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4745A - 热传输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传输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4745A
CN112384745A CN201880094997.8A CN201880094997A CN112384745A CN 112384745 A CN112384745 A CN 112384745A CN 201880094997 A CN201880094997 A CN 201880094997A CN 112384745 A CN112384745 A CN 112384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hannel
flow path
main surface
spa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49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4745B (zh
Inventor
铃木裕
斋藤隆
五十岚真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l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l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l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lco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84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4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4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4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3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also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28D7/161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the conduits being inside a casing and extending at an angle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casing; the conduits crossing the conduit for the other heat exchange med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23P15/26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heat exchanger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spirally-wound plates or lamin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28F3/086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having one or more openings therein forming tubular heat-exchange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7/00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 F28F1/00, F28F3/00 or F28F5/00
    • F28F7/02Blocks traversed by passages for heat-exchange med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热传输装置,在该热传输装置中,一流路蜿蜒从而使得两流路的间隔被保持为大致一定,因此,传热系数较高,其结果,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或薄型化等。采用如下的热传输装置来解决上述课题,该热传输装置具有供第1流体流通的第1流路和供第2流体流通的第2流路,其能够获得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3]的截面(A)。[条件1]截面(A)是相对于第2流路成直角的截面。[条件2]第2流路的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且以在上下方向上构成层的方式配置,并且,在对孔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层进行对比时,第2流路的孔在左右方向上未配置于相同位置。[条件3]在孔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层之间存在第1流路,第1流路以避开被从上下方向夹持的孔的层中的第2流路的孔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蜿蜒。

Description

热传输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传输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在两流体间进行热交换来发挥功能的热传输装置,可列举出换热器、蒸发器、冷凝器、空调等的室外机、室内机、散热器、反应器、燃料电池相关部件、喷墨用部件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图16所示的换热器。图16是以往的换热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16所示的换热器101是通过扩散接合而形成的,将在一主面形成有第1流体通路102的板和在一主面形成有沿与该第1流体通路102正交的方向形成的第2流体通路104的板重叠,并在真空中对它们进行加压和加热,由此接合成一体而形成换热器101,其中,进行热交换的两种不同的制冷剂在第1流体通路102和第2流体通路104中流通。在如此构成的换热器101中,在上下层叠的各板的第1流体通路102中流动的第1制冷剂和在第2流体通路104中流动的第2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另外,如图16所示,在换热器101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体通路102、104通常在其层叠方向上交替地组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063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研究了两流体之间的传热系数的提高方法。
在此,示出图16中的a-a'线截面的一部分的概略图即图17。如图17所示,在对第1流体通路102中的处于与第2流体通路104最近的位置的点α和处于与第2流体通路104最远的位置的点β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在点α处,传热系数变高,在点β处,传热系数变低。此外,为了保持换热器的强度,点α与流体通路104之间的距离存在下限值。
因此,本发明人认为,若能够在保持流体通路102的点α与流体通路104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缩短流体通路102的点β与流体通路104之间的距离,则能够提高换热器整体的传热系数。并且认为,若能够使第1流体通路不为图17所示那样的直线的通路,而为图1所示那样的蜿蜒的流体流路,则能够实现这一点。
