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06078B - 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06078B
CN112406078B CN202011185552.6A CN202011185552A CN112406078B CN 112406078 B CN112406078 B CN 112406078B CN 202011185552 A CN202011185552 A CN 202011185552A CN 112406078 B CN112406078 B CN 112406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eat
driving
fram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55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06078A (zh
Inventor
杨鲲鹏
陈康妹
蒙春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edah Composite Material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Yeedah Composite Material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edah Composite Material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Yeedah Composite Material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55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060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06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6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06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6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56Winding and joining, e.g. winding spirally
    • B29C53/58Winding and joining, e.g. winding spirally helically
    • B29C53/581Winding and joining, e.g. winding spirally helically using sheets or strips consisting principally of plastics material
    • B29C53/582Winding and joining, e.g. winding spirally helically using sheets or strips consisting principally of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e.g. wires, thr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56Winding and joining, e.g. winding spirally
    • B29C53/58Winding and joining, e.g. winding spirally helically
    • B29C53/60Winding and joining, e.g. winding spirally helically using internal forming surfaces, e.g. mandrels
    • B29C53/62Winding and joining, e.g. winding spirally helically using internal forming surfaces, e.g. mandrels rotatable about the winding axis
    • B29C53/66Winding and joining, e.g. winding spirally helically using internal forming surfaces, e.g. mandrels rotatable about the winding axis with axially movable winding feed member, e.g. lathe type wi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23/00Tubular articles
    • B29L2023/22Tubes or pipes, i.e. rig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其包括缠绕装置、烘干炉、保护膜层拆除装置和脱模装置;缠绕装置包括:第一机架、模具和输送台,模具的相对两端通过第一定位装置转动安装于第一机架;输送台朝模具的长度方向滑动安装于第一机架,第一机架设有用于驱动输送台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输送台的一侧设有用于输送塑料膜的上料装置,输送台的另一侧设有用于输送钢丝的第一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玻纤线的第二输送装置和用于输送保护膜的第三输送装置;烘干炉用于对缠绕完的复合管进行加热成型;保护膜层拆除装置用于对成型后的复合管最外层保护膜就行拆除;脱模装置用于将复合管脱离模具。本申请具有提高对复合管的加工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复合管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复合管是由两张及两种以上的材料经过复合在一起的管道,符合管广泛应用于给水和燃气供给领域。
复合管为空心管道,复合管包括第一塑料膜层、钢丝骨架、第二塑料膜层和保护膜层,第一塑料膜层、钢丝骨架、第二塑料膜层和保护膜层自管内朝管外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钢丝骨架根据实际的产品可能更换为玻纤线。
现有的,复合管的加工是先将第一塑料膜层、钢丝骨架、第二塑料膜层和保护膜层依次通过人工缠绕在与复合管内径一致的模具,然后进行烘干成型处理,接着再将复合管表面的保护膜去除,最后再通过人工将成型后的复合管从模具中剥离开。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对复合管的加工操作大部分是通过人工进行的,加工效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对复合管的加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包括缠绕装置、烘干炉、保护膜层拆除装置和脱模装置;缠绕装置包括:第一机架、模具和输送台,所述模具的相对两端通过第一定位装置转动安装于第一机架;所述输送台朝模具的长度方向滑动安装于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设有用于驱动输送台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输送台的一侧设有用于输送塑料膜的上料装置,所述输送台的另一侧设有用于输送钢丝的第一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玻纤线的第二输送装置和用于输送保护膜的第三输送装置;所述烘干炉用于对缠绕完的复合管进行加热成型;所述保护膜层拆除装置用于对成型后的复合管最外层保护膜就行拆除;所述脱模装置用于将复合管脱离模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复合管时,先将模具通过第一定位装置转动安装在第一机架,然后通过上料装置将塑料膜的端部固定在模具的端部,接着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送台自模具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输送台移动的同时驱动模具转动,即可将塑料膜绕设在模具的表面形成第一塑料膜层;然后通过第一输送装置或者第二输送装置将钢丝的端部或者玻纤线的端部固定在模具的端部,启动输送台移动,同时驱动模具转动,即可将钢丝或者玻纤线绕设在第一塑料膜层的表面形成钢丝骨架或者玻纤线骨架;接着将塑料膜的端部固定在模具的端部,启动输送台移动,同时驱动模具转动,即可将塑料膜绕设在钢丝骨架或者玻纤先骨架形成第二塑料膜层;最后通过第三输送装置将保护膜的端部固定在模具的端部,即可完成对复合管的缠绕加工;接着将缠绕好并带有模具的复合管放入烘干炉内进行加热成型,再通过保护膜层拆除装置将复合管表面保护膜层进行拆除;最后再将复合管脱离模具,即可完成对复合管的加工,该系统减少了对人工的使用,提高了复合管的