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55550A - 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55550A
CN112455550A CN202011478388.8A CN202011478388A CN112455550A CN 112455550 A CN112455550 A CN 112455550A CN 202011478388 A CN202011478388 A CN 202011478388A CN 112455550 A CN112455550 A CN 112455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bracket
controller
pipe body
beam assembly
cross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783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林
刘志民
张强
夏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ige magnesium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m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m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m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783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555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55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55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4Radiator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包括前横梁总成、与前横梁总成为相对布置的后横梁总成、与前横梁总成和后横梁总成连接且用于安装PTC水暖加热器的加热器安装支架、设置于前横梁总成上且用于安装电子水泵的水泵安装支架、设置于后横梁总成上的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设置于前横梁总成上的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以及与前横梁总成和后横梁总成连接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本发明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采用铝合金结构设计,可以降低重量,实现控制系统在车轮前舱中可靠、稳定的安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辆。

Description

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前舱铝合金安装横梁是车身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其结构合理性、刚度对汽车前舱布局和控制系统安装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前舱横梁通过螺栓安装到前舱纵梁上,MCU\PDU\OBC集成控制系统、PTC、水泵、蓄电池等通过螺栓连接到前舱横梁上。前舱横梁需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防震动。
现有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存在如下的问题:
1、集成度低,平台化低,安装操作性差;
2、支架为钣金件,结构复杂,焊接困难,装配时间长,工装费用成本高;
3、重量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目的是降低重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包括前横梁总成、与前横梁总成为相对布置的后横梁总成、与前横梁总成和后横梁总成连接且用于安装PTC水暖加热器的加热器安装支架、设置于前横梁总成上且用于安装电子水泵的水泵安装支架、设置于后横梁总成上的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设置于前横梁总成上的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以及与前横梁总成和后横梁总成连接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第三纵梁与加热器安装支架连接,前横梁总成、后横梁总成、加热器安装支架、水泵安装支架、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控制器安装在水泵安装支架、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上。
所述加热器安装支架与所述前横梁总成的端部和后横梁总成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一管体和设置于第一管体内的第一加强筋,第一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一加强筋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加强筋将第一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三个独立的空腔。
所述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二管体和设置于第二管体内的第二加强筋,第二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二加强筋将第二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
所述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三管体和设置于第三管体内的第三加强筋,第三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三加强筋将第三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
所述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四管体和设置于第四管体内的第四加强筋,第四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四加强筋设置三个,三个第四加强筋将第四管体的内腔分隔成四个独立的空腔。
所述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五管体和设置于第五管体内的第五加强筋,第五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五加强筋将第五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
所述水泵安装支架包括第六管体和设置于第六管体内的第六加强筋,第六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六加强筋设置四个,四个第六加强筋将第六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五个独立的空腔。
所述后横梁总成上设置第一线束安装支架和第二线束安装支架,所述前横梁总成上设置第三线束安装支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
本发明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采用铝合金结构设计,可以降低重量,实现控制系统在车轮前舱中可靠、稳定的安装。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水泵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前横梁总成;2、后横梁总成;3、加热器安装支架;4、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01、第一管体;402、第一加强筋;403、第一螺母;404、第一顶壁;405、第一底壁;406、第一后上侧壁;407、第一后下侧壁;408、第一前上侧壁;409、第一前下侧壁;5、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01、第二管体;502、第二加强筋;503、第二螺母;504、第二顶壁;505、第二底壁;506、第二后上侧壁;507、第二后下侧壁;508、第二前上侧壁;509、第二前下侧壁;6、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01、第三管体;602、第三加强筋;603、第三螺母;604、第三顶壁;605、第三底壁;606、第三后上侧壁;607、第三后下侧壁;608、第三前上侧壁;609、第三前下侧壁;7、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01、第四管体;702、第四加强筋;703、第四螺母;704、第四顶壁;705、第四底壁;706、第四后侧壁;707、第四前上侧壁;708、第四前下侧壁;8、