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2777B - 风扇防尘装置及静电防尘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风扇防尘装置及静电防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2777B
CN112392777B CN202011232485.9A CN202011232485A CN112392777B CN 112392777 B CN112392777 B CN 112392777B CN 202011232485 A CN202011232485 A CN 202011232485A CN 112392777 B CN112392777 B CN 1123927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blade
dust
electrodes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324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2777A (zh
Inventor
郝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324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27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2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2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2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2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F04D29/701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703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pecially for fans, e.g. fan 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风扇防尘装置及静电防尘方法,其中风扇防尘装置包括:转动叶片,所述转动叶片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极,所述转动叶片能够转动;叶片罩,所述叶片罩设置于所述转动叶片的前侧和/或后侧,所述叶片罩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以及电极控制器,所述电极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并且所述电极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交替变换。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交替变换,进而中和空气中灰尘颗粒等物体表面的静电,使灰尘颗粒等物体无法正常吸附在第一电极上和第二电极上,进而提高风扇防尘装置的整体防尘效果。

Description

风扇防尘装置及静电防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防静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防尘装置及静电防尘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风扇具有较为广泛的用处,例如普通家用风扇或带有类似叶轮和转动装置的吸尘器等。风扇扇叶在不停地转动过程中,风扇扇叶扰动空气,扰动空气与扇叶和风扇罩摩擦,产生静电吸附效应,静电会自动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灰尘颗粒则会在扇叶和风扇罩上堆积。
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在风扇中设置电极,并固定电极极性,实现灰尘的定向吸附功能。然而电极本身是无法实现除尘目的,仅仅只是让灰尘附着在设计的电极点上,除尘工作还需要人工清除电极点上附着的灰尘。并且,相关技术中,无法在风扇扇叶和风扇罩经常与空气摩擦的位置处实现防尘目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风扇防尘装置及一种静电防尘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风扇防尘装置,包括转动叶片,所述转动叶片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极,所述转动叶片能够转动;叶片罩,所述叶片罩设置于所述转动叶片的前侧和/或后侧,所述叶片罩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以及电极控制器,所述电极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并且所述电极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交替变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按照第一周期交替变换,其中,所述第一周期基于所述转动叶片的转动速度确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防尘装置还包括: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检测所述转动叶片的转速信息,并将所述转速信息发送给所述电极控制器;所述电极控制器接收所述转速信息,基于所述转速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周期。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防尘装置还包括:多个转动档位,所述转动档位与所述转动叶片的转动速度一一对应;所述电极控制器基于与所述转动档位对应的转动速度确定所述第一周期。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相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转动叶片的迎风面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罩具有栅格结构,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在所述叶片罩的所述栅格上。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静电防尘方法,应用于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风扇防尘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通电,使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极性相反;交替变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交替变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包括:按照第一周期交替变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其中,所述第一周期基于所述转动叶片的转动速度确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按照第一周期交替变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为作用于所述转动档位上的触摸操作所触发的;根据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触摸操作作用的转动档位对应的转动速度;根据所述转动速度确定所述第一周期。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防尘装置,在转动叶片和叶片罩上分别设置极性相反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电极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交替变换,进而中和空气中灰尘颗粒等物体表面的静电,使灰尘颗粒等物体无法正常吸附在第一电极点上和第二电极点上,进而提高风扇防尘装置的整体防尘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风扇防尘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风扇防尘装置的转动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风扇防尘装置的叶片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静电防尘方法的线框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风扇防尘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为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防尘装置及一种静电防尘方法。