但是,在保持换热器整体的强度的同时,边实现低成本边将流体流路设为图1所示那样的复杂的流路构造是极为困难的。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
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传输装置,在该热传输装置中,一流路蜿蜒从而使得两流路的间隔较小且被保持为大致一定,因此传热系数较高,其结果,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或薄型化等。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低成本来制造这样的热传输装置即强度较高的热传输装置的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潜心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是以下的(1)~(7)。
(1)一种热传输装置,其具有供第1流体流通的第1流路和供第2流体流通的第2流路,该热传输装置能够获得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3]的截面(A)。
[条件1]所述截面(A)是相对于所述第2流路成直角的截面。
[条件2]在所述截面(A)中,在将所述第1流体边蜿蜒边流通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第2流路的孔在左右方向上成列地排列,且成列的孔以在上下方向上构成层的方式配置,并且,在对成列的孔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层进行对比时,所述第2流路的孔在左右方向上未配置于相同位置。
[条件3]在成列的孔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层之间存在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1流路和所述第2流路不相连,所述第1流路以避开被从上下方向夹持的成列的孔的层中的所述第2流路的孔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蜿蜒。
(2)一种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平板加工工序,在该平板加工工序中,对平板(P)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去除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得到在所述主面内包含形成了该凹部的部分即加工部的加工平板(Q);第1接合工序,在该第1接合工序中,以在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加工平板(Q)之间形成供第1流体流通的、包括所述加工部的第1流路的方式,使所述上表面平板(R)的主面和所述加工平板(Q)的主面彼此密合,并使所述上表面平板(R)的主面和所述加工平板(Q)的主面彼此接合而得到第1流路板;塑性加工工序,在该塑性加工工序中,以使所述第1流路变形的方式对所述第1流路板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塑性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由此得到第2流路板,该第2流路板在主面内包含形成了该凹部的部分即塑性变形部;以及第2接合工序,在该第2接合工序中,将多个所述第2流路板重叠,以在所述第2流路板与另外的所述第2流路板之间形成不与所述第1流路平行的、供第2流体流通的多个第2流路的方式使多个所述第2流路板的主面彼此接触地接合。
(3)一种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平板加工工序,在该平板加工工序中,对平板(P)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塑性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得到在所述主面内包含形成了该凹部的部分即加工部的加工平板(Q);第1接合工序,在该第1接合工序中,准备平板状的间隔件(X),该平板状的间隔件(X)被加工成即使使其主面与所述加工平板(Q)的主面彼此密合也不存在与所述加工部相接触的部分,使所述加工平板(Q)的主面与所述间隔件(X)的主面彼此接触,利用上表面平板(R)和下表面平板(S)将所述加工平板(Q)连同所述间隔件(X)一起夹持,之后,以如下方式使所述上表面平板(R)、所述加工平板(Q)、所述间隔件(X)和所述下表面平板(S)这几者的主面彼此接合而得到第1流路板,即,在所述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下表面平板(S)之间的没有所述加工部、而仅存在所述间隔件(X)的部分处,使所述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下表面平板(S)之间没有间隙,在所述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下表面平板(S)之间的存在所述加工部、而不存在所述间隔件(X)的部分处,形成供第1流体在所述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下表面平板(S)之间流通的第1流路;塑性加工工序,在该塑性加工工序中,以使所述第1流路变形的方式对所述第1流路板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塑性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由此得到第2流路板,该第2流路板在主面内包含形成了该凹部的部分即塑性变形部;以及第2接合工序,在该第2接合工序中,将多个所述第2流路板重叠,以在所述第2流路板与另外的所述第2流路板之间形成不与所述第1流路平行的、供第2流体流通的多个第2流路的方式使多个所述第2流路板的主面彼此接触地接合。
(4)根据上述(2)或(3)所述的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2接合工序中包含如下操作:准备平板状的间隔件(Y),该平板状的间隔件(Y)被加工成即使使其主面与所述第2流路板的主面彼此密合也不存在与所述塑性变形部相接触的部分;将第1张所述第2流路板、第1张间隔件(Y)、第2张所述第2流路板、第3张所述第2流路板、第2张所述间隔件(Y)和第4张所述第2流路板按照该顺序重叠,使各自的主面彼此接合。
(5)根据上述(2)或(3)所述的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2接合工序中包含如下操作:准备平板(T);将第1张所述第2流路板、第1张所述间隔件(Y)、第1张平板(T)、第2张所述第2流路板、第2张所述间隔件(Y)和第2张平板(T)按照该顺序重叠,使各自的主面彼此接合。
(6)根据上述(2)~(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1接合工序中,通过扩散接合使从由所述上表面平板(R)、所述加工平板(Q)、所述下表面平板(S)和所述间隔件(X)构成的组中选取的至少两者的主面彼此接合。
(7)根据上述(2)~(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2接合工序中,通过扩散接合来使从由所述第2流路板和另外的所述第2流路板构成的组、由所述第2流路板和所述间隔件(Y)构成的组、由所述第2流路板和所述平板(T)构成的组、以及由所述间隔件(Y)和所述平板(T)构成的组中选取的至少1组中的主面彼此接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热传输装置,由于一流路蜿蜒从而使得两流路的间隔较小且被保持为大致一定,因此传热系数较高,其结果,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或薄型化等。另外,能够提供一种以低成本来制造这样的热传输装置即强度较高的热传输装置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相对于以往的换热器而言的本发明的装置的特征的概略图。
