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7820B - 在毛圈织机中的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 - Google Patents

在毛圈织机中的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7820B
CN112437820B CN201880094036.7A CN201880094036A CN112437820B CN 112437820 B CN112437820 B CN 112437820B CN 201880094036 A CN201880094036 A CN 201880094036A CN 112437820 B CN112437820 B CN 112437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eam
bellows spring
back rest
rest assembly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40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7820A (zh
Inventor
W·布德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canol NV
Original Assignee
Picanol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canol NV filed Critical Picanol NV
Publication of CN112437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7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7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7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22Terry looms
    • D03D39/223Cloth control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22Back rests; Lease rods; Brest b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毛圈织机(1)中的用于绒头经线(13)的后梁组件,其中,张力辊(16)布置成引导绒头经线(13),其中,支撑梁(33)安装成以便能够绕支撑梁轴线(34)往复旋转,其中,张力辊(16)由两个或更多个支撑元件(51)平行于支撑梁(33)支撑,所述支撑元件(51)以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方式安装到支撑梁(33),并且其中,张力辊(16)由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加载。一种具有支撑梁(33)的后梁组件,该支撑梁在其壳表面处设置有:定位元件(65),其平行于支撑梁轴线(34)延伸;以及支撑元件(51),其借助于定位元件(65)而彼此对准。一种具有此类后梁组件(3)的毛圈织机。一种波纹管式弹簧(52、152)在毛圈织机(1)中的用于绒头经线(13)的后梁组件(3)中的用途。

Description

在毛圈织机中的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毛圈织机中的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该后梁组件包括张力辊和支撑梁,其中,张力辊布置成引导绒头经线,其中,支撑梁能够安装到织机的框架以便能够绕支撑梁轴线往复旋转,并且其中,张力辊由两个或更多个支撑元件平行于支撑梁支撑,所述支撑元件以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方式安装到支撑梁。
背景技术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已知的,为了编织毛圈织物,使织物的织口线相对于筘移位,从而引起恒定的打纬线和织口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如果在距织口线一定距离处实现多条插入的纬线和打纬后,织物的织口线移位使得织口线移动得更靠近筘的打纬线,则在下一次插入的纬线打纬期间,先前插入的纬线被携带朝向织口线。纬线相对于更紧密地张紧的地经线移动,同时它们随身携带松散地张紧的绒头经线。由此,绒头经线形成环(loop)。
为了形成环,需要低的绒头经纱张力。然而,在毛圈织物中,通常使第一织物部分编织为毛圈织物,接着是使第二织物部分编织为普通或平面织物。因此,在毛圈织机中通常已知的是,使用低张力的绒头经线来编织毛圈织物,且使用高张力的绒头经线来在毛圈织物之间编织平面织物。
如例如在EP 1888826 B1中所描述的,已知提供一种布置成引导绒头经线的回弹性地保持的张力辊,如果编织织物远离打纬线移动,则该张力辊可与编织织物一起移动以用于避免将那绒头经线从刚编织的毛圈织物中往后拉出。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移动地安装的张力辊的后梁组件,其中,避免了在编织织物移位时,在张力辊的移动期间绒头经线的张力将大幅度增加。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梁组件,该后梁组件具有通过支撑托架安装在支撑梁上的张力辊,这允许容易调整支撑托架沿着支撑梁轴线在支撑梁上的位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毛圈织机中的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该后梁组件包括张力辊和支撑梁,其中,张力辊布置成引导绒头经线,其中,支撑梁能够安装到织机的框架以便能够绕支撑梁轴线往复旋转,其中,张力辊由两个或更多个支撑元件平行于支撑梁支撑,所述支撑元件以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方式安装到支撑梁,并且其中,张力辊由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加载。
张力辊被回弹性地安装,使得张力辊能够在编织织物移动时移位以用于在毛圈织物的绒头经线中形成环。在优选实施例中,后梁组件是被动式装置,其中,在没有用于使张力辊主动地移位的驱动器的情况下,张力辊由于由绒头经线施加的力而移位。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措辞张力辊描述了一种长形元件,该长形元件具有用于沿着张力辊的引导表面来引导绒头经线的平滑引导表面。
使用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来设定绒头经线的经纱张力。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措辞波纹管式弹簧用于描述一种弹簧,该弹簧包括填充有可压缩流体的一个或若干个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允许弹簧沿线性方向膨胀和收缩。波纹管式弹簧的弹性力或弹簧力能够由波纹管中的流体压力设定。在优选实施例中,波纹管填充有空气,特别是加压空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代替空气的是,可以使用另一种流体。波纹管式弹簧可以被设计成使得随着波纹管由于张力辊的移动而膨胀和收缩,由波纹管式弹簧施加的压力及因此力并未变化或仅不明显地变化。
绒头经线的经纱张力取决于波纹管式弹簧内部的压力。通过设定压力,可以容易地且无步骤来设定经纱张力。随着张力辊的移动,波纹管式弹簧的一个或多个波纹管沿线性方向膨胀或收缩。当将波纹管式弹簧设计成使得随着(一个或多个)波纹管由于张力辊的移动而膨胀和收缩由波纹管式弹簧施加的力并未变化或仅不明显地变化时,即使在毛圈织机的使用中张力辊移过了一大段距离以使编织织物移位的同时,也可以在由张力辊引导的绒头经线中实现至少基本恒定的经纱张力。换句话说,后梁组件具有低惯性,并且在毛圈编织过程期间,张力辊的移动仅引起经纱张力的低变化或没有变化,不过后梁组件自身是相当刚性的并且张力辊移过了一大段距离。
