吸附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吸附部升降的第五升降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五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五导向座、第六导向座、第五升降气缸和第六升降气缸;所述第五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五导向轨道,所述第六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六导向轨道,所述第一吸附头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五导向轨道上,第一吸附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六导向轨道上,所述第五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一吸附头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六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一吸附头的另一侧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吸附装置包括第二吸附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吸附部包括与海绵垫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二吸附头,和使吸附头内产生负气压的第二真空发生器;所述第二吸附头的输出端朝向海绵垫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二真空发生器的输出端和第二吸附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二吸附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二吸附部升降的第六升降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六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七导向座、第八导向座、第七升降气缸和第八升降气缸;所述第七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七导向轨道,所述第八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八导向轨道,所述第二吸附头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七导向轨道上,第二吸附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八导向轨道上,所述第七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吸附头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八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吸附头的另一侧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吸附机构还包括驱动第一吸附装置和第二吸附装置在海绵输送装置和第四输送装置之间来回移动的第四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四移动装置包括第三滑道、第四滑道、驱动第五导向座在第三滑道上滑动的第三滑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七导向座在第三滑道上滑动的第四滑动驱动装置,驱动第六导向座在第四滑道上滑动的第五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八导向座在第四滑道上滑动的第六滑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三滑道和第四滑道分处海绵垫的两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至少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弹性支撑部件分别安装于防潮安装板和防潮滑动板上,再将安装了弹性支撑部件的防潮滑动板滑动安装在防潮安装板的第一安装板内,形成防潮装置,初始状态时,防潮滑动板上的弹性支撑部件和防潮安装板上的弹性支撑部件为错位设置,使弹性支撑部件可以均匀的承托海绵垫,在睡觉的时候受力均匀提高睡眠舒适度,保证睡眠质量;当天气潮湿时,移动防潮滑动板,在弹性支撑部件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风道时,使防潮滑动板上的弹性支撑部件和防潮安装板上的弹性支撑部件平齐,相邻两列的弹性支撑部件形成空气流通的风道,使空气在弹簧床垫的内部流通,保证海绵垫的干燥,本发明通过防潮滑动板可滑动的设置,改变弹性支撑部位置,使弹性支撑部在形成空气流通的风道和关闭风道之间来回切换,使用方便,适应性强,延长弹簧床垫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的制造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潮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潮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弹性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弹簧床垫风道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弹簧床垫风道开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装配机构和第二装配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弹簧床垫,11-海绵垫,12-弹性支撑部件,13-防潮安装板,14-防潮滑动板,15-防潮装置,131-安装部,132-第一容置槽,1311-固定部,13111-第二容置槽,1321-第一滑动槽,141-第三容置槽,121-弹性支撑体,122-承载部,123-保护部,2-第一装配机构,21-输送机构,22-第一装配装置,211-第一输送装置,212-第二输送装置,213-第三输送装置,221-第一装配手,3-第二装配机构,31-第四输送装置,32-第五输送装置,33-第六输送装置,34-第一夹取装置,35-第一夹取机构,36-第二夹取装置,361-夹取部,3611-第一夹取板,3612-第二夹取板,362-第三移动装置,363-第三升降装置,3631-连接部,3632-滑轨,3633-第三升降驱动装置,36331-第一导向座,36332-第二导向座,364-第一移动驱动装置,3641-第一滑道,3642-第二滑道,37-第二移动驱动装置,133-传动通孔,371-齿排,372-传动驱动装置,4-发泡模具,41-上模座,42-下模座,421-型腔,5-切割装置,51-切割部,511-切割线,512-第四升降驱动装置,5121-第三导向座,5122-第四导向座,52-海绵输送装置,6-吸附机构,61-第一吸附装置,62-第二吸附装置,611-第一吸附部,6111-第一吸附头,612-第五升降驱动装置,6121-第五导向座,6122-第六导向座,63-第四移动装置,631-第三滑道,632-第四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出海绵垫11;