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和第二连接轴的一端分别用于预先转动安装在第一机架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第一机架内,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还包括:限位杆,所述第一连接轴靠近第二连接轴的一端设有调节槽,所述限位杆通过调节槽与第一连接轴滑移连接;所述限位杆设有用于限制限位杆滑动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模具的一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模具的另一端拆卸式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模具时,先将模具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轴连接,然后滑动限位杆,调节好限位杆与模具对应长度的位置,再通过第一连接件将限位杆与模具的另一端连接,接着通过限位组件限制限位杆在调节槽的位置;接着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连接轴转动,即可驱动模具转动;该结构可根据模具的长度调节限位杆的位置,从而可适用更多模具的安装,进而可加工更多规格的复合管。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移座、卡位块和限位环,所述滑移座滑移式安装于第一机架靠近第一连接轴的一端内,所述滑移座朝第一连接轴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滑移座;所述卡位块安装于限位杆靠近调节槽的槽口位置,所述限位环安装于调节槽的槽口,所述卡位块抵接于限位环;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滑移座滑动的第一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好限位杆的位置并将模具通过第一连接件与限位杆连接后,可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滑移座移动,即可使得卡位块稳定抵接在限位环,并且能达到将模具进行拉直的作用,避免由于模具过长而出现弯曲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一机架的顶部设有用于容纳模具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机架位于第一容纳槽的正下方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朝模具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于安装腔内、另一端朝竖直向上延伸入第一容纳槽且用于支撑模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模具时,可先将模具放置在支撑杆原来安装腔内的一端,从而达到对模具的支撑,进而方便对支撑杆的安装,无需一直对模具进行托起进行安装,省时省力,提高安装模具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朝模具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支撑杆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为支撑杆自铰接处至靠近安装腔的腔底一端部分;所述支撑部为支撑杆自铰接处至延伸入第一容纳槽的一端部分;相邻两所述支撑杆之间均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于两所述连接部;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用于驱动其中一所述支撑转动的第三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所有支撑杆转动时,启动第三驱动件,驱动一根支撑杆转动,并通过连杆的作用带动其他的支撑杆一同转动,该结构具有节能作用,且能达到驱动若干支撑杆同时转动。
优选的,所述输送台安装有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三安装架内滑移式安装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朝垂直于模具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二连接座安装有第一定位杆、顶杆和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顶杆和第二定位杆朝竖直方向依次排列,所述顶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连接、另一端朝第二连接座的滑动方向延伸出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铰接于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一端滑移式安装于第二连接座、另一端延伸出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一端滑移式安装于第二连接座、另一端延伸出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一定位杆远离第二连接座的一端、顶杆远离第二连接座的一端和第二定位杆远离第二连接座的一端之间连线形成等边三角形;所述第三安装架设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座朝靠近或远离模具的方向滑动的第二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将模具定位在第一机架时,启动第二驱动件,带动第二连接座朝靠近模具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铰接于第三安装架,并且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滑移式安装在第二连接座,从而当顶杆抵接于模具时,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根据模具的粗细发生转动并抵接在模具外侧壁,从而达到对模具的三点定位,提高模具的安装准确性,提高产品质量。
优选的,所述保护膜层拆除装置包括:第二机架、第一脱膜杆和第二脱膜杆,所述第一脱模杆和第二脱膜杆的一端分别转动安装在第二机架的相对两端、第一脱模杆和第二脱膜杆的另一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脱膜杆靠近第二脱膜杆的一端用于与模具的一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脱膜杆靠近第一脱膜杆的一端用于与模具的另一端拆卸式连接;所述保护膜层拆除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脱膜杆转动的第八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行加热成型后的复合管中所带有模具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脱膜杆和第二脱膜杆进行拆卸式连接;接着启动第八驱动件驱动第一脱膜杆转动,即可带动模具转动,将保护膜的端部拆除后,使模具朝保护膜缠绕相反的方向转动,即可将保护膜撕离复合管;该设备对复合管的加工效率大大提高。
优选的,所述脱模装置包括:第三机架、下夹具、第二固定架和上夹具,所述第三机架设有承载台,所述下夹具放置于承载台,所述承载台设有用于将下夹具夹持限位于承载台的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架安装于第三机架,所述第二固定架安装有安装座,所述上夹具安装于安装座,所述上夹具位于下夹具的正上方,所述安装座设有用于将上夹具夹持限位于安装座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架设有用于驱动安装座朝靠近或远离承载台的方向移动的第九驱动件;所述第三机架位于下夹具的端部位置设有用于与模具的端部连接的脱模座,所述脱模座朝下夹具的长度方向滑动安装于第三机架,所述第三机架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脱模座滑动的第十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脱模时,先启动第九驱动件将安装座朝远离承载台的方向移动,然后将热成型后且带有模具的复合管放入下夹具中,并且将模具靠近脱模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脱模座,接着启动第九驱动件将安装座朝靠近承载台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上夹具与下夹具将带有模具的复合管夹紧,最后通过启动第十驱动件驱动脱模座移动,即可完成将模具从复合管中抽出;当加工不同管径的符合管需要更换上夹具和下夹具