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5902A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5902A
CN114165902A CN202111414665.3A CN202111414665A CN114165902A CN 114165902 A CN114165902 A CN 114165902A CN 202111414665 A CN202111414665 A CN 202111414665A CN 114165902 A CN114165902 A CN 114165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air conditioning
conditioned
smart detection
sm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46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楠
段帅
李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engyuan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engyuan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engyuan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engyuan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46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59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5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5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包括利用被调节区域内的至少一个智能检测设备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的近场通信结果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进行定位;其中,所述智能检测设备与所述被调节区域内的一个被调节空间相关联;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用于调节所述被调节空间内的空气;以及根据所述定位的结果直接地或间接地生成对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信号的步骤。本申请还公开了对应的系统和存储介质。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可以精确地控制被控制区域内的空气调节设备,避免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无人时空转,或者在室内有人时大功率运行而给人带来的噪音和低温不适感。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装置,具体而言是设计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门牌、室内空气站等设施在学校、工作场所等已经有所使用。其中电子门牌主要用于显示某个闭合空间内的人员的出入,例如学生出入教师以及相关信息的获取和/或显示。例如佩戴了智能手环的学生可以借助近场通信使得智能手环上的发射器与电子门牌上的接收器进行通信从而作为该学生进入该教室的依据。由此中央控制系统可以从电子门派读取一段时间内与电子门牌通信的智能手环的数量,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控制。例如公开号为CN112963948A名称为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的那样。然而这种系统是首先预设一个学生的二氧化碳产生量,然后再根据访问电子门牌的学生的数量推断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的。这种系统的问题在于,访问了电子门牌的学生不一定进入了教室,而有的学生可能进入了教室没有访问电子网关,尤其是在课间休息等可能出现频繁出入教室的情形下。
室内空气站是用来收集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例如PM2.5、二氧化碳、甲醛、VOC等毒有害气体的装置,温度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作为调整空气调节设备(例如中央空调系统或分布式空调系统和/或新风系统)的依据。现有技术中有一些空气调节设备就是利用室内空气站提供的温度和/或二氧化碳数据作为控制的依据。例如公开号为CN108415493A,名称为一种教室环境智能调控系统公开的控制系统。然而单纯以室内空气站检测的温度和/或二氧化碳浓度作为控制依据虽然在空间封闭后可实现较好的调节效果,但在一些极端或特殊场景下,这种系统往往不能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
例如,在某一教室内并没有学生但学生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陆续进入教师的情形,但由于教师频繁的与外界连通,因此,教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会累积,因此空气调节设备因判断室内并没有人员而不会工作,而当学生到齐教师关门后,二氧化碳浓度才会累积,并触发对空气调节设备进行调节,这种情况下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已经进入教师的学生、老师会因温度过高而感到不适。
在另外一种场景中,当前教室内没有学生或老师,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会有学生返回教室上课,这时如果控制系统判断教室内没有人,则不会启动空气调节设备,但突然的大量的学生涌入会使得室内温度升高,如果没有预先的措施,而是在温度升高后再开启空气调节设备则会由于突然的供风量大、凤温度低,而造成室内的学生体感不适。
在有一种场景中,与上述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逐步进入教室相反,学生在进行午间休息或放学时,会逐步离开教室到达室外,因此,教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会累积,因此控制系统因判断室内并没有人员而不会工作,因此,相关的空气调节设备可能不会工作,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则可能不能得到有效调节,造成室内成员的身体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利用被调节区域内的至少一个智能检测设备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的近场通信结果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进行定位;其中,所述智能检测设备与所述被调节区域内的一个被调节空间相关联;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