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7345A - 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7345A
CN112397345A CN202010325089.4A CN202010325089A CN112397345A CN 112397345 A CN112397345 A CN 112397345A CN 202010325089 A CN202010325089 A CN 202010325089A CN 112397345 A CN112397345 A CN 112397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pcb
coupling
relay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50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寅植
金宗周
孙秀侎
林渽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12397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73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30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 or shock, e.g. by balancing of armature
    • H01H50/305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 or shock, e.g. by balancing of armature damping vibration due to functional movement of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1Details concerning assembly of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8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 H01H1/5805Connections to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 H01H50/443Connections to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1Details concerning assembly of relays
    • H01H50/043Details particular to miniaturised re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继电器,该继电器包括:主体,被配置为基于输入信号来开闭电路;以及多个端子,从主体延伸并联接到PCB,其中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包括:倾斜延伸部,被配置为使主体与PCB隔开,并且相对于PCB的表面和主体的下表面保持倾斜状态;以及联接部,从倾斜延伸部在进入PCB的联接槽的方向上延伸。

Description

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能够最少化由操作引起的噪声和振动传递到周围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通过响应于输入信号而操作来开闭各种电路的装置,被广泛用于车辆和各种工业设备中。
典型的继电器包括:极芯(pole core),通过电流被磁化;电枢,通过极芯的磁力而操作;以及可动触点,通过电枢的操作而移动来与固定触点接触或隔开。当电枢通过极芯的磁化而附接到极芯时,可动触点连接到固定触点,并且当电枢通过极芯的磁化释放而与极芯隔开时,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离。
继电器通常以在继电器的主体与印刷电路板(PCB)紧密接触的状态下多个端子联接到PCB的电路的方式安装。
然而,由于当电枢和可动触点操作时发生碰撞,继电器可能产生噪声和振动,并且当噪声和振动通过继电器的主体和PCB传递到周围组件时,噪声和振动可能放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该继电器能够通过减轻由操作引起的噪声和振动来最少化噪声和振动传递到周围。
本公开的其它方面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部分地从描述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获知。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继电器包括:主体,被配置为基于输入信号来开闭电路;以及多个端子,从主体延伸并联接到PCB,其中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包括:倾斜延伸部,被配置为使主体与PCB隔开,并且相对于PCB的表面和主体的下表面保持倾斜状态;以及联接部,从倾斜延伸部在进入PCB的联接槽的方向上延伸。
继电器可以进一步包括:基座构件,以与主体隔开的状态联接到多个端子的联接部,并且被安装成与PCB的表面紧密接触。
多个端子可以被配置为倾斜延伸部的宽度比联接部的宽度更宽,并且联接部穿过基座构件并联接到PCB的联接槽。
多个端子可以包括:台阶部,形成在倾斜延伸部和联接部之间的边界,并在联接部联接到基座构件的状态下卡在基座构件的表面。
多个端子可以被设置为倾斜延伸部的长度和倾斜度彼此不同。
多个端子可以被设置为倾斜延伸部和联接部之间的弯曲部分的位置彼此不同。
主体可以包括开闭驱动单元、固定单元以及盖构件,开闭驱动单元包括:极芯,线圈缠绕在极芯上;磁轭,被配置为支撑极芯;电枢,被配置为可操作地支撑在磁轭上并附接到极芯或与极芯隔开;以及可动触点,被配置为通过电枢操作,固定单元包括:支撑板,被配置为支撑开闭驱动单元;触点支撑部,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侧;以及一个以上固定触点,安装在触点支撑部,以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或隔开,盖构件被配置为覆盖开闭驱动单元和固定单元的外侧。
磁轭可以固定到支撑板的上表面,在多个端子中的一部分端子连接到开闭驱动单元并且多个端子中的其余端子连接到固定单元的状态下,多个端子可以通过支撑板的外侧向PCB延伸,并且多个端子的联接部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支撑板的宽度。
本文中描述了附加的特征和优点,并且附加的特征和优点从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中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并且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在PCB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继电器安装在PCB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继电器的开闭驱动单元和固定单元彼此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开闭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示出电枢与极芯隔开的状态;以及