实施例中的后梁组件包括压力调节器系统或与压力调节器系统协作,该压力调节器系统能够调节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中的流体压力和/或测量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中的流体压力,所述压力与绒头经线张力成比例。优选地,所使用的流体是空气。
在优选实施例中,波纹管式弹簧是滚动瓣片(rolling-lobe)弹簧,特别是滚动瓣片空气弹簧。滚动瓣片弹簧包括波纹管,该波纹管通常在一端处附接到滚降活塞,该滚降活塞例如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在收缩时,滚降活塞在波纹管内移动,并且波纹管被推动越过滚降活塞,使得波纹管限定滚动越过滚降活塞的外表面的滚动瓣片。此类滚动瓣片弹簧的内部体积仅在滚动瓣片弹簧膨胀或收缩时(即,当波纹管滚动越过滚降活塞的外表面时)才稍微地改变。在替代方案中或者另外,波纹管式弹簧与大型流体容器(特别是大的空气罐)流体连通以用于提供内部体积,该内部体积仅随着波纹管式弹簧的膨胀或收缩而稍微地改变。若干个滚动瓣片弹簧可经组合以形成一个波纹管式弹簧。
张力辊在编织平面中移动,该编织平面至少基本处于水平平面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波纹管式弹簧安装成以便平行于编织方向膨胀和收缩,并且联接到支撑元件以施加力。优选地,波纹管式弹簧安装成以便沿基本上垂直于编织方向的方向膨胀和收缩。根据优选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通过连杆系统联接到支撑梁,该连杆系统具有至少一联接杠杆,所述联接杠杆附接到支撑梁以与支撑梁一起旋转。这允许波纹管式弹簧在支撑梁的外围处的适当布置,同时将可延伸穿过经线的支撑托架的尺寸保持为小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在联接杠杆上的力施加位置和支撑梁轴线之间的距离短于或等于张力辊的轴线和支撑梁轴线之间的距离。当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在联接杠杆上的力施加位置和支撑梁轴线之间的距离短于或等于张力辊轴线和支撑梁轴线之间的距离时,有利地使用杠杆作用,因为由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施加的压力的任何变化都将对如由张力辊施加到绒头经线的经纱张力具有较小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联接杠杆(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经由该联接杠杆联接到支撑梁)和支撑张力辊的支撑元件以大约75°至大约105°的角度布置。因此,在联接杠杆的远端处的移动方向几乎垂直于在支撑元件的远端处的移动方向。因此,当张力辊在至少基本处于水平平面中的编织平面中移动时,联接杠杆的远端至少基本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引导波纹管式弹簧,以用于避免波纹管式弹簧沿其轴向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的移动,且因此用于避免波纹管式弹簧的波纹管的屈曲或弯曲。在优选实施例中,连杆系统是四接头连杆,其包括:棒(rod),其沿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的轴向方向或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的轴向方向延伸;联接杠杆,其在第一接头处联接到棒并且附接到支撑梁以与支撑梁一起旋转;以及布置成平行于联接杠杆的辅助杠杆,该辅助杠杆在第二接头处联接到棒并且能够安装到织机的框架,以便能够绕平行于支撑梁轴线的轴线往复旋转。四接头连杆系统还避免了棒的倾斜,且因此避免了波纹管式弹簧沿其轴向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的移动,其中,另外避免了摩擦力。
在替代性实施例中,提供了辅助张力元件和偏转梁,其中,辅助张力元件由两个或更多个支撑元件平行于支撑梁支撑,其中,偏转梁在张力辊和辅助张力元件之间以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方式安装到织机的框架,并且其中,偏转梁、张力辊和辅助张力元件布置成用于引导绒头经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张力辊和辅助张力元件在设计上类似或相同,并且对称地布置在偏转梁的任一侧处。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助张力元件由支撑张力辊的若干个或所有支撑元件支撑,使得支撑元件的数量被最小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张力辊和/或辅助张力元件被支撑在支撑元件中,以便绕其轴线不可旋转。在张力辊和/或辅助张力元件被支撑为以便绕其轴线不可旋转的情况下,其横截面可被选择为以便与圆形或环形横截面(例如,弯曲横截面)不同,只要用于沿着张力辊的和/或辅助张力元件的引导表面来引导绒头经线的平滑引导表面是可能的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经由测力装置安装,该测力装置用于测量作用在波纹管式弹簧上的力。测力装置例如安装在波纹管式弹簧和织机的框架之间。在优选实施例中,特别是当波纹管式弹簧安装成沿竖直方向膨胀和收缩时,测力装置安装在波纹管式弹簧下方。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作用在波纹管式弹簧上的此类测得的力来确定经纱张力。在优选实施例中,在使用中,基于由压力传感器或任何其他压力测量装置测得的波纹管式弹簧中的流体压力来确定经纱张力,其中,安装在波纹管式弹簧和织机的框架之间的测力装置例如用于基于由压力传感器或任何其他压力测量装置测得的波纹管式弹簧中的压力值来校准经纱张力的值。在替代方案中或者另外,在施加于联接杠杆的远端处的力几乎垂直于如由绒头经线沿编织方向施加到张力辊的经纱张力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梁经由支撑梁测力装置安装,该支撑梁测力装置用于测量平行于编织平面作用在支撑梁上的力。
在测力装置的替代方案中或者除了测力装置之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张力辊的位置的位置确定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张力辊的确定的位置用于控制绒头经纱梁(绒头经线以这样的方式经由该绒头经纱梁被供应到张力辊,使得张力辊在限定的范围内绕该确定的位置往复移动)的旋转,例如确定的位置,其中用于张力辊的支撑元件被定向成几乎竖直。在一个实施例中,张力辊的位置是直接测得的。在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测量支撑梁的角位置来间接地确定张力辊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梁的角位置是使用绝对角位置传感器(例如,编码器)测得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位置检测器(例如,线性距离检测器)设置在织机的框架上,该位置检测器与安装在支撑梁上的凸轮轮廓协作以用于测量凸轮轮廓和位置检测器之间的线性距离,使得可以基于凸轮轮廓和位置检测器之间的测得的距离来确定支撑梁的角位置。位置确定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可以布置在支撑梁的相对端处。在优选实施例中,位置确定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布置在支撑梁的同一端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置确定装置用于确定张力辊是否在限定的范围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替代方案中或者另外,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张力辊的位置是否在限定的范围内的安全检测器装置,所述安全检测器装置包括传感器和检测物体,其中,传感器和检测物体中的一者布置成与支撑梁一起移动,且另一者以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方式安装在织机的框架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布置成与支撑梁一起移动的传感器或检测物体附接到支撑梁自身。