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8455A -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8455A
CN112368455A CN201980044083.5A CN201980044083A CN112368455A CN 112368455 A CN112368455 A CN 112368455A CN 201980044083 A CN201980044083 A CN 201980044083A CN 112368455 A CN112368455 A CN 112368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d
crash
pin
vehicle
lock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40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加勒格斯
S-M·劳·欣格·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68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84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16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 E05B83/24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for car bonn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1)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防止车辆(1)的发动机罩(2)在碰撞事件中被解锁,并包括附接至车辆(1)的前段部分(5)中的前部结构(18)的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和碰撞安全机构(4),该车辆(1)沿纵向(Lo)和横向(La)延伸。该碰撞安全机构(4)包括能够在未触发状态(IS)和触发状态(AS)之间移动的碰撞销(9),其中在未触发状态(IS)中,碰撞销(9)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脱离,其中在触发状态(AS)中,碰撞销(9)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将发动机罩(2)移动到解锁位置,其中车辆(1)的前段部分(5)在碰撞事件中变形时被构造成能够使碰撞销(9)从未触发状态(IS)机械地移动到触发状态(AS)。公开了一种包括发动机罩安全系统的方法和车辆。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该发动机罩安全系统防止车辆发动机罩在碰撞事件中被解锁,并且包括附接至在车辆的前段部分中的前部结构的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其中发动机罩锁定机构通过用户手动操作被构造成能够将车辆发动机罩从锁定位置释放到解锁位置。本公开内容还涉及一种防止发动机罩在碰撞事件中被解锁的方法,以及一种包括发动机罩安全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如果车辆的发动机罩在碰撞事件中变形,如果发动机罩未被适当地固定在车辆的前段部分,有很大的风险发动机罩会被意外打开发动机罩。发动机罩通常通过发动机罩锁定机构被锁定在前段部分,该机构用于锁定发动机罩并且防止发动机罩在例如行驶过程中被意外打开,或在例如车辆停驻时被未经授权人员打开。发动机罩锁定机构还被设计成解锁发动机罩,以允许接近车辆的发动机室或储物箱,这取决于车辆的构造。
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用于解锁诸如汽车发动机罩等的车辆发动机罩的系统和方法,它们被用于目前市场上的车辆。由于安全规定,系统采用两步打开过程,即通过车辆用户的两次动作打开发动机罩。市场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系统,单拉发动机罩闩锁系统和双拉发动机罩闩锁系统。
单拉发动机罩闩锁系统通过用户的单次拉动动作将发动机罩锁动机构从锁定位置打开到中间锁定位置。当用户拉动被布置在汽车内部结构中的打开把手时,发动机罩锁定机构被打开到中间锁定位置。为了进一步将发动机罩锁定机构移动到解锁位置,需要用户手动操作,通常必须释放被布置成连接到汽车前段部分的发动机罩锁定机构的保险栓,才能打开发动机罩。
双拉发动机罩闩锁系统通过用户的双拉动作将发动机罩锁定机构从锁定位置打开到解锁位置。当用户按第一顺序拉动打开把手时,将发动机罩锁定机构从锁定位置打开到中间锁定位置。此后,需要释放打开把手,然后按第二顺序再次拉动,以将发动机罩锁定机构从中间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使用双拉系统,用户无需释放被布置在汽车前段部分的保险栓,这简化了发动机罩的打开,并进一步省去了在汽车前手动打开发动机罩的需要,在汽车前手动打开发动机罩在很多情况下非常复杂而且有弄脏用户的手或衣服的风险。与单拉系统相比,双拉系统可提供更简化的发动机罩打开,并具有优质的感觉。然而,由于双拉系统不像单拉系统那样具有保险栓,因此它们被认为在事故或碰撞的情况下不太安全。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用于发动机罩闩锁系统的发动机罩打开系统和发动机罩方法,其中打开系统的安全水平可与带有保险栓的单拉系统相媲美,并且实现了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传统双拉系统一样的优质感觉和便捷的打开程序。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一种用于防止车辆发动机罩在碰撞事件中被解锁的方法,以及一种车辆,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独立权利要求的特点至少部分地实现了这一目的。从属权利要求包含发动机罩安全系统的进一步改进。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其防止车辆发动机罩在碰撞事件中被解锁,并且包括附接至车辆前段部分中的前部结构上的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和碰撞安全机构。车辆沿纵向和横向延伸。发动机罩锁定机构通过用户手动操作被构造成能够将车辆的发动机罩从锁定位置释放到解锁位置。碰撞安全机构包括能够在未触发状态和触发状态之间移位的碰撞销,其中在未触发状态中,碰撞销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脱离,其中在触发状态中,碰撞销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将发动机罩移位到解锁位置。车辆的前段部分被构造成在碰撞事件中变形时能够使碰撞销从未触发状态机械地移位到触发状态。
该发动机罩安全系统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中由于碰撞销在碰撞事件中起辅助安全特征的作用,系统的安全水平可与带有保险栓的单拉系统相媲美。碰撞销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通过车辆前段部分的变形将发动机罩移位到解锁位置,其中前段部分在碰撞事件中被构造成能够将碰撞销从未触发状态机械地移位到触发状态。碰撞销是仅在碰撞事件中被触发的简单可靠的结构,并且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简单方便的打开程序系统,并提供双拉系统的优质感觉。利用该系统,可避免在发动机罩锁定机构中使用保险栓,因此用户无需手动释放汽车前段部分的发动机罩锁定机构来打开发动机罩。利用该系统,发动机罩的解锁可以通过简单解锁程序实现,其中可以从车辆车厢内部轻松地实现发动机罩的解锁而无需外部的手动解锁操作。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碰撞销具有被布置成在碰撞事件期间接合车辆前段部分的前部,以及被布置成在触发状态中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的后部。利用这种结构,碰撞销被布置成用于分别通过碰撞销的前部和后部与车辆前段部分和发动机罩锁定机构相互作用。由于车辆前段部分在碰撞事件中变形,碰撞销的前部将与前段部分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碰撞销从未触发状态被机械地移位到触发状态。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方面,碰撞销的前部设有压板,其中压板被布置成在碰撞事件期间接合车辆的前段部分。