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01、第五管体;802、第五加强筋;803、第五螺母;804、第五顶壁;805、第五底壁;806、第五前侧壁;807、第五后侧壁;9、水泵安装支架;901、第六管体;902、第六加强筋;903、第六螺母;904、第七螺母;905、第六顶壁;906、第六底壁;907、第六前侧壁;908、第六后上侧壁;909、第六后中侧壁;910、第六后下侧壁;10、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第一线束安装支架;14、第二线束安装支架;15、第三线束安装支架;16、第一螺栓;17、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包括前横梁总成1、与前横梁总成1为相对布置的后横梁总成2、与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连接且用于安装PTC水暖加热器的加热器安装支架3、设置于前横梁总成1上且用于安装电子水泵的水泵安装支架9、设置于后横梁总成2上的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和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设置于前横梁总成1上的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和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以及与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连接的第一纵梁10、第二纵梁11和第三纵梁12,第三纵梁12与加热器安装支架3连接,前横梁总成1、后横梁总成2、加热器安装支架3、水泵安装支架9、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第一纵梁10、第二纵梁11和第三纵梁12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控制器安装在水泵安装支架9、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和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上。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第二方向与车辆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均为等截面梁,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的横截面(该横截面是指与前横梁总成1/后横梁总成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均为口字型,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的长度大小相同,且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对齐。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位于车辆的前舱中,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通过第一螺栓16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具有让第一螺栓16穿过的通孔。
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器安装支架3与前横梁总成1的端部和后横梁总成2的端部固定连接。加热器安装支架3通过多个第二螺栓17与前横梁总成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加热器安装支架3通过多个第二螺栓17与后横梁总成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PTC水暖加热器可以通过螺栓安装在加热器安装支架3上。PTC水暖加热器是以PTC加热元件为发热核心,PTC水暖加热器是对防冻液进行加热,经由蒸发器向车内提供暖风。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纵梁10、第二纵梁11和第三纵梁12为沿前横梁总成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纵梁10、第二纵梁11和第三纵梁1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纵梁10、第二纵梁11和第三纵梁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固定连接。第一纵梁10与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纵梁12与前横梁总成1和后横梁总成2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纵梁12并位于加热器安装支架3的下方。第一纵梁10为等截面梁,第一纵梁10的横截面(该横截面是指与第一纵梁1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为口字型。第二纵梁11为等截面梁,第二纵梁11的横截面(该横截面是指与第一纵梁1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为口字型。第三纵梁12为等截面梁,第三纵梁12的横截面(该横截面是指与第一纵梁1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为口字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器安装在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和水泵安装支架9上,控制器是由MCU模块、PDU模块和DCDC模块集成一体的结构,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和水泵安装支架9共同对控制器提供支撑,确保控制器安装稳定、可靠。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和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与后横梁总成2固定连接,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和第三控制器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和水泵安装支架9与前横梁总成1固定连接,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和水泵安装支架9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与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与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与水泵安装支架9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的材质为铝型材,通过原材料挤出成型,采用铝型材制成的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的刚度好、重量轻。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包括第一管体401、第一螺母403和设置于第一管体401内的第一加强筋402,第一管体401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一加强筋402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加强筋402将第一管体401的内腔分隔成三个独立的空腔。第一加强筋402优选为横截面为一字形的加强筋,第一加强筋402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加强筋40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两个第一加强筋402使第一管体401的内腔分隔成三个独立的空腔。控制器是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4上,螺栓拧入第一螺母403中,第一螺母403为固定安装在第一管体401上,第一螺母403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管体401包括第一顶壁404、第一底壁405、第一前上侧壁408、第一前下侧壁409、第一后上侧壁406和第一后下侧壁407,第一加强筋402位于第一顶壁404和第一底壁405之间,第一加强筋402位于第一顶壁404的下方,第一底壁405位于第一加强筋402的下方,第一顶壁404和第一底壁405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螺母403固定设置在第一顶壁404上。第一前上侧壁408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前上侧壁408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一前下侧壁409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前下侧壁409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前下侧壁409与后横梁总成2固定连接。