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9328U - 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9328U
CN208369328U CN201721644138.0U CN201721644138U CN208369328U CN 208369328 U CN208369328 U CN 208369328U CN 201721644138 U CN201721644138 U CN 201721644138U CN 208369328 U CN208369328 U CN 2083693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member
shaft
cavity
circuit board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441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441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693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93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93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为便于实现电机的小型化而设计。所述带限位结构的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轴,所述转轴能够相对所述定子组件转动;在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所述转轴的周向固定;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所述转轴的周向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定子组件上固定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转动半径之内。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航模、车模、云台等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
背景技术
为了控制电机转轴的转动角度,常常需要为电机转轴设置限位结构进行限位。现有技术中的限位结构通常是利用固定不动的限位件来限制设在转轴上的转动件的转动角度来进行转动角度的控制。这种限位结构中,固定不动的限位件至少部分是位于转动件的转动轨迹之外的,由此使得电机的尺寸相对较大,不利于实现电机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便于实现电机的小型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轴,所述转轴能够相对所述定子组件转动;在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所述转轴的周向固定;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所述转轴的周向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定子组件上固定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转动半径之内;所述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一起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至与所述第二转动件接触时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一起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至与所述限位件接触时,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继续转动。
可选地,所述转轴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接触,所述第一转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一起转动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限位件接触,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继续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均小于360度。
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第一腔体,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沿所述第一腔体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处设有第一轴承,在所述第二轴承座处设有第二轴承,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中。
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设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限位结构设在所述第二腔体内。
可选地,所述转轴上具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横截面为D型面;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有横截面呈D型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轴孔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轴承远离第二轴承座的一端相邻近。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转臂和拨块,所述转臂设在所述转轴上并相对所述转轴的周向固定,所述拨块设在所述转臂的自由端;所述第二转动件上具有可与所述拨块相抵触的部位,以及具有可与所述限位件相抵触的部位;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拨块的转动半径之内,且所述限位件的端部与所述转臂所在的转动平面之间有间隔。
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和与所述定子相连的壳体,所述限位件设在所述定子上。
可选地,在所述转轴的一端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相邻设置;所述限位件为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在所述定子组件上靠近所述转轴的位置处;所述电机为无刷电机;所述电机还包括线圈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腔体的外围;所述转子组件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线圈组件相对应;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和永磁铁,所述转子上设有容置槽,所述永磁铁固定在所述容置槽中并与所述线圈组件相对应;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屏蔽罩,所述屏蔽罩设在所述永磁铁外围并与所述转子相固定;所述转子上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轴孔中并与所述第二凸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一端相邻近;所述第二轴孔的横截面呈D型,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横截面为D型面,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