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风扇防尘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风扇防尘装置的转动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风扇防尘装置的叶片罩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位置只是示意性分别在一个转动叶片和一个栅格上进行了标识,应当说明的是,每个转动叶片和每个栅格结构上均设置有相应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防尘装置100,包括:转动叶片10、叶片罩20以及电极控制器30。其中,转动叶片10能够进行转动,转动叶片10的转动则会引起空气扰动。转动叶片10通过与扰动的空气摩擦,使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带有净电荷,净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
在转动叶片10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极101,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物理规律,带有与第一电极101异种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在第一电极101的吸附作用下,则会向第一电极101的位置做定向移动。例如,第一电极101的极性设置为阳极,第一电极101则会对带有负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产生吸附作用,进而使带有负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向着第一电极101的方向进行移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转动叶片10的转动可以是通过在风扇防尘装置100内设置转动电机(未图示)等来实现的。通过电源对转动电机提供电压,使转动电机的金属齿轮或齿条等运动部件带动转动叶片10以其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动叶片10的设置数量例如为六个,六个转动叶片10等间隔连接在圆形转盘102上,圆形转盘102的中部为开孔103。转动电机的金属齿轮或齿条等运动部件通过开孔103与圆形转盘102连接,开孔103上可以设置与转动电机的金属齿轮或齿条等运动部件相啮合的特征(未图示),以实现转动叶片10随圆形转盘102与转动电机的金属齿轮或齿条等运动部件做同步转动。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转动叶片10的设置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对转动叶片10的转动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在转动叶片10的前侧和/或后侧还设置有叶片罩20,在转动叶片10转动过程中,叶片罩20可以起到阻挡空气中灰尘颗粒等物体的作用,同时,叶片罩20还可用于保护转动叶片10。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转动叶片10的前侧和后侧是相对于转动叶片10转动时所形成的平面而言,可以理解为,转动叶片10的前侧方向和后侧方向是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并且,叶片罩20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可以基于实际需要或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100的应用环境来做具体设置。例如,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100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风扇上,叶片罩20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叶片罩20分别设置在家用电风扇的转动叶片10的前后侧。前后侧的叶片罩20组成一个容纳将转动叶片10容纳空间,叶片罩20还可以起到保护用户安全的作用,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的,在叶片罩20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201,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与第一电极101的极性相反,以使带有与第二电极201异种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在第二电极201的吸附作用下,向着第二电极201的位置做定向移动。例如,第二电极201的极性设置为阴极,第二电极201则会对带有正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产生吸附作用,进而使带有正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向着第二电极201的方向进行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转动叶片10上的第一电极101和叶片罩20上的第二电极201的极性未变化时,例如,转动叶片10上的第一电极101的极性为阳极、叶片罩20上的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为阴极,随着转动叶片10转动时间的推移以及转动叶片10转动速度的增加,带有负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则会附着在第一电极101上,带有正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则会附着在第二电极201上。
为了防止带有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被吸附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防尘装置100中设置有电极控制器30,电极控制器30分别与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电连接,并且电极控制器30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例如,电极控制器30控制第一电极101的极性由阳极变换为阴极,相应的,电极控制器30则控制第二电极201的极性由阴极变换为阳极。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防尘装置100,在转动叶片10转动过程中,转动叶片10和叶片罩20与扰动空气摩擦而产生静电,使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带有净电荷。通过设置电极控制器30以控制转动叶片10上的第一电极101和叶片罩20上的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使带有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无法吸附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上,避免转动叶片10和叶片罩20上堆积灰尘,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100的防尘目的。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防尘装置100中,电极控制器30的设置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定,电极控制器30分别与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电连接,以实现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为目的。例如,电极控制器30中可设置一个电源,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进而使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具有相反的极性。电极控制器30可控制电源的正负极交替变换,进而实现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的目的。在此,对电极控制器30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极控制器30控制第一电极101的极性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按照第一周期交替变换,其中,第一周期基于转动叶片10的转动速度确定。第一周期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间内,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次数,以确保空气中带有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不会被吸附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上。例如,转动叶片10的转动速度决定转动叶片10和叶片罩20与空气的摩擦强度,摩擦强度越大,则产生的静电越大。因转动叶片10和叶片罩20与空气摩擦而产生的静电的大小决定了空气中灰尘颗粒等物体带有的净电荷的大小。净电荷的大小又决定了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对灰尘颗粒等物体的吸附强度,进而决定灰尘颗粒等物体向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移动速度。