第一前上侧壁408的上端与第一顶壁40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前上侧壁408的下端与第一前下侧壁409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前下侧壁409的下端与第一底壁4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后上侧壁406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后上侧壁406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后下侧壁407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后下侧壁407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一后下侧壁407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前上侧壁408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后上侧壁406的上端与第一顶壁4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后上侧壁406的下端与第一后下侧壁407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后下侧壁407的下端与第一底壁4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402设置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加强筋402的一端与第一前上侧壁408固定连接,该第一加强筋402的另一端与第一后上侧壁406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一加强筋402的一端与第一前下侧壁409的上端固定连接,该第一加强筋402的另一端与第一后下侧壁407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402、第一顶壁404和第一底壁40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加强筋402的长度大于第一顶壁404和第一底壁405的长度。
上述结构的第一管体401的截面惯性矩为Ix=0.7723mm4,Iz=0.3443mm4,第一管体401的截面空腔尺寸为1000mm2,确保了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的材质为铝型材,通过原材料挤出成型,采用铝型材制成的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的刚度好、重量轻。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包括第二管体501、第二螺母503和设置于第二管体501内的第二加强筋502,第二管体501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二加强筋502将第二管体501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第二加强筋502优选为横截面为一字形的加强筋,第二加强筋502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二加强筋50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加强筋502使第二管体501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控制器是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5上,螺栓拧入第二螺母503中,第二螺母503为固定安装在第二管体501上,第二螺母503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管体501包括第二顶壁504、第二底壁505、第二前上侧壁508、第二前下侧壁509、第二后上侧壁506和第二后下侧壁507,第二加强筋502位于第二顶壁504和第二底壁505之间,第二加强筋502位于第二顶壁504的下方,第二底壁505位于第二加强筋502的下方,第二顶壁504和第二底壁505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螺母503固定设置在第二顶壁504上,第二顶壁504与第一顶壁404处于同一高度。第二前上侧壁508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二前上侧壁508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二前下侧壁509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二前下侧壁509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二前下侧壁509与后横梁总成2固定连接。第二前上侧壁508的上端与第二顶壁50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前上侧壁508的下端与第二前下侧壁509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前下侧壁509的下端与第二底壁5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后上侧壁506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二后上侧壁506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二后下侧壁507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二后下侧壁507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二后下侧壁507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前上侧壁508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后上侧壁506的上端与第二顶壁5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后上侧壁506的下端与第二后下侧壁507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后下侧壁507的下端与第二底壁5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加强筋502的一端与第二前上侧壁508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加强筋502的另一端与第二后下侧壁507固定连接,第二加强筋502、第二顶壁504和第二底壁50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加强筋502的长度大于第二顶壁504和第二底壁505的长度,第二后下侧壁507的长度大于第二前上侧壁508的长度。
上述结构的第二管体501的截面惯性矩为Ix=0.2764mm4,Iz=0.2492mm4,第二管体501的截面空腔尺寸为721mm2,确保了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的材质为铝型材,通过原材料挤出成型,采用铝型材制成的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的刚度好、重量轻。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包括第三管体601、第三螺母603和设置于第三管体601内的第三加强筋602,第三管体601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三加强筋602将第三管体601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第三加强筋602优选为横截面为一字形的加强筋,第三加强筋602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三加强筋60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三加强筋602使第三管体601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控制器是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6上,螺栓拧入第三螺母603中,第三螺母603为固定安装在第三管体601上,第三螺母603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三管体601包括第三顶壁604、第三底壁605、第三前上侧壁608、第三前下侧壁609、第三后上侧壁606和第三后下侧壁607,第三加强筋602位于第三顶壁604和第三底壁605之间,第三加强筋602位于第三顶壁604的下方,第三底壁605位于第三加强筋602的下方,第三顶壁604和第三底壁605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三螺母603固定设置在第三顶壁604上,第三顶壁604与第一顶壁404处于同一高度。