时,先通过第一夹持机构松开对下夹具的束缚,再通过第二夹持机构松开对上夹具的束缚,即可将上夹具和下夹具取出,该过程固定上夹具和下夹具是通过夹持的方式达到的,因此拆装便利,提高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安装于承载台靠近安装座一端的固定板、滑移式安装于固定板靠近安装座一侧的第一夹持块和滑移式安装于固定板靠近安装座一侧的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均朝垂直于下夹具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水平滑动,所述下夹具的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抵接;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朝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的第五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下夹具时,先将下夹具放置在承载台,然后启动第五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使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均抵接在下夹具,即可达到对下夹具的定位,该过程拆装效率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工艺,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所述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一:缠绕,通过缠绕装置在模具依次缠绕第一塑料膜层、钢丝骨架、第二塑料膜层和保护膜层;
步骤二:成型,将缠绕完毕的且带有模具的复合管放入烘干炉中进行加热成型;
步骤三:保护膜层拆除,通过保护膜层拆除装置将成型后的复合管表面的保护膜去除;
步骤四:脱模,通过脱模装置将复合管从模具中脱出形成产品;
步骤五:包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复合管依次通过缠绕、成型、保护膜层拆除、脱模和包装,即可完成,该过程加工步骤少,提高了复合管的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生产复合管时,先将模具通过第一定位装置转动安装在第一机架,然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送台自模具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同时转动模具即可依次将第一塑料膜层、钢丝骨架、第二塑料膜层和保护膜层依次缠绕在模具;接着将缠绕好并带有模具的复合管放入烘干炉内进行加热成型,再通过保护膜层拆除装置将复合管表面保护膜层进行拆除;最后再将复合管脱离模具,即可完成对复合管的加工,该系统减少了对人工的使用,提高了复合管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一定位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发明的支撑杆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发明的上料装置安装在输送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发明的上料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发明的上料装置整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一输送装置安装于输送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一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发明的牵引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发明的牵引机构安装于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三输送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二定位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17是本申请发明的保护膜层拆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发明的脱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发明的脱膜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一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1中D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复合管为空心管道,复合管包括第一塑料膜层、钢丝骨架、第二塑料膜层和保护膜层,第一塑料膜层、钢丝骨架、第二塑料膜层和保护膜层自管内朝管外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钢丝骨架根据实际的产品可能更换为玻纤线。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参照图1,生产系统包括缠绕装置,缠绕装置包括第一机架A1和输送台A2,第一机架A1朝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机架A1的顶部设有第一容纳槽A12,第一容纳槽A12朝第一机架A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机架A1在第一容纳槽A12的槽底相对两侧设有滑轨A11,滑轨A11朝第一机架A1的长度方向延伸,输送台A2的滑动式安装在滑轨A11;第一机架A1安装有用于驱动输送台A2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A4。
参照图2和图3,第一驱动装置A4包括驱动齿条A41、驱动齿轮A42和第一驱动组件A43,每条滑轨A11均固定安装驱动齿条A41,驱动齿条A41朝滑轨A11的长度方向延伸,输送台A2在滑动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均转动安装驱动齿轮A42,驱动齿轮A42与驱动齿条A41相啮合;其中第一驱动组件A43用于驱动两个驱动齿轮A42同时转动;第一驱动组件A43包括主动轴A431、主动皮带轮A432、从动皮带轮A433、第一皮带A434和从动轴A435,主动轴A431朝垂直于输送台A2滑动的方向水平延伸,主动轴A431的相对两端均转动安装在输送台A2,主动轴A431的相对两端均套接主动皮带轮A432;从动轴A435设置有两根,两根从动轴A435分别转动式安装在输送台A2在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每根从动轴A435均套接有从动皮带轮A433,主动皮带轮A432和从动皮带轮A433之间通过第一皮带A434连动;两个驱动齿轮A42分别套接在两根从动轴A435;第一驱动组件A43还包括用于驱动主动轴A431转动的第三驱动件A17;第三驱动件A17包括第一主动齿轮A436、第一从动齿轮A437和第二驱动电机A438,第二驱动电机A438固定安装在输送台A2的底部,第一主动齿轮A436套接在第二驱动电机A438的输出轴,第一从动齿轮A437套接在主动轴A431,第一主动齿轮A436和第一从动齿轮A437相啮合,从而即可驱动主动轴A431转动。
参照图4,缠绕装置还包括模具A101和用于安装模具A101的第一定位装置A3,模具A101朝第一容纳槽A12的长度方向延伸,模具A101设置在第一容纳槽A12内;第一定位装置A3包括第一连接轴A31和第二连接轴32,第一连接轴A31与第二连接轴32均朝水平方向延伸,第一连接轴A31和第二连接轴32的其中一端分别转动安装在第一机架A1的相对两端、第一连接轴A31和第二连接轴32的另一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模具A10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A36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A37连接;即可在转动第一连接轴A31时带动模具A101进行转动。
