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2607B -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2607B
CN112362607B CN202011309698.7A CN202011309698A CN112362607B CN 112362607 B CN112362607 B CN 112362607B CN 202011309698 A CN202011309698 A CN 202011309698A CN 112362607 B CN112362607 B CN 112362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orn
frame
pipe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96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62607A (zh
Inventor
李华松
叶红艳
宋晓红
王娟娟
王雷
张爱朝
刘任晖
刘鹏举
王存芝
秦锐峰
徐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dingshan Anim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Pingdingshan Anim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dingshan Anim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Center filed Critical Pingdingshan Anim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1130969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2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2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2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2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2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3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ultraviolet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286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involving mechanical work, e.g. chopping, disintegrating, compacting, homogeni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在玉米饲料使用前进行处理得到粉末样品,再对粉末样品进行连续回流提取,得到玉米饲料提取液,最后,使玉米饲料提取液通过由氧化铝与硅镁吸附剂组成的微柱层析管,利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照射,观察硅镁吸附层上是否出现蓝紫色荧光,并以此为依据判断该批玉米饲料能否使用。本发明以微柱筛选法为基础,通过对存储的玉米饲料样品进行诱导催发,使其中可能含有的黄曲霉菌会大量繁殖,从而产生大量的黄曲霉毒素,这样在采用微柱筛选法检测时能够很容易被检测出来,避免了由于霉变少、黄曲霉毒素含量低导致的微柱筛选法不能检测出黄曲霉毒素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114436387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8年11月29日,申请号为:2018114436387,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畜产品饲料检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
背景技术
玉米是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在动物饲养场或者是动物饲料生产厂往往都存储有大量的玉米作为饲料。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玉米饲料在购入时一般都会将样品送至专门的化验部门进行检测,来确定其中黄曲霉毒素是否超标。但是在存放过程中,由于存储时间、存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会导致部分玉米饲料可能会发霉,从而产生黄曲霉毒素。由于玉米饲料的存储周期一般不会太长,发霉的玉米数量很少,发霉的程度也一般都较低,从表面上看很难分辨出玉米饲料中存在发霉现象。
即使这种微量的玉米发霉,也会在饲料中产生黄曲霉毒素,将其用于饲养动物时,这些黄曲霉毒素会在动物体内富集,间接危害食品安全,甚至严重时引起动物集体中毒。
现有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液相色谱法
其原理是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添加柱后衍生系统分离,再用荧光检测器测定;该法能准确地分离不同种类的黄曲霉素,检测速度快且定性与定量准确,检测限低,可作为仲裁法使用,但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前处理方法相对繁琐,若用到免疫亲和柱则会使试样检测费用增加,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仍存在一定的危害;
2)酶联免疫法
其原理是根据抗体和抗原之间特异性的免疫学反应,最后用测定酶活力的方法来增加测定的灵敏度。该方法检测速度快、对人体危害小、但重复性差、试剂寿命短、需低温保存、假阳性概率较高、需要配置专门的酶标仪,且对一些富含盐和脂肪的试样需进行额外的处理;
3)毛细管电泳法
该方法与激光减弱荧光检测器连用可很好地提高灵敏度。但该方法的成本较高,操作复杂,不适宜在试样检测中广泛应用;
4)荧光光度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各种黄曲霉素的荧光特性差异用荧光光度计测定试样中黄曲霉素的含量。该方法对检测人员身体健康无危害,检测速度迅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大量试样检测,且定量准确,但检测费用较高,需要配置专用设备,且不能对单一的毒素进行检测;
5)金标试纸法
其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可一步检测黄曲霉素。该法可在5~10min内完成对试样中黄曲霉素的定性测定,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且无须其他仪器设备的配合,既可在实验室中进行检测,也可在现场进行实地测定,但是其检测的准确度、精度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6)薄层分析法