第三前上侧壁608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三前上侧壁608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三前下侧壁609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三前下侧壁609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三前下侧壁609与后横梁总成2固定连接。第三前上侧壁608的上端与第三顶壁60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前上侧壁608的下端与第三前下侧壁609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三前下侧壁609的下端与第三底壁6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后上侧壁606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三后上侧壁606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三后下侧壁607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三后下侧壁607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三后下侧壁607的长度方向与第三前上侧壁608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三后上侧壁606的上端与第三顶壁6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后上侧壁606的下端与第三后下侧壁607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三后下侧壁607的下端与第三底壁6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加强筋602的一端与第三前上侧壁608固定连接,第三加强筋602的另一端与第三后下侧壁607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三加强筋602、第三顶壁604和第三底壁60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三加强筋602的长度大于第三顶壁604和第三底壁605的长度,第三后下侧壁607的长度小于第三前上侧壁608的长度。
上述结构的第三管体601的截面惯性矩为Ix=0.2525mm4,Iz=0.2384mm4,第三管体601的截面空腔尺寸为705.3mm2,确保了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的材质为铝型材,通过原材料挤出成型,采用铝型材制成的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的刚度好、重量轻。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包括第四管体701、第四螺母703和设置于第四管体701内的第四加强筋702,第四管体701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四加强筋702设置三个,三个第四加强筋702将第四管体701的内腔分隔成四个独立的空腔。第四加强筋702优选为横截面为一字形的加强筋,第四加强筋702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四加强筋70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三个第四加强筋702使第一管体401的内腔分隔成四个独立的空腔。控制器是通过螺栓安装在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7上,螺栓拧入第四螺母703中,第四螺母703为固定安装在第四管体701上,第四螺母703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第四管体701包括第四顶壁704、第四底壁705、第四前上侧壁707、第四前下侧壁708和第四后侧壁706,第四加强筋702位于第四顶壁704和第四底壁705之间,第四加强筋702位于第四顶壁704的下方,第四底壁705位于第四加强筋702的下方,第四顶壁704和第四底壁705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第四螺母703固定设置在第四顶壁704上,第四顶壁704与第一顶壁404处于同一高度。第四前上侧壁707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四前上侧壁707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四前下侧壁708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四前下侧壁708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四前上侧壁707的上端与第四顶壁70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前上侧壁707的下端与第四前下侧壁708的上端固定连接,第四前下侧壁708的下端与第四底壁7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后侧壁706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四后侧壁706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四后侧壁706与前横梁总成1固定连接。第四后侧壁706的上端与第四顶壁7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四后侧壁706的下端与第四底壁7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四加强筋702设置三个,高度最高的第四加强筋702的一端与第四前上侧壁707的下端固定连接,该第四加强筋702的另一端与第四后侧壁706固定连接,低于两个第四加强筋702的两端分别与第四前下侧壁708和第四后侧壁706固定连接。第四加强筋702、第四顶壁704和第四底壁70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四加强筋702的长度大于第四顶壁704和第四底壁705的长度。
上述结构的第四管体701的截面惯性矩为Ix=0.7446mm4,Iz=0.1127mm4,第四管体701的截面空腔尺寸为889.1mm2,确保了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的材质为铝型材,通过原材料挤出成型,采用铝型材制成的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的刚度好、重量轻。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包括第五管体801、第五螺母803和设置于第五管体801内的第五加强筋802,第五管体801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五加强筋802将第五管体801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第五加强筋802优选为横截面为一字形的加强筋,第五加强筋802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五加强筋80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五加强筋802使第五管体801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控制器是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8上,螺栓拧入第五螺母803中,第五螺母803为固定安装在第五管体801上,第五螺母803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第五管体801包括第五顶壁804、第五底壁805、第五前侧壁806和第五后侧壁807,第五加强筋802位于第五顶壁804和第五底壁805之间,第五加强筋802位于第五顶壁804的下方,第五底壁805位于第五加强筋802的下方,第五顶壁804和第五底壁805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五螺母803固定设置在第五顶壁804上,第五顶壁804与第一顶壁404处于同一高度。第五前侧壁806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五前侧壁806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五前侧壁806与后横梁总成2固定连接。第五前侧壁806的上端与第五顶壁80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前侧壁806的下端与第五底壁8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后侧壁807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五后侧壁807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五后侧壁807的上端与第五顶壁8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后侧壁807的下端与第五底壁8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加强筋802的一端与第五前侧壁806固定连接,第五加强筋802的另一端与第五后侧壁807固定连接,第五加强筋802、第五顶壁804和第五底壁80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五加强筋802的长度与第五顶壁804和第五底壁805的长度大小相同,第五加强筋802与第五顶壁804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五加强筋802与第五底壁805之间的距离。