参照图4和图5,第一连接轴A31靠近第二连接轴32的一端设有调节槽A311,调节槽A311朝第一连接轴A3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定位装置A3还包括限位杆A34,限位杆A34的一端滑动安装在调节槽A311内、另一端朝第一连接轴A31的长度方向穿设出调节槽A311外;第一连接件A36包括销钉,模具A101位于限位杆A34与第二连接轴32之间,模具A101靠近限位杆A34的一端设有供限位杆A34插入的第一插接槽A102;销钉同时穿设于模具A101和限位杆A34且螺纹配合连接于模具A101,从而可达到对模具A101与限位杆A34的拆卸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A37与第一连接件A36的结构和原理一致,在此不作具体阐述;限位杆A34插入第一插接槽A102的部分沿周向等间隔固定有第一卡接块A341,第一插接槽A102的侧壁沿周向等间隔设有第一卡接槽A103,第一卡接块A341卡接式安装于第一卡接槽A103,从而可在限位杆A34插入第一插接槽A102内后,可保证供第一定位销穿过的孔对齐;限位杆A34横截面呈圆形,调节槽A311的横截面呈圆形,因此限位杆A34转动式安装于调节槽A311内,调节槽A311内设有锁位件,锁位件包括若干第二卡接块A312和若干第三卡接块A342,第二卡接块A312朝第二连接轴3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卡接块A312通过调节槽A311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轴A31,若干第二卡接块A312沿调节槽A311的内壁周向等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二卡接块A312之间形成第二卡接槽A3121;若干第三卡接块A342沿周向等间隔固定安装在限位杆A34,第三卡接块A342滑移式安装于第二卡接槽A3121;其中,第二卡接块A312设置在调节槽A311靠近槽口的位置,第二卡接块A312靠近调节槽A311的槽底一端至调节槽A311的槽底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卡接块A312在长度方向的长度,从而当转动限位杆A34至供销钉穿过的孔对准后,可将第三卡接块A342卡入第二卡接槽A3121而达到锁定;限位杆A34通过限位组件限制在调节槽A311内滑动,限位组件包括滑移座A351、卡位块A352、限位环A353和第一驱动件A354,滑移座A351滑移式安装在第一机架A1内,滑移座A351滑移方向与第一连接轴A31的长度方向一致;滑移座A351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A33,第一驱动电机A33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接轴A31固定连接;第一驱动件A354为液压缸,第一驱动件A354固定安装在第一机架A1,第一驱动件A354的活塞杆与滑移座A351固定连接;限位环A353固定安装在调节槽A311的槽口,卡接块固定安装在限位杆A34靠近调节槽A311的槽口位置,并且卡接块位于第二卡接块A312远离调节槽A311的槽底一端位置;从而可驱动滑移座A351滑动,进而将模具A101进行拉直并锁定。
参照图6,第一机架A1且位于第一容纳槽A12正下方的位置内设有安装腔A13,安装腔A13沿第一容纳槽A12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腔A13内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根支撑杆A14,两根支撑杆A14分别设置在安装腔A13的相对两端;安装腔A13的腔底且对应支撑杆A14的位置设有避位槽,避位槽均与安装腔A13和第一容纳槽A12连通,避位槽在水平方向朝第一容纳槽A12的长度方向延伸,避位槽的水平长度大于支撑杆A14的长度;支撑杆A14铰接于避位槽的槽口,支撑杆A14与第一机架A1的铰接轴延伸方向与避位槽的水平长度方向相垂直,两根支撑杆A14的铰接处均位于对应避位槽在水平长度方向的同一端;支撑杆A14的一端延伸入安装腔A13内、另一端朝竖直向上延伸入第一容纳槽A12内,从而可将支撑杆A14转入避位槽内,减少对复合管加工造成阻碍。
支撑杆A14包括连接部A141和支撑部A142,连接部A141的端部和支撑部A142的端部一体成型,连接部A141为自支撑杆A14的铰接处至支撑杆A14延伸入安装腔A13一端的部分,支撑部A142为自支撑杆A14的铰接处至支撑杆A14延伸入第一容纳槽A12一端的部分;连接部A141与支撑部A142的长度方向呈钝角,连接部A141的长度小于支撑部A142的长度;安装腔A13内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两根支撑杆A14转动的第三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包括连杆A16和第三驱动件A17,连杆A16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于两根支撑杆A14的连接部A141,第三驱动件A17为驱动气杆,驱动气杆设置在安装腔A13对应其中一根支撑杆A14的位置,驱动气杆铰接在安装腔A13的腔底,驱动气杆的活塞杆与对应支撑杆A14的支撑部A142相铰接,从而即可在启动驱动气杆后,通过连杆A16的作用带动两根支撑杆A14同时发生转动。
参照图6,支撑部A142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滑轮A15,滑轮A15的转轴平行于支撑杆A14的铰接轴,从而当模具A101可抵接在滑轮A15,当将模具A101的相对两端安装在第一机架A1时可对模具A101的位置进行更加顺畅地调整;滑轮A15的横截面直径自转轴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朝相对两端逐渐增大,从而可保证模具A101能持续与滑轮A15接触。
参照图7,缠绕装置还包括上料装置A5、第一输送装置A6、第二输送装置A7和第三输送装置A8上料装置A5设置在输送台A2的一侧,第一输送装置A6、第二输送装置A7和第三输送装置A8设置在输送台A2的另一侧。
参照图8,上料装置A5包括第一固定架A51和放卷架A52,第一固定架A51固定安装在输送台A2的其中一侧,放卷架A52的出料口一端铰接在第一固定架A51,放卷架A52与第一固定架A51之间铰接的铰接轴朝竖直方向延伸,即达到放卷架A52朝水平方向转动。
参照图8和图10,第一固定架A51设置有第一卡接孔A511和第二卡接孔A512,第一卡接孔A511和第二卡接孔A512均朝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卡接孔A511与铰接轴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第二卡接孔A512与铰接轴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相等,第一卡接孔A511与铰接轴的水平连线、第二卡接孔A512与铰接轴的水平连线之间形成钝角,第一卡接孔A511与铰接轴连线、模具A101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锐角,第二卡接孔A512与铰接轴的连线、模具A101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锐角。
放卷架A52设置有第四卡接块A521和第五卡接块A522,第四卡接块A521和第五卡接块A522均朝竖直方向延伸,第四卡接块A521与铰接轴的水平直线距离、第五卡接块A522与铰接轴的水平直线距离均相等于第一卡接孔A511与铰接轴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第四卡接块A521与铰接轴的水平连线、第五卡接块A522与铰接轴的水平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于第一卡接孔A511与铰接轴的水平连线、第二卡接孔A512与铰接轴的水平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第四卡接块A521和第五卡接块A522均朝竖直方向滑移式安装在放卷架A52;从而可通过转动放卷架A52,即可使第一卡接孔A511与第四卡接块A521的位置相对应,也可使第二卡接孔A512与第五卡接块A522的位置。
放卷架A52与第四卡接块A521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驱动第四卡接块A521滑动的第一驱动件A354,第四驱动件A56包括第一安装架A561、安装盒A562、电磁铁A563和弹性件A564,第一安装架A561固定安装在放卷架A52对应第四卡接块A521的位置;安装盒A562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架A561,安装盒A562为塑料盒,安装盒A562为中空设置,电磁铁A563固定安装在安装盒A562内;第四卡接块A521为铁块,第四卡接块A521朝下的一端延伸入安装盒A562内、另一端穿设于放卷架A52;弹性件A564为弹簧,弹性件A564朝竖直方向延伸,弹性件A56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电磁铁A563、另一端与第四卡接块A521延伸入安装盒A56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
放卷架A52与第五卡接块A522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驱动第五卡接块A522滑动的第五驱动件A57,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驱动件A57与第四驱动件A56的结构和远离一致,在此不作具体阐述。
