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9051B - 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9051B
CN112449051B CN201910759207.XA CN201910759207A CN112449051B CN 112449051 B CN112449051 B CN 112449051B CN 201910759207 A CN201910759207 A CN 201910759207A CN 112449051 B CN112449051 B CN 112449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ight
terminal equipment
terminal device
state
tim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92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9051A (zh
Inventor
李东华
侯伟波
闵祥
杨自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592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905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6961 priority patent/WO20210318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9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9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9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9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及终端设备:首先,获取终端设备上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并对该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之后,根据该检测结果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该飞行状态是指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时的状态),最后,若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则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该飞行模式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已进入飞行状态。本申请实施例的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及时地检测出用户携带的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并在确定该用户是处于乘坐飞机的场景时(即确定终端设备是处于飞行状态时)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此外,目前由各种不良习惯所带来的飞机安全隐患也在日渐加剧,以手机为例,手机寻呼信号会干扰飞机上的电子设备,然而由于各种人为因素,用户处于飞行的飞机上时可能会忘记开启手机的飞行模式,从而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
目前已有的针对终端设备是否是处于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终端设备(如手机)的摄像头捕捉终端设备的周围画面,通过将捕捉到的画面与预设的飞机机舱内部环境画面进行匹配,进而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机机舱内部,当确定处于飞机机舱内部时,终端设备就确定其处于飞行状态,此时自动开启飞行模式。
但是,由于飞机的机舱环境并不是统一的,不同飞机机舱内部会有较大变化,因此上述这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并不可靠,鲁棒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首先,获取终端设备上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并对该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之后,根据该检测结果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该飞行状态是指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时的状态),最后,若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则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该飞行模式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已进入飞行状态。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该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及时地检测出用户携带的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并在确定该用户是处于乘坐飞机的场景时(即确定终端设备是处于飞行状态时)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对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得到检测结果之前,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先根据加速度数据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具体飞行检测条件,若确定终端设备具备飞行检测条件,则执行对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的步骤。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判断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来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关键特征检测,这样可以排除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大部分应用场景,从而减小计算量。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获取当前周期内加速度数据的方式具体可以是:首先,获取终端设备内置加速度传感器三个轴向上当前周期内的各分量加速度数据,这三个轴向可以分别记为X轴、Y轴、Z轴(即三维空间里的三个坐标),在这三个轴向上的各分量加速度数据就可以分别记为X分量加速度、Y分量加速度、Z分量加速度,之后再通过对这三个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数据进行合成计算,得到合加速度的大小,其中,得到的合加速度可以包含重力成分。最后,在选取的预设时间窗口(预设时间窗口由用户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如:预设时间窗口可以是5s)分别计算上述合加速度的第一幅度和第一标准差以及波动最大的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如:假设Y轴分量加速度在一定时间内数值变化最大,则Y轴分量加速度就是波动最大的轴向分量加速度)的第二幅度和第二标准差。此时,根据加速度数据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就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首先,判断第一幅度和第二幅度是否在第一区间范围、第一标准差和第二标准差是否在第二区间范围,若第一幅度和第二幅度在第一区间范围且第一标准差和第二标准差在第二区间范围,则确定该终端设备具备飞行检测条件。例如:第一幅度和第二幅度分别用Amp1和Amp2表示,第一标准差和第二标准差分别用Std1和Std2表示,那么当同时满足3.2≤Amp1≤20、0.5≤Std1≤5.0、2.6≤Amp2≤20.5、1.2≤Std2≤4.8(单位:m·S-2)时,则就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具备飞行检测条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间范围[3.2,20]以及[2.6,20.5]、第二区间范围[0.5,5.0]以及[1.2,4.8]是基于经验值所选择的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该第一区间范围以及第二区间范围进行相应调整,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合加速度、波动最大的轴向加速度的时域特征是否在预设区间来确定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具备灵活性和实用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获取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可以由终端设备通过内置在该终端设备中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一种如何获取加速度数据的具体实现方式,具备可操作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三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的方式具体可以是:首先,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当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大于预设值(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预设值,如:预设值为90%)时,则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比检测结果的置信度是否大于预设值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提高了飞行状态检测的准确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若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小于上述预设值时,则可以触发终端设备获取辅助信息,之后,进一步通过判断辅助信息是否满足预设飞行条件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例如,若辅助信息为网络信号,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判断是否有网络信号,如果没有网络信号或是网络信号非常微弱(即满足了预设飞行条件),则说明终端设备此时是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那么就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又例如,若辅助信息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信息,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判断该GPS信息获取的速度是否超出日常生活中的常规获取的速度,若超过,即满足了预设飞行条件,则说明终端设备此时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那么就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本申请实施例对辅助信息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进一步通过对比辅助信息的辅助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从而又进一步终端设备针对飞行状态的检测的准确度。