用于调节所述被调节空间内的空气;以及根据所述定位的结果直接地或间接地生成对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号直接基于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生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号基于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并由被调节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所校验后生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与所述被控制空间相关联的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作为产生所述控制信号的依据;和/或将与所述被控制空间相关联的所述智能检测设备以及所述被调节区域中的临近的至少一个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作为产生所述控制信号的依据;和/或将与所述被控制空间相关联的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所述被调节区域中的临近的至少一个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以及所述被调节区域中的远离所述与所述被控制空间相关联的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作为产生所述控制信号的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对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控制参数,所述控制参数至少基于与所述被控制空间相关联的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而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收集所述用户设备提供的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关联的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实现对用户设备数据有效性的校验。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所述空气调节设备与包括至少一个被调节空间的被调节区域内的一个所述被调节空间相关联,该系统包括与每个被调节区域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智能检测设备;至少一个用户设备,每个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为可与所述智能设备近场通信;控制单元,可操作地耦合于所述至少一个智能检测设备,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实施上述任意一项的方法。
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项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在本申请中,智能检测设备与被调节空间包括智能检测设备设置于被调节空间的外部,例如悬挂于被调节空间的外墙上、或者设置在被调节空间的内部,例如悬挂于被调节空间的内墙上,或者甚至于被调节空间的进口或出口。空气调节设备与被调节空间相关联可以包括空气调节设备的送风器、出风口、换风口位于被调节空间内。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可以精确地控制被控制区域内的空气调节设备,避免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无人时空转,或者在室内有人时大功率运行而给人带来的噪音和低温不适感;
2)利用少许佩戴者生物特征区分设备位置和佩戴者实际置,可以在不需要用户设备的用户具体信息的情况下对空气调节设备作出调节,解决了数据隐私合规的问题。
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充分利用局域网通信能力,增加局域网内设备的通信和计算能力,增加计算准确度并减少服务器压力。
附图说明
图1A、1B是依据本申请的不同实施例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A、2B、2C、2D是依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定位方法中不同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和智能检测设备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公开。
系统介绍
本申请中的空气调节设备系统指任何一种中央控制的或分布式的空气冷暖调节系统,其可以包括或者不包括新风送风功能,这样的系统可以基于冷媒压缩机、热泵、或其他原理实现。
本申请的智能检测设备,可以包括电子门牌或类似的智能设备,其一般具有通信模块,例如基于蓝牙协议的通信模块,并配置为可以与用户佩戴的用户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手表、眼镜、手机、笔记本等进行通信,同时,智能检测设备可以通过上述基于蓝牙协议的通信模块或者其他基于其他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与一个控制单元通信以将所获得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智能检测设备一般与一个被调节空间相关联,例如,其可以被设置在位于被调节空间的进出口位置,这样,当用户进出该被调节空间时,可以通过与智能检测设备通信而被读取。在这里被调节空间可以包括封闭空间,例如教室、工作间、会议室等,也包括半开放区域,例如、网球场、体育场等。
所述控制单元可以是一个实体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其可以包括本地的运行有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器等设备用于存储信息,其也可以是一个基于云端算力的控制单元,并借助云端的存储能力存储信息。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系统100包括控制单元10,与所述控制单元10通信连接的多个智能检测设备20,其中,每个智能检测设备20与一个被调节空间31相关联,多个被调节空间31构成一个被调节区域30。
利用智能检测设备对用户设备定位
每个智能检测设备20包括近场通信模块21,该近场通信模块发送广播,当带有相匹配的近场通信模块41的用户设备40进入智能检测设备20的广播范围时,用户设备近场通信模块41与智能检测设备20的近场通信模块21握手,并将其所控制的信息传送给智能检测设备20。例如,当用户设备40进入被调节区域30内的第一被调节空间31A相关联的第一智能检测设备20A的近场通信模块21A发送广播的范围时,用户设备40的近场通信模块41与智能检测设备20A的近场通信模块21A握手,用户设备40将其用户设备的信息,包括用户设备自身的一种或多种信息,例如近场通信模块41的硬件号或用户设备的硬件号等,和/或用户设备采集的所述用户的一种或多种信息,例如,用户设备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43采集的心率数据等生物特征数据传送给第一智能检测设备20A,如图4所示的步骤S101。