图2的(a)是本发明的装置的概略立体图(例示),图2的(b)是图2的(a)中的b-b'剖视图。
图3的(a)是本发明的另一装置的概略立体图(例示),图3的(b)是图3的(a)中的c-c'剖视图。
图4的(a)是本发明的又一装置的概略立体图(例示),图4的(b)是图4的(a)中的d-d'剖视图。
图5是表示假定在自上方看本发明的装置时仅能透过地看到第1流路的情况下的第1流路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表示假定在自上方看本发明的装置时仅能透过地看到第2流路的情况下的第2流路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装置的概略剖视图(例示)。
图8是本发明的装置的概略立体图(例示)。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平板加工工序的概略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另一平板加工工序的概略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第1接合工序的概略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另一第1接合工序的概略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塑性加工工序的概略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第2接合工序的概略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另一第2接合工序的概略图。
图16是以往的换热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17是图16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传输装置,其具有供第1流体流通的第1流路和供第2流体流通的第2流路,该热传输装置能够获得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3]的截面A。
[条件1]所述截面A是相对于所述第2流路成直角的截面。
[条件2]在所述截面A中,在将所述第1流体边蜿蜒边流通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第2流路的孔在左右方向上成列地排列,且成列的孔以在上下方向上构成层的方式配置,并且,在对成列的孔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层进行对比时,所述第2流路的孔在左右方向上未配置于相同位置。
[条件3]在成列的孔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层之间存在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1流路和所述第2流路不相连,所述第1流路以避开被从上下方向夹持的成列的孔的层中的所述第2流路的孔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蜿蜒。
以下,也将这样的热传输装置称作“本发明的装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平板加工工序,在该平板加工工序中,对平板P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去除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得到在所述主面内包含形成了该凹部的部分即加工部的加工平板Q;第1接合工序,在该第1接合工序中,以在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加工平板Q之间形成供第1流体流通的、包括所述加工部的第1流路的方式,使所述上表面平板R的主面和所述加工平板Q的主面彼此密合,并使所述上表面平板R的主面和所述加工平板Q的主面彼此接合而得到第1流路板;塑性加工工序,在该塑性加工工序中,以使所述第1流路变形的方式对所述第1流路板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塑性加工并在该主面形成凹部,由此得到第2流路板,该第2流路板在主面内包含形成了该凹部的部分即塑性变形部;以及第2接合工序,在该第2接合工序中,将多个所述第2流路板重叠,以在所述第2流路板与另外的所述第2流路板之间形成不与所述第1流路平行的、供第2流体流通的多个第2流路的方式使多个所述第2流路板的主面彼此接触地接合。
以下,也将这样的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称作“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平板加工工序,在该平板加工工序中,对平板P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塑性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得到在所述主面内包含形成了该凹部的部分即加工部的加工平板Q;第1接合工序,在该第1接合工序中,准备平板状的间隔件X,该平板状的间隔件X被加工成即使使其主面与所述加工平板Q的主面彼此密合也不存在与所述加工部相接触的部分,使所述加工平板Q的主面与所述间隔件X的主面彼此接触,利用上表面平板R和下表面平板S将所述加工平板Q连同所述间隔件X一起夹持,之后,以如下方式使所述上表面平板R、所述加工平板Q、所述间隔件X和所述下表面平板S这几者的主面彼此接合而得到第1流路板,即,在所述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下表面平板S之间的没有所述加工部、而仅存在所述间隔件X的部分处,使所述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下表面平板S之间没有间隙,在所述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下表面平板S之间的存在所述加工部、而不存在所述间隔件X的部分处,形成供第1流体在所述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下表面平板S之间流通的第1流路;塑性加工工序,在该塑性加工工序中,以使所述第1流路变形的方式对所述第1流路板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塑性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由此得到第2流路板,该第2流路板在主面内包含形成了该凹部的部分即塑性变形部;以及第2接合工序,在该第2接合工序中,将多个所述第2流路板重叠,以在所述第2流路板与另外的所述第2流路板之间形成不与所述第1流路平行的、供第2流体流通的多个第2流路的方式使多个所述第2流路板的主面彼此接触地接合。
以下,也将这样的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称作“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
以下,在简记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是指“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和“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这两者。
本发明的装置能够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来较佳地制造出来。
<本发明的装置>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装置。
本发明的装置是具有供第1流体流通的第1流路和供第2流体流通的第2流路的热传输装置,例如,能够较佳地用作冷冻设备、空调设备所包含的换热器。此外,也能够用作为了冷却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而使用的冷却装置。