参照图8和图9,放卷架A52设置有两根放置辊A53,两根放置辊A53相互平行且朝水平方向排列设置,两根放置辊A53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放卷架A52、另一端朝水平相同的方向延伸;放卷架A52的一侧对应放置辊A53的位置设有用于将塑料膜卷套入放置辊A53的第一入料口、另一侧对应放置辊A53端部的位置设有磁粉制动器A55,磁粉制动器A55与放置辊A53连接,从而可控制放置辊A53的转动速率。
每根放置辊A53的正上方均设有第一张力测试组件A54,第一张力测试组件A54包括输送辊A541、张力传感器A543和收卷辊A542,张力传感器A543包括张力辊和传感器本体,张力辊的相对两端转动安装在放卷架A52,传感器本体连接在张力辊的端部,传感器本体与磁粉制动器A55电连接;输送辊A541、张力辊和收卷辊A542均与放置辊A53相互平行,输送辊A541和收卷辊A542的相对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放卷架A52,张力辊位于输送辊A541和收卷辊A542之间;从而将套设在放置辊A53的塑料膜带的端部依次绕设在输送辊A541、张力辊和收卷辊A542,当塑料膜带经过张力辊的张力过大时,可控制磁粉制动器A55使得放置辊A53的转动速度加快;当塑料膜带经过张力辊的张力过小时,可控制磁粉制动器A55使得放置辊A53的转动速度升高。
参照图8和图9,放卷架A52位于每根放置辊A53的正下方位置均设置有用于收卷透明薄膜的收料辊A58,收料辊A58的一端转动式安装在放卷架A52、另一端朝与放置辊A53相平行的方向延伸,放卷架A52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成卷的透明薄膜取离收料辊A58的第二入料口、另一侧对应收料辊A58端部的位置设有第六驱动件A59,第六驱动件A59为电机,第六驱动件A59的输出轴与收料辊A58连接,从而可驱动收料辊A58的转动对透明薄膜进行收卷;每根收料辊A58的正上方均设有第二张力测试组件A50,第二张力测试组件A50和第一张力测试组件A54的结构和原理一致,在此不作具体阐述;第二张力测试组件A50的传感器本体与第三驱动件A17电连接;当透明薄膜经过第二张力测试组件A50的张力辊的张力过大时,可控制第六驱动件A59使得收料辊A58的转动速度加快;当透明薄膜经过第二张力测试组件A50的张力辊的张力过小时,可控制第六驱动件A59使得收料辊A58的转动速度升高。
参照图11和图12,第一输送装置A6包括第一支撑架A61,输送台A2设有第一调节轨道A21,第一调节轨道A21朝钢丝进出料方向延伸,第一调节轨道A21滑动安装有第一调节座A62,输送台A2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A621,第一螺杆A621朝第一调节轨道A2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螺杆A621与第一调节座A62螺纹配合连接;第一调节座A62固定安装有第二调节座A63,第二调节座A63朝竖直方向延伸,第二调节座A63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杆A631,第二螺杆A631朝第二调节座A63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架A61螺纹安装于第二螺杆A631,从而可调节第一支撑架A61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置。
第一输送装置A6还包括牵引机构A65和两个钢丝校直器A64,两个钢丝校直器A64朝钢丝的进出方向依次排列且设置在靠近进料口的一侧,钢丝的进出方向为垂直于输送台A2滑动方向的水平方向;第一支撑架A61固定安装有第二调节轨道A66,第二调节轨道A66朝竖直方向延伸;第二调节轨道A66转动式安装有第三螺杆A671,第三螺杆A671朝竖直方向延伸;第二调节轨道A66朝竖直方向滑动式安装有固定座A67,固定座A67与第三螺杆A671螺纹连接,两个钢丝校直器A64均固定安装在固定座A67,从而可调节两个钢丝校直器A64在竖直方向的位置。
参照图12和图13,牵引机构A65设置在第一支撑架A61靠近钢丝出料口位置,牵引机构A65包括牵引座A651,牵引座A651由第一单体A6511和第二单体A6512组成,第一单体A6511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架A61,第一单体A6511朝钢丝进出方向的延伸,第一单体A6511在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均固定有导向杆A6514,导向杆A6514朝垂直于第一单体A6511长度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单体A6512平行于第一单体A6511且滑动安装于导向杆A6514,第二单体A6512和第一单体A6511之间连接有第四螺杆A6513,第四螺杆A6513平行于导向杆A6514,第四螺杆A6513的一端转动安装于第一单体A6511、另一端穿设出第二单体A6512,第四螺杆A6513与第二单体A6512螺纹配合连接,即可调节第一单体A6511和第二单体A6512之间的间距。
牵引机构A65还包括三对导丝轮A652,三对 朝第一单体A65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每对的两个导丝轮A652朝垂直于钢丝进出方向的方向水平间隔排列,每对的两个导丝轮A652分别安装在第一单体A6511和第二单体A6512,第一单体A6511和第二单体A6512对应导丝轮A652的位置均转动式安装有转动轴A653,转动轴A653穿设于第一单体A6511或第二单体A6512,转动轴A653的一端穿出牵引座A651的顶部、另一端穿出牵引座A651的底部,导丝轮A652套接在对应转动轴A653穿出牵引座A651的顶部一端;每个导丝轮A652均朝竖直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导丝槽A6521,导丝槽A6521沿导丝轮A652的周向设置,第一单体A6511位于每对的两个导丝轮A652之间的位置固定有隔离板A654,钢丝即可从导丝槽A6521与隔离板A654之间经过;若干导丝槽A6521的大小均不相同,即可满足不同粗细的钢丝经过。
参照图13,牵引座A651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轴A653转动第二驱动组件A655,第二驱动组件A655包括一对第二主动齿轮A6551和一对第二从动齿轮A6552,两个第二主动齿轮A6551分别套接在远离钢丝出料口的两根转动轴A653,两个第二主动齿轮A6551相互啮合,两个第二从动齿轮A6552分别套接在位于中间的两根转动轴A653,两个第二从动齿轮A6552相互啮合;套接第二主动齿轮A6551且位于第一单体A6511的转动轴A653、套接第二从动齿轮A6552且位于第一单体A6511的转动轴A653之间连接有过渡齿轮A6553,过渡齿轮A6553转动安装在第一单体A6511,过渡齿轮A6553同时与相邻的第二主动齿轮A6551和第二从动齿轮A6552相啮合,从而通过转动其中一根套接有第二主动齿轮A6551的转动轴A653,即可同时带动所有的第二主动齿轮A6551和第二从动齿轮A6552转动。
第二驱动组件A655还包括伺服电机A6554,伺服电机A6554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架A61,伺服电机A6554的输出轴、套接有第二主动齿轮A6551且安装在第一单体A6511的转动轴A653之间通过锥齿轮组连接,从而即可达到驱动安装在第一单体A6511且套接有第二主动齿轮A6551的转动轴A653转动;第二驱动组件A655还包括传动皮带轮A6555和第二皮带A6556,每根转动轴A653穿出第一支撑架A61的一端均套接皮带轮,位于第一单体A6511的传动皮带轮A6555之间和第二单体A6512的传动皮带轮A6555之间均通过第二皮带A6556进行传动,从而可带动靠近钢丝出料位置的一对转动轴A653转动。
参照图14,第一单体A6511设有一对第一调节杆A68,两根第一调节杆A68相互平行设置,两根第一调节杆A68朝竖直方向排列,两根第一调节杆A68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单体A6511、另一端铰接有盛放架A69;第一单体A6511固定安装有调节架A60,调节架A60螺纹安装有调节螺钉A601,调节螺钉A601朝竖直方向延伸,调节螺钉A601的端部抵接于位于下方的第一调节杆A68的最底部,从而可通过转动调节螺钉A601驱动第一调节杆A68转动;盛放架A69固定安装有上方开口的盛放盒A691,盛放盒A691位于钢丝的出料口处,并且位于牵引机构A65的牵引方向上,盛放盒A691内固定有用于粘胶水的海绵块A692;盛放盒A691在钢丝进出方向的相对两端均开设有通孔A693,即可使钢丝从牵引机构A65的出料口传出后,再依次穿过两个通孔A693和海绵块A692,从而可将海绵块A692上的胶水附着在钢丝上,进而完成对钢丝的粘胶处理。
优化的,位于盛放盒A691的正下方位置设有上方开口的承接盒A694,承接盒A694固定安装在第一单体A6511,从而当从通孔A693经过粗细不一的钢丝时,从通孔A693流出的胶水则可滴入承接盒A694中进行回收利用;盛放架A69位于盛放盒A691远离牵引机构A65一端的通孔A693位置安装有导向轮A695,提高钢丝出料的顺畅度。
