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7412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7412B
CN112467412B CN202010648877.7A CN202010648877A CN112467412B CN 112467412 B CN112467412 B CN 112467412B CN 202010648877 A CN202010648877 A CN 202010648877A CN 112467412 B CN112467412 B CN 112467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connector
flexible conductor
contact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88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7412A (zh
Inventor
松尾诚也
松永章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67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7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7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7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16Means for guiding or retaining wires or cables connected to 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25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one or more pieces be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92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ons to contact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5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 H01R12/6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deformable terminals, e.g. crimp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缓和作用于柔性导体的弯曲应力的集中,防止柔性导体的断线。通过片状部件(15)在与柔性导体(21)重叠的状态下被夹在第一绝缘体(12)的周缘部和第二绝缘体(14)的周缘部之间,连接器(11)安装于片状部件(15),在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中的片状部件(15)与柔性导体(21)重叠的部位中,位于柔性导体(21)侧的第一绝缘体(12)具有与柔性导体(21)对应而形成的切口(12E),片状部件(15)与柔性导体(21)一起在第一绝缘体(12)的边缘部弯曲时,柔性导体(21)的与内部导电部(21A)相邻的外部导电部(21B)的一部分进入切口(12E)。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与柔性导体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与柔性导体连接的连接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图27所示的连接器1。该连接器1具备以将柔性基板2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于柔性基板2的两侧的壳体3和基座部件4。柔性导体5在柔性基板2的表面上露出,配置在柔性导体5上的触头6具有凹状的突起收容部7,在基座部件4形成有向柔性基板2的背面突出的突起8。
如果以柔性基板2覆盖突起8的方式将柔性基板2夹在中间而将基座部件4的突起8与柔性基板2插入触头6的突起收容部7中,则柔性基板2被突起8按压于触头6的突起收容部7的内表面,突起收容部7的内表面与在柔性基板2的表面上露出的柔性导体5接触,由此触头6与柔性导体5电连接。
以上述方式连接有连接器1的柔性基板2的柔性导体5向壳体3和基座部件4的外侧延伸,例如与配置于衣服的布料的衣服侧布线连接,由此能够将连接器1用作用于嵌合所谓的可穿戴设备的衣服侧连接器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29244号
但是,安装有这种连接器1的衣服例如在洗涤时在水中与连接器1一起被揉搓,此外,在收纳和保管时在安装有连接器1的状态下折叠。因此,向壳体3和基座部件4的外侧延伸的柔性基板2的柔性导体5在具有刚性的壳体3和基座部件4的边缘部弯折,弯曲应力集中于该部分的柔性导体5,有可能发生断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缓和作用于柔性导体的弯曲应力的集中,防止柔性导体的断线。
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是与柔性导体连接的连接器,其具备: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与第一绝缘体相对配置;以及触头,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且与柔性导体连接;柔性导体具有:被夹在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而与触头电连接的内部导电部,以及向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的外侧延伸的外部导电部;通过至少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的周缘部延伸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的外侧的片状部件在与柔性导体重叠的状态下被夹在第一绝缘体的周缘部和第二绝缘体的周缘部之间,连接器安装于片状部件;在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中的片状部件与柔性导体重叠的部位中,位于柔性导体侧的第一绝缘体具有与柔性导体对应而形成的切口;片状部件与柔性导体一起在第一绝缘体的边缘部弯曲时,柔性导体的与内部导电部相邻的外部导电部的一部分进入切口。