其原理是针对不同的试样,用适宜的萃取溶剂将黄曲霉素从试样中萃取出来,经柱层析净化后,再在薄板上展开后分离。利用黄曲霉素的荧光特性,根据荧光斑点的强弱与标准比较确定其含量,对于一些组分很复杂的试样要双向展开,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该方法设备简单,检测费用低,但操作繁琐、费时,萃取和净化效果不理想,灵敏度差,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存在较大程度的危害;
7)微柱筛选法
其原理是样品提取液中的黄曲霉毒素被硅镁型吸附层吸附后在波长365nm紫外光灯下显示蓝紫色荧光环,其荧光强度与黄曲霉毒素在一定的光密度范围内成正比例关系,若硅镁型吸附剂层未出现蓝紫色荧光则样品为阴性(方法灵敏度为5-10ug/kg);
该方法检测成本低,但同样存在着操作繁琐、费时,萃取和净化效果不理想,灵敏度差的问题,特别是不确定玉米饲料中是否存在发霉状况,或者微量发霉的情况下,很难检测出黄曲霉毒素,这就会导致微量的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富集,从而危害人体。
由于在饲养场或者动物饲料厂(尤其是动物饲养场),其存储的大量玉米饲料每天都要大量使用,如果每次在使用前都进行检测的话,不仅检测成本高(需要购买专业的设备以及培养专业的检测人员),而且更主要的是,由于需要频繁使用,检测的频率很高,现有的检测方法十分繁琐、对微量的发霉很难检测出来,导致微量的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影响食品和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检测精度高的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适用于饲养场或者饲料厂等大量存储玉米饲料的场合,本发明是以微柱筛选法为基础,通过对存储的玉米饲料样品进行诱导催发,使其中可能存在的黄曲霉等霉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黄曲霉毒素并被检测出来,从而避免了低含量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的富集,而且一次检测可以预测出在常规存储条件下,七天甚至更多时间后的发霉状况,降低了检测频率。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玉米饲料使用前24-36h,从仓库待使用的玉米饲料中随机抽取玉米饲料样品,对其进行处理后得到粉末样品;
其次,利用有机溶剂对粉末样品进行连续回流提取,从而得到玉米饲料提取液;
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和丙酮以1:2的体积比混合得到;
最后,使玉米饲料提取液通过由氧化铝与硅镁吸附剂组成的微柱层析管,而后利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照射,观察硅镁吸附层上是否出现蓝紫色荧光,并以此为依据判断该批玉米饲料能否使用。
所述对玉米饲料样品进行处理是指,对玉米饲料样品进行催发和磨粉,从而得到粉末样品,具体操作如下:
1)将玉米饲料样品粉碎至粒径小于1mm的细颗粒,而后向其中加入其总质量10-20%的培养液拌合均匀,并在环境湿度为75-85%、温度为28-35℃的遮光无菌环境中发酵培养18-24h;
所述培养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200g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而后用多层纱布过滤,得到马铃薯泥,再向马铃薯泥中加入20g琼脂,将两者加热搅拌,待琼脂溶解完后,加入20g葡萄糖,搅拌均匀,冷却后补足蒸馏水至1000毫升,灭菌20分钟即得到培养液;
2)将步骤1)中发酵培养后的细颗粒加水浸泡20-30min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其质量20-40%的石油醚,而后进行研磨粉碎从而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混合物;
3)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采用清水冲洗,之后过滤并在70-80℃条件下烘干得到粉末样品。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的混合物,先将混合物利用液氮处理,使其在30s内温度急速降低至-70℃,而后将其移入到60℃的密闭环境中加热2min,之后再依次采用石油醚和清水冲洗。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的培养液在配制时,向其中加入0.5-1g的促发剂,所述促发剂从绿豆中提取获得,其提取方法如下:
1)将脱壳后的绿豆研磨粉碎至粒径小于0.5mm的粉末,而后向其中加入水制成粉末质量百分比为50-80%的糊状物,并使用草酸调节其pH值为5-6,备用;
2)向步骤1)制备的糊状物中加入纤维素酶和L-半胱氨酸酶解36-48h,其中,每100g的糊状物中加入6000-7000FPU单位的纤维素酶和0.5-2g的L-半胱氨酸酶;
3)酶解结束后,向糊状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0-35%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至50-60℃,保持20-30min;
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为糊状物质量的2-3倍,且在加热过程中,每隔3min向其施加频率为600-900MHz的微波30s;
4)将加热完毕后的糊状物过滤后,用清水冲洗至pH值为中性,之后再利用石油醚作为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液蒸干即得到促发剂。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先向滤渣中加入其质量20-40%的石油醚,而后再加入其质量20-30%的乙腈,之后进行研磨粉碎从而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所述观察硅镁吸附层上是否出现蓝紫色荧光,并以此为依据判断该批玉米饲料能否使用的具体操作如下:
1)制作符合规定的标准含量黄曲霉毒素分析试样,(该试样制备方法为,从发霉的玉米种提取黄曲霉毒素,而后加入蒸馏水配制出符合国家和业内含量规定的分析试样),再将其通过由氧化铝与硅镁吸附剂组成的微柱层析管,并利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照射后,采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照片,制作出标准含量的样本照片并存入智能控制器中;
2)使玉米饲料提取液通过由氧化铝与硅镁吸附剂组成的微柱层析管,并利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照射后,采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照片,制作出待检测样本照片存入智能控制器中;
3)智能控制器将待检测样本照片与标准含量样本照片进行比对(比对时,可以用现有的image pro plus、IPP、imageJ等软件进行分析比对),若待检测样本照片上荧光强度、荧光区域面积小于标准含量样本照片,则该批样品合格,能够使用该批玉米饲料;否则,为不合格,不能使用该批玉米饲料。