参照图15,第二输送装置A7包括第二支撑架A71、输料座A72和输线轮A73,第二支撑架A71固定安装在第二调节座A63,输料座A72固定安装在输送台A2,输线轮A73转动式安装在的输料座A72,用于对玻纤线卷的放卷;输料座A72且位于输线轮A73的正上方设有导线辊A74,第二支撑架A71转动式安装有两组导线轮A75,每组有若干个导线轮A75,每组的若干个导线轮A75朝玻纤线的进出料方向间隔排列,玻纤线的进出料方向为垂直于输送台A2滑动方向的水平方向。
参照图15,第三输送装置A8包括:输带轮A81和若干导带辊A82,输带轮A81转动式安装在输料座A72,若干导带轮转动式安装在第二支撑架A71,若干导带轮朝导线轮A75的排列方向间隔排列,从而即可将保护膜进行输送。
参照图15和图16,缠绕装置还包括用于定位模具A101的第二定位装置A9,第二定位装置A9包括第三安装架A91和第二连接座A92,输送台A2固定安装有第三调节轨道A97,第三调节轨道A97的延伸方向与模具A10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三安装架A91滑移式安装在第三调节轨道A97,第三安装架A91朝靠近或远离模具A101的方向水平滑动,输送台A2安装有第七驱动件A98,第七驱动件A98为驱动气缸,第七驱动件A98固定安装在输送台A2,第七驱动件A98的活塞杆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架A91,从而可驱动第三安装架A91朝靠近或远离模具A101的方向滑动。
第三安装架A91为中空设置,第三安装架A91在滑动方向的相对两端均与第三安装架A91外连通,第二连接座A92滑移式安装在第三安装架A91的中间位置,第二连接座A92的滑动方向与第三安装架A91的滑动方向一致,第三安装架A91安装有第二驱动件A96,第二驱动件A96为驱动气缸,第二驱动件A96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架A91,第二驱动件A96的活塞杆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座A92,从而可驱动第二连接座A92滑动;第二连接座A92安装有用于定位模具A101准确度的三点定位组件;三点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杆A93、顶杆A94和第二定位杆A95,第一定位杆A93、顶杆A94和第二定位杆A95朝竖直方向依次排列,顶杆A9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座A92的中间位置、另一端朝模具A101的方向水平延伸出第三安装架A91;第一定位杆A93和第二定位杆A95均铰接在第三安装架A91内;第二连接座A92在竖直方向上且位于顶杆A94的相对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滑移槽A922和第二滑移槽A923,第一滑移槽A922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滑移槽A923的延伸方向呈“八”字型,第一滑移槽A922与第二滑移槽A923以顶杆A94的长度方向所在直线对称设置。
第一滑移槽A922内滑移式安装有第一滑移块A924,第一定位杆A93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滑移块A924、另一端朝模具A101的方向延伸出第三安装架A91;第二滑移槽A923内滑移式安装有第二滑移块A925,第二定位杆A95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滑移块A925的一端、另一端朝模具A101的方向延伸出第三安装架A91;第一定位杆A93延伸出第二连接座A92的一端、顶杆A94延伸出第二连接座A92的一端和第二定位杆A95延伸出第二连接座A92的一端之间形成等边三角形,即可在驱动第二连接座A92朝模具A101的方向移动的时,直至使第一定位杆A93和第二定位杆A95转动,使顶杆A94抵接在模具A101,即可达到三点定位。
优化的,第一定位杆A93延伸出第二连接座A92的一端、顶杆A94延伸出第二连接座A92的一端和第二定位杆A95延伸出第二连接座A92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滚轮,从而降低因与模具A101之间产生摩擦而对模具A101造成损坏。
生产系统还包括烘干炉,烘干炉为隧道式烘干炉,用于将缠绕后带有模具A101的复合管进行加热成型。
参照图17,生产系统还包括保护膜层拆除装置,保护膜层拆除装置包括第二机架B1、第一脱膜杆B2、第二脱膜杆B3和第八驱动件B4,第二机架B1朝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脱膜杆B2和第二脱膜杆B3分别安装在机架在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第一脱膜杆B2和第二脱膜杆B3均朝水平方向延伸,第一脱膜杆B2和第二脱膜杆B3的一端均转动安装在第二机架B1、第一脱膜杆B2和第二脱膜杆B3的另一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二脱膜杆B3可沿长度方向滑动安装在第二机架B1,第一脱膜杆B2和第二脱膜杆B3之间用于安装模具A101,第一脱膜杆B2靠近第二脱膜杆B3的一端插接式安装于模具A101的一端,第二脱膜杆B3靠近第一脱膜杆B2的一端插接式安装于模具A101的另一端,第一脱膜杆B2和第二脱膜杆B3均通过销钉与模具A101拆卸式连接;第八驱动件B4为电机,第八驱动件B4固定安装在第二机架B1,第八驱动件B4通过锥齿轮组与第一脱膜杆B2连接,从而可驱动第一脱膜杆B2转动。
参照图18和图19,生产系统还包括脱膜装置,脱膜装置包括第三机架C1和下夹具C7,第三机架C1的顶部位置固定安装有承载台C2,承载台C2朝水平方向延伸,下夹具C7放置于承载台C2远离第三机架C1的一侧,承载台C2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夹持下夹具C7稳定在承载台C2的第一夹持机构C3。
参照图19和图20,第一夹持机构C3包括固定板C31、第一夹持块C32和第二夹持块C33,承载台C2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C3位置均设有第二容纳槽C21,固定板C31朝水平方向设置,固定板C31固定安装在第二容纳槽C21的槽底,固定板C31远离第二容纳槽C21的槽底一侧设有一对导轨,两条导轨朝承载台C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两条导轨相互平行且朝垂直于承载台C2的方向水平延伸,第一夹持块C32的相对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条导轨,第二夹持块C33的相对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条导轨,下夹具C7位于第一夹持块C32和第二夹持块C33之间;即可通过将第一夹持块C32和第二夹持块C33朝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对下夹具C7松开或夹紧。
第一夹持机构C3还包括第五驱动组件,第五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C34、第一铰接杆C35和第二铰接杆C36,第二连接杆C34的中间位置转动安装在固定板C31,第二连接杆C34位于第一夹持块C32和第二夹持块C33之间,第一铰接杆C35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夹持块C32的中间位置、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接杆C34的其中一端,第二铰接杆C36的一端铰接于第二夹持块C33的中间位置、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接杆C34远离第一铰接杆C35的一端,第二连接杆C34与固定板C31的转动轴A653、第一铰接杆C35与第二连接杆C34的铰接轴、第一铰接杆C35与第一夹持块C32的铰接轴、第二铰接杆C36与第二连接杆C34的铰接轴、第二铰接杆C36与第二夹持块C33的铰接轴均朝竖直方向延伸;从而当推动第一夹持块C32滑动时,即可带动第二夹持块C33一同朝靠近第一夹持块C32或远离第一夹持块C32的方向移动。
第五驱动组件还包括第十一驱动件C37,第十一驱动件C37为气缸,第十一驱动件C37固定安装在第三机架C1,第十一驱动件C37的活塞杆与第一夹持块C32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从可达到驱动第一夹持块C32滑动,进而带动第二夹持块C33滑动。
参照图19和图20,复合管脱模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架C4和上夹具C6,第二固定架C4固定安装在第三机架C1,第二固定架C4沿承载台C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固定架C4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九驱动件C42,第九驱动件C42为气缸,第九驱动件C42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架C4,多个第九驱动件C42的活塞杆同时固定安装有安装座C41,安装座C41位于承载台C2的正上方,安装座C41朝承载台C2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可驱动安装座C41朝靠近或远离承载台C2的方向移动;上夹具C6朝下夹具C7的长度方向延伸,上夹具C6抵接于安装座C41远离第九驱动件C42的一侧;安装座C41朝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用于夹持上夹具C6稳定在安装座C41的第二夹持机构C5;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夹持下夹具C7稳定在承载台C2的第一夹持机构C3与第二夹持机构C5的结构和原理一致,在此不作具体阐述。