例如,当转动叶片10的转动速度较小时,灰尘颗粒等物体带有较小的净电荷,带有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则会向着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方向进行较缓慢地移动。确定第一周期,在带有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被吸附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之前,电极控制器30则会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一次。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物理规律,带有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在第一周期内不能被吸附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上。
以第一电极101设定为阳极、第二电极201设定为阴极为例,在第一周期内,带有负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以较缓慢的速度向着第一电极101的方向移动,带有正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则以较缓慢的速度向着第二电极201的方向移动。当电极控制器30控制第一电极101变换为阴极,第二电极201变换为阳极时,带有负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受到第一电极101的排斥,带有正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受到第二电极201的排斥,进而使带有负电荷和正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无法吸附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上。
又例如,当转动叶片10的转动速度较大时,灰尘颗粒等物体则带有较大的净电荷。在第一周期内,带有较大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则会以较快的速度向着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方向移动。确定第一周期,在带有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被吸附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之前,电极控制器30则会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一次。此时,在第一周期内,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的时间相对变短。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周期内,电极控制器30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的次数也可以大于一次,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交替变化的次数越多,则在转动叶片10和叶片罩20上的防尘效果越好。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更精确的基于转动叶片10的转动速度而确定第一周期,风扇防尘装置100还包括转速传感器(未图示),转速传感器检测转动叶片10的转速信息,并将检测到的转速信息发送给电极控制器30。电极控制器30接收转速信息,并基于所接收到的转速信息,确定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的第一周期。
具体的,转速传感器是用于将旋转物体转速状态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可以应用在各种转速测量场合,能适应对旋转物体的低速、高速、稳速和瞬时速度等多种转速状态的测量工作,并可将电信号传送给控制器。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转速传感器与电极控制器30电连接,电极控制器30通过接收转速传感器发送的转动叶片10的转速信息,进而确定第一周期并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的频率。
其中,转速传感器例如可以是霍尔转速传感器,以霍尔转速传感器为例,霍尔转速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感头和齿圈,而传感头又是由霍尔元件、永磁体和电子电路组成的。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是金属齿轮或齿条等运动部件带动转动叶片10转动,霍尔转速传感器可设置在金属齿轮或齿条等运动部件处,使进行齿轮或齿条等运动部件经过传感器的前端,进而引起磁场的相应变化。当运动部件穿过霍尔元件产生磁力线较为分散的区域时,磁场相对较弱,而穿过产生磁力线较为集中的区域时,磁场就相对较强。
通过磁力线密度的变化,在磁力线穿过传感器上的感应元件时,产生霍尔电势。霍尔转速传感器的霍尔元件在产生霍尔电势后,会将其转换为交变电信号,最后传感器的内置电路会将信号调整和放大,输出矩形脉冲信号。电极控制器30接收相应的矩形脉冲信号,进而确定第一周期的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的频率,使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100的转动叶片10在低速转动或高速转动时,实现自动防尘的功能,并具有不同的防尘效果。
也就是说,基于转动叶片10的转动速度,电极控制器30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速度。当转动叶片10低速转动时,电极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速度慢,当转动叶片10高速转动时,则电极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速度快,进而使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风扇防尘装置100具有自动防尘功能。
通过设置转速传感器,使电极控制器30可以精准确定第一周期,进而精确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的频率。在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100具有自动防尘功能的同时,提高了风扇防尘装置100的转动叶片10和叶片罩20的防尘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定转动叶片10具有多个转速,设定第一周期具有多个极性变换周期,并且转动叶片10的多个转速分别与第一周期的多个极性变换周期对应。
具体的,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100还包括多个转动档位(未图示),转动档位与转动叶片10的转动速度一一对应,并且电极控制器30基于与转动档位对应的转动速度确定第一周期。例如,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100设置3个转动档位,分别为第一转动档位、第二转动档位和第三转动档位。其中,第一转动档位、第二转动档位和第三转动档位分别确定转动叶片10的转动速度为第一转动速度、第二转动速度和第三转动速度,并且,第一转动速度、第二转动速度和第三转动速度依次增大。