为了便于本发明检测方法的实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包括内部具有多个隔断空间的柜体,且柜体的侧面具有打开以显示出内部隔断空间的柜门;在柜体的隔断空间内分别设置有对玉米饲料样品粗磨粉碎的玉米粉碎机、对粉碎后玉米样品二次细磨的湿磨粉碎机、从玉米样品中获得提取液的索氏提取器、用于吸附玉米样品提取液中黄曲霉毒素的由氧化铝与硅镁吸附剂组成的微柱层析管以及向微柱层析管发射365nm波长紫外线的紫外线灯管,其中,二次细磨后的玉米样品粉末经过过滤烘干后送入索氏提取器内,并利用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得到玉米样品提取液,该玉米样品提取液再注入到微柱层析管内,打开紫外线灯管后,利用高清数码照相机拍摄微柱层析管的照片,并利用数据线将拍摄的照片传递给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利用其安装的软件对照片分析,从而判断出玉米样品提取液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所述柜体内的隔断空间内还分别设置有搅拌培养罐和压滤器,其中,玉米粉碎机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倾斜的筛网,筛网的下方倾斜设置有承接并引导筛下料进入搅拌培养罐内的输料管,所述搅拌培养罐为封闭的罐体,在其内设置有由驱动电机带动的搅拌器,罐体的上部分别设置有清水注入管和培养液注入管,在罐体底部的外壁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罐体内物料的电加热丝Ⅰ;在搅拌培养罐上方的隔断空间内设置有抽液泵,该抽液泵通过伸入到罐体内底部的抽液管将罐体内的流体物料抽出,并通过进液管送入到压滤器内。
所述压滤器的主体为一垂直设置的矩形封闭筒体,筒体的中部设置有从侧面抽出的过滤框,且过滤框将筒体分隔为相分离的上部压滤部和下部蓄水部,在压滤部的底部和蓄水部的顶部均设置有矩形加固边框,通过矩形加固边框与过滤框滑动配合实现对筒体的封闭,在压滤部内设置有推杆带动的橡皮塞,所述进液管将流体物料送入到压滤部内后,通过按压推杆,使橡皮塞向下运动,从而实现压滤功能,滤液在蓄水部内存储,滤渣分布在过滤框的滤网表面。
所述过滤框包括四块板围成的矩形框,且其底部用滤网封闭,该矩形框相对的两条侧边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滑轨条,并通过这些滑轨条与压滤部底部的矩形加固边框和蓄水部顶部的矩形加固边框滑动配合连接,在矩形框另外两条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可伸缩杆和拉杆,其中,可伸缩杆的一端与隔断空间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矩形框转动连接,拉杆的一端固定在矩形框上,另一端穿过一滑动套后设置有拌销,所述滑动套设置在一支撑杆的端部,以保持拉杆水平滑动运动从而将矩形框拉出压滤器;所述拉杆上设置有一伸出柜体外部的操作杆,通过左右水平拉动该操作杆带动矩形框拉出或进入压滤器,且在将矩形框拉出到极限位置时,矩形框处于湿磨粉碎机的进料斗上方,通过翻转操作杆,带动矩形框水平翻转将其上的滤渣倒入进料斗内。
本发明中,所述湿磨粉碎机上设置有用于向内部加入石油醚的石油醚接入管,磨粉后的粉料和石油醚混合物通过湿磨粉碎机底部的物料排出口进入到过滤器内过滤;
所述过滤器包括一端开口的外套筒和两端封闭且与外套筒滑动连接的内套筒,在外套筒底部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与内套筒处于外套筒内的一端连接,当复位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内套筒处于外套筒外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条形槽,在该条形槽内设置有与物料排出口连接的导料管,用于将粉料和石油醚的混合物导入内套筒内,在内套筒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滤框,滤框内部设置有过滤用的滤布;在外套筒外部设置有一液压油缸,该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外套筒和内套筒的中轴线平行,且其自由端穿过外套筒后与内套筒内部的活塞连接,通过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伸出推动活塞向前运动挤压混合物,从而使混合物中的滤液通过滤框内的滤布排出,滤渣留在滤布表面,实现过滤。
本发明中,所述内套筒的运动方向上设有烘干器,该烘干器包括一封闭的腔体,在腔体的内壁设置有电加热丝Ⅱ,腔体具有一朝向内套筒的开口,且在开口上设置有遮挡开口的条状布帘,所述液压油缸推动活塞至内套筒的端部时继续伸长,从而带动内套筒向前运动,并在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到极限位置时,内套筒上的滤框处于烘干器的腔体内进行加热。
本发明中,所述烘干器的腔体底壁为倾斜结构,自开口处向腔体内部逐渐增高,便于内套筒内的滤液排出。
本发明中,经过所述湿磨粉碎机二次细磨后的玉米样品粉末先送入到处理罐内经过处理,而后再经过滤烘干后送入索氏提取器内进行提取,所述处理罐包括封闭的罐体,在罐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注入物料的进料管道和排出物料的排料管道,罐体的侧壁由具有电加热丝的内加热层和设置在内加热层外部的外保温层组成,罐体内水平设置有空心的拌和轴,且拌和轴的一端伸出罐体后通过一旋转接头与一液氮储罐的排气管连接,在拌和轴处于罐体内的部分上分布有若干与拌和轴连通的空心拌和杆,且拌和杆和处于罐体内的拌和轴的表面均布有透气孔,通过这些透气孔将液氮储罐内的液氮送入到罐体内对物料进行急速冷却。
本发明中,所述拌和轴位于罐体外部的轴体上固定设置于从动轮,该从动轮通过该传输皮带将一电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拌和轴,从而带动拌和轴转动。
本发明中,所述湿磨粉碎机的进料斗上方设置有第二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的上端伸出柜体外部,以通过第二进料管向湿磨粉碎机内加入新的物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微柱筛选法为基础,通过对存储的玉米饲料样品进行诱导催发,如果其中存在微量的霉变玉米,那么在诱导催发过程中,黄曲霉菌会大量繁殖,从而产生大量的黄曲霉毒素,这样在采用微柱筛选法检测时能够很容易被检测出来,从而避免了由于霉变少、黄曲霉毒素含量低导致的微柱筛选法不能检测出黄曲霉毒素,进而在动物体内的富集危害食品和人身安全的问题;
2)本发明的核心是,对玉米饲料样品加入培养液进行催发,从而使其内可能存在的黄曲霉菌繁殖,更加容易被检测出来,在进行催发磨粉时,需要对催发和磨粉设备灭菌,从而避免外在的霉菌影响;而且这种催发玉米样品的方法,也能够实现降低饲料样品检测频率的作用,其原理在于:对玉米饲料样品的催发,实际上相当于是在短时间内为霉菌提供最适合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从而使其大量的繁殖,但是实际存储中,存储条件并不有利于霉菌的生长,因此,经过催发处理后的霉菌情况实际上应对于正常存储7-14天的存储状况,也就是说,本发明检测后的结果相当于是正常存储的玉米饲料在7-14天后的霉变状况,基于此,可以有效降低检测的频率,从而降低了检测工作的繁琐性,而且检测玉米饲料样品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也更加的精准;
