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8291A - 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8291A
CN112428291A CN202011354982.6A CN202011354982A CN112428291A CN 112428291 A CN112428291 A CN 112428291A CN 202011354982 A CN202011354982 A CN 202011354982A CN 112428291 A CN112428291 A CN 112428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edly connected
clamping
connecting rod
trig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549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锡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3549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282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28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829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8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having finger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包括:连接器和夹持装置,在该夹持机构的中间安设有连接器,在连接器上的左侧和右侧的上下两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夹持装置,且在每个夹持装置的顶部设有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可对夹持装置进行触动,使夹持装置往连接器中间进行移动,机油从进口进入到轴体内,油压推动辅助杆,使辅助杆底部的滚轮沿着弧形道进行向上的移动,滚轴带动触发杆进行压下,使触发杆上的竖杆与滑块上的竖杆相互接触,推动滑块在滑槽上进行向下的移动,使滑块上的横杆推动上连接杆,使上连接杆向下压下,使上下两处的夹钳进行闭合完成夹取,通过油压提供动能的方式,使夹钳进行闭合,达到更好的节能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渐渐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生产,而在自动化生产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夹持类智能机器人的使用,它能够按固定程序抓取和搬运物件,在高温、高压、粉尘、噪音以及带有放射性污染等人工不可操作的场合,应用更为广泛,可以节省人工、提高效率,同时有效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安全性;
但是,现有的夹持机构构造简单,无法进行更为复杂的夹取,且容易在夹取物料的时候造成晃动,导致夹取不稳固,动力来源单一,节能经济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用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包括:连接器和夹持装置,在该夹持机构的中间安设有连接器,在连接器上的左侧和右侧的上下两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夹持装置,在同一侧上下两处的夹持装置可以向内侧进行收束,且在每个夹持装置的顶部设有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可对夹持装置进行触动,使夹持装置往连接器中间进行移动。
优选的,在夹持装置上方活动连接有触发装置,夹持装置分为上下两段,在上段设有上连接杆,在上连接杆的下方活动连接有下连接杆,在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内部中间均设有卡槽,在上连接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杆一,在下连接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杆二,推杆一活动连接在下连接杆内的卡槽中,推杆二活动连接在上连接杆内的卡槽中。
优选的,在上连接杆外侧固定连接有夹钳,在下连接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下压杆,在夹钳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开槽。
优选的,在触发装置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轴体,在轴体上设有开口,在轴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滚轴,在滚轴的上方表面固定连接有触发杆,触发杆安设位置在开口顶部,通过轴体上设有的开口,一部分露在外部,在滚轴下方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杆,在轴体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弧形道,辅助杆尾部设有滚轮,尾部的滚轮抵紧弧形道表面,在轴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口,进口内的通道与弧形道之间相互接通。
优选的,在轴体开口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槽,在滑槽上活动连接有滑块,在触发杆下方设有竖杆,竖杆上设有磁铁,磁极为N极,且在滑块的上方设有横杆,在横杆上方同时设有竖杆,同样设有磁铁,磁极为N极。
