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08240B - 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08240B CN112408240B CN202011310636.8A CN202011310636A CN112408240B CN 112408240 B CN112408240 B CN 112408240B CN 202011310636 A CN202011310636 A CN 202011310636A CN 112408240 B CN112408240 B CN 1124082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 seat
- locking
- column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4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20649 Hyperkerat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2—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spended from ropes, cables, or chains or screws and movable along pill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2—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spended from ropes, cables, or chains or screws and movable along pillars
- B66F7/025—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spended from ropes, cables, or chains or screws and movable along pillars screw operat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2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end stops, pivoting supporting members, sliding runners adjustable to load dimensi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其中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包括至少三个柱式举升装置以及与各柱式举升装置可拆卸安装的连接梁,所述柱式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举升机构、驱动组件,所述柱式举升装置设有用于安装连接梁的连接组件,各连接梁构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直接或间接与支撑面相抵。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组件实现连接梁的可拆卸安装,兼顾了柱式举升装置的便携性和稳定性,同时举升柱内置的传动部件实现举升臂的运动,实现了举升柱和驱动组件的一体化设置,整体结构简单稳定,对于整体装置的小型化和紧凑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举升机能够实现重物的举升。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柱式举升装置是在载具维保过程中用于举升载具的设备。
现有的柱式举升装置多通过液压的方式实现顶柱举升或者剪式举升。例如公开号为CN210340221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举升机构,其包括控制部和两个升降部,控制部与其中一个升降部连接,每个升降部包括立柱、支撑平台、丝杆和与丝杆驱动连接的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的顶端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丝杆的底端和立柱的底端连接,支撑平台通过第一丝杆螺母与丝杆滑动连接,立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均与电动机电连接;每个立柱的顶端连接有检测丝杆转速的检测装置,两个转速检测装置与控制部电连接,两个电动机与控制部电连接。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举升装置结构复杂且笨重,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包括至少三个柱式举升装置以及与各柱式举升装置可拆卸安装的连接梁,所述柱式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安装在所述举升柱上的举升机构、设置在所述举升柱顶部或底部的驱动组件,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举升臂和设置在所述举升柱内部的传动部件,所述举升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传动部件穿设并与所述举升臂配合的避让槽,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传动部件驱动所述举升臂相对于所述举升柱运动;所述举升臂上设有用于保持自身与所述举升柱相对位置的举升锁定机构;
所述柱式举升装置设有用于安装连接梁的连接组件,各连接梁构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直接或间接与支撑面相抵;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上座和连接下座,其中一者与所述支撑机构固定连接,且两者具有夹持并定位所述连接梁的工作态和相互远离以允许所述连接梁与所述连接组件分离的释放态;
锁定件,安装在所述连接上座或所述连接下座上,用于将所述连接上座和所述连接下座保持在工作态。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柱式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安装在所述举升柱上的举升机构、设置在所述举升柱顶部或底部的驱动组件,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举升臂和设置在所述举升柱内部的传动部件,所述举升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传动部件穿设并与所述举升臂配合的避让槽,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传动部件驱动所述举升臂相对于所述举升柱运动;所述举升臂上设有用于保持自身与所述举升柱相对位置的举升锁定机构。
可选的,所述柱式举升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举升柱顶端的吊装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举升柱底部的支撑机构;
所述吊装机构包括:
吊装座,安装在所述举升柱的顶端且内部设有吊装室;
吊装固定块,收容在所述吊装室内且用于连接所述举升柱上的举升机构;
吊装旋转组件,用于限制所述吊装座和所述吊装固定块在所述举升柱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并释放所述吊装座和所述吊装固定块之间的相对旋转;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支撑座,一端与支撑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举升柱的底端连接;
止转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举升柱的底端之间,且用于限制所述举升柱和所述支撑座之间的旋转。
可选的,所述吊装旋转组件包括:
旋转座,收容在所述吊装室内,且一端与所述吊装座相抵,另一端开放以形成旋转室;
旋转件,收容在所述旋转室内且用于释放所述吊装座和所述吊装固定块之间的相对旋转。
可选的,所述吊装室在截面上为台阶状,所述吊装座和所述旋转座在所述举升柱的轴向上通过的第一台阶相抵。
可选的,所述吊装固定块直接或通过中间部件抵压在所述旋转件上。
可选的,所述举升柱为筒形,所述吊装座至少一部分插设在所述举升柱的顶端内且所述吊装座与所述举升柱在轴向上通过的第二台阶相抵。
可选的,所述吊装座背向所述举升柱的一侧设有吊装盖板,所述吊装盖板用于配合所述吊装座封闭所述吊装室。
可选的,所述举升柱为筒形,所述支撑座至少收容一部分所述举升柱的底端,所述止转座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举升柱底端和所述支撑座之间的缝隙之间。
可选的,所述止转座包括:
连接筒体,套设于所述举升柱底端和所述支撑座之间的缝隙之间;
止转部,自所述连接筒体的顶缘外翻并径向延伸,所述止转部与所述支撑座配合以限制所述连接筒体相对所述支撑座转动。
可选的,所述止转座还包括支撑侧缘,所述支撑侧缘自所述连接筒体的内侧壁或者底缘径向延伸并与所述举升柱的底缘相抵。
可选的,所述止转部为环形,环形的内侧缘与所述连接筒体的顶缘连接,环形的外缘上设有定位齿,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齿相互啮合的定位件。
可选的,所述举升柱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为筒状且底面与支撑面相抵,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插接室,所述插接室用于与所述举升柱的底部配合;
所述底座内设有驱动室,所述驱动室用于安装驱动组件且与所述插接室连通,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插接室与所述举升柱内的传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室内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受力抵靠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底座的内侧壁。
可选的,所述插接室朝向所述举升柱开放,所述插接室在所述支撑面上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或非圆形,所述举升柱直接或通过中间部件间接插设在所述插接室内。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供所述驱动组件延伸至所述底座外,所述支撑件避让所述安装开口。
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封闭顶部的支撑上盖和封闭底面的支撑下盖,所述支撑上盖上开孔供所述举升柱进入所述插接室,所述支撑下盖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并至少开放部分区域以暴露所述驱动组件。
可选的,所述支撑下盖相较于所述底座底缘回缩,所述支撑下盖上开设有检修开口以暴露部分所述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检修开口的侧缘连接,所述检修开口较所述支撑下盖所在平面回缩。
可选的,所述底座内还设有加强框架,所述加强框架包括:
上加强框,侧缘与所述底座的内侧壁贴靠且中部避让所述插接室;
下加强框,侧缘与所述底座的内侧壁贴靠且底面与所述支撑下盖贴靠;
加强件,设有多个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加强框和所述下加强框,所述加强件为所述支撑件。
可选的,所述下加强框中部设有与所述驱动组件配合的约束区,所述约束区在所述支撑面上的投影形状为非圆形,所述驱动组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约束区形状互补并卡合在所述约束区内。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箱,所述减速箱收容于所述驱动室内,所述驱动电机自所述驱动室延伸至所述驱动室外。
可选的,所述减速箱的外侧壁通过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座内侧壁相抵。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举升柱的轴线存在夹角。
可选的,所述举升机构包括:
所述传动部件,配置为螺杆且在所述举升柱的内部且沿着所述举升柱的轴向延伸,所述螺杆联动有所述驱动组件;
所述举升臂,一端为滑动安装在所述举升柱的外部的驱动端,另一端为背向所述举升柱延伸且用于承托的载荷端;