孔配合固定连接;所述定子还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设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限位结构设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对所述第二轴承进行轴向限位;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端部设有磁铁,与所述磁铁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磁编码器;其中,所述磁铁中心区域的磁感线密度高于边缘区域的磁感线密度;在所述转轴的第二端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相邻设置,所述磁铁设在所述螺母上;所述的电机,还包括电路板、第一柔性连接线和第二柔性连接线;其中,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穿出后与所述线圈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穿出后延伸至所述转子上的负载挂载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电连接有连接器;所述的电机,还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一柔性连接线和第二柔性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或第二电路板设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穿出后与所述线圈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穿出后延伸至所述转子上的负载挂载部,以与转子所挂载的负载电连接;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电连接有连接器;所述第一腔体外部设有托板,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的所述另一端经过所述托板下方后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期中,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经过所述托板下方的部分固定在所述托板下方;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穿出后,经所述第一腔体的外部缠绕后延伸至所述转子上的负载挂载部;所述第二腔体上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器相对应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在电机的转轴上设有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在电机的定子组件上固定有限位件;由于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转动半径之内,也就是说,所述限位件不是处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端部外侧和第二转动件的端部外侧的转动轨迹以外,而是处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端部外侧和第二转动件的端部外侧的转动轨迹以内,这样可使设置有所述限位件的定子组件的结构相对较小,从而便于实现电机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带限位结构的电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带限位结构的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限位结构的转动轨迹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磁铁的极性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可广泛应用于航模、车模、云台等电子设备。
参看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限位结构的电机,包括定子组件1和转轴2,所述转轴2能够相对所述定子组件1转动;所述限位结构3包括第一转动件 31、第二转动件32和限位件33;所述第一转动件31设在所述转轴2上,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件31相对所述转轴的周向固定,能与所述转轴2一起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32也设在所述转轴2上,且相对所述转轴2的周向可转动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二转动件32套设在所述转轴2上,能绕所述转轴2转动;所述限位件33固定在所述定子组件1上,且所述限位件33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31和第二转动件32 的转动半径之内;所述转轴2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31一起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31转动至与所述第二转动件32接触时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32一起绕所述转轴2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32转动至与所述限位件33接触时,所述限位件33限制所述第一转动件31与所述第二转动件32的继续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31的转动半径为所述第一转动件31自由端的端部外侧距离所述转轴2中心的距离。所述第一转动件31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一转动件31 远离所述转轴2的端部。同理,所述第二转动件32的转动半径为所述第二转动件 32自由端的端部外侧距离所述转轴2中心的距离。所述第二转动件32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二转动件32远离所述转轴2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限位件33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31和第二转动件32的转动半径之内,也就是说,所述限位件33不是处于所述第一转动件31的端部外侧和第二转动件32的端部外侧的转动轨迹以外,而是处于所述第一转动件31的端部外侧和第二转动件32的端部外侧的转动轨迹以内,这样可使设置有所述限位件33的定子组件1的结构相对较小,从而便于实现电机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所述第一转动件31直接与所述转轴2相连,由所述转轴2提供扭矩输出而带动第一转动件31转动,不需要提供额外的扭矩输出部件来驱动第一转动件31的转动,结构相对简单。
具体动作时,所述转轴2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31沿第一方向(比如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转动件31与所述第二转动件32接触,所述第一转动件31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32沿所述第一方向一起转动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转动件32与所述限位件33接触,所述限位件33限制所述第一转动件31和第二转动件3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继续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均小于360度。