压板将前段部分的变形力分散到更大的区域,确保碰撞销在碰撞事件期间具有所需的位移。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其他方面,碰撞销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其中碰撞销的轴线沿车辆纵向延伸,碰撞销在碰撞事件期间被布置成沿车辆纵向从未触发状态平移到触发状态。细长形状提供了碰撞销的坚固的结构设计,其中碰撞销可以制成具有简单且牢固的构造。沿车辆纵向的延伸确保碰撞销在碰撞事件期间沿正确方向移位,从而使得将碰撞销沿车辆纵向从未触发状态平移到触发状态。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与附接至发动机罩的锁扣配合,其中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包括闩锁和棘爪。在发动机罩的锁定位置中,闩锁接合锁扣,并且棘爪锁定闩锁,防止发动机罩被解锁。在发动机罩的解锁位置中,棘爪解锁闩锁,允许锁扣从闩锁脱离。发动机罩锁定机构的部件提供了系统简单可靠的结构,其中不同部件被用于锁定发动机罩和解锁发动机罩二者。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棘爪设有沿车辆横向延伸的棘爪主体,其中棘爪主体设有用于接收碰撞销的棘爪开口。碰撞销在触发状态中接合棘爪开口,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将发动机罩释放到解锁位置。棘爪的接合提供了系统简单可靠的结构,其中发动机罩锁止机构在碰撞事件中防止发动机罩被移位到解锁位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闩锁设有沿车辆横向延伸的闩锁主体,其中闩锁主体设有用于接收碰撞销的闩锁开口。碰撞销在触发状态中接合闩锁开口,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将发动机罩释放到解锁位置。闩锁的接合提供了系统简单可靠的结构,其中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在碰撞事件中防止发动机罩被移位到解锁位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方面,锁扣设有用于接收碰撞销的锁扣开口,其中触发状态中的碰撞销接合锁扣开口,防止发动机罩被释放到解锁位置。锁扣的接合提供了系统简单可靠的结构,其中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在碰撞事件中防止发动机罩被移位到解锁位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碰撞安全机构还包括前导向部件,其中前导向部件被布置为用于在碰撞事件期间引导碰撞销。前导向部件确保以正确方式实现碰撞销在碰撞事件期间的移位,从而使得碰撞销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并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将发动机罩移位到解锁位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前导向部件附接至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前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并且具有沿车辆纵向延伸的管状形状,其中碰撞销在未触发状态和触发状态中在前导向部件内延伸,其中当碰撞销从未触发状态被移位到触发状态时前导向部件沿纵向引导碰撞销。碰撞销被布置在前导向部件内,管状形状被用于在碰撞事件期间当前段部分变形时引导碰撞销。管状构造提供了前导向部件简单可靠的设计。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前导向部件的前端设有止动板,其中止动板被布置成用于当碰撞销达到触发状态时防止碰撞销进一步移动,其中在触发状态中,止动板接合碰撞销的压板。止动板确保碰撞销不会移位太长距离,移位太长距离可能会在碰撞事件期间导致系统故障。例如,如果碰撞销移动超过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则期望的功能无法实现。前导向部件的止动板与压板相互作用,从而使得碰撞销在碰撞事件中具有正确的锁定位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碰撞安全机构还包括后导向部件,其中后导向部件被布置成用于在碰撞事件期间引导碰撞销。后导向部件确保以正确方式实现碰撞销在碰撞事件期间的移位,从而使得碰撞销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并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将发动机罩移位到解锁位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后导向部件附接至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后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并且具有沿车辆纵向延伸的管状形状,其中触发状态中的碰撞销在后导向部件内延伸,其中当碰撞销从未触发状态移位到触发状态时,后引导部件沿纵向引导碰撞销。在触发状态中,碰撞销被布置于后导向部件内,并且管状形状被用于在碰撞事件期间当前段部分发生变形时引导碰撞销。管状结构提供了后导向部件简单可靠的设计。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是双拉动作发动机罩解锁机构,其中发动机罩锁定机构通过用户的手动双拉动作将车辆的发动机罩从锁定位置释放到解锁位置。双拉发动机罩闩锁系统通过用户的双拉动作将发动机罩和发动机罩锁定机构从锁定位置打开到解锁位置,使用双拉系统,用户无需释放车辆的前段部分的保险栓,这简化了发动机罩的打开,并进一步省去了需要在汽车前手动打开发动机罩的操作。双拉系统提供了简单的发动机罩打开操作,以及优质的感觉。
本公开内容还涉及一种用于防止车辆发动机罩在碰撞事件中被解锁的方法,其中车辆包括发动机罩安全系统,发动机罩安全系统具有附接至车辆的前段部分中的前部结构上的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和碰撞安全机构,车辆沿纵向和横向延伸,发动机罩锁定机构通过用户手动操作被构造成能够将车辆发动机罩从锁定位置释放到解锁位置。碰撞安全机构包括能够在未触发状态和触发状态之间移位的碰撞销,其中在未触发状态中,碰撞销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脱离,其中在触发状态中,碰撞销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将发动机罩移位到解锁位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在碰撞事件中车辆的前段部分的变形,将碰撞销从未触发状态机械地移位到触发状态。
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其中通过在碰撞事件中车辆的前段部分的变形,将碰撞销从未触发状态机械地移位到触发状态。
本公开内容还涉及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的车辆。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公开内容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在透视图中示意性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的车辆,
图2在透视图中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具有处于未触发状态中的碰撞销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
图3a在侧视图中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具有处于未触发状态中的碰撞销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
图3b在侧视图中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具有随着前段部分的小程度变形而处于触发状态中的碰撞销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
图3c在侧视图中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具有随着前段部分的大程度变形而处于触发状态中的碰撞销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