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螺杆转动配合的滑块和安装在所述滑块上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自所述滑块经由所述避让槽延伸至所述举升臂。
可选的,所述滑块包括:
主动块,与所述螺杆螺接配合并随所述螺杆转动以实现自身在所述举升柱轴向上的运动;
从动块,在所述举升柱的轴向上抵压在所述主动块的上方,所述传动件设置在所述从动块上。
可选的,所述避让槽成对设置且两者之间的连线经过所述举升柱的中轴线,所述传动件成对设置且分别经由对应的避让槽与所述驱动端受力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端包括:
主动筒体,套设在所述举升柱外周且与所述传动件连接;
从动筒体,转动套设在所述主动筒体上,且随所述主动筒体在所述举升柱的轴向上移动,所述载荷端与所述从动筒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从动筒体的底缘上设有多个限位口,所述主动筒体上设有与多所述限位口配合的限位件,所述从动筒体具有:
调整态,所述限位件和所述限位口分离且所述从动筒体能够相对所述主动筒体转动;
举升态,所述限位件和所述限位口卡合且所述从动筒体相对所述主动筒体静止。
可选的,所述载荷端包括用于承托载荷的托盘以及调整托盘相对所述举升臂空间位置的调节机构。
可选的,所述举升臂整体为Z字形,所述载荷端和所述驱动端错位设置。
可选的,所述举升柱的顶端设有吊装机构,所述吊装机构包括:
吊装座,安装在所述举升柱的顶端且内部设有吊装室;
吊装固定块,收容在所述吊装室内且用于连接所述螺杆;
吊装旋转组件,用于限制所述吊装座和所述吊装固定块在所述举升柱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并释放所述吊装座和所述吊装固定块之间的相对旋转。
可选的,所述举升柱的底部设有支撑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内,所述驱动组件至少设有沿所述螺杆轴向设置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螺杆传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螺杆在轴向上相抵和/或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螺杆在轴向上相互对正;所述支撑座上设有限制所述螺杆相对于所述支撑座的中轴线位置的约束件。
可选的,所述举升锁定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互联动的锁定机构和保持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锁定滑槽,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锁舌,与所述锁定滑槽滑动配合,所述锁舌具有探出所述壳体的锁定位和缩入所述壳体的释锁位;
锁定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锁舌进入所述锁定位;
释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锁舌进入所述释锁位;
所述保持机构包括:
保持滑槽,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锁定滑槽交叉设置;
保持件,与所述保持滑槽滑动配合,所述释锁驱动件贯穿所述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具有:
保持位,干涉所述释锁驱动件并将所述锁舌保持在释锁位;
释放位,允许所述释锁驱动件穿设并允许所述锁舌进入锁定位;
保持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保持件进入所述保持位;
保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保持件进入所述释放位。
可选的,所述释锁驱动件包括与所述锁舌连接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包括自所述锁舌起依次连接的小径段、台阶段以及大径段,处于保持位的所述保持件与所述台阶段干涉。
可选的,所述释锁驱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外的施力部;所述大径段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与所述施力部受力连接。
可选的,所述保持件上设有供所述驱动杆穿设的保持孔和释放孔,所述保持孔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小径段的外径,所述释放孔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大径段的外径,所述保持孔和所述释放孔相互连通,所述保持件由所述保持位进入所述释放位时,所述驱动杆由所述保持孔进入所述释放孔。
可选的,述保持件在运动方向的两侧设有背向延伸的固定耳,所述保持复位件设有多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耳和所述壳体之间。
可选的,所述保持驱动件与所述保持件为一体结构且至少一部分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
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隔离所述锁定滑槽和所述保持滑槽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供所述释锁驱动件穿设的过孔,所述锁定复位件设置在所述隔板和所述锁舌之间。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设置有所述锁定滑槽和所述保持滑槽的本体,封闭所述锁定滑槽的底板以及封闭所述保持滑槽的侧板;所述释锁驱动件贯穿所述侧板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处于锁定位下的所述锁舌从所述壳体背向所述侧板的一侧探出所述壳体。
本申请还公开了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在所述举升柱上运动的举升臂以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举升锁定机构,所述举升柱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自身轴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锁定槽,所述举升锁定机构随所述举升臂运动,所述举升锁定机构的锁舌与所述锁定槽对应锁合。
可选的,所述举升柱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举升锁定机构的保持驱动件配合的触发组件,所述举升臂运行至预设位置时,所述触发组件与所述保持驱动件配合将所述举升锁定机构的保持件驱动至释放位。
可选的,所述连接上座和所述连接下座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连接上座和或所述连接下座中的一者在远离所述铰链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锁定件,另一者设有与所述锁定件配合的锁定凸条。
可选的,所述锁定凸条包括与所述设有用于与所述锁定件配合的定位斜面,所述定位斜面朝向所述铰链,所述定位斜面的宽度与所述锁定件相互配合。
可选的,所述连接上座和所述连接下座中的一者上设有锁定锚点,所述锁定件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锁定锚点上的螺杆和在所述螺杆上运动的压紧件,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定位斜面相互配合将所述连接上座和所述连接下座保持在工作态。
可选的,所述压紧件包括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的施力件和与所述定位斜面配合的咬合件,所述咬合件朝向所述锁定凸条的一侧设有向内缩进的配合区,所述配合区的侧壁包括与所述锁定凸条侧壁贴合的配合面和与所述定位斜面配合的咬合面,所述咬合件能够在所述螺杆的轴向上运动并将所述施力件的作用力传递至所述定位斜面上。
可选的,所述连接上座和/或所述连接下座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连接梁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当所述连接梁与所述连接组件配合时,所述第一定位孔与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孔对正。
可选的,所述连接下座截面形状为U形且开口内部用于收容所述连接梁,所述连接上座如下设置:
截面形状为U形且与所述连接下座合围包裹所述连接梁;或
截面形状为一形且封闭所述连接下座的开口处以包裹所述连接梁。
可选的,所述连接下座一侧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且设有供所述锁定件连接的锁定锚点,另一侧设有所述铰链,所述连接上座一侧与所述铰链连接,另一侧绕过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锁定件配合。
可选的,所述连接下座一侧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且设有所述铰链,另一侧设有供所述锁定件连接的锁定锚点,所述连接上座一侧与所述铰链连接,另一侧绕过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锁定件配合。
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各连接组件连接不同的连接梁,且不同的连接梁的延伸方向不同。
可选的,所述连接梁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所述连接梁为分体结构时包括:
两连接副梁,在长度方向上能够相互对接或相互分离;
插接梁,两端分别插接于两连接副梁,在长度方向上,所述插接梁上设有限制自身位置的限位盘或者具有平整的外表面。
可选的,两连接副梁相互对接的一侧径向尺寸扩张以形成对接面,所述插接梁的外部尺寸与所述连接副梁的内部尺寸对应。
可选的,所述连接副梁靠近所述对接面处设有支撑脚垫,所述支撑脚垫设置于所述连接副梁的底面上且用于与支撑面相抵。
可选的,所述柱式举升装置设有四个,所述连接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连接横梁和相对设置的两根连接纵梁,所述连接横梁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所述连接纵梁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可选的,各连接梁与对应的柱式举升装置的外侧连接,各柱式举升装置位于所述框架结构内侧。
可选的,所述连接纵梁与所述连接横梁共面或不共面。
可选的,各柱式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和与所述支撑面相抵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设有用于安装对应的连接梁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底部设有支撑脚垫,所述支撑脚垫设置于所述连接梁的底面上且用于与支撑面相抵。
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上至少设有两套连接组件,且两套连接组件的延伸方向不共面。
可选的,所述连接梁为方管,所述连接组件包裹并束紧对应的连接梁。
本申请还公开了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组装方法,包括:
围绕待举升的载具放置预设数量的柱式举升装置,打开各柱式举升装置的连接组件,使得连接上座和连接下座进入释放态;
取一体的连接梁或者组装好分体的连接梁,将连接梁放置于对应的连接组件内,操作各连接组件的锁定件,使得连接上座和连接下座进入工作态。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组件实现连接梁的可拆卸安装,兼顾了柱式举升装置的便携性和稳定性,同时举升柱内置的传动部件实现举升臂的运动,实现了举升柱和驱动组件的一体化设置,整体结构简单稳定,对于整体装置的小型化和紧凑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实施例中柱式举升装置示意图;
图1b为一实施例中吊装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1c为一实施例中举升柱和支撑机构示意图;
图2a为另一实施例中柱式举升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的柱式举升装置的吊装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2c为图2a中的柱式举升装置的举升柱和支撑机构示意图;