所述转轴2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31沿第二方向(比如正时针方向)转动第三角度,所述第一转动件31与所述第二转动件32接触,所述第一转动件31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32沿所述第二方向一起转动第四角度,所述第二转动件32与所述限位件33接触,所述限位件33限制所述第一转动件31和第二转动件32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继续转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可均小于360度。
当所述转轴2沿第一方向转动,直至被所述限位件33阻挡不能继续转动为止后,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的角度,可大于360度小于720度,由此可获得较大的转动角度。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方向不特指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也不特指正时针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互换,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所述定子组件1可包括第一腔体11,在所述第一腔体11中沿所述第一腔体11 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处设有第一轴承 6,在所述第二轴承座处设有第二轴承7,所述转轴2穿设在所述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中,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支撑,有利于所述转轴转动时更加平稳。
为了便于保护所述限位结构3的有效工作,所述定子组件1还可包括第二腔体12,所述第二腔体12设在所述第一腔体11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腔体11相连通;所述限位结构3设在所述第二腔体12内。
所述第一转动件31可套设在所述转轴2上并与所述转轴2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采用键连接、螺纹连接或焊接等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可在所述转轴2上开设一平面S1,在所述第一转动件31与所述转轴2相连接的一端的通孔的内壁上也开设一平面(图中未示出),当所述第一转动件31套设在所述转轴2 上时,通过这两个平面的配合,阻止所述第一转动件31相对所述转轴2的转动。作为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转轴上具有第一凸台21,所述第一凸台21的横截面为D型面;所述第一转动件31上设有横截面呈D型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动件31通过所述第一轴孔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台2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31包括转臂311和拨块312;所述转臂311设在所述转轴2上并相对所述转轴的周向固定,即所述转臂311能与所述转轴2一起转动;所述拨块312设在所述转臂311的自由端;所述第二转动件32上具有可与所述拨块312相抵触的部位,以及具有可与所述限位件33相抵触的部位,以便在所述第一转动件31转动一定角度后可通过所述拨块312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32一起继续转动,并在继续转动一定角度后,通过所述限位件33直接阻止所述第二转动件32的继续转动,也同时间接地阻止第一转动件31的继续转动。
所述限位件33位于所述拨块312的转动半径之内,且所述限位件33的端部与所述转臂311所在的转动平面之间有间隔,以确保即使所述转臂旋转360度时也不会触碰到所述限位件33,从而避免所述限位件33对所述第一转动件31的转动产生直接的干涉或阻碍。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和与所述定子相连的壳体,所述限位件设在所述定子上。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所述限位件也可设在所述壳体上。
在所述转轴的一端安装有螺母10,所述螺母10与所述第一转动件31相邻设置,可对所述第一转动件31起到轴向限位作用。
所述第二转动件32位于所述第二轴承7和所述第一转动件31之间。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轴承远离第二轴承座的一端相邻近,可通过所述第一凸台对所述第二轴承进行轴向限位。所述第二转动件32除了起到本身应有的作用外,也可对所述第二轴承7进行轴向限位,可使结构更加简单,不需要增加多余的轴向限位部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33为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在所述定子组件1 上靠近所述转轴2的位置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33也可为一柱体,还可为一围绕所述转轴2设置的弧形凸起。
所述限位组件组装时,可将所述第二转动件32、第一转动件31依次套装在所述转轴2上。
所述限位凸台位于所述拨块312内侧轨迹线内侧,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件 32自由端外侧的转动轨迹线内侧,所述第一转动件31随所述转轴2转动时,所述限位凸台不会影响第一转动件31运动但能限制第二转动件32的运动;当第一转动件31带动第二转动件32转动到一定角度,第二转动件32触碰到限位凸台停止运动,从而限制所述电机转子组件相对定子组件1沿该方向继续转动。同理,此时第一转动件31可随所述转轴2沿上述转动方向的反方向继续转动,转动到一定角度所述拨块312触碰到所述第二转动件32,并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32跟随其一起转动,当两者沿此方向继续转动,直到第二转动件32触碰到限位凸台时停止运动,从而达到另一方向转子转动的最大角度。
如图4,转动轨迹线对应关系如下:
C1 拨块312外侧轨迹线
C2 拨块312内侧轨迹线
C3 限位凸台33外侧轨迹线
C4 限位凸台33内侧轨迹线
C5 第二转动件32外侧轨迹线
C6 第二转动件32内侧轨迹线
根据如上所述,其轨迹线直径大小存在如下关系:
C1>C2>C3>C4,C1、C5无绝对大小关系,C4、C6无绝对大小关系。
最大限位角度工况如下:
(1)转动初始位置:第一转动件31上的所述拨块312带动第二转动件32沿 D1方向旋转到第二转动件32触碰到限位凸台,此时第一转动件31沿D1方向停止运动,记为位置P1;
(2)所述拨块312可沿D2方向转动一周到达P2位置,并继续沿D2方向转动,直到碰触到所述第二转动件32;
(3)所述拨块312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32继续沿D2方向转动,旋转一定度后到达P3位置,并且其两者可继续沿D2方向转动。
(4)所述拨块312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32沿D2方向转动到P4位置并继续向该方向转动时,第二转动件32再次触碰到限位凸台并致使第一转动件31及电机的转轴2停止运动,从而使转子相对定子组件1达到D2方向最大转动角度位置。
综上所述,总限位角度可大于360度,小于720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为无刷电机,应当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也可为碳刷电机。
所述电机还包括线圈组件4和转子组件5;所述线圈组件4固定在所述第一腔体11的外围,具体地,所述线圈组件4上设有容置槽,所述线圈组件4通过所述容置槽套装在所述第一腔体11的外围,即套装在所述定子组件1上。所述转子组件5固定在所述转轴2上并与所述线圈组件4相对应。
所述转子组件5包括转子51和永磁铁52,所述转子51上设有容置槽,所述永磁铁固定在所述容置槽中并与所述线圈组件4相对应。