在其他实施例中,其附接到另外的元件,该另外的元件联接到支撑梁以便与支撑梁一起移动。例如,它可附接到位置确定装置的凸轮轮廓,附接到支撑元件中的一者,附接到连杆系统的元件中的任一者(例如,联接杠杆),或附接到附加元件,该附加元件联接到支撑梁以便与支撑梁一起移动。安全检测器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可以布置在支撑梁的相对端处。在优选实施例中,安全检测器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布置在支撑梁的同一端处。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的压力能够在低压力和高压力之间变化以允许以不同的经纱张力进行编织,例如用于不同的编织。如上文描述的,在毛圈织机的使用中,生产毛圈毛巾是众所周知的,该毛圈毛巾具有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具有毛圈环,并且该毛圈毛巾具有第二部分(例如,端边界),该第二部分是普通或平面织物而没有毛圈环。通常的做法是以用于绒头经线的相当高的张力来编织此类第二部分。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绒头经线沿着张力辊被引导,以便在必须编织普通织物时比在必须编织毛圈织物时具有更高的张力,其中,通过改变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的压力来调节经纱张力。为了允许简单调整绒头经线的张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至少第一波纹管式弹簧和第二波纹管式弹簧,其中,优选地,第一波纹管式弹簧中的压力能够设定为与第二波纹管式弹簧中的压力不同。在此类实施例的情况下,例如,第一波纹管式弹簧被设定为低压力,使得所得绒头经纱张力适合于编织毛圈织物,其中,在优选实施例中施加的张力至少基本恒定以用于允许形成高度相当恒定的环。第二波纹管式弹簧被设定为高压力以用于编织平面织物(例如,端边界)。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波纹管式弹簧与支撑梁机械地脱离以用于编织毛圈织物。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编织毛圈织物时,第二波纹管式弹簧另外被设定为低压力或甚至至少几乎零压力。
换句话说,提供至少两个波纹管式弹簧提供了以下优点:第一波纹管式弹簧的压力可以被设定为期望的低压力,并且可以调节第一波纹管式弹簧以将期望的低压力保持尽可能恒定,例如达到恒定值。至少在毛圈编织期间,并且优选地也在编织平面织物时,该低压力存在于第一波纹管中。另一方面,在第二波纹管式弹簧处的压力是可变的,并且被设定为高压力以用于编织平面织物且在编织毛圈织物时被设定为低或零压力。出于这个目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压力调节器系统,特别是阀系统,该压力调节器系统用于在编织普通织物时经由调节器系统将高压力的流体供应到第二波纹管式弹簧并且允许该流体逸出(例如,经由逸出阀)以用于编织毛圈织物。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器系统包括截止阀,该截止阀布置在通往第二波纹管式弹簧的流体入口和大型流体容器之间。为了编织普通织物,关闭截止阀以便阻止存在于第二波纹管式弹簧中的流体逸出波纹管并流向大型流体容器,使得第二波纹管式弹簧充当具有更加刚性或更强特性的弹簧。当提供具有相对小的体积的第二波纹管式弹簧时,这允许第二波纹管式弹簧中的流体压力的快速增加。在替代性实施例中,代替第二波纹管式弹簧的是,提供了机械弹簧组件,该机械弹簧组件联接到支撑梁以用于编织平面织物,以及与支撑梁脱离以用于编织毛圈织物。
在实施例中,第一波纹管式弹簧和第二波纹管式弹簧布置在张力辊的相对端处。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毛圈织机中的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该后梁组件包括张力辊和支撑梁,其中,张力辊布置成引导绒头经线,其中,支撑梁能够安装到织机的框架以便能够绕支撑梁轴线往复旋转,其中,张力辊由两个或更多个支撑元件平行于支撑梁支撑,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支撑元件以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方式安装到支撑梁,特别地以固定在可设定位置中的方式安装到支撑梁,其中,支撑梁在其壳表面处设置有平行于支撑梁轴线延伸的定位元件,并且其中,支撑元件能够沿着支撑梁轴线移位并且借助于定位元件而彼此对准。
为了允许足够的载荷承载能力,通常已知的是提供一定数量的支撑元件,这些支撑元件沿着支撑梁分布式地布置。优选地,为了不损害在编织的毛圈织物内延伸的经线,将支撑元件布置在待彼此紧邻地编织的两个毛巾之间。由于此,仅在待编织的两条毛巾之间延伸的经线可能损坏,且损坏的经线将不存在于毛巾自身中。因此,通常已知的是,取决于待编织的毛巾的宽度和/或待同时编织的毛巾的数量来调整支撑元件沿着支撑梁轴线的数量和/或位置。
利用定位元件,可以容易地调整沿着可移位地布置的支撑元件的轴线的位置,同时定位元件提供了支撑元件彼此的完美对准。这允许将所有支撑元件相对于支撑梁布置在相同的角位置中。具有定位元件的此类支撑梁对于不同类型的后梁组件是有利的。在此类后梁组件中,优选地,张力辊由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加载。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具有定位元件的此类后梁组件中,张力辊由机械弹簧组件加载或者仅借助于用于使张力辊移位的主动式装置加载。
在优选实施例中,定位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轨道段,其中,支撑元件各自设置有引导凹槽,所述引导凹槽被成形为在形状上与轨道段互补并且适于接收轨道段以将相关联的支撑元件滑动地连接到支撑梁。轨道段对于防止灰尘积聚是有利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定位元件,其由在支撑梁的完整长度上延伸的单个轨道段(也称为轨道)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元件包括至少两个轨道段,所述轨道段布置成彼此对准且例如彼此相邻或相距一小段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元件安装到轨道段。在优选实施例中,轨道段提供对准,其中,支撑元件在每种情况下均借助于包围支撑梁的撑杆组件安装到支撑梁,该撑杆组件包括至少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所述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一起包围支撑梁。这允许以足够的载荷承载能力进行牢固的安装。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此类后梁组件的毛圈织机。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波纹管式弹簧在毛圈织机中的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中的用途,所述后梁组件包括布置成引导绒头经线的张力辊,其中,该张力辊由波纹管式弹簧加载。在毛圈织机中的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中使用波纹管式弹簧是有利的,因为它允许张力辊移过一大段距离以与编织织物一起移动。优选地,后梁组件和/或波纹管式弹簧被设计成使得在张力辊移动时,绒头经纱张力至少基本保持恒定。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贯穿附图,相同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示意性附图中,