图2d为图2c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a为一实施例中应用螺杆式举升结构的柱式举升装置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的举升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c为一实施例中举升臂的驱动端配合示意图;
图3d为图3c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e为一实施例中传动组件配合示意图;
图3f为一实施例中驱动端、螺杆以及传动组件配合示意图;
图4a为一实施例中吊装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4b为图4a中的吊装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5a为一实施例中应用一种柱式举升装置的举升装置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的举升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a为一实施例中一种柱式举升装置配合示意图;
图6b为图6a中的一种柱式举升装置内部结构装配示意图(螺杆部分省略);
图7a为一实施例中举升装置示意图;
图7b为一实施例中举升装置中的举升锁定机构示意图;
图8a为一实施例中举升锁定机构示意图;
图8b为图8a中的举升锁定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8c为图8a中的举升锁定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d为图8a中的举升锁定机构的壳体的本体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8e为图8a中的举升锁定机构的保持件结构示意图;
图9a为一实施例中举升装置示意图;
图9b为一实施例中支撑机构示意图;
图9c为一实施例中支撑机构示意图(省略部分连接梁);
图10a为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与连接梁配合示意图;
图10b为图10a中的压紧件配合示意图;
图10c为一实施例中支撑机构省略连接组件示意图;
图11a为一实施例中举升装置示意图;
图11b为一实施例中举升装置侧面示意图;
图11c为图11b中支撑面处放大示意图;
图12a为一实施例中举升装置部分省略示意图;
图12b为图12a中的分体的连接梁装配示意图;
图12c为图12a中的另一结构的分体的连接梁装配示意图;
图12d为一实施例中举升装置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举升柱;
111、吊装机构;1111、吊装座;1112、吊装室;1113、吊装固定块;1114、吊装旋转组件;1115、旋转座;1116、旋转室;1117、旋转件;1118、吊装盖板;
112、支撑机构;1121、支撑座;1122、止转座;1123、连接筒体;1124、止转部;1125、定位齿;1126、定位件;1127、支撑侧缘;
113、第一台阶;114、第二台阶;115、避让槽;116、锁定槽;
12、举升机构;121、螺杆;1211、约束件;122、举升臂;1221、驱动端;1222、载荷端;1223、主动筒体;1224、从动筒体;1225、限位口;1226、托盘;1227、调节机构;
123、驱动组件;1231、驱动轴;1232、驱动电机;1233、减速箱;
124、传动组件;1241、滑块;1242、主动块;1243、从动块;1244、传动件;
13、底座;131、插接室;132、驱动室;133、安装开口;134、支撑上盖;135、支撑下盖;1351、检修开口;
136、加强框架;1361、上加强框;1362、下加强框;1363、加强件;1364、约束区;
14、壳体;
141、锁定机构;1411、锁舌;1412、锁定滑槽;1413、锁定复位件;1414、释锁驱动件;1415、驱动杆;1416、小径段;1417、台阶段;1418、大径段;1419、施力部;
142、保持机构;1421、保持件;1422、保持滑槽;1423、保持复位件;1424、保持驱动件;1425、保持孔;1426、释放孔;1427、固定耳;
1431、隔板;1432、过孔;1433、容置槽;1434、本体;1435、侧板;1436、底板;
144、触发组件;1441、固定板;1442、活动销;1443、触发部;1444、触发复位件;
20、连接梁;201、第二定位孔;211、对接面;22、插接梁;23、支撑脚垫;
30、连接组件;301、铰链;302、锁定凸条;303、定位斜面;304、第一定位孔;
31、连接上座;
32、连接下座;
33、锁定件;331、锁定锚点;332、压紧件;3321、施力件;3322、咬合件;3323、配合区;3324、配合面;3325、咬合面;333、螺杆;
34、安装结构;
40、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公开了柱式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安装在举升柱上的举升机构、设置在举升柱顶部或底部的驱动组件,举升机构包括举升臂和设置在举升柱内部的传动部件,举升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传动部件穿设并与举升臂配合的避让槽,驱动组件通过传动部件驱动举升臂相对于举升柱运动;举升臂上设有用于保持自身与举升柱相对位置的举升锁定机构。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举升柱内置的传动部件实现举升臂的运动,实现了举升柱和驱动组件的一体化设置,整体结构简单稳定,对于整体装置的小型化和紧凑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举升装置的稳定需要举升柱的支撑,下文中的实施例给出了举升柱装配的优选方式。参考图1a至图2d,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柱式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11、安装在举升柱11顶端的吊装机构111以及安装在举升柱11底部的支撑机构112;
吊装机构111包括:
吊装座1111,安装在举升柱11的顶端且内部设有吊装室1112;
吊装固定块1113,收容在吊装室1112内且用于连接举升柱11上的举升机构12;
吊装旋转组件1114,用于限制吊装座1111和吊装固定块1113在举升柱11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并释放吊装座1111和吊装固定块1113之间的相对旋转;
支撑机构112包括:
支撑座1121,一端与支撑面相抵,另一端与举升柱11的底端连接;
止转座1122,设置在支撑座1121和举升柱11的底端之间,且用于限制举升柱11和支撑座1121之间的旋转。
本实施例中的举升柱11通过底部的支撑机构112实现安装,吊装机构111用于实现举升机构12和举升柱11之间的连接。
吊装机构111中通过吊装旋转组件1114实现举升机构12和举升柱11之间的运动释放。上述运动具体表现为举升机构12的某一部件相对举升柱11的的旋转运动。该旋转运动可以是驱动举升相对举升柱11轴向上运动时伴生运动,例如通过螺杆121驱动举升机构12随着举升柱11上行或下行时的螺杆121转动;上述旋转运动也可以是举升机构12相对举升柱11轴向上运动时偶发运动,例如通过链条、驱动皮带、齿轮齿条等传动结构驱动举升机构12随着举升柱11上行或下行时为了更好适应载荷方向而产生的调整转动。
支撑机构112一来可以实现举升柱11轴向上的支撑,还可以实现举升柱11周向上的限位。当举升机构12相对于举升机运动时,参考上文中提到的举升机构12驱动方式,举升柱11可能会受到来自驱动机构转动分力,从而在自身周向上产生运动的趋势。本实施例通过止转座1122来是实现对举升柱11的定位效果。
综上,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吊装机构111和支撑机构112实现举升柱11的安装,同时吊装机构111能够实现举升机构12在举升柱11上的运动,整体结构简单稳定,对于整体装置的小型化和紧凑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下文将分别对吊装机构111和支撑机构112进行详细的阐释。参考一实施例中,吊装旋转组件1114包括:
旋转座1115,收容在吊装室1112内,且一端与吊装座1111相抵,另一端开放以形成旋转室1116;
旋转件1117,收容在旋转室1116内且用于释放吊装座1111和吊装固定块1113之间的相对旋转。
旋转座1115能够为旋转件1117的转动提供约束,避免在旋转的过程中造成部件的位移和定位失效。旋转件1117是释放旋转运动的实际部件。在具体产品中,根据旋转行程的不同,旋转件1117可以是不同的部件。例如当举升机构12的驱动部件为螺杆121时,旋转件1117可以是轴承、轴瓦等可以实现圆周旋转的部件;再例如当举升机构12的驱动部件为链条、驱动皮带、齿轮齿条等结构时,旋转件1117可以是例如橡胶座的弹性件等形式,该设置下的旋转件1117能够通过自身形变来释放旋转行程。
在吊装座1111和旋转座1115的装配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吊装室1112在截面上为台阶状,吊装座1111和旋转座1115在举升柱11的轴向上通过的第一台阶113相抵。
吊装座1111需要实现对于旋转座1115的定位,尤其是举升柱11轴向上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效果通过第一台阶113来实现。具体的,吊装座1111的形状和旋转座1115的形状互补,均为台阶形,两者通过相互对应的第一台阶113来相互配合。除了轴向上的限位外,第一台阶113外缘的配合还能实现吊装座1111和旋转座1115在举升柱11径向上的定位,从而提高装配的稳定性。
同理的,吊装座1111和举升柱11之间也需要实现轴向和径向的定位。参考一实施例中,举升柱11为筒形,吊装座1111至少一部分插设在举升柱11的顶端内且吊装座1111与举升柱11在轴向上通过的第二台阶114相抵。
第二台阶114的定位效果和上文中的第一台阶113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但是不同的是,吊装座1111可以选择收容一部分举升柱11或者一部分被举升柱11收容。在第二台阶114的配合上两者定位和装配效果差异不大,可以在实际产品中按需设置。
在吊装固定块1113和旋转件1117之间的配合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吊装固定块1113直接或通过中间部件抵压在旋转件1117上。
吊装固定块1113能够实现与举升机构12中某个部件的连接,例如图2a中的螺杆121。吊装固定块1113和旋转件1117之间的相互抵压来实现吊装。在具体产品中,吊装固定块1113和举升机构12中某个部件可以通过焊接、螺接、粘接、一体成型等多种形式,相应的吊装固定块1113和旋转件1117之间也可以设置为直接抵压、通过中间部件间接抵压等多种形式。
通过上文不难理解的,吊装机构111位于吊装室1112内设有多个部件且会产生相对运动。参考一实施例中,吊装座1111背向举升柱11的一侧设有吊装盖板1118,吊装盖板1118用于配合吊装座1111封闭吊装室1112。
吊装盖板1118封闭吊装室1112后能够实现吊装室1112内的部件与外部环境的隔离,从而提高吊装机构111的稳定性。在产品的使用中,也可以提高吊装机构111内润滑介质等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介质的维保周期。在附图所示的方案中,吊装盖板1118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吊装座1111顶端。
在支撑机构112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举升柱11为筒形,支撑座1121至少收容一部分举升柱11的底端,止转座11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举升柱11底端和支撑座1121之间的缝隙之间。
支撑座1121可以设置在支撑柱内部或者包裹于支撑柱外部,通过两者之间的定位关系来实现定位柱轴向和径向的固定。止转座1122位于举升柱11底端和支撑座1121之间的缝隙之间部分能够限制举升柱11和支撑座1121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为举升柱11提供更好的定位效果,避免部件之间不必要的磨损。
在止转座1122的具体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止转座1122包括:
连接筒体1123,套设于举升柱11底端和支撑座1121之间的缝隙之间;
止转部1124,自连接筒体1123的顶缘外翻并径向延伸,止转部1124与支撑座1121配合以限制连接筒体1123相对支撑座1121转动。
连通筒体与举升柱11底端之间可以是过盈配合通过摩擦力来相互限位,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止转结构,例如键槽,齿面等形式。止转部1124在支撑柱的径向上延伸能够提高限位力矩,同时止转部1124和支撑座1121之间的配合形式可以是直接配合,也可以如附图中通过一个独立的定位件1126配合。参考一实施例中,止转部1124为环形,环形的内侧缘与连接筒体1123的顶缘连接,环形的外缘上设有定位齿1125,支撑座1121上设有与定位齿1125相互啮合的定位件1126。定位件1126和定位齿1125啮合为止转座1122提供稳定的定位效果。