相应的,电极控制器30确定的第一周期中设定有第一极性变换周期、第二极性变换周期和第三极性变换周期,其中第一极性变换周期、第二极性变换周期和第三极性变换周期分别对应第一转动档位、第二转动档位和第三转动档位。也就是说,在第一转动档位对应的转动叶片10的第一转动速度下,电极控制器30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按照第一周期中的第一极性变换周期交替变换。在第二转动档位对应的转动叶片10的第二转动速度下,电极控制器30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按照第一周期中的第二极性变换周期交替变换。在第三转动档位对应的转动叶片10的第三转动速度下,电极控制器30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按照第一周期中的第三极性变换周期交替变换。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100以普通家用电风扇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转动档位、第二转动档位和第三转动档位分别为家用电风扇的低档位、中档位和高档位。转动叶片10的第一转动速度、第二转动速度和第三转动速度分别对应低速、中速和高速。在家用电风扇使用时,接通家用电风扇的电源,可选择第一转动档位,转动叶片10开始以第一转动速度转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选择第一转动档位时,电极控制器30则相应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按照第一周期中的第一极性变换周期进行交替变换,进而使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在转动叶片10的第一转动速度下不会吸附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上。同样的,在选择第二转动档位和第三转动档位时,电极控制器30则相应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按照第一周期中的第一极性变换周期和第三极性变换周期进行交替变换,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风扇防尘装置100上设置多个转动档位,多个转动档位对应转动叶片10的多个转动速度,进而限定风扇防尘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的具有多个可选转动速度。进一步的,电极控制器30确定的第一周期中设定有与多个转动速度相对应多个极性变换周期,并且,当变换转动档位时,电极控制器30则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按照第一周期中的相应极性变换周期进行交替变换。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周期与多个转动档位的对应设定,同样可以提高电极控制器30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的精准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转动档位的设置并不局限于三个,转动档位的设置数量可基于风扇防尘装置100的应用环境和生产需要而进行具体设置,转动档位只是用于确定转动叶片10的转动速度,以确定电极控制器30的第一周期。对于转动档位的设置数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100中,转动叶片10上的第一电极101的设置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叶片罩20上的第二电极201的设置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电极101的设置数量与第二电极201的设置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转动叶片10上的第一电极101和叶片罩20上的第二电极201的设置数量越多,则转动叶片10和叶片罩20上的防尘效果越明显。本公开实施例,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设置数量上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动叶片10上的第一电极101的设置数量例如为六个,六个第一电极101间隔排列于转动叶片10。由于转动叶片10在转动过程中,转动叶片10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其中,转动叶片10的迎风面与空气的摩擦强度大于背风面与空气的摩擦强度,因此,转动叶片10的迎风面产生的静电相对背风面大,动叶片10的迎风面上更易堆积灰尘颗粒等物体。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1设置在转动叶片10的迎风面上,即,六个第一电极101间隔设置在转动叶片10的迎风面上。通过将第一电极101设置在转动叶片10与空气摩擦强度最大的迎风面上,进而提高转动叶片10的防尘效果。
进一步的,六个第一电极101可以等间距的设置在转动叶片10的迎风面上,六个第一电极101的等间距设置,使带有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可以更稳定向着第一电极101定向移动。第一电极101可以为尖端电极,第一电极101的等间距设置也可以提高转动叶片的美观。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转动叶片10的背风面上设置相对数量较少的第一电极101,例如,可以在背风面上设置一个第一电极101。由于转动叶片10的背风面与空气的摩擦强度较小,在背风面上设计一个第一电极101即可,但并不局限于此。通过在转动叶片10的背风面上设置第一电极101,进而提高整个转动叶片10的防尘效果,确保转动叶片10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物体,保持转动叶片10的洁净。
本公开实施例设置的叶片罩20是为了减少空气的灰尘颗粒等物体与转动叶片10的接触量,在叶片罩20在对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物体进行阻挡的同时,叶片罩20也会与空气进行摩擦,进而使空气中带有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附着在叶片罩20上。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叶片罩20上设置有第二电极201。
例如,在如图3的实施例中,叶片罩20具有栅格结构202,栅格结构202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物体与转动叶片10的接触量,同时,转动叶片10转动时扰动的空气可以通过栅格结构202,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01设置在叶片罩20的栅格上。叶片罩20的栅格结构20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电极201,第二电极201的设置数量与转动叶片10上的第一电极的数量相同,例如均为六个,六个第二电极201间隔设置在叶片罩20上。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叶片罩20的栅格结构202上的六个第二电极201可以与第一电极101的位置相对应,以保证空气中带有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稳定向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移动。同时,在转动叶片10转动过程中,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可实现最小的接触距离。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距离越小,空气中带有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向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移动距离就越小,进而提高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100的整体防尘效果。同时,在叶片罩20的每个栅格结构202上对应设置相同个数的第二电极201,例如六个,也可以提高叶片罩20的整体美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罩20也是可以进行转动的,例如,叶片罩20的转动可以改变风扇防尘装置100的风向。因此,叶片罩20的栅格结构202也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为了在保证叶片罩20的高效防尘效果的同时,降低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的成本,可以将叶片罩20的栅格结构202上的第二电极201的设置数量做适当设置。
