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00085A - 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00085A
CN112400085A CN201980046567.3A CN201980046567A CN112400085A CN 112400085 A CN112400085 A CN 112400085A CN 201980046567 A CN201980046567 A CN 201980046567A CN 112400085 A CN112400085 A CN 112400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terminal
ultrasonic sensor
ultrasonic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65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00085B (zh
Inventor
水野尚夫
近藤成治
西川尚希
丸山真范
樱井贵夫
清水健志
岩田久雄
小野川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00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0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00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00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8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prior to normal operation, e.g. pre-heating or pre-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9Remote control for preset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Measurement Of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Acoustic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根据使用者所持有的终端的终端位置来控制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具备:超声波检测处理部,通过设置于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设置于与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从上述终端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时间差计算部,对由上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上述超声波的时刻与由上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上述超声波的时刻之差即到达时间差进行计算;位置推定部,基于上述到达时间差来推定上述终端的终端位置;及室内机控制部,基于上述终端位置来控制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及 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及程序。
本申请基于2018年5月1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093758号主张优先权,此处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由空调等空气调节用室内机提供根据屋内的使用者的空气调节时,需要掌握使用者的位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检测屋内的温度分布来推定使用者的位置的技术。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对屋内的全部的使用者的位置进行推定,因此有可能不适用于根据特定的使用者来提供空气调节。
另一方面,已知采用与使用了GPS卫星的位置推定方法类似的位置推定方法来推定使用者的位置的技术。具体而言,从指定的使用者所持有的智能手机等终端发出超声波,并利用设置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不同位置的多个麦克风等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该超声波,能够基于在超声波传感器的不同的各个位置处的超声波的到达时间差来推定使用者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046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技术中,作为声源的使用者的位置位于距离空气调节用室内机越远的位置,则由于检测出的超声波的到达时间差所包含的误差而引起的影响越大,有可能无法准确地推定使用者的位置。
从而,期望能够准确地推定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使用者的位置的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地推定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使用者的位置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及程序准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根据使用者所持有的终端的终端位置来控制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具备:超声波检测处理部,通过设置于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设置于与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从上述终端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时间差计算部,对由上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上述超声波的时刻与由上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上述超声波的时刻之差即到达时间差进行计算;位置推定部,基于上述到达时间差来推定上述终端的终端位置;及室内机控制部,基于上述终端位置来控制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空气调节控制系统具备第一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上述终端、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上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及上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第二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中,上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对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进行远程操作的远程操作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第二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中,上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荧光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第二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具备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之外的别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上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上述别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在第二方式~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中,上述位置推定部参照查找表并基于上述到达时间差来推定上述终端的终端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在第二方式~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中,上述位置推定部基于上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及上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和上述到达时间差来推定上述终端的终端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在第七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中,上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包括在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不同的位置设置的多个超声波传感器,上述超声波检测处理部通过上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检测从上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上述到达时间差计算部对由上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