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6225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6225A
CN112366225A CN202011339975.9A CN202011339975A CN112366225A CN 112366225 A CN112366225 A CN 112366225A CN 202011339975 A CN202011339975 A CN 202011339975A CN 112366225 A CN112366225 A CN 112366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layer
sub
opening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399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399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62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6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6225A/zh
Priority to US17/235,898 priority patent/US11957012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位于衬底基板上,第一信号线包括相互电连接且位于不同层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第一子信号线位于第二子信号线朝向衬底基板的一侧;平坦化层,平坦化层位于第一信号线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元件和像素间隔层,发光元件和像素间隔层位于平坦化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其中,平坦化层包括第一开口,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第一子信号线与第一开口至少部分相交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缓解第一信号线容易被水氧腐蚀的问题,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逐渐成为两大主流显示面板,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以及笔记本等电子设备中。
现有中的显示面板一般包括平坦化层,用于对位于其下的膜层进行平坦化处理,并且基于平坦效果的考虑,平坦化层一般采用有机材料。但是有机材料会形成水氧传输路径,水氧会通过平坦化层进行显示区,影响显示面板正常显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第一信号线容易被水氧腐蚀的问题,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相互电连接且位于不同层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发光元件和像素间隔层,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像素间隔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其中,
所述平坦化层包括第一开口,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相交叠。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信号线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第一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朝向衬底基板的一侧,且第一子信号线与平坦化层上的第一开口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相交叠,可将原本与第二子信号同层的第一子信号线下移至少一层,如此,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之间的绝缘层至少能够覆盖部分第一子信号线,降低第一子信号线被第一开口暴露的风险,改善第一子信号线被裸露引发腐蚀的问题,降低第一子信号线被第一开口暴露的风险,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5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6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7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再一种剖面图;
图8是图3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9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10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1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再一种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沿CC’的一种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沿DD’的一种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沿EE’的一种剖面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沿FF’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沿GG’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3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28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29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30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再一种剖面图;
图31是图3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32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33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联系背景技术指出的问题,虽然将显示区与非显示区之间的平坦化层去除可以切断水氧传输路径,但是会暴露位于平坦化层下方的膜层,影响平坦化层下方的膜层正常工作,进而影响显示面板正常工作。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参见图1,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Z’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DZ’,非显示区DZ’包括有机膜净空区OZ’。参见图2,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源漏金属层20’(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所在金属层)以及平坦化层30’,平坦化层30’设置在源漏金属层20’背离衬底10’的一侧,第一信号线21’设置于源漏金属层20’中。为阻隔水氧,通常将有机膜净空区DZ’中的平坦化层30’去除,从而阻断水氧从非显示区DZ’向显示区AZ’蔓延的路径。但是,位于有机膜净空区OZ’的第一信号线21’被裸露出来容易被水氧腐蚀,进而导致显示面板的良率下降。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相互电连接且位于不同层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元件和像素间隔层,所述发光元件和像素间隔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其中,所述平坦化层包括第一开口,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相交叠。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信号线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第一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朝向衬底基板的一侧,且第一子信号线与平坦化层上的第一开口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相交叠,可将原本与第二子信号同层的第一子信号线下移至少一层,如此,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之间的绝缘层至少能够覆盖部分第一子信号线,降低第一子信号线被第一开口暴露的风险,改善第一子信号线被裸露引发腐蚀的问题,降低第一子信号线被第一开口暴露的风险,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图5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见图1-图3,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1;第一信号线20,第一信号线20位于衬底基板11上,第一信号线20包括相互电连接且位于不同层的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第二子信号线22朝向衬底基板11的一侧;平坦化层12,平坦化层12位于第一信号线20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发光元件30和像素间隔层13,发光元件30和像素间隔层13位于平坦化层12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其中,平坦化层12包括第一开口12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开口121至少部分相交叠。
具体的,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显示面板,此处不作限定。
具体的,衬底基板11用于支撑和保护位于其上的膜层。衬底基板11可以为刚性基板,例如衬底基板11的材料为玻璃,衬底基板11还可以为柔性基板,例如,衬底基板11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醚砜、聚丙烯酸酯、聚醚酰亚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聚芳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和乙酸丙酸纤维素的聚合物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此处,不对衬底基板11的材料进行限定。
具体的,平坦化层12起到提供平坦表面的作用。平坦化层12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例如可以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烯或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此处,不对平坦化层12的材料进行限定。
具体的,平坦化层12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21,第一开口121用于改善水氧从非显示区DZ向显示区AZ传输引发显示面板失效的问题。第一开口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包围显示区AZ,可选的,第一开口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全包围显示区AZ。如此,第一开口121可以完全阻断水氧从非显示区DZ向显示区AZ传输的路径。第一开口121的具体形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开口121的截面可以呈矩形(如图4所示)、梯形、圆弧形、阶梯形(如图5所示)或者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形状;第一开口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可以呈矩形环状、圆环状或者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形状。