优选的是,第一绝缘体具有与切口连接且收容柔性导体的内部导电部的导体收容槽。
优选的是,第二绝缘体具有形成于第二绝缘体的周缘部且收容片状部件的一部分的台阶部。
优选的是,切口具有比柔性导体的宽度稍宽的宽度。
可以构成为,片状部件由通过绝缘性材料形成的连接器固定部件构成,通过将连接器固定部件固定于衣服的布料,连接器安装于衣服。
或者也可以是片状部件由衣服的布料构成。
优选的是,第一绝缘体具有突起,触头具有供突起插入的凹状的突起收容部,通过将突起与柔性导体一起插入触头的突起收容部中,并且通过柔性导体被夹在突起的侧面和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之间而与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接触,触头与柔性导体电连接。
优选的是,触头具有筒状部和形成于筒状部的一端的凸缘,第二绝缘体具有供触头的筒状部贯通且比凸缘小的触头用贯通孔,通过以使触头的筒状部贯通触头用贯通孔并将凸缘向第一绝缘体按压的方式将第二绝缘体固定于第一绝缘体,触头固定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
优选的是,第二绝缘体具有向第一绝缘体突出的多个凸起,第一绝缘体具有收容多个凸起的多个凸起收容孔,通过将多个凸起收容于多个凸起收容孔,第二绝缘体固定于第一绝缘体。
优选的是,第二绝缘体具有收容对方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
可以构成为柔性导体独立地被夹在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
或者也可以构成为,柔性导体配置成在绝缘性的基板主体的表面上露出,以基板主体的背面与第一绝缘体相对、柔性导体与第二绝缘体相对的方式,柔性导体被夹在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
另外,触头可以是插头型触头,或者也可以是插座型触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片状部件在与柔性导体重叠的状态下被夹在第一绝缘体的周缘部和第二绝缘体的周缘部之间,连接器安装于片状部件;在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中的片状部件与柔性导体重叠的部位中,位于柔性导体侧的第一绝缘体具有与柔性导体对应而形成的切口,片状部件与柔性导体一起在第一绝缘体的边缘部弯曲时,柔性导体的与内部导电部相邻的外部导电部的一部分进入切口,因此能够缓和作用于柔性导体的弯曲应力的集中,防止柔性导体的断线。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第一绝缘体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第一绝缘体的侧视图。
图7是从斜下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第二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所使用的触头的立体剖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安装于衣服的布料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将可穿戴设备与安装于衣服的布料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嵌合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片状部件与柔性导体一起在第一绝缘体的边缘部弯曲的状态下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的状态下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从斜上方观察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第一绝缘体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第一绝缘体的侧视图。
图19是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0是示出片状部件与柔性导体一起在第一绝缘体的边缘部弯曲的状态下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1是图20的状态下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从斜上方观察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4是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5是示出片状部件与柔性导体一起在第一绝缘体的边缘部弯曲的状态下的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6是图25的状态下的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7是示出现有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连接器 2柔性基板 3壳体 4基座部件 5柔性导体 6触头
7突起收容部 8突起 11、31、41连接器 12、32第一绝缘体
12A、32A平板部 12B、32B突起 12C、32C凸起收容孔
12D、32D导体收容槽 12E、32E切口 13触头 13A筒状部
13B凸缘 13C突起收容部 14第二绝缘体 14A凹部
14B触头用贯通孔 14C凸起 14D台阶部 14E凸缘收容槽
15片状部件 15A开口部 15B贯通孔 21、22、25柔性导体
21A、22A、25A内部导电部 21B、22B、25B外部导电部 23柔性带
24柔性基板 W1、W2宽度 L1、L2长度 C布料 H开口部
M可穿戴设备 S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和图2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连接器11例如用作用于嵌合可穿戴设备的衣服侧连接器部,与多个柔性导体21连接。