的上述多个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上述超声波的各时刻之差即设定用到达时间差进行计算,上述位置推定部基于上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的上述多个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和上述设定用到达时间差来推定上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空气调节控制方法根据使用者所持有的终端的终端位置来控制空气调节用室内机,其中,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具有:超声波检测处理步骤,通过设置于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设置于与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从上述终端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时间差计算步骤,对由上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上述超声波的时刻与由上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上述超声波的时刻之差即到达时间差进行计算;位置推定步骤,基于上述到达时间差来推定上述终端的终端位置;及室内机控制步骤,基于上述终端位置来控制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一种程序使根据使用者所持有的终端的终端位置来控制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的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超声波检测处理步骤,通过设置于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设置于与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从上述终端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时间差计算步骤,对由上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上述超声波的时刻与由上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上述超声波的时刻之差即到达时间差进行计算;位置推定步骤,基于上述到达时间差来推定上述终端的终端位置;及室内机控制步骤,基于上述终端位置来控制上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方式中的至少一项方式,能够准确地推定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使用者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对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进行说明的第一说明图。
图4是对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进行说明的第二说明图。
图5是对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进行说明的第三说明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结构图。
图8是表示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假定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被使用于例如图书馆、大型店铺、仓库、工厂等使用者存在的室内空间W。然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并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使用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包括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远程操作装置30、使用者所持有的终端40及麦克风M1~M5。
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根据使用者的位置来控制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以使环境(温度、湿度、风量等)为最适。
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设置于使用者存在的室内空间W的天花板等,按照由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产生的控制指令进行用于调整室内空间W的环境的各种动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为嵌入天花板式的商业用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情况进行说明,但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也可以是除嵌入天花板式以外的外置式等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也可以是除商业用以外的家庭用等其他的用途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远程操作装置(遥控器)30是通过按下按钮等对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的环境设定进行远程操作的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30设置在室内空间W的墙壁上,与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有线连接。然而,远程操作装置30也可以与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无线连接。
终端40是能够发出规定频率的超声波S的声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终端40是智能手机等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但终端40也可以是像平板电脑型的信息处理装置、手表型的信息处理装置等这样能够作为声源的其他的设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终端40的智能手机为了确定所持有的使用者的位置而定期地发出规定的超声波S。此外,终端40例如也可以非定期地发出规定的超声波S。此外,终端40例如也可以将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在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的控制中使用的信息(例如,使用者要求的环境(温度、湿度、风量等)的信息)叠加在超声波S上发出。
麦克风M1~M5是能够对终端40发出的超声波S进行检测的超声波传感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麦克风分别在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的不同的位置设置有四个麦克风M1~M4作为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即,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包括四个麦克风M1~M4。如图1所示,四个麦克风M1~M4分别设置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的朝向室内空间W的面的四角。此外,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也可以包括4以外的数量的麦克风(超声波传感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麦克风在远程操作装置30设置有一个麦克风M5作为第二超声波传感器。即,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设置于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此外,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也可以包括1以外的数量的麦克风(超声波传感器)。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二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远程操作装置30的情况进行说明,但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室内空间W的其他的设备,例如荧光灯等。
(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此外,在图2中,为了说明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的功能,还示出了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与麦克风M1~M5的连接结构。
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具备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位置推定部120、室内机控制部130及存储部140。
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构成为通过麦克风M1~M5对从使用者所持有的终端40发出的超声波S进行检测。如图2所示,由麦克风M1~M4检测到的超声波S分别由设置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内的放大器A1~A4、过滤器F1~F4及比较器C1~C4依次进行处理。进而,将其处理结果(检测结果)分别从Ch1~Ch4输入至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同样地由麦克风M5检测出的超声波S由设置于远程操作装置30内的放大器A5、过滤器F5及比较器C5依次进行处理,并将其处理结果(检测结果)从Ch5输入至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
