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1317B -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1317B
CN112391317B CN202011315727.0A CN202011315727A CN112391317B CN 112391317 B CN112391317 B CN 112391317B CN 202011315727 A CN202011315727 A CN 202011315727A CN 112391317 B CN112391317 B CN 1123913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acid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bacterial strain
hydrogen per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57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1317A (zh
Inventor
丁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ngshengyua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ngshengyua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ngshengyua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ngshengyua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157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1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1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1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1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1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 C12P19/26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carbohyd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益生菌培养领域,提供了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及用途,该菌株为唾液乳杆菌,是TCI153(Lactobacillus salivarius)菌株,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唾液乳杆菌70‑79份、葡萄糖13‑17份、蛋白胨6‑11份、牛肉膏6‑11份、酵母浸膏2‑4份、磷酸氢二钾2‑4份、硫酸镁0.4‑0.9份、硫酸锰0.3‑0.7份、丙酮酸4‑8份、过氧化氢溶液22‑30份、流加液14‑17份,以原始菌株唾液乳杆菌TCI153制成的益生菌株组合物中均含有益生菌和燕窝酸,活菌数均大于5×109cfu/ml,相对于传统菌株,本发明所生产的菌株在燕窝酸的产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益生菌培养领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及用途。
背景技术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当人体内有足够的益生菌时,人就会处于健康的状态,但是一旦体内菌群失去平衡,比如菌种间比例发生大幅变化或者超出正常数值时,那么腹泻、过敏、胃口不佳、疲倦、免疫力低等一系列病症就会随之而来,人体的健康就会亮红灯,而这时补充适当的益生菌,协助体内菌群平衡,就能让人重现健康状态。益生菌有防治腹泻、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过敏作用、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唾液乳杆菌是刺激免疫细胞分泌抗过敏相关细胞激素浓度的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不生成孢子,不具触酶、氧化酶及运动性,在好氧及厌氧环境均能生长,属于兼性异质发酸性菌株,葡糖代谢时不产生气体;是一种少有的可以改善过敏体质,预防过敏反复发作的益生菌菌株,其功能为调整过敏体质。
燕窝酸是中国传统名贵滋补食品燕窝中具生物活性的主要成份,燕窝中的燕窝酸含量约为8-13%,顶级燕窝的燕窝酸含量可高达15%。燕窝酸又名唾液酸(SialicAcid),是一类天然糖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大多是N-乙酰神经氨酸的O-乙酰基衍生物,其中分布最广的最具代表性的是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acid),科学研究发现,燕窝酸具有许多十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性。如燕窝酸通过与大脑细胞膜及突触的相互作用,提高大脑神经细胞突触的反应速度,从而促进记忆和智力的发育。另外细胞膜蛋白上的燕窝酸对提高细胞识别能力、霍乱毒素解毒、预防病理性大肠杆菌的感染、调控血液蛋白质的半衰期等具关键作用。燕窝酸还对细胞具有保护与稳定作用,从而达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效果;但是燕窝酸制备以及制备后产品中燕窝酸的含量一直得不到控制和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菌株为唾液乳杆菌,是TCI153(Lactobacillus salivarius菌株,保藏于DSMZ-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DSM 33503,保藏日期为2020年4月17号,保藏单位地址在Inhoffenstr.7B D-38124 Braunschweig,Germany;唾液乳杆菌是刺激免疫细胞分泌抗过敏相关细胞激素浓度的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不生成孢子,不具触酶、氧化酶及运动性,在好氧及厌氧环境均能生长,属于兼性异质发酸性菌株,葡糖代谢时不产生气体;是一种少有的可以改善过敏体质,预防过敏反复发作的益生菌菌株,其功能为调整过敏体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旨在解决现有的燕窝酸的含量一直得不到控制和提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唾液乳杆菌70-79份、葡萄糖13-17份、蛋白胨6-11份、牛肉膏6-11份、酵母浸膏2-4份、磷酸氢二钾2-4份、硫酸镁0.4-0.9份、硫酸锰0.3-0.7份、丙酮酸4-8份、过氧化氢溶液22-30份、流加液14-17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唾液乳杆菌72-78份、葡萄糖14-17份、蛋白胨7-10份、牛肉膏7-10份、酵母浸膏2-4份、磷酸氢二钾2-4份、硫酸镁0.4-0.8份、硫酸锰0.3-0.6份、丙酮酸4-7份、过氧化氢溶液23-29份、流加液15-17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唾液乳杆菌73-77份、葡萄糖15-16份、蛋白胨8-10份、牛肉膏7-9份、酵母浸膏2-3份、磷酸氢二钾2-3份、硫酸镁0.4