第1流体和第2流体并未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制冷剂。具体而言,能够使用水(纯水等)、乙醇(酒精(日文:エタノール)等)、氟利昂、氟利昂替代物等。
第1流路和第2流路的截面形状、直径等并未特别限定。例如截面为大致圆形,其直径(等面积圆当量直径)可以为0.05mm~5mm,优选为0.2mm~2mm。
第1流路与第2流路之间的最短距离越短,越能够提高传热系数,故此优选,但相反地,第1流路与第2流路之间的最短距离越长,越能够提高本发明的装置的强度,故此优选。能够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所要求的性能来选择第1流路与第2流路之间的距离的最佳值。例如,第1流路与第2流路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为0.05mm~1mm,优选为0.1mm~0.3mm。
使用概略图来说明本发明的装置。
图2的(a)表示本发明的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2的(b)表示图2的(a)的b-b'剖视图。
在图2所例示的本发明的装置1中,如图2的(a)所示,供第1流体流通的第1流路2和供第2流体流通的第2流路4大致正交。
然而,在本发明的装置中,供第1流体流通的第1流路2和供第2流体流通的第2流路4也可以不正交。
例如,如图3所例示的本发明的装置那样,第1流路2可以沿相对于第2流路4不正交的方向形成。
另外,例如,如图4所例示的本发明的装置那样,第2流路4也可以为锯齿形。
此外,在图2~图4中,“2p”表示第1流路的入口的孔或第1流路的出口的孔或者在截面中出现的第1流路的孔,“4p”表示第2流路的入口的孔或第2流路的出口的孔。
本发明的装置是能够得到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3]的截面A的热传输装置。
[条件1]
对于图2~图4所例示那样的本发明的装置,通过将本发明的装置沿相对于第2流路成直角的方向剖切,能够得到图2的(b)、图3的(b)和图4的(b)所例示那样的截面A。
此外,截面A也可以不是相对于本发明的装置中的全部第2流路均成直角的方向的截面。根据第2流路的结构,也存在无法得到相对于全部的第2流路均成直角的截面的情况。在那样的情况下,将本发明的装置的相对于第2流路的一部分(相对于本发明的装置中的、尽可能多的第2流路)成直角的方向的截面称作本发明的装置的截面A。
例如,在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装置1的情况下,由于第2流路4呈直线地形成,因此,相对于该流路成直角的方向的截面、即图2的(a)中的b-b'截面为截面A,若对此进行图示,则成为图2的(b)所示那样。
另外,例如,在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装置1的情况下,第2流路4也呈直线地形成,因此,相对于该流路成直角的方向的截面、即图3的(a)中的c-c'截面为截面A,若对此进行图示,则成为图3的(b)所示那样。此外,在如图3的(a)所示那样第1流路2沿相对于第2流路4倾斜的方向形成的情况下,如图3的(b)所示,在截面A中可能出现第1流路的多个孔2p。另外,为了容易理解,在图3的(b)中用虚线示出了第1流路2的位置(或在假定能从截面A中透过地看到第1流路2的情况下的线),不过在图3的(b)的情况下,实际上应该在图3的(b)中仅出现第1流路2的孔2p。
另外,例如,在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装置1的情况下,第2流路4未呈直线地形成,但能够得到相对于该流路成直角的方向的截面。即,图4的(a)中的d-d'截面为截面A,若对此进行图示,则成为图4的(b)所示那样。在图4的(a)中,在第2流路的方向变更部位(弯曲的部位)将本发明的装置剖切,但也能够在其他部位进行剖切。
此外,对于图2~图4中的第1流路和第2流路,为了易于理解,图示了极其简单的结构的流路。例如,在自上方看本发明的装置时,若仅能透过地看到第1流路,则有时构成图5那样的流路。另外,例如,在自上方看本发明的装置时,若仅能透过地看到第2流路,则有时构成图6那样的流路。
此外,第1流路和第2流路的形状等也可以是波纹图案(平行波型)、人字型(鲱鱼骨型)、双人字型等。
[条件2]
使用图7来说明条件2。图7示出与图2的(b)相同的截面A。另外,在图2的(b)中,将第2流路的孔示为“4p”,而在图7中,示为“Pmk”(m和k是1以上的整数)。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如图7所例示那样,在截面A中,在将第1流体边蜿蜒边流通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的情况下,第2流路的孔(Pmk)在左右方向上成列地排列,且成列的孔以在上下方向上构成层的方式配置。在图7中,在左右方向上成列地地排列有孔(Pmk),对于成列的孔,在上下方向上存在3层的孔的层。并且,将这些成列的孔的层自下方朝向上方地设为第1层、第2层和第3层,将第1层的孔称作“P1k”,将第2层的孔称作“P2k”,将第3层的孔称作“P3k”。也就是说,将m设为层的编号。另外,在各层中,孔从左向右称作“Pm1”、“Pm2”、“Pm3”...“Pmk”。也就是说,k是同一层内的孔的编号(序号)。在此,在第1层中存在的“P1k”的孔的正上方,存在第3层的“P3k”的孔。例如,在第1层中存在的“P13”的孔的正上方,存在第3层的“P33”的孔。另外,在第1层中存在的“P1k”的孔的左上方,存在第2层的“P2k”的孔。例如,在第1层中存在的“P13”的孔的左上方存在第2层的“P23”的孔。
此外,截面A是将本发明的装置沿相对于第2流路成直角的方向剖切而得到的,因此,在如图3的(b)那样第1流路2沿相对于第2流路4倾斜的方向形成的情况下,若以三维考虑,则截面A与第1流体边蜿蜒边流通的方向不平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第1流体边蜿蜒边流通的方向,在截面A中(即,以二维来考虑),将假定第1流体投影于截面A的情况下的方向称作第1流体边蜿蜒边流通的方向,且将该方向称作左右方向。
在这样的情况下,成列的孔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层为第1层和第2层、以及第2层和第3层,但在相邻的第1层和第2层中,第2流路的孔在左右方向未配置于相同位置。即,第2层的孔的中心未存在于第1层的孔的中心的正上方。第2层的孔存在于第1层中的两个孔之间。同样地,在相邻的第2层和第3层中,第2流路的孔在左右方向上未配置于相同位置。即,第3层的孔的中心未存在于第2层的孔的中心的正上方。第3层的孔存在于第2层中的两个孔之间。
[条件3]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如图2的(b)、图3的(b)、图4的(b)和图7所示,在成列的孔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层之间存在第1流路2。
另外,第1流路2和第2流路4不相连。
并且,第1流路2以避开被从上下方向夹持的成列的孔的层中的第2流路的孔(4p、Pmk)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蜿蜒。
例如,在图7中,在由第2流路的孔(P11、P12、P13、P14)构成的第1层与由第2流路的孔(P21、P22、P23、P24、P25)构成的第2层之间存在第1流路2,该第1流路以避开第1层的孔(P11、P12、P13、P14)和第2层的孔(P21、P22、P23、P24、P25)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蜿蜒。
在此,如图7所示,成为第1层与第2层之间的交界的带状的部分沿上下蜿蜒,第1流路沿着该带状的部分的形状蜿蜒。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装置中,由于第1流路蜿蜒且第1流路与第2流路之间的间隔被保持为大致一定,因此传热系数较高,其结果,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或薄型化等。