放大器A1~A5对麦克风M1~M5检测出的超声波S的信号进行放大。过滤器F1~F5从放大后的超声波S的信号中提取规定频率的成分。规定频率与终端40发出的超声波S的频率一致,例如预先规定为5kHz等。比较器C1~C5判定是否提取了规定频率的成分,在未提取到时输出表示未检测出的第一信号。在提取到规定频率的成分的情况下,比较器C1~C5输出表示已检测出的第二信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一信号的信号等级比第二信号的信号等级高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如果是能够互相区别开的信号,则可以使用任意的信号作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当通过麦克风M1~M5检测到从终端40发出的超声波S时,将由各麦克风M1~M5检测到超声波S的时刻输入至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具体而言,将从比较器C1~C5输入的信号由第一信号切换至第二信号的时刻输入至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也可以不直接地将发生了切换的时刻输入至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而将其存储于存储部140。在该情况下,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从存储部140取得所存储的各个时刻。
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以麦克风M1~M5中的麦克风M5(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为基准,对作为基准的麦克风M5检测到超声波S的时刻与其他四个麦克风M1~M4(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超声波S的时刻之差进行计算,即,对超声波S到达麦克风M5的时刻与到达麦克风M1~M4的时刻的时间差(到达时间差)进行计算。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将计算出的到达时间差输入至位置推定部120。
位置推定部120基于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计算出的到达时间差来推定发出超声波S的终端40的终端位置。位置推定部120将推定结果输入至室内机控制部130。
室内机控制部130基于推定出的终端位置来控制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具体而言,设为持有终端40的使用者存在于推定出的终端位置从而控制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以使环境(温度、湿度、风量等)为最适。
存储部140存储查找表(LUT),该查找表在位置推定部120推定终端40的终端位置时使用,是到达时间差与所推定的终端位置的对应表。该查找表能够根据麦克风M1~M4(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及麦克风M5(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和音速、距离及到达时间的关系(d=vt,d为距离,v为音速,t为到达时间)通过计算而预先制作。此外,由于音速根据温度而发生变化,因此也可以制作针对室内空间W的每个温度的查找表,并存储于存储部140。
(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
使用图3~图5,对作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的比较例的现有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图3~图5分别是对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进行说明的第一至第三说明图。
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相同地具备麦克风M1~M4(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但与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不同的是不具备麦克风M5(第二超声波传感器)。
图3是表示在与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相同地具备麦克风M1~M4的现有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中,麦克风M1及M4与使用者所持有的终端40的位置关系。
现有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相同地基于从使用者所持有的终端40发出的超声波S到达各麦克风M1~M4的各时刻的时间差(到达时间差)来推定使用者的位置。然而,在现有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不同的是仅使用四个麦克风M1~M4来进行使用者的位置推定。此外,在下文中,使用图3~图5,以四个麦克风M1~M4中的互相的距离分隔最远的麦克风M1及M4为例进行说明。这是因为在麦克风间的距离分隔最远的情况下,在使用者的位置的推定中使用的超声波S的到达时间差的检测误差的允许范围为最大。
图3的横轴x表示以现有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位置)为基准的水平方向的位置x(m)。即,从现有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位置)到终端40的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x(m)。此外,图3的纵轴z表示距离终端40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m)。
在图3所示的例中,现有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距离终端40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为1.5(m),麦克风M1与M4的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1.19(m)。在图3中示出了终端40存在于位置x(m)为0(m)、1(m)及5(m)的例子。在图3中,用虚线示出了超声波S从终端40向麦克风M1及M4行进的路线。
图4表示对在使图3所示的终端40的位置x(m)改变的情况下的超声波S从终端40到达麦克风M1及M4的时间之差(到达时间差)具体地进行计算的计算结果。
如图4所示,当终端40的位置x(m)决定时,从终端40到麦克风M1的距离(m)也决定,因此超声波S从终端40到达麦克风M1所需的到达时间t1(ms)能够通过音速进行计算。相同地,由于从终端40到麦克风M4的距离(m)决定,因此超声波S从终端40到达麦克风M4所需要的到达时间t4(ms)能够通过音速进行计算。
从而,超声波S到达麦克风M1所需的到达时间t1(ms)与到达麦克风M4所需的到达时间t4(ms)的时间差即到达时间差Δt41(ms)能够计算为Δt41=t4-t1。
如图5所示,实际上用于控制的到达时间差Δt41(ms)根据现有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利用麦克风M1及M4检测到各超声波S的检测时刻t1及t4计算。此外,图5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信号等级。即,在图5中,信号等级上升的时刻表示超声波S的检测时刻。
在图4中记载有终端40的位置x(m)为0、1、2、3、4、5及6(m)的情况下的到达时间差Δt41(ms)的计算结果。例如,由图4所示的到达时间差Δt41(ms)的计算结果可知,在终端40的位置x(m)为0(m)的情况与为1(m)的情况下,到达时间差Δt41(ms)相差1.29(ms)。与此相对地,在终端40的位置x(m)为4(m)的情况与为5(m)的情况下,到达时间差Δt41(ms)仅相差0.05(ms)。这意味着在终端40处于位置4(m)的情况下,图5所示的检测时刻偏差0.05(ms)则位置推定误差成为1(m)。0.05(ms)相当于20(kHz)的1周期量。
进一步地,在终端40的位置x(m)为5(m)的情况与为6(m)的情况下,到达时间差Δt41(ms)仅相差0.03(ms)。由此可知,在如图3所示那样麦克风M1与M4之间的距离为1.19(m)的条件下,为了在终端40的位置5(m)处得到±1(m)的精度,需要将到达时间差Δt41(ms)的误差控制在仅0.03(ms)以内。0.03(ms)相当于20(kHz)的0.6周期量。
如上所述,在现有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中,仅利用一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所具备的四个麦克风M1~M4进行使用者的位置推定,因此在想要达到位置推定所需的规定的精度(例如,±1(m))的情况下,到达时间差Δt41的检测误差的允许范围变得非常狭窄且严格。特别是终端40越位于远离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位置,则检测误差的允许范围变得越狭窄且严格。
(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的处理流程)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的动作的流程图。
使用图6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图6所示的处理流程开始时,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通过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从终端40发出的超声波S(步骤S101)。