(2)加工出多个弹性支撑部件12;
(3)加工出防潮安装板13;
(4)加工出防潮滑动板14;
(5)将多个弹性支撑部件12分别装配于防潮安装板13和防潮滑动板14上;
(6)将防潮滑动板14装配于防潮安装板13上,形成防潮装置15;
(7)将海绵垫11安装于防潮装置15的上表面,形成弹簧床垫1;
在步骤(3)中,防潮安装板13的上表面形成安装弹性支撑部件12的安装部131,和容置防潮滑动板14的第一容置槽132;防潮滑动板14滑动连接于第一容置槽132内;
在步骤(5)中,防潮安装板13上的弹性支撑部和防潮滑动板14上的弹性支撑部错位设置。
这样,将弹性支撑部件12分别安装于防潮安装板13和防潮滑动板14上,再将安装了弹性支撑部件12的防潮滑动板14滑动安装在防潮安装板13的第一安装板内,形成防潮装置15,初始状态时,防潮滑动板14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和防潮安装板13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为错位设置,使弹性支撑部件12可以均匀的承托海绵垫11,在睡觉的时候受力均匀提高睡眠舒适度,保证睡眠质量;当天气潮湿时,移动防潮滑动板14,在弹性支撑部件12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风道时,使防潮滑动板14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和防潮安装板13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平齐,相邻两列的弹性支撑部件12形成空气流通的风道,使空气在弹簧床垫1的内部流通,保证海绵垫11的干燥,本发明通过防潮滑动板14可滑动的设置,改变弹性支撑部位置,使弹性支撑部在形成空气流通的风道和关闭风道之间来回切换,使用方便,适应性强,延长弹簧床垫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为了使弹性支撑部件12形成支撑海绵垫11的平面更稳定,安装部131包括多个固定弹性支撑部件12的固定部1311。
优选地,为了使弹性支撑部件12形成支撑海绵垫11的平面更稳定,固定部1311的上表面形成多个装配弹性支撑部件12的第二容置槽13111。
优选地,为了使弹性支撑部件12形成支撑海绵垫11的平面更稳定,多个第二容置槽13111等间距形成于固定部1311的上表面;具体地,弹性支撑部件12呈矩阵排列安装在防潮安装板13上。
优选地,第一容置槽132包括多个形成于相邻固定部1311之间的第一滑动槽1321;防潮滑动板14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槽1321内。防潮滑动板14在第一滑动槽1321内滑动,实现防潮滑动板14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和防潮安装板13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平齐或错位的状态。
优选地,为了使弹性支撑部件12形成支撑海绵垫11的平面更稳定,防潮滑动板14的上表面形成多个装配弹性支撑部件12的第三容置槽141。
优选地,为了使弹性支撑部件12形成支撑海绵垫11的平面更稳定,多个第三容置槽141等间距形成于防潮滑动板14的上表面。
优选地,在步骤(2)中,弹性支撑部件12包括对海绵垫11进行弹性支撑的弹性支撑体121,承载弹性支撑体121的承载部122,以及对弹性支撑体121进行保护的保护部123。通过承载部122对弹性支撑体121进行承托,使弹性支撑体121的受力方向垂直于海绵垫11,使弹性支撑体121不会发生歪斜的情况,保护部123更好的延长弹性支撑体121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弹性支撑体121的次数。
优选地,承载部122包括承载筒体,保护部123包括保护筒体;保护筒体罩设于承载筒体上,保护筒体的内侧壁和承载筒体的外侧壁滑动连接,弹性支撑体121设于承载筒体内,弹性支撑体121的顶端和保护筒体的顶端内壁抵顶在一起。通过承载筒体对弹性支撑体121进行承托,使弹性支撑体121的受力方向垂直于海绵垫11,使弹性支撑体121不会发生歪斜的情况,保护筒体更好的延长弹性支撑体121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弹性支撑体121的次数。
优选地,为了使弹性支撑体121的支撑效果更好,弹性支撑体121包括弹簧,弹簧的轴线竖向设置。
优选地,为了提高弹性支撑部件12的装配效率,通过第一装配机构2将弹性支撑体121、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装配在一起。
优选地,为了提高弹性支撑部件12的装配效率,第一装配机构2包括对弹簧、承载筒体、保护筒体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21,以及对弹簧、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进行装配的第一装配装置22。
优选地,为了提高弹性支撑部件12的装配效率,输送机构21包括输送弹簧的第一输送装置211,输送承载筒体的第二输送装置212,以及输送保护筒体的第三输送装置213。
优选地,第一输送装置211包括第一输送带,和驱动第一输送带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装置;第二输送装置212包括第二输送带,和驱动第二输送带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装置;第三输送装置213包括第三输送带,和驱动第三输送带转动的第三转动驱动装置。通过第一转动驱动装置、第二转动驱动装置和第三转动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转动,将对应的部件输送到装配工位上,便于装配;具体地,第一转动驱动装置、第二转动驱动装置和第三转动驱动装置均为电机驱动主动轮带动输送带和从动轮转动。
优选地,为了提高弹性支撑部件12的装配效率,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平齐设置。
优选地,为了提高弹性支撑部件12的装配效率,第一装配装置22包括对弹簧、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进行装配的第一装配手221。
优选地,为了提高弹性支撑部件12的装配效率,第一装配手221包括对弹簧、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进行抓取的第一抓取爪。
优选地,为了提高弹性支撑部件12的装配效率,第一抓取爪包括多个分别和弹簧、承载筒体、保护筒体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一抓取指。
优选地,为了提高弹性支撑部件12的装配效率,多个第一抓取指环绕弹簧、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的外周面设置。
优选地,第一抓取爪还包括驱动多个第一抓取指弯曲抓取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通过第一动力驱动装置驱动多个第一抓取指弯曲,对各部件进行抓取的操作;具体地,第一动力驱动装置为驱动各第一抓取指弯曲的电机。
优选地,为了提高弹性支撑部件12的装配效率,第一装配手221还包括驱动第一抓取爪沿预定的轨迹移动对各部件进行抓取和装配的第一移动装置。