其中,所述线圈组件4可包括硅钢片及绕在所述硅钢片上的线圈。通过对所述线圈提供变化的电流,通过所述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通过所述变化的磁场与所述永磁铁52之间的作用,驱动所述转子51转动。
为减少磁泄露,所述转子组件5还可包括屏蔽罩53,所述屏蔽罩53设在所述永磁铁外围并与所述转子51相固定,所述屏蔽罩53、永磁铁52和转子51三者之间保持相对静止,通过所述屏蔽罩53对所述永磁铁52起到磁屏蔽的作用。
为了便于对所述第一轴承6进行轴向限位,所述转子51上设有第二凸台511,所述第二凸台511中设有第二轴孔,所述转轴2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轴孔中并与所述第二凸台5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一端相邻近,通过所述第二凸台511的端面对所述第一轴承6进行轴向限位。通过所述转子51本身设置第二凸台来对第一轴承6进行轴向限位,可使结构更加简单,不需要增加多余的轴向限位部件。此外,所述第二凸台511的设置,相当于为所述转子51增加了配重,有利于使所述转子51的转动更加平稳。
所述第二轴孔为D型孔,所述转轴2的第一端的横截面为D型面,所述转轴2 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孔配合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具有一平面(图中未示出),在所述转轴2的第一端的表面也具有一平面S2,当所述转轴2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轴孔时,可通过这两个平面之间的配合阻止所述转子相对所述转轴2的转动,保证所述转轴2不会因外力作用而与转子51发生相对转动,利于保证电机运行稳定性及耐久度。
所述转轴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孔之间采取过盈配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可通过调节所述转轴2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轴孔的深度,来调节所述第二凸台端面与所述第一轴承6之间的间隙,从而来达到提升电机运行稳定性的目的。除此之外,这种配合方式比较简单,便于进行批量化生产。应当理解的是,所述转轴2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子之间固定连接的方式也可采用键连接、螺纹连接或焊接等连接方式。
为了实现对所述转轴2转速的测量,便于进一步对其转速进行控制,在所述转轴2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端部设有呈柱状的磁铁8,与所述磁铁8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磁编码器9。磁编码器9是一种角度或者位移测量装置,其原理是采用磁阻或者霍尔元件对变化的磁性材料的角度或者位移值进行测量,磁性材料角度或者位移的变化会引起一定电阻或者电压的变化,通过放大电路对变化量进行放大,通过单片机处理后输出脉冲信号或者模拟量信号,达到测量的目的。
当所述转子组件5转动时,带动所述转轴2端部的所述磁铁8及所述第一转动件31相对所述定子组件1一起转动,所述磁铁8转动的同时引起其周围磁场发生变化,通过磁编码器9检测其磁场变化从而测量出电机转子51转动的角度,并可实现对所述转子组件5转动的角度、速度的控制。
参看图5,所述磁铁8的充磁方向为沿所述磁铁的径向方向充磁,在所述磁铁与所述磁编码器相对应的一端的一侧形成N极,另一侧形成S极,利于提高磁编码器9的检测精度,从而实现对电机转速、转动角度的精确控制。其中,所述磁铁的径向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磁铁的中心轴线的方向。
为了便于所述磁铁的安装,在所述转轴2的第二端安装有螺母10,所述螺母 10与所述第一转动件31相邻设置,所述磁铁设在所述螺母10上。具体地,所述螺母10的端部具有一凹槽,所述磁铁8设在所述螺母10端部的凹槽中,所述磁铁 8、螺母10和所述转轴2保持相对不动。
所述第一转动件31位于所述螺母10和所述第二转动件32之间。所述螺母10 除了用来承载所述磁铁8外,也可以对所述第一转动件31起到轴向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还包括第一柔性连接线14和第二柔性连接线15;其中,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14的一端与所述线圈组件4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1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转子51上的负载挂载部,以与转子所挂载的负载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14和第二柔性连接线15可与外部控制装置相连,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转子的转动,并可实现所述外部控制装置与转子所挂载的负载之间的控制和/或通信。用来驱动电机的转子转动的驱动电路板与所述控制装置制作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将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控制装置分体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还可包括电路板13,所述电路板13为驱动电机转子转动的驱动电路板,所述电路板13设在所述第二腔体12内;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14一端与所述电路板13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12穿出后与所述线圈组件4电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的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 12穿出后贴着所述第一腔体11的外壁延伸到所述线圈组件4处与所述线圈组件4 电连接,以实现通过所述电路板13对所述电机转速的控制;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15一端与所述电路板13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12穿出后延伸至所述转子51上的负载挂载部53,以与转子51所挂载的负载电连接;在所述电路板13 上电连接有连接器16,通过所述连接器16将所述电路板13与外部控制装置电连接,可实现通过所述外部控制装置控制电机转子的转动,以及实现外部控制装置与转子51所挂载的负载之间的控制和/或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14和第二柔性连接线15又可称为柔性电路板。应当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14和第二柔性连接线15 也可为柔性电线或柔性排线。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为驱动电机转子转动的驱动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第二腔体12内;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 14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2穿出后与所述线圈组件4 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15一端为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或伸出所述第二腔体外,用以与外部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15的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12穿出后延伸至所述转子51上的负载挂载部53,以与转子51所挂载的负载电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电连接有连接器16。