具体而言,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检测处理。当各麦克风M1~M5检测到从使用者所持有的终端40发出的超声波S时,通过放大器A1~A5使检测出的超声波S的信号放大,接下来,通过过滤器F1~F5从放大后的超声波S的信号中提取规定的频率成分。比较器C1~C5根据是否提取到规定的频率成分而将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输入至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
即,在通过麦克风M1~M5未检测到规定频率的超声波S的状态下,比较器C1~C5向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输入第一信号,但在通过麦克风M1~M5检测到规定频率的超声波S且提取到规定的频率成分的情况下,比较器C1~C5向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输入第二信号。
因此,在从比较器C1~C5输入的信号从第一信号切换为第二信号的情况下,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判定为检测出了从使用者的终端40发出的规定频率的超声波S,并将该时刻输入至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例如,在经由Ch5输入的信号在时刻t5从第一信号切换为第二信号的情况下,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将麦克风时刻t5作为麦克风M5的接收时刻而输入至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相同地,在经由Ch1~Ch4输入的各信号在时刻t1~t4从第一信号切换为第二信号的情况下,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将麦克风时刻t1~t4分别作为麦克风M1~M4的接收时刻而输入至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
接下来,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对由麦克风M1~M4(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超声波S的时刻t1~t4与由麦克风M5(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超声波S的时刻t5之差即到达时间差进行计算(步骤S102)。
例如,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计算Δt15(=t1-t5)作为麦克风M1(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与麦克风M5(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之间的到达时间差。相同地,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分别麦克风麦克风计算Δt25(=t2-t5)、Δt35(=t3-t5)及Δt45(=t4-t5)作为麦克风M2~M4(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与麦克风M5(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之间的到达时间差。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将计算出的到达时间差输入至位置推定部120。
接下来,位置推定部120基于到达时间差推定终端40的终端位置(步骤S103)。
具体而言,位置推定部120参照存储于存储部140的查找表,根据从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输入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1~M4)与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之间的到达时间差(Δt15、Δt25、Δt35、Δt45)来推定终端40的终端位置。此外,由于存在与一个到达时间差对应的终端位置在查找表中存在多个的情况,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位置推定部120基于四个到达时间差(Δt15、Δt25、Δt35、Δt45)推定终端位置。然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基于1个以上的任意数量的到达时间差来推定终端40的终端位置。位置推定部120将推定出的终端位置输入至室内机控制部130。
接下来,室内机控制部130基于推定出的终端位置来控制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步骤S104)。具体而言,设为持有终端40的使用者存在于所推定出的终端位置处,控制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以使环境(温度、湿度、风量等)为最适。到此,图6所示流程的结束。
(作用/效果)
以上,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不仅通过设置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1~M4),还通过设置于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来检测从终端40发出的超声波S。
由此,由于能够不受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的大小等的制限地、大范围地且自由地设定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与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因此与仅使用设置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超声波S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超声波S的到达时间差的检测误差的允许范围,能够提高推定位置的精度。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能够准确地推定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的使用者的位置。
进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设置于对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进行远程操作的远程操作装置30。
由此,可以使用现有的远程操作装置30,因此与例如单独地新设置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设置费用及设置空间。此外,能够容易地安装第二超声波传感器。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中,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荧光灯。
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使用作为现有的设备的荧光灯,因此与例如单独地新设置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设置费用及设置空间。此外,还能够容易地安装第二超声波传感器。
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位置推定部120参照查找表,基于到达时间差来推定终端40的终端位置。
由此,位置推定部120能够仅通过参照查找表来推定终端40的终端位置,因此能够减轻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的处理负荷,能够非常高速地推行终端位置。此外,例如,通过预先制作好按照各种条件(例如,温度等)区别的查找表,能够更加准确地推定终端位置。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上文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不受上述内容限定,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施加各种设计变更等。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中,在图6的步骤S103中说明了位置推定部120参照存储于存储部140的查找表,根据从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输入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1~M4)与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之间的到达时间差来推定终端40的终端位置的情况。
这里,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位置推定部120也可以不使用查找表而对使用者所持有的终端40的终端位置进行计算而推定。
例如,位置推定部120也可以通过与基于从GPS卫星接收的无线电的到达时间差来推定位置的位置推定方法类似的方法来推定终端40的终端位置。
在使用了GPS卫星的位置推定方法中,通过求解联立方程式来计算接收机的位置。因此,在使用了GPS卫星的位置推定方法的联立方程式中,位置推定部120能够通过将发送侧与接收侧交换来推定终端40的终端位置。
具体而言,如果将处于不同的位置的四个麦克风(例如,麦克风M1~M3(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与麦克风M5(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三维坐标分别设为(X1,Y1,Z1)、(X2,Y2,Z2)、(X3,Y3,Z3)及(X4,Y4,Z4),将终端40的三维坐标设为(x,y,z),将由处于不同的位置的四个麦克风(M1、M2、M3及M5)检测到的无线电S的接收时刻分别设为t1、t、t3及t4,将由终端40发出的无线电的发送时刻设为d,并将无线电的速度设为v,则可以得到以下的联立方程式。
f1=(x-X1)2+(y-Y1)2+(z-Z1)2-(v(t1-d))2=0