本发明的装置可以是板状,但也能够是,使板状的本发明的装置变形而制成例如图8那样的筒状。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
上述的本发明的装置能够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较佳地制造出来。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括平板加工工序、第1接合工序、塑性加工工序、第2接合工序。
<平板加工工序>
使用图9、图10来说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平板加工工序。
在平板加工工序中,首先,准备平板P(图9的(a)、图10的(a))。
平板P优选为金属制的平板,更优选为包含不锈钢、铝、铁、钢、铜、钛、因科镍合金、哈斯特洛伊合金的平板。
大小、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定,但厚度优选为0.05mm~5mm左右,更优选为0.2mm~2mm左右。
接下来,对平板P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
例如,如图9的(b)、图10的(b)所示,对平板P的主面1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加工而在该主面10形成凹部12。
于是,得到在主面10内包含形成了该凹部的部分即加工部14的加工平板Q。
在此,在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对平板P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去除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
在此,去除加工只要是能够通过将平板P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去除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的方法即可,并不特别限定。去除加工优选是蚀刻加工或切削加工。
图9的(b)所示的凹部12示出的是进行了去除加工的情况下的凹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中,对平板P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塑性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
在此,塑性加工只要是能够通过对平板P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塑性变形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的方法即可,并不特别限定。塑性加工优选是加压加工或使用有齿轮辊的加工。使用有齿轮辊的加工是指,在两个齿轮辊之间夹持板状或带状的金属等进行加工的方法,能够例示日本特开平11-14714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025257号公报所示的方法。
图10的(b)所示的凹部12示出的是进行了塑性加工的情况下的凹部。
<第1接合工序>
接下来,使用图11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的第1接合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的第1接合工序中,首先准备上表面平板R(图11的(a))。
上表面平板R的材质、大小、厚度等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与上述平板P相同。
接下来,使上表面平板R的主面与加工平板Q的主面彼此密合(图11的(b))。在此,使形成有加工部14的凹部的加工平板Q的主面与上表面平板R相对。
之后,通过使上表面平板R的主面与加工平板Q的主面彼此接合,能够获得第1流路板20,该第1流路板20在上表面平板R与加工平板Q之间具有由加工部14构成的第1流路2(图11的(c))。
接下来,使用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中的第1接合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中的第1接合工序中,首先准备上表面平板R和下表面平板S(图12的(a))。
上表面平板R和下表面平板S的材质、大小、厚度等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与上述平板P相同。
另外,准备平板状的间隔件X,该平板状的间隔件X被加工成即使使其主面与加工平板Q的主面彼此密合也不存在与加工部14相接触的部分(图12的(a))。
间隔件X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制得:准备为与上表面平板R相同的材质且尺寸比上表面平板R的尺寸稍大的构件,对其进行冲裁加工。
在此,加工平板Q的加工部14通过加压加工等塑性加工而形成,因此,在加工平板Q的一个主面形成有凹部(凹部12),在另一个主面形成有凸部γ。因此,间隔件X的厚度通过该加工平板Q的凸部γ的凸起程度进行调整。即,优选的是,在设为后述的图12的(b)的状态时,以凸部γ的峰部的顶端与下表面平板S的主面相接触的方式来调整加工平板Q的厚度。通过使该凸部γ的峰部的顶端和下表面平板S的主面相接合,从而得到的热传输装置的强度变得更高,是优选的。
接下来,使加工平板Q的主面和间隔件X的主面彼此接触。在此,如图12的(a)所示,使加工平板Q的加工部14的凸部γ侧的主面与间隔件X的主面接触。
并且,利用上表面平板R和下表面平板S,将加工平板Q连同间隔件X一起夹持,成为图12的(b)的状态。此外,图12的(b)示出沿与上表面平板R和下表面平板S这两者的长边方向(图的左右方向)平行且与主面垂直的方向进行剖切的情况下的图。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上表面平板R与下表面平板S之间的不存在所述加工部14、而仅存在间隔件X的部分(图12的(b)中为“δ”所示的部分)处,上表面平板R与下表面平板S之间没有间隙。并且,当使上表面平板R、加工平板Q、间隔件X和下表面平板S这几者的主面彼此接合时,能够获得第1流路板20,该第1流路板20在上表面平板R与下表面平板S之间的存在加工部、而不存在间隔件X的部分(图12的(b)中为“ε”所示的部分)处,具有供第1流体在上表面平板R与下表面平板S之间流通的第1流路2(图12的(c))。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第1接合工序中,能够通过钎焊等使从由上表面平板R、加工平板Q、下表面平板S和间隔件X构成的组中选取的至少两者的主面彼此接合,但优选通过扩散接合来进行接合。
在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的第1接合工序中,能够通过钎焊等使上表面平板R的主面和加工平板Q的主面彼此接合,但优选通过扩散接合来进行接合。
在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的第1接合工序中,能够通过钎焊等使从由上表面平板R、加工平板Q、下表面平板S和间隔件X构成的组中选取的至少两者的主面彼此接合,但优选通过扩散接合来进行接合,更优选通过扩散接合来使上表面平板R、加工平板Q、下表面平板S和间隔件X这几者的主面彼此接合。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所得到的热传输装置的强度会变得更高。
<塑性加工工序>
接下来,使用图13来说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塑性加工工序。
在塑性加工工序中,准备第1流路板。在此,例示了图12的(c)所示的第1流路板20,但也可以是图11的(c)所示的第1流路板20。
接下来,以使第1流路变形的方式对第1流路板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塑性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32(图13的(b))。在此,将形成有该凹部32的部分称作塑性变形部34。