-0.7份、硫酸锰0.3-0.5份、丙酮酸4-6份、过氧化氢溶液23-26份、流加液15-16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唾液乳杆菌75份、葡萄糖15份、蛋白胨9份、牛肉膏8份、酵母浸膏3份、磷酸氢二钾3份、硫酸镁0.5份、硫酸锰0.4份、丙酮酸5份、过氧化氢溶液24份、流加液16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在提高燕窝酸生产效率中的用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以原始菌株唾液乳杆菌TCI153制成的益生菌株组合物中均含有益生菌和燕窝酸,活菌数均大于5×109cfu/ml,相对于传统菌株,本发明所生产的菌株在燕窝酸的产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为其在食品、保健、医药上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及其组合物的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但这些实施例所提及的具体实施方法只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列举解释,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是依据上述原理,在本发明基础上的改进、替代,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唾液乳杆菌70份、葡萄糖13份、蛋白胨6份、牛肉膏6份、酵母浸膏2份、磷酸氢二钾2份、硫酸镁0.4份、硫酸锰0.3份、丙酮酸4份、过氧化氢溶液22份、流加液14份,所述唾液乳杆菌为唾液乳杆菌TCI153。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具体的,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具体的,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唾液乳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实施例2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唾液乳杆菌79份、葡萄糖17份、蛋白胨11份、牛肉膏11份、酵母浸膏4份、磷酸氢二钾4份、硫酸镁0.9份、硫酸锰0.7份、丙酮酸8份、过氧化氢溶液30份、流加液17份,所述唾液乳杆菌为唾液乳杆菌TCI153。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具体的,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具体的,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唾液乳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实施例3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唾液乳杆菌72份、葡萄糖14份、蛋白胨7份、牛肉膏7份、酵母浸膏2份、磷酸氢二钾2份、硫酸镁0.4份、硫酸锰0.3份、丙酮酸4份、过氧化氢溶液23份、流加液15份,所述唾液乳杆菌为唾液乳杆菌TCI153。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具体的,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具体的,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唾液乳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实施例4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唾液乳杆菌78份、葡萄糖17份、蛋白胨10份、牛肉膏10份、酵母浸膏4份、磷酸氢二钾4份、硫酸镁0.8份、硫酸锰0.6份、丙酮酸7份、过氧化氢溶液29份、流加液17份,所述唾液乳杆菌为唾液乳杆菌TCI153。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具体的,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具体的,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唾液乳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实施例5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唾液乳杆菌73份、葡萄糖15份、蛋白胨8份、牛肉膏7份、酵母浸膏2份、磷酸氢二钾2份、硫酸镁0.4份、硫酸锰0.3份、丙酮酸4份、过氧化氢溶液23份、流加液15份,所述唾液乳杆菌为唾液乳杆菌TCI153。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具体的,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具体的,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唾液乳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实施例6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唾液乳杆菌77份、葡萄糖16份、蛋白胨10份、牛肉膏9份、酵母浸膏3份、磷酸氢二钾3份、硫酸镁0.7份、硫酸锰0.5份、丙酮酸6份、过氧化氢溶液26份、流加液16份,所述唾液乳杆菌为唾液乳杆菌TCI153。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具体的,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具体的,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唾液乳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实施例7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唾液乳杆菌75份、葡萄糖15份、蛋白胨9份、牛肉膏8份、酵母浸膏3份、磷酸氢二钾3份、硫酸镁0.5份、硫酸锰0.4份、丙酮酸5份、过氧化氢溶液24份和流加液16份,所述唾液乳杆菌为唾液乳杆菌TCI153。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具体的,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具体的,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唾液乳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分别检测实施例1到实施例7的益生菌株组合物,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 活菌数(cfu/mL) 燕窝酸峰面积 燕窝酸含量(mg/mL)
实施例1 <![CDATA[5.32×10<sup>9</sup>]]> 7254012 5.32
实施例2 <![CDATA[5.12×10<sup>9</sup>]]> 7132453 5.08
实施例3 <![CDATA[5.20×10<sup>9</sup>]]> 7278465 5.12
实施例4 <![CDATA[5.21×10<sup>9</sup>]]> 7132457 5.31
实施例5 <![CDATA[5.23×10<sup>9</sup>]]> 7302421 5.22