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五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之后,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但不限于如下操作:关闭所述终端设备的上层应用和/或切断器件上电,以降低功耗;或,根据GPS信息和/或结合航班信息,显示航线图和/或推荐目标介绍,该目标介绍包括对沿途城市的介绍或对沿途的名胜古迹的介绍,以增加旅途趣味性;或,向用户推荐终端设备中已保存的本地资源,本地资源可以包括音视频、电子书或离线游戏,避免用户无聊。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在开启飞行模式后,还可以智能向用户提供相关服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六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确定了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后,还可以进一步获取记录到当前周期内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的时间点(也可称为第一时间点),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时间点之后,若一直未获取到终端设备下一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二时间点(也就是说终端设备没有对该第一时间点进行更新),则终端设备将进一步判断当前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长,若是,那么终端设备将进一步获取到辅助信息,该辅助信息可以是网络信号,也可以是GPS信息,具体此处不做限定。终端设备获取到辅助信息之后,将判断该辅助信息是否满足预设飞行条件,例如,若辅助信息为GPS信息,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判断该GPS信息获取的速度是否超出日常生活中的常规获取的速度,若超过,即满足了预设飞行条件,则说明终端设备此时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那么就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如果该GPS信息获取的速度超出日常生活中的常规获取的速度(满足了预设飞行条件),则说明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则触发终端设备退出已开启的飞行模式。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比较当前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差值大小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非飞行状态,是为了当用户已下飞行设备时,终端设备能自动及时的关闭飞行模式,而不再需要用户手动关闭,即使得用户在不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时,终端设备就能及时自动关闭飞行模式以供用户正常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六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中,确定了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后,还可以进一步获取记录到当前周期内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的时间点(也可称为第一时间点),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时间点之后,若一直未获取到终端设备下一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二时间点(也就是说终端设备没有对该第一时间点进行更新),则终端设备将进一步判断当前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长,若是,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并进一步触发终端设备退出飞行模式。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若第一预设时长设置的过短(如:1min),那么可能会存在误判的情况,此时就需要进一步借助辅助信息来提高判断结果的准确度。若第一预设时长足够长,那么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终端设备已处于非飞行状态,此时就可以直接将终端设备的飞行模式进行关闭。即,首先获取终端设备当前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一时间点,若未获取到终端设备下一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二时间点,则判断当前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长(此时第二预设时长设置的比第一预设时长要长,如:20min);若是,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此时就可以触发终端设备退出飞行模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就可以不用借助辅助信息而直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该退出飞行模式,使用场景更灵活。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中,若终端设备在确定当前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时长,但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的在第三预设时长(如:1min内)获取到辅助信息,那么终端设备可以直接默认为此时终端设备是处于非飞行状态而直接退出飞行模式。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在第三预设时长内还未获取到辅助信息时,终端设备也可以选择直接退出飞行模式,具备灵活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通过硬件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如上述本申请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所述硬件或所述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本申请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相对应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处理器以及总线系统;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或发送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所述总线系统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以及所述处理器,以使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以及所述处理器进行通信;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用于执行如上述本申请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获取终端设备上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并对该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之后,根据该检测结果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该飞行状态是指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时的状态),最后,若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则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该飞行模式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已进入飞行状态。本申请实施例的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及时地检测出用户携带的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并在确定该用户是处于乘坐飞机的场景时(即确定终端设备是处于飞行状态时)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的一个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关键特征检测的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中合加速度的波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关闭飞行模式的方法的一个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的一个硬件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的一个实体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应用的软件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用于准确、及时地检测用户携带的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并在确定该用户是处于乘坐飞机的场景时(即确定终端设备是处于飞行状态时)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手持终端,也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只要其内部具有获取加速度数据的器件或模块(如:加速度传感器)、具备向基站发送和接收寻呼信号功能、具有飞行模式功能的设备都可以称为本申请的终端设备,具体此处对终端设备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概念。应理解的是,相关的概念解释可能会因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情况有所限制,但并不代表本申请仅能局限于该具体情况,在不同实施例的具体情况可能也会存在差异,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飞行状态,是指一种携带终端设备的用户的状态,此时该用户处于乘坐的飞行设备(如:飞机)进行飞行的状态。