具体的,发光元件30包括阳极层31、阴极层33以及发光层32,发光层32位于阳极层31和阴极层33之间。像素间隔层13上设置有多个分立的开口,发光层32设置在该开口内,如此,相邻发光元件30之间可以通过像素间隔层13间隔开来。发光元件30还可以包括辅助发光层,辅助发光层用于促进阳极提供的空穴和阴极提供的电子在发光层复合,例如,辅助发光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阻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中的一层或多层,此处不作限定。具体的,发光元件30可以包括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白色发光元件、黄色发光元件、青色发光元件、品红发光元件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处也不作限定。
具体的,第一信号线20用于传输信号,其具体传输的信号类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信号线20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电源信号等。具体的,第一信号线20包括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一开口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此时,若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平坦化层12朝向衬底基板11一侧的表面上,则第一开口121将裸露出第一子信号线21,裸露出的第一子信号线21容易被腐蚀。然而,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二子信号线22位于不同层,换句话说,将原本与第二子信号线22同层的第一子信号线21下沉至少一层,可使第一子信号线21至少部分被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之间的绝缘层覆盖,如此,可减少第一子信号线21被第一开口121裸露的面积,进而降低第一子信号线21被水氧腐蚀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记第一子信号线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交叠的部分为裸露信号段,裸露信号段被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之间的绝缘层覆盖的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可选的,裸露信号段全部被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之间的绝缘层覆盖,如图4和图5所示,如此,可防止第一子信号线21被暴露在外,防止其被水氧腐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信号线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第一子信号线位于第二子信号线朝向衬底基板的一侧,且第一子信号线与平坦化层上的第一开口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相交叠,可将原本与第二子信号同层的第一子信号线下移至少一层,如此,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之间的绝缘层至少能够覆盖部分第一子信号线,降低第一子信号线被第一开口暴露的风险,改善第一子信号线被裸露引发腐蚀的问题,降低第一子信号线被第一开口暴露的风险,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继续参见图4,可选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开口121相交叠的面积为S1,第二子信号线22与第一开口121相交叠的面积为S2,其中,S1>S2≥0。
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第一子信号线21,第二子信号线22更靠近平坦化层12,更容易被第一开口121裸露出来,即第二子信号线22被第一开口121暴露的风险更大,因此,通过设置S1>S2可使第一信号线20被裸露的风险相对较小,即使被第一开口121裸露也能够尽量减少被裸露的面积,进而使得第一信号线20被水氧腐蚀的风险较小。
图6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见图6,可选的,第二子信号线22包括靠近第一开口121的第一侧边221,平坦化层12完全覆盖第一侧边221。
具体的,第二子信号线22可以采用方块电阻值较小的钛铝钛材料,即第二子信号线22包括三层,两个材料为钛的膜层夹持材料为铝的膜层,如此,可减小第二子信号线22的电阻,降低信号损耗。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钛,铝更容易被水氧腐蚀,通过设置第二子信号线22的第一侧边221被平坦化层完全覆盖,可使第二子信号线22中最容易被水氧腐蚀的部分不暴露在外,降低第二子信号线22被水氧腐蚀的风险。
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平坦化层12完全覆盖第一侧边221可使第二子信号线22完全被平坦化层12覆盖,如此,可避免第二子信号线22裸露在外,进而降低第一信号线20被水氧腐蚀的风险。
继续参见图6,可选的,第一子信号线21沿第一方向X延伸,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子信号线21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口121的长度。
具体的,第一子信号线21包括两个第二侧边211,分位于第一子信号线21的两端,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两个第二侧边211与第一开口121均不交叠。
具体的,第一子信号线21可以采用方块电阻值较小的钛铝钛材料,如此,可减小第一子信号线21的电阻,降低信号损耗。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方向X上,通过设置第一子信号线21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口121的长度,可使在第一开口121处,全部由第一子信号线21来走线,当第一子信号线21经过第一开口121一定距离后,再替换为第二子信号线22来走线,如此,可使第一子信号线21中最容易被水氧腐蚀的部分不暴露在外,可充分避免第二子信号线22由于被腐蚀而失效。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子信号线21的长度和第一开口121的长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图7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再一种剖面图。参见图7,可选的,第二子信号线22包括第一线段222和第二线段223,至少部分第一线段222延伸至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Z,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DZ;其中,第一子信号线21的第一端与第一线段222的一端通过第一过孔410连接,第一过孔410位于非显示区DZ,且以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为投影方向,第一过孔410与第一开口121之间无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为投影方向,第一过孔410与第一开口121之间无交叠,可使第一过孔410不设置在第一开口121处,如此,可避免第二子信号线22由于水氧腐蚀失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孔410和第一开口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之间的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继续参见图7,可选的,第二线段223位于非显示区DZ,第一子信号线21的第二端与第二线段223的一端通过第二过孔420连接;第二过孔420位于非显示区DZ,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过孔420与第一开口121之间无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为投影方向,第二过孔420与第一开口121之间无交叠,可使第二过孔420不设置在第一开口121处,如此,可进一步避免第二子信号线22由于水氧腐蚀失效。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过孔420和第一开口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之间的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继续参见图7,可选的,第二子信号线22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Z内,通过第三过孔430连接至一晶体管的有源层,其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一过孔410的深度为H1,第三过孔430的深度为H3,其中,H1≤1/2×H3。可选的,第二过孔420的深度为H2,H2≤1/2×H3。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H1≤1/2×H3可使第一过孔410的深度比较浅,如此,可减少第一信号线20由于第一过孔410的传输损失,并且,第一过孔410的深度较浅的话,对于工艺要求会相对较低,有利于简化工艺。对于第二过孔420而言同理,此处不再赘述。示例性的,当第一信号线20用于传输第一电源信号(PVDD信号)时,PVDD信号将依次通过第二线段223、第二过孔420、第一子信号线21、第一过孔410、第一线段222以及第三过孔430传输至晶体管,设置第一过孔410(或第二过孔420)的深度较浅可使PVDD信号在整个传输过程中的损耗相对较小,进而避免影响驱动电流的大小,确保显示面板的准确驱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孔410、第二过孔420以及第三过孔430的具体深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继续参见图7,可选的,第二子信号线22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Z内,通过第三过孔430连接至一晶体管的有源层,其中,在第一过孔410的与第二子信号线22接触的一侧所在平面内,第一过孔410的面积大于第三过孔430的面积。可选的,在第二过孔420的与第二子信号线22接触的一侧所在平面内,第二过孔420的面积大于第三过孔430的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过孔410的面积大于第三过孔430的面积可使第一过孔410的面积比较大,如此,可减少第一信号线20上由于第一过孔410的传输损失。对于第二过孔420而言同理,此处不再赘述。示例性的,当第一信号线20用于传输PVDD信号时,第一信号线20位于非显示区DZ的部分称为第一电源传输线(PVDD传输线),第一信号线20位于显示区AZ的部分称为PVDD信号线,PVDD传输线的线宽大于PVDD信号线的线宽。通过设置第一过孔410的面积大于第三过孔430的面积,可使第一过孔410和PVDD传输线的线宽相匹配,同时,第三过孔430和PVDD信号线的线宽相匹配,并且,可减少PVDD传输线上的信号损失。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孔410、第二过孔420以及第三过孔430的具体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图8是图3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参见图8,可选的,第一子信号线21包括相互电连接且层叠设置的第一层走线212和第二层走线21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一层走线212与第二层走线213与第一开口121均至少部分地相交叠。
具体的,第一层走线212可以位于第二层走线213朝向衬底基板11的一侧,也可以位于第二层走线213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此处不作限定。第一层走线212和第二层走线214可通过过孔的方式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子信号线21为双层走线,可充分减小第一子信号线21上的电阻,降低信号损失。