例如,由于叶片罩20在转动过程中,叶片罩20会与扰动空气进行摩擦,叶片罩20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基于同一构思,叶片罩20上的第二电极201设置在栅格结构202的迎风面上,即,六个第二电极201间隔设置在叶片罩20的迎风面上。如图3所示,当叶片罩20进行顺时针转动时,栅格结构202顺时针方向的面即为迎风面,则在栅格结构202的迎风面上设置六个第二电极201,而在栅格结构202的背风面上可以相应减少第二电极201的设置数量,例如设置六个,但并不局限于此。进而在提高叶片罩20的防尘效果的同时,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叶片罩20的成本。
由上文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防尘装置100,通过在转动叶片10和叶片罩20上设置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并通过电极控制器30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进行周期性的变换,使带有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不会附着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上,进而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100的防尘目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电极控制器30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进行周期性的变换,进而可以中和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物体表面的电荷。当转动叶片10停止转动时,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在自身重力下进行下落,而不会附着在转动叶片10的第一电极101和叶片罩20的第二电极201上。
由于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100的电极控制器30可基于转动叶片10的转动速度确定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变换频率,因此转动叶片10和叶片罩20的清洁度是可调控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转动叶片10上的第一电极101和叶片罩20上的第二电极201不会附着并堆积灰尘颗粒等物体,因此可以避免人员定期对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清理,节约人力。由于清洁人员对灰尘颗粒等物体进行清理时,清洁人员会将部分灰尘颗粒等物体吸入体内,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风扇防尘装置100还可以对人体的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静电防尘方法,应用于本公开实施例的风扇防尘装置100,本方法包括两个步骤。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静电防尘方法的线框流程图。
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静电防尘方法包括步骤S11和步骤S12,其中步骤S11,向风扇防尘装置100的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通电,使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极性相反。步骤S12,交替变换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风扇防尘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步骤S11中,首先对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进行通电,例如可以通过电源对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进行通电。其中,电源的正极与第一电极101连接,使第一电极101为阳极,电源的负极与第二电极201连接,使第二电极201为阴极。
在风扇防尘装置100的转动叶片10进行转动时,转动叶片10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在静电作用下使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其中,带有负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向着第一电极101定向移动,带有负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向着第二电极201定向移动。经过一定时间,带有负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则会附着在第一电极101上,带有负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则会附着在第二电极201上。
在步骤S12中,在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分别附着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之前,交替变换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使空气中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无法正常地附着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上,进而实现对风扇防尘装置100的防尘目的。
进一步的,在步骤S12中,交替变换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可通过电极控制器30与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电连接,以控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
例如,在风扇防尘装置100中,转动叶片10的转动可以通过电机控制,电机连接第一电源,第一电源为电机的转动提供电压。通过第一电源与电机的接通或者断开,以实现转动叶片10的转动或停止。
并且,电极控制器30可包括第二电源,第二电源的正极或负极与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连接,电极控制器30可控制第二电源的正负极变换,通过第二电源的正负极变换进而使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交替变换。
在步骤S12中,按照第一周期交替变换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其中第一周期是基于转动叶片10的转动速度确定的。由于转动叶片10的转动速度越快,则转动叶片10和叶片罩20与空气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越强,进而使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带有的净电荷越大。因此,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对带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的吸附力越强,使带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向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定向移动的速度越快,更易于带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上附着。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尘方法,基于转动叶片10的转动速度来确定第一周期,以使带净电荷的灰尘颗粒等物体的电荷被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中和,进而使灰尘颗粒等物体无法被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吸附,实现静电防尘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2之前,即在按照第一周期交替变换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201的极性之前,静电防尘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为作用于转动档位上的触摸操作所触发的;根据控制信号确定与触摸操作作用的转动档位对应的转动速度;根据转动速度确定第一周期。本实施例中,风扇防尘装置100的转动档位可以是基于触摸操作触发,在另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基于旋钮或按钮等方式进行触发。用户可以通过触摸,触发档位的调节,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的控制信号,可以根据控制信号,即根据用户触摸操作确定的转动档位,确定对应的转动速度,从而进一步的可以根据转动速度,确定第一周期。通过本实施例的方式,用户仅需根据需要调节风扇的转速,风扇除尘装置即可自动调节第一周期,从而实现更好的除尘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风扇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叶片,所述转动叶片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极,所述转动叶片能够转动;