优选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抓取爪伸缩的第一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抓取爪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一伸缩驱动装置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抓取爪连接在一起,第一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伸缩驱动装置、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配合,使第一抓取爪对弹簧、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进行抓取;具体地,第一伸缩驱动装置包括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为电机驱动连接臂转动,从而实现肩部和肘部的伸缩升降,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一旋转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提高弹性支撑部件12的装配效率,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具有沿输送方向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装配手221设于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的输出端。
优选地,为了提高弹性支撑部件12的装配效率,第一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具有第一装配手221进行抓取的抓取工位,第二输送带具有第一装配手221进行装配的装配工位。
优选地,为了提高防潮装置15的装配效率,在步骤(5)和步骤(6)中,通过第二装配机构3将弹性支撑部件12安装在防潮滑动板14的第三容置槽141内和安装在防潮安装板13的第二容置槽13111内,并将防潮滑动板14装配于散热安装部131上。
优选地,第二装配机构3包括承载散热安装部131并对装配好的防潮装置15进行输送的第四输送装置31,输送装配好的弹性支撑部件12的第五输送装置32,输送防潮滑动板14的第六输送装置33,将第五输送装置32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夹取放置于第三容置槽141内的第一夹取装置34,以及将第五输送装置32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夹取放置于第二容置槽13111内和将第六输送装置33上装配好弹性支撑部件12的防潮滑动板14夹取放置于第一容置槽132内的第一夹取机构35。通过第一装配手221将装配好的弹性支撑部件12抓取到第五输送装置32上,第一夹取装置34夹取第五输送装置32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安装于防潮滑动板14上,第一夹取机构35夹取第五输送装置32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安装于防潮安装板13上,当防潮滑动板14上的第三容置槽141内均放置弹性支撑部件12后,第一夹取机构35将防潮滑动板14夹取放到第一滑动槽1321内,当弹性支撑部件12填满第二容置槽13111,多个第一滑动槽1321内均放置了防潮滑动板14后,防潮装置15装配完成,由第四输送装置31将防潮装置15运输到安装海绵垫11的预定位置上;具体地,第四输送装置31、第五输送装置32和第六输送装置33均为电机带动输送带转动运输。
优选地,为了提高安装弹性部件在防潮滑动板14上的效率,第一夹取装置34包括对弹性支撑部件12进行夹取的第一夹取手。
优选地,为了提高安装弹性部件在防潮滑动板14上的效率,第一夹取手包括多个分别与弹性支撑部件12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一夹取指。
优选地,为了提高安装弹性部件在防潮滑动板14上的效率,多个第一夹取指环绕弹性支撑部件12的外圆周设置。
优选地,为了提高安装弹性部件在防潮滑动板14上的效率,第一夹取手还包括驱动多个第一夹取指弯曲夹取的第二动力驱动装置;具体地,第二动力驱动装置为驱动第一夹取指弯曲的电机。
优选地,第一夹取装置34还包括驱动第一夹取手沿预定的轨迹移动对弹性支撑部件12进行夹取和装配的第二移动装置。通过第二移动装置驱动第一夹取手逐一将弹性支撑部件12安装到各第三容置槽141内,提高装配效率。
优选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夹取手伸缩的第二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夹取手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伸缩驱动装置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夹取手连接在一起,第二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二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伸缩驱动装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使第一夹取手可以流畅地对弹性支撑部件12进行夹取和安装;具体地,第二伸缩驱动装置包括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为电机驱动连接臂转动,从而实现肩部和肘部的伸缩升降,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均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提高防潮装置15的装配效率,第一夹取机构35包括两个对弹性支撑部件12和防潮滑动板14进行夹取的第二夹取装置36;具体地,第一夹取机构35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夹取装置。
优选地,为了提高防潮装置15的装配效率,第二夹取装置36包括夹取部361。
优选地,夹取部361包括第一夹取板3611和第二夹取板3612;第一夹取板3611和第二夹取板3612平行设置。通过第一夹取板3611和第二夹取板3612分别夹取弹性支撑部件12的两边。
优选地,夹取部361还包括驱动第一夹取板3611和第二夹取板3612开合的第一开合驱动装置。通过第一开合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夹取板3611和第二夹取板3612的开合,实现夹紧和松开弹性支撑部件12的目的;具体地,第一开合驱动装置为双向开合气缸,双向开合气缸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夹取板3611相连接,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夹取板3612相连接。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二夹取装置36还包括驱动夹取部361移动的第三移动装置362。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三移动装置362包括驱动夹取部361升降的第三升降装置363。
优选地,第三升降装置363包括连接部3631,供连接部3631滑动的滑轨3632,以及驱动滑轨3632上下运动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3633;连接部3631的一端和夹取部361相连接,连接部3631的另一端和滑轨3632滑动连接。通过驱动滑轨3632上下运动,实现夹取部361上下运动的目的。