第一智能检测设备20A根据检测到的来自所述用户设备40的进程通信模块41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一智能检测设备20A在所述被调节区域30内的位置,以及所述被调节区域30内未与所述用户设备40成功握手的其他智能检测设备20B、20C的位置,来粗略计算所述用户设备40的当前位置,并记作第一位置P1。在此位置,用户设备40接收到的来自第一智能检测设备20的信号较强,而基本不能或完全不能接收到来自第二智能检测设备20B的信号、或来自第三智能检测设备20C的信号、或来自第四智能检测设备20D的信号。
随着用户设备40的移动,其可能会运动至被调节区域30内的第二被调节空间31B相关联的第二智能检测设备20B的近场通信模块21B发送广播的范围时,其与用户设备进行握手,用户设备40将其用户设备的信息,包括用户设备自身的一种或多种信息,例如近场通信模块41的硬件号或用户设备的硬件号等,和/或用户设备采集的所述用户的一种或多种信息,例如,用户设备采集的心率数据等传送给第二智能检测设备20B。
此时可以根据上述第一位置P1,以及所述第二智能检测设备20B在所述被调节区域30内的位置,和/或区域中其他未与所述用户设备40握手的智能检测设备20C的位置,可以计算出所述用户设备40的位置,记作第二位置P2。在此位置,用户设备40接收到的来自第一智能检测设备20的信号最强、来自第二智能检测设备20B的信号较强,而基本不能或完全不能接收到来自第三智能检测设备20C的信号。
关于第一智能检测设备20A、第二智能检测设备20B、第三智能检测设备20C、第四智能检测设备20D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距离,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判断。根据每个智能检测设备20A、20B、20C、20D的近场通信模块21A、21B、21C、21D的信号强度与其覆盖半径的关系确定用户设备所在的位置。这样,对于单一的智能检测设备,例如第一智能检测设备20A,其可以检测出用户设备位于智能检测设备20的多大半径的范围内,从而判断其大致位置,即第一位置P1,如图2B所示。当用户设备同时和两个智能检测设备,例如与第一智能检测设备20A,第二智能检测设备20B建立连接时,通过信号强度判断,用户设备是在分别以两个智能检测设备的半径范围内,信号强度为半径的圆的交汇区域中,精确了第一步中的位置数据,是一个中等准确的位置数据,即第二位置P2,如图2C所示。进一步的,当用户设备同时和三个智能检测设备20建立连接时,例如与第一智能检测设备20A,第二智能检测设备20B、第二智能检测设备20C建立连接时,通过信号强度判断,用户是在分别以三个智能检测设备的对应信号强度的半径范围内,尤其是信号强度为半径的圆的交汇区域中,这样可以进一步精确了位置判断,从而得到一个更准确的位置数据,即第三位置P3,如图2D所示。
如上所述,用户设备40可以在与智能检测设备握手后向智能检测设备单独传送用户设备40检测到的用户生物数据,例如用户的当前心率数据,例如心率的瞬时值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等。通过采集并传送用户的心率数据,可以判断用户是否与用户设备紧密地关联,例如用户是否佩戴着用户设备40,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种传送方法同时保证了数据的隐私性,因为控制单元10接收到的仅为生物数据信号,但并不与具体的用户设备相关联。从而实现了数据隐私的保护。
根据定位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
可以由智能检测设备20对用户设备40的位置数据进行收集,并根据收集的位置数据进行判断,再根据判断结果向控制单元10发送启动或者停止空气调节设备的指令;如图4步骤S201所示。或者可以由智能检测设备20将其采集到的用户设备40的位置数据转发至控制单元10,并由控制单元10根据收集的位置数据进行判断,再根据判断结果产生启动或者停止空气调节设备的指令。
例如,智能检测设备20将用户设备40的上述位置信息,例如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和/或第三位置P3的信息传送给控制单元,根据某一用户的上述位置信息来判断其究竟处于所述被调节区域30内的哪一个位置,例如是否处于某一被调节空间31中。
该判断结果可以作为对所述被调节空间31内的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控制的依据。例如,当判断由一定数量的用户设备40被定位在位于被调节空间31内时,可以单独以此数据或者将此数据与其他数据结合作为对空气调节设备控制的依据。例如,当判断被调节空间31内用户设备数量多于预定阈值时,则可以启动对被调节空间31的温度、或是否换气的调节。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例如当前室内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值等作为参数对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首先将用户设备40与某个被调节空间31进行关联,例如,将十个用户设备与第一被调节空间31A相关联,这样,当检测到一定数量的用户设备40进入调节区域30后即可以开始对第一被调节空间31A内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例如,开始获取第一被调节空间31A的当前空气数据,例如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是否有有害气体等、然后,再根据由被调节区域30中的与不同被调节空间关联的第一智能检测设备20A,第二智能检测设备20B、第二智能检测设备20C判断用户设备在被调节区域30中的位置,并由此对应地产生对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指令。
例如,当检测到十个用户设备中的一半以上位于距离所述第一被调节空间31A较远的第一智能检测设备20A的半径范围内,则仅对第一被调节空间31A相关联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温度参数进行基本调节,例如保持当前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或者在其相比理想值范围有正向偏差时对其进行轻度干预使得其进入理想值范围,例如,使得压缩机和/或风机处于向理想值范围进行调节的低功率工作状态,例如,满功率工作状态的30%以内的任意功率值。
可替换的或进一步的,当检测到十个用户设备中的一半以上位于距离所述第一被调节空间31A更近的第二智能检测设备20B的半径范围内,则对第一被调节空间31A相关联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温度参数进行加强调节,例如在当前温度参数相对理想值范围有正偏差时对其进行中度干预使得其回到理想值范围内,例如,使得压缩机和/或风机处于向理想值范围进行调节的中等功率工作状态,例如满功率工作状态的30%~50%中间的任意功率值以使得温度参数回到理想值范围内;或者当当前温度参数在理想值范围内对其进行轻度干预,例如,使得压缩机和/或风机处于向理想值范围的负向进行调节的低功率工作状态,例如,满功率工作状态的30%~以内的任意功率值以使得室内空气参数稍微向负向偏差,从而为因十个用户设备中的多个进入第一被调节空间31A内而对室内控制质量造成影响时不会产生较大的相对理想值范围的正向偏差,并由此造成空气调节设备大功率调节而产生噪音和体感不适。
