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5583A - 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5583A
CN112435583A CN202011377298.XA CN202011377298A CN112435583A CN 112435583 A CN112435583 A CN 112435583A CN 202011377298 A CN202011377298 A CN 202011377298A CN 112435583 A CN112435583 A CN 112435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isplay module
bottom wall
section
connec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72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绪凯
陈廷峰
李冬贵
易方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ongche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ongche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ongche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ongche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72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55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5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558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屏幕黑边较宽而降低了用户视觉体验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元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粘接设置于显示面板出光侧的盖板;框架组件,具有用于显示元件的容纳空间,框架组件至少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边框,第一边框包括本体和在第一方向上由本体向容纳空间延伸的固定部,显示面板远离盖板的一侧贴合于固定部;背板,第一边框固定于背板。本申请大大减少了黑边的宽度,提高了显示模组的美观性能,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大尺寸屏幕的电子设备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和感官上的享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一般情况下,屏幕包括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玻璃盖板粘接到显示面板的外侧对其进行保护。
当固定显示面板时,通常将与显示面板粘接的玻璃盖板固定至型材上。在屏幕使用状态的左右侧,玻璃盖板相对于显示面板露出的部分形成黑边。黑边的总宽度包括玻璃盖板与型材粘接部分导致的黑边距离,一般高达20mm。除此,加上预留中框的宽度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黑边宽度,致使屏幕左右侧的黑边总宽度高达约38mm,大大影响了屏幕的美观,降低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显示模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以至少解决现有屏幕黑边较宽而降低了用户视觉体验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元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粘接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盖板;
框架组件,具有用于所述显示元件的容纳空间,所述框架组件至少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包括本体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由所述本体向所述容纳空间延伸的固定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贴合于所述固定部;
背板,所述第一边框固定于所述背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边框还包括由所述本体沿第二方向自由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固定部呈角度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在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容纳空间一侧表面至少部分与所述盖板对应设置;所述缓冲件具有极限形变状态和自由状态,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盖板之间的最小间距为小于等于所述缓冲件自由状态下的厚度h1,且大于等于所述缓冲件极限形变状态下的厚度h2,其中,h2:h1=2:3。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背板包括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的侧壁部,所述侧壁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底壁连接段、第一中间连接段和第一安装段,所述底壁和第一底壁连接段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底壁连接段和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段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段和第一安装段呈角度连接;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一安装段。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边框上还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且背向所述限位部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段设置有凸起,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凸起插接配合,以实现所述背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定位。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贴合于所述固定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框架组件包括在第三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二边框;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出所述显示面板形成贴合部,所述贴合部沿第一方向粘贴有多个间隔分布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盖板通过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侧壁部包括在第三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底壁连接段、第二中间连接段和第二安装段,所述底壁和第二底壁连接段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二底壁连接段和所述第二中间连接段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连接段和第二安装段呈角度连接;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第三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边框、所述连接块和所述第二安装段。