参照图19和图21,第三机架C1位于下夹具C7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三滑移槽,第三滑移槽自下夹具C7的端部朝远离下夹具C7的方向水平延伸,第三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与下夹具C7的长度方向第三滑移槽内滑移式安装有脱模座C12,脱模座C12的相对两侧固定有导向块C122,第三滑移槽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导向槽C111,导向槽C111朝滑移槽的长度方向延伸,导向块C122滑移式安装于导向槽C111,从而使得脱模座C12在第三滑移槽内滑动更加稳定;脱模座C12的顶端设有第三卡接槽C121,模具A101靠近脱模座C12的一端卡接式安装于第三卡接槽C121,脱模座C12设置有销钉,销钉同时穿设于模具A101与脱模座C12螺纹连接,从而可将模具A101进行固定在脱模座C12;第三机架C1对应承载台C2的位置底部设置有第十驱动件C13,第十驱动件C13为气缸,第十驱动件C13的活塞杆与脱模座C12固定连接,从而可驱动脱模座C12在第三滑移槽内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缠绕,将塑料膜的端部固定在模具A101的端部,然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A4驱动输送台A2自模具A10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输送台A2移动的同时驱动模具A101转动,形成第一塑料膜层;接着将铁丝或者玻纤线的端部固定在模具A101的端部,通过第一驱动装置A4驱动输送台A2自模具A10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输送台A2移动的同时驱动模具A101转动,形成钢丝骨架或者玻纤线骨架;然后将塑料膜的端部再次固定在模具A101的端部,通过第一驱动装置A4驱动输送台A2自模具A10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输送台A2移动的同时驱动模具A101转动,形成第二塑料膜层;最后将保护膜的端部固定在模具A101的端部,通过第一驱动装置A4驱动输送台A2自模具A10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输送台A2移动的同时驱动模具A101转动,形成保护膜层;
S2:成型,将缠绕完毕的且带有模具A101的复合管放入隧道式烘干炉中进行加热成型;
S3:保护膜层拆除,将模具A101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脱膜杆B2和第二脱膜杆B3,启动第八驱动件B4驱动模具A101朝保护膜缠绕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将保护膜去除;
S4:脱膜,将带有模具A101的复合管放入下夹具C7,再启动第九驱动件C42使上夹具C6盖合复合管,并且将模具A101的端部固定安装在脱模座C12,最后启动第十驱动件C13即可将模具A101从复合管与模具A101分离。

Claims (7)

1.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缠绕装置、烘干炉、保护膜层拆除装置和脱模装置;缠绕装置包括:第一机架(A1)、模具(A101)和输送台(A2),所述模具(A101)的相对两端通过第一定位装置(A3)转动安装于第一机架(A1);所述输送台(A2)朝模具(A101)的长度方向滑动安装于第一机架(A1),所述第一机架(A1)设有用于驱动输送台(A2)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A4);所述输送台(A2)的一侧设有用于输送塑料膜的上料装置(A5),所述输送台(A2)的另一侧设有用于输送钢丝的第一输送装置(A6)、用于输送玻纤线的第二输送装置(A7)和用于输送保护膜的第三输送装置(A8);所述烘干炉用于对缠绕完的复合管进行加热成型;所述保护膜层拆除装置用于对成型后的复合管最外层保护膜就行拆除;所述脱模装置用于将复合管脱离模具(A101);
所述第一定位装置(A3)包括:第一连接轴(A31)、第二连接轴(32)和第一驱动电机(A33),所述第一连接轴(A3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轴(32)的一端分别用于预先转动安装在第一机架(A1)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连接轴(A31)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轴(32)的另一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驱动电机(A33)安装于第一机架(A1)内,所述第一连接轴(A31)与第一驱动电机(A33)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装置(A3)还包括:限位杆(A34),所述第一连接轴(A31)靠近第二连接轴(32)的一端设有调节槽(A311),所述限位杆(A34)通过调节槽(A311)与第一连接轴(A31)滑移连接;所述限位杆(A34)设有用于限制限位杆(A34)滑动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杆(A34)通过第一连接件(A36)与模具(A101)的一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32)通过第二连接件(A37)与模具(A101)的另一端拆卸式连接;
所述保护膜层拆除装置包括:第二机架(B1)、第一脱膜杆(B2)和第二脱膜杆(B3),所述第一脱模杆和第二脱膜杆(B3)的一端分别转动安装在第二机架(B1)的相对两端、第一脱模杆和第二脱膜杆(B3)的另一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脱膜杆(B2)靠近第二脱膜杆(B3)的一端用于与模具(A101)的一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脱膜杆(B3)靠近第一脱膜杆(B2)的一端用于与模具(A101)的另一端拆卸式连接;所述保护膜层拆除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脱膜杆(B2)转动的第八驱动件(B4);
所述脱模装置包括:第三机架(C1)、下夹具(C7)、第二固定架(C4)和上夹具(C6),所述第三机架(C1)设有承载台(C2),所述下夹具(C7)放置于承载台(C2),所述承载台(C2)设有用于将下夹具(C7)夹持限位于承载台(C2)的第一夹持机构(C3);所述第二固定架(C4)安装于第三机架(C1),所述第二固定架(C4)安装有安装座(C41),所述上夹具(C6)安装于安装座(C41),所述上夹具(C6)位于下夹具(C7)的正上方,所述安装座(C41)设有用于将上夹具(C6)夹持限位于安装座(C41)的第二夹持机构(C5);所述第二固定架(C4)设有用于驱动安装座(C41)朝靠近或远离承载台(C2)的方向移动的第九驱动件(C42);所述第三机架(C1)位于下夹具(C7)的端部位置设有用于与模具(A101)的端部连接的脱模座(C12),所述脱模座(C12)朝下夹具(C7)的长度方向滑动安装于第三机架(C1),所述第三机架(C1)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脱模座(C12)滑动的第十驱动件(C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移座(A351)、卡位块(A352)和限位环(A353),所述滑移座(A351)滑移式安装于第一机架(A1)靠近第一连接轴(A31)的一端内,所述滑移座(A351)朝第一连接轴(A31)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A33)安装于滑移座(A351);所述卡位块(A352)安装于限位杆(A34)靠近调节槽(A311)的槽口位置,所述限位环(A353)安装于调节槽(A311)的槽口,所述卡位块(A352)抵接于限位环(A353);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滑移座(A351)滑动的第一驱动件(A3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架(A1)的顶部设有用于容纳模具(A101)的第一容纳槽(A12),所述第一机架(A1)位于第一容纳槽(A12)的正下方设有安装腔(A13),所述安装腔(A13