可替换的或再进一步的,当检测到十个用户设备中的一半以上位于距离所述第一被调节空间31A更近的第三智能检测设备20C的半径范围内,则对第一被调节空间31A相关联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温度参数进行更加强调节,例如在当前温度参数相对理想值范围有较大偏差时对其进行高度干预使得其回到理想值范围内,例如,使得压缩机和/或风机处于向理想值范围进行调节的大等功率工作状态,例如满功率工作状态的50%~80%中间的任意功率值或更高的值以使得温度参数回到理想值范围内;或者当当前温度参数在理想值范围内对其进行中度干预,例如,使得压缩机和/或风机处于向理想值范围的负向进行调节的低功率工作状态,例如,满功率工作状态的30%~50%的任意功率值以使得室内空气参数向负向产生较大偏差,从而为因十个用户设备中的多个进入第一被调节空间31A内而对室内控制质量造成影响时不会产生较大的相对理想值范围的正向偏差,并由此造成空气调节设备大功率调节而产生噪音和体感不适。
可替换的或进一步的,可以如上所述通过附加的智能检测设备20E至20H对任意一个用户设备40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并将定位的结果作为位置判断的依据由控制装置获取并对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控制。
在例如学校的场景中,每个被调节空间31,例如一个教室,都会在室内设置空气站20E至20H用于检测该教室内的空气参数,例如温度、二氧化碳含量等。不同于传统的直接通过二氧化碳含量推算室内人数的方法,本申请可以通过采集与教室相关联的用户设备的数量,结合二氧化碳的检测结果而对教室内的空气参数进行调节。例如,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与人员数量正相关,即当人员数量越多时,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如果检测到与该教室关联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不足以产生该等浓度的二氧化碳时,则可以推断二氧化碳传感器异常或者教室内出现了异常的二氧化碳产生源头,控制单元收到二氧化碳数据后,可以实现对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用户设备数量进行校验,步骤S301。并可以据此产生对控制调节设备的控制信号,步骤S302。
另一方面,如果经过确认二氧化碳传感器没有发生故障,且没有其他二氧化碳源头,则可以推断通信系统的通信过程出现了错误。例如对一个被调节空间内的用户设备数量的数目的统计出现了错误,例如在用户设备的蓝牙模块与智能检测设备20的蓝牙模块握手时信号或数据传输出现错误,从而可以继而对设备进行排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可以利用上述位于所述被调节空间,例如教室内有空气站20E至20H的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空气站的近场通信模块,或者为该空气站增加近场通信模块,利用上述定位方法实现用户设备是否在被调节空间内的精确定位。
如图1B所示,分别位于被调节空间31A、31B、31C、31D中的空气站20E、21F、21G至20H分别附加有近场通信模块21E、21F、21G和21H。近场通信模块21E、21F、21G和21H中的任意一个、或连两个都可以和近场通信模块21A~21D中的任意一个、两个或多个协作采用上述的定位方法对每个用户设备40的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这对被调节空间31A~31D内的空气进行精确的调节非常有利。特别是,设置在被调节空间内部的近场通信模块21E、21F、21G和21H与被调节空间的外部设置近场通信模块21A、21B、21C和21D可以结合判断佩戴者用户设备40的用户是否进入和/或离开了某个被调节空间内,从而对该被调节空间进行更精确的调控。
应当理解,被调节空间31A~31D可以并不是分立设置的,而是在被调节区域30内连续设置的。例如在学校的场景中,不仅每个教室可以作为被调节空间,教室间的楼道区域也可以为设置为一个或多个被调节区域。这样位于每个教室外的例如电子班牌等智能检测设备20相对于楼道就呈现为内部的检测装置,而每个教室内的空气站则成了外部的检测装置。
用户设备、智能检测设备、控制单元分别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中,还存储有所述装置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ROM以及RAM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可以允许所述装置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被安装,或者从ROM被安装。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射频(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服务器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服务器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服务器执行时,使得服务器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以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和/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
对于硬件的方式来说,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装置的单元和/或模块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以上记载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具体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本发明的教导任意组合和扩展上述各实施例而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更多的实施方式和应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不由具体实施例来限定,而由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8)

1.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利用被调节区域内的至少一个智能检测设备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的近场通信结果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进行定位;其中,所述智能检测设备与所述被调节区域内的一个被调节空间相关联;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用于调节所述被调节空间内的空气;以及