飞行模式,飞行模式又叫航空模式,是在乘坐飞机时终端设备若开启了自带的飞行模式就能够切断所有通讯信号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飞行模式就是关闭了终端设备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模块或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模块,这样终端设备就不会主动向基站发送寻呼信号,即终端设备不会试图联系基站,但一般依然可拨打紧急电话(如可拨打110、120、112等)。因为终端设备的寻呼信号会干扰飞机上的电子设备,所以飞机上不允许打开手机、智能手表等可向基站发送和接收寻呼信号的终端设备,在飞行模式下,虽然关闭了终端设备发送和接收寻呼信号的有关功能,但终端设备依然可以开着继续使用其它功能,如查看电话本、欣赏终端设备上的已下载了的文章、电影,玩游戏等。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101、获取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
首先,终端设备会按照一定周期持续获取终端设备的加速度数据,终端设备获取的当前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就是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例如若设置周期为5s,那么每隔5s终端设备就会获取一次加速度数据,当前最近一次获取的加速度数据就可称为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该加速度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如:加速度数据可以仅通过终端设备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也可以仅通过由加速度传感器组成的惯性测量模块获取,不需要使用陀螺仪或者磁强计等额外传感器,降低了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获取到的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可以是获取终端设备内置加速度传感器三个轴向上当前周期内的各分量加速度数据,这三个轴向可以分别记为X轴、Y轴、Z轴(即三维空间里的三个坐标),在这三个轴向上的各分量加速度数据就可以分别记为X分量加速度、Y分量加速度、Z分量加速度,之后再通过对这三个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数据进行合成计算,得到合加速度的大小,其中,得到的合加速度可以包含重力成分。最后,在选取的预设时间窗口(预设时间窗口由用户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如:预设时间窗口可以是5s)分别计算上述合加速度的第一幅度和第一标准差以及波动最大的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如:假设Y轴分量加速度在一定时间内数值变化最大,则Y轴分量加速度就是波动最大的轴向分量加速度)的第二幅度和第二标准差。
102、对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终端设备获取到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之后,将对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以得到检测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可以通过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得到检测结果:
图2示出了关键特征检测的算法流程示意图,关键特征检测的过程主要可以包括频率域滤波处理和基于后验的加权模型两个部分,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频率域滤波:以飞行设备为飞机为例,飞机的转速一般有两种转速,分别为低压转子转速N1和高压转子转速N2,其中N1转速约为几千转/每分钟不等,N2转速约为10000多转/每分钟,其频率集中分布在30~300Hz附近。而又因为人类正常活动的大部分场景周边的频率都在3Hz以下,因此,终端设备只需要通过恰当的带通滤波的手段提取该频率段(即30~300Hz)成分,若该频率段成分在整个频率中占据预设比例(该预设比例可由用户根据经验值或大数据分析得到,此处不做限定),此时终端设备对这个频率段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易于发现飞行设备起飞、降落等的特征。这样终端设备就可以通过带通滤波有效屏蔽日常活动产生的误报。
基于后验的加权数学模型:飞机起飞、降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具有特异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重力分量最大轴上加速度(在图2中也称为重力分量最大轴)的频谱分布A、信号熵B以及合加速度的变化幅度C等,其中,频谱分布A、信号熵B、合加速度的变化幅度C均是由终端设备根据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在图2中也称为原始加速度数据)确认重力分量最大轴后计算得到。在特异性特征的选择过程中,主观上进行了独立性分析,因此建立数学模型过程,假设这些特异性特征不具有关联性,相互独立。那么可以定义飞行状态发生的概率为(其中飞行表示飞行状态,非飞行表示非飞行状态):
P(飞行)=Wa*P(A|飞行)+Wb*P(B|飞行)+Wc*P(C|飞行)+…
P(非飞行)=Wa*P(A|非飞行)+Wb*P(B|非飞行)+Wc*P(C|非飞行)+…
其中,Wi表示权重(i=a/b/c/…,其表示的就是A/B/C/…),P(I|飞行)表示飞行状态下I特征发生的概率,P(I|非飞行)表示非飞行状态下I特征发生的概率(I=A/B/C/…)。
通过采集飞行过程中的这些特异性特征,进行训练分析,获取飞行状态以及非飞行状态下某特征在某区间范围的概率,即P(I|飞行)和P(I|非飞行)。同时通过训练分析获取最佳的权重值Wi。最后通过对比P(飞行)与P(非飞行)的大小,确定当前状态以及置信度,其中飞行状态置信度为P(飞行)/(P(飞行)+P(非飞行))。需要注意的是,训练获取的权重需要满足Wi≥0,Wa+Wb+Wc+…≤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在对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得到检测结果之前,还可以先根据加速度数据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若确定终端设备具备飞行检测条件,则执行对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的步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根据加速度数据先判断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的过程是通过将一些飞行过程中必有特征作为触发检测条件(如上述所述的合加速度的第一幅度和第一标准差以及波动最大的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的第二幅度和第二标准差)的策略,通过简单计算获取该特征,可以屏蔽生活中大部分场景,同时降低后续算法的计算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若终端设备获取到的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是上述三个轴向上当前周期内的各分量加速度数据,那么根据所述加速度数据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就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首先,判断第一幅度和第二幅度是否在第一区间范围、第一标准差和第二标准差是否在第二区间范围,若第一幅度和第二幅度在第一区间范围且第一标准差和第二标准差在第二区间范围,则确定该终端设备具备飞行检测条件。例如:第一幅度和第二幅度分别用Amp1和Amp2表示,第一标准差和第二标准差分别用Std1和Std2表示,那么当同时满足3.2≤Amp1≤20、0.5≤Std1≤5.0、2.6≤Amp2≤20.5、1.2≤Std2≤4.8(单位:m·S-2)时,则就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具备飞行检测条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间范围[3.2,20]以及[2.6,20.5]、第二区间范围[0.5,5.0]以及[1.2,4.8]是基于经验值所选择的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该第一区间范围以及第二区间范围进行相应调整,具体此处不做限定。这是因为,与飞机起飞降落过程的主观认识不同,飞行设备在飞行时,终端设备内置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到的加速度数据并非波动很大,而是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如上述所述的第一区间范围和/或第二区间范围),相比日常走路、骑行等行为状态的加速度数据的变化幅度还要小得多,因此限定出两个区间范围可以屏蔽掉终端设备处于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场景。举例如下,图3示出了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中合加速度波形,其中日常生活活动主要包括静止、上下楼梯、走路、晃动、骑行(在图3中仅示意出了终端设备随用户处于晃动、上下楼梯状态与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时合加速度的对比)等。可以看出,飞行状态下加速度数据的第二幅度并没有晃动、走路时大,但较静止明显增大,第二标准差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
103、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
终端设备获取到检测结果之后,将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104,若否,则执行步骤10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可以通过但不限于如下方式进行:
首先,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当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大于预设值(预设值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如:预设值为90%)时,则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步骤102中的关键特征检测就能够准确知道飞行状态的置信度,也就是检测结果的置信度为P(飞行)/(P(飞行)+P(非飞行))。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若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小于上述预设值时,则可以触发终端设备获取辅助信息,之后,进一步通过判断辅助信息是否满足预设飞行条件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例如,若辅助信息为网络信号,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判断是否有网络信号,如果没有网络信号或是网络信号非常微弱(即满足了预设飞行条件),则说明终端设备此时是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那么就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又例如,若辅助信息为GPS信息,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判断该GPS信息获取的速度是否超出日常生活中的常规获取的速度,若超过,即满足了预设飞行条件,则说明终端设备此时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那么就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本申请实施例对辅助信息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做限定。
104、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
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则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之后,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但不限于如下操作:
关闭所述终端设备的上层应用和/或切断器件上电,以降低功耗;
或,
根据GPS信息和/或结合航班信息,显示航线图和/或推荐目标介绍,该目标介绍包括对沿途城市的介绍或对沿途的名胜古迹的介绍,以增加旅途趣味性;
或,
向用户推荐终端设备中已保存的本地资源,本地资源可以包括音视频、电子书或离线游戏,避免用户无聊。
105、执行其他流程。
若确定终端设备不处于飞行状态(即处于非飞行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其他流程,如,若终端设备已开启飞行模式,那就可以关闭该飞行模式;也可以是不干扰终端设备正在进行的业务,具体此处对执行的其他流程不做限定。
为便于理解,图4详细示意了本申请的一个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的具体流程。
401、获取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401与上述实施例的步骤101类似,此处不予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401之前,终端设备是处于未进入飞行状态的。
402、对合加速度、波动最大的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的标准差及幅值进行分析。
若终端设备获取到的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是获取终端设备内置加速度传感器三个轴向上当前周期内的各分量加速度数据,那么终端设备将进一步对合加速度(即对这三个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数据进行合成计算得到的)、波动最大的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的标准差及幅值进行分析,即在选取的预设时间窗口分别计算该合加速度的第一幅度值和第一标准差以及波动最大的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如:假设Y轴分量加速度在一定时间内数值变化最大,则Y轴分量加速度就是波动最大的轴向分量加速度)的第二幅度和第二标准差。
403、判断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404,若否,则执行步骤401。
终端设备对合加速度、波动最大的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的标准差及幅值进行分析之后,将会根据所述加速度数据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404,若否,则执行步骤40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根据加速度数据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就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首先,判断第一幅度和第二幅度是否在第一区间范围、第一标准差和第二标准差是否在第二区间范围,若第一幅度和第二幅度在第一区间范围且第一标准差和第二标准差在第二区间范围,则确定该终端设备具备飞行检测条件。例如:第一幅度和第二幅度分别用Amp1和Amp2表示,第一标准差和第二标准差分别用Std1和Std2表示,那么当同时满足3.2≤Amp1≤20、0.5≤Std1≤5.0、2.6≤Amp2≤20.5、1.2≤Std2≤4.8(单位:m·S-2)时,则就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具备飞行检测条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间范围[3.2,20]以及[2.6,20.5]、第二区间范围[0.5,5.0]以及[1.2,4.8]是基于经验值所选择的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该第一区间范围以及第二区间范围进行相应调整,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404、进行关键特征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404与上述实施例的步骤102类似,此处不予赘述。
405、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406,若否,则执行步骤401。
终端设备获取到检测结果之后,将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406,若否,则执行步骤401。即通过采集飞行过程中的某些特异性特征,进行训练分析,获取飞行状态以及非飞行状态下某特征在某区间范围的概率,即P(I|飞行)和P(I|非飞行)。通过获取最大概率的类别,确定终端设备是否为飞行状态。例如,概率最大的是P(I|飞行),那么就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否则就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
406、判断检测结果的置信度是否大于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409,若否,则执行步骤407。
为了提高飞行状态检测的准确性,还可以通过判断检测结果的置信度是否大于预设值来进一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即判断检测结果的置信度是否大于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409,若否,则执行步骤407。
首先,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当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大于预设值(预设值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如:预设值为90%)时,则进一步确定了该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步骤404中的关键特征检测就能够准确知道飞行状态的置信度,也就是检测结果的置信度为P(飞行)/(P(飞行)+P(非飞行))。
407、获取辅助信息。
若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小于上述预设值时,则可以触发终端设备获取辅助信息,该辅助信息可以是网络信号,也可以是GPS信息,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408、判断辅助信息是否满足预设飞行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409,若否,则执行步骤401。
终端设备获取到辅助信息之后,将判断该辅助信息是否满足预设飞行条件。例如,若辅助信息为网络信号,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判断是否有网络信号,如果没有网络信号或是网络信号非常微弱(即满足了预设飞行条件),则说明终端设备此时是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那么就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又例如,若辅助信息为GPS信息,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判断该GPS信息获取的速度是否超出日常生活中的常规获取的速度,若超过,即满足了预设飞行条件,则说明终端设备此时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那么就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
409、开启飞行模式。
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则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阐述的是终端设备如何准确、及时的确定其处于飞行状态,并在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时开启飞行模式。那么当终端设备不处于飞行状态时,该如何及时关闭已开启的飞行模式,下面给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实施例,具体请参阅图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是已进入飞行状态的终端设备。
501、获取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
502、对合加速度、波动最大的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的标准差及幅值进行分析。