由此,能够获得在主面内包含塑性变形部34的第2流路板30。
<第2接合工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第2接合工序。
在第2接合工序中,将多个第2流路板30重叠,以在第2流路板30与另外的第2流路板30之间形成不与第1流路2平行的、供第2流体流通的多个第2流路4的方式使多个第2流路板的主面彼此接触地接合。
图14示出第2接合工序的优选方式。此外,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第2接合工序不限定于使用图14来说明的优选方式。
在该方式中,首先,准备平板状的间隔件Y,该平板状的间隔件Y被加工成即使使其主面与第2流路板30的主面彼此密合也不存在与塑性变形部34相接触的部分。
间隔件Y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制得:准备为与上表面平板R相同的材质且尺寸比上表面平板R的尺寸稍大的构件,对其进行冲裁加工。
在此,第2流路板30的塑性变形部34通过塑性加工而形成,因此,在第2流路板30的一个主面形成有凹部(凹部ζ),在另一个主面形成有凸部η。因此,间隔件Y的厚度根据该第2流路板30的凸部η的凸起程度进行调整。即,优选的是,在设为后述的图14的(b)的状态时,以凸部η的峰部的顶端与另外的第2流路板的凸部η的峰部的顶端相接触的方式来调整间隔件Y的厚度。通过使该凸部彼此接合,从而得到的热传输装置的强度变得更高,是优选的。
接下来,将多个第2流路板30重叠。具体而言,如图14的(a)、图14的(b)所示,将第1张所述第2流路板30-1、第1张间隔件Y-1、第2张第2流路板30-2、第3张第2流路板30-3、第2张间隔件Y-2和第4张第2流路板30-4按照该顺序重叠。
在此,优选的是,第1张所述第2流路板30-1和第2张第2流路板30-2以夹持第1张间隔件Y且各自的塑性变形部34处的凸部η彼此接触的方式重叠。另外,优选的是,第3张所述第2流路板30-3和第4张第2流路板30-4以夹持第2张间隔件Y且各自的塑性变形部34处的凸部η彼此接触的方式重叠。在该情况下,得到的热传输装置的强度变得更高,是优选的。
之后,将各自的主面彼此以它们相接触的方式接合。另外,优选的是,同时使两个第2流路板的凸部η彼此接合。
这样一来,能够获得图14的(c)所示那样的本发明的装置40。此外,在图14的(c)中,右侧的面表示截面。
接下来,使用图15来说明第2接合工序的另一优选方式。此外,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第2接合工序不限定于使用图15来说明的优选方式。
在该方式中,不仅准备上述间隔件Y,还准备平板T。
平板T并未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与上述平板P相同。
接下来,将多个第2流路板30重叠。具体而言,如图15的(a)、图15的(b)所示,将第1张第2流路板30'-1、第1张间隔件Y-1、第1张平板T-1、第2张第2流路板30'-2、第2张间隔件Y-2和第2张平板T-2按照该顺序重叠。
在此,优选的是,第1张第2流路板30'-1和第1张平板T-1以夹持第1张间隔件Y且塑性变形部34处的凸部η与平板T-1的主面相接触的方式重叠。另外,优选的是,第2张第2流路板30-2和第2张平板T-2以夹持第2张间隔件Y且塑性变形部34处的凸部η与平板T-2的主面相接触的方式重叠。在该情况下,得到的热传输装置的强度变得更高,是优选的。
之后,将各自的主面彼此以它们相接触的方式接合。
这样一来,能够获得图15的(c)所示那样的本发明的装置40。此外,在图15的(c)中,右侧的面表示截面。
在第2接合工序中,优选的是,通过扩散接合来使从由第2流路板和另外的第2流路板构成的组、由第2流路板和间隔件Y构成的组、由第2流路板和平板T构成的组、以及由间隔件Y和平板T构成的组中选取的至少1组中的主面彼此接合。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在该情况下,得到的热传输装置的强度会变得更高。
附图标记说明
1、本发明的装置;2、第1流路;2p、第1流路的入口或出口;4、第2流路;4p、第2流路的入口或出口;10、平板P的主面;12、凹部;14、加工部;20、第1流路板;30、第2流路板;32、凹部;34、塑性变形部;40、本发明的装置;101、换热器;102、第1流体通路;104、第2流体通路。

Claims (7)

1.一种热传输装置,其具有供第1流体流通的第1流路和供第2流体流通的第2流路,该热传输装置能够获得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3]的截面(A),其中,
[条件1]所述截面(A)是相对于所述第2流路成直角的截面,
[条件2]在所述截面(A)中,在将所述第1流体边蜿蜒边流通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第2流路的孔在左右方向上成列地排列,且成列的孔以在上下方向上构成层的方式配置,并且,在对成列的孔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层进行对比时,所述第2流路的孔在左右方向上未配置于相同位置,
[条件3]在成列的孔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层之间存在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1流路和所述第2流路不相连,所述第1流路以避开被从上下方向夹持的成列的孔的层中的所述第2流路的孔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蜿蜒。
2.一种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该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平板加工工序,在该平板加工工序中,对平板(P)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去除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得到在所述主面内包含形成了该凹部的部分即加工部的加工平板(Q);
第1接合工序,在该第1接合工序中,以在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加工平板(Q)之间形成供第1流体流通的、包括所述加工部的第1流路的方式,使所述上表面平板(R)的主面和所述加工平板(Q)的主面彼此密合,并使所述上表面平板(R)的主面和所述加工平板(Q)的主面彼此接合而得到第1流路板;
塑性加工工序,在该塑性加工工序中,以使所述第1流路变形的方式对所述第1流路板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塑性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由此得到第2流路板,该第2流路板在主面内包含形成了该凹部的部分即塑性变形部;以及
第2接合工序,在该第2接合工序中,将多个所述第2流路板重叠,以在所述第2流路板与另外的所述第2流路板之间形成不与所述第1流路平行的、供第2流体流通的多个第2流路的方式使多个所述第2流路板的主面彼此接触地接合。
3.一种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该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平板加工工序,在该平板加工工序中,对平板(P)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塑性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得到在所述主面内包含形成了该凹部的部分即加工部的加工平板(Q);