图1示出了毛圈织机,其具有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
图2是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的透视图。
图3是在没有织机的框架的情况下图2的后梁组件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图2的后梁组件的细节。
图5以侧视图示出了在没有织机的框架的情况下图2的后梁组件的细节。
图6示出了图1的后梁组件的位置测量装置。
图7详细示出了张紧辊的一部分,该张紧辊通过支撑托架安装到支撑梁。
图8示出了从另一侧所见的根据与图2至图7类似的第二实施例的后梁组件的细节。
图9示出了根据与图3类似的第三实施例的毛圈织机,其具有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
图10示出了用于毛圈织机的空气供应系统,该毛圈织机具有图9的后梁组件。
图11示出了具有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后梁组件的毛圈织机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毛圈织机1,该毛圈织机具有用于绒头经线13的后梁组件3,所述后梁组件3尤其包括张力辊16和支撑梁33。图1中所示的毛圈织机与从EP 1888826 B1已知的毛圈织机类似。毛圈织机可以是剑杆织机、喷气织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类型的织机。
图1中所示的毛圈织机1包括具有地经线11的经纱梁10以及具有绒头经线13的经纱梁12。地经线11偏转越过后梁14进入编织平面中。绒头经线13越过偏转器15延伸到张紧辊16,并经由张紧辊16进入编织平面中。地经线11和绒头经线13两者都行进到由箭头17指示的梭口形成(shedding)装置。
在用于经线11的后梁14上游,提供了固定的偏转辊44,使得地经线11总是以相同的角度被引导朝向后梁14,而与如由虚线11A、11B指示的缠绕到经纱梁10的地经线11的量无关。出于相同的目的,偏转辊45布置在偏转器15上游,使得绒头经线13总是沿与偏转器15相同的方向延伸,其中,绒头经线13的路径由虚线13A、13B指示。
纬线(未示出)被插入到由地经线11和绒头经线13形成的梭口中,地经线和绒头经线通常称为经线。安装到筘座18并与其一起回转的筘19将插入的纬线带到打纬线。在打纬线处,当更换梭口时,借助于经线11、13来系牢纬线。以这种方式形成的编织织物20借助于引出辊21被引出,且然后缠绕到织物梁22上。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胸梁23和两个偏转器24、25布置在引出辊21上游,所述引出辊21沿引出方向被驱动。通过胸梁23向下偏转出编织平面的编织织物20以这样的方式被偏转器25偏转,使得位于胸梁23上的相同织物侧(织物的底侧)也位于引出辊21的周向表面上。在未示出的替代方案中,省略了偏转器25,编织织物20使其顶侧位于引出辊21的周向表面上,并且进一步经由另一个引导件被引导到织物梁22,这与在特此通过引用并入的EP 1899515 B1的图1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情况类似。
地经线11的后梁14、以及胸梁23可往复(如分别由双头箭头A和B指示的)移动。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地经线11的后梁14能够借助于保持其两端的杠杆26回转。杠杆26联接到固定轴40,该固定轴布置成与用于地经线11的后梁14的轴线48同轴。承载后梁14的杠杆26包括臂46,该臂由被支撑在织机的框架上的弹簧元件47保持。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弹簧元件47布置在后梁14的右侧处。在替代方案中,弹簧元件47可以布置在后梁14的左侧上。胸梁23经由杠杆27安装在两侧上,这些杠杆能够绕与偏转器24的轴线同轴的轴线回转。
传动杆28、29作用在杠杆26、27上,这些传动杆的相应的另一端联接到回转臂30。在织物宽度的任一侧上,此类回转臂30不可旋转地布置在轴上,该轴可借助于驱动马达31(例如,步进马达或齿轮传动马达)往复回转。借助于包括杠杆26、27、传动杆28、29、回转臂30和驱动马达31在内的该驱动系统32,用于地经线11的后梁14、以及胸梁23可沿相同方向往复移动。在该往复运动期间,编织织物20相对于筘19移位,该筘可在后位置和前位置之间回转。在该过程中,从编织织物20的织口到筘19的打纬线的距离是变化的。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用于绒头经线13的后梁组件3(下文将更详细解释该后梁组件的设计)不由驱动系统32驱动。然而,张紧辊16被回弹性地安装,使得其能够沿至少基本上与编织平面重合的方向移动。由此,张紧辊16可以跟随编织织物20的移动。张力辊16是后梁组件3的一部分,该后梁组件进一步包括支撑梁33,其中,张力辊16由两个或更多个支撑元件51平行于支撑梁33支撑。
如果例如规定编织织物20远离筘19移动到图1中的左侧,则在纬线打纬到织物的织口之后,接下来的纬线不被打纬一直到织口,而是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例如在两至四次或更多次插入后通过相应地移动后梁14和胸梁23(向图1中的右侧)来使具有其织口的编织织物20移回而更靠近筘19,则在下一次打纬时筘19将上一次插入的纬线向上移动一直到织口。在该过程中,这些纬线沿着相对紧密地张紧的地经线11滑动。绒头经线13不太紧密地张紧,使得纬线在打纬移动期间随身携带绒头经线13。以这种方式,绒头经线13的相应部分形成为环。如果后梁14和胸梁23然后以这样的方式借助于驱动马达31再次回转使得编织织物20的织口远离筘19移动(向图1中的左侧),则绒头经线13被收紧。然后,绒头经线13沿朝向筘19的方向牵引张紧辊16,其中,对张紧辊16的回弹性安装允许张紧辊16以这样的方式移动,使得在编织织物20移位时先前形成的环不从编织织物20中往后拉出。在优选实施例中,偏转器15辅助该回弹性功能,其中,偏转器15将向着弹性构造的这端。偏转器15优选地是圆柱形弯曲的弹簧钢板,其边缘附接到杆,这与在特此通过引用并入的EP 1888825 B1的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情况类似。在另一个实施例(未示出)中,偏转器15可旋转地安装和/或设置有旋转驱动器。
图2至图7示出了用于绒头经线13(见图1)的后梁组件3的实施例。图2至图7中所示的后梁组件3包括支撑梁33,其中,支撑梁33安装到织机1(见图1)的框架50(见图2),以便能够绕支撑梁轴线34(见图3)往复(如由图2中的双头箭头R指示的)旋转。
后梁组件3进一步包括张力辊16,所述张力辊16由六个支撑元件51平行于支撑梁33支撑。在实施例中,张力辊16被支撑在支撑元件51中,以便能够绕其轴线35旋转。优选地,张力辊16被支撑在支撑元件51中,以便绕其轴线35不可旋转。支撑元件51以沿着支撑梁轴线34固定在可设定位置中的方式安装到支撑梁33。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支撑元件51的数量和相对位置仅作为示例,并且可以例如取决于平行编织的毛圈织物的数量进行调整。
张力辊16进一步由波纹管式弹簧52(特别是滚动瓣片波纹管式弹簧)加载。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波纹管式弹簧52通过连杆系统53联接到支撑梁33,以用于经由支撑梁33将载荷间接地施加到张力辊16。
如在图4的细节中最佳地示出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杆系统53是四接头连杆,其具有:棒54,其平行于波纹管式弹簧52的轴向方向42延伸;以及联接杠杆55,其附接到支撑梁33以与支撑梁33一起旋转,其中,联接杠杆55在第一接头56处联接到棒54。