图4a-4c在透视图中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具有碰撞销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其中在触发状态中碰撞销接合棘爪、闩锁和锁扣,
图5a-5c在正视图中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处于锁定位置、中间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的发动机罩锁定机构,以及
图6以从上方看的视角示意性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的示例性位置的发动机罩。
附图标记
1:车辆
2:发动机罩
3:发动机罩锁定机构
4:碰撞安全机构
5:前段部分
6:锁扣
7:闩锁
7a:闩锁轴
8:棘爪
8a:棘爪轴
9:碰撞销
10:前部,碰撞销
11:后部,碰撞销
12a:棘爪主体
12b:闩锁主体
13a:棘爪开口
13b:闩锁开口
14:锁扣开口
15:压板
16:前导向部件
17:后导向部件
18:前部结构
19:前端
20:止动板
21:发动机罩安全系统
22a:第一棘爪锁定面
22b:第二棘爪锁定面
23:打开把手
24:波顿拉线
25:内部变形面
26:碰撞销主体
27:弹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公开内容,其中相同标记表示相同元件,并且所描述的多个方面的变型不限于具体显示的实施例,而是适用于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变型。
图1在透视图中示意性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的车辆1,其中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防止车辆1的发动机罩2在碰撞事件中被解锁。如果例如在碰撞事件中车辆1的发动机罩2或前段部分5变形,如果发动机罩2未被适当地固定到前段部分5,则有很大的风险发动机罩2会被意外打开,这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物体损坏。
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1沿纵向Lo和横向La延伸,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包括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和碰撞安全机构4。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和碰撞安全机构4附接至在车辆1的前段部分5中的前部结构18,诸如前车架结构或类似结构构造。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和安全机构4被构造成能够相互配合,以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在碰撞事件中被解锁,这可能导致发动机罩2意外打开,对此下文将进一步描述。
发动机罩2通常通过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被锁定到前段部分5,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防止发动机罩2在例如当车辆1移动时被意外地从锁定位置移位到解锁位置,或者防止在车辆1处于静止位置或停驻时被未授权人员打开。在图1中,发动机罩2处于锁定位置。发动机罩2的解锁位置是指发动机罩2不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并且发动机罩2相对于前部结构18可自由移动的位置。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还被设计成解锁发动机罩2,以允许进入车辆的发动机室或类似结构。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由用户手动操作,被构造成能够为将车辆1的发动机罩2从锁定的发动机罩位置释放到解锁的发动机罩位置,然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从锁定位置P1被移位到解锁位置P3。在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的锁定位置P1,发动机罩2被锁定到前部结构18并且被防止打开。在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的解锁位置P3,发动机罩2从前部结构18被释放,并且在解锁位置P3,车辆用户或其他人可以打开发动机罩,以便进入发动机室。
图5a-5c在正视图中示意性示出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的细节。图5a-5c中未示出碰撞销9。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包括闩锁7和棘爪8。锁扣6附接至车辆1的发动机罩2,并且锁扣6被布置成与闩锁7相互作用。锁扣6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结构,当发动机罩2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时,锁扣6跟随发动机罩2。如图1所示,闩锁7和棘爪8被布置成在车辆1的前段部分5中相互连接,并可以例如被集成在前部结构18中并且被定位于发动机罩2下方。闩锁7和棘爪8可以例如以常规方式被布置在锁壳结构或类似布置中,以形成附接至前部结构18的锁定单元。闩锁7被布置成用于在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的如图5a所示的锁定位置P1和如图5b所示的中间锁定位置P2接合锁扣6。如图5c所示,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可以被移动到解锁位置P3,其中,锁扣6被从闩锁7释放。这样,当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从锁定位置P1被移位到中间锁定位置P2,并进一步被移位到解锁位置P3时,发动机罩2经由锁扣6可从锁定位置定位到解锁位置。由于锁扣连接到发动机罩2,并且在锁定位置P1和中间锁定位置P2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发动机罩2也以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相同的方式从锁定的发动机罩位置经由中间锁定的发动机罩位置移位到解锁的发动机罩位置。但是,在解锁的发动机罩位置,锁扣6未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
因此,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包括闩锁7和棘爪8,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与附接至发动机罩2的锁扣6配合。在发动机罩2的锁定位置P1,闩锁7接合锁扣6,棘爪8锁定闩锁7,防止发动机罩2被解锁。在发动机罩2的解锁位置P3,棘爪8解锁闩锁7,允许锁扣6从闩锁7脱离。
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是双拉动作发动机罩解锁机构,其中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通过用户的手动双拉动作,将车辆1的发动机罩2从锁定位置P1释放到解锁位置P3。双拉动作解锁机构通过用户的双拉动作,将发动机罩2打开并将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从锁定位置P1经由中间锁定位置P2解锁到解锁位置P3。布置于车辆1内部结构内的打开把手23被用于将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移位到不同位置,如图1示意性示出的,打开把手23通过例如波顿拉线24连接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当用户以第一解锁顺序拉动打开把手23时,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被从锁定位置P1移位到中间锁定位置P2。此后,需要释放打开把手23,然后由用户以第二解锁顺序再次拉动,以将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从中间锁定位置P2移位到解锁位置P3。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被设计为被布置在三个不同位置,其中处于不同位置的锁扣6具有相对于闩锁7的不同的接合位置。