503、判断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504,若否,则执行步骤501。
504、进行关键特征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505、判断是否处于飞行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506,若否,则执行步骤501。
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501-504与上述实施例步骤401-404类似,步骤505与上述实施例步骤405以及步骤406类似,具体此处不予赘述。
506、获取终端设备当前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一时间点。
确定了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后,还可以进一步获取记录到当前周期内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的时间点(也可称为第一时间点),例如,若是2019年07月25日8:00终端设备确定处于飞行状态,那么终端设备将会将2019年07月25日8:00记录为第一时间点。
507、判断当前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执行步骤508,若否,则执行步骤501。
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时间点之后,若一直未获取到终端设备下一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二时间点(也就是说终端设备没有对该第一时间点进行更新),则终端设备将进一步判断当前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执行步骤508,若否,则执行步骤501。例如,依然以上述为例,若是2019年07月25日8:00终端设备确定处于飞行状态,那么终端设备将会将2019年07月25日8:00记录为第一时间点,如果当前时间点为2019年07月25日8:06,且终端设备经过了N个周期(如:周期为6s,N=60)依然没有更新第一时间点,并且此时当前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差值就为6min。之后,进一步判断该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长(该第一预设时长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如:可设置为5min),若是,则执行步骤508,若否,则执行步骤501。
508、获取辅助信息。
若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长,那么终端设备将进一步获取到辅助信息,该辅助信息可以是网络信号,也可以是GPS信息,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509、判断辅助信息是否满足预设飞行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501,若否,则执行步骤510。
终端设备获取到辅助信息之后,将判断该辅助信息是否满足预设飞行条件。例如,若辅助信息为网络信号,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判断是否有网络信号,如果没有网络信号或是网络信号非常微弱(即满足了预设飞行条件),则说明终端设备此时是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那么就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此时执行步骤501;如果网络信号很强(即不满足预设飞行条件),则说明终端设备此时处于非飞行状态,那么将执行步骤510。又例如,若辅助信息为GPS信息,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判断该GPS信息获取的速度是否超出日常生活中的常规获取的速度,若超过,即满足了预设飞行条件,则说明终端设备此时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那么就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如果该GPS信息获取的速度超出日常生活中的常规获取的速度(满足了预设飞行条件),则说明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那么将执行步骤510。
510、退出飞行模式。
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则触发终端设备退出已开启的飞行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比较当前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差值大小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非飞行状态,是为了当用户已下飞行设备时,终端设备能自动及时的关闭飞行模式,而不再需要用户手动关闭。第一预设时长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自行设置,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若第一预设时长设置的过短(如:1min),那么可能会存在误判的情况,此时就需要进一步借助辅助信息来提高判断结果的准确度。若第一预设时长足够长,那么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终端设备已处于非飞行状态,此时就可以直接将终端设备的飞行模式进行关闭。即,首先获取终端设备当前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一时间点,若未获取到终端设备下一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二时间点,则判断当前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长(此时第二预设时长设置的比第一预设时长要长,如:20min);若是,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此时就可以触发终端设备退出飞行模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若终端设备在确定当前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时长,但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的在第三预设时长(如:1min内)获取到辅助信息,那么终端设备可以直接默认为此时终端设备是处于非飞行状态而直接退出飞行模式;终端设备也可以继续等待直到当前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时长,若此时还未获取到辅助信息,那么终端设备也可以直接退出飞行模式,具体此处对终端设备何时退出飞行模式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检测方法的示例对终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例如,图6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模块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
检测模块603,用于对该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第一判断模块604,用于根据该检测结果判断该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该飞行状态包括该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的状态;
处理模块605,用于当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时,触发该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该飞行模式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进入飞行状态。
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602,用于在检测模块603对该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得到检测结果之前,根据该加速度数据判断该终端设备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若确定该终端设备具备飞行检测条件,则执行对该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的步骤。
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获取模块601具体用于:
获取该终端设备内置加速度传感器三个轴向上当前周期内的各分量加速度数据;
根据各分量加速度数据计算合加速度;
在选取的预设时间窗口分别计算该合加速度的第一幅度和第一标准差以及波动最大的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的第二幅度和第二标准差;
该第二判断模块602具体用于:
判断该第一幅度和该第二幅度是否在第一区间范围、该第一标准差和该第二标准差是否在第二区间范围;
若该第一幅度和该第二幅度在第一区间范围且该第一标准差和该第二标准差在第二区间范围,则确定该终端设备具备飞行检测条件。
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获取模块601可以是加速度传感器。
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判断模块604具体用于:
根据该检测结果确定检测结果的置信度;
当该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大于预设值时,则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
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判断模块604具体还用于:
当该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小于该预设值时,则触发该终端设备获取辅助信息,该辅助信息包括网络信号或GPS信息;
当该辅助信息满足预设飞行条件时,则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
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处理模块605还用于:
关闭该终端设备的上层应用和/或切断器件上电;
或,
根据GPS信息和/或结合航班信息,显示航线图和/或推荐目标介绍,该目标介绍包括沿途城市介绍或名胜古迹介绍;
或,
推荐该终端设备中已保存的本地资源,该本地资源包括音视频、电子书或离线游戏。
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处理模块605还用于:
获取该终端设备当前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一时间点;