第1接合工序,在该第1接合工序中,准备平板状的间隔件(X),该平板状的间隔件(X)被加工成即使使其主面与所述加工平板(Q)的主面彼此密合也不存在与所述加工部相接触的部分,使所述加工平板(Q)的主面与所述间隔件(X)的主面彼此接触,利用上表面平板(R)和下表面平板(S)将所述加工平板(Q)连同所述间隔件(X)一起夹持,之后,以如下方式使所述上表面平板(R)、所述加工平板(Q)、所述间隔件(X)和所述下表面平板(S)这几者的主面彼此接合而得到第1流路板,即,在所述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下表面平板(S)之间的没有所述加工部、而仅存在所述间隔件(X)的部分处,使所述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下表面平板(S)之间没有间隙,在所述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下表面平板(S)之间的存在所述加工部、而不存在所述间隔件(X)的部分处,形成供第1流体在所述上表面平板(R)与所述下表面平板(S)之间流通的第1流路;
塑性加工工序,在该塑性加工工序中,以使所述第1流路变形的方式对所述第1流路板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塑性加工而在该主面形成凹部,由此得到第2流路板,该第2流路板在主面内包含形成了该凹部的部分即塑性变形部;以及
第2接合工序,在该第2接合工序中,将多个所述第2流路板重叠,以在所述第2流路板与另外的所述第2流路板之间形成不与所述第1流路平行的、供第2流体流通的多个第2流路的方式使多个所述第2流路板的主面彼此接触地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2接合工序中包含如下操作:
准备平板状的间隔件(Y),该平板状的间隔件(Y)被加工成即使使其主面与所述第2流路板的主面彼此密合也不存在与所述塑性变形部相接触的部分;
将第1张所述第2流路板、第1张间隔件(Y)、第2张所述第2流路板、第3张所述第2流路板、第2张所述间隔件(Y)和第4张所述第2流路板按照该顺序重叠,使各自的主面彼此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2接合工序中包含如下操作:
准备平板(T);
将第1张所述第2流路板、第1张所述间隔件(Y)、第1张平板(T)、第2张所述第2流路板、第2张所述间隔件(Y)和第2张平板(T)按照该顺序重叠,使各自的主面彼此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1接合工序中,通过扩散接合使从由所述上表面平板(R)、所述加工平板(Q)、所述下表面平板(S)和所述间隔件(X)构成的组中选取的至少两者的主面彼此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2接合工序中,通过扩散接合来使从由所述第2流路板和另外的所述第2流路板构成的组、由所述第2流路板和所述间隔件(Y)构成的组、由所述第2流路板和所述平板(T)构成的组、以及由所述间隔件(Y)和所述平板(T)构成的组中选取的至少1组中的主面彼此接合。
CN201880094997.8A 2018-06-27 2018-06-27 热传输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3847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4383 WO2020003411A1 (ja) 2018-06-27 2018-06-27 熱輸送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4745A true CN112384745A (zh) 2021-02-19
CN112384745B CN112384745B (zh) 2022-10-21

Family

ID=68986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4997.8A Active CN112384745B (zh) 2018-06-27 2018-06-27 热传输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70536A1 (zh)
EP (1) EP3816565A4 (zh)
JP (2) JP7207763B2 (zh)
CN (1) CN112384745B (zh)
WO (1) WO20200034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17428A1 (en) * 2021-10-17 2023-04-20 Jun He Technology Co., Ltd. Heat exchanger
EP4166883A1 (en) * 2021-10-18 2023-04-19 Jun He Technology Co., Ltd. Heat exchanger
CN116857088B (zh) * 2023-09-05 2023-11-14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船舶用lng供气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888A (ja) * 1983-06-18 1985-01-09 Seibu Giken:Kk 熱交換素子
CN101669006A (zh) * 2007-04-17 2010-03-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全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及全热交换元件
CN201569352U (zh) * 2009-07-30 2010-09-01 江苏工业学院 全焊接式双波形错流式板式换热器板束
JP2013145068A (ja) * 2012-01-13 2013-07-25 Panasonic Corp 熱交換素子とそれを用いた熱交換型換気機器
CN105378420A (zh) * 2013-05-10 2016-03-02 原子能与替代能源委员会 制造具有至少两个流体流动回路的热交换器模块的方法
DE102015000385A1 (de) * 2015-01-13 2016-07-14 Holzammer Kunststofftechnik Und Sengenthaler Holz- Und Heimwerkerbedarf Gmbh Wärmetauscher, insbesondere zum Aufnehmen von Erdwärme
CN106813521A (zh) * 2017-03-20 2017-06-09 北京化工大学 石墨烯曲面传导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3604A (en) * 1966-01-18 1969-10-21 Daimler Benz Ag 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
DE2606612A1 (de) * 1976-02-19 1977-08-25 Basf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ntfernung von verdampfbaren anteilen aus hochviskosen loesungen oder schmelzen thermoplastischer kunststoffe
US4235281A (en) * 1978-04-07 1980-11-25 The Boeing Company Condenser/evaporator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tilizing the same
US4293033A (en) * 1979-06-29 1981-10-06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JPH02238293A (ja) * 1989-03-10 1990-09-20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装置
DE29604521U1 (de) * 1996-03-11 1996-06-20 SGL Technik GmbH, 86405 Meitingen Aus Platten aufgebauter Wärmeaustauscherkörper