图6是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示出电枢附接到极芯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示例的方式提供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完全理解本公开的思想。本公开不限于以下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其它形式实施。为了清楚地解释本公开,附图中省略了与描述不相关的部分,并且为了方便起见,组件的宽度、长度、厚度等可能被夸大。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主体100,被配置为基于输入信号来开闭电路;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联接到主体100;以及基座构件300,安装在主体100的下部。
继电器的主体100可以包括开闭驱动单元110、固定单元130和盖构件150。
开闭驱动单元110包括:极芯111,其外表面缠绕有线圈111a;磁轭112,被配置为支撑极芯111;电枢113,被配置为可操作地支撑在磁轭112的一端并附接到极芯111或与极芯111隔开;以及可动触点114,被配置为通过电枢113操作。
极芯111在平行于PCB 10的表面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极芯111的一端固定到磁轭112。磁轭112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112a,极芯111的一端固定到第一支撑部112a;第二支撑部112b,从第一支撑部112a的一端弯曲并在极芯1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以及芯支撑构件112c,在固定到第二支撑部112b的内表面的状态下支撑极芯111的两端。极芯111的线圈111a连接到安装在磁轭112的两侧的下部的两个端子210和220。当通过两个端子210和210施加电信号时,极芯111可以被磁化。
如图4和图5所示,电枢113以平板的形式设置,并且电枢113的一侧表面邻近极芯111的端部设置,以面对磁轭112的第一支撑部112a。电枢113的一侧端由磁轭112的第二支撑部112b可移动地支撑,并通过弹性变形的用于通电的板簧115连接到磁轭112的第二支撑部112b。
板簧115从磁轭112的第二支撑部112b的外侧表面向电枢113的外表面侧弯曲并延伸,并且在电枢113的自由端方向上的延伸长度比电枢113的长度更长。板簧115的一侧固定到磁轭112的第二支撑部112b,并且板簧115的另一侧固定到电枢113的外表面。因此,当极芯111被磁化时,电枢113可以通过磁力向极芯111移动以附接到极芯111,并且当极芯111的磁化被释放时,电枢113可以通过板簧115的弹性反向移动而与极芯111分离。
可动触点114安装在向电枢113的自由端外侧延伸得更长的板簧115的一端以与电枢113一起可移动。如图4所示,用于传输负载的电流的端子230连接到板簧115,板簧115联接到磁轭112的外表面。
参照图3和图5,固定单元130包括:支撑板131,被配置为支撑开闭驱动单元110的下部;触点支撑部132,以块状设置在支撑板131的一侧;以及第一固定触点133和第二固定触点134,安装在触点支撑部132并将可动触点114夹在中间分别设置在两侧,以使可动触点114可以与第一固定触点133和第二固定触点134接触或隔开。本实施例示出了设置有两个固定触点的情况,但是也可以设置一个固定触点。
支撑板131和触点支撑部132可以由绝缘材料一体地设置,并且触点支撑部132可以垂直地设置在支撑板131的一侧。触点支撑部132具有开闭驱动单元110的可动触点114进入的进入空间132a,并且第一固定触点133和第二固定触点134安装在进入空间132a的两侧以彼此面对。开闭驱动单元110联接到支撑板131的上表面,并且在这种状态下,可动触点114保持在进入第一固定触点133和第二固定触点134之间的进入空间132a的状态。
端子240和250分别设置在触点支撑部132的两侧,并通过用于通电的金属板137分别连接到第一固定触点133和第二固定触点134。
如图5所示,在继电器的初始状态下,电枢113可以保持在与极芯111隔开的状态,并且可动触点114可以保持在与第二固定触点134接触的状态。如图6所示,当将电信号施加到极芯111并且极芯111被磁化时,电枢113可以通过磁力而附接到极芯111,并且可动触点114可以与第一固定触点133接触。这样,通过开闭驱动单元110的操作,可动触点114操作以与第一固定触点133或第二固定触点134接触,从而继电器可以选择性地连接或断开电源。
如图1至图3所示,盖构件150以具有敞开的下部的矩形盒的形式设置。在开闭驱动单元110和固定单元130彼此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下,盖构件150安装在开闭驱动单元110和固定单元130的外侧。盖构件150可以减少由开闭驱动单元110的操作而引起的碰撞噪声,并且可以保护开闭驱动单元110和固定单元130免受异物的影响。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从主体100向下延伸以联接到PCB 10。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包括:倾斜延伸部211、221、231、241和251,使主体100与PCB 10隔开并且相对于PCB 10的表面和主体100的下表面保持倾斜;以及联接部212、222、232、242和252,分别从倾斜延伸部211、221、231、241和251在进入PCB 10的联接槽的方向上延伸。
在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中的一部分端子连接到主体100的开闭驱动单元110并且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中的其余端子连接到固定单元130的状态下,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通过支撑板131的外侧向PCB 10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倾斜延伸部211、221、231、241和251中的每一个以越靠近PCB 10彼此越靠近的形式倾斜地延伸,并且联接部212、222、232、242和252中的每一个从倾斜延伸部211、221、231、241和251中的每一个的下端在垂直于PCB 10的表面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因此,联接部212、222、232、242和252之间的距离L1比支撑板131的宽度L2更窄。
基座构件300可以由绝缘材料以四方形的平板的形式设置。基座构件300以与主体100的下表面隔开的状态联接到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的联接部212、222、232、242和252,并且基座构件300被安装成其下表面与PCB 10的表面紧密接触。如图3所示,基座构件300包括形成在与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的联接部212、222、232、242和252对应的位置处的多个联接孔310,联接部212、222、232、242和252穿过多个联接孔310。