止转座1122除了对于举升柱11周向的限位外,还可以起到轴向的限位效果。参考一实施例中,止转座1122还包括支撑侧缘1127,支撑侧缘1127自连接筒体1123的内侧壁或者底缘径向延伸并与举升柱11的底缘相抵。
支撑侧缘1127可以是止转座1122上的单独部件,也可以如附图中所示由连接筒体1123的自身材料延伸形成。支撑侧缘1127在提供举升柱11轴向限位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止转座1122和举升柱11的配合间隙,从而为两者周向配合提供更好的机构基础。
如上文所述,传动部件可以是螺杆、链条、驱动皮带、齿轮齿条等等,具有不同的技术效果。下文中公开了一种利用螺杆实现的举升结构,参考图3a至图4b,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柱式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11和安装在举升柱11上的举升机构12,举升机构12包括:
螺杆121,设置在举升柱11的内部且沿着举升柱11的轴向延伸,螺杆121联动有驱动组件123;
举升臂122,一端为滑动安装在举升柱11的外部的驱动端1221,另一端为背向举升柱11延伸且用于承托的载荷端1222;
传动组件124,包括与螺杆121转动配合的滑块1241和安装在滑块1241上的传动件1244,传动件1244自滑块1241延伸至举升臂122,举升柱11上设有避让传动件1244的避让槽115。
螺杆121和滑块1241通过螺纹连接实现了丝杠运动副,在驱动组件123的作用下能够实现滑块1241在螺杆121的轴向上运动。滑块1241的运动通过传动件1244的同步能够实现驱动端1221的同步,从而实现了举升臂122在举升柱11上的运动。避让槽115除了释放传动件1244的运动行程外,还具有导向和限位的作用,能够提高传动件1244相对举升柱11运动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简单稳定,对于整体装置的小型化和紧凑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在滑块1241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滑块1241包括:
运动;
从动块1243,在举升柱11的轴向上抵压在主动块1242的上方,传动件1244设置在从动块1243上。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1241为分体设置。主动块1242主要用于实现与螺杆121的配合,从动块1243用于实现与传动件1244的配合,两者在受力性能存在不同的技术要求,两者分体设置的优点在于能够降低各部件的生产要求,利于降低成本和释放公差。在具体结构上,参考附图,从动块1243与主动块1242插接配合。从动块1243底部设有插接腔,主动块1242顶部设有插接部,两者相互配合。插接腔的设置实质上构成了从动块1243对主动块1242的罩设,提高了滑块1241整体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在避让槽115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避让槽115成对设置且两者之间的连线经过举升柱11的中轴线,传动件1244成对设置且分别经由对应的避让槽115与驱动端1221受力连接。
避让槽115在数量上的增加,能够提供更多传动件1244的设置,从而提高滑块1241和驱动端1221的连接效果。但是相应的,避让槽115贯穿了举升柱11的侧壁,因此避让槽115数量上的增加会导致举升柱11强度的下降,在本实施例中,避让槽115设有两条且相较于举升柱11的中轴线对称布置。
在举升臂122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驱动端1221包括:
主动筒体1223,套设在举升柱11外周且与传动件1244连接;
从动筒体1224,转动套设在主动筒体1223上,且随主动筒体1223在举升柱11的轴向上移动,载荷端1222与从动筒体1224连接。
举升臂122在实现举升柱11轴向的运动同时还需要实现举升柱11周向的运动,以适应不同的载荷尺寸,在举升柱11周向上的运动通过主动筒体1223和从动筒体1224之间的转动实现。当主动筒体1223和从动筒体1224相对转动时,举升臂122表现为在举升柱11周向上转动,从而实现上述的调整。本实施例中的设置优点在于举升臂122在相对举升柱11周向转动的同时不会对举升臂122相对于举升柱11轴向上的运动产生印象,从而保证两个运动的相对独立和稳定。
在举升过程中,举升臂122相对于举升柱11周向上的运动需要收到限制。参考一实施例中,从动筒体1224的底缘上设有多个限位口1225,主动筒体1223上设有与多限位口1225配合的限位件,从动筒体1224具有:
调整态,限位件和限位口1225分离且从动筒体1224能够相对主动筒体1223转动;
举升态,限位件和限位口1225卡合且从动筒体1224相对主动筒体1223静止。
本实施例中设置的优点在于限位件和限位口1225之间的配合关系与举升臂122之间不同的工作装配联动。当举升臂122上承受载荷时,从动筒体1224相对主动筒体1223在举升柱11轴上会存在一个下行的运动趋势,该运动趋势能够实现限位口1225和限位件之间的卡合,从而保证举升臂122在承受载荷时保持在举升态,提高整体装置在举升过程中的稳定性。限位件可以是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是主动筒体1223上的材料延伸形成,同理的,限位件可以设置在主动筒体1223上,也可以设置在于主动筒体1223连接的其他部件上。本实施例中强调的不同部件之间的力学配合关系,而非实际的连接关系。
举升臂122为了适应不同的载荷尺寸,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在举升柱11周向上的转动外,还可以设置载荷端1222的长度调整。参考一实施例中,载荷端1222包括用于承托载荷的托盘1226以及调整托盘1226相对举升臂122空间位置的调节机构1227。
托盘1226能够更高的适应载荷的外部形状,分散应力。调节机构1227可以独立调节托盘1226的空间位置,从而提高适应能力。调节机构1227具体可以包括:
高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托盘1226在举升柱11轴向上距离载荷端1222远近;
长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托盘1226在举升柱11径向上距离举升柱11远近;等。
在举升臂122的整体形态上,参考一实施例中,举升臂122整体为Z字形,载荷端1222和驱动端1221错位设置。
举升臂122的异形设置能够实现当载荷端1222与支撑面相抵时,驱动端1221距离支撑面仍有一段距离,从而方便驱动组件123的设置,提供设计空间,当然驱动组件123也可以不设置在此处。举升臂122设置为Z字形也会带来转角处应力集中的问题,可以如附图所示,在转角处设置用于加强的角件。
在螺杆121的安装形式上,参考一实施例中,举升柱11的顶端设有吊装机构111,吊装机构111包括:
吊装座1111,安装在举升柱11的顶端且内部设有吊装室1112;
吊装固定块1113,收容在吊装室1112内且用于连接螺杆121;
吊装旋转组件1114,用于限制吊装座1111和吊装固定块1113在举升柱11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并释放吊装座1111和吊装固定块1113之间的相对旋转。
吊装机构111用于实现螺杆121和举升柱11顶部之间的连接。吊装机构111中通过吊装旋转组件1114实现螺杆121和举升柱11之间的运动释放。从而实现在螺杆121受力的状态保证良好的转动性能。
关于吊装机构111的具体设置可以参见上文中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驱动组件123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举升柱11的底部设有支撑座1121,驱动组件123设置在支撑座1121内,驱动组件123至少设有沿螺杆121轴向设置的驱动轴1231,驱动轴1231直接或间接的与螺杆121传动连接。
驱动轴1231能够为螺杆121的旋转提供驱动力。如附图中所示,驱动轴1231和螺杆121之间也可以设置为插接配合。插接配合的优点在于除了提供转矩传递外还能够提供轴向的配合。参考一实施例中,驱动轴1231和螺杆121在轴向上相抵和/或驱动轴1231和螺杆121在轴向上相互对正;支撑座1121上设有限制螺杆121相对于支撑座1121的中轴线位置的约束件1211。
轴向上相抵的驱动轴1231和螺杆121能够相互限位,从而实现螺杆121的底部支撑,但是该配合方式对于螺杆121的整体长度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也可以如附图中所示的,螺杆121和驱动轴1231在轴向上设置配合间隙,以适应不同的配合误差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螺杆121的形变。轴向对正的设置能够确保螺杆121的受力平行于自身的轴线,从而延长吊装机构111和螺杆121的使用寿命。约束件1211能够配合和驱动轴1231约束螺杆121的相对位置。在具体产品中,约束件1211可以是设置在支撑座1121上的轴承。
传动部件的动力来自与驱动组件,下文中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优选的驱动组件设置方式。参考图5a至图6b,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柱式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11和底座13,底座13为筒状且底面与支撑面相抵,底座13的顶面设有插接室131,插接室131用于与举升柱11的底部配合;
底座13内设有驱动室132,驱动室132用于安装驱动组件123且与插接室131连通,驱动组件123通过插接室131与举升柱11内的部件传动连接;驱动室132内设有支撑件(未标号),支撑件用于受力抵靠驱动组件123和底座13的内侧壁。
底座13同时起到了受力体系和收容框架的作用。在受力体系上,举升柱11与底座13插接配合,从而实现举升柱11与支撑面之间的受力支撑,完成举升动作。其中举升柱11和底座13的插接可以是直接插接配合,也可以是如附图中所示的通过中间部件(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支撑座1121)间接插接。受力体系完整稳固,能够确保整体装置的安全性。
在收容框架上,底座13形成的驱动室132能够实现对驱动组件123的收容和驱动组件123传动连接的建立。驱动组件123设置在位于举升柱11底部的底座13内,能够节约空间,紧凑布局的同时还能够将更多的重量分布与举升柱11的底部,提高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同时驱动组件123和举升柱11内的部件传动关系更为简洁,在传动效率上具有优势。
内部中空的底座13在受力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形变,本实施例中为了克服该问题,支撑件、驱动组件123以及底座13构成了完整了举升柱11底部支撑体系。驱动组件123不仅仅提供举升的动力,更用于构成受力体系,该设计在需要举升装置需要整体小型化和精简化的场景中非常重要。
在插接室131的具体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插接室131朝向举升柱11开放,插接室131在支撑面上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或非圆形,举升柱11直接或通过中间部件间接插设在插接室131内。
插接室131的在支撑面上的投影形状能够带来不同技术效果。投影形状为圆形的插接室131能够实现举升柱11和底座13在不同角度下的配合,从而方便举升柱11和底座13的分离;投影形状为非圆形的插接室131能够实现举升柱11和底座13相互限位,从而实现举升柱11相对于底座13的止转,具体可以根据举升柱11的不同设置情况按需设置。在附图公开的实施例中,举升柱11通过中间部件实现与插接室131的配合。实际上,不难看出,附图公开的实施例在中间部件与底座13配合前,底座13内部为整体的中空结构,驱动室132和插接室131实际上为完全连通的一个整体结构,中间部件的介入实现了驱动室132和插接室131的分隔。
在驱动室132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底座13的侧面设有安装开口133,安装开口133供驱动组件123延伸至底座13外,支撑件避让安装开口133。
在现有技术水平下,为了实现较大的举升载荷,例如常规重量的载具的举升,驱动组件123需要较大的尺寸。完全收容于驱动室132的设计能够带来更为封闭的效果,但是也会带来底座13体积过大,驱动组件123热量堆积等问题。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开口133将部分驱动组件123释放到底座13外,能够带来更好的驱动效果以及更便捷的维护体验。
在底座13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底座13包括封闭顶部的支撑上盖134和封闭底面的支撑下盖135,支撑上盖134上开孔供举升柱11进入插接室131,支撑下盖135与驱动组件123连接并至少开放部分区域以暴露驱动组件123。