为了提高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提取效率,采用加入石油醚湿磨的方式对玉米饲料粉末进行磨粉,在此过程中,石油醚能够提取出玉米饲料中的一些有机成分,变相提高了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黄曲霉毒素不溶于石油醚),而且采用液氮处理,在30s内急速冷却至-70℃,由于之前经过浸泡导致细胞吸水,在急速冷却过程中,细胞内的细胞液体积会发生变化,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提高了黄曲霉毒素的提取效率;
3)为了进一步提高黄曲霉菌的繁殖效果,从而缩短催发时间进而减少检测时间并提高检测精度,本发明通过在培养液中加入促发剂来促进黄曲霉菌的繁殖,该促发剂是从绿豆中提取获得的,为了提高其中有效成分的得率,在绿豆研磨成粉后先采用纤维素酶进行酶解破坏其细胞壁结构并酶解其中的纤维素,而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来破坏其中的植物性油脂成分,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期间采用微波处理来破坏细胞结构,使其中的植物性甾醇和油脂成分暴露,最后再利用石油醚提取获得主体为植物性甾醇以及一些未名成分的提取物,这些即为最终的促发剂,经过实验证明,含有植物性甾醇和其它未名成分的混合物能够促进黄曲霉菌的繁殖;该促发剂加入到培养液中时,能够明显的提高黄曲霉菌的繁殖效率,从而缩短了催发的时间,进而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降低了单次检测的时间;
4)为了更加方便工作人员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检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本发明检测方法配套的检测柜,检测柜的柜体内设置有若干隔断空间,这些隔断空间内分别设置玉米粉碎机、湿磨粉碎机、搅拌培养罐、压滤器、过滤器、烘干器、处理罐、索氏提取器、紫外线灯管、微柱层析管、高清数码照相机等设备,通过将这些设备有机的组合成一个整体,实现了玉米饲料样本进入后的磨碎、磨粉、培养液拌合催发、过滤烘干、提取黄曲霉毒素样本、检测和数据图像处理的有机组合,使得一般的工作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后都能很好的掌握本发明的装置进行玉米饲料样品的检测,而且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检测样品与检测人员的接触,不仅提高了检测精度,而且也能够避免人员接触黄曲霉毒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搅拌培养罐、压滤器和湿磨粉碎机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滤器中过滤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压滤器中过滤框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过滤器和烘干器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处理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玉米粉碎机,101、筛网,102、输料管,2、搅拌培养罐,201、驱动电机,202、搅拌器,203、清水注入管,204、培养液注入管,205、抽液管,206、电加热丝Ⅰ,207、抽液泵,208、进液管,3、压滤器,301、蓄水部,302、过滤框,3021、矩形框,3022、滤网,3023、矩形加固边框,3024、滑轨条,303、压滤部,304、橡皮塞,305、按压推杆,306、可伸缩杆,307、拉杆,308、操作杆,309、支撑杆,3010、滑动套,3011、拌销,4、处理罐,401、内加热层,402、外保温层,403、排料管道,404、拌和轴,405、拌和杆,406、进料管道,407、传输皮带,408、从动轮,409、旋转接头,4010、液氮储罐,5、过滤器,501、内套筒,502、液压油缸,503、复位弹簧,504、外套筒,505、导料管,506、条形槽,507、活塞,508、滤框,6、烘干器,601、条状布帘,602、腔体底壁,603、电加热丝Ⅱ,7、索氏提取器,8、微柱层析管,9、湿磨粉碎机,901、进料斗,902、石油醚接入管,903、物料排出口,10、柜体,11、紫外线灯管,12、高清数码照相机,13、智能控制器,14、第二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实施例1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玉米饲料使用前24h,从仓库待使用的玉米饲料中随机抽取玉米饲料样品,对其进行处理后得到粉末样品;
其次,利用有机溶剂对粉末样品进行连续回流提取,从而得到玉米饲料提取液;
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和丙酮以1:2的体积比混合得到;
最后,使玉米饲料提取液通过由氧化铝与硅镁吸附剂组成的微柱层析管,而后利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照射,观察硅镁吸附层上是否出现蓝紫色荧光,并以此为依据判断该批玉米饲料能否使用;
所述对玉米饲料样品进行处理是指,对玉米饲料样品进行催发和磨粉,从而得到粉末样品,具体操作如下:
1)将玉米饲料样品粉碎至粒径小于1mm的细颗粒,而后向其中加入其总质量10%的培养液拌合均匀,并在环境湿度为75%、温度为28℃的遮光无菌环境中发酵培养18h;
所述培养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200g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大约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煮马铃薯块可),而后用多层纱布过滤(一般为八层),得到马铃薯泥,再向马铃薯泥中加入20g琼脂,将两者加热搅拌,待琼脂溶解完后,加入20g葡萄糖,搅拌均匀,冷却后补足蒸馏水至1000毫升,灭菌20分钟即得到培养液;
2)将步骤1)中发酵培养后的细颗粒加水浸泡20min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其质量20%的石油醚,而后进行研磨粉碎从而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混合物;
3)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采用清水冲洗,之后过滤并在70℃条件下烘干得到粉末样品。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预先对粉碎设备、拌和设备、发酵培养设备、过滤设备、研磨粉碎设备均进行消毒杀菌,从而消除设备引入的黄曲霉菌。
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和限定:
如,为了提高最终提取液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以便于更容易被检测出来,对于所述步骤2)中的混合物,先将混合物利用液氮处理,使其在30s内温度急速降低至-70℃,而后将其移入到60℃的密闭环境中加热2min,之后再依次采用石油醚和清水冲洗;
又如,为了提高催发时黄曲霉菌的繁殖生长速率,在每1000ml步骤1)的培养液中加入0.5g的促发剂,所述促发剂从绿豆中提取获得,其提取方法如下:
1)将脱壳后的绿豆研磨粉碎至粒径小于0.5mm的粉末,而后向其中加入水制成粉末质量百分比为50%的糊状物,并使用草酸调节其pH值为5,备用;
2)向步骤1)制备的糊状物中加入纤维素酶和L-半胱氨酸酶解36h,其中,每100g的糊状物中加入6000FPU单位的纤维素酶和0.5g的L-半胱氨酸酶;
3)酶解结束后,向糊状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至50℃,保持20min;
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为糊状物质量的2倍,且在加热过程中,每隔3min向其施加频率为600MHz的微波30s;
4)将加热完毕后的糊状物过滤后,用清水冲洗至pH值为中性,之后再利用石油醚作为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液蒸干即得到促发剂;
再如,为了排除其余有机物质的影响,所述步骤2)中,先向滤渣中加入其质量20%的石油醚,而后再加入其质量20%的乙腈,之后进行研磨粉碎从而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混合物,利用乙腈和石油醚对其中的部分有机溶剂进行粗溶解,从而降低其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实施例2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玉米饲料使用前36h,从仓库待使用的玉米饲料中随机抽取玉米饲料样品,对其进行处理后得到粉末样品;
其次,利用有机溶剂对粉末样品进行连续回流提取,从而得到玉米饲料提取液;
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和丙酮以1:2的体积比混合得到;
最后,使玉米饲料提取液通过由氧化铝与硅镁吸附剂组成的微柱层析管,而后利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照射,观察硅镁吸附层上是否出现蓝紫色荧光,并以此为依据判断该批玉米饲料能否使用;
所述对玉米饲料样品进行处理是指,对玉米饲料样品进行催发和磨粉,从而得到粉末样品,具体操作如下:
1)将玉米饲料样品粉碎至粒径小于1mm的细颗粒,而后向其中加入其总质量20%的培养液拌合均匀,并在环境湿度为85%、温度为35℃的遮光无菌环境中发酵培养24h;
所述培养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200g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大约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煮马铃薯块可),而后用多层纱布过滤(一般为八层),得到马铃薯泥,再向马铃薯泥中加入20g琼脂,将两者加热搅拌,待琼脂溶解完后,加入20g葡萄糖,搅拌均匀,冷却后补足蒸馏水至1000毫升,灭菌20分钟即得到培养液;
2)将步骤1)中发酵培养后的细颗粒加水浸泡30min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其质量40%的石油醚,而后进行研磨粉碎从而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混合物;
3)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采用清水冲洗,之后过滤并在80℃条件下烘干得到粉末样品。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预先对粉碎设备、拌和设备、发酵培养设备、过滤设备、研磨粉碎设备均进行消毒杀菌,从而消除设备引入的黄曲霉菌。
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和限定:
如,为了提高最终提取液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以便于更容易被检测出来,对于所述步骤2)中的混合物,先将混合物利用液氮处理,使其在30s内温度急速降低至-70℃,而后将其移入到60℃的密闭环境中加热2min,之后再依次采用石油醚和清水冲洗;
又如,为了提高催发时黄曲霉菌的繁殖生长速率,在每1000ml步骤1)的培养液中加入1g的促发剂,所述促发剂从绿豆中提取获得,其提取方法如下:
1)将脱壳后的绿豆研磨粉碎至粒径小于0.5mm的粉末,而后向其中加入水制成粉末质量百分比为80%的糊状物,并使用草酸调节其pH值为6,备用;
2)向步骤1)制备的糊状物中加入纤维素酶和L-半胱氨酸酶解48h,其中,每100g的糊状物中加入7000FPU单位的纤维素酶和2g的L-半胱氨酸酶;
3)酶解结束后,向糊状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至60℃,保持30min;
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为糊状物质量的3倍,且在加热过程中,每隔3min向其施加频率为900MHz的微波30s;
4)将加热完毕后的糊状物过滤后,用清水冲洗至pH值为中性,之后再利用石油醚作为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液蒸干即得到促发剂;
再如,为了排除其余有机物质的影响,所述步骤2)中,先向滤渣中加入其质量40%的石油醚,而后再加入其质量30%的乙腈,之后进行研磨粉碎从而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混合物,利用乙腈和石油醚对其中的部分有机溶剂进行粗溶解,从而降低其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实施例3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玉米饲料使用前30h,从仓库待使用的玉米饲料中随机抽取玉米饲料样品,对其进行处理后得到粉末样品;
其次,利用有机溶剂对粉末样品进行连续回流提取,从而得到玉米饲料提取液;
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和丙酮以1:2的体积比混合得到;
最后,使玉米饲料提取液通过由氧化铝与硅镁吸附剂组成的微柱层析管,而后利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照射,观察硅镁吸附层上是否出现蓝紫色荧光,并以此为依据判断该批玉米饲料能否使用;
所述对玉米饲料样品进行处理是指,对玉米饲料样品进行催发和磨粉,从而得到粉末样品,具体操作如下:
1)将玉米饲料样品粉碎至粒径小于1mm的细颗粒,而后向其中加入其总质量15%的培养液拌合均匀,并在环境湿度为80%、温度为32℃的遮光无菌环境中发酵培养21h;
所述培养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200g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大约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煮马铃薯块可),而后用多层纱布过滤(一般为八层),得到马铃薯泥,再向马铃薯泥中加入20g琼脂,将两者加热搅拌,待琼脂溶解完后,加入20g葡萄糖,搅拌均匀,冷却后补足蒸馏水至1000毫升,灭菌20分钟即得到培养液;