叶片罩,所述叶片罩设置于所述转动叶片的前侧和/或后侧,所述叶片罩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以及
电极控制器,所述电极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并且所述电极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按照第一周期交替变换,
其中,所述第一周期基于所述转动叶片的转动速度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防尘装置还包括:
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检测所述转动叶片的转速信息,并将所述转速信息发送给所述电极控制器;
所述电极控制器接收所述转速信息,基于所述转速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防尘装置还包括:
多个转动档位,所述转动档位与所述转动叶片的转动速度一一对应;
所述电极控制器基于与所述转动档位对应的转动速度确定所述第一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转动叶片的迎风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罩具有栅格结构,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在所述叶片罩的所述栅格上。
7.一种静电防尘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通电,使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极性相反;
交替变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防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替变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包括:
按照第一周期交替变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其中,所述第一周期基于所述转动叶片的转动速度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防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按照第一周期交替变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为作用于转动档位上的触摸操作所触发的;
根据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触摸操作作用的转动档位对应的转动速度;
根据所述转动速度确定所述第一周期。
CN202011232485.9A 2020-11-06 2020-11-06 风扇防尘装置及静电防尘方法 Active CN112392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2485.9A CN112392777B (zh) 2020-11-06 2020-11-06 风扇防尘装置及静电防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2485.9A CN112392777B (zh) 2020-11-06 2020-11-06 风扇防尘装置及静电防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2777A CN112392777A (zh) 2021-02-23
CN112392777B true CN112392777B (zh) 2022-12-09

Family

ID=74597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32485.9A Active CN112392777B (zh) 2020-11-06 2020-11-06 风扇防尘装置及静电防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277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5503A (en) * 1991-09-09 1993-09-14 Itw, Inc. Extended range static eliminator with wide angle uniform air flow
CN2124541U (zh) * 1992-06-20 1992-12-09 林文荻 离子静电消除器
TW498583B (en) * 2000-05-26 2002-08-11 Takayanagi Kenkyusho Kk Static eliminator
CN204003652U (zh) * 2014-06-05 2014-12-10 李建明 除尘式电风扇
CN105665135B (zh) * 2014-11-18 2019-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除尘装置
CN104863876B (zh) * 2015-06-09 2017-03-22 启东市富晨天然气有限公司 一种防静电吸附灰尘风扇
CN107489641A (zh) * 2016-06-13 2017-12-19 罗立其 一种防尘电风扇
CN110262646A (zh) * 2019-06-28 2019-09-2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2777A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516017A (ja) 自動エミッター尖端清掃機
CN113796771B (zh) 清洁设备及控制方法、可移动设备
KR100961653B1 (ko) Bldc 모터의 전식 방지용 샤프트
CN108012398A (zh) 一种具备自动清洁离子针功能的离子风机
CN112392777B (zh) 风扇防尘装置及静电防尘方法
CN110401435A (zh) 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
Talpur et al. Automation of mobile pick and place robotic system for small food industry
KR100961654B1 (ko) 외전형 bldc 모터의 로터
EP3618267B1 (en) Control method for oscillating motor and oscillating motor
CN210954743U (zh) 一种摆动装置及电动设备
CN109302105A (zh) 电机转子逻辑电平的检测方法、系统和电机
CN210155571U (zh) 一种旋钮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10486910U (zh) 一种骨钉螺丝磁力旋转光学检测系统
CN108282052A (zh) 一种静音转动装置
CN217643202U (zh) 电机转速反馈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CN208369328U (zh) 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
CN113102427A (zh) 一种收费系统用自动控制的屏幕清理装置
CN107147265B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风扇
CN112792715A (zh) 一种电控式可调抛光半径的抛光装置
CN108075695B (zh) 电机及电机驱动电路
TWM499705U (zh) 轉子的磁性元件結構及風扇馬達裝置
CN107947489A (zh) 电机转速的控制结构及电机
CN108963700A (zh) 一种摇头摄像机全角度旋转使用的碳刷滑环结构
CN218664927U (zh) 一种可叠加型电动吸吊器
KR910005527B1 (ko) 브러쉬레스 차단회전형 발전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