连杆系统53进一步具有布置成平行于联接杠杆55的辅助杠杆57,其中,辅助杠杆57在第二接头58处联接到棒54并且能够安装到织机的框架,以便能够绕平行于支撑梁轴线34(见图3)的轴线59往复旋转。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波纹管式弹簧52和棒54竖直地布置,即,波纹管式弹簧52沿竖直方向延伸或收缩。四接头连杆系统提供棒54沿着其长度方向(即,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为沿竖直方向,如由图4中的双头箭头C指示的)的线性移动,并且避免了棒54的倾斜。因此,避免了波纹管式弹簧52上的沿其长度方向(即,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为竖直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的力。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棒54布置成平行于波纹管式弹簧52的轴向方向42。这种布置对于将波纹管式弹簧52安装到框架50是有利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棒54布置成与波纹管式弹簧52的轴向方向42共线。
选择联接杠杆55的长度和第一接头56的位置,使得波纹管式弹簧52在联接杠杆55上的力施加位置和支撑梁轴线34(见图3)之间的距离短于张力辊16的轴线35和支撑梁轴线34之间的距离。因此,用于由波纹管式弹簧52施加的力的有效杠杆臂短于用于张力辊16处的合力的有效杠杆臂。这种杠杆作用是有利的,因为绒头经线仅需要低的经纱张力。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联接杠杆55和支撑元件51以大约100°的角度布置。因此,联接到联接杠杆55的棒54的移动方向几乎垂直于由支撑元件51支撑的张力辊16的移动方向。
如在图4和图5的细节中最佳地示出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后梁组件3进一步包括用于测量作用在波纹管式弹簧52上的力的测力装置6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测力装置60布置在波纹管式弹簧52下方、在用于波纹管式弹簧52的支撑件49和安装托架61之间,所述安装托架61固定到织机的框架50。测力装置60测量作用在波纹管式弹簧52上的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测力装置60测得的力用于调节经纱张力。优选地,波纹管式弹簧52中的流体压力也例如借助于压力传感器(未示出)测得,其中,基于波纹管式弹簧52中的测得的流体压力来调节经纱张力。然后,由测力装置60测得的力用于基于由压力传感器测得的波纹管式弹簧52中的流体压力值来校准经纱张力的值。如在图5和图6的细节中最佳地示出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后梁组件3进一步包括用于确定张力辊16的位置的位置确定装置6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测量支撑梁33的角位置来间接地确定张力辊16的位置。所示的实施例的位置确定装置62包括位置检测器63(例如,线性距离检测器),该位置检测器位置以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方式布置在织机1的框架50上。凸轮轮廓64安装在支撑梁33上以与支撑梁33一起旋转。位置检测器63与凸轮轮廓64协作以用于测量凸轮轮廓64和位置检测器63之间的线性距离D。当凸轮轮廓64与支撑梁33一起旋转时,可以基于凸轮轮廓64和位置检测器63之间的测得的距离D来确定支撑梁33的角位置。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位置确定装置62和波纹管式弹簧52布置在支撑梁33的同一端处。在其他实施例中,位置确定装置62和波纹管式弹簧52布置在支撑梁33的相对端处。
支撑元件51以固定在可设定的轴向位置中的方式安装到支撑梁33,并且相对于支撑梁33处于限定的角位置中。如在图7中最佳地看到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梁33在其壳表面处设置有定位元件65,该定位元件呈平行于支撑梁轴线34延伸的轨道段66的形式,其中,支撑元件51各自设置有引导凹槽67,所述引导凹槽67在形状上与轨道段66互补并且适于接收轨道段66以将处于确定的角位置中的相关联的支撑元件51滑动地连接到支撑梁33。如图2中所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元件65包括若干个轨道段66,这些轨道段布置成彼此对准且相邻。
为了将处于所选位置中的支撑元件51固定到支撑梁33,每个支撑元件51进一步设置有包围支撑梁33的撑杆组件6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撑杆组件68包括第一撑杆69,该第一撑杆借助于两个螺钉70固定到支撑元件51。撑杆组件68进一步包括第二撑杆71,该第二撑杆利用螺钉72(见图6)被拧到第一撑杆69以用于将支撑梁33夹持在两个撑杆69和71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元件65设置有标记,这些标记指示支撑元件51的预定义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用于固定支撑元件51的其他装置可以与具有由波纹管式弹簧52加载的张力辊16的后梁组件3进行组合,以及可以在后梁组件3中有利地使用撑杆组件68,其中,张力辊16不由波纹管式弹簧52加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文描述的位置确定装置62进一步用于确定张力辊16是否在限定的范围内,其中,离开限定的范围引起织机1紧急停止。
图8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后梁组件3的细节。图8的后梁组件3与图2至图7的后梁组件类似,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在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除了位置确定装置62之外,还提供了用于检测张力辊16的位置是否在限定的范围内的安全检测器装置36。安全检测器装置36包括传感器73和检测物体74(例如,辅助杠杆57的一部分),其中,传感器73借助于固定板37以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方式安装在织机的框架上。将理解的是,检测物体74可以是连杆系统53的任何部分的一部分。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安全检测器装置36和波纹管式弹簧52布置在支撑梁33的同一端处。在其他实施例中,安全检测器装置36和波纹管式弹簧52布置在支撑梁33的相对端处。
在上文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个波纹管式弹簧52。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代替一个波纹管式弹簧52的是,可提供两个或更多个波纹管式弹簧,这些波纹管式弹簧布置在支撑梁33的同一端或相对端处。在替代方案中或者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波纹管式弹簧或者多个波纹管式弹簧中的单独各者包括多于一个的波纹管,其中,这些波纹管经由共同的连杆系统联接到支撑梁33。如通常已知的,在毛圈织物中,通常使第一织物部分编织为毛圈织物,接着是使第二织物部分编织为普通或平面织物,例如在端边界处。为了编织平面织物,需要绒头经线的更高的经纱张力。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波纹管式弹簧52中的压力能够在用于编织毛圈编织件的低压力和用于编织平面编织件的高压力之间变化。