优选的,在夹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夹块,夹块最外侧向内弯折,在夹块内侧固定连接有折杆状的支架,支架上活动连接有辅助转轴。
优选的,在夹块内侧的支架上活动连接有推杆三,在推杆三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触发头。
优选的,在连接器中间固定连接有机架,在机架的左右两侧的上下两处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杆,在弹簧杆的下方设有与弹簧杆等宽的缓存槽。
(三)有益效果
机油从进口进入到轴体内,通过油压推动辅助杆,使辅助杆底部的滚轮沿着弧形道进行向上的移动,通过滚轴带动触发杆进行压下,使触发杆上的竖杆N极的一面与滑块上的竖杆N极的一面相互接触,通过同性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推动滑块在滑槽上进行向下的移动,使滑块上的横杆推动上连接杆,使上连接杆向下压下,使上下两处的夹钳进行闭合完成夹取,通过油压提供动能的方式,使夹钳进行闭合,达到更好的节能经济性;
通过上连接杆进行下压,推杆一向下移动进入到下连接杆内的卡槽中,触碰到滑杆,使滑杆沿着下连接杆内的卡槽进行迁移,滑杆带动外部连接的下压杆向下移动,与下方设有弹簧杆进行压下,弹簧杆受到压力进行下压,卡入下方设有的缓存槽中,推杆弹簧杆本身具有的弹性进行缓震,防止夹钳在夹取的时候抖动过大,导致夹取物料时不稳定,同时在夹钳的底部设有开槽,可以使夹钳透过下连接杆,进行向下的移动,完成闭合;
在夹钳内侧设有的辅助转轴,通过在辅助转轴下设有推杆三,当在进行夹取物料的时候,物料进入到夹钳内触碰到推杆三,使推杆三从左至右的移动,带动触发头接触到辅助转轴,使辅助转轴进行翻转,将夹钳内的物料往夹钳中间送,使夹钳夹取物料时更加稳固,达到更好的夹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夹持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触发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触发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夹钳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图6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连接器平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8,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连接器、2-夹持装置、3-触发装置、4-上连接杆、5-下连接杆、6-夹钳、7-下压杆、8-推杆一、9-推杆二、10-滑杆、11-开槽、12-轴体、13-触发杆、14-滑槽、15-滑块、16-滚轴、17-辅助杆、18-进口、19-弧形道、20- 夹块、21-辅助转轴、22-推杆三、23-触发头、24-机架、25-弹簧杆、26-缓存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8
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包括:连接器1和夹持装置2,在该夹持机构的中间安设有连接器1,在连接器1上的左侧和右侧的上下两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夹持装置2,在同一侧上下两处的夹持装置2可以向内侧进行收束,且在每个夹持装置2的顶部设有触发装置3,触发装置3可对夹持装置2进行触动,使夹持装置2往连接器1中间进行移动,通过在连接器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夹持装置2,可以保证夹持机构在作业的时候进行双向的夹取,提高夹取作业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选的,在夹持装置2上方活动连接有触发装置3,夹持装置2分为上下两段,在上段设有上连接杆4,在上连接杆4的下方活动连接有下连接杆5,在上连接杆4和下连接杆5内部中间均设有卡槽,在上连接杆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杆一8,在下连接杆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杆二9,推杆一8活动连接在下连接杆5内的卡槽中,推杆二9活动连接在上连接杆4内的卡槽中,通过触发装置3触发上连接杆4,使其进行下压,推杆一8向下移动进入到下连接杆5内的卡槽中,触碰到滑杆10,使滑杆10沿着下连接杆5内的卡槽进行迁移,同时带着外部连接的下压杆7进行移动。
进一步优选的,在上连接杆4外侧固定连接有夹钳6,在下连接杆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下压杆7,在夹钳6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开槽11,下压杆7向下移动,与下方设有弹簧杆25进行接触,弹簧杆25受到压力进行下压,卡入下方设有的缓存槽26中,同时在夹钳6的底部设有开槽11,可以使夹钳6透过下连接杆5,进行向下的移动,完成闭合。
进一步优选的,在触发装置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轴体12,在轴体12上设有开口,在轴体1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滚轴16,在滚轴16的上方表面固定连接有触发杆13,触发杆13安设位置在开口顶部,通过轴体12上设有的开口,一部分露在外部,在滚轴16下方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杆17,在轴体12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弧形道19,辅助杆17尾部设有滚轮,尾部的滚轮抵紧弧形道 19表面,在轴体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口18,进口18内的通道与弧形道19之间相互接通,机油从进口18进入到轴体12内,通过油压推动辅助杆17,使辅助杆17底部的滚轮沿着弧形道19进行向上的移动,通过滚轴16带动触发杆13进行压下。