根据所述定位的结果直接地或间接地生成对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直接基于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基于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并由被调节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所校验后生成。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与所述被控制空间相关联的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作为产生所述控制信号的依据;和/或将与所述被控制空间相关联的所述智能检测设备以及所述被调节区域中的临近的至少一个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作为产生所述控制信号的依据;和/或将与所述被控制空间相关联的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所述被调节区域中的临近的至少一个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以及所述被调节区域中的远离所述与所述被控制空间相关联的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作为产生所述控制信号的依据。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对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控制参数,所述控制参数至少基于与所述被控制空间相关联的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收集的所述用户设备数量和所述用户设备位置数据而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4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所述用户设备提供的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关联的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实现对用户设备数据有效性的校验。
7.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所述空气调节设备与包括至少一个被调节空间的被调节区域内的一个所述被调节空间相关联,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每个被调节区域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智能检测设备;
至少一个用户设备,每个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为可与所述智能设备近场通信;
控制单元,可操作地耦合于所述至少一个智能检测设备,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实施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的方法。
8.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2111414665.3A 2021-11-25 2021-11-25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141659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4665.3A CN114165902A (zh) 2021-11-25 2021-11-25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4665.3A CN114165902A (zh) 2021-11-25 2021-11-25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5902A true CN114165902A (zh) 2022-03-11

Family

ID=80480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4665.3A Pending CN114165902A (zh) 2021-11-25 2021-11-25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5902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9225A (zh) * 2014-09-26 2016-04-20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空气调节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74491A (zh) * 2016-02-01 2016-06-15 张凡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室内环境管理系统
CN105911871A (zh) * 2016-04-13 2016-08-31 杭州聪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智能家居定位控制方法
CN108241300A (zh) * 2016-12-26 2018-07-03 开利公司 预定空间区域的设备控制
CN108361921A (zh) * 2018-02-07 2018-08-03 宁夏翔羚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361937A (zh) * 2018-01-18 2018-08-03 上海广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化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631266A (zh) * 2019-01-04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0050954U (zh) * 2019-04-24 2020-02-11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人员定位检测的室内空气质量调控系统
CN111503843A (zh) * 2020-04-30 2020-08-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多联式空调系统
JP2020186829A (ja) * 2019-05-10 2020-11-19 株式会社東芝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制御方法
US20210010701A1 (en) * 2019-07-12 2021-01-1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Air quality control and disinfection system
CN112400085A (zh) * 2018-05-15 2021-02-23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13203193A (zh) * 2021-04-30 2021-08-03 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设备分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9225A (zh) * 2014-09-26 2016-04-20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空气调节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74491A (zh) * 2016-02-01 2016-06-15 张凡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室内环境管理系统