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后梁组件3和用于此类后梁组件3的流体供应系统75。图9的后梁组件3与图2至图7的后梁组件类似,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在图9和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这两个波纹管式弹簧布置在支撑梁33的相对端处。波纹管式弹簧52、152各自经由连杆系统53、153联接到支撑梁33。两个连杆系统53、153都被设计为四接头连杆,其具有:棒54、154,其平行于波纹管式弹簧52、152的轴向方向延伸;以及联接杠杆55、155,其附接到支撑梁33以与支撑梁33一起旋转,其中,联接杠杆55、155在第一接头56、156处联接到棒54、154。每个连杆系统53、153进一步包括布置成平行于联接杠杆55、155的辅助杠杆57、157,其中,辅助杠杆57、157在第二接头58、158处联接到棒54、154并且能够安装到织机的框架,以便能够绕平行于支撑梁轴线34(见图3)的轴线59、159往复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内的压力始终被设定为以便几乎相同,换句话说,至少在极限内相同。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波纹管式弹簧52中的压力被设定为与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中的压力不同。例如,第一波纹管式弹簧52被设定为低压力,使得所得绒头经纱张力适合于编织毛圈织物,第一波纹管式弹簧52中的压力对于所有编织操作均保持恒定。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中的压力是可变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中的压力被设定为用于编织平面织物(例如,端边界)的高压力,并且在编织毛圈织物时被设定为低压力或甚至至少几乎零压力。在图9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经由测力装置60、160安装到织机的框架50。进一步地,位置确定装置62布置在支撑梁33的设置有第一波纹管式弹簧52的一侧处。将理解的是,位置确定装置62也可布置在支撑梁33的设置有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的相对侧处。在再另一个实施例中,未提供位置确定装置62。
为了调节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的可变压力以及为了调节第一波纹管式弹簧52的压力以便实现期望的经纱张力,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如图10中所示的流体供应系统7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中的压力以相同的方式但通过独立的元件来调节,以允许独立的压力设定。
流体供应系统75连接到流体供应件76,特别是空气供应件。在每种情况下,在流体供应件76和波纹管式弹簧52、152之间提供了受控的压力调节器系统77、177,从而允许至波纹管式弹簧52、152的可控流体进给或从波纹管式弹簧52、152的可控流体逸出。在压力调节器系统77、177下游,提供了流体容器78、178(诸如,空气罐),该流体容器经由受控的截止阀79、179与相关联的波纹管式弹簧52、152流体连通。压力调节器系统77、177下游的压力是使用压力传感器80、180(也称为压力计)测得的。
可以在截止阀79打开的情况下(即,在波纹管式弹簧52与流体容器78流体连通的情况下)设定第一波纹管式弹簧52中的压力。该压力由压力调节器系统77设定为适合于编织毛圈织物的低值。
如上文描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中的压力被设定为用于编织平面织物(例如,端边界)的高压力,并且在编织毛圈织物时被设定为低压力或甚至至少几乎零压力。为了将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中的压力设定为低值,可以在截止阀179打开的情况下(即,在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与流体容器178流体连通的情况下)设定压力,如针对第一波纹管式弹簧52描述的。在替代方案中,控制压力调节器系统177,使得流体可以从波纹管式弹簧152逸出,从而使得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没有将力施加到张力辊16(见图9)。出于这个目的,优选地关闭截止阀179,使得存在于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中的流体可以相当快地从波纹管式弹簧152中逸出,同时保持存在于流体容器178中的压力。为了将压力设定为高值,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压力调节器系统177,使得例如当关闭截止阀179使得所供应的流体被阻止流向大型流体容器178时,流体从流体供应件76流到波纹管式弹簧152。结果,波纹管式弹簧152中的压力可以相当快地增加。进一步地,当关闭截止阀179时,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用作具有更加刚性或更强特性的弹簧。特别地,当提供具有相对小的体积的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时,这允许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中的流体压力快速增加。
图11示出了具有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后梁组件3的毛圈织机1的细节。图11中所示的毛圈织机1和后梁组件3与图1中所示的毛圈织机1和后梁组件3类似。因此,相同的参考符号用于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此类元件的详细描述。
用于绒头经线13的后梁组件3包括支撑梁33和张力辊16,所述张力辊16由支撑元件51平行于支撑梁33支撑,以便与支撑梁33一起旋转。图11中所示的张力辊16具有基本半圆形的形状,并且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到支撑元件51。在张力辊16上游,绒头经线13沿着支撑梁33被引导,其中,支撑梁33使绒头经线13偏转成以便以一定角度被引导布置在其下游的元件,该角度不取决于绒头经纱梁12上的绒头经线13的剩余量。
另外,在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张紧绒头经线13,提供了偏转梁39和辅助张力元件38。偏转梁39以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方式安装到织机1的框架50。张力辊16和辅助张力元件38布置在偏转梁39的任一侧处。辅助张力元件38由支撑元件51平行于支撑梁33支撑,以便与支撑梁33一起旋转。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替代布置中,以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方式安装的偏转梁可布置在张力辊16下游。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张力辊16和辅助张力元件38布置在共同的支撑元件51处,使得支撑元件51的数量被最小化。在其他实施例中,张力辊16和辅助张力元件38至少部分地布置在不同的支撑元件51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张力辊16和辅助张力元件38在设计上类似或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张力辊16和辅助张力元件38在设计上不同。
波纹管式弹簧52经由联接杠杆55联接到支撑梁33,以用于加载张力辊16和辅助张力元件38。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后梁组件是被动式装置,而没有用于使张力辊主动地移位的驱动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被指派给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该后梁组件包括用于使张力辊主动地移位的张力辊,所述驱动装置可以与在特此通过引用并入的EP1888825 B1的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所示的驱动装置类似。在再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被指派给波纹管式弹簧,以用于使波纹管式弹簧主动地移位,由此引起张力辊的移位。