2)将步骤1)中发酵培养后的细颗粒加水浸泡25min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其质量30%的石油醚,而后进行研磨粉碎从而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混合物;
3)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采用清水冲洗,之后过滤并在75℃条件下烘干得到粉末样品。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预先对粉碎设备、拌和设备、发酵培养设备、过滤设备、研磨粉碎设备均进行消毒杀菌,从而消除设备引入的黄曲霉菌。
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和限定:
如,为了提高最终提取液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以便于更容易被检测出来,对于所述步骤2)中的混合物,先将混合物利用液氮处理,使其在30s内温度急速降低至-70℃,而后将其移入到60℃的密闭环境中加热2min,之后再依次采用石油醚和清水冲洗;
又如,为了提高催发时黄曲霉菌的繁殖生长速率,在每1000ml步骤1)的培养液中加入0.75g的促发剂,所述促发剂从绿豆中提取获得,其提取方法如下:
1)将脱壳后的绿豆研磨粉碎至粒径小于0.5mm的粉末,而后向其中加入水制成粉末质量百分比为65%的糊状物,并使用草酸调节其pH值为5.5,备用;
2)向步骤1)制备的糊状物中加入纤维素酶和L-半胱氨酸酶解42h,其中,每100g的糊状物中加入6500FPU单位的纤维素酶和1.3g的L-半胱氨酸酶;
3)酶解结束后,向糊状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2.5%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至55℃,保持25min;
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为糊状物质量的2.5倍,且在加热过程中,每隔3min向其施加频率为750MHz的微波30s;
4)将加热完毕后的糊状物过滤后,用清水冲洗至pH值为中性,之后再利用石油醚作为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液蒸干即得到促发剂;
再如,为了排除其余有机物质的影响,所述步骤2)中,先向滤渣中加入其质量30%的石油醚,而后再加入其质量25%的乙腈,之后进行研磨粉碎从而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混合物,利用乙腈和石油醚对其中的部分有机溶剂进行粗溶解,从而降低其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效果对比实验:
为了验证本发明对黄曲霉菌的催发作用,特做以下对比实验:
实验样本的准备:
样本1:称取980g无发霉玉米和20g外表已发霉玉米混合均匀后磨成细粉作为样本1;
样本2:称取980g无发霉玉米和20g外表已发霉玉米混合均匀后磨成细粉,并在温度25℃、空气湿度30%的条件下存放7d作为样本2;
样本3:称取980g无发霉玉米和20g外表已发霉玉米混合均匀后磨成细粉,再向其中加入200g培养液拌合均匀,在温度25℃、空气湿度30%的条件下存放7d作为样本3;
所述培养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200g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大约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煮马铃薯块可),而后用多层纱布过滤(一般为八层),得到马铃薯泥,再向马铃薯泥中加入20g琼脂,将两者加热搅拌,待琼脂溶解完后,加入20g葡萄糖,搅拌均匀,冷却后补足蒸馏水至1000毫升,灭菌20分钟即得到培养液。
样本4:称取980g无发霉玉米和20g外表已发霉玉米混合均匀后磨成细粉,再向其中加入200g培养液和0.25g促发剂拌合均匀,在温度25℃、空气湿度30%的条件下存放7d作为样本4;
所述培养液的制备方法与样本3相同;
所述促发剂从绿豆中提取获得,其提取方法如下:
1)将脱壳后的绿豆研磨粉碎至粒径小于0.5mm的粉末,而后向其中加入水制成粉末质量百分比为65%的糊状物,并使用草酸调节其pH值为5.5,备用;
2)向步骤1)制备的糊状物中加入纤维素酶和L-半胱氨酸酶解42h,其中,每100g的糊状物中加入6500FPU单位的纤维素酶和1.3g的L-半胱氨酸酶;
3)酶解结束后,向糊状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2.5%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至55℃,保持25min;
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为糊状物质量的2.5倍,且在加热过程中,每隔3min向其施加频率为750MHz的微波30s;
4)将加热完毕后的糊状物过滤后,用清水冲洗至pH值为中性,之后再利用石油醚作为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液蒸干即得到促发剂。
样本5:称取980g无发霉玉米和20g外表已发霉玉米混合均匀后磨成细粉,磨粉时分成两步,先磨碎至粒径小于1mm的细颗粒,之后向其中加入200g培养液拌合均匀,并在环境湿度为80%、温度为32℃的遮光无菌环境中发酵培养24h;之后将发酵培养后的细颗粒加水浸泡25min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其质量30%的石油醚,而后进行研磨粉碎从而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混合物,最后将混合物用清水冲洗、过滤并在75℃条件下烘干得到样本5;
所述培养液的制备方法与样本3相同;
所述促发剂的制备方法与样本4相同。
样本6:称取980g无发霉玉米和20g外表已发霉玉米混合均匀后磨成细粉,磨粉时分成两步,先磨碎至粒径小于1mm的细颗粒,之后向其中加入200g培养液拌合均匀,并在环境湿度为80%、温度为32℃的遮光无菌环境中发酵培养24h;之后将发酵培养后的细颗粒加水浸泡25min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其质量30%的石油醚,而后进行研磨粉碎从而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混合物,再将混合物利用液氮处理,使其在30s内温度急速降低至-70℃,而后将其移入到60℃的密闭环境中加热2min,之后再依次采用石油醚和清水冲洗、过滤并在75℃条件下烘干得到样本6;
所述培养液的制备方法与样本3相同;
所述促发剂的制备方法与样本4相同。
样本7:称取980g无发霉玉米和20g外表已发霉玉米混合均匀后磨成细粉,磨粉时分成两步,先磨碎至粒径小于1mm的细颗粒,之后向其中加入200g培养液拌合均匀,并在环境湿度为80%、温度为32℃的遮光无菌环境中发酵培养24h;之后将发酵培养后的细颗粒加水浸泡25min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其质量30%的石油醚和其质量25%的乙腈,而后进行研磨粉碎从而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混合物,最后将混合物用清水冲洗、过滤并在75℃条件下烘干得到样本7;