若未获取到该终端设备下一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二时间点,则判断当前时间点与该第一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长;
若是,则获取辅助信息,该辅助信息包括网络信号或GPS信息;
当该辅助信息不满足该预设飞行条件时,则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
触发该终端设备退出该飞行模式。
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处理模块605还用于:
获取该终端设备当前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一时间点;
若未获取到该终端设备下一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二时间点,则判断当前时间点与该第一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若是,则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
触发该终端设备退出该飞行模式。
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处理模块605还用于:
在确定当前时间点与该第一时间点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时长之后,且未在第三预设时长内获取到辅助信息,则执行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的步骤。
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具体的功能以及结构用于实现前述图1至图5中由终端设备进行处理的步骤,具体此处不予赘述。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的一个实体装置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申请实施例方法部分。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个人电脑等。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手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710、存储器720、输入单元730、显示单元740、传感器750、音频电路770、WiFi模块770、处理器780、电源7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7对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7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包括5G新空口)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780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7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7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7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7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或应用模式(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飞行模式或非飞行模式)以及数据处理(如:获取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存储器7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7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7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730可包括触控面板731、屏下指纹732以及其他输入设备733。触控面板7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731上或在触控面板7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7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780,并能接收处理器7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731,除了触控面板731,输入单元7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733。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73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全面屏手机中,除了触控面板731,输入单元730还可以包括屏下指纹732(例如,光学指纹、超声波指纹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显示单元7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740可包括显示屏741(也可称为显示面板741),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的显示单元740包括采用LCD屏或OLED屏等形式来配置的。进一步的,触控面板731可覆盖显示屏741,当触控面板7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7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7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屏7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7中,触控面板731与显示屏7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731与显示屏74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手机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7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就可为加速度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屏741的亮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目标背景图案的显示属性为亮度时,那么手机就可以通过光传感器获取手机所处环境的环境光亮度,并进一步根据环境光亮度确定目标背景图案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屏7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即上述实施例中的X轴、Y轴、Z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760、扬声器761,传声器7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7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761,由扬声器7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7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7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780处理后,经RF电路7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7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7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7示出了WiFi模块7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7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7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7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80中。
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7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图1至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结构可以基于图7所示的结构,图7所示的结构可以对应的执行上述图1至图5中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软件架构进行说明,具体如图8所示(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本软件架构主要包括应用层、Sensorhub层、硬件层,其中硬件层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其中辅助的硬件可以包括基带芯片(如Modem基带芯片,用于获取网络信号)和GPS;核心算法位于Sensorhub层,其包括针对飞行状态检测的算法以及关键特征检测的算法,其中辅以帮助判断的辅助信息也位于Sensorhub层;应用层则包括了飞行模式等应用的主动开启和关闭的条件、推送手机内本地资源的主动开启和关闭的条件等。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中加速度传感器是常开的,同时由于所有算法模型均运行在Sensorhub侧,所以具备了低功耗的优势。Sensorhub通过驱动获取加速度数据,然后通过判断此时获取的加速度数据是否具备进入飞行状态检测的特征,即对加速度数据进行初步筛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对复杂的算法。如果通过初步检查,加速度数据会被进一步进行飞行状态的检测。
当检测到是正在飞行的状态时,如果检测结果的置信度没有达到极高水平(如没有大于90%)时,会触发获取辅助信息,通过辅助信息加强判断(例如检测到网络信号非常好,那么必然不是飞行状态),从而进一步加强判断,提高准确率。
软件架构均经过量化处理,以8位数据形式保存在Sensorhub中,模型大小和占用内存均较小,避免了当前技术领域内使用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带来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紧张的严重问题,极大地降低了运行功耗和计算空间,模型可以完全运行在微处理器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Claims (18)

1.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
根据所述加速度数据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