通过所述连接器16将所述电路板与外部控制装置电连接,可实现通过所述外部控制装置控制电机转子的转动;通过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15的自由端与外部控制装置电连接,实现外部控制装置与转子51所挂载的负载之间的控制和/或通信。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穿出后与所述线圈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一端为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或伸出所述第二腔体外,用以与外部控制装置相连,自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的所述自由端延伸出有第一连接线分支和第二连接线分支,所述第一连接线分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自所述第二腔体穿出后延伸至所述转子上的负载挂载部。通过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15的自由端与外部控制装置电连接,可实现通过所述外部控制装置控制电机转子的转动,以及实现外部控制装置与转子51所挂载的负载之间的控制和/或通信。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11外部设有托板111,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14的所述另一端经过所述托板111下方后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期中,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14经过所述托板111下方的部分固定在所述托板111下方。
由于所述转子51会随所述转轴2的转动而转动,为使得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15具有足够的长度不至于影响所述转子51的正常转动,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15 一端与所述电路板13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12穿出后,经所述第一腔体11的外部缠绕后延伸至所述转子51上的负载挂载部53。
所述第二腔体12上连接有固定件17,所述固定件17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器 16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固定件17可与所述第二腔体12通过螺丝锁附,并将所述电路板13夹持在所述固定件17和所述第二腔体12之间。
所述无刷电机正常工作时,固定件17固定在固定设备上,并与所述电路板 13上设有的所述连接器16相连;转子51上的负载挂持部则与挂载设备固定,并与第二柔性连接线的另一端保持电连接,从而实现固定设备与挂载设备的双向通讯。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较薄,绕制在定子组件1上时线阻较小,能最大限度保证无刷电机性能及稳定性,减小线阻对其正常工作造成的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轴,所述转轴能够相对所述定子组件转动;
在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所述转轴的周向固定;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所述转轴的周向可转动设置;
在所述定子组件上固定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转动半径之内;
所述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一起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至与所述第二转动件接触时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一起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至与所述限位件接触时,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继续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接触,所述第一转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一起转动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限位件接触,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继续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均小于3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第一腔体,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沿所述第一腔体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处设有第一轴承,在所述第二轴承座处设有第二轴承,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设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限位结构设在所述第二腔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具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横截面为D型面;
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有横截面呈D型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轴孔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台上;
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轴承远离第二轴承座的一端相邻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转臂和拨块,所述转臂设在所述转轴上并相对所述转轴的周向固定,所述拨块设在所述转臂的自由端;
所述第二转动件上具有可与所述拨块相抵触的部位,以及具有可与所述限位件相抵触的部位;
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拨块的转动半径之内,且所述限位件的端部与所述转臂所在的转动平面之间有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和与所述定子相连的壳体,所述限位件设在所述定子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的一端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相邻设置;
所述限位件为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在所述定子组件上靠近所述转轴的位置处;
所述电机为无刷电机;所述电机还包括线圈组件和转子组件:
所述线圈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腔体的外围;所述转子组件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线圈组件相对应;
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和永磁铁,所述转子上设有容置槽,所述永磁铁固定在所述容置槽中并与所述线圈组件相对应;
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屏蔽罩,所述屏蔽罩设在所述永磁铁外围并与所述转子相固定;