图9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见图9,可选的,第二子信号线22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三层走线224和第四层走线225,第四层走线225位于平坦化层12背离第三层走线224的一侧,第三层走线224通过过孔与第四层走线225电连接;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三层走线224与第四层走线225与第一开口121之间均无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子信号线22为双层走线,可充分减小第二子信号线22上的电阻,降低信号损失。
继续参见图2-图9,可选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开口121之间包括第一绝缘层14,第一绝缘层14包括氧化硅或者氮氧化硅。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内部的器件中,一些器件对于显示面板中的氢含量非常敏感。由于氧化硅和氮氧化硅具有较好的阻隔氢的效果,因此,设置第一绝缘层14包括氧化硅或者氮氧化硅,可使第一绝缘层14对显示面板内部的器件起到较好的防氢作用。此外,氮化硅还具有较好的阻隔水氧的效果,当第一绝缘层14包括氮化硅时,第一子信号线21上方的氮化硅还可有效避免其被水氧腐蚀,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层14的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图10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见图10,可选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开口121之间还包括与第一绝缘层14层叠设置的第二绝缘层15,第二绝缘层15包括氮化硅,第一绝缘层14位于第二绝缘层15朝向第一子信号线21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氮化硅,氧化硅具有更好的阻隔氢的作用;相对于氧化硅,氮化硅具有更好的阻隔水氧的作用。因此,先在距离第一开口121更近位置处设置氮化硅阻隔水氧,换句话说,将阻隔水氧能力更强的氮化硅设置在靠近水氧入侵的起始点处,可尽早强力阻隔水氧,避免水氧侵入显示面板内对其它器件造成影响。然后,再在距离第一子信号线21更近处设置氧化硅阻隔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层14和第二绝缘层15的具体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继续参见图10,可选的,第一绝缘层14的厚度大于第二绝缘层15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情况下氮化硅中氢含量比氧化硅高,通过设置第一绝缘层14的厚度大于第二绝缘层15的厚度可更充分阻隔氢。
可选的,第一绝缘层14中朝向第一子信号线21一侧的氢含量小于远离第一子信号线21一侧的氢含量。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绝缘层14中朝向第一子信号线21一侧的氢含量小于远离第一子信号线21一侧的氢含量,可更加充分地阻隔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层14中各处的氢含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第一绝缘层14包括多个第一子绝缘层,随着第一子绝缘层与第一子信号线21之间的距离越近,第一子绝缘层的氢含量越小。
图11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再一种剖面图。参见图11,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40,封装层40包括第一无机层41、第二无机层43以及位于第一无机层41与第二无机层43之间的有机层42,第二无机层43位于第一无机层41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其中,封装层40填充第一开口121,且第一无机层41覆盖第一开口121朝向封装层40的表面;第一无机层41与第一子信号线21之间包括至少一层绝缘层。
具体的,封装层40起到阻隔水氧的作用。第一无机层41和第二无机层43的材料可以采用氧化铝、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碳化硅、氧化钛、氧化锆或氧化锌,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它无机材料,有机层42的材料可以采用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烯或聚丙烯酸酯,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它有机材料,此处不作限定。
具体的,第一无机层41覆盖第一开口121的底部和侧壁,换句话说,第一无机层41填充于第一开口121内。可以理解的是,封装层40覆盖第一开口121,且第一无机层41与第一子信号线21之间包括至少一层绝缘层,从而使得第一子信号线21通过绝缘层进行保护,避免第一子信号线21受到腐蚀。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信号线50,第二信号线50与第二子信号线22位于相同膜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二信号线50至少部分交叠。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以及下文所述的相同膜层是指通过同一制程制备的膜层,一般情况下,具有相同的材料。
具体的,第二信号线50用于传输信号,其具体传输的信号类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信号线50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PVEE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信号线50用于传输PVEE信号时,为了达到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50尽量不与第一开口121有交叠,且尽量让第二信号线50围绕显示区AZ一圈,则需要设置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二信号线50至少部分交叠,如此,可降低第一信号线20和第二信号线50的设计难度。
继续参见图12,可选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50与第一开口121之间无交叠。如此,可避免第二信号线50被第一开口121裸露出来,避免其被水氧腐蚀,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继续参见图12,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Z和非显示区DZ,第一开口121位于非显示区DZ,第二信号线50位于第一开口121远离显示区AZ的一侧。
具体的,通过设置第二信号线50位于第一开口121的外侧,可实现第二信号线50与第一开口121之间无交叠,进而避免第二信号线50被第一开口121暴露出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信号线50和第一开口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图13是图12沿CC’的一种剖面图。参见图13,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Z和非显示区DZ,第一开口121位于非显示区DZ;发光元件包括阴极层3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阴极层33与第一开口121无交叠;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电极层60,第二信号线50通过连接电极层60与阴极层33电连接;连接电极层60在第一开口121远离显示区AZ的一侧与第二信号线50连接,并且在第一开口121靠近显示区AZ的一侧与阴极层33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阴极层33的材料通常是镁铝合金,当暴露在外时也容易被水氧腐蚀,通过设置阴极层33与第一开口121无交叠,可避免阴极层33被水氧腐蚀。第二信号线50和阴极层33分位于第一开口121两侧,通过设置连接电极层60连接第二信号线50和阴极层33可实现两者的电连接,以使PVEE信号顺利从第二信号线50传输至阴极层33。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电极层6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4,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Z和非显示区DZ,第一开口121位于非显示区DZ,第二信号线50包括第三子信号线51和第四子信号线52,第三子信号线51位于第一开口121靠近显示区AZ的一侧,第四子信号线52位于第一开口121远离显示区AZ的一侧;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线53,第三子信号线51和第四子信号线52通过连接线53电连接;连接线53和第一子信号线21同层设置,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连接线53与第一开口121至少部分相交叠。
具体的,第三子信号线51和第四子信号线52分位于第一开口121的两侧,它们通过连接线53实现电连接。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当第二信号线50用于传输PVEE信号时,第三子信号线51可以围绕显示区AZ一圈,如此,便于显示面板中的阴极层33与第三子信号线5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三子信号线51与第一开口121无交叠,同时,第四子信号线52与第一开口121无交叠,如此,可避免第一开口121将第二信号线50裸露出来,进而避免它们被水氧腐蚀。
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连接线53和第一子信号线21同层设置,可使连接线53至少部分被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之间的绝缘层覆盖,如此,可减少连接线53被第一开口121裸露的面积,进而降低连接线53被水氧腐蚀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记连接线53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交叠的部分为裸露连接段,裸露连接段被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之间的绝缘层覆盖的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可选的,裸露连接段全部被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之间的绝缘层覆盖,如此,可防止连接线53被暴露在外,防止其被水氧腐蚀。
图15是图14沿DD’的一种剖面图。参见图15,可选的,发光元件包括阴极层3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阴极层33与第一开口121无交叠;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电极层60,第三子信号线51通过连接电极层60与阴极层33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子信号线51和阴极层33通常不位于同一层,通过设置连接电极层60连接第三子信号线51和阴极层33可实现第二信号线50与阴极层33的电连接,以使PVEE信号顺利从第二信号线50传输至阴极层33。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电极层6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连接电极层60可以与第一开口121交叠,还可以与第一开口121无交叠,此处不作限定。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6,可选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50与第一开口121之间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二信号线50的任一侧边与第一开口121之间无交叠。