所述培养液的制备方法与样本3相同;
所述促发剂的制备方法与样本4相同。
分别利用上述微柱筛选法对上述样本检测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如下:样本1为19μg/kg,样本2为36μg/kg,样本3为517μg/kg,样本4为973μg/kg,样本5为490μg/kg,样本6为624μg/kg,样本7为522μg/kg;
对于上述检测结果的分析如下:
1)样本1至样本7都是采用980g无发霉玉米和20g表面已发霉的玉米混合,由于发霉的玉米较少,混合均匀后,从外观上肉眼很难发现其中的发霉玉米,经检测样本1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为19μg/kg;
2)在正常的干燥环境中储存7d后,发霉玉米的黄曲霉菌会有微量的增长,表现在于样本2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为36μg/kg,但是从外观上看,如果不是有针对性翻找的话,仍然不会注意到发霉玉米的存在;
3)在将玉米磨粉后与培养液拌合均匀后堆放7d,等于是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相对良好的培养基质,从而使霉菌的数量大量增长,表现在样本3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为517μg/kg;
4)在同样的条件下,通过加入促发剂,能够进一步提高黄曲霉菌的生长速率,这就是样品4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973μg/kg)远大于样本3中黄曲霉毒素含量(517μg/kg)的原因;
5)样本5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为490μg/kg,其与样本3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相差不多(517μg/kg),这个数据表明,本发明通过第一次磨粉后混合发酵培养24h,再利用石油醚与其混合后湿磨二次粉碎后得到的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与经过7d放置后的黄曲霉毒素相差不多,但是时间上来说,只是处理了24h,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为玉米饲料正常放置七天左右时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作出预估和判断;
6)样本6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为624μg/kg,其含量大于样本5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也就是说,通过液氮低温急速冷却处理,能够使黄曲霉毒素更好地释放出来,进而被检测出来;
7)样本7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为522μg/kg,其含量略高于样本5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也就是说,通过在湿磨时加入乙腈,能够排除其他有机物质的干扰,提高黄曲霉毒素检测的值。
以上各实施例可以采用本发明配套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柜来进行检测:
如图1-6所示,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包括内部具有多个隔断空间的柜体10,且柜体10的侧面具有打开以显示出内部隔断空间的柜门;在柜体10的隔断空间内分别设置有对玉米饲料样品粗磨粉碎的玉米粉碎机1、对粉碎后玉米样品二次细磨的湿磨粉碎机9、从玉米样品中获得提取液的索氏提取器7、用于吸附玉米样品提取液中黄曲霉毒素的由氧化铝与硅镁吸附剂组成的微柱层析管8以及向微柱层析管8发射365nm波长紫外线的紫外线灯管11,其中,二次细磨后的玉米样品粉末经过过滤烘干后送入索氏提取器7内,并利用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得到玉米样品提取液,该玉米样品提取液再注入到微柱层析管8内,打开紫外线灯管11后,利用高清数码照相机12拍摄微柱层析管8的照片,并利用数据线将拍摄的照片传递给智能控制器13,智能控制器13利用其安装的软件对照片分析,从而判断出玉米样品提取液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所述柜体10内的隔断空间内还分别设置有搅拌培养罐2和压滤器3,其中,玉米粉碎机1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倾斜的筛网101,筛网101的最低点延伸出柜体10外部,从而将不符合规格的玉米颗粒筛出后进行二次粉碎或直接用作饲料,筛网101的下方倾斜设置有承接并引导筛下料进入搅拌培养罐2内的输料管102,该输料管102为弧形管,而且其两侧设置有倾斜翼板,用于承接筛网101的筛下料,所述搅拌培养罐2为封闭的罐体,在其内设置有由驱动电机201带动的搅拌器202,该搅拌器202为一根水平设置的搅拌轴,在搅拌轴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搅拌杆,用于将罐体内的玉米颗粒与培养液拌合均匀;罐体的上部分别设置有清水注入管203和培养液注入管204,两根管道的端部均伸出柜体10外部,且培养液注入管204的末端伸入到罐体内,在罐体底部的外壁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罐体内物料的电加热丝Ⅰ206;在搅拌培养罐2上方的隔断空间内设置有抽液泵207,该抽液泵207通过伸入到罐体内底部的抽液管205将罐体内的流体物料抽出,并通过进液管208送入到压滤器3内;
所述压滤器3的主体为一垂直设置的矩形封闭筒体,筒体的中部设置有从侧面抽出的过滤框302,且过滤框302将筒体分隔为相分离的上部压滤部303和下部蓄水部301,,蓄水部301底部可以设置带阀门的排水管,用于将内部的水排出;在压滤部303的底部和蓄水部301的顶部均设置有矩形加固边框3023,通过矩形加固边框3023与过滤框302滑动配合实现对筒体的封闭,在压滤部302内设置有推杆305带动的橡皮塞304,所述进液管208将流体物料送入到压滤部303内后,通过按压推杆305,使橡皮塞304向下运动,从而实现压滤功能,滤液在蓄水部301内存储,滤渣分布在过滤框302的滤网3022表面;