所述转子上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轴孔中并与所述第二凸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一端相邻近;
所述第二轴孔的横截面呈D型,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横截面为D型面,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孔配合固定连接;
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端部设有磁铁,与所述磁铁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磁编码器;其中,所述磁铁中心区域的磁感线密度高于边缘区域的磁感线密度;
在所述转轴的第二端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相邻设置,所述磁铁设在所述螺母上;
所述电机还包括电路板、第一柔性连接线和第二柔性连接线;其中,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穿出后与所述线圈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穿出后延伸至所述转子上的负载挂载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电连接有连接器;或者,所述电机还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一柔性连接线和第二柔性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或第二电路板设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穿出后与所述线圈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穿出后延伸至所述转子上的负载挂载部,以与转子所挂载的负载电连接;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电连接有连接器;
所述第一腔体外部设有托板,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的所述另一端经过所述托板下方后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期中,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线经过所述托板下方的部分固定在所述托板下方;
所述第二柔性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二腔体穿出后,经所述第一腔体的外部缠绕后延伸至所述转子上的负载挂载部;
所述第二腔体上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器相对应的开口。
CN201721644138.0U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 Active CN2083693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4138.0U CN208369328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4138.0U CN208369328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9328U true CN208369328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13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44138.0U Active CN208369328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693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2182A (zh) * 2019-12-26 2020-05-1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扭线滑环复合机构以及球型摄像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2182A (zh) * 2019-12-26 2020-05-1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扭线滑环复合机构以及球型摄像机
CN111182182B (zh) * 2019-12-26 2021-07-20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扭线滑环复合机构以及球型摄像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3590B (zh) 绝对编码装置及电动机
JP4258376B2 (ja) 多回転式エンコーダ
US20110267041A1 (en) Hall Rotary Transformer and Hall Rotation Angle Encoder Made of It
CN104422384A (zh) 一种旋转状态检测装置和方法
CN208369328U (zh) 一种带限位结构的电机
WO2023221953A1 (zh) 一种高精度多对极磁电编码器
US20240105367A1 (e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potentiometer
CN110004607A (zh) 一种用于工业缝纫机开机找停针位的方法
KR20090108778A (ko) 외전형 bldc 모터의 로터
TW201602754A (zh) 手動脈衝產生裝置
CN207442652U (zh) 电机转速的控制结构及电机
JP6382573B2 (ja) 手動パルス発生装置
JP6422235B2 (ja) 手動パルス発生装置およびパルス出力方法
CN215952458U (zh) 一种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旋转体
CN202798355U (zh) 一种双凸极电机的霍尔光栅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CN107947489A (zh) 电机转速的控制结构及电机
KR100799606B1 (ko) 박형 발전장치
CN204425124U (zh) 直驱马达
JP2003262537A (ja) 回転角センサ
CN210155571U (zh) 一种旋钮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17643202U (zh) 电机转速反馈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CN202798356U (zh) 一种双凸极电机的编码器安装结构
WO2022264204A1 (ja) 磁気式ロータリーエンコーダ
JP2012021840A (ja) センサターゲット及び回転角度検出装置
CN208026757U (zh) 一种角度位移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1 room 304,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ikvision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Floor 5, Building 1, Building 2, No. 700, Dongliu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6

Address after: No.555, Qianmo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room 304,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ikvision Robo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