在解锁过程中,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通过第一解锁顺序和第二解锁顺序,从图5a所示的锁定位置P1移位到图5c所示的解锁位置P3。在第一次解锁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在锁定位置P1和解锁位置P3之间的中间锁定位置P2,以防止发动机罩2被意外打开,例如如果意外触发了打开把手23。这三个不同位置提供了安全的发动机罩锁定和解锁系统,如上所述,在两个解锁顺序中将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从锁定位置P1移位到解锁位置P3。中间锁定位置P2确保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不会在仅仅一个步骤中被移动到解锁位置P3,在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在仅仅一个步骤中被移位到解锁位置P3的情况下,如果发动机罩2例如在驾驶过程中被意外移动到解锁位置,这可能会导致事故。因此,中间锁定位置P2被构造成能够使得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不会被直接从锁定位置P1移位到解锁位置P3。在锁定位置P1,闩锁7确保锁扣6被接合,并且发动机罩2无法被打开。在中间锁定位置P2,闩锁7仍接合锁扣6,防止发动机罩1被移动到解锁位置。
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被设计成提供一种用于解锁车辆1的发动机罩2的简单方式,其中用于防止发动机罩在碰撞事件中被解锁的方法对车辆1的用户来说是方便的,并且符合安全规定。根据本公开内容,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被配置为双拉动作解锁机构。通过发动机罩锁定机构21,用户不需要例如像使用传统单拉系统在车辆前部5解锁发动机罩2,。因此,与具有相同安全水平的单拉系统相比,该方法提供了方便的发动机罩的打开。
闩锁7被布置成当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从如图5a所示的锁定位置P1移位到如图5b所示的中间锁定位置P2时移动;并且当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从中间锁定位置P2移位到如图5c所示的解锁位置P3时,闩锁7进一步移动。在锁定位置P1和中间锁定位置P2,闩锁7锁定接合锁扣6,在解锁位置P3,闩锁7从锁扣6脱离。闩锁7被构造成使得它可以在不同位置之间绕闩锁轴7a枢转或旋转。闩锁轴7a可以例如附接至锁壳体结构,并且闩锁7相对于锁壳体结构绕闩锁轴7a可旋转地布置。
如图5a-5c所示,棘爪8被布置成在锁定位置P1和中间锁定位置P2与闩锁7相互作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棘爪8被布置成具有在锁定位置P1接合闩锁7的第一棘爪锁定面22a,以及在中间锁定位置P2接合闩锁7的第二棘爪锁定面22b。第一棘爪锁定面22a和第二棘爪锁定面22b防止在相应的位置闩锁7能够绕闩锁轴7a旋转。棘爪8被构造成使得当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在锁定位置P1和中间锁定位置P2之间移位时,以及当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在中间锁定位置P2和解锁位置P3之间移位时,棘爪8可以绕棘爪轴8a旋转。在解锁位置P3,第一棘爪锁定面22a和第二棘爪锁定面22b都从闩锁7脱离。第一棘爪锁定面22a和第二棘爪锁定面22b可以被布置在棘爪8的适当部分上,并且被设计成与闩锁7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当棘爪8接合闩锁7时闩锁7不能移动。棘爪轴8a可以例如附接至锁壳体结构,并且棘爪8相对于锁壳体结构被布置成可绕棘爪轴8a旋转。棘爪8可通过波顿拉线24连接到打开把手23,当在解锁顺序中被触发时,打开把手23将棘爪8和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从锁定位置P1移动到中间锁定位置P2,然后再移动到解锁位置P3。如上所述,解锁顺序由车辆用户1通过拉动打开把手23手动启动。
闩锁7可设有重定位装置,重定位装置用于在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从锁定位置P1经由中间锁定位置P2移位到解锁位置P3时,将闩锁7移动到不同位置中。当棘爪8在第一解锁顺序中被相对于闩锁7移位时,闩锁7通过重定位装置从图5a所示的位置被移动到图5b所示的位置。当棘爪8在第二解锁顺序中从闩锁7脱离时,闩锁7通过重定位装置从图5b所示的位置被移动到图5c所示的位置。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簧或其他合适的机构可用作闩锁7的重定位装置。
当发动机罩在解锁位置时,为了关闭发动机罩2,用户可以沿发动机罩2的关闭方向手动移位发动机罩2,其中,关闭方向通常是向下方向。在沿关闭方向移位发动机罩2时,锁扣6接合闩锁7,从而使得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从解锁位置P3经由中间锁定位置P2移动到锁定位置P1。发动机罩以此方式的关闭是无需电力的机械操作。但是,取决于发动机罩的设计,也可能由电致动器沿关闭方向移动发动机罩而非手动关闭发动机罩。
棘爪8可设有返回装置,当将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从解锁位置P3移位到锁定位置P1时,返回装置将棘爪8从图5c所示位置移动到图5a所示位置。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簧或其他合适的机构可用作棘爪8的返回装置。
碰撞安全机构4包括碰撞销9,碰撞销9可在未触发状态IS和触发状态AS之间移动。在未触发状态IS中,碰撞销9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脱离。在正常情况下,诸如当车辆正在移动或在静止位置时,碰撞销9处于未触发状态IS中。在未触发状态IS中,碰撞销9不会干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和发动机罩2的正常功能。在未触发状态IS中,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可被从锁定位置P1移位到中间锁定位置P2,并进一步移位到可以打开发动机罩2的解锁位置P3。在未触发状态IS中,也可以关闭发动机罩2,其中发动机罩2的关闭是将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从解锁位置P3移位到锁定位置P1。
在触发状态AS中,碰撞销9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并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将发动机罩2移位到解锁位置。因此,碰撞销9被构造成能够在触发状态中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相互作用,并通过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的相互作用防止发动机罩2被打开。
车辆1的前段部分5被构造成在碰撞事件中变形时能够使碰撞销9从未触发状态IS机械地移位到触发状态AS。车辆1的前段部分5在碰撞事件中变形期间,在正常的正面相撞情况或碰撞事件中,前段部分5相对于车身结构至少沿车辆1的纵向Lo被向后推。施加在前段部分5的变形力被用于将碰撞销9从未触发状态IS机械地移位到触发状态AS。
如图所示,碰撞销9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其中碰撞销9的X轴沿车辆1的纵向Lo延伸。碰撞销9具有被布置成在碰撞事件期间接合车辆1的前段部分5的前部10。如图3a所示,碰撞销9被布置成连接到前段部分5的前部结构18的结构部件。在图3a中,前部结构18未变形。当前段部分5未变形时,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的碰撞销9处在未触发状态IS中,其中碰撞销9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脱离。例如,前段部分18的结构部件可以是梁或类似的变形元件,其被设计成在碰撞事件中在吸收施加在车辆1的前段部分5上的碰撞力的能量时变形。如图3a所示,当前部结构18未变形时,碰撞销9可以被布置成使得碰撞销9的前部10和前部结构18的内部变形面25之间存在间隙。前部10也可以可选地被布置为直接接触内部变形面25的前部结构18。内部变形面25可被布置为车辆1的前部结构5的一个部段,其是前部结构18的一部分,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碰撞事件中变形。内部变形面25可以例如是在碰撞事件中与碰撞销9接合的梁结构、板结构或其他结构。图3a示意性地示出了前部结构18为前段部分5的一部分,并且在碰撞事件期间,前部结构18的内部变形面25将沿图3a中的箭头所示的纵向向后变形。