具体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50与第一开口121的交叠程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信号线50与第一开口121的交叠程度越大,第二信号线50和第一开口121占据非显示区DZ的面积越小,越有利于实现窄边框。
具体的,第二信号线50可以采用方块电阻值较小的钛铝钛材料,即第一子信号线21包括三层,两个材料为钛的膜层夹持材料为铝的膜层,如此,可减小第二信号线50的电阻,降低信号损耗。相对于钛,铝更容易被水氧腐蚀,通过设置第二信号线50的任一侧边与第一开口121之间无交叠可使铝不暴露在外,降低第二信号线50被水氧腐蚀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信号线50的各侧边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继续参见16,可选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一开口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信号线5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通过设置第一开口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信号线5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内,使得无需在非显示区DZ单独预留用来设置第一开口121的区域,有利于减小非显示区DZ的面积,进而提高屏占比。
图17是图16沿EE’的一种剖面图。参见图17,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Z和非显示区DZ,第一开口121位于非显示区DZ;发光元件包括阴极层3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阴极层33与第一开口121无交叠;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电极层60,第二信号线50通过连接电极层60与阴极层33电连接;连接电极层60在第一开口121所在位置处与第二信号线50连接,并且在第一开口121靠近显示区AZ的一侧与阴极层33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阴极层33和第二信号线50通常位于不同膜层,通过设置连接电极层60连接第二信号线50和阴极层33可实现两者的电连接,以使PVEE信号顺利从第二信号线50传输至阴极层33。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连接电极层60在第一开口121所在位置处与第二信号线50连接,使得无需额外单独打孔实现第二信号线50与阴极层33的连接,如此,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降低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电极连接层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8-图20,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开口121远离显示区AZ一侧的第二开口12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50与第二开口122之间不交叠;或者,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50与第二开口122之间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二信号线50的任一侧边与第二开口122之间无交叠。
具体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50与第二开口122之间不交叠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是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下面就典型示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参见图18,第二开口122位于非显示区DZ,第二信号线50位于第二开口122远离显示区AZ的一侧。示例性的,参见图19,第二信号线50包括第三子信号线51和第四子信号线52,第三子信号线51位于第二开口122靠近显示区AZ的一侧,第四子信号线52位于第二开口122远离显示区AZ的一侧;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线53,第三子信号线51和第四子信号线52通过连接线53电连接;连接线53和第一子信号线21同层设置,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连接线53与第二开口122至少部分相交叠。需要说明的是,图19中仅示例性示出了第三子信号线51位于第一开口121靠近显示区AZ的一侧,但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三子信号线51位于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2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通过设置第二信号线50与第二开口122之间不交叠,可避免第二信号线50被第二开口122裸露出来,避免其被水氧腐蚀,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具体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50与第二开口122之间至少部分交叠时,第二信号线50与第二开口122的交叠程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信号线50与第二开口122的交叠程度越大,第二信号线50和第二开口122占据非显示区DZ的面积越小,越有利于实现窄边框。可选的,参见图20,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开口12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信号线5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内。如此,无需在非显示区DZ单独预留用来设置第二开口122的区域,有利于减小非显示区DZ的面积,进而提高屏占比。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信号线50可以采用方块电阻值较小的钛铝钛材料,以减小第二信号线50的电阻,降低信号损耗。相对于钛,铝更容易被水氧腐蚀,通过设置第二信号线50的任一侧边与第二开口122之间无交叠可使铝不暴露在外,降低第二信号线50被水氧腐蚀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信号线50的各侧边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开口12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平坦化层12上还包括第二开口122,可增加一道阻断水氧从非显示区DZ向显示区AZ传输的保障,进而提高显示面板阻隔水氧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图18-图20仅示例性示出了第二开口122围绕显示区AZ一圈,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例如,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第二开口122半围绕显示区AZ。
图21是图20沿FF’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参见图21,可选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50与第二开口122之间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二信号线50的任一侧边与第二开口122之间无交叠;连接电极层60还在第二开口122所在位置处与第二信号线5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连接电极层60还在第二开口122所在位置处与第二信号线50连接,可增加第二信号线50与阴极层33的接触面积,提高二者的电气连接质量。
继续参见如21,可选的,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22之间设置有第一挡墙71,第一挡墙71与像素间隔层13同层设置。
具体的,第一挡墙71用于阻挡封装层40中的有机层42继续沿着从显示区AZ向非显示区DZ的方向继续蔓延。对于非显示区DA中位于第一挡墙71远离显示区AZ的区域而言,在覆盖封装层40时,由于第一挡墙71的作用该区域不会覆盖有机层42,则外界水氧不会从封装层40向显示区AZ蔓延,并且,由于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22的作用,平坦化层12在第二开口122处断开,则外界水氧也不会从平坦化层12向显示区AZ蔓延。可见,第一挡墙71、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22降低了外界水氧向显示区AZ入侵的可能性,增强了显示面板阻隔水氧的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挡墙71与像素间隔层13同层设置,使得无需单独额外增加一道用于制备第一挡墙71的工序,如此,可简化显示面板的制备工序,降低成本。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2,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二开口122远离显示区AZ一侧的第三开口123,沿非显示区DZ指向显示区AZ的方向上,第三开口123的宽度大于第二开口122的宽度和第一开口121的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平坦化层12上还包括第三开口123,可再增加一道阻断水氧从非显示区DZ向显示区AZ传输的保障,进而提高显示面板阻隔水氧的能力。
还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制备工艺过程中存在工艺波动,平坦化层12上设置的开口的宽度越大,开口由于工艺波动无法将平坦化层12贯穿的风险越小,阻断水氧的能力越强。因此,沿非显示区DZ指向显示区AZ的方向上,通过设置第三开口123的宽度大于第二开口122的宽度和第一开口121的宽度,相当于将阻隔能力最强的开口设置在靠近水氧入侵的起始点处,可尽早强力阻隔水氧,避免水氧侵入显示面板内对其它器件造成影响。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2-图24,可选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50与第三开口123之间不交叠;或者,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50与第三开口123之间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二信号线50的任一侧边与第三开口123之间无交叠。