f2=(x-X2)2+(y-Y2)2+(z-Z2)2-(v(t2-d))2=0
f3=(x-X3)2+(y-Y3)2+(z-Z3)2-(v(t3-d))2=0
f4=(x-X4)2+(y-Y4)2+(z-Z4)2-(v(t4-d))2=0
终端40的位置(x,y,z)可以通过求解该方程式得到。需要说明的是,该方程式的解利用牛顿-拉夫逊法等近似计算来求出。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使用麦克风M1~M3及M5的到达时间差(Δt15、Δt25、Δt35)代替无线电S的接收时刻(t1、t2、t3及t4)和发送时刻d麦克风来对于上述方程式进行近似计算,由此推定终端40的终端位置。
此外,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及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例如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40即可。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四个麦克风为麦克风M1~M3及M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四个麦克风也可以是麦克风M1~M4(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中的任意三个麦克风(超声波传感器)和M5(第二超声波传感器)。
(作用/效果)
以上,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位置推定部120基于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及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和到达时间差来推定终端40的终端位置。
由此,不需要预先制作并准备作为到达时间差与所推定的终端位置之间的对应表的查找表,能够非常容易地导入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中说明了在位置推定部120对终端40的终端位置进行推定时使用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及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40的情况。
这里,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也可以在存储部140中仅预先存储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按照与推定终端40的终端位置的顺序相同的顺序进行推定。
即,从设置于远程操作装置30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发出规定频率的超声波S,并利用包括设置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的不同的位置的多个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1~M4)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超声波S,推定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的位置即可。
具体而言,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通过第一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1~M4)来检测从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发出的超声波S。接下来,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对利用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的多个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1~M4)检测到超声波S的各时刻之差即到达时间差(设定用到达时间差)进行计算。接下来,位置推定部120与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说明了的位置推定方法相同地,基于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的多个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1~M4)的位置和设定用到达时间差来推定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的位置。
(作用/效果)
以上,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位置推定部120基于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的多个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1~M4)的位置和到达时间差(设定用到达时间差)来推定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的位置。
由此,不需要预先掌握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的位置,例如,不需要经由远程操作装置30输入等并存储于存储部140。此外,在与远程操作装置30一起移动了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地获取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的移动后的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7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具备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不同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1。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1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相同地构成,在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1设置有四个麦克风M5~M7(第二超声波传感器)。
即,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在包括另一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1的点以及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未设置于远程操作装置30而设置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1的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不同。对于其他点,除去特别指出的情况以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相同地构成并发挥功能,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超声波传感器包括四个麦克风M5~M8,但也可以仅使其中的一部分(例如,麦克风M5)作为第二超声波传感器而发挥功能。
(作用/效果)
以上,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空气调节控制系统1具备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不同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1,第二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M5~M8)设置于另一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1。
由此,由于能够使用现有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1,因此与例如单独地新设置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情况相比,能否减少设置费用及设置空间。此外,能够容易地安装第二超声波传感器。
并且,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能够基于所推定出的终端位置,不仅对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也对于另一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1进行控制以使环境(温度、湿度、风量等)为最适,因此能够非常高效地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例如,在设置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中包括多个麦克风(M1~M4)且在设置于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1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中包括多个麦克风(M5~M8)的情况下,能够基于从麦克风彼此的多个组合得到的多个到达时间差更加准确地推定空气调节用室内机20的使用者的位置。
图8是表示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计算机9具备CPU91、主存储装置92、辅助存储装置93及接口94。
上述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10具备计算机9。并且,上述的各处理部的动作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辅助存储装置93。CPU91从辅助存储装置93读出程序并在主存储装置92展开,按照该程序执行上述处理。例如,上述的超声波检测处理部100、到达时间差计算部110、位置推定部120及室内机控制部130可以是CPU91。