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具备所述飞行检测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所述飞行状态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的状态;
若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则触发所述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所述飞行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飞行状态;
所述获取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内置加速度传感器三个轴向上当前周期内的各分量加速度数据;
根据各分量加速度数据计算合加速度;
在选取的预设时间窗口分别计算所述合加速度的第一幅度和第一标准差以及波动最大的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的第二幅度和第二标准差;
所述根据所述加速度数据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幅度和所述第二幅度是否在第一区间范围、所述第一标准差和所述第二标准差是否在第二区间范围;
若所述第一幅度和所述第二幅度在第一区间范围且所述第一标准差和所述第二标准差在第二区间范围,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具备飞行检测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由所述终端设备通过内置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检测结果的置信度;
当所述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大于预设值时,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则触发所述终端设备获取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网络信号或GPS信息;
当所述辅助信息满足预设飞行条件时,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所述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关闭所述终端设备的上层应用和/或切断器件上电;
或,
根据GPS信息和/或结合航班信息,显示航线图和/或推荐目标介绍,所述目标介绍包括沿途城市介绍或名胜古迹介绍;
或,
推荐所述终端设备中已保存的本地资源,所述本地资源包括音视频、电子书或离线游戏。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一时间点;
若未获取到所述终端设备下一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二时间点,则判断当前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长;
若是,则获取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网络信号或GPS信息;
当所述辅助信息不满足预设飞行条件时,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
触发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飞行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一时间点;
若未获取到所述终端设备下一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二时间点,则判断当前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若是,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
触发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飞行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当前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时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未在第三预设时长内获取到辅助信息,则执行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的步骤。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周期内的加速度数据;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速度数据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具备飞行检测条件;
检测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具备所述飞行检测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加速度数据进行关键特征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飞行状态,所述飞行状态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的飞行设备上的状态;
处理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开启飞行模式,所述飞行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飞行状态;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内置加速度传感器三个轴向上当前周期内的各分量加速度数据;
根据各分量加速度数据计算合加速度;
在选取的预设时间窗口分别计算所述合加速度的第一幅度和第一标准差以及波动最大的轴向上的分量加速度的第二幅度和第二标准差;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幅度和所述第二幅度是否在第一区间范围、所述第一标准差和所述第二标准差是否在第二区间范围;
若所述第一幅度和所述第二幅度在第一区间范围且所述第一标准差和所述第二标准差在第二区间范围,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具备飞行检测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加速度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检测结果置信度;
当所述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大于预设值时,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具体还用于:
当所述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小于所述预设值时,则触发所述终端设备获取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网络信号或GPS信息;
当所述辅助信息满足预设飞行条件时,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飞行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关闭所述终端设备的上层应用和/或切断器件上电;
或,
根据GPS信息和/或结合航班信息,显示航线图和/或推荐目标介绍,所述目标介绍包括沿途城市介绍或名胜古迹介绍;
或,
推荐所述终端设备中已保存的本地资源,所述本地资源包括音视频、电子书或离线游戏。
14.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一时间点;
若未获取到所述终端设备下一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二时间点,则判断当前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长;
若是,则获取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网络信号或GPS信息;
当所述辅助信息不满足预设飞行条件时,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
触发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飞行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一时间点;
若未获取到所述终端设备下一周期内处于飞行状态的第二时间点,则判断当前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若是,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
触发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飞行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确定当前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时长之后,且未在第三预设时长内获取到辅助信息,则执行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非飞行状态的步骤。
1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处理器以及总线系统;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指令;
所述收发器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或发送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
所述总线系统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以及所述处理器,以使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以及所述处理器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759207.XA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2449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9207.XA CN112449051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PCT/CN2020/106961 WO2021031851A1 (zh) 2019-08-16 2020-08-05 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9207.XA CN112449051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9051A CN112449051A (zh) 2021-03-05
CN112449051B true CN112449051B (zh) 2022-03-11