如图3a所示,碰撞销具有细长主体26,碰撞销9的前部10设有压板15。压板15被布置成在碰撞事件期间接合车辆1的前段部分5,压板15被构造成能够在碰撞事件期间与前部结构18的内部变形面25相互作用。如图2所示,压板15附接至前部10,并且在车辆1的正视图中其面积大于碰撞销9的主体26,以分散碰撞事件中施加在碰撞销9上的力。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压板15具有方形形状,但是在替代实施例中,取决于车辆1的碰撞销9和前段部分5的结构,压板15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诸如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或三角形。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碰撞销9的主体26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碰撞销9可以是实心结构或者可选地是空心结构。在替代实施例中,取决于碰撞销9的结构,碰撞销9的主体26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诸如例如椭圆形、方形、矩形或三角形。带有压板15的碰撞销9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塑料材料、复合材料或不同材料的组合。带有压板15的碰撞销9可以用单块材料制造,也可以由两个或多个零件装配而成。
在碰撞事件期间,碰撞销9被布置成沿车辆1的纵向Lo从未触发状态IS被平移到触发状态AS。如图3a-3c所示,碰撞销9的后部11被布置成在触发状态AS中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碰撞销9的功能以及碰撞销9和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之间的相互作用。
棘爪8设有棘爪主体12a,并且如图5a-5c中的实施例所示,棘爪主体12a具有沿车辆1的横向La延伸的平坦构造。棘爪主体12a设有延伸穿过棘爪主体12a以在碰撞事件中接收碰撞销9的棘爪开口13a,在触发状态AS中,碰撞销9接合棘爪开口13a。通过碰撞销9和棘爪开口13a之间的接合,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将发动机罩2释放到解锁位置。在触发状态AS中,碰撞销9在接合棘爪开口13a时阻挡棘爪8的移动,从而使得棘爪8防止闩锁7移位。取决于碰撞安全机构的设计,棘爪开口13a可以是圆形或其他合适的形状。
碰撞安全机构4还包括前导向部件16,前导向部件16被布置成用于在碰撞事件期间引导碰撞销9。前导向部件16附接至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前的车辆1的前部结构18,并且具有沿车辆1的纵向Lo延伸的管状或类管状形状。碰撞销9在未触发状态IS和触发状态AS中在前导向部部16内延伸,当碰撞销9从未触发状态IS被移位到触发状态AS时,前导向部件16沿纵向Lo引导碰撞销9。这样,前导向部件16导向并控制碰撞销在未触发状态IS和触发状态AS之间沿纵向移位。因此,在未触发状态IS中,碰撞销9被定位在前导向部件16内,当前部结构18的内部变形面25变形时,碰撞销9在前导向部件16内从未触发状态IS被移位到触发状态AS。在变形期间,碰撞销9向后移动,前导向部件16确保在变形和移位过程期间碰撞销9被可靠地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前导向部件16确保在碰撞事件期间引导碰撞销9的移位,从而使得碰撞销9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并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将发动机罩2移位到解锁位置P3。碰撞销9被布置在前导向部件16内,管状或类管状形状被用于在碰撞事件期间前段部分变形时引导碰撞销。管状结构提供了与碰撞销9主体26的圆形横截面形状相配合的前导向部件16的简单可靠的设计。如果碰撞销9的主体26具有除圆形外的其他横截面形状,则前导向部件16可以具有与碰撞销9匹配的内部形状而非管状形状。
前导向部件16的前端19设有止动板20。如图3c所示,止动板20被布置成用于在碰撞销9达到触发状态AS时以及前部结构18的内部变形面25具有大程度变形时,防止碰撞销9进一步移动。在触发状态AS中,止动板20接合碰撞销9的压板15。止动板20确保当碰撞销9不再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时,碰撞销9不会移位太长距离,其中移位太长距离可能会在碰撞事件期间导致系统故障。如果例如碰撞销9移位超过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则无法实现所需的功能。前导向部件16的止动板20与压板15相互作用,从而使得碰撞销9在碰撞事件中具有正确的锁定位置。
碰撞安全机构4还包括后导向部件17,后导向部件17被布置成用于在碰撞事件期间引导碰撞销9。后导向部件17确保以正确方式实现碰撞销9在碰撞事件期间的移位,从而使得碰撞销9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并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将发动机罩2移位到解锁位置。
后导向部件17附接至在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后的车辆1的前部结构18,并且具有沿车辆1的纵向Lo延伸的管状或类管状形状。碰撞销9在触发状态AS中在后导向部件17内延伸,当碰撞销9从未触发状态IS被移位到触发状态AS时,后导向部件17引导碰撞销9沿纵向Lo移动。因此,当前部结构18的内部变形面25变形时,碰撞销9从未触发状态IS被移位到触发状态AS,当碰撞销9的后部11接合棘爪开口13a,如图4a所示,碰撞销9进一步被移到后导向部件17中。后导向部件17以这种方式确保碰撞销9在变形过程期间被可靠地保持到位。如图3b、3c所示,碰撞销9在触发状态中被布置在后导向部件17内,管状或类管状形状被用于在碰撞事件期间当前段部分5变形时引导碰撞销9。管状结构提供了与碰撞销9的主体26的圆形横截面形状相配合的后导向部件17的简单可靠的设计。如果碰撞销9的主体26具有除圆形外的其他横截面形状,则后导向部件17可具有与碰撞销9匹配的内部形状而非管状形状。
当车辆1的前段部分5在碰撞事件中变形时,前部结构18的内部变形面25通过变形被向后推动。在图3a中,前部结构18处在未变形状态,碰撞销9处于未触发状态IS,其中碰撞销9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脱离。在图3b和3c中,前部结构18处在变形状态,而碰撞销9处在触发状态,其中碰撞销9接合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在图3b中,前部结构18的变形程度较小,在图3c中,前部结构18的变形程度较大。在碰撞事件期间,由于施加在车辆1前段部分5上的力,车辆1的整个前部结构18可能变形并向后移位。由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碰撞安全机构4与前部结构18相连,这也可能导致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碰撞安全机构4发生移位。此外,发动机罩2和锁扣6也可能在碰撞事件期间移位。因此,图3b和3c中示出了前部结构18的内部变形面25相对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碰撞安全机构4和锁扣6的相对移位。
如图3b所示,如果变形力导致前部结构18发生小程度变形,则可能在碰撞事件后出现前部结构18小程度变形的变形状态。具有小程度变形的前部结构18的碰撞销9只会在棘爪开口13a内移位较短的距离内,并且在这种状态下,碰撞销9未在纵向Lo上移位最大的可能移位长度。但是,由于碰撞销9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将发动机罩2移位到解锁位置,碰撞销9将处于触发状态AS。当前部结构18被暴露于导致大程度变形的大变形力时,图3b中的变形状态也可能是中间变形状态,并且中间变形是变形过程期间的瞬时状态。
如图3c所示,如果变形力导致前部结构18发生大变形,则可能在碰撞事件后发生前部结构18大程度变形的变形状态。碰撞销9将随着前部结构18的大程度变形而移入棘爪开口13a最大可能距离。碰撞销9将在触发状态AS,并且碰撞销9阻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将发动机罩2移位到解锁位置。如图3c进一步示出的,由于止动板20接合碰撞销9的压板15,前导向部件16的止动板20防止碰撞销9的进一步移动,因此碰撞销9被防止沿纵向Lo方向进一步移位。