上述结构的第五管体801的截面惯性矩为Ix=0.2287mm4,Iz=0.09271mm4,第五管体801的截面空腔尺寸为590.6mm2,确保了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水泵安装支架9的材质为铝型材,通过原材料挤出成型,采用铝型材制成的水泵安装支架9的刚度好、重量轻。水泵安装支架9包括第六管体901、第六螺母903、第七螺母904和设置于第六管体901内的第六加强筋902,第六管体901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六加强筋902将第六管体901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第六加强筋902设置三个,四个第六加强筋902将第六管体901的内腔分隔成五个独立的空腔。第六加强筋902优选为横截面为一字形的加强筋,第六加强筋902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六加强筋90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四个第六加强筋902使第一管体401的内腔分隔成五个独立的空腔。控制器是通过螺栓安装在第六控制器安装支架上,螺栓拧入第六螺母903中,第六螺母903为固定安装在第六管体901上,第六螺母903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电子水泵是通过螺栓安装在第六控制器安装支架上,该螺栓拧入第七螺母904中,第七螺母904为固定安装在第六管体901上,第七螺母904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垂直。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第六管体901包括第六顶壁905、第六底壁906、第六前侧壁907、第六后上侧壁908、第六后中侧壁909和第六后下侧壁910,第六加强筋902位于第六顶壁905和第六底壁906之间,第六加强筋902位于第六顶壁905的下方,第六底壁906位于第六加强筋902的下方,第六顶壁905和第六底壁906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第六螺母903固定设置在第六顶壁905上,第六顶壁905与第一顶壁404处于同一高度,第七螺母904固定设置在第六前侧壁907上,第七螺母904设置多个。第六前侧壁907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六前侧壁907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六前侧壁907的上端与第六顶壁9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六前侧壁907的下端与第六底壁90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六后上侧壁908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六后上侧壁908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六后中侧壁909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六后中侧壁909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六后下侧壁910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六后下侧壁91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六后上侧壁908的上端与第六顶壁9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六后上侧壁908的下端与第六后中侧壁909的上端固定连接,第六后中侧壁909的下端与第六后下侧壁910的上端固定连接,第六后下侧壁910的下端与第六底壁9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六加强筋902设置四个,其中一个第六加强筋902的两端分别与第六前侧壁907和第六后上侧壁908固定连接,另一个第六加强筋902的两端分别与第六前侧壁907和第六后上侧壁908的下端固定连接,其余两个第六加强筋902的两端分别与第六前侧壁907和第六后中侧壁909固定连接。第六顶壁905和第六底壁906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六顶壁905的长度大于第六底壁906的长度。
上述结构的第六管体901的截面惯性矩为Ix=3.507mm4,Iz=0.4215mm4,第六管体901的截面空腔尺寸为2000mm2,确保了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后横梁总成2上设置第一线束安装支架13和第二线束安装支架14,前横梁总成1上设置第三线束安装支架15。第一线束安装支架13、第二线束安装支架14和第三线束安装支架15用于安装线束,第一线束安装支架13和第二线束安装支架14与后横梁总成2固定连接,第三线束安装支架15与前横梁总成1固定连接,第二线束安装支架14与第三线束安装支架15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线束安装支架13、第二线束安装支架14和第三线束安装支架15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
上述结构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还具有如下的优点:
1、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采用CMT焊接工艺连接,变形小,保证安装尺寸精度;
2、安装点位置采用焊接高强度螺柱,增加连接强度。
3、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增加了前舱的扭转刚度,使整车性能提高。
4、第七螺母904、第六底壁906处位置采用硫化充填橡胶有效阻隔水泵震动,提升NVH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结构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此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至图8,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发明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所以其具有上述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的所有优点。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总成、与前横梁总成为相对布置的后横梁总成、与前横梁总成和后横梁总成连接且用于安装PTC水暖加热器的加热器安装支架、设置于前横梁总成上且用于安装电子水泵的水泵安装支架、设置于后横梁总成上的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设置于前横梁总成上的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以及与前横梁总成和后横梁总成连接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第三纵梁与加热器安装支架连接,前横梁总成、后横梁总成、加热器安装支架、水泵安装支架、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控制器安装在水泵安装支架、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和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安装支架与所述前横梁总成的端部和后横梁总成的端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一管体和设置于第一管体内的第一加强筋,第一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一加强筋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加强筋将第一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三个独立的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二管体和设置于第二管体内的第二加强筋,第二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二加强筋将第二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三管体和设置于第三管体内的第三加强筋,第三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三加强筋将第三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四管体和设置于第四管体内的第四加强筋,第四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四加强筋设置三个,三个第四加强筋将第四管体的内腔分隔成四个独立的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控制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五管体和设置于第五管体内的第五加强筋,第五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五加强筋将第五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安装支架包括第六管体和设置于第六管体内的第六加强筋,第六管体是由多个侧壁包围形成的空心管体,第六加强筋设置四个,四个第六加强筋将第六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五个独立的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总成上设置第一线束安装支架和第二线束安装支架,所述前横梁总成上设置第三线束安装支架。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