实施例6 <![CDATA[5.28×10<sup>9</sup>]]> 7201234 5.23
实施例7 <![CDATA[5.41×10<sup>9</sup>]]> 7420132 5.59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到实施例7所制得的燕窝酸产品中均含有益生菌和燕窝酸,活菌数均大于5×109cfu/ml,且以实施例7的效果最佳。
为了进一步体现本发明组合物的效果,设置对比例。
对比例1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大肠杆菌75份、葡萄糖15份、蛋白胨9份、牛肉膏8份、酵母浸膏3份、磷酸氢二钾3份、硫酸镁0.5份、硫酸锰0.4份、丙酮酸5份、过氧化氢溶液24份和流加液16份。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具体的,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大肠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对比例2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嗜酸乳杆菌75份、葡萄糖15份、蛋白胨9份、牛肉膏8份、酵母浸膏3份、磷酸氢二钾3份、硫酸镁0.5份、硫酸锰0.4份、丙酮酸5份、过氧化氢溶液24份和流加液16份。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具体的,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嗜酸乳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对比例3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长双歧杆菌75份、葡萄糖15份、蛋白胨9份、牛肉膏8份、酵母浸膏3份、磷酸氢二钾3份、硫酸镁0.5份、硫酸锰0.4份、丙酮酸5份、过氧化氢溶液24份和流加液16份。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具体的,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长双歧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对比例4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乳双歧杆菌75份、葡萄糖15份、蛋白胨9份、牛肉膏8份、酵母浸膏3份、磷酸氢二钾3份、硫酸镁0.5份、硫酸锰0.4份、丙酮酸5份、过氧化氢溶液24份和流加液16份。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具体的,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乳双歧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对比例5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植物乳杆菌75份、葡萄糖15份、蛋白胨9份、牛肉膏8份、酵母浸膏3份、磷酸氢二钾3份、硫酸镁0.5份、硫酸锰0.4份、丙酮酸5份、过氧化氢溶液24份和流加液16份。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具体的,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植物乳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对比例6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干酪乳杆菌75份、葡萄糖15份、蛋白胨9份、牛肉膏8份、酵母浸膏3份、磷酸氢二钾3份、硫酸镁0.5份、硫酸锰0.4份、丙酮酸5份、过氧化氢溶液24份和流加液16份。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
具体的,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具体的,还包括乙醇、冰乙酸结晶和盐酸。
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干酪乳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分别检测对比例1-对比例6的益生菌株组合物且与实施例7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 活菌数(cfu/mL) 燕窝酸峰面积 燕窝酸含量(mg/mL)
对比例1 <![CDATA[4.02×10<sup>9</sup>]]> 5234534 4.32
对比例2 <![CDATA[2.72×10<sup>9</sup>]]> 4356423 3.13
对比例3 <![CDATA[2.80×10<sup>9</sup>]]> 4735641 3.78
对比例4 <![CDATA[2.71×10<sup>9</sup>]]> 4356832 3.55
对比例5 <![CDATA[2.93×10<sup>9</sup>]]> 4456832 3.42
对比例6 <![CDATA[3.28×10<sup>9</sup>]]> 4687532 3.57
实施例7 <![CDATA[5.41×10<sup>9</sup>]]> 7420132 5.59
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益生菌株组合物,通过以唾液酸菌株为主体制成组合物,燕窝酸的含量和活菌数都更高。
综上,以原始菌株唾液乳杆菌TCI153制成的益生菌株组合物中均含有益生菌和燕窝酸,活菌数均大于5×109cfu/ml,相对于传统菌株,本发明所生产的菌株在燕窝酸的产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为其在食品、保健、医药上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益生菌株组合物在制备燕窝酸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株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唾液乳杆菌70-79份、葡萄糖13-17份、蛋白胨6-11份、牛肉膏6-11份、酵母浸膏2-4份、磷酸氢二钾2-4份、硫酸镁0.4-0.9份、硫酸锰0.3-0.7份、丙酮酸4-8份、过氧化氢溶液22-30份、流加液14-17份,所述唾液乳杆菌为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salivarius)TCI153,保藏于DSMZ-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DSM 33503,保藏日期 为2020年4月17号;所述流加液为山梨醇和硫酸铵;所述流加液的PH为7.6-8.0;