支撑上盖134在封闭底座13内部空间的同时还能起到补强的作用,提高底座13的结构强度,提供更好的受力表现。支撑下盖135同理,同时支撑下盖135对于驱动组件123的连接还能实现两者的相互补强。支撑下盖135能够为驱动组件123提供更好的定位效果,提高驱动组件123动作的稳定性;同时驱动组件123的刚性能够提高支撑下盖135的刚性,从而提高底座13的整体刚性。支撑下盖135的部分暴露驱动组件123能够方便驱动组件123的维保作业。在细节上参考一实施例中,支撑下盖135相较于底座13底缘回缩,支撑下盖135上开设有检修开口1351以暴露部分驱动组件123,驱动组件123与检修开口1351的侧缘连接,检修开口1351较支撑下盖135所在平面回缩。
支撑下盖135相较于底座13底缘回缩能够实现底座13的筒形的侧缘与支撑面接触时相较于支撑下盖135整体贴合支撑面而言减少接触面积,从而避免因为支撑面的不平整导致底座13整体的支撑效果。同时还能够避免支撑面上的异物可能对于支撑下盖135和驱动组件123造成的影响。检修开口1351的回缩与支撑下盖135的回缩同理。
在支撑件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底座13内还设有加强框架136,加强框架136包括:
上加强框1361,侧缘与底座13的内侧壁贴靠且中部避让插接室131;
下加强框1362,侧缘与底座13的内侧壁贴靠且底面与支撑下盖135贴靠;
加强件1363,设有多个且两端分别连接上加强框1361和下加强框1362,加强件1363为支撑件。
加强框架136通过网笼式的框架结构为底座13提供了更好的受力性能,同时避免了对于底座13内部空间的占用。相较于增加底座13的壁厚来实现更好的受力性能的方案而言,本实施例具有更好的重量和加工优势。
在驱动组件123和加强框架136的配合上,参考一实施例中,下加强框1362中部设有与驱动组件123配合的约束区1364,约束区1364在支撑面上的投影形状为非圆形,驱动组件123至少一部分与约束区1364形状互补并卡合在约束区1364内。
约束区136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驱动组件123和和底座13的一体性,从而提高装置整体的工作表现。在约束区1364与驱动组件123具体部件的配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23包括驱动电机1232和减速箱1233,减速箱1233收容于驱动室132内,驱动电机1232自驱动室132延伸至驱动室132外。
参考上文中关于将驱动组件123部分设置在底座13外的技术效果,将驱动电机1232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驱动室132外是合理的优选,同时减速箱1233因为是主要输出和承受扭矩的部件,设置在加强框架136内能够有效提高受力性能。如附图所示,减速箱1233外形为长方体,通过约束区1364的配合能够实现减速箱1233的定位效果。从受力体系来看,参考一实施例中,减速箱1233的外侧壁通过支撑件与底座13内侧壁相抵。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即为上文中提到的加强件1363。此时,加强件1363还能起到散热的作用。
从运动的几何关系来看,参考一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232的输出轴(图未示)的轴线与举升柱11的轴线存在夹角。当驱动电机1232输出动力时,可能会对举升柱11的定位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驱动电机1232的输出轴的轴线与举升柱11的轴线交叉设置来克服该问题。具体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两者的轴线相互垂直,减速箱1233的驱动轴1231直接与螺杆121相互连接,而驱动电机1232自身轴线方向通过与底座13上的安装开口133的侧缘相抵来遏制驱动组件123可能受到的反向的运动趋势,从而避免了驱动组件123对于举升柱11可能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横置的驱动电机1232布局能够节省举升臂122和举升柱11下方的空间,方便产品的小型化。
举升臂的运动过程需要通过举升锁定机构来实现安全,下文的实施例中,优选了一种结构稳定,方便操作的升锁定机构形式,参考图7a至图8e,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柱式举升装置,包括举升锁定机构,举升锁定机构包括壳体14,壳体14内设有相互联动的锁定机构141和保持机构142;
锁定机构141包括:
锁定滑槽1412,设置在壳体14上;
锁舌1411,与锁定滑槽1412滑动配合,锁舌1411具有探出壳体14的锁定位和缩入壳体14的释锁位;
锁定复位件1413,用于驱动锁舌1411进入锁定位;
释锁驱动件1414,用于驱动锁舌1411进入释锁位;
保持机构142包括:
保持滑槽1422,设置在壳体14上且与锁定滑槽1412交叉设置;
保持件1421,与保持滑槽1422滑动配合,释锁驱动件1414贯穿保持件1421,保持件1421具有:
保持位,干涉释锁驱动件1414并将锁舌1411保持在释锁位;
释放位,允许释锁驱动件1414穿设并允许锁舌1411进入锁定位;
保持复位件1423,用于驱动保持件1421进入保持位;
保持驱动件1424,用于驱动保持件1421进入释放位。
锁定机构141和保持机构142实际上均用于实现锁定,锁定机构141用于实现壳体14和与锁舌1411对应的部件之间的锁定,保持机构142用于实现锁舌1411与壳体14之间的锁定。锁定机构141和保持机构142之间通过保持件1421和释锁驱动件1414之间实现联动。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锁定机构141和保持机构142的配合实现举升过程中的锁定和释锁,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好,使用方便。
释锁驱动件1414的具体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释锁驱动件1414包括与锁舌1411连接的驱动杆1415,驱动杆1415包括自锁舌1411起依次连接的小径段1416、台阶段1417以及大径段1418,处于保持位的保持件1421与台阶段1417干涉。
驱动杆1415上的台阶段1417与保持件1421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自身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锁舌1411相对位置的确定。当台阶段1417与保持件1421相互干涉时,锁舌1411即被保持在释锁位,从而释放举升动作的运动行程。通过不同径向尺寸的驱动杆1415能够在实现锁定机构141和保持机构142联动的同时,能够实现部件的连接关系间接,便于生产和装配。
在释锁驱动件1414驱动上,可以由其他部件联动触发,也可以参考一实施例中,释锁驱动件1414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4外的施力部1419;大径段1418延伸至壳体14外侧与施力部1419受力连接。
施力部1419用于供操作人员驱动锁舌1411克服锁定复位件1413的驱动力进入释锁位。在附图公开的实施例中,施力部1419膨大以限制锁舌1411探出壳体14的最大行程。
保持件1421和驱动杆1415的配合关系上,参考一实施例中,保持件1421上设有供驱动杆1415穿设的保持孔1425和释放孔1426,保持孔1425的内径略大于小径段1416的外径,释放孔1426的内径略大于大径段1418的外径,保持孔1425和释放孔1426相互连通,保持件1421由保持位进入释放位时,驱动杆1415由保持孔1425进入释放孔1426。
保持件1421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保持孔1425和释放孔1426的轴线与驱动杆1415的轴线对正的过程。当保持孔1425与驱动杆1415的轴线对正时,因为保持孔1425的内径小于大径段1418的外径,因此驱动杆1415无法在锁定复位件1413的作用下实现锁舌1411进入锁定位,保持件1421因此能够实现锁定。同理的,当释放孔1426与驱动杆1415的轴线对正时,因为释放孔1426的内径大于大径段1418的外径,因此驱动杆1415能够锁定复位件1413的作用下运动并实现锁舌1411进入锁定位。
锁定复位件1413在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锁定复位件1413为抵压在壳体14和锁舌1411之间的压簧。进一步的,壳体14上设有隔离锁定滑槽1412和保持滑槽1422的隔板1431,隔板1431上设有供释锁驱动件1414穿设的过孔1432,锁定复位件1413设置在隔板1431和锁舌1411之间。
隔板1431除了能够隔离锁定滑槽1412和保持滑槽1422,提供更好为保持件1421和锁舌1411提供更为独立运动空间外,还能够通过过孔1432实现对于释锁驱动件1414的运动约束。过孔1432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锁舌1411运动的运动性,保证锁定和释锁的稳定。
在保持复位件1423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述保持件1421在运动方向的两侧设有背向延伸的固定耳1427,保持复位件1423设有多个且分别设置在固定耳1427和壳体14之间。
固定耳1427为保持复位件1423提供稳定的施力部1419位,从而提高保持件1421动作的稳定性。保持复位件1423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为抵压在固定耳1427和壳体14之间压簧。壳体14上设有收容至少一部保持复位件1423的容置槽1433。
与施力部1419类似的,保持驱动件1424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4外侧。参考一实施例中,保持驱动件1424与保持件1421为一体结构且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壳体14外侧。
在壳体14的构成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壳体14包括设置有锁定滑槽1412和保持滑槽1422的本体1434,封闭锁定滑槽1412的底板1436以及封闭保持滑槽1422的侧板1435;释锁驱动件1414贯穿侧板1435延伸至壳体14的外侧,处于锁定位下的锁舌1411从壳体14背向侧板1435的一侧探出壳体14。
本申请还公开了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11、在举升柱11上运动的举升臂122以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举升锁定机构,举升柱11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自身轴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锁定槽116,举升锁定机构随举升臂122运动,举升锁定机构的锁舌1411与锁定槽116对应锁合。
如附图所示的,锁定槽116对应举升的路径上设有多个,锁舌1411能与对应位置的锁定槽116配合,从而实现在适当位置的锁定。相应的,锁舌1411上还可以设置引导斜面,实现在举升过程中,锁定槽116的侧壁驱动锁舌1411进入释锁位。
在具体的装配关系上,参考一实施例中,举升柱11底部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与举升锁定机构的保持驱动件1424配合的触发组件144,举升臂122运行至预设位置时,触发组件144与保持驱动件1424配合将举升锁定机构的保持件1421驱动至释放位。
触发组件144用于实现保持驱动件1424的动作。如附图所示,触发组件144包括与底座连接的固定板1441,活动安装在固定板1441上的活动销1442,安装在活动销1442顶端的触发部1443,设置在触发部1443和固定板1441之间的触发复位件1444。触发部1443可以为柔性材料以保护保持件1421。
在工作过程中,随着举升臂122的上行,壳体14随举升臂122上行,在上行过程中,锁定槽116的侧壁驱动锁舌1411进入释锁位,从而释放举升臂122上行的运动形成,当举升臂122运动至需要的位置时,锁舌1411在锁定复位件1413的作用下与对应的锁定槽116锁合,举升臂122和举升柱11的相对位置锁定。
当需要释放举升臂122的运动时,操作人员通过施力部1419实现驱动杆1415克服锁定复位件1413的弹力将锁舌1411驱动室释锁位,此时保持件1421在保持复位件1423的弹力下进入保持位,驱动杆1415与进入保持孔1425,保持孔1425的侧缘与台阶段1417干涉,锁舌1411被保持在释锁位,举升臂122的运动形成能够释放。
当举升臂122运行至预设位置,例如附图中的最低位置时,位于底座上的触发组件144的触发部1443与保持驱动件1424相互作用,驱使保持件1421克服保持复位件1423的弹力沿着保持滑槽1422运动,直至驱动杆1415的轴线与释放孔1426的轴线对正,驱动杆1415在锁定复位件1413的作用下运动使得锁舌1411进入锁定位,此时举升锁定机构能够实现与锁定槽116的锁合。