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连接于所述边框组件;所述后盖包括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侧板部,所述侧板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台阶,所述第一边框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上以限制所述后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侧板部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二边框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台阶卡接于所述卡槽中,且所述卡槽的槽壁抵接于所述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以限制所述后盖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显示模组通过在第一方向上设置两个相对的第一边框,使得显示面板直接贴合于第一边框的固定部上,进而完成显示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盖板粘贴到型材上来说,本申请的第一边框的固定部直接伸入至容纳空间内与显示面板粘贴,盖板无需预留与第一边框粘贴的宽度,所以盖板相对显示面板较少向外延伸,因此黑边宽度大大缩减,最少能够减少至5mm左右,黑边宽度的减小提高了显示模组的美观性能,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除此之外,显示面板与第一边框紧密接触,当第一边框采用金属材料时,显示面板通过第一边框快速散热,因此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也大大延长。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在圆框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显示模组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标记说明:
1、显示元件;101、显示面板;102、盖板;1021、贴合部;2、框架组件;3、第一边框;301、本体;302、固定部;303、限位部;304、定位槽;4、背板;401、底壁;402、第一底壁连接段;403、第一中间连接段;404、第一安装段;405、凸起;406、第二底壁连接段;407、第二中间连接段;408、第二安装段;5、缓冲件;6、第一连接件;7、背光模组;8、第二边框;801、卡槽;9、连接块;10、第二连接件;11、后盖;111、底板;112、第一侧板;113、第一台阶;114、第二侧板;115、第二台阶;12、中框;13、聚丙烯酸酯双面泡绵胶带;
H、黑边宽度;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在圆框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元件1、框架组件2、背板4、背光模组7和后盖11。框架组件2具有容纳空间,显示元件1位于容纳空间内,框架组件2固定于背板4,后盖11连接于框架组件2。背光模组7位于背板4和显示元件1之间。显示元件1包括显示面板101以及粘接设置于显示面板101出光侧的盖板102。其中,盖板102为玻璃材质,也可以为其他的材质。框架组件2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边框3和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的两个第二边框8,两个第一边框3和两个第二边框8均固定设置于背板4上,两个第一边框3和两个第二边框8围设形成上述的容纳空间。其中,第一边框3包括本体301和在第一方向X上由本体301向容纳空间延伸的固定部302,显示面板101远离盖板102的一侧贴合于固定部302,具体的,显示面板101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的两端贴合于固定部302。
本申请实施例对固定部302的形状和尺寸不做限制,但需满足沿第一方向X向容纳空间延伸、且能使得显示面板101贴合于它,例如可以为长方体、梯形体等。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1与固定部302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具体可以采用聚丙烯酸酯双面泡绵胶带13进行粘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满足粘接强度的胶进行固定。采用聚丙烯酸酯双面泡绵胶带13进行粘接,效果牢固可靠。当然,显示面板101与固定部302也可以采用其他机械结构进行贴合连接,例如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卡接,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边框3还包括由本体301沿第二方向Y自由延伸的限位部303,限位部303与固定部302呈角度连接。可选的,限位部303与固定部302之间的夹角为80°-100°,具体可以为90°。盖板102位于两个限位部303之间。通过设置限位部303,在第一方向X上对盖板102起到限位作用。当因长时间使用导致显示面板101与固定部302粘接不牢靠时,限位部303可避免显示面板101和盖板102在第一方向X上产生较大位移,使其几乎不影响美观性。
进一步的,显示模组还包括缓冲件5,缓冲件5在限位部303朝向容纳空间一侧表面至少部分与盖板102对应设置。缓冲件5具有极限形变状态和自由状态,限位部303与盖板102之间的最小间距为小于等于缓冲件5自由状态下的厚度h1,且大于等于缓冲件5极限形变状态下的厚度h2,其中,h2:h1=2:3。其中,缓冲件5可与限位部303相粘接,或者与盖板102的端面相粘接,或者与二者同时相粘接。可选的,缓冲件5为缓冲泡棉,也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上述厚度要求的材料,例如橡胶缓冲垫。当盖板102的端部与限位部303相抵接甚至碰撞时,缓冲件5可有效保护盖板102,避免其损坏。并且,将缓冲件5设置成极限形变状态和自由状态的厚度比为2:3,此种厚度比下的缓冲件5缓冲性能较为优良,设置于限位部303和盖板102之间,可在保证二者完全不会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较大程度地提供了限位部303和盖板102的缓冲距离,满足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需求,例如在碰撞侧翻的情况下为盖板102提供缓冲。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4包括底壁401和连接于底壁401的侧壁部,侧壁部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和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的两个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底壁连接段402、第一中间连接段403和第一安装段404,底壁401和第一底壁连接段402呈角度连接,第一底壁连接段402和第一中间连接段403呈角度连接,第一中间连接段403和第一安装段404呈角度连接。可选的,底壁401和第一底壁连接段402之间的夹角为90°到150°之间,第一底壁连接段402和第一中间连接段403之间的夹角为90°到150°之间,第一中间连接段403和第一安装段404之间的夹角为80°到120°之间。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底壁连接段406、第二中间连接段407和第二安装段408,底壁401和第二底壁连接段406呈角度连接,第二底壁连接段406和第二中间连接段407呈角度连接,第二中间连接段407和第二安装段408呈角度连接。可选的,底壁401和第二底壁连接段406之间的夹角为90°到150°之间,第二底壁连接段406和第二中间连接段407之间的夹角为90°到150°之间,第二中间连接段407和第二安装段408之间的夹角为80°到120°之间。上述底壁401和侧壁部以及侧壁部各段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焊接、螺纹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设置成多段,且各段之间呈角度连接,使其顺应显示模组内部较为复杂的结构形式,且最大化地节省空间。