优选地,第三升降驱动装置3633包括第一导向座36331、第二导向座36332、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第一导向座36331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导向轨道,第二导向座36332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导向轨道,滑轨363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轨道内,滑轨363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轨道内;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滑轨363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滑轨3632的另一端相连接。通过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同时驱动滑轨3632的两端,使滑轨3632在第一导向座36331的第一导向轨道、第二导向座36332的第二导向轨道上滑动,第一导向座36331和第二导向座36332使滑轨3632的升降运动更平稳。
优选地,第三移动装置362还包括驱动连接部3631在滑轨3632上滑动的第三动力驱动装置。通过第三动力驱动装置,驱动夹取部361将弹性支撑部件12夹取到预定的位置;具体地,第三动力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第三移动装置362还包括驱动夹取部361沿第四输送装置31的输送方向来回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364。通过第一移动驱动装置364和第三动力驱动装置的配合,驱动夹取部361将弹性支撑部件12夹取到预定的位置进行安装。
优选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364包括第一滑道3641、第二滑道3642、驱动第一导向座36331在第一滑道3641上滑动的第一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导向座36332在第二滑道3642上滑动的第二滑动驱动装置。通过第一滑动驱动装置和第二滑动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一导向座36331和第二导向座36332在第一滑道3641、第二滑道3642上滑动,实现将夹取部361移动到预定位置的目的;具体地,第一滑动驱动装置和第二滑动驱动装置均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防潮滑动板14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进行移动,还包括驱动防潮滑动板14在第一容置槽132内滑动,使防潮滑动板14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和防潮安装板13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平齐的第二移动驱动装置37。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防潮滑动板14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进行移动,防潮安装板13的各第一容置槽132上均形成有传动通孔133;第二移动驱动装置37包括多个与各防潮滑动板14一一对应的齿排371,以及驱动齿排371移动的传动驱动装置372;齿排371连接于防潮滑动板14与传动通孔133对应的位置上,齿排371的传动端朝下设置;齿排371与传动通孔133滑动连接。
优选地,传动驱动装置372包括多个与各齿排371相啮合传动的齿轮,连接多个齿轮的传动轴,以及驱动齿轮转动的传动电机;多个齿轮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齿排371啮合在一起,传动轴的一端穿过多个齿轮,传动轴的另一端和传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通过传动电机驱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带动多个齿轮同步转动,使多个齿轮分别与对应的齿排371啮合传动,使齿排371带动对应的防潮滑动板14进行移动,实现对防潮滑动板14上的弹性支撑部件12进行移动的目的。
优选地,为了提高海绵垫11的加工效率,在步骤(1)中,通过海绵原液发泡成型,形成海绵体,再将海绵体加工成海绵垫11。
优选地,为了提高海绵垫11的加工效率,通过发泡模具4将海绵原液发泡成型,形成预定形状的海绵体。
优选地,为了提高海绵垫11的加工效率,发泡模具4包括海绵体成型的上模座41和下模座42。
优选地,下模座42具有容置海绵原液的型腔421。通过向型腔421内输入海绵原液,使海绵原液在型腔421内发泡成型。
优选地,型腔421的横截面为矩形。通过型腔421为矩形的设置,使海绵原液发泡成型后的形状为矩形,使海绵体切片后的形状直接为所需的形状,无需再进行加工,提高效率。
优选地,上模座41包括封闭型腔421的上模板;上模板与下模座42的一端铰接在一起。当型腔421内输入海绵原液后,盖上上模板,使海绵原液在封闭空间内成型。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保证切割海绵垫11的平整度,通过切割装置5,将海绵体切片,形成所需厚度的海绵垫11。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保证切割海绵垫11的平整度,切割装置5包括对海绵体进行切割的切割部51。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保证切割海绵垫11的平整度,切割部51包括对海绵体进行水平切割的切割线511。
优选地,切割部51还包括驱动切割线511升降的第四升降驱动装置512。通过第四升降驱动装置512驱动切割线511升降到海绵垫11所需厚度的预定位置上,将海绵体切割成海绵垫11。
优选地,第四升降驱动装置512包括第三导向座5121、第四导向座5122、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第三升降气缸和第四升降气缸;第三导向座5121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三导向轨道,第四导向座5122的侧壁上形成有第四导向轨道,切割线511的一端和第一导向块相连接,切割线511的另一端和第二导向块相连接,第一导向块滑动连接于第三导向轨道上,第二导向块滑动连接于第四导向轨上,第三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一导向块连接在一起,第四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导向块连接在一起;第三导向座5121和第四导向座5122分处海绵体的两侧。第三升降气缸和第四升降气缸分别驱动弄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在第三导向座5121和第四导向座5122上运动,使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带动切割线511上下运动,第三导向轨道和第四导向轨道的设置,使切割线511的升降更精准。
优选地,为了提高切割精度,切割装置5还包括逐渐向切割线511的方向输送海绵体的海绵输送装置52。
优选地,为了提高将海绵垫11装配在防潮装置15上的装配效率,在步骤(7)中,通过吸附机构6将切割好的海绵垫11安装于防潮装置15的上表面。