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如图4b示意性示出地,闩锁7设有具有沿车辆1横向La延伸的平坦结构的闩锁主体12b,其中闩锁主体12b设有延伸穿过闩锁主体12b以接收碰撞销9的闩锁开口13b。在这个实施例中,处于触发状态AS中的碰撞销9接合闩锁开口13b而不是棘爪开口13a。碰撞销9和闩锁开口13b之间的接合方式与上述和棘爪开口13a相关的接合方式相同,防止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将发动机罩2释放到解锁位置。在这个实施例中,碰撞销9、前导向部件16和后导向部件17被布置在使得碰撞销9在碰撞事件中接合闩锁开口13b的位置。取决于碰撞安全机构的设计,闩锁开口13b可以具有圆形或其他合适形状。
如上所述,碰撞销9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其中碰撞销9的轴X沿车辆1纵向Lo延伸。在碰撞销9被布置成接合棘爪开口13a或可替代地接合闩锁开口13b的实施例中,棘爪主体12a和闩锁主体12b沿横向La延伸。在这些实施例中,闩锁开口14被布置在主要沿纵向Lo延伸的平面中,其中闩锁7可以容易地接合锁扣6。
在另一个替代实施例中,如图4c示意性示出地,锁扣6设有用于接收锁扣9的锁扣开口14。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锁扣6具有传统的环形或钩环状构造,其带有位于锁扣6的中间部段的锁扣开口14。根据锁扣6的设计,其他构造也是可能的。在这个实施例中,碰撞销在触发状态AS中接合锁扣开口14。碰撞销9和锁扣开口14之间的接合方式与上述关于其他实施例所描述的方式相同,其防止发动机罩2被释放到解锁位置。锁扣开口14可以具有任何适合接收碰撞销9的适当构造。在这个实施例中,碰撞销9、前导向部件16和后导向部件17被布置在使得碰撞销9在碰撞事件中接合锁扣开口14的位置。在这个实施例中,碰撞销9接合锁扣开口14,锁扣开口14被布置在主要沿横向La延伸的平面中。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棘爪主体12a和闩锁主体12b沿纵向Lo延伸,其中闩锁7可以容易地接合锁扣6。
如图2所示,碰撞销9还可设有弹簧装置27,以防止在前段部分5未变形时碰撞销9与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发生干涉。例如,弹簧装置27例如可以以朝向前部结构18的方向推动碰撞销9,并且弹簧装置9被构造成能够在碰撞销9在变形期间移位时被压缩。弹簧装置27可以是被布置围绕碰撞销9主体26的一部分的常规的压缩弹簧的形式。
碰撞销9还可设有适当的锁定装置,以在碰撞事件发生后将碰撞销9保持在触发状态AS,从而防止碰撞销从触发状态移位。
如图6所示,车辆1可设有两个相互配合的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在图6中,以从上方的视角示出发动机罩2。每个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被布置为带有碰撞销9,并且每个带有碰撞销9的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的构造和设计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根据本公开内容,具有多于两个的机构也是可能的。
应当理解,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配置和结构设计,棘爪、闩锁和锁扣的配置和设计可能与如上所述并如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不同。例如,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可能具有更紧凑的设计,其中结构件定位为重叠的构造。如果需要,可将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和碰撞安全机构4集成在附接到车辆1的前段部分5或前部结构18的共同结构中。在单拉系统中也可使用这种碰撞销9。
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和碰撞安全机构的零件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塑料材料、复合材料或不同材料的组合。
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内容及其应用或用途。虽然在说明书中描述了具体示例并在附图中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公开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并且可以用等效物代替其元件。此外,可以进行修改以使特定情况或材料适应本公开内容的教导,而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基本范围。因此,本公开内容旨在不限于由附图所示出并在说明书中描述的、当前设想的为实施本公开内容的教导的最佳模式的特定示例,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将包括属于前述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任何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中提及的附图标记不应被视为限制权利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其唯一的功能是使权利要求更易于理解。

Claims (17)

1.一种用于车辆(1)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所述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防止所述车辆(1)的发动机罩(2)在碰撞事件中被解锁,并且包括附接至所述车辆(1)的前段部分(5)中的前部结构(18)上的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和碰撞安全机构(4),所述车辆(1)沿纵向(Lo)和横向(La)延伸,
其中,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通过用户手动操作被构造成能够将所述车辆(1)的所述发动机罩(2)从锁定位置释放到解锁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安全机构(4)包括能够在未触发状态(IS)和触发状态(AS)之间移动的碰撞销(9),其中在未触发状态(IS)中,所述碰撞销(9)从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脱离,其中在触发状态(AS)中,所述碰撞销(9)接合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防止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将所述发动机罩(2)移动到解锁位置,
其中,所述车辆(1)的所述前段部分(5)被构造成在碰撞事件中变形时能够使所述碰撞销(9)从未触发状态(IS)机械地移位到触发状态(A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销(9)具有被布置成在碰撞事件期间接合所述车辆(1)的所述前段部分(5)的前部(10),以及被布置成在触发状态(AS)中接合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的后部(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销(9)的所述前部(10)设有压板(15),其中所述压板(15)被布置成在碰撞事件期间接合所述车辆(1)的所述前段部分(5)。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销(9)具有沿轴线(X)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其中所述碰撞销(9)的轴线(X)沿所述车辆(1)的纵向(Lo)延伸。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销(9)在碰撞事件期间被布置成沿所述车辆(1)的纵向(Lo)从未触发状态(IS)平移到触发状态(AS)。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与附接至所述发动机罩(2)的锁扣(6)配合,其中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包括闩锁(7)和棘爪(8),
其中在所述发动机罩(2)的锁定位置,所述闩锁(7)接合所述锁扣(6),并且所述棘爪(8)锁定所述闩锁(7),防止所述发动机罩(2)被解锁,