连接器11具备第一绝缘体12、多个触头13和以将多个柔性导体21夹在中间的方式与第一绝缘体12相对的第二绝缘体14,多个触头13和多个柔性导体21相互电连接。第二绝缘体14具有凹部14A,多个触头13分别在第二绝缘体14的凹部14A内相对于凹部14A的平面状的底面垂直地突出。
此外,连接器11具备配置在第二绝缘体14和多个柔性导体21之间的片状部件15。片状部件15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或布形成,以无缝隙地包围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的外周部的方式延伸到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的外侧。
多个柔性导体21分别是使用导电纤维加工成带状的导电部件,具有导电性和挠性。此外,多个柔性导体21配置成相互平行地延伸。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第二绝缘体14的凹部14A的底面沿XY面延伸、各柔性导体21延伸的方向称为Y方向,并且将各触头13突出的方向称为+Z方向。
如图3所示,在第一绝缘体12的+Z方向侧配置有多个柔性导体21,在多个柔性导体21的+Z方向侧配置有片状部件15,在片状部件15的+Z方向侧配置有第二绝缘体14。
如图4所示,第二绝缘体14具有形成在向+Z方向开口的凹部14A内的多个触头用贯通孔14B。凹部14A构成收容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多个触头用贯通孔14B与多个触头13对应。此外,在第二绝缘体14的朝向-Z方向的面形成有分别向-Z方向突出的多个凸起14C。
片状部件15构成用于将连接器11安装于未图示的衣服的连接器固定部件,通过将片状部件15固定于衣服的布料,连接器11安装于衣服。
在片状部件15形成有位于中央的开口部15A,并且沿开口部15A的周向边缘形成有与第二绝缘体14的多个凸起14C对应的多个贯通孔15B。
多个触头13分别是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的插头型触头,在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一部分收容于第二绝缘体14的凹部14A的情况下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对应的触头连接。触头13具有沿Z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的筒状部13A和从筒状部13A的-Z方向端部沿XY面延伸的凸缘13B。
第一绝缘体12具有平板部12A,在平板部12A突出形成有分别向+Z方向突出的多个突起12B。多个突起12B与多个触头13对应。此外,在平板部12A形成有与第二绝缘体14的多个凸起14C对应的多个凸起收容孔12C。
第二绝缘体14的多个触头用贯通孔14B、多个触头13、多个柔性导体21和第一绝缘体12的多个突起12B配置在相互在Z方向上对齐的位置。
同样,第二绝缘体14的多个凸起14C、片状部件15的多个贯通孔15B和第一绝缘体12的多个凸起收容孔12C配置在相互在Z方向上对齐的位置。
第二绝缘体14的触头用贯通孔14B构成为具有比触头13的筒状部13A的外径大、且比凸缘13B的外径小的内径,能够供触头13的筒状部13A顺畅地插入。
此外,片状部件15的贯通孔15B构成为具有比第二绝缘体14的凸起14C的外径稍大的内径,能够供第二绝缘体14的凸起14C顺畅地插入。
此外,第一绝缘体12的凸起收容孔12C构成为与第二绝缘体14的凸起14C的外径相等、或具有比凸起14C的外径稍小的内径,通过将多个凸起14C收容于多个凸起收容孔12C,相互固定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
如图5所示,在第一绝缘体12的平板部12A与多个突起12B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导体收容槽12D。各导体收容槽12D在Y方向上延伸,在导体收容槽12D的Y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位于平板部12A的中心侧的端部突出形成有对应的突起12B,相反侧的端部在平板部12A的对应的边缘部敞开。此外,在平板部12A的边缘部分别形成有与对应的导体收容槽12D的敞开端部连接的多个切口12E。
导体收容槽12D收容对应的柔性导体21,在X方向上具有比柔性导体21的宽度稍宽的宽度W1,并且在Z方向上具有与柔性导体21的厚度尺寸大致相等的深度。
此外,切口12E在对应的柔性导体21与片状部件15一起弯曲的情况下供柔性导体21的一部分进入,在X方向上具有与导体收容槽12D相同的宽度W1,并且在Y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L1。即,由于切口12E的存在,导体收容槽12D的敞开端部配置在比未形成导体收容槽12D的部分的平板部12A的边缘部朝向平板部12A的内部在Y方向上缩回长度L1的位置。
如图6所示,第一绝缘体12的突起12B具有向+Z方向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
如图7所示,在第二绝缘体14的朝向-Z方向的面的周缘部形成有以包围多个触头用贯通孔14B的方式凹陷的台阶部14D。台阶部14D收容片状部件15的开口部15A的周缘部,具有与片状部件15的厚度尺寸大致相等的深度。
此外,以包围各触头用贯通孔14B的方式形成有环状的凸缘收容槽14E。凸缘收容槽14E收容对应的触头13的凸缘13B,具有与凸缘13B的厚度尺寸大致相等的深度。
如图8所示,触头13的筒状部13A具有+Z方向端部封闭的圆筒形状,凸缘13B一体形成于筒状部13A的-Z方向端部,在筒状部13A的内部形成有凹状的突起收容部13C。即,以包围突起收容部13C的开口端部的方式形成有凸缘13B。
这种触头13例如能够通过冲压加工、切削、冷锻压等来制作。
将连接器11连接于多个柔性导体21时,首先,第二绝缘体14的多个凸起14C插入片状部件15的多个贯通孔15B中。此时,第二绝缘体14的多个触头用贯通孔14B位于片状部件15的开口部15A内。
接着,对应的触头13的筒状部13A分别从-Z方向插入第二绝缘体14的多个触头用贯通孔14B中,以将多个柔性导体21夹在中间的方式将第一绝缘体12朝向+Z方向按压于第二绝缘体14。由此,第一绝缘体12的多个突起12B分别与对应的柔性导体21一起插入对应的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