优选地,吸附机构6包括对海绵垫11上表面的一侧进行吸附的第一吸附装置61,和对海绵垫11上表面的另一侧进行吸附的第二吸附装置62。通过第一吸附装置61和第二吸附装置62对海绵垫11进行吸附,使吸附移动过程更稳定,避免发生掉落的问题。
优选地,为了提高将海绵垫11装配在防潮装置15上的装配效率,第一吸附装置61包括第一吸附部611。
优选地,第一吸附部611包括与海绵垫11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一吸附头6111,和使吸附头内产生负气压的第一真空发生器;第一吸附头6111的输出端朝向海绵垫11的上表面设置,第一真空发生器的输出端和第一吸附头6111连接在一起。当第一吸附头6111接触到海绵垫11上表面后,第一真空发生器抽真空,使第一吸附头6111内产生负压,将海绵垫11牢牢吸附住,当需要释放时,第一真空发生器向第一吸附头6111内输入空气,使气压回正。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一吸附装置61还包括驱动第一吸附部611升降的第五升降驱动装置612。
优选地,第五升降驱动装置612包括第五导向座6121、第六导向座6122、第五升降气缸和第六升降气缸;第五导向座6121的侧壁上形成第五导向轨道,第六导向座6122的侧壁上形成第六导向轨道,第一吸附头6111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五导向轨道上,第一吸附头611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六导向轨道上,第五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一吸附头6111的一侧相连接,第六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一吸附头6111的另一侧相连接。第五升降气缸和第六升降气缸分别驱动第一吸附头6111在第五导向座6121和第六导向座6122上升降,第五导向轨道和第六导向轨道使第一吸附头6111的运行轨迹更稳定。
优选地,为了提高将海绵垫11装配在防潮装置15上的装配效率,第二吸附装置62包括第二吸附部。
优选地,第二吸附部包括与海绵垫11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二吸附头,和使吸附头内产生负气压的第二真空发生器;第二吸附头的输出端朝向海绵垫11的上表面设置,第二真空发生器的输出端和第二吸附头连接在一起。当第二吸附头接触到海绵垫11上表面后,第二真空发生器抽真空,使第二吸附头内产生负压,将海绵垫11牢牢吸附住,当需要释放时,第二真空发生器向第二吸附头内输入空气,使气压回正。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二吸附装置62还包括驱动第二吸附部升降的第六升降驱动装置。
优选地,第六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七导向座、第八导向座、第七升降气缸和第八升降气缸;第七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七导向轨道,第八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八导向轨道,第二吸附头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七导向轨道上,第二吸附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八导向轨道上,第七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吸附头的一侧相连接,第八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吸附头的另一侧相连接。第七升降气缸和第八升降气缸分别驱动第二吸附头在第七导向座和第八导向座上升降,第七导向轨道和第八导向轨道使第二吸附头的运行轨迹更稳定。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吸附机构6还包括驱动第一吸附装置61和第二吸附装置62在海绵输送装置52和第四输送装置31之间来回移动的第四移动装置63。
优选地,第四移动装置63包括第三滑道631、第四滑道632、驱动第五导向座6121在第三滑道631上滑动的第三滑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七导向座在第三滑道631上滑动的第四滑动驱动装置,驱动第六导向座6122在第四滑道632上滑动的第五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八导向座在第四滑道632上滑动的第六滑动驱动装置;第三滑道631和第四滑道632分处海绵垫11的两侧。通过第三滑动驱动装置和第五滑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吸附头6111在第三滑道631和第四滑道632上滑动,第四滑动驱动装置和第六滑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吸附头在第三滑道631和第四滑道632上滑动,提高海绵垫11的装配效率;具体地,第三滑动驱动装置、第四滑动驱动装置、第五滑动驱动装置和第六滑动驱动装置均为气缸驱动。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64)

1.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出海绵垫;
(2)加工出多个弹性支撑部件;
(3)加工出防潮安装板;
(4)加工出防潮滑动板;
(5)将多个弹性支撑部件分别装配于防潮安装板和防潮滑动板上;防潮安装板上的弹性支撑部和防潮滑动板上的弹性支撑部错位设置;
(6)将防潮滑动板装配于防潮安装板上,形成防潮装置;
(7)将海绵垫安装于防潮装置的上表面,形成弹簧床垫;
在步骤(3)中,所述防潮安装板的上表面形成安装弹性支撑部件的安装部和容置防潮滑动板的第一容置槽;所述防潮滑动板滑动连接于第一容置槽内;
所述安装部包括多个固定弹性支撑部件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上表面形成多个装配弹性支撑部件的第二容置槽,多个所述第二容置槽等间距形成于固定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容置槽包括多个形成于相邻固定部之间的第一滑动槽;所述防潮滑动板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槽内,所述防潮滑动板的上表面形成多个装配弹性支撑部件的第三容置槽,多个所述第三容置槽等间距形成于防潮滑动板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弹性支撑部件包括对海绵垫进行弹性支撑的弹性支撑体,承载弹性支撑体的承载部,以及对弹性支撑体进行保护的保护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承载筒体,所述保护部包括保护筒体;所述保护筒体罩设于承载筒体上,所述保护筒体的内侧壁和承载筒体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支撑体设于承载筒体内,所述弹性支撑体的顶端和保护筒体的顶端内壁抵顶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体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轴线竖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装配机构将弹性支撑体、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