其中在所述发动机罩(2)的解锁位置,所述棘爪(8)解锁所述闩锁(7),允许所述锁扣(6)从所述闩锁(7)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8)设有沿所述车辆(1)的横向(La)延伸的棘爪主体(12a),其中所述棘爪主体(12a)设有用于接收所述碰撞销(9)的棘爪开口(13a),其中处于触发状态(AS)中的所述碰撞销接合所述棘爪开口(13a),防止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将所述发动机罩(2)释放到解锁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7)设有沿所述车辆(1)的横向(La)延伸的闩锁主体(12b),其中所述闩锁主体(12b)设有用于接收所述碰撞销(9)的闩锁开口(13b),其中处于触发状态(AS)中的所述碰撞销接合所述闩锁开口(13b),防止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将所述发动机罩(2)释放到解锁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6)设有用于接收所述碰撞销(9)的锁扣开口(14),其中在触发状态(AS)中所述碰撞销接合所述锁扣开口(14),防止所述发动机罩(2)被释放到解锁位置。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安全机构(4)还包括前导向部件(16),其中所述前导向部件(16)被布置成用于在碰撞事件期间引导所述碰撞销(9)。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向部件(16)附接至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前的所述车辆(1)的所述前部结构(18),并且具有沿所述车辆(1)的纵向(Lo)延伸的管状形状,其中所述碰撞销(9)在未触发状态(IS)和触发状态(AS)中在所述前导向部件(16)内延伸,其中当所述碰撞销(9)从未触发状态(IS)被移动到触发状态(AS)时,所述前导向部件(16)沿纵向(Lo)引导所述碰撞销(9)。
12.根据权利要求3、10或11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向部件(16)的前端(19)设有止动板(20),其中所述止动板(20)被布置成用于当所述碰撞销(9)达到触发状态(AS)时防止所述碰撞销(9)的进一步移动,其中在触发状态(AS)中,所述止动板(20)接合所述碰撞销(9)的所述压板(15)。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安全机构(4)还包括后导向部件(17),其中所述后导向部件(17)被布置成用于在碰撞事件期间引导所述碰撞销(9)。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向部件(17)附接至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后的所述车辆(1)的所述前部结构(18),并且具有沿所述车辆(1)的纵向(Lo)延伸的管状形状,其中处于触发状态(AS)中的所述防撞销(9)在所述后导向部件(17)内延伸,并且其中当所述碰撞销(9)从未触发状态(IS)被移动到触发状态(AS)时,所述后导向部件(17)沿纵向(Lo)引导所述碰撞销(9)。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是双拉动作发动机罩解锁机构,其中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通过用户手动双拉动作,将所述车辆(1)的所述发动机罩(2)从锁定位置释放到解锁位置。
16.一种用于防止车辆(1)的发动机罩(2)在碰撞事件中被解锁的方法,其中所述车辆(1)包括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所述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具有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和附接至所述车辆(1)的前段部分(5)中的前部结构(18)上的碰撞安全机构(4),所述车辆(1)沿纵向(Lo)和横向(La)延伸,其中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通过用户手动操作被构造成能够将所述车辆(1)的所述发动机罩(2)从锁定位置释放到解锁位置,
其中所述碰撞安全机构(4)包括能够在未触发状态(IS)和触发状态(AS)之间移动的碰撞销(9),其中在未触发状态(IS)中,所述碰撞销(9)从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脱离,并且其中在触发状态(AS)中,所述碰撞销(9)接合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防止所述发动机罩锁定机构(3)将所述发动机罩(2)移动到解锁位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在碰撞事件中所述车辆的所述前段部分(5)的变形,将所述碰撞销(9)从未触发状态(IS)机械地移动到触发状态(AS)。
17.一种车辆,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21)。
CN201980044083.5A 2018-07-02 2019-06-06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 Pending CN1123684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181224.9A EP3591152B1 (en) 2018-07-02 2018-07-02 A hood safety system for a vehicle
EP18181224.9 2018-07-02
PCT/CN2019/090252 WO2020007160A1 (en) 2018-07-02 2019-06-06 A hood safety system for a vehic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8455A true CN112368455A (zh) 2021-02-12

Family

ID=62845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4083.5A Pending CN112368455A (zh) 2018-07-02 2019-06-06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安全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2868B2 (zh)
EP (1) EP3591152B1 (zh)
CN (1) CN112368455A (zh)
WO (1) WO20200071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785A (zh) * 2019-10-29 2021-05-04 有信法国 用于机动车辆门扇的闩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08310A1 (de) * 2020-03-25 2021-09-30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Haubenschloss - Zwangsmitnahme SPK durch DRF bei Doppelhub
US20230193664A1 (en) * 2021-12-17 2023-06-22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Door latch jamming assemb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39731A1 (de) * 2008-08-26 2010-03-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aubenverschlussvorrichtung
DE102008057883A1 (de) * 2008-11-18 2010-05-27 Audi Ag Kraftfahrzeug mit frei gestalteter Frontklapp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 Frontklappe
US20140284940A1 (en) * 2013-03-25 2014-09-25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Motor vehicle lock