进一步优选的,在轴体12开口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槽14,在滑槽14 上活动连接有滑块15,在触发杆13下方设有竖杆,竖杆上设有磁铁,磁极为 N极,且在滑块15的上方设有横杆,在横杆上方同时设有竖杆,同样设有磁铁,磁极为N极,通过触发杆13上的竖杆N极的一面与滑块15上的竖杆N 极的一面相互接触,通过同性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推动滑块15在滑槽14 上进行向下的移动,使滑块15上的横杆推动上连接杆4,使上连接杆4向下压下,使上下两处的夹钳6进行闭合完成夹取,通过油压提供动能的方式,使夹钳进行闭合,达到更好的节能经济性。
进一步优选的,在夹钳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夹块20,夹块20最外侧向内弯折,在夹块20内侧固定连接有折杆状的支架,支架上活动连接有辅助转轴 21,在夹块20内侧的支架上活动连接有推杆三22,在推杆三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触发头23,在夹钳6内侧设有的辅助转轴21,通过在辅助转轴21下设有推杆三22,当在进行夹取物料的时候,物料进入到夹钳6内触碰到推杆三22,使推杆三22从左至右的移动,带动触发头23接触到辅助转轴21,使辅助转轴21进行翻转,将夹钳内的物料往夹钳中间送,使夹钳夹取物料时更加稳固,达到更好的夹取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在连接器1中间固定连接有机架24,在机架24的左右两侧的上下两处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杆25,在弹簧杆25的下方设有与弹簧杆25 等宽的缓存槽26,推杆弹簧杆25本身具有的弹性进行缓震,防止夹钳在夹取的时候抖动过大,导致夹取物料时不稳定。
(四)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在使用该种夹持机构进行作业时,首先,通过在连接器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夹持装置2,可以保证夹持机构在作业的时候进行双向的夹取,以此来提高夹取作业的工作效率,通过进口18对触发装置3加注机油,机油从进口18进入到轴体12内,通过油压推动辅助杆 17,使辅助杆17底部的滚轮沿着弧形道19进行向上的移动,通过滚轴16带动触发杆13进行压下,使触发杆13上的竖杆N极的一面与滑块15上的竖杆N极的一面相互接触,通过同性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推动滑块15在滑槽14 上进行向下的移动,使滑块15上的横杆推动上连接杆4,使上连接杆4向下压下,使上下两处的夹钳6进行闭合完成夹取,通过油压提供动能的方式,使夹钳进行闭合,达到更好的节能经济性,然后通过上连接杆4进行下压,推杆一8向下移动进入到下连接杆5内的卡槽中,触碰到滑杆10,使滑杆10 沿着下连接杆5内的卡槽进行迁移,滑杆10带动外部连接的下压杆7向下移动,与下方设有弹簧杆25进行压下,弹簧杆25受到压力进行下压,卡入下方设有的缓存槽26中,推杆弹簧杆25本身具有的弹性进行缓震,防止夹钳在夹取的时候抖动过大,导致夹取物料时不稳定,同时在夹钳6的底部设有开槽11,可以使夹钳6透过下连接杆5,进行向下的移动,完成闭合,同时在夹钳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夹块20,夹块20最外侧向内弯折,在夹块20内侧固定连接有折杆状的支架,支架上活动连接有辅助转轴21,在夹块20内侧的支架上活动连接有推杆三22,在推杆三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触发头23,在夹钳6内侧设有的辅助转轴21,通过在辅助转轴21下设有推杆三22,当在进行夹取物料的时候,物料进入到夹钳6内触碰到推杆三22,使推杆三22 从左至右的移动,带动触发头23接触到辅助转轴21,使辅助转轴21进行翻转,将夹钳内的物料往夹钳中间送,使夹钳夹取物料时更加稳固,达到更好的夹取效果。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包括:连接器(1)和夹持装置(2),在该夹持机构的中间安设有连接器(1),在连接器(1)上的左侧和右侧的上下两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夹持装置(2),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侧上下两处的夹持装置(2)可以向内侧进行收束,且在每个夹持装置(2)的顶部设有触发装置(3),触发装置(3)可对夹持装置(2)进行触动,使夹持装置(2)往连接器(1)中间进行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夹持装置(2)上方活动连接有触发装置(3),夹持装置(2)分为上下两段,在上段设有上连接杆(4),在上连接杆(4)的下方活动连接有下连接杆(5),在上连接杆(4)和下连接杆(5)内部中间均设有卡槽,在上连接杆(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杆一(8),在下连接杆(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杆二(9),推杆一(8)活动连接在下连接杆(5)内的卡槽中,推杆二(9)活动连接在上连接杆(4)内的卡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连接杆(4)外侧固定连接有夹钳(6),在下连接杆(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下压杆(7),在夹钳(6)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开槽(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