装配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机构包括对弹簧、承载筒体、保护筒体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以及对弹簧、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进行装配的第一装配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弹簧的第一输送装置,输送承载筒体的第二输送装置,以及输送保护筒体的第三输送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和驱动第一输送带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输送带,和驱动第二输送带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三输送装置包括第三输送带,和驱动第三输送带转动的第三转动驱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平齐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装置包括对弹簧、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进行装配的第一装配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手包括对弹簧、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进行抓取的第一抓取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爪包括多个分别和弹簧、承载筒体、保护筒体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一抓取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抓取指环绕弹簧、承载筒体和保护筒体的外周面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爪还包括驱动多个第一抓取指弯曲抓取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手还包括驱动第一抓取爪沿预定的轨迹移动对各部件进行抓取和装配的第一移动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抓取爪伸缩的第一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抓取爪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一伸缩驱动装置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抓取爪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具有沿输送方向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装配手设于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的输出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具有第一装配手进行抓取的抓取工位,所述第二输送带具有第一装配手进行装配的装配工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和步骤(6)中,通过第二装配机构将弹性支撑部件安装在防潮滑动板的第三容置槽内和安装在防潮安装板的第二容置槽内,并将防潮滑动板装配于散热安装部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机构包括承载散热安装部并对装配好的防潮装置进行输送的第四输送装置,输送装配好的弹性支撑部件的第五输送装置,输送防潮滑动板的第六输送装置,将第五输送装置上的弹性支撑部件夹取放置于第三容置槽内的第一夹取装置,以及将第五输送装置上的弹性支撑部件夹取放置于第二容置槽内和将第六输送装置上装配好弹性支撑部件的防潮滑动板夹取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的第一夹取机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取装置包括对弹性支撑部件进行夹取的第一夹取手。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取手包括多个分别与弹性支撑部件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一夹取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夹取指环绕弹性支撑部件的外圆周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取手还包括驱动多个第一夹取指弯曲夹取的第二动力驱动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取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夹取手沿预定的轨迹移动对弹性支撑部件进行夹取和装配的第二移动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夹取手伸缩的第二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夹取手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伸缩驱动装置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夹取手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取机构包括两个对弹性支撑部件和防潮滑动板进行夹取的第二夹取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取装置包括夹取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部包括第一夹取板和第二夹取板;所述第一夹取板和第二夹取板平行设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部还包括驱动第一夹取板和第二夹取板开合的第一开合驱动装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取装置还包括驱动夹取部移动的第三移动装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动装置包括驱动夹取部升降的第三升降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升降装置包括连接部,供连接部滑动的滑轨,以及驱动滑轨上下运动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和夹取部相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和滑轨滑动连接。