CN104790777A (zh) * 2015-04-28 2015-07-2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
KR20170025659A (ko) * 2015-08-31 2017-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패시브 후드 래치 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8130A (en) * 1992-12-18 1994-05-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latch
DE19825708B4 (de) * 1997-06-19 2006-03-30 Volkswagen Ag Crashsicheres Fahrzeugtürschloß
US20060261603A1 (en) * 2005-05-20 2006-11-23 Roman Cetnar Safety mechanism for vehicle door latch systems
DE102009041744B4 (de) * 2009-09-16 2013-06-20 Audi Ag Vorrichtung zum Geschlossenhalten einer Fahrzeugtür während eines Unfalls
JP5719633B2 (ja) * 2011-02-25 2015-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
US9512650B2 (en) * 2012-12-10 2016-12-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ood latch release system
DE102012025053A1 (de) * 2012-12-21 2014-06-26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schloss
US9637952B2 (en) * 2013-03-25 2017-05-02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Motor vehicle lock
US20140319848A1 (en) * 2013-04-29 2014-10-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atch assembly release effort control, and method thereof
KR101449334B1 (ko) * 2013-10-10 2014-10-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액티브 후드래치 장치
KR101470248B1 (ko) * 2013-12-13 2014-12-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측면 충돌 시 도어 열림 방지장치
KR101755828B1 (ko) * 2015-08-19 2017-07-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도어 열림 방지를 위한 도어 래치 링크구조
DE102016125167A1 (de) * 2016-12-21 2018-06-21 Kiekert Ag Schließ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3467239B1 (en) * 2017-10-03 2020-07-08 Volvo Car Corporation Hood latch crash opening prevention
US11041328B2 (en) * 2018-03-30 2021-06-22 Kiekert Ag Latch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39731A1 (de) * 2008-08-26 2010-03-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aubenverschlussvorrichtung
DE102008057883A1 (de) * 2008-11-18 2010-05-27 Audi Ag Kraftfahrzeug mit frei gestalteter Frontklapp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 Frontklappe
US20140284940A1 (en) * 2013-03-25 2014-09-25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Motor vehicle lock
CN104790777A (zh) * 2015-04-28 2015-07-2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
KR20170025659A (ko) * 2015-08-31 2017-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패시브 후드 래치 구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785A (zh) * 2019-10-29 2021-05-04 有信法国 用于机动车辆门扇的闩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91152A1 (en) 2020-01-08
US20210115708A1 (en) 2021-04-22
EP3591152B1 (en) 2021-01-20
US11702868B2 (en) 2023-07-18
WO2020007160A1 (en) 2020-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2868B2 (en) Hood safety system for a vehicle
RU2562083C2 (ru) Замок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й двери
US6120069A (en) Door safety disconnect
US11168498B2 (en) Active pedestrian hood latch with dual function cam lever
US10800374B2 (en) Relative displacement mechanism for active pedestrian safety latch
JP5811182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9156432B2 (en) Components for active pedestrian safety mechanism
CN107795206B (zh) 用于车门的锁定装置及方法
US10844639B2 (en) E-latch with mechanical backup and electronic override cancel feature
US20030116977A1 (en) Motor vehicle doorlock with combined central locking and opening actuator
CN111877889A (zh) 用于车辆的电机驱动的车门锁闩
CN111989449A (zh) 用于机动车的锁装置
CN103452396B (zh) 锁定装置、盖件及机动车辆
EP1323884B1 (en) Vehicle
CN114008284B (zh) 机动车锁
CN109113460B (zh) 机动车锁
US6938921B2 (en) Vehicle subassembly
CN112352085B (zh) 用于解锁车辆的机罩的方法
CN221002354U (zh) 用于车门的把手装置、包括该把手装置的车门系统和车辆
DE19953090C1 (de)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23273831A1 (en) A redundancy system for a vehicle door lock, a vehicle comprising the redundancy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edundancy system
MXPA96001946A (es) Cierre de puerta de vehiculo automovil
EP1375792A1 (en) Latch device of a vehicle
CN116583653A (zh) 机动车锁、特别是机动车门锁
CN112031559A (zh) 一种车锁保险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