触发装置(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轴体(12),在轴体(12)上设有开口,在轴体(1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滚轴(16),在滚轴(16)的上方表面固定连接有触发杆(13),触发杆(13)安设位置在开口顶部,通过轴体(12)上设有的开口,一部分露在外部,在滚轴(16)下方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杆(17),在轴体(12)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弧形道(19),辅助杆(17)尾部设有滚轮,尾部的滚轮抵紧弧形道(19)表面,在轴体(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口(18),进口(18)内的通道与弧形道(19)之间相互接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轴体(12)开口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槽(14),在滑槽(14)上活动连接有滑块(15),在触发杆(13)下方设有竖杆,竖杆上设有磁铁,磁极为N极,且在滑块(15)的上方设有横杆,在横杆上方同时设有竖杆,同样设有磁铁,磁极为N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夹钳(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夹块(20),夹块(20)最外侧向内弯折,在夹块(20)内侧固定连接有折杆状的支架,支架上活动连接有辅助转轴(2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夹块(20)内侧的支架上活动连接有推杆三(22),在推杆三(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触发头(2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器(1)中间固定连接有机架(24),在机架(24)的左右两侧的上下两处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杆(25),在弹簧杆(25)的下方设有与弹簧杆(25)等宽的缓存槽(26)。
CN202011354982.6A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 Withdrawn CN1124282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4982.6A CN112428291A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4982.6A CN112428291A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8291A true CN112428291A (zh) 2021-03-02

Family

ID=74698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54982.6A Withdrawn CN112428291A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282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1073A (zh) * 2021-09-26 2021-12-10 东南大学 一种磁吸式多段柔性调节末端夹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1073A (zh) * 2021-09-26 2021-12-10 东南大学 一种磁吸式多段柔性调节末端夹爪
CN113771073B (zh) * 2021-09-26 2022-07-26 东南大学 一种磁吸式多段柔性调节末端夹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44294U (zh) 一种型材挤出机的锯断装置
CN110978030A (zh) 一种多关节机械手及机械手臂
CN207205635U (zh) 一种电梯安装施工平台焊接工装
CN104818854A (zh) 一种新型钢筋绑扎器
CN112428291A (zh) 一种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夹持机构
CN114952293A (zh) 一种连杆加工复合工装
CN111169981A (zh) 一种三轴联动旋转夹爪装置及电池加工设备
CN208470914U (zh) 一种马达转子翻转机构
CN107175535B (zh) 换刀防护门平面联动机构
CN212449610U (zh) 内嵌式筒料取料装置
CN111451830B (zh) 一种数控机床抓料装置
CN112171545A (zh) 一种利用电磁效应实现智能制造机械夹持设备
CN109277807A (zh) 自动拆解设备
CN202640350U (zh) 一种搬运陶瓷载体的抓手
CN212686843U (zh) 一种抓取装置
CN112499248B (zh) 一种翻转式夹持机械手
CN211978754U (zh) 方便移动的磁粉探伤仪
CN214058349U (zh) 一种机械装配生产输送用工件锁定工装
CN211102372U (zh) 盖帽找正机构及电池盖帽焊接机
CN108213815A (zh) 叉车车架自动定位夹紧装置
CN208584248U (zh)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具
CN113857803A (zh) 一种车灯自动组装生产线
CN112589877A (zh) 一种生活用品模具制造用打孔工作台
CN206356817U (zh) 一种汽车部件多工位焊接旋转平台
CN217225158U (zh) 一种腕臂加工用管料夹持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