具体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50与第三开口123之间不交叠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是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下面就典型示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参见图22,第三开口123位于非显示区DZ,第二信号线50位于第三开口123远离显示区AZ的一侧。示例性的,参见图23,第二信号线50包括第三子信号线51和第四子信号线52,第三子信号线51位于第一开口121靠近显示区AZ的一侧,第四子信号线52位于第三开口123远离显示区AZ的一侧;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线53,第三子信号线51和第四子信号线52通过连接线53电连接;连接线53和第一子信号线21同层设置,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连接线53与第一开口121以及第三开口123至少部分相交叠。需要说明的是,图23中仅示例性示出了第三子信号线51位于第一开口121靠近显示区AZ的一侧,但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三子信号线51位于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22之间,或者第二开口122和第三开口123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通过设置第二信号线50与第三开口123之间不交叠,可避免第二信号线50被第三开口123裸露出来,避免其被水氧腐蚀,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具体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50与第三开口123交叠时,第二信号线50与第三开口123的交叠程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信号线50与第三开口123的交叠程度越大,第二信号线50和第三开口123占据非显示区DZ的面积越小,越有利于实现窄边框。可选的,参见图24,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三开口123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信号线5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内。如此,无需在非显示区DZ单独预留用来设置第三开口123的区域,有利于减小非显示区DZ的面积,进而提高屏占比。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信号线50可以采用方块电阻值较小的钛铝钛材料,以减小第二信号线50的电阻,降低信号损耗。相对于钛,铝更容易被水氧腐蚀,通过设置第二信号线50的任一侧边与第三开口123之间无交叠可使铝不暴露在外,降低第二信号线50被水氧腐蚀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信号线50的各侧边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第三开口123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平坦化层12上还包括第三开口123,可再增加一道阻断水氧从非显示区DZ向显示区AZ传输的保障,进而提高显示面板阻隔水氧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图22-图24仅示例性示出了第三开口123围绕显示区AZ一圈,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例如,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第三开口123半围绕显示区AZ。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开口122和第三开口123的形状可参照第一开口121设置,此处不再赘述,可参照前文理解。
图25是图24沿GG’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参见图25,可选的,第二开口122和第三开口123之间设置有第二挡墙72,至少部分第二挡墙72与像素间隔层13同层设置。
具体的,第二挡墙72用于阻挡封装层40中的有机层42继续沿着从显示区AZ向非显示区DZ的方向继续蔓延。在覆盖封装层40时,由于第二挡墙72的作用,非显示区DZ中位于第二挡墙72远离显示区AZ一侧的区域不会覆盖有机层,则外界水氧不会通过封装层40向显示区AZ蔓延,并且,由于第一开口121、第二开口122和第三开口123的作用,平坦化层12在第二开口122处断开,则外界水氧也不会从平坦化层12向显示区AZ蔓延。可见,第二挡墙72、第一开口121、第二开口122以及第三开口123的综合作用大幅度降低了外界水氧向显示区AZ入侵的可能性,增强了显示面板阻隔水氧的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至少部分第二挡墙72与像素间隔层13同层设置,可使第二挡墙72中与像素间隔层13同层设置的部分可以与像素间隔层13通过同一道制备工序形成,有利于简化第二挡墙72的制备工艺,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成本。
继续参见图25,可选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二挡墙72的高度大于像素间隔层13的高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挡墙72的高度大于像素间隔层13的高度,可使第二挡墙72的高度较高,进而使得第二挡墙72阻断有机层42的能力较强。此外,当显示面板上方覆盖盖板时,第二挡墙72还可起到支撑作用。
继续参见图12、图14、图16、图18-图20、图22-图24,可选的,第一信号线20为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源信号,第二信号线50为显示面板的发光元件提供第二电源信号,第一电源信号与第二电源信号中,一者为高电平信号,另一者为低电平信号。
具体的,第一电源信号,即PVDD信号为发光元件的阳极提供信号,第二电源信号,即PVEE信号为发光元件的阴极提供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为作图方便,图12、图14、图16、图18-图20、图22-图24中未画出第一信号线20延伸至显示AZ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现有技术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6,可选的,第一信号线20用于为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提供数据信号。
具体的,数据信号,即Vdata信号,决定了流过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的大小,进而决定了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
继续参见图4-图11,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晶体管80和第二晶体管90;第一晶体管80包括第一栅极81、第一源极82、第一漏极83和第一有源层84;第二晶体管90包括第二栅极91、第二源极92、第二漏极93和第二有源层94;其中,第一有源层84包括氧化物半导体,第二有源层94包括硅,第一有源层84位于第二有源层94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二子信号线22与第一源极82、第一漏极83、第二源极92、第二漏极93中的至少一者位于同一层。
具体的,第一有源层84的具体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第一有源层84的材料可以选用铟镓锌氧化物等。具体的,第一栅极81、第二栅极91、第一源极82、第一漏极83、第二源极92和第二漏极93的具体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第一栅极81和第二栅极91的材料可以采用钼、钛铝钛等。第一源极82、第一漏极83、第二源极92和第二漏极93的材料可以采用钼铝钼、钛铝钛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晶体管80和第二晶体管90中各结构的形成方式均可为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喷墨打印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方法,各结构的形成方式可根据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实际需求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具体的,第一晶体管80和第二晶体管90可以为顶栅结构,也可以为底栅结构,此处不作限定。具体的,第一源极82、第一漏极83、第二源极92以及第二漏极93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第一源极82和第一漏极83位于同一层,第二源极92和第二漏极93位于同一层,第一漏极83和第二漏极93可以位于同一层,也可以位于不同层。可选的,第一源极82、第一漏极83、第二源极92、第二漏极93位于同一层(如图4-图11所示),如此,它们可通过同一道工艺制备形成,有利于简化工艺,并且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型化。
具体的,第二子信号线22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第二子信号线22的材料可以采用钛铝钛、钼铝等。可选的,第二子信号的材料选用方块电阻值较小的钛铝钛,如此,可使第二子信号线22的电阻较小,有利于降低信号损失。
继续参见图4-图11,可选的,第一栅极81位于第二栅极91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
具体的,当第一有源层84位于第二有源层94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一栅极81位于第二栅极91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一源极82、第一漏极83、第二源极92、第二漏极93位于同一层时,通过设置第一栅极81位于第二栅极91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可使第一晶体管80中的过孔深度相对较浅,对工艺要求相对较低。这里以及下文中所述的晶体管中的过孔,指的是用于连接有源层和源电极的过孔、以及用于连接有源层和源电极的过孔,例如图7中的第三过孔430。
继续参见图4、图6、图7以及图9,可选的,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第一有源层84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
具体的,第一子信号线21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第一子信号线21的材料可以采用钛铝钛、钼铝钼等。可选的,第一子信号线21的材料选用方块电阻值较小的钛铝钛,如此,可使第一子信号线21的电阻较小,有利于降低信号损失。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有源层84位于第二有源层94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当第一源极82、第一漏极83、第二源极92、第二漏极93位于同一层时,第一晶体管80中的过孔相对较浅,第二晶体管90中的过孔相对较深。通过设置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第一有源层84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可使用于连接第二子信号线22和第一子信号线21的过孔(例如图7中的第一过孔410和第二过孔420)的深度相对较浅,如此,可使得尽量不因为第一信号线20由于过孔而产生信号损失,并且,过孔较浅的话,对于工艺要求也相对较低,有利于简化工艺。
继续参见图4、图6、图7以及图9,可选的,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栅极81位于相同膜层。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栅极81位于相同膜层,可使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栅极81通过同一道工序制备形成,有利于降低成本以及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型化。
继续参见图7、图9以及图11,可选的,第一晶体管80还包括第三栅极85,第一栅极81位于第一有源层84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三栅极85位于第一有源层84朝向衬底基板11的一侧;其中,第一栅极81与第三栅极85均位于第二栅极91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栅极81或者第三栅极85位于相同膜层。
具体的,第三栅极85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第三栅极85的材料可以采用钼、钛铝钛等。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晶体管80为双栅结构,有利于减小第一晶体管80的漏电流。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栅极81或者第三栅极85位于相同膜层,即设置第一子信号线21与更朝向第一开口121一侧的第一栅极81或者第三栅极85位于相同膜层,可使用于连接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的过孔相对较浅,可减小第一信号线20由于过孔而产生的信号损失,并且,对于工艺要求也相对较低,有利于简化工艺。