CN202011478388.8A 2020-12-15 2020-12-15 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及车辆 Pending CN1124555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8388.8A CN112455550A (zh) 2020-12-15 2020-12-15 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8388.8A CN112455550A (zh) 2020-12-15 2020-12-15 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5550A true CN112455550A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03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78388.8A Pending CN112455550A (zh) 2020-12-15 2020-12-15 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5555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631347U (zh) * 2017-12-29 2018-07-20 杭州六创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铝合金机舱横梁
CN208498596U (zh) * 2018-06-19 2019-02-15 康迪电动汽车(上海)有限公司 机舱安装梁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动汽车
CN109466295A (zh) * 2018-11-30 2019-03-15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一种电动车动力总成安装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9208671U (zh) * 2018-12-20 2019-08-06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三电装置及其三电框架
CN110126923A (zh) * 2019-05-22 2019-08-16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模块化动力总成
JP2019137200A (ja) * 2018-02-09 2019-08-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CN211494253U (zh) * 2019-11-29 2020-09-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前舱支撑梁结构、前舱结构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631347U (zh) * 2017-12-29 2018-07-20 杭州六创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铝合金机舱横梁
JP2019137200A (ja) * 2018-02-09 2019-08-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CN208498596U (zh) * 2018-06-19 2019-02-15 康迪电动汽车(上海)有限公司 机舱安装梁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动汽车
CN109466295A (zh) * 2018-11-30 2019-03-15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一种电动车动力总成安装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9208671U (zh) * 2018-12-20 2019-08-06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三电装置及其三电框架
CN110126923A (zh) * 2019-05-22 2019-08-16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模块化动力总成
CN211494253U (zh) * 2019-11-29 2020-09-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前舱支撑梁结构、前舱结构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54874B2 (en) Rear floor module of a motor vehicle
EP3713816A1 (en) Vehicle body platform for an automobile and automobile comprising such a vehicle body platform
CN108357565B (zh) 用于电动机动车的前体结构和底盘
CN106864596B (zh) 前车身结构
US8414046B2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CN106335557A (zh) 机动车和用于机动车的底部模块
US20120126561A1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CN217074518U (zh) 一种兼顾phev及ev车型用铝合金前副车架
US8449022B2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CN212738286U (zh) 车辆前舱总成和车辆
CN112455550A (zh) 前舱控制系统安装装置及车辆
CN107416036B (zh) 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CN113428227B (zh) 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及车辆
CN211494253U (zh) 前舱支撑梁结构、前舱结构及汽车
CN213892144U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托架以及车辆
CN116101384A (zh) 车辆地板系统
CN112896325B (zh) 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及车辆
CN220262893U (zh) 一种汽车仪表盘横梁
CN219524041U (zh) 一种汽车前舱总成结构
CN213008413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7705968U (zh) 前机舱结构
CN217918138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后段总成、车身及车辆
CN219406633U (zh) 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20147425U (zh) 箱梁式车架本体、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8258365U (zh) 混动汽车用的前侧围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8

Address after: Room b1071, 1st floor, building 1 (North), 368 Liuhe Road, Puyan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Weige magnesium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800 room j2053, floor 1, No.185, Moyu Road, Anti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RUIM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