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导向座、第二导向座、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导向轨道,所述第二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导向轨道,所述滑轨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轨道内,滑轨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轨道内;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滑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滑轨的另一端相连接。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动装置还包括驱动连接部在滑轨上滑动的第三动力驱动装置。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动装置还包括驱动夹取部沿第四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来回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滑道、第二滑道、驱动第一导向座在第一滑道上滑动的第一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导向座在第二滑道上滑动的第二滑动驱动装置。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防潮滑动板在第一容置槽内滑动,使防潮滑动板上的弹性支撑部件和防潮安装板上的弹性支撑部件平齐的第二移动驱动装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安装板的各第一容置槽上均形成有传动通孔;所述第二移动驱动装置包括多个与各防潮滑动板一一对应的齿排,以及驱动齿排移动的传动驱动装置;所述齿排连接于防潮滑动板与传动通孔对应的位置上,所述齿排的传动端朝下设置;所述齿排与传动通孔滑动连接。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驱动装置包括多个与各齿排相啮合传动的齿轮,连接多个齿轮的传动轴,以及驱动齿轮转动的传动电机;多个所述齿轮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齿排啮合在一起,所述传动轴的一端穿过多个齿轮,传动轴的另一端和传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通过海绵原液发泡成型,形成海绵体,再将海绵体加工成海绵垫。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发泡模具将海绵原液发泡成型,形成预定形状的海绵体。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模具包括海绵体成型的上模座和下模座。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具有容置海绵原液的型腔。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的横截面为矩形。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包括封闭型腔的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座的一端铰接在一起。
47.根据权利要求41-4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切割装置,将海绵体切片,形成所需厚度的海绵垫。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对海绵体进行切割的切割部。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包括对海绵体进行水平切割的切割线。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还包括驱动切割线升降的第四升降驱动装置。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导向座、第四导向座、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第三升降气缸和第四升降气缸;所述第三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三导向轨道,所述第四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有第四导向轨道,所述切割线的一端和第一导向块相连接,切割线的另一端和第二导向块相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块滑动连接于第三导向轨道上,所述第二导向块滑动连接于第四导向轨上,所述第三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一导向块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导向块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导向座和第四导向座分处海绵体的两侧。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还包括逐渐向切割线的方向输送海绵体的海绵输送装置。
53.根据权利要求41-4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通过吸附机构将切割好的海绵垫安装于防潮装置的上表面。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对海绵垫上表面的一侧进行吸附的第一吸附装置,和对海绵垫上表面的另一侧进行吸附的第二吸附装置。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装置包括第一吸附部。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部包括与海绵垫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一吸附头,和使吸附头内产生负气压的第一真空发生器;所述第一吸附头的输出端朝向海绵垫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一真空发生器的输出端和第一吸附头连接在一起。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吸附部升降的第五升降驱动装置。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五导向座、第六导向座、第五升降气缸和第六升降气缸;所述第五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五导向轨道,所述第六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六导向轨道,所述第一吸附头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五导向轨道上,第一吸附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六导向轨道上,所述第五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一吸附头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六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一吸附头的另一侧相连接。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装置包括第二吸附部。