JPH11147149A (ja) 1997-11-14 1999-06-02 Zexel:Kk 熱交換器用コルゲート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GB9918586D0 (en) 1999-08-07 1999-10-06 British Gas Plc Compact reactor
JP2004025257A (ja) 2002-06-26 2004-01-29 Toyo Radiator Co Ltd 熱交換器用コルゲートフィンの製造装置
GB0427362D0 (en) * 2004-12-14 2005-01-19 Sustainable Engine Systems Ltd Heat exchanger
JP2006322698A (ja) * 2005-04-22 2006-11-30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US20120037349A1 (en) * 2009-04-28 2012-0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 element
ES2706907T3 (es) * 2009-11-24 2019-04-01 Air To Air Sweden Ab Método para producir múltiples canales para su uso en un dispositivo para el intercambio de solutos o calor entre flujos de fluidos y el dispositivo respectivo
JP2010117126A (ja) * 2010-01-26 2010-05-27 Univ Of Tsukuba 一体型積層構造熱交換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888A (ja) * 1983-06-18 1985-01-09 Seibu Giken:Kk 熱交換素子
CN101669006A (zh) * 2007-04-17 2010-03-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全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及全热交换元件
CN201569352U (zh) * 2009-07-30 2010-09-01 江苏工业学院 全焊接式双波形错流式板式换热器板束
JP2013145068A (ja) * 2012-01-13 2013-07-25 Panasonic Corp 熱交換素子とそれを用いた熱交換型換気機器
CN105378420A (zh) * 2013-05-10 2016-03-02 原子能与替代能源委员会 制造具有至少两个流体流动回路的热交换器模块的方法
DE102015000385A1 (de) * 2015-01-13 2016-07-14 Holzammer Kunststofftechnik Und Sengenthaler Holz- Und Heimwerkerbedarf Gmbh Wärmetauscher, insbesondere zum Aufnehmen von Erdwärme
CN106813521A (zh) * 2017-03-20 2017-06-09 北京化工大学 石墨烯曲面传导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16565A1 (en) 2021-05-05
EP3816565A4 (en) 2021-06-16
JPWO2020003411A1 (ja) 2021-03-18
US20210270536A1 (en) 2021-09-02
CN112384745B (zh) 2022-10-21
WO2020003411A1 (ja) 2020-01-02
JP7207763B2 (ja) 2023-01-18
JP2022186860A (ja)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84745B (zh) 热传输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US8474516B2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winding micro-channels
US2010021893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heat exchanger
US7140107B2 (en) Stacking-type, multi-flow, heat exchanger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such heat exchangers
JP2017180856A (ja) 熱交換器
JP2007017132A (ja) 熱交換用チューブおよび熱交換器
US20070051499A1 (en) Semifinished flat tube,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the flat tube and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the heat exchanger
JP2017180857A (ja) 熱交換器
US6594897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olant tube of heat exchanger
JP5335568B2 (ja) 扁平管熱交換器
EP2400251B1 (en) Gas cooler
CN112368537B (zh) 热传输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WO2008047827A1 (fr) Tube pour échangeur de chaleur et son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JP2014228236A (ja) 扁平管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扁平管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WO2021192189A1 (ja) 熱交換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US20220105582A1 (en) Control assembly fabrication via brazing
JPH08197645A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US20230130189A1 (en) Louvered Fin
EP1558411A1 (en) Semifinished flat tube,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the flat tube and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the heat exchanger
CN101832726A (zh) 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散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132904A (ja) フィ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ィ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熱交換器
JP2009014269A (ja) ヘッダプ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JPH06344031A (ja) プレス加工方法
JPH05306891A (ja) ピンフィン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12651A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