还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栅极81或第三栅极85同层,且采用钛铝钛材料时,由于钛铝钛材料不耐高温,因此,在形成用于填充第二源极92和第二漏极93的过孔之后不适宜再对第一有源层84进行高温去氢步骤,则第二晶体管90的性能相较于经过高温去氢步骤的晶体管的性能稍差,此时,可以选用第一晶体管80作为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一般说来,在一个像素电路中,栅极与扫描信号或者发光控制信号连接的晶体管为开关晶体管,像素电路中除开关晶体管之外的晶体管为驱动晶体管,驱动晶体管串联设置于第一电源信号(PVDD信号)的传输路径上,且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写入数据信号,随着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发生变化。
继续参见图5、以及图10,可选的,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二栅极91位于相同膜层。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栅极91位于第二有源层94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时,通过设置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二栅极91位于相同膜层,可使用于连接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的过孔深度小于第二晶体管90中的过孔深度,即用于连接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的过孔深度相对较浅,有利于减小第一信号线20由于过孔而产生的信号损失,并且,对于工艺要求也相对较低,有利于简化工艺。
还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二栅极91位于相同膜层,且采用钛铝钛材料时,由于钛和铝的热膨胀系数不同,铝容易内缩导致产生裂纹,因此,相对于第二栅极91的材料采用钼的晶体管,第二晶体管90的性能稍差,此时,可以选用第二晶体管90作为驱动晶体管。
图27是图3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参见图27,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电容110,第一电容110包括第一极板111和第二极板112;其中,第一极板111与第二极板112位于第二有源层94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其中,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极板111和第二极板112中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者位于相同膜层。
具体的,第一极板111和第二极板112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第一极板111和第二极板112的材料可以选用钼、钛铝钛等材料。具体的,第一极板111和第二极板112在显示面板中的具体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下文中将就典型示例进行说明,此处先不作表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极板111和第二极板112中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者位于相同膜层中,示例性的,如图27所示,第一极板111位于第二极板112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极板111位于相同膜层中。如此,可使用于连接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的过孔比第二晶体管90中的过孔浅,即使得用于连接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的过孔相对较浅,有利于减小第一信号线20由于过孔而产生的信号损失,并且,对于工艺要求也相对较低,有利于简化工艺。
图28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见图27和图28,可选的,第一晶体管80还包括第三栅极85,第一栅极81位于第一有源层84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三栅极85位于第一有源层84朝向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二栅极91复用为第二极板112,第一极板111与第三栅极85位于相同膜层(如图27所示);或者,第三栅极85复用为第一极板111,第二极板112与第二栅极91位于相同膜层(如图28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栅极91复用为第二极板112,第一极板111与第三栅极85位于相同膜层,可使第二栅极91与第二极板112通过同一道工艺制备形成,第一极板111与第三栅极85通过同一道制备工艺形成,如此,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降低成本。同理,通过设置第三栅极85复用为第一极板111,第二极板112与第二栅极91位于相同膜层,可使第三栅极85与第一极板111通过同一道工艺制备形成,第二极板112与第二栅极91通过同一道制备工艺形成,如此,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降低成本。
还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电容110用作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存储电容,且与驱动晶体管电连接时,可以设置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第一电容110与驱动晶体管交叠。示例性的,当第一晶体管80为驱动晶体管时,可以设置第三栅极85复用为第一极板111,第二极板112与第二栅极91位于相同膜层;当第二晶体管90为驱动晶体管时,可以设置第二栅极91复用为第二极板112,第一极板111与第三栅极85位于相同膜层,如此,便于实现第一电容110与驱动晶体管的连接。
图29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见图29,可选的,第一晶体管80还包括第三栅极85,第一栅极81位于第一有源层84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三栅极85位于第一有源层84朝向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一极板111位于第二极板112背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其中,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极板111位于相同膜层,第二栅极91复用为第二极板112,第二栅极91和第三栅极85位于相同膜层。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极板111位于相同膜层,且采用钛铝钛材料时,由于钛和铝的热膨胀系数不同,铝容易内缩导致产生裂纹,因此,可选第一子信号线21不与第三栅极85同层,如此,可避免第三栅极85产生裂纹,进而提高第一晶体管80的性能,此时,第一晶体管80还可以作为驱动晶体管。
图30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再一种剖面图。参见图8和图30,可选的,第一子信号线21包括相互电连接且层叠设置的第一层走线212和第二层走线213,第二层走线213位于第一层走线212朝向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一层走线212与第二子信号线22通过第一过孔410和/或第二过孔420连接;第二层走线213与第一层走线212通过第四过孔440和/或第五过孔45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子信号线21为双层走线,可充分减小第一子信号线21上的电阻,避免信号损失。此外,相比于第二子信号线22通过一步过孔直接与第一子信号线21连接,通过两步过孔实现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的连接,可使每步过孔的深度较浅,有利于减小第一信号线20由于过孔而产生的信号损失,并且,对于工艺要求也相对较低,有利于简化工艺。
图31是图1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参见图31,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16,遮光层16位于第二有源层94朝向衬底基板11的一侧;其中,第一层走线212与第二层走线213位于第一栅极81、第二栅极91、第三栅极85以及遮光层16所在膜层中的任意两层中。
具体的,遮光层16包括多个遮光块,用于防止外界光线照射在第一晶体管80的第一有源层84和第二晶体管90的第二有源层94上,进而避免第一晶体管80和第二晶体管90由于光照产生漏电流。
具体的,第一层走线212和第二层走线213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下面就典型示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当第一层走线212位于第一栅极81层时,第二层走线213可以位于第二栅极91层、第三栅极85层或遮光层16;当第一层走线212位于第三栅极85层时,第二层走线213可以位于第二栅极91层或遮光层16;当第一层走线212位于第二栅极91层时,第二层走线213可以位于遮光层16。
图32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见图32,可选的,第二晶体管90包括第三源极95与第三漏极96,第三源极95位于第二源极92与第二有源层94之间,第三漏极96位于第二漏极93与第二有源层94之间;第三源极95通过过孔与第二有源层94连接,第二源极92通过过孔与第三源极95连接,第三漏极96通过过孔与第二有源层94连接,第二漏极93通过过孔与第三漏极96连接。
具体的,第三漏极96和第三源极95的具体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第三漏极96和第三源极95的材料可以采用钼铝钼、钛铝钛等。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第二源极92和第二漏极93朝向衬底基板11的一侧,且采用钛铝钛材料时,由于钛铝钛材料不耐高温,因此,在形成用于填充第二源极92和第二漏极93的过孔之后不适宜再对第一有源层84进行高温去氢步骤。然而,增设第三源极95和第三漏极96,可使对第一有源层84进行高温去氢的步骤放置在形成用于填充第二源极92和第二漏极93的过孔之后、以及形成第一子信号线21之前,如此,既可提高第二晶体管90的性能,又不会损伤第一子信号线21,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此时,第一晶体管管可以用作驱动晶体管。
还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第二源极92和第二漏极93通过一步过孔直接与第二有源层94连接,通过两步过孔实现第二源极92、第二漏极93与第二有源层94的连接,可使每步过孔的深度较浅,对于工艺要求相对较低,有利于简化工艺。
图33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见图33,可选的,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三源极95和第三漏极96中的至少一者位于相同膜层。
具体的,当第二子信号线22与第二源极92(第二漏极93)位于相同膜层时,通过设置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三源极95(第三漏极96)位于相同膜层时,可使用于连接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的过孔与用于连接第二源极92(第二漏极93)和第三源极95(第三漏极96)可通过同一道工艺形成,无需单独通过一道工序制备用于连接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的过孔,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降低成本。
示例性的,图33中示出了第一源极82、第一漏极83、第二源极92、第二漏极93以及第二子信号线22位于同一膜层,第三源极95、第三漏极96以及第一子信号位于同一膜层,则用于连接第二源极92和第三源极95的过孔、用于连接第二漏极93和第三漏极96的过孔、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的过孔可通过同一道工艺制备形成,使得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简单。