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6沿第一方向X依次连接第一边框3和第一安装段404。具体的,第一连接件6为螺纹连接件,可选的,第一连接件6为螺栓。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连接件,例如螺丝。本体301和第一安装段404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螺纹孔(图中未示出)。本申请的第一连接件6沿第一方向X连接第一边框3和第一安装段404,而现有技术中则采取沿第二方向Y固定的方式,此时型材和背板需设置成较宽宽度来满足螺栓沿第二方向Y固定的要求,相应地盖板也需要在第一方向X上延长来满足与型材连接的需求,进而导致了黑边的进一步增大。而本申请沿第一方向X连接第一边框3和第一安装段404,则无需将第一边框3和第一安装段404设置成较宽宽度,盖板102也无需延长,黑边宽度H必然减小。除此之外,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因减小了第一边框3和第一安装段404的宽度,节省了材料用量,进而减轻了整机重量。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边框3上还开设有定位槽304,定位槽304位于本体301与固定部302之间且背向限位部303一侧。第一安装段404设置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凸起405,定位槽304与凸起405插接配合,以实现背板4在第一方向X上的定位。在固定第一边框3与背板4时,可先将定位槽304与凸起405插接配合,而后直接用螺栓进行螺纹连接,无需再进行对齐,装配起来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进一步的,背光模组7位于背板4和固定部302之间,背光模组7远离背板4的一侧贴合于固定部302。具体的,背光模组7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的两端贴合于固定部302。背光模组7和固定部302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例如,螺纹连接。通过固定部302固定背光模组7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的两端,可省去在此方向的固定结构,进而在背光模组7内无需预留固定结构在第一方向X上所占用的空间,省去该空间后盖板102无需为此延长,黑边宽度H自然进一步减小,同时也节省了材料用量,减轻了整机重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在第一方向X上设置两个相对的第一边框3,使得显示面板101直接贴合于第一边框3的固定部302上,进而完成显示组件在第一方向X上的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盖板粘贴到型材上来说,本申请的第一边框3的固定部302直接伸入至容纳空间内与显示面板101粘贴,盖板102无需预留与第一边框3粘贴的宽度,所以盖板102相对显示面板101较少向外延伸,因此黑边宽度H大大缩减,最少能够减少至5mm左右,黑边宽度H的减小提高了显示模组的美观性能,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除此之外,显示面板101与第一边框3紧密接触,当第一边框3采用金属材料时,显示面板101通过第一边框3快速散热,显示面板101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获得延长。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盖板102在第三方向Z上延伸出显示面板101形成贴合部1021,贴合部1021沿第一方向X粘贴有多个间隔分布的连接块9。需要说明的是,盖板102在第三方向Z上延伸出显示面板101会形成相对的两个贴合部1021。可选地,连接块9为金属块,具体可为铝块。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材质。贴合部1021和连接块9可以采用AB胶进行粘接。更具体的,铝块为L型结构,L型结构的较短边的底面贴合于贴合部1021,L型结构的较长边上设置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多个连接块9固定连接于第二边框8朝向容纳空间的一侧,盖板102通过连接块9固定连接于第二边框8。
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0和中框12,中框12用于固定背光模组7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的两端。第二连接件10沿第三方向Z依次连接第二边框8、连接块9、中框12和第二安装段408。其中,第二连接件10为螺纹连接件,具体可以为螺丝或螺栓。第二边框8、中框12和第二安装段408上均开设有螺纹孔,第二连接件10穿过螺纹孔对上述部件进行连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件10沿第三方向Z连接第二边框8和背板4后,第二边框8和背板4无需做成较宽宽度,盖板102也无需延长,盖板102在此方向的黑边的宽度进而减小,因此提升了显示模组的美观性能,同时也节省了材料用量,减轻了整机重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102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的两端通过连接块9连接至第二边框8上,在拆卸时先将连接块9拆除,则用于切割聚丙烯酸酯双面泡绵胶带13的细线活动空间变大,且更容易插入到聚丙烯酸酯双面泡绵胶带13内进行拆除。并且,采用连接块9将盖板102固定至第二边框8上的连接方式也增加了盖板102与边框组件的固定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模组使用的安全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边框8与第一边框3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即在第三方向Z上省去连接块9和中框12结构,采用与第一方向X相同的结构形式。此种设置方式适用于显示面板101尺寸较小的情况。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框架组件2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也可以采用塑料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盖11包括底板111和连接于底板111的侧板部,侧板部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板112,以及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的两个第二侧板114。第一侧板112设置有在第二方向Y且沿远离底板111方向延伸的第一台阶113,第一边框3抵接于第一台阶113的台阶面上。通过将第一边框3与第一台阶113的台阶面相抵接,两个第一边框3限制了后盖11在第一方向X上的位移,方便在装配后盖11时对其进行限位。可选地,第一侧板112的外侧壁与第一边框3的外侧壁在同一平面上,如此设置,以使得后盖11和第一边框3的连接处不易看出,保持整体的美观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侧板114设置有在第二方向Y且沿远离底板111方向延伸的第二台阶115,第二边框8开设有卡槽801,第二台阶115卡接于卡槽801中,且卡槽801的槽壁抵接于第二台阶115的台阶面。通过将第二边框8与第二台阶115的台阶面相抵接,两个第二边框8限制了后盖11在第三方向Z上的位移,方便在装配后盖11时对其进行限位。可选地,第二侧板114的外侧壁与第二边框8的外侧壁在同一平面上,如此设置,以使得后盖11和第二边框8的连接处不易看出,保持整体的美观性。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元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粘接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盖板;
框架组件,具有用于所述显示元件的容纳空间,所述框架组件至少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包括本体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由所述本体向所述容纳空间延伸的固定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贴合于所述固定部;
背板,所述第一边框固定于所述背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还包括由所述本体沿第二方向自由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固定部呈角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在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容纳空间一侧表面至少部分与所述盖板对应设置;