此外,通过将第一绝缘体12按压于第二绝缘体14,第二绝缘体14的多个凸起14C被压入第一绝缘体12的多个凸起收容孔12C,相互固定第二绝缘体14和第一绝缘体12,完成连接器11向多个柔性导体21的连接。
由此,如果第一绝缘体12的突起12B与柔性导体21一起插入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则如图9所示,柔性导体21被夹在突起12B的侧面和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的内表面之间,柔性导体21与突起收容部13C的内表面接触,触头13与柔性导体21电连接。
另外,将各柔性导体21中的被夹在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之间与触头13电连接的部分称为内部导电部21A,将向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的外侧延伸的部分称为外部导电部21B。
此外,此时片状部件15的开口部15A的周缘部收容于第二绝缘体14的台阶部14D,触头13的凸缘13B收容于第二绝缘体14的凸缘收容槽14E,柔性导体21的内部导电部21A收容于第一绝缘体12的导体收容槽12D。由此,第一绝缘体12的平板部12A的朝向+Z方向的表面与第二绝缘体14的朝向-Z方向的表面相互接触。因此,例如使用粘接剂,在将多个柔性导体21的内部导电部21A夹在中间的状态下使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接合,在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之间形成由硬化的粘接剂构成的防水层,由此能够形成防水性优异的连接器11。
如图10所示,能够将连接器11安装于衣服的布料C。在布料C形成有比片状部件15小的开口部H,以由片状部件15覆盖开口部H的方式将连接器11配置于布料C的表面侧(+Z方向侧)。通过绝缘性线等将片状部件15的周缘部缝合于布料C,由此连接器11安装于衣服。
另外,连接有连接器11的多个柔性导体21的外部导电部21B从开口部H穿到布料C的背面侧(-Z方向侧),与配置于布料C的背面的未图示的衣服侧布线连接。
由此,如图11所示,连接器11作为用于嵌合作为对方侧连接器的可穿戴设备M的衣服侧连接器部发挥功能。
由此,安装有连接器11的衣服在洗涤时在水中与连接器11一起被揉搓,此外,收纳和保管时在安装有连接器11的状态下折叠。因此,例如如图12所示,向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的外侧延伸的片状部件15和柔性导体21的外部导电部21B会在具有刚性的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的边缘部弯折。
但是,如图5所示,在第一绝缘体12的平板部12A的边缘部形成有与导体收容槽12D的敞开端部连接的切口12E,导体收容槽12D的敞开端部配置在比未形成导体收容槽12D的部分的平板部12A的边缘部朝向平板部12A的内部在Y方向上缩回长度L1的位置。
并且,柔性导体21的内部导电部21A收容于第一绝缘体12的导体收容槽12D,另一方面,片状部件15无缝隙地包围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的外周部,并且向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的外侧延伸。
因此,例如如图13所示,即使在片状部件15在第一绝缘体12的边缘部向-Z方向弯折的情况下,柔性导体21的与内部导电部21A相邻的外部导电部21B的一部分进入与第一绝缘体12的导体收容槽12D的敞开端部连接的切口12E,柔性导体21在导体收容槽12D的敞开端部中不会急剧地弯折,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而平缓地弯曲并沿片状部件15向-Z方向延伸。
其结果,在片状部件15的弯折部和平缓地弯曲的柔性导体21的外部导电部21B之间形成空隙S。
由此,缓和作用于柔性导体21的弯曲应力的集中,即使在连接器11安装于衣服的状态下长时间使用,也能够防止柔性导体21的断线。
另外,为了使柔性导体21在第一绝缘体12的切口12E平缓地弯曲,优选切口12E的Y方向的长度L1例如比柔性导体21的厚度尺寸长。
此外,第一绝缘体12的导体收容槽12D和切口12E在X方向上具有比柔性导体21的宽度稍宽的宽度W1,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与柔性导体21的宽度相等的宽度。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连接器11与分别加工成带状的多个柔性导体21连接,但是并不限于此。
图14和图15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31。该连接器31是分别与通过捻合多个导电纤维而加工成线状的多个柔性导体22连接的连接器。连接器31在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中代替第一绝缘体12而使用第一绝缘体32,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相同。
即,连接器31具备:第一绝缘体32;多个触头13;以将多个柔性导体22夹在中间的方式与第一绝缘体32相对的第二绝缘体14;以及配置在第二绝缘体14和多个柔性导体22之间的片状部件15。
如图16所示,在第一绝缘体32的+Z方向侧配置有多个柔性导体22,在多个柔性导体22的+Z方向侧配置有片状部件15,在片状部件15的+Z方向侧配置有第二绝缘体14。
如图17所示,第一绝缘体32具有平板部32A,在平板部32A突出形成有分别向+Z方向突出且与多个触头13对应的多个突起32B,并且与多个突起32B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导体收容槽32D。各导体收容槽32D在Y方向上延伸,在导体收容槽32D的Y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位于平板部32A的中心侧的端部突出形成有对应的突起32B,相反侧的端部在平板部32A的对应的边缘部敞开。此外,在平板部32A的边缘部分别形成有与对应的导体收容槽32D的敞开端部连接的多个切口32E。
导体收容槽32D收容对应的柔性导体22,在X方向上具有比柔性导体22的直径尺寸稍宽的宽度W2,并且在Z方向上具有与柔性导体22的直径尺寸大致相等的深度。