Claims (21)

1.一种在毛圈织机(1)中的用于绒头经线(13)的后梁组件,所述后梁组件包括张力辊(16)和支撑梁(33),其中,所述张力辊(16)布置成引导所述绒头经线(13),其中,所述支撑梁(33)能够安装到所述织机(1)的框架(50)以便能够绕支撑梁轴线(34)往复旋转,并且其中,所述张力辊(16)由两个或更多个支撑元件(51)支撑成平行于所述支撑梁(33),所述支撑元件(51)以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方式安装到所述支撑梁(33),其中,所述张力辊(16)由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加载,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通过连杆系统(53、153)联接到所述支撑梁(33),所述连杆系统具有至少一联接杠杆(55、155),所述联接杠杆附接到所述支撑梁(33)以与所述支撑梁(33)一起旋转,以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在所述联接杠杆(55、155)上的力施加位置和所述支撑梁轴线(34)之间的距离短于或等于所述张力辊(16)的轴线(35)和所述支撑梁轴线(34)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杠杆(55、155)和所述支撑元件(51)以75°至105°的角度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系统(53)是四接头连杆,其包括:棒(54、154),其沿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的轴向方向或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联接杠杆(55、155),其在第一接头(56、156)处联接到所述棒(54、154)并且附接到所述支撑梁(33)以与所述支撑梁(33)一起旋转;以及布置成平行于所述联接杠杆(55、155)的辅助杠杆(57、157),所述辅助杠杆(57、157)在第二接头(58、158)处联接到所述棒(54、154)并且能够安装到所述织机(1)的所述框架(50)以便能够绕平行于所述支撑梁轴线(34)的轴线(59、159)往复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提供了辅助张力元件(38)和偏转梁(39),其中,所述辅助张力元件(38)由两个或更多个支撑元件平行于所述支撑梁(33)支撑,其中,所述偏转梁(39)在所述张力辊(16)和所述辅助张力元件(38)之间以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方式安装到所述织机(1)的所述框架(50),并且其中,所述偏转梁(39)、所述张力辊(16)和所述辅助张力元件(38)布置成用于引导所述绒头经线(1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经由测力装置(60、160)安装,所述测力装置用于测量作用在所述波纹管式弹簧(52、152)上的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提供了用于确定所述张力辊(16)的位置的位置确定装置(6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通过测量所述支撑梁(33)的角位置来间接地确定所述张力辊(16)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确定装置(62)和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布置在所述支撑梁(33)的一端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提供了用于检测所述张力辊(16)的位置是否在限定的范围内的安全检测器装置(36),所述安全检测器装置(36)包括传感器(73)和检测物体(74),其中,所述传感器(73)和所述检测物体(74)中的一者布置成与所述支撑梁(33)一起移动,且另一者以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织机(1)的所述框架(5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的压力能够在低压力和高压力之间变化以允许以不同的经纱张力进行编织。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提供了第一波纹管式弹簧(52)和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纹管式弹簧(52)中的压力能够设定为与所述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中的压力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纹管式弹簧(52)和所述第二波纹管式弹簧(152)布置在所述张力辊(16)的相对端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是空气弹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波纹管式弹簧(52、152)是滚动瓣片空气弹簧。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3)在其壳表面处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支撑梁轴线(34)延伸的定位元件(65),并且其中,所述支撑元件(51)能够沿着所述支撑梁轴线(34)移位并且借助于所述定位元件(65)而彼此对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元件(65)包括至少一个轨道段(66),其中,所述支撑元件(51)各自设置有引导凹槽(67),所述引导凹槽(67)被成形为在形状上与所述轨道段(66)互补并且适于接收所述轨道段(66)以将相关联的支撑元件(51)滑动地连接到所述支撑梁(33)。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元件(65)包括至少两个轨道段(66),所述至少两个轨道段布置成彼此对准,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轨道段(66)布置成彼此相邻或相距一段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51)两者均借助于包围所述支撑梁(33)的撑杆组件(68)安装到所述支撑梁(33)。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后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组件(68)包括至少第一撑杆(69)和第二撑杆(71)。
21.一种毛圈织机,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梁组件(3)。
CN201880094036.7A 2018-05-31 2018-06-06 在毛圈织机中的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 Active CN1124378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EBE2018/0070 2018-05-31
BE20180070A BE1026319B1 (nl) 2018-05-31 2018-05-31 Sleepinrichting voor poolkettingdraden in een baddoek weefmachine