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的倾斜延伸部211、221、231、241和251的宽度可以比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的联接部212、222、232、242和252的宽度更宽,并且联接部212、222、232、242和252可以穿过基座构件300并联接到PCB 10的联接槽。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包括分别形成在倾斜延伸部211、221、231、241和251与联接部212、222、232、242和252之间的边界的台阶部213、223、233、243和253,以稳定地支撑在基座构件300的上表面。在联接部212、222、232、242和252联接到基座构件300的状态下,台阶部213、223、233、243和253被卡在基座构件300的表面并被支撑,从而主体100在与基座构件300隔开的状态下稳定地支撑在基座构件30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继电器,由于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中设置的倾斜延伸部211、221、231、241和251从主体100倾斜地延伸并使主体100与PCB 10隔开,因此可以通过利用倾斜延伸部211、221、231、241和251的缓冲功能来减轻操作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从而最少化操作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传递到周围。由于具有弹性的倾斜延伸部211、221、231、241和251使继电器操作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衰减,从而最少化振动传递到PCB 10,因此可以减少继电器的操作噪声。此外,当主体100在横向方向上产生振动时,倾斜延伸部211、221、231、241和251可以允许主体100摇动的同时减小振动。
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可以被设置为倾斜延伸部211、221、231、241和251的长度和倾斜度彼此不同并且倾斜延伸部211、221、231、241和251与联接部212、222、232、242和252之间的弯曲部分的位置彼此不同。因此,施加到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的力变得不同,从而不仅可以稳定地减小作用在继电器的主体100上的横向振动,而且可以稳定地减小在垂直方向上作用的冲击和振动。
根据本实施例的继电器,由于与主体100隔开的基座构件300在基座构件300与PCB10的表面紧密接触的状态下支撑多个端子210、220、230、240和250的联接部212、222、232、242和252,因此可以稳定地支撑主体100。
如从以上显而易见的是,根据实施例的继电器,由于多个端子中的每个端子中设置的倾斜延伸部从主体倾斜地延伸并使主体与PCB隔开,因此可以通过利用倾斜延伸部的缓冲功能来减轻操作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从而最少化操作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传递到周围。
根据实施例的继电器,由于与主体隔开的基座构件在基座构件与PCB的表面紧密接触的状态下支撑端子的联接部,因此可以稳定地支撑主体。

Claims (8)

1.一种继电器,包括:
主体,基于输入信号来开闭电路;以及
多个端子,从所述主体延伸并联接到PCB,
其中所述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包括:
倾斜延伸部,使所述主体与所述PCB隔开,并且相对于所述PCB的表面和所述主体的下表面保持倾斜状态;以及
联接部,从所述倾斜延伸部在进入所述PCB的联接槽的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进一步包括:
基座构件,以与所述主体隔开的状态联接到所述多个端子的联接部,并且被安装成与所述PCB的表面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中,
所述多个端子被配置为所述倾斜延伸部的宽度比所述联接部的宽度更宽,并且所述联接部穿过所述基座构件并联接到所述PCB的联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中,
所述多个端子包括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形成在所述倾斜延伸部和所述联接部之间的边界,并在所述联接部联接到所述基座构件的状态下卡在所述基座构件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
所述多个端子被设置为所述倾斜延伸部的长度和倾斜度彼此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
所述多个端子被设置为所述倾斜延伸部和所述联接部之间的弯曲部的位置彼此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
所述主体包括:
开闭驱动单元,包括:极芯,线圈缠绕在所述极芯上;磁轭,支撑所述极芯;电枢,可操作地支撑在所述磁轭上并附接到所述极芯或与所述极芯隔开;以及可动触点,通过所述电枢操作;
固定单元,包括:支撑板,支撑所述开闭驱动单元;触点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以及一个以上固定触点,安装在所述触点支撑部,以使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或隔开;以及
盖构件,覆盖所述开闭驱动单元和所述固定单元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中,
所述磁轭固定到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在所述多个端子中的一部分端子连接到所述开闭驱动单元并且所述多个端子中的其余端子连接到所述固定单元的状态下,所述多个端子通过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向所述PCB延伸,并且
所述多个端子的联接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板的宽度。
CN202010325089.4A 2019-08-14 2020-04-23 继电器 Pending CN1123973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99472 2019-08-14
KR1020190099472A KR20210020336A (ko) 2019-08-14 2019-08-14 릴레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7345A true CN112397345A (zh) 2021-02-23

Family

ID=74567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5089.4A Pending CN112397345A (zh) 2019-08-14 2020-04-23 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64195B2 (zh)
KR (1) KR20210020336A (zh)
CN (1) CN112397345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3012A (en) * 1995-06-01 1997-09-3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olariz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H10321109A (ja) * 1997-05-20 1998-12-04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リレーの実装構造
JPH1145647A (ja) * 1997-07-29 1999-02-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磁リレー
US5949313A (en) * 1996-07-11 1999-09-07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imit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for low acoustic noise