CN105911871A (zh) * 2016-04-13 2016-08-31 杭州聪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智能家居定位控制方法
CN108241300A (zh) * 2016-12-26 2018-07-03 开利公司 预定空间区域的设备控制
CN108361937A (zh) * 2018-01-18 2018-08-03 上海广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化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361921A (zh) * 2018-02-07 2018-08-03 宁夏翔羚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400085A (zh) * 2018-05-15 2021-02-23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09631266A (zh) * 2019-01-04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0050954U (zh) * 2019-04-24 2020-02-11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人员定位检测的室内空气质量调控系统
JP2020186829A (ja) * 2019-05-10 2020-11-19 株式会社東芝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制御方法
US20210010701A1 (en) * 2019-07-12 2021-01-1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Air quality control and disinfection system
CN111503843A (zh) * 2020-04-30 2020-08-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多联式空调系统
CN113203193A (zh) * 2021-04-30 2021-08-03 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设备分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文才: "《煤矿智能化技术应用》", 30 April 2020, 煤炭工业出版社, pages: 478 - 48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9131B2 (en) Sensor with halo light system
US10782043B2 (en) User interaction with building controller device using a remote server and a duplex connection
US20220252293A1 (e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310477B2 (en) Multi-function thermostat with occupant tracking features
US11680722B2 (en) Device control system
US11277893B2 (en) Thermostat with area light system and occupancy sensor
EP3253070B1 (en) Earphone noise reduc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966139A (zh) 具有紧急指导特征的多功能恒温器
US11047588B2 (en) Biosome counting and device controlling for a predetermined space region
US20210018212A1 (en) Cloud-based AI powered indoor environ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mart climate technology control for buildings
CN109916018A (zh) 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06772233A (zh) 定位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2963948A (zh) 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80685B (zh) 一种设备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家用电器
CN114165902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6288150B (zh) 一种基于空调遥控器的温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6123210A (zh) 基于空调器的空气质量调节方法
CN112212481A (zh) 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控制环境舒适度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17346287B (zh) 建筑空调新风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47467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irtually controlling devices
US2023015590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OCIAL CONTROL-AND-USE OF IoT DEVICE, CONTROL SERVER SUPPORTING SOCIAL CONTROL-AND-USE OF IoT DEVICE AND MOBILE DEVICE USED FOR SOCIAL CONTROL-AND-USE OF IoT DEVICE
CN110325797A (zh) 一种环境调节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7870099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50382A (zh) 一种基于位置的自动控制空调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KR101112167B1 (ko) 결제단말장치를 이용한 에너지 관리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