此外,切口32E在对应的柔性导体22与片状部件15一起弯曲的情况下收容柔性导体22,在X方向上具有与导体收容槽32D相同的宽度W2,并且在Y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L2。即,由于切口32E的存在,导体收容槽32D的敞开端部配置在比未形成导体收容槽32D的部分的平板部32A的边缘部朝向平板部32A的内部在Y方向上缩回长度L2的位置。
此外,在平板部32A形成有与第二绝缘体14的多个凸起14C对应的多个凸起收容孔32C。
如图18所示,第一绝缘体32的突起32B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中的第一绝缘体12的突起12B同样具有向+Z方向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
能够以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同样的方式将连接器31连接于多个柔性导体22,第一绝缘体32的多个突起32B分别与对应的柔性导体22一起插入对应的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
此外,第二绝缘体14的多个凸起14C收容于第一绝缘体32的多个凸起收容孔32C,相互固定第二绝缘体14和第一绝缘体32。
如果第一绝缘体32的突起32B与柔性导体22一起插入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则如图19所示,柔性导体22被夹在突起32B的侧面和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的内表面之间,柔性导体22与突起收容部13C的内表面接触,触头13与柔性导体22电连接。
此时,各柔性导体22的内部导电部22A被夹在第一绝缘体32和第二绝缘体14之间而与触头13电连接,外部导电部22B向第一绝缘体32和第二绝缘体14的外侧延伸。
例如,如图20所示,向第一绝缘体32和第二绝缘体14的外侧延伸的片状部件15和柔性导体22的外部导电部22B有时在具有刚性的第一绝缘体32和第二绝缘体14的边缘部弯折。
但是,由于第一绝缘体32的切口32E的存在,如图21所示,柔性导体22的与内部导电部22A相邻的部分的外部导电部22B收容于与第一绝缘体32的导体收容槽32D的敞开端部连接的切口32E,柔性导体22在导体收容槽32D的敞开端部中不会急剧地弯折,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而平缓地弯曲并沿片状部件15向-Z方向延伸。
其结果,在片状部件15的弯折部和平缓地弯曲的柔性导体22的外部导电部22B之间形成空隙S。
由此,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同样,缓和作用于柔性导体22的弯曲应力的集中,即使在连接器31安装于衣服的状态下长时间使用,也能够防止柔性导体22的断线。
另外,为了使柔性导体22在第一绝缘体32的切口32E平缓地弯曲,优选切口32E的Y方向的长度L2例如比柔性导体22的直径尺寸长。
此外,第一绝缘体32的导体收容槽32D和切口32E在X方向上具有比柔性导体22的直径尺寸稍宽的宽度W2,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与柔性导体22的直径尺寸相等的宽度。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具有导电性的柔性导体21、22例如未被绝缘性的基板主体支承,独立地被夹在第一绝缘体12、32和第二绝缘体14之间,但是并不限于此。
图22和图23示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41。该连接器41是与多个柔性带23连接的连接器。连接器41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相同的结构。
柔性带23在柔性导体25露出的状态下配置在由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的片状的柔性基板24的表面上,与实施方式1中的柔性导体21同样具有带状,柔性基板24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的柔性导体21的宽度相同的宽度。
能够以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同样的方式将连接器41连接于多个柔性带23,第一绝缘体12的多个突起12B分别与对应的柔性带23一起插入对应的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
如果第一绝缘体12的突起12B与柔性带23一起插入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则柔性带23被夹在突起12B的侧面和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的内表面之间,柔性带23的柔性导体25与突起收容部13C的内表面接触,触头13与柔性导体25电连接。
此时,如图24所示,各柔性导体25的内部导电部25A被夹在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之间,外部导电部25B向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的外侧延伸。
例如,如图25所示,向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的外侧延伸的片状部件15和柔性带23会在具有刚性的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4的边缘部弯折。
但是,由于第一绝缘体12的切口12E的存在,如图26所示,柔性导体25的与内部导电部25A相邻的外部导电部25B的一部分与柔性基板24一起进入与第一绝缘体12的导体收容槽12D的敞开端部连接的切口12E,柔性导体25在导体收容槽12D的敞开端部中不会急剧地弯折,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而平缓地弯曲并沿片状部件15向-Z方向延伸。
其结果,在片状部件15的弯折部和平缓地弯曲的柔性带23之间形成空隙S。
由此,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和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31同样,缓和作用于柔性导体25的弯曲应力的集中,即使在连接器41安装于衣服的状态下长时间使用,也能够防止柔性带23的柔性导体25的断线。