基于同上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因此该显示装置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文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显示装置200示例性的可以为触摸显示屏、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4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相互电连接且位于不同层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发光元件和像素间隔层,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像素间隔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其中,
所述平坦化层包括第一开口,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相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开口相交叠的面积为S1,所述第二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开口相交叠的面积为S2,其中,S1>S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侧边,所述平坦化层完全覆盖所述第一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包括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线段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其中,
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线段的一端通过第一过孔连接,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且以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为投影方向,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无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线段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线段的一端通过第二过孔连接;
所述第二过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无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通过第三过孔连接至一晶体管的有源层,其中,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过孔的深度为H1,所述第三过孔的深度为H3,其中,H1≤1/2×H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通过第三过孔连接至一晶体管的有源层,其中,
在所述第一过孔的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接触的一侧所在平面内,所述第一过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过孔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包括相互电连接且层叠设置的第一层走线和第二层走线;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层走线与所述第二层走线与所述第一开口均至少部分地相交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三层走线和第四层走线,所述第四层走线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背离所述第三层走线的一侧,所述第三层走线通过过孔与所述第四层走线电连接;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层走线与所述第四层走线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均无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氧化硅或者氮氧化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层叠设置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氮化硅,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朝向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中朝向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一侧的氢含量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一侧的氢含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层、第二无机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的有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其中,
所述封装层填充所述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无机层覆盖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封装层的表面;
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之间包括至少一层绝缘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位于相同膜层,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无交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开口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阴极层,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阴极层与所述第一开口无交叠;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电极层,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所述连接电极层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
所述连接电极层在所述第一开口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与所述阴极层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三子信号线和第四子信号线,所述第三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四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开口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线,所述第三子信号线和所述第四子信号线通过所述连接线电连接;
所述连接线和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同层设置,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相交叠。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阴极层,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阴极层与所述第一开口无交叠;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电极层,所述第三子信号线通过所述连接电极层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任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无交叠。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阴极层,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阴极层与所述第一开口无交叠;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电极层,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所述连接电极层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
所述连接电极层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位置处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与所述阴极层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口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第二开口;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不交叠;或者,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任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无交叠。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任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无交叠;
所述连接电极层还在所述第二开口所在位置处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与所述像素间隔层同层设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第三开口,沿所述非显示区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和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不交叠;或者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任一侧边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无交叠。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挡墙,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挡墙与所述像素间隔层同层设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挡墙的高度大于所述像素间隔层的高度。
3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线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源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线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元件提供第二电源信号,所述第一电源信号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中,一者为高电平信号,另一者为低电平信号。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第一漏极和第一有源层;
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和第二有源层;其中,
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氧化物半导体,所述第二有源层包括硅,所述第一有源层位于所述第二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源极、第一漏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中的至少一者位于同一层。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位于所述第二栅极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栅极位于相同膜层。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晶体管还包括第三栅极,所述第一栅极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栅极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其中,