本申请公开了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包括至少三个柱式举升装置以及与各柱式举升装置可拆卸安装的连接梁20,柱式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11和安装在举升柱11底部的支撑机构112,支撑机构112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梁20的连接组件30,各连接梁20构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直接或间接与支撑面40相抵;连接组件30包括:
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其中一者与支撑机构112固定连接,且两者具有夹持并定位连接梁20的工作态和相互远离以允许连接梁20与连接组件30分离的释放态;
锁定件33,安装在连接上座31或连接下座32上,用于将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保持在工作态。
连接组件30用于实现支撑机构112和连接梁20的可拆卸安装,兼顾了柱式举升装置的便携性和稳定性。当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处于工作态时,连接梁20与支撑机构112相互位置确定,从而构建了稳定的受力体系,实现举升柱11在空间上的稳定设置。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的工作态通过锁定件33来实现,锁定件33从原理上应避免直接承受举升的负载,避免锁定失效的可能。
在锁定件33的具体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通过铰链301连接,连接上座31和或连接下座32中的一者在远离铰链301的一侧设置有锁定件33,另一者设有与锁定件33配合的锁定凸条302。
锁定凸条302从功能上用于实现锁定力矩的均匀分布以及锁定件33的定位功能,从而提高锁定件33的锁定的效果。
锁定凸条302可以设置为多种形状,例如设置为平整的承托面,用于更稳定的实现与锁定件33的配合。也可以参考一实施例中,锁定凸条302包括用于与锁定件33配合的定位斜面303,定位斜面303朝向铰链301,定位斜面303的宽度与锁定件33相互配合。
定位斜面303能够确保锁定件33在锁定状态下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斜面303朝向铰链301设置,即锁定件33在于定为斜面配合的过程中所受力方向至少包括朝向铰链301方向的分力,从而避免锁定件33锁定状态的意外失效。定位斜面303的宽度与锁定件33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定位斜面303对锁定件33的定位。例如图9c所示,定位斜面303两侧的平台对锁定件33实现了限位,在锁定件33处于锁定状态下无法沿着定位斜面303运动,从而提高了锁定件33工作的稳定性。
在锁定件33的锁定力矩建立上,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中的一者上设有锁定锚点331,锁定件33包括一端铰接在锁定锚点331上的螺杆333和在螺杆333上运动的压紧件332,压紧件332与定位斜面303相互配合将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保持在工作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锁定锚点331和压紧件332实现对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中的一者施加作用力,从而实现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的相互靠近。锁定件33在将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保持在工作态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对连接梁20的夹持,从而提供连接梁20轴向上的摩擦力,提高稳定性。
在压紧件332的设置上,压紧件332通过与螺杆333之间丝杠运动副实现与锁定凸条302的压紧,但是丝杠运动副转动和轴向运动同时发生的特性会对压紧件332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参考一实施例中,压紧件332包括与螺杆333螺纹配合的施力件3321和与定位斜面303配合的咬合件3322,咬合件3322朝向锁定凸条302的一侧设有向内缩进的配合区3323,配合区3323的侧壁包括与锁定凸条302侧壁贴合的配合面3324和与定位斜面303配合的咬合面3325,咬合件3322能够在螺杆333的轴向上运动并将施力件3321的作用力传递至定位斜面303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咬合件3322和施力件3321独立设置避免了丝杠运动副中转动和轴向运动同时发生的问题,同时咬合件3322通过配合区3323的配合面3324实现相对于螺杆333的止转,实现了咬合面3325和定位斜面303更好的配合效果,在提升了锁定件33的锁定效果的同时提高了产品整体的稳定性。
如上文中提到的,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可以通过对连接梁20的外周面施加压力来实现定位效果,也可以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上座31和/或连接下座32上设有第一定位孔304,连接梁20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201,当连接梁20与连接组件30配合时,第一定位孔304与一个第二定位孔201对正。
第一定位孔304和第二定位孔201对正的状态下可以穿设定位销(图未示),从而实现连接上座31、连接下座32以及连接梁20之间的刚性连接,在柱式举升装置受力时,能够有效提高稳定性能。第二定位孔201在数量上的增加也可以提高适应性能,方便微调。多个第二定位孔201可以如附图所示为独立的多个孔洞,也可以设置为相互连通为长条形的带有限位孔的导向槽。
在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的具体形状上,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下座32截面形状为U形且开口内部用于收容连接梁20,连接上座31如下设置:
截面形状为U形且与连接下座32合围包裹连接梁20;或
截面形状为一形且封闭连接下座32的开口处以包裹连接梁20。
连接下座32作为用于承托连接梁20的部件,设置为U形且收容连接梁20能够提高连接梁20的稳定性。连接上座31为U形且包裹连接梁20能够将作用力更均匀的分布至连接梁20和支撑机构112的有效受力点上,从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连接上座31为一形能够降低连接上座31的重量,便于操作。
如上文所述的,连接梁20、连接组件30、支撑机构112构成了相互连接的支撑体系,从而实现举升柱11的稳定设置。参考一实施例中,支撑机构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组件30,各连接组件30连接不同的连接梁20,且不同的连接梁20的延伸方向不同。
延伸方向不同的连接梁20能够在相同材料、重量以及体积的情况下,在重力方向上提供更大的投影面积,从而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效果。
下面结合具体结构阐释不同的设置方式,参考图9c中所示,图中A处所指的连接下座32一侧与支撑机构112连接且设有供锁定件33连接的锁定锚点331,另一侧设有铰链301,连接上座31一侧与铰链301连接,另一侧绕过连接梁20与锁定件33配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锚点331和铰链301的位置可以互换,相应的,锁定凸边的位置也应该相应的调整。
参考图9c中所示,图中B处所指的连接下座32一侧与支撑机构112连接且设有铰链301,另一侧设有供锁定件33连接的锁定锚点331,连接上座31一侧与铰链301连接,另一侧绕过连接梁20与锁定件33配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凸边和铰链301的位置可以互换,相应的,锁定锚定的位置也应该相应的调整。
在实际的产品中,两种连接的方式可以按需组合,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例如附图9c所示中,两个连接组件30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连接,主要考虑的是不同的连接梁20在连接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同时也避免了连接组件30之间的相互干涉。除了连接组件30的扣合方式存在可选方案外,两连接组件30的锁定件33设置位置也可以按需设置相同或不相同。参考附图9c所示,两连接组件30的锁定件33设置位置不相同,其中A处锁定件33设置于连接组件30靠近支撑机构112的一侧,而B处锁定件33设置与连接组件30远离支撑机构112的一侧。与上文中同理的,主要考虑的是不同的连接梁20在连接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同时也避免了连接组件30之间的相互干涉。具体的设置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来调整。
在连接组件30的安装设置上,参考附图10c,支撑机构112上设有用于安装对应结构的安装结构34,安装结构34和连接组件3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也可以通过插接等方便拆卸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拆卸性能,以方便储运。
结合图10a,以图中的连接组件30为例,示例性的阐释连接组件30具体工作过程。当需要实现连接组件30和连接梁20的安装时:
首先需要打开连接组件30,在储运过程中连接组件30默认为锁定状态,能够防止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在储运过程中损耗;通过旋转锁定件33的施力件3321,释放咬合件3322的运动行程,当咬合件3322的运动行程能够允许咬合面3325脱出锁定斜面时,将螺杆333以锁定锚点331为转动轴线转动,此时连接上座31的锁定被释放,操作人员手动翻开连接上座31;
其次安装连接梁20,将对应的连接梁20放置进入连接下座32,并调整定位孔之间的相对位置,确认后手动闭合连接上座31,通过定位销(图未示)定位连接梁20,定位销能够防止在连接组件30锁定的过程中连接梁20相对连接组件30发生相对位移;
最后锁定连接组件30,将螺杆333以锁定锚点331为转动轴线转动并调整咬合件3322的位置,直至锁定凸条302侧壁和配合面3324贴合,定位斜面303与咬合面3325贴合,再旋转施力件3321压紧咬合件3322,实现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的锁定。该步骤中具体的施力件3321锁定力矩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设置来调整。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梁20尺寸大于连接组件30的容置尺寸,需要通过锁定件33来实现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对连接梁20的束紧,此时施力件3321需要较大的锁定力矩;也可以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来防止施力件3321的过紧;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梁20尺寸小于或等于连接组件30的容置尺寸,此时施力件3321需要较小的锁定力矩;也可以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来防止施力件3321的过紧。
参考图11a至图12d,本申请公开了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包括至少三个柱式举升装置以及与各柱式举升装置可拆卸安装的连接梁20,各柱式举升装置至少连接两个连接梁20且两连接梁20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各连接梁20构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直接或间接与支撑面40相抵。
至少三个且相互之间的连线之间具有夹角的柱式举升装置构成了平面举升体系,能够实现一个相对于支撑面40远离的支撑平面,从而实现载具举升。柱式举升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由连接梁20构成的框架结构来确定。因此本实施例中,框架结构和柱式举升装置形成了可拆卸的举升体系。框架结构除了受到来自柱式举升装置之间的作用力外,还可以通过与支撑面40相抵来用于承受载荷,提高举升体系的稳定性。