JP2004071582A (ja) * 2003-10-14 2004-03-04 Nec Tokin Corp 電磁継電器の調整方法
JP2004152637A (ja) * 2002-10-31 2004-05-27 Taiko Device Techno & Co Ltd 電磁継電器
JP2007066807A (ja) * 2005-09-01 2007-03-15 Omron Corp 電磁継電器
CN206789497U (zh) * 2017-05-26 2017-12-22 安徽省明光市爱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动簧端子槽带缓冲结构的继电器基座
CN207489761U (zh) * 2017-11-14 2018-06-12 厦门宏远达电器有限公司 能够有效减少触点回跳的电磁继电器
CN109767953A (zh) * 2019-01-24 2019-05-17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24439A (en) * 1961-01-25 1962-03-06 Square D Co Terminal board and combination thereof with terminals and protective cover
US3811102A (en) * 1971-07-22 1974-05-14 Babcock Electronics Corp Relay
DE3150125C2 (de) * 1981-12-18 1988-05-05 Hermann Stribel KG, 7443 Frickenhausen Relais
US4812794A (en) * 1987-02-17 1989-03-14 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Electrical relay apparatus
DE69114865T2 (de) * 1990-01-12 1996-08-22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JP3488038B2 (ja) * 1996-10-17 2004-01-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リレーの実装構造
JP4307182B2 (ja) * 2003-08-22 2009-08-0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DE102006036613B3 (de) * 2006-08-04 2008-04-10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Relais mit einer Konkaktanordnung aus Kontaktfedern
JP5255365B2 (ja) * 2008-08-09 2013-08-0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中継端子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路構造体、並びに電子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3012A (en) * 1995-06-01 1997-09-3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olariz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5949313A (en) * 1996-07-11 1999-09-07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imit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for low acoustic noise
JPH10321109A (ja) * 1997-05-20 1998-12-04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リレーの実装構造
JPH1145647A (ja) * 1997-07-29 1999-02-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磁リレー
JP2004152637A (ja) * 2002-10-31 2004-05-27 Taiko Device Techno & Co Ltd 電磁継電器
JP2004071582A (ja) * 2003-10-14 2004-03-04 Nec Tokin Corp 電磁継電器の調整方法
JP2007066807A (ja) * 2005-09-01 2007-03-15 Omron Corp 電磁継電器
CN206789497U (zh) * 2017-05-26 2017-12-22 安徽省明光市爱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动簧端子槽带缓冲结构的继电器基座
CN207489761U (zh) * 2017-11-14 2018-06-12 厦门宏远达电器有限公司 能够有效减少触点回跳的电磁继电器
CN109767953A (zh) * 2019-01-24 2019-05-17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64195B2 (en) 2022-03-01
US20210050168A1 (en) 2021-02-18
KR20210020336A (ko) 2021-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4621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4190379B2 (ja) 複合型電磁継電器
EP1732099A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20100207713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8008999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7372350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3056096A (zh) 直线振动器
US11043347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KR20060108239A (ko) 전자 계전기
JP7423944B2 (ja) 電磁継電器
JP2022141412A (ja) 電磁継電器
JP5549642B2 (ja) 継電器
CN112397345A (zh) 继电器
JP4858508B2 (ja) 電磁開閉装置
CN112514023A (zh) 电磁继电器
US7498912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KR100451918B1 (ko) 전기콘택터스프링
JP7390791B2 (ja) リレー
CN112086314B (zh) 低噪声继电器
WO2021181878A1 (ja) 電磁継電器
KR100747224B1 (ko) 릴레이
EP4336538A1 (en) Electromagne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H0644881A (ja) 電磁継電器
KR102197518B1 (ko) 전자 접촉기
CN112086314A (zh) 低噪声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