制备燕窝酸的方法为:先将酵母浸膏、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锰加入到发酵罐中制作发酵培养基,再将唾液乳杆菌和丙酮酸加入到发酵罐中,不断搅拌,搅拌过 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流加液,得到发酵液A;对发酵液A进行离心分离, 取上清液,利用乙醇对上清液进行沉淀,再用去离子水复溶,过滤除去不溶物, 再次加入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后冻干沉淀,获得精制聚燕窝酸;利用盐酸酸解 精制聚燕窝酸,再向水解溶液中加入冰乙酸结晶,真空干燥获得燕窝酸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在制备燕窝酸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唾液乳杆菌72-78份、葡萄糖14-17份、蛋白胨7-10份、牛肉膏7-10份、酵母浸膏2-4份、磷酸氢二钾2-4份、硫酸镁0.4-0.8份、硫酸锰0.3-0.6份、丙酮酸4-7份、过氧化氢溶液23-29份、流加液15-17份,所述唾液乳杆菌为唾液乳杆菌TCI15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在制备燕窝酸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唾液乳杆菌73-77份、葡萄糖15-16份、蛋白胨8-10份、牛肉膏7-9份、酵母浸膏2-3份、磷酸氢二钾2-3份、硫酸镁0.4-0.7份、硫酸锰0.3-0.5份、丙酮酸4-6份、过氧化氢溶液23-26份、流加液15-16份,所述唾液乳杆菌为唾液乳杆菌TCI15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在制备燕窝酸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唾液乳杆菌75份、葡萄糖15份、蛋白胨9份、牛肉膏8份、酵母浸膏3份、磷酸氢二钾3份、硫酸镁0.5份、硫酸锰0.4份、丙酮酸5份、过氧化氢溶液24份、流加液16份,所述唾液乳杆菌为唾液乳杆菌TCI153。
CN202011315727.0A 2020-11-21 2020-11-21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及用途 Active CN112391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5727.0A CN112391317B (zh) 2020-11-21 2020-11-21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5727.0A CN112391317B (zh) 2020-11-21 2020-11-21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及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1317A CN112391317A (zh) 2021-02-23
CN112391317B true CN112391317B (zh) 2023-05-02

Family

ID=74606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5727.0A Active CN112391317B (zh) 2020-11-21 2020-11-21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13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3850A (zh) * 2023-09-26 2023-12-15 广东旺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燕窝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83984B1 (en) * 2008-11-10 2011-12-28 Nestec S.A. Sialic acid producing bacteria
CN104046671B (zh) * 2014-06-24 2017-04-05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发酵生产唾液酸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1317A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93666B (zh) 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0140319A1 (zh) 副干酪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3444664B (zh) 一株产γ-氨基丁酸短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4908020B (zh) 一种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在食用本草酵素产品中的应用
CN111700157A (zh) 一种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的益生菌饲料添加剂
CN112280707A (zh) 一种饲料用益生菌的制备方法
CN115181707A (zh)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液固双相发酵方法
CN112391317B (zh) 一种生产燕窝酸的益生菌株组合物及用途
CN114317374A (zh) 一种益生菌菌粉的制备方法
CN114304379A (zh) 一种含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91849B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制备的饲料
CN105559087A (zh) 一种含燕窝酸的益生菌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69432B (zh) 一种鹅用复合益生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51893B1 (ko) 전통발효식품 유래의 프로바이오틱스활성 락토바실러스 파라카제이 srcm102343 균주의 고농도 제조 방법
CN114437975B (zh) 一株产乳酸凝结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0583932A (zh) 一种发酵型玉米胚芽粕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15851542A (zh) 一株以d-阿洛酮糖为碳源的凝结芽孢杆菌菌株及其衍生产品和应用
CN113575764B (zh) 一种酿酒酵母培养物及其应用
CN114958694A (zh) 一种联产共轭亚油酸和γ-氨基丁酸的鼠李糖乳杆菌及应用
CN115927032A (zh)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剂及制备方法和它们的应用
CN112175834B (zh) 植物乳酸菌在枯草芽孢杆菌固体菌剂保存中的应用及延长枯草芽孢杆菌的保存期的方法
CN113930367A (zh) 一株具有降胆固醇性能的乳酸菌及其应用
CN113875975A (zh) 一种利用小麦加工副产物制备后生元的发酵工艺
CN112825980A (zh) 基于微生物发酵生产畜牧水产用含葡萄糖氧化酶功能型活性肽粉的方法
CN113528599A (zh) 一种高效螯合型酵素肽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7

Address after: 606-5, 6th Floor, Building 3, Yard 20, Guogongzhuang Middle Street,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100000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Gongshengyuan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1000 1601, building 1, Shanshui Liting, Quanshan District,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Ding Che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