在连接梁20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梁20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连接梁20为分体结构时包括:
两连接副梁21,在长度方向上能够相互对接或相互分离;
插接梁22,两端分别插接于两连接副梁21,在长度方向上,插接梁22上设有限制自身位置的限位盘或者具有平整的外表面。
连接梁20为一体结构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且方便生产。但是因为尺寸的限制,较长的尺寸会对储运产生一定的影响,适合较小尺寸的应用场景。在常见的载具尺寸的应用场景中,连接梁20可以通过分体结构来提高储运表现。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分体结构对于连接梁20强度造成的影响,通过插接梁22来提高连接副梁21的连接效果。在细节上,插接梁22上的限位盘能够提高连接效果(参考图12c),但是通过会对适应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同理的具有平整的外表面的插接梁22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参考图12b),但是在特定场合下的极限力学性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当然,连接副梁21也可以对插接梁22惊醒适应性的优化,例如在内部或者外周设置限制插接梁22极限位置的限位机构(图未示)。
除了插接梁22以外,连接副梁21自身也设置了提高连接效果的结构。参考一实施例中,两连接副梁21相互对接的一侧径向尺寸扩张以形成对接面211,插接梁22的外部尺寸与连接副梁21的内部尺寸对应。
对接面211能够扩大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力学表现。但是对接面211也对插接梁22包裹连接副梁21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插接梁22插设于连接副梁21内来克服该问题,上文中提到的限位机构等也可以设置在连接副梁21的内侧壁上。
为了提高连接副梁21的储运表现,因此两者的尺寸一致或者接近,从图中不难看出,对接面211设置在连接梁20的中间区域。但是该位置会对连接梁20的力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副梁21靠近对接面211处设有支撑脚垫23,支撑脚垫23设置于连接副梁21的底面上且用于与支撑面40相抵。
支撑脚垫23在提高框架结构的载荷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连接副梁21的连接处对连接梁20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支撑脚垫23的设置具有多种变形,例如可以是柔性的,也可以是刚性的;可以是平整的表面,也可以是表面粗糙的;可以与支撑面40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也可以参考附图所示通过环形结构来降低接触面积的同时提高等效投影面积,等等。
在各连接梁20的关系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各连接梁20与对应的柱式举升装置的外侧连接,各柱式举升装置位于框架结构内侧。
位于柱式举升装置外侧的连接梁20能够保护柱式举升装置,避免使用过程中柱式举升装置收到损伤。同时连接梁20能够在整体产品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扩大框架结构在重力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从而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在重力投影面上,各连接梁20的布置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梁20包括连接横梁和连接纵梁。连接横梁和连接纵梁相互之间的夹角可以如附图所示为直角,也可以为其他角度。横纵的表述并不局限为正方向,只是相对概念,等同于第一连接梁20和第二连接梁20。
在重力方向上,各连接梁20的布置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纵梁与连接横梁共面或不共面。共面的连接梁20设置更为规整,方便载具的移动,不共面的连接梁20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表现,且方便拆装。
整体举升装置除了框架结构受力外,支撑机构112也是重要的支撑部件。参考一实施例中,各柱式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11和与支撑面40相抵的支撑机构112,支撑机构112上设有用于安装对应的连接梁20的连接组件30,连接组件30的底部设有支撑脚垫23,支撑脚垫23设置于连接梁20的底面上且用于与支撑面40相抵。
连接组件30在于支撑机构112连接的同时与连接梁20实现可拆卸的连接,当连接组件30通过支撑脚底与支撑面40相抵时,等效于连接梁20和支撑机构112与支撑面40连接,整体结构稳定简洁。
在连接组件30的数量上,参考一实施例中,支撑机构112上至少设有两套连接组件30,且两套连接组件30的延伸方向不共面。
连接组件30的延伸方向可以等同或不等同与连接梁20的延伸方向,在实际产品中,连接梁20不一定为直线设置的部件。
在连接梁20的具体形状上,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梁20为方管,连接组件30包裹并束紧对应的连接梁20。
连接梁20为方管能够承受自身周向上的应力,配合连接组件30的束紧,能够进一步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参考附图11a,柱式举升装置设有四个,连接梁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连接横梁和相对设置的两根连接纵梁。
从原理上,连接横梁可以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同理的连接纵梁可以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具体的设置可以按需调整。
本申请还公开了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组装方法,包括:
围绕待举升的载具放置预设数量的柱式举升装置,打开各柱式举升装置的连接组件,使得连接上座和连接下座进入释放态;
取一体的连接梁或者组装好分体的连接梁,将连接梁放置于对应的连接组件内,操作各连接组件的锁定件,使得连接上座和连接下座进入工作态。
下面结合图11a,示例性的阐释本申请中的举升装置的使用过程。
当需要将举升装置搭设在支撑面40上时,首先放置需要数量的柱式举升装置,并打开所有的连接组件30;
取一体的连接梁20或者组装好分体的连接梁20,将连接梁20放置于对应的连接组件30内,锁定对应的连接的组件。
举升装置即可展开作业。
举升装置的拆分同理,在此不再赘述。不难理解的,本申请的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组装方法能够通过上述中的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实施,同理的,上文中的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也能实施本申请中的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组装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柱式举升装置以及与各柱式举升装置可拆卸安装的连接梁,所述柱式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安装在所述举升柱上的举升机构、设置在所述举升柱顶部或底部的驱动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举升柱底部的支撑机构,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举升臂和设置在所述举升柱内部的传动部件,所述举升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传动部件穿设并与所述举升臂配合的避让槽,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传动部件驱动所述举升臂相对于所述举升柱运动;所述举升臂上设有用于保持自身与所述举升柱相对位置的举升锁定机构;
所述柱式举升装置设有用于安装连接梁的连接组件,所述支撑机构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组件,各连接组件连接不同的连接梁,且不同的连接梁的延伸方向不同,各连接梁构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直接或间接与支撑面相抵;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上座和连接下座,其中一者与所述支撑机构固定连接,且两者具有夹持并定位所述连接梁的工作态和相互远离以允许所述连接梁与所述连接组件分离的释放态;
锁定件,安装在所述连接上座或所述连接下座上,用于将所述连接上座和所述连接下座保持在工作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式举升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举升柱顶端的吊装机构;
所述吊装机构包括:
吊装座,安装在所述举升柱的顶端且内部设有吊装室;
吊装固定块,收容在所述吊装室内且用于连接所述举升柱上的举升机构;
吊装旋转组件,用于限制所述吊装座和所述吊装固定块在所述举升柱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并释放所述吊装座和所述吊装固定块之间的相对旋转;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支撑座,一端与支撑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举升柱的底端连接;
止转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举升柱的底端之间,且用于限制所述举升柱和所述支撑座之间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旋转组件包括:
旋转座,收容在所述吊装室内,且一端与所述吊装座相抵,另一端开放以形成旋转室;
旋转件,收容在所述旋转室内且用于释放所述吊装座和所述吊装固定块之间的相对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柱为筒形,所述支撑座至少收容一部分所述举升柱的底端,所述止转座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举升柱底端和所述支撑座之间的缝隙之间;
所述举升柱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为筒状且底面与支撑面相抵,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插接室,所述插接室用于与所述举升柱的底部配合;
所述底座内设有驱动室,所述驱动室用于安装驱动组件且与所述插接室连通,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插接室与所述举升柱内的传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室内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受力抵靠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底座的内侧壁;
所述底座包括封闭顶部的支撑上盖和封闭底面的支撑下盖,所述支撑上盖上开孔供所述举升柱进入所述插接室,所述支撑下盖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并至少开放部分区域以暴露所述驱动组件;
所述底座内还设有加强框架,所述加强框架包括:
上加强框,侧缘与所述底座的内侧壁贴靠且中部避让所述插接室;
下加强框,侧缘与所述底座的内侧壁贴靠且底面与所述支撑下盖贴靠;
加强件,设有多个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加强框和所述下加强框,所述加强件为所述支撑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包括:
所述传动部件,配置为螺杆且在所述举升柱的内部且沿着所述举升柱的轴向延伸,所述螺杆联动有所述驱动组件;
所述举升臂,一端为滑动安装在所述举升柱的外部的驱动端,另一端为背向所述举升柱延伸且用于承托的载荷端;