另外,同样,也可以代替柔性带23,将连接器41连接于通过印刷法在布或织物等衣料的表面上形成有柔性导体的带电极的衣料。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缓和作用于柔性导体的弯曲应力的集中,防止带电极的衣料的柔性导体的断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片状部件15构成用于将连接器11安装于未图示的衣服的连接器固定部件,通过将片状部件15固定于衣服的布料,连接器11、31、41安装于衣服,但是并不限于此,也能够将衣服的布料直接用作片状部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使用了插头型触头13,但是并不限于此,同样,也可以构成将插座型触头连接于柔性导体21、22、25的连接器。

Claims (14)

1.一种连接器,与柔性导体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备:
第一绝缘体;
第二绝缘体,与所述第一绝缘体相对配置;以及
触头,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且与所述柔性导体连接;
所述柔性导体具有:被夹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之间而与所述触头电连接的内部导电部,以及向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外侧延伸的外部导电部;
通过至少从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周缘部延伸到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外侧的片状部件在与所述柔性导体重叠的状态下被夹在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周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周缘部之间,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片状部件;
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中的所述片状部件与所述柔性导体重叠的部位中,位于所述柔性导体侧的所述第一绝缘体具有与所述柔性导体对应而形成的切口;
所述片状部件与所述柔性导体一起在所述第一绝缘体的边缘部弯曲时,所述柔性导体的与所述内部导电部相邻的所述外部导电部的一部分进入所述切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具有与所述切口连接且收容所述柔性导体的所述内部导电部的导体收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体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体的所述周缘部且收容所述片状部件的一部分的台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具有比所述柔性导体的宽度稍宽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部件由通过绝缘性材料形成的连接器固定部件构成,
通过将所述连接器固定部件固定于衣服的布料,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衣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部件由衣服的布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体具有突起,
所述触头具有供所述突起插入的凹状的突起收容部,
通过将所述突起与所述柔性导体一起插入所述触头的所述突起收容部中,并且通过所述柔性导体被夹在所述突起的侧面和所述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之间而与所述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接触,所述触头与所述柔性导体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具有筒状部和形成于所述筒状部的一端的凸缘,
所述第二绝缘体具有供所述触头的所述筒状部贯通且比所述凸缘小的触头用贯通孔,
通过以使所述触头的所述筒状部贯通所述触头用贯通孔并将所述凸缘向所述第一绝缘体按压的方式将所述第二绝缘体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体,所述触头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体具有向所述第一绝缘体突出的多个凸起,
所述第一绝缘体具有收容所述多个凸起的多个凸起收容孔,
通过将所述多个凸起收容于所述多个凸起收容孔,所述第二绝缘体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体具有收容对方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体独立地被夹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导体配置成在基板主体的表面上露出,
以所述基板主体的背面与所述第一绝缘体相对、所述柔性导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相对的方式,所述柔性导体被夹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是插头型触头。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是插座型触头。
CN202010648877.7A 2019-09-09 2020-07-07 连接器 Active CN1124674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3928 2019-09-09
JP2019163928A JP7313991B2 (ja) 2019-09-09 2019-09-09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7412A CN112467412A (zh) 2021-03-09
CN112467412B true CN112467412B (zh) 2022-01-07