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部包括与海绵垫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二吸附头,和使吸附头内产生负气压的第二真空发生器;所述第二吸附头的输出端朝向海绵垫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二真空发生器的输出端和第二吸附头连接在一起。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二吸附部升降的第六升降驱动装置。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七导向座、第八导向座、第七升降气缸和第八升降气缸;所述第七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七导向轨道,所述第八导向座的侧壁上形成第八导向轨道,所述第二吸附头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七导向轨道上,第二吸附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八导向轨道上,所述第七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吸附头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八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吸附头的另一侧相连接。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还包括驱动第一吸附装置和第二吸附装置在海绵输送装置和第四输送装置之间来回移动的第四移动装置。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移动装置包括第三滑道、第四滑道、驱动第五导向座在第三滑道上滑动的第三滑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七导向座在第三滑道上滑动的第四滑动驱动装置,驱动第六导向座在第四滑道上滑动的第五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八导向座在第四滑道上滑动的第六滑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三滑道和第四滑道分处海绵垫的两侧。
CN202011352560.5A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 Active CN1124937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2560.5A CN112493759B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2560.5A CN112493759B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93759A CN112493759A (zh) 2021-03-16
CN112493759B true CN112493759B (zh) 2022-08-09

Family

ID=74966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52560.5A Active CN112493759B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9375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02230C1 (en) * 1992-01-28 1992-10-15 Adolf Dipl.-Ing. 3060 Stadthagen De Margraf Mattress with ventilated spring core - has side and bottom envelope material of air non-permeable type, with variable, air passage aperture
DE20209330U1 (de) * 2002-05-03 2002-08-29 Thomas Gmbh & Co Technik Innovation Kg Unterfederung für insbesondere eine Matratze
CN101147644A (zh) * 2006-09-18 2008-03-26 际诺思(厦门)轻工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床垫及其制造方法
KR100826793B1 (ko) * 2007-05-28 2008-04-30 김광희 열전달편이 배열된 냉온풍 침대
CN201197522Y (zh) * 2008-05-27 2009-02-25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能方便除湿的弹簧床垫
CN107569000B (zh) * 2017-10-12 2023-08-2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模块化可独立调节的弹簧床架
CN208550669U (zh) * 2018-05-07 2019-03-01 广州唯特弹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床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93759A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51247Y (zh) 按键自动排列装配线
CN112493759B (zh) 一种弹簧床垫智能制造工艺
CN105951059A (zh) 全自动管式pecvd石墨舟工艺点安装装置
CN218802651U (zh) 一种塑料制品吸塑成型后用裁切装置
CN214489957U (zh) 一种家具生产用抛光设备
CN206748122U (zh) 除刺撕膜装置及除刺撕膜系统
CN211996420U (zh) 一种静电除尘杀菌装置
CN114378207A (zh) 一种高效机械手送料装置及机械手
CN210214226U (zh) Smc片材薄膜吸附机
CN216578131U (zh) 一种具有尺寸调节结构的毛刷板生产用切割设备
CN111873379A (zh) 一种随型吸塑自动化生产设备
CN213675419U (zh) 一种吸塑盒加工用成型装置
CN219238245U (zh) 一种培养板上盖输送装置
CN215396632U (zh) 一种水口自动冲切设备
CN217664051U (zh) 一种用于交通零件喷塑的夹具
CN216441652U (zh) 一种转子耳仔精车装置
CN218535304U (zh) 一种高效率的避雷器生产用硫化机
CN220296362U (zh) 一种切边成型设备
CN219582106U (zh) 一种手机天线压合机
CN214876117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泡沫挖槽设备
CN217800677U (zh) 一种高效自动抛光机装置
CN220466772U (zh) 一种手机玻璃显示屏生产用的进料机构
CN220635962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冲压设备
CN21854850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多工位叠片机
CN220883457U (zh) 一种导光灯罩压合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