此外,CPU91根据程序在主存储装置92或辅助存储装置93中确保与上述的各数据库对应的存储区域。例如,上述的存储部140可以在主存储装置92或辅助存储装置93中确保。
作为辅助存储装置93的例子,可以举出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磁盘、磁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只读光盘存储器)、DVD-ROM(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ad Only Memory,数字多功能光盘只读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等。辅助存储装置93可以是与计算机9的总线直接连接的内部介质,也可以是经由接口94或通信线路与计算机9连接的外部介质。此外,在该程序通过通信线路向计算机9发送的情况下,接收到发送的计算机9也可以将该程序在主存储装置92展开,并执行上述处理。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辅助存储装置93是非暂时性的有形的存储介质。
此外,该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并且,该程序也可以是通过与已经存储在辅助存储装置93的其他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即所谓的差分文件(差分程序)。
以上,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同样地,包含在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均等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根据上述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及程序,能够准确地推定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使用者的位置。
标号说明
1 空气调节控制系统
9 计算机
10 空气调节控制装置
20 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21 (别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30 远程操作装置(遥控器)
40 终端
91 CPU
92 主存储装置
93 辅助存储装置
94 接口
100 超声波检测处理部
110 到达时间差计算部
120 位置推定部
130 室内机控制部
140存储部
A1~A5 放大器
C1~C5 比较器
F1~F5 过滤器
M1~M4 麦克风(第一超声波传感器)
M5~M8 麦克风(第二超声波传感器)
S 超声波
W 室内空间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控制装置,根据使用者所持有的终端的终端位置来控制空气调节用室内机,其中,
该空气调节控制装置具备:
超声波检测处理部,通过设置于所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设置于与所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从所述终端发出的超声波;
到达时间差计算部,对由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超声波的时刻与由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超声波的时刻之差即到达时间差进行计算;
位置推定部,基于所述到达时间差来推定所述终端的终端位置;及
室内机控制部,基于所述终端位置来控制所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2.一种空气调节控制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
所述终端;
所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及
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对所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进行远程操作的远程操作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荧光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其中,
该空气调节控制系统具备所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之外的别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别的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位置推定部参照查找表并基于所述到达时间差来推定所述终端的终端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位置推定部基于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及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和所述到达时间差来推定所述终端的终端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包括在所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不同的位置设置的多个超声波传感器,
所述超声波检测处理部通过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检测从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
所述到达时间差计算部对由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的所述多个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超声波的各时刻之差即设定用到达时间差进行计算,
所述位置推定部基于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的所述多个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和所述设定用到达时间差来推定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
9.一种空气调节控制方法,根据使用者所持有的终端的终端位置来控制空气调节用室内机,其中,
该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具有:
超声波检测处理步骤,通过设置于所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设置于与所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从所述终端发出的超声波;
到达时间差计算步骤,对由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超声波的时刻与由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超声波的时刻之差即到达时间差进行计算;
位置推定步骤,基于所述到达时间差来推定所述终端的终端位置;及
室内机控制步骤,基于所述终端位置来控制所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10.一种程序,使根据使用者所持有的终端的终端位置来控制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的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超声波检测处理步骤,通过设置于所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设置于与所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从所述终端发出的超声波;
到达时间差计算步骤,对由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超声波的时刻与由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超声波的时刻之差即到达时间差进行计算;
位置推定步骤,基于所述到达时间差来推定所述终端的终端位置;及
室内机控制步骤,基于所述终端位置来控制所述空气调节用室内机。
CN201980046567.3A 2018-05-15 2019-04-22 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及程序 Active CN1124000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3758 2018-05-15
JP2018093758A JP7063716B2 (ja) 2018-05-15 2018-05-15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CT/JP2019/017010 WO2019220874A1 (ja) 2018-05-15 2019-04-22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00085A true CN112400085A (zh) 2021-02-23
CN112400085B CN112400085B (zh) 2022-04-19

Family

ID=68540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6567.3A Active CN112400085B (zh) 2018-05-15 2019-04-22 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92564A4 (zh)
JP (1) JP7063716B2 (zh)
CN (1) CN112400085B (zh)