所述第一栅极与所述第三栅极均位于所述第二栅极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栅极或者所述第三栅极位于相同膜层。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栅极位于相同膜层。
39.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其中,
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位于所述第二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其中,
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中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者位于相同膜层。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晶体管还包括第三栅极,所述第一栅极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栅极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栅极复用为所述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三栅极位于相同膜层;或者
所述第三栅极复用为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二栅极位于相同膜层。
41.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包括相互电连接且层叠设置的第一层走线和第二层走线,所述第二层走线位于所述第一层走线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层走线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通过第一过孔和/或第二过孔连接;
所述第二层走线与所述第一层走线通过第四过孔和/或第五过孔连接。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二有源层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其中,
所述第一层走线与所述第二层走线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第二栅极、第三栅极以及所述遮光层所在膜层中的任意两层中。
43.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三源极与第三漏极,所述第三源极位于所述第二源极与所述第二有源层之间,所述第三漏极位于所述第二漏极与所述第二有源层之间;
所述第三源极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二有源层连接,所述第二源极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三源极连接,所述第三漏极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二有源层连接,所述第二漏极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三漏极连接。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三源极和第三漏极中的至少一者位于相同膜层。
4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1339975.9A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3662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9975.9A CN112366225A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235,898 US11957012B2 (en) 2020-11-25 2021-04-20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sub-signal line overlapping opening in planarization lay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9975.9A CN112366225A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6225A true CN112366225A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33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39975.9A Pending CN112366225A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7012B2 (zh)
CN (1) CN112366225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7674A (zh) * 2021-08-31 2021-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745252A (zh) * 2021-08-31 2021-12-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09133A (zh) * 2021-08-20 2021-12-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22121A (zh) * 2021-11-02 2022-03-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171698A (zh) * 2021-11-19 2022-03-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256317A (zh) * 2021-12-22 2022-03-2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67531A1 (zh) * 2021-06-23 2022-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79921B1 (ko) * 2014-02-12 2021-07-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391361B1 (ko) * 2015-01-14 2022-04-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611499B1 (ko) * 2015-12-15 2023-12-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KR102544242B1 (ko) * 2018-03-16 2023-06-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90128030A (ko) * 2018-05-04 2019-11-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9545796A (zh) * 2018-09-30 2019-03-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KR20210080671A (ko) * 2019-12-20 2021-07-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7531A1 (zh) * 2021-06-23 2022-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3809133A (zh) * 2021-08-20 2021-12-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09133B (zh) * 2021-08-20 2023-10-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07674A (zh) * 2021-08-31 2021-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745252A (zh) * 2021-08-31 2021-12-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07674B (zh) * 2021-08-31 2024-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122121A (zh) * 2021-11-02 2022-03-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122121B (zh) * 2021-11-02 2024-04-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171698A (zh) * 2021-11-19 2022-03-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171698B (zh) * 2021-11-19 2024-02-0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256317A (zh) * 2021-12-22 2022-03-2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57012B2 (en) 2024-04-09
US20210242297A1 (en) 2021-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6622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16435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129078B (zh) 透明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78195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087863A (ja) 表示装置
CN11131272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26210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818912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s with moisture blocking structures
US20240164183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AU2021244430B2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3658990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9187456A1 (ja) 表示装置
CN113130603B (zh) 显示装置
CN214203688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7903125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89948B (zh) 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20210061085A (ko)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23169192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7424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17994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25631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3873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810281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801938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399090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