PCT/EP2018/064941 WO2019228655A1 (en) 2018-05-31 2018-06-06 Backrest assembly for pile warp threads in a terry weaving ma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7820A CN112437820A (zh) 2021-03-02
CN112437820B true CN112437820B (zh) 2022-12-09

Family

ID=62985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4036.7A Active CN112437820B (zh) 2018-05-31 2018-06-06 在毛圈织机中的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02933B1 (zh)
CN (1) CN112437820B (zh)
BE (1) BE1026319B1 (zh)
WO (1) WO201922865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83905B2 (de) * 1982-01-13 1990-10-31 GebràœDer Sulzer Aktiengesellschaft Frottierwebmaschine mit einer zwischen Riet und Brustbaum in Schussrichtung verlaufenden Breithaltevorrichtung
DE9304801U1 (zh) * 1993-04-02 1993-05-27 Chemnitzer Webmaschinenbau Gmbh, O-9010 Chemnitz, De
DE19537277C1 (de) * 1995-10-06 1996-08-08 Dornier Gmbh Lindauer Frottierwebmaschine mit einer Florhöhenverstelleinrichtung
BE1009719A3 (nl) * 1995-10-24 1997-07-01 Wiele Michel Van De Nv Systeem voor het onder spanning brengen van grondkettingdraden op een boomstand.
DE50211453D1 (de) * 2002-02-06 2008-02-14 Schoe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instellung und Überwachung der Kettfadenspannung an Webmaschinen
DE50213763D1 (de) * 2002-06-24 2009-09-24 Schoe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olgewebes
DE102005028127A1 (de) 2005-06-10 2006-12-14 Picanol N.V. Frottierwebmaschine
DE102005028126A1 (de) 2005-06-10 2006-12-14 Picanol N.V. Frottierwebmaschine
WO2006131324A2 (en) 2005-06-10 2006-12-14 Picanol N.V. Terry loom
CN1827878A (zh) * 2006-03-31 2006-09-06 邹荣金 毛巾剑杆织机的底经送经张力平衡调节机构
JP5464172B2 (ja) * 2011-05-27 2014-04-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パイル織機のパイル経糸張力調整装置
DE102013219942A1 (de) * 2013-10-01 2015-04-02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bringen von Kräften und Bewegungen auf Kettfäden einer Web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E1026319A1 (nl) 2020-01-06
EP3802933B1 (en) 2023-12-27
EP3802933A1 (en) 2021-04-14
WO2019228655A1 (en) 2019-12-05
BE1026319B1 (nl) 2020-01-13
CN112437820A (zh) 2021-03-02
EP3802933C0 (en) 2023-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71419A (en) Deflecting beam for warp threads in a weaving machine
US2016023031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plying Forces and Motions to Warp Threads of Weaving Machine
EP2194176B1 (en) Pile fabric loom having pile warp tension adjuster
EP2614180B1 (en) Back rest for a weaving machine
EP1888826B1 (en) Terry loom and backrest arrangement for a weaving machine
CZ200452A3 (cs) Název neuveden
CN112437820B (zh) 在毛圈织机中的用于绒头经线的后梁组件
EP1899515B1 (en) Terry loom
US5722464A (en) Pile warp thread tens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terry cloth weaving
US20060065321A1 (en) Shed forming device and weaving machine provided with such a shed forming device
KR20050086363A (ko) 직기의 송출 장치
US6390144B2 (en) Terry loom with pile warp length compensation and deflection into back shed
JPH0214451B2 (zh)
US6367511B2 (en) Terry loom with interpenetrating ground warp and pile warp
EP1888825B1 (en) Terry loom and modular terry loom appliance
CN102251340B (zh) 具备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装置的织机的送出控制方法及装置
BE1026809B1 (nl) Sleepinrichting voor poolkettingdraden in een baddoek weefmachine
JP2986738B2 (ja) 織機でタオル織地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パイルたて糸の制御装置
US3498337A (en) Loom warp letting-off mechanism
EP2349896B1 (en) Thread brak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thread brake
US3147776A (en) Pneumatic warp tensioning device for looms
CS197284B2 (cs) Zařízení k dopravě vlasových osnovních nití u tkacích strojů pro vlasovou tkaninu
CN106400283A (zh) 用于调整毛巾织机中绒头经纱张力的装置
GB2253862A (en) A thread delivery device for textile machines
EP3022345B1 (en) Back rest device for a weav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