所述缓冲件具有极限形变状态和自由状态,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盖板之间的最小间距为小于等于所述缓冲件自由状态下的厚度h1,且大于等于所述缓冲件极限形变状态下的厚度h2,其中,h2:h1=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的侧壁部,所述侧壁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底壁连接段、第一中间连接段和第一安装段,所述底壁和第一底壁连接段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底壁连接段和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段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段和第一安装段呈角度连接;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一安装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上还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且背向所述限位部一侧;
所述第一安装段设置有凸起,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凸起插接配合,以实现所述背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贴合于所述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包括在第三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二边框;
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出所述显示面板形成贴合部,所述贴合部沿第一方向粘贴有多个间隔分布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盖板通过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包括在第三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底壁连接段、第二中间连接段和第二安装段,所述底壁和第二底壁连接段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二底壁连接段和所述第二中间连接段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连接段和第二安装段呈角度连接;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第三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边框、所述连接块和所述第二安装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连接于所述边框组件;所述后盖包括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侧板部,所述侧板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台阶,所述第一边框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上以限制所述后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部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二边框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台阶卡接于所述卡槽中,且所述卡槽的槽壁抵接于所述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以限制所述后盖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移。
CN202011377298.XA 2020-11-30 2020-11-30 显示模组 Withdrawn CN1124355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7298.XA CN112435583A (zh) 2020-11-30 2020-11-30 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7298.XA CN112435583A (zh) 2020-11-30 2020-11-30 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5583A true CN112435583A (zh) 2021-03-02

Family

ID=74697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7298.XA Withdrawn CN112435583A (zh) 2020-11-30 2020-11-30 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55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0643A (zh) * 2021-07-28 2021-09-28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中框结构、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0643A (zh) * 2021-07-28 2021-09-28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中框结构、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5716B (zh)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CN210947493U (zh) 墙板、墙板安装扣及墙板的安装结构
CN211905927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1718665U (zh) 液晶模组和电视机
CN210605673U (zh)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CN211149136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112435583A (zh) 显示模组
CN210136491U (zh) 电子白板边框及电子白板
CN11390519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031746B (zh) 一种双胶框背光模组
CN210431628U (zh) 一种无边框电视机背板模组
CN213634046U (zh) 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CN213069406U (zh) 一种液晶模组、液晶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210119726U (zh) 摄像头和麦克风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显示器
CN106547133B (zh) 双面显示模组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CN219392906U (zh) 贴墙挂式平板液晶显示设备
CN216647723U (zh) 一种防翘边的大屏显示器
CN218996265U (zh) 一种曲面显示模组
CN220913848U (zh) 一种tft屏连接固定结构
CN216435323U (zh) 面框结构、显示设备以及书写设备
CN219285549U (zh) 一种安装组件以及显示设备
CN218788249U (zh) 显示组件及显示器
CN21863044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1557671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6086845U (zh) F型一体式液晶电视背板及液晶电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