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螺杆转动配合的滑块和安装在所述滑块上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自所述滑块经由所述避让槽延伸至所述举升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包括:
主动筒体,套设在所述举升柱外周且与所述传动件连接;
从动筒体,转动套设在所述主动筒体上,且随所述主动筒体在所述举升柱的轴向上移动,所述载荷端与所述从动筒体连接;
所述从动筒体的底缘上设有多个限位口,所述主动筒体上设有与多所述限位口配合的限位件,所述从动筒体具有:
调整态,所述限位件和所述限位口分离且所述从动筒体能够相对所述主动筒体转动;
举升态,所述限位件和所述限位口卡合且所述从动筒体相对所述主动筒体静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锁定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互联动的锁定机构和保持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锁定滑槽,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锁舌,与所述锁定滑槽滑动配合,所述锁舌具有探出所述壳体的锁定位和缩入所述壳体的释锁位;
锁定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锁舌进入所述锁定位;
释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锁舌进入所述释锁位;
所述保持机构包括:
保持滑槽,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锁定滑槽交叉设置;
保持件,与所述保持滑槽滑动配合,所述释锁驱动件贯穿所述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具有:
保持位,干涉所述释锁驱动件并将所述锁舌保持在释锁位;
释放位,允许所述释锁驱动件穿设并允许所述锁舌进入锁定位;
保持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保持件进入所述保持位;
保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保持件进入所述释放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上座和所述连接下座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连接上座和或所述连接下座中的一者在远离所述铰链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锁定件,另一者设有与所述锁定件配合的锁定凸条;
所述锁定凸条包括与所述设有用于与所述锁定件配合的定位斜面,所述定位斜面朝向所述铰链,所述定位斜面的宽度与所述锁定件相互配合;
所述连接上座和所述连接下座中的一者上设有锁定锚点,所述锁定件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锁定锚点上的螺杆和在所述螺杆上运动的压紧件,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定位斜面相互配合将所述连接上座和所述连接下座保持在工作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所述连接梁为分体结构时包括:
两连接副梁,在长度方向上能够相互对接或相互分离;
插接梁,两端分别插接于两连接副梁,在长度方向上,所述插接梁上设有限制自身位置的限位盘或者具有平整的外表面;
两连接副梁相互对接的一侧径向尺寸扩张以形成对接面,所述插接梁的外部尺寸与所述连接副梁的内部尺寸对应;
所述连接副梁靠近所述对接面处设有支撑脚垫,所述支撑脚垫设置于所述连接副梁的底面上且用于与支撑面相抵。
10.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围绕待举升的载具放置预设数量的柱式举升装置,打开各柱式举升装置的连接组件,使得连接上座和连接下座进入释放态;
取一体的连接梁或者组装好分体的连接梁,将连接梁放置于对应的连接组件内,操作各连接组件的锁定件,使得连接上座和连接下座进入工作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10636.8A CN112408240B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10636.8A CN112408240B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08240A CN112408240A (zh) | 2021-02-26 |
CN112408240B true CN112408240B (zh) | 2024-02-06 |
Family
ID=74776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10636.8A Active CN112408240B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082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64471A (zh) * | 2021-05-28 | 2021-08-17 | 重庆峘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举升单元、举升系统及举升方法 |
CN113321148A (zh) * | 2021-05-28 | 2021-08-31 | 重庆峘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举升单元、举升系统及举升方法 |
CN113307178A (zh) * | 2021-05-28 | 2021-08-27 | 重庆峘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举升装置、车辆举升系统及车辆举升方法 |
CN113294037B (zh) * | 2021-06-28 | 2024-08-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锁环座组件、门锁、冰箱 |
CN113306446A (zh) * | 2021-07-20 | 2021-08-27 | 重庆峘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 适应多种车型的换电系统 |
CN114162751B (zh) * | 2021-10-22 | 2023-07-21 | 重庆瑞普机器人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车胎托举设备的重力消除间隙结构以及汽车车胎托举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90783A (zh) * | 2018-01-05 | 2018-06-22 | 台州创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检修用举升机 |
CN207699102U (zh) * | 2018-01-15 | 2018-08-07 | 烟台通和精工有限公司 | 防爆型分体式地藏举升机 |
CN207861792U (zh) * | 2018-01-29 | 2018-09-14 | 烟台通和精工有限公司 | 可移动地藏举升柱式车辆举升机 |
CN209338037U (zh) * | 2018-10-25 | 2019-09-03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举升机 |
CN110194424A (zh) * | 2019-06-20 | 2019-09-03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汽车检修用升降机 |
CN210366809U (zh) * | 2019-07-31 | 2020-04-21 | 成都市宏途路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双柱液压举升机的举升机构 |
CN214456486U (zh) * | 2020-11-20 | 2021-10-22 | 杭州莱本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 |
-
2020
- 2020-11-20 CN CN202011310636.8A patent/CN1124082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90783A (zh) * | 2018-01-05 | 2018-06-22 | 台州创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检修用举升机 |
CN207699102U (zh) * | 2018-01-15 | 2018-08-07 | 烟台通和精工有限公司 | 防爆型分体式地藏举升机 |
CN207861792U (zh) * | 2018-01-29 | 2018-09-14 | 烟台通和精工有限公司 | 可移动地藏举升柱式车辆举升机 |
CN209338037U (zh) * | 2018-10-25 | 2019-09-03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举升机 |
CN110194424A (zh) * | 2019-06-20 | 2019-09-03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汽车检修用升降机 |
CN210366809U (zh) * | 2019-07-31 | 2020-04-21 | 成都市宏途路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双柱液压举升机的举升机构 |
CN214456486U (zh) * | 2020-11-20 | 2021-10-22 | 杭州莱本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08240A (zh) | 2021-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08240B (zh) | 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 |
CA1293362C (en) | Crimping machine for hose and fitting assemblies | |
CN105369725B (zh) | 具有可更换铣刨部件的地面铣刨机及其铣刨部件的更换方法 | |
KR102137298B1 (ko) | 힌지와 리프팅 부재를 갖춘 파이프 가공 장치 및 파이프 가공 장치용 지지 부재 | |
JP5129378B1 (ja) | 倍力機構付きシリンダ装置 | |
JP2013536334A (ja) | バッテリ駆動式採鉱車両 | |
CN214456486U (zh) | 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 | |
CN109562497B (zh) | 用于可再次松脱地固定模块的器具 | |
US20070144281A1 (en) | Linear actuator | |
EP3312350B1 (en) |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ng an arm and a tool of a work machine | |
CA2040759A1 (en) | Locking device for a linear movement unit | |
JP2014527943A (ja) | アダプター押し棒に直接結合された駐車ピストン | |
EP1931900B1 (en) | Actuator device | |
EP0981001A2 (en) | Spring locking mechanism | |
CN109153132A (zh) | 用于可编程的自动移动机的机动的活节 | |
CN100478127C (zh) | 定位装置和具有该定位装置的夹持系统 | |
CN113566114A (zh) | 配备有对准功能的气体供应装置及对准方法 | |
CN214059718U (zh) | 柱式举升装置 | |
JPH06277026A (ja) | ペレットミルに迅速ダイス交換能力を与える装置 | |
JPS6050950B2 (ja) | 施錠装置 | |
CN112320658B (zh) | 柱式举升装置 | |
CN112320679B (zh) | 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
CN214456533U (zh) | 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 | |
CN113685728B (zh) | 气体供应装置 | |
CN210209336U (zh) | 自动调节式操作工具支架及带有支架的模具拆合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