Family

ID=74833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48877.7A Active CN112467412B (zh) 2019-09-09 2020-07-0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5870B2 (zh)
JP (1) JP7313991B2 (zh)
CN (1) CN1124674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65458B2 (ja) * 2019-09-26 2023-04-2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接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35836A1 (de) * 1984-09-28 1986-04-17 Preh, Elektrofeinmechanische Werke Jakob Preh Nachf. Gmbh & Co, 8740 Bad Neustadt Anschlusseinrichtung einer schaltungsfolie
US6929516B2 (en) * 2003-10-28 2005-08-16 9090-3493 Québec Inc. Bathing unit controller and connector system therefore
KR200450525Y1 (ko) * 2008-10-20 2010-10-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의 인코더 스페이서
CN101867107A (zh) * 2010-06-29 2010-10-20 昆山捷讯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Fpc连接器
US9532608B2 (en) * 2013-01-31 2017-01-0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277793B2 (en) * 2014-04-22 2016-03-08 Pleying Inc. User configurable wearable device
CN203932555U (zh) * 2014-05-05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附器及连接器
CN205158319U (zh) * 2015-11-02 2016-04-13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其柔性电路板
JP6814058B2 (ja) * 2017-01-30 2021-01-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端子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モジュール
JP6840559B2 (ja) 2017-02-10 2021-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792493B2 (ja) 2017-03-17 2020-11-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942038B2 (ja) 2017-12-05 2021-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093259B2 (ja) * 2018-07-18 2022-06-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衣服用コネクタ
JP7128686B2 (ja) * 2018-08-07 2022-08-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32143B2 (ja) * 2019-07-19 2023-03-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05870B2 (en) 2021-12-21
CN112467412A (zh) 2021-03-09
JP2021044104A (ja) 2021-03-18
JP7313991B2 (ja) 2023-07-25
US20210075146A1 (en) 2021-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3272B (zh) 连接器
CN110739565A (zh) 衣服用连接器
CN112615173B (zh) 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CN112467412B (zh) 连接器
CN111952815B (zh) 连接方法、连接结构、触头和连接器
EP3783742B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method
EP3790115B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method
CN112563774B (zh) 连接器
CN111224262A (zh) 端子
CN111463593B (zh) 包覆导线的连接方法、连接结构和连接部件
KR20000034927A (ko) 커넥터
TWI387160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US20230223717A1 (en) Connector
US20240088590A1 (en) Connector
KR20040101079A (ko) 다극 동축 케이블용 커넥터
EP4311033A1 (en) Sheet type conductive member, connector, garment, and connector mounting method
JPH11111401A (ja) 平型柔軟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JP2024003335A (ja) シート状導電部材およびコネクタ
CN117712729A (zh) 连接器
CN118117364A (zh) 连接器组装体和连接方法
JP2000182704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