WO (1) WO201922087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5902A (zh) * 2021-11-25 2022-03-11 北京正源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41208A (ja) * 2004-02-27 2005-09-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の位置検知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06084150A (ja) * 2004-09-17 2006-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08032272A (ja) * 2006-07-26 2008-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制御システム
JP2010134367A (ja) * 2008-12-08 2010-06-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気機器
CN101900396A (zh) * 2009-05-27 2010-12-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3698747A (zh) * 2013-12-12 2014-04-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频分制超声波定位系统及方法
KR20140123237A (ko) * 2013-04-12 2014-10-22 (주)한양세미텍 실내 위치 측정시스템
JP2017514139A (ja) * 2014-04-25 2017-06-01 フィリップス ライティング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 ゾーンベースの照明アクセス
CN107656244A (zh) * 2017-08-24 2018-02-02 南京安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临界听域超声波到达时间差的室内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1051784A (zh) * 2017-07-03 2020-04-21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空调控制装置、环境设定终端、空调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5165B2 (ja) 2000-04-26 2006-08-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人体検知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13108243A1 (en) * 2012-01-18 2013-07-25 Weisman Israel Hybrid-bas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oor localization
JP5975973B2 (ja) * 2013-12-10 2016-08-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制御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WO2016157384A1 (ja) * 2015-03-30 2016-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システム
JP2018093758A (ja) 2016-12-09 2018-06-21 株式会社サタケ 微生物の検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41208A (ja) * 2004-02-27 2005-09-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の位置検知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06084150A (ja) * 2004-09-17 2006-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08032272A (ja) * 2006-07-26 2008-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制御システム
JP2010134367A (ja) * 2008-12-08 2010-06-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気機器
CN101900396A (zh) * 2009-05-27 2010-12-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KR20140123237A (ko) * 2013-04-12 2014-10-22 (주)한양세미텍 실내 위치 측정시스템
CN103698747A (zh) * 2013-12-12 2014-04-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频分制超声波定位系统及方法
JP2017514139A (ja) * 2014-04-25 2017-06-01 フィリップス ライティング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 ゾーンベースの照明アクセス
CN111051784A (zh) * 2017-07-03 2020-04-21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空调控制装置、环境设定终端、空调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07656244A (zh) * 2017-08-24 2018-02-02 南京安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临界听域超声波到达时间差的室内定位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5902A (zh) * 2021-11-25 2022-03-11 北京正源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20874A1 (ja) 2019-11-21
EP3792564A1 (en) 2021-03-17
JP2019199982A (ja) 2019-11-21
CN112400085B (zh) 2022-04-19
JP7063716B2 (ja) 2022-05-09
EP3792564A4 (en) 2021-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2956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targeted devices
TWI549549B (zh) 行動裝置位置檢測的方法與該行動裝置及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
JP6216760B2 (ja) ビーコンを利用した無線測位サービス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2146462B1 (ko) 음성 인식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785794B1 (ko) 위치 인식을 위한 노드, 이를 이용한 클러스터 형성 방법및 위치 인식 방법
US9721462B2 (en) Terminal device and remote control method
EP3352475B1 (en) Computer-readable program, audio controller, and wireless audio system
EP2731360B1 (en) Automatic audio enhancement system
CN112400085B (zh) 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及程序
JP2017143357A5 (zh)
KR20130093025A (ko) 절대위치 및 상대위치 정보를 이용한 실내 자동 위치측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1226125B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控制方法
US10237843B2 (en) Vehicle-mounted apparatus
JPWO2019054206A1 (ja) 移動体誘導システム
KR101168743B1 (ko) 마이크로폰 모듈, 이를 이용한 음원 위치 측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2013438B1 (ko) 전파신호와 음파신호의 전송 지연 시간 차를 이용한 공간 필터링 장치 및 방법
JP7136575B2 (ja)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6352774B2 (ja) デバイス選択方法、端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532284B2 (ja) 音響特性測定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57110B2 (ja) デバイスの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を操作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EP2891957A2 (en) Computing system with command-sense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11262432B2 (en) Positioning apparatus and positioning method
WO2020003353A1 (ja) 測位装置、測位方法及び測位システム
KR20210051792A (ko) 비콘 기반 실내 위치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04865551A (zh) 一种定位的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