Family

ID=74660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9207.XA Active CN112449051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9051B (zh)
WO (1) WO20210318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68738A1 (en) * 2021-03-29 2022-10-05 Sony Group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based on shared data
CN115206072A (zh) * 2021-04-09 2022-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提醒方法及装置、可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59800B (zh) * 2021-04-23 2023-01-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及控制电子设备运行模式的方法
CN113176750B (zh) * 2021-04-23 2022-08-12 飞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航空器起降的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57043A (zh) * 2021-05-31 2021-08-13 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飞机颠簸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67487A (zh) * 2022-07-01 2024-01-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爬高状态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4979949B (zh) * 2022-07-26 2022-12-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飞行状态识别方法和飞行状态识别装置
CN115801046B (zh) * 2023-02-08 2023-05-30 深圳市思创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飞行状态自动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7389186A (zh) * 2023-10-16 2024-01-12 广州星际悦动股份有限公司 口腔护理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6295A (zh) * 2008-10-24 2010-06-09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考虑加速度补偿和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惯性位姿跟踪方法
CN105208216A (zh) * 2015-10-22 2015-12-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472096A (zh) * 2014-05-27 2016-04-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721691A (zh) * 2016-01-29 2016-06-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飞行模式的方法
CN106717036A (zh) * 2014-09-29 2017-05-24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在移动装置上确定网络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07566601A (zh) * 2016-06-30 2018-01-09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移动电子终端、及其应用的信息显示方法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4435B (zh) * 2010-05-31 2017-04-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3327162B (zh) * 2012-03-21 2015-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情景模式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3888591B (zh) * 2012-12-21 2018-03-2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飞行状态下无线通讯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5808332B (zh) * 2016-02-29 2020-02-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场景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889668B (zh) * 2019-03-04 2021-03-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88140A (zh) * 2019-03-12 2019-05-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降低功耗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6295A (zh) * 2008-10-24 2010-06-09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考虑加速度补偿和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惯性位姿跟踪方法
CN105472096A (zh) * 2014-05-27 2016-04-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717036A (zh) * 2014-09-29 2017-05-24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在移动装置上确定网络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05208216A (zh) * 2015-10-22 2015-12-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721691A (zh) * 2016-01-29 2016-06-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飞行模式的方法
CN107566601A (zh) * 2016-06-30 2018-01-09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移动电子终端、及其应用的信息显示方法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31851A1 (zh) 2021-02-25
CN112449051A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9051B (zh) 一种飞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N109167894B (zh) 摄像头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632658B (zh) 一种弹幕显示方法、终端
CN109381165B (zh) 一种皮肤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817939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731146A (zh) 亮度调节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388414B (zh) 终端的灭屏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CN109561420B (zh) 一种紧急求救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993234B (zh) 一种无人驾驶训练数据分类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958593A (zh) 一种确定通讯对象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865764A (zh) 界面应用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8132749B (zh) 一种图像编辑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279842A (zh) 一种功能调控方法、功能调控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949039B (zh)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方法、移动终端
CN109711477A (zh) 一种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11341317B (zh) 唤醒音频数据的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826115B (zh) 一种管理方法、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
CN111026955A (zh) 一种应用程序推荐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570625A (zh) 智能穿戴设备的安全提醒方法、智能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25308B (zh) 电量提示方法、收纳盒及耳机
CN108958603A (zh) 一种操作模式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031172B (zh) 控制飞行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849215A (zh) 一种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跳绳计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08965588A (zh)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4487644A (zh) 充电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