)内朝模具(A1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支撑杆(A14),所述支撑杆(A14)的一端铰接于安装腔(A13)内、另一端朝竖直向上延伸入第一容纳槽(A12)且用于支撑模具(A1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A14)朝模具(A1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支撑杆(A14)包括连接部(A141)和支撑部(A142),所述连接部(A141)为支撑杆(A14)自铰接处至靠近安装腔(A13)的腔底一端部分;所述支撑部(A142)为支撑杆(A14)自铰接处至延伸入第一容纳槽(A12)的一端部分;相邻两所述支撑杆(A14)之间均设有连杆(A16),所述连杆(A16)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于两所述连接部(A141);所述安装腔(A13)内设有用于驱动其中一所述支撑转动的第三驱动件(A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台(A2)安装有第三安装架(A91),所述第三安装架(A91)内滑移式安装有第二连接座(A92),所述第二连接座(A92)朝垂直于模具(A10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二连接座(A92)安装有第一定位杆(A93)、顶杆(A94)和第二定位杆(A95),所述第一定位杆(A93)、顶杆(A94)和第二定位杆(A95)朝竖直方向依次排列,所述顶杆(A94)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A92)连接、另一端朝第二连接座(A92)的滑动方向延伸出第三安装架(A91);所述第一定位杆(A93)和第二定位杆(A95)均铰接于第三安装架(A91),所述第一定位杆(A93)的一端滑移式安装于第二连接座(A92)、另一端延伸出第三安装架(A91),所述第二定位杆(A95)的一端滑移式安装于第二连接座(A92)、另一端延伸出第三安装架(A91);所述第一定位杆(A93)远离第二连接座(A92)的一端、顶杆(A94)远离第二连接座(A92)的一端和第二定位杆(A95)远离第二连接座(A92)的一端之间连线形成等边三角形;所述第三安装架(A91)设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座(A92)朝靠近或远离模具(A101)的方向滑动的第二驱动件(A9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C3)包括:安装于承载台(C2)靠近安装座(C41)一端的固定板(C31)、滑移式安装于固定板(C31)靠近安装座(C41)一侧的第一夹持块(C32)和滑移式安装于固定板(C31)靠近安装座(C41)一侧的第二夹持块(C33),所述第一夹持块(C32)和第二夹持块(C33)均朝垂直于下夹具(C7)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水平滑动,所述下夹具(C7)的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一夹持块(C32)、第二夹持块(C33)抵接;所述第一夹持机构(C3)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块(C32)和第二夹持块(C33)朝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的第五驱动组件。
7.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所述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一:缠绕,通过缠绕装置在模具(A101)依次缠绕第一塑料膜层、钢丝骨架、第二塑料膜层和保护膜层;
步骤二:成型,将缠绕完毕的且带有模具(A101)的复合管放入烘干炉中进行加热成型;
步骤三:保护膜层拆除,通过保护膜层拆除装置将成型后的复合管表面的保护膜去除;
步骤四:脱模,通过脱模装置将复合管从模具(A101)中脱出形成产品;
步骤五:包装。
CN202011185552.6A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Active CN1124060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5552.6A CN112406078B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5552.6A CN112406078B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06078A CN112406078A (zh) 2021-02-26
CN112406078B true CN112406078B (zh) 2022-05-17

Family

ID=74827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5552.6A Active CN112406078B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060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9088B (zh) * 2021-07-07 2023-08-04 岳阳高澜节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弯管模芯校直装置以及弯管系统、工艺
CN113601823B (zh) * 2021-08-06 2023-05-02 东莞市鲁跃橡塑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管生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51795A1 (en) * 2001-05-29 2003-03-20 Burgess Keith E. Over-wrapping a primary filament to fabricate a composite material
CN104405962B (zh) * 2014-11-08 2015-11-18 湖南潇湘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高强度玻璃钢管道及其生产方法
CN211492810U (zh) * 2019-08-06 2020-09-15 南京晓庄学院 一种方便取料的纤维缠绕成型设备
CN111516281A (zh) * 2020-05-29 2020-08-11 厦门市卓励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复合软管制管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06078A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06078B (zh) 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CN109625365A (zh) Pos机自动装配线及方法
CN102862305B (zh) 胎面供料系统
CN106966125A (zh) 落纱包装自动化生产工艺
CN106892302A (zh) 一种全自动收卷打包机
CN104943914B (zh) 大型卷料圆周覆膜的自动端封装置
CN109571618B (zh) 自动裁切摆盘装置
CN11669209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膜方法
CN109108533B (zh) 管材焊接自动上料装置
CN105248054A (zh) 转臂式青贮圆草捆包膜装置
CN111889993B (zh) 一种筒状护套的快速套装设备
CN109649740A (zh) 一种全自动墙贴分检包装机
SE460186B (sv) Saett och anordning foer mellanlagring paa hoegkant av i omlottformation ankommande tryckalster
CN112440487B (zh) 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缠绕机
CN208978201U (zh) 一种塑料管道内螺纹产品自动脱模装置
CN213728628U (zh) 一种挤压机出料口导料装置
CN215151682U (zh) 一种超大口径重型实壁管牵引机
CN112663114B (zh) 一种铝材的电泳设备
CN110027145B (zh) 多类型海绵复合塑性系统
CN114772260A (zh) 环状金属结构件变距上料装置
CN112959745A (zh) 一种高效率便捷式塑编袋套内袋装置
CN204297739U (zh) 一种储料架结构
CN213194436U (zh) 一种干膜涂装用紫外光照射装置
CN112959687A (zh) 一种连续吸塑成型高阻隔性水囊生产装置及方法
CN112721019B (zh) 一种高效注塑装置及注塑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