所述过滤框302包括四块板围成的矩形框3021,这四块板其中有一块高度远低于另外三块,从而使矩形框3021翻转时,滤渣从这一块板上方翻落到进料斗901内,且高度低的这块板与拉杆307和可伸缩杆306平行,其顶部和底部设置滑轨条3024,且其底部用滤网3022封闭,该矩形框3021相对的两条侧边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滑轨条3024,并通过这些滑轨条3024与压滤部303底部的矩形加固边框3023和蓄水部301顶部的矩形加固边框3023滑动配合连接,在矩形框3021另外两条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可伸缩杆306和拉杆307,其中,可伸缩杆306的一端与隔断空间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矩形框3021转动连接,拉杆307的一端固定在矩形框3021上,另一端穿过一滑动套3010后设置有拌销3011,所述滑动套3010设置在一支撑杆309的端部,以保持拉杆307水平滑动运动从而将矩形框3021拉出压滤器3;所述拉杆307上设置有一伸出柜体10外部的操作杆308,通过左右水平拉动该操作杆308带动矩形框3021拉出或进入压滤器3,且在将矩形框3021拉出到极限位置时,矩形框3021处于湿磨粉碎机9的进料斗901上方,通过翻转操作杆308,带动矩形框3021水平翻转将其上的滤渣倒入进料斗901内。
以上为黄曲霉毒素检测柜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限定,从而得出以下几种优化的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
在本方案中,其主体结构与基本实施方式相同,区别在于,对湿磨粉碎机9和过滤器5的结构进行了限定,所述湿磨粉碎机9上设置有用于向内部加入石油醚的石油醚接入管902以及用于向其中注入冲洗水的冲洗水管,磨粉后的粉料和石油醚混合物通过湿磨粉碎机9底部的物料排出口903进入到过滤器5内过滤;
所述过滤器5包括一端开口的外套筒504和两端封闭且与外套筒504滑动连接的内套筒501,在外套筒504底部设置有复位弹簧503,复位弹簧503与内套筒501处于外套筒504内的一端连接,当复位弹簧503处于自由状态时,内套筒501处于外套筒501外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条形槽506,在该条形槽506内设置有与物料排出口903连接的导料管505,用于将粉料和石油醚的混合物导入内套筒501内,在内套筒501远离复位弹簧503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滤框508,滤框508内部设置有过滤用的滤布;在外套筒504外部设置有一液压油缸502,该液压油缸502的活塞杆与外套筒504和内套筒501的中轴线平行,且其自由端穿过外套筒504后与内套筒501内部的活塞507连接,通过液压油缸502活塞杆的伸出推动活塞507向前运动挤压混合物,从而使混合物中的滤液通过滤框508内的滤布排出,滤渣留在滤布表面,实现过滤。
改进方案二
本方案是在改进方案一的基础上,对烘干器6所做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内套筒501的运动方向上设有烘干器6,该烘干器6包括一封闭的腔体,在腔体的内壁设置有电加热丝Ⅱ603,腔体具有一朝向内套筒501的开口,且在开口上设置有遮挡开口的条状布帘601,所述液压油缸502推动活塞507至内套筒501的端部时继续伸长,从而带动内套筒501向前运动,并在液压油缸502的活塞杆伸出到极限位置时,内套筒501上的滤框508处于烘干器6的腔体内进行加热。在加热完毕后,液压油缸502带动活塞杆缩回,内套筒501在复位弹簧503的作用下脱离烘干器6的腔体,之后打开并取下滤框508,从而得到烘干后的粉末。滤框508实际上为与内套筒501外壁形状贴合的弧形框,该弧形框的中间安装有滤布,弧形框与内套筒501可拆卸连接。
改进方案三
本方案是在改进方案二的基础上,对烘干器6细节结构的一种限定,所述烘干器6的腔体底壁602为倾斜结构,自开口处向腔体内部逐渐增高,便于内套筒501内的滤液排出。
改进方案四
在本改进方案中,主体结构与基本实施方式相同,区别在于,经过所述湿磨粉碎机9二次细磨后的玉米样品粉末先送入到处理罐4内经过处理,而后再经过滤烘干后送入索氏提取器7内进行提取,所述处理罐4包括封闭的罐体,在罐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注入物料的进料管道406和排出物料的排料管道403,罐体的侧壁由具有电加热丝的内加热层401和设置在内加热层401外部的外保温层402组成,罐体内水平设置有空心的拌和轴404,且拌和轴404的一端伸出罐体后通过一旋转接头409与一液氮储罐4010的排气管连接,在拌和轴404处于罐体内的部分上分布有若干与拌和轴404连通的空心拌和杆405,且拌和杆405和处于罐体内的拌和轴404的表面均布有透气孔,通过这些透气孔将液氮储罐4010内的液氮送入到罐体内对物料进行急速冷却。
改进方案五
本方案是在改进方案四的基础上,对拌合轴404所做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拌和轴404位于罐体外部的轴体上固定设置于从动轮408,该从动轮408通过该传输皮带407将一电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拌和轴404,从而带动拌和轴404转动。
改进方案六
在本改进方案中,主体结构与基本实施方式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湿磨粉碎机9的进料斗901上方设置有第二进料管14,第二进料管14的上端伸出柜体10外部,以通过第二进料管14向湿磨粉碎机9内加入新的物料。第二进料管14伸出柜体10的一端上具有密封端盖。第二进料管14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粉碎研磨其它的物质,比如从绿豆中提取促发剂时对绿豆的研磨粉碎。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如玉米粉碎机1、湿磨粉碎机9、索氏提取器7、由氧化铝与硅镁吸附剂组成的微柱层析管8以及发射365nm波长紫外线的紫外线灯管11等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常规选择的,不涉及到本发明的创造点,在此不一一赘述。
另外,本发明中柜体10的隔断空间设置成多行,每一行根据需要设置出不同的隔断空间,而且每个空间的大小和位置根据所设置仪器部件的大小进行适应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将各种设备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不仅便于操作使用,而且节省了用地;
除此之外,本发明中,通过在搅拌培养罐2、处理罐4、烘干器6内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这些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智能控制器13连接,从而将检测的温度传递给智能控制器13,智能控制器13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通过继电器开关分别控制各电加热丝加热的功率,从而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

Claims (9)

1.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包括内部具有多个隔断空间的柜体(10),且柜体(10)的侧面具有打开以显示出内部隔断空间的柜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柜体(10)的隔断空间内分别设置有对玉米饲料样品粗磨粉碎的玉米粉碎机(1)、对粉碎后玉米样品二次细磨的湿磨粉碎机(9)、从玉米样品中获得提取液的索氏提取器(7)、用于吸附玉米样品提取液中黄曲霉毒素的由氧化铝与硅镁吸附剂组成的微柱层析管(8)以及向微柱层析管(8)发射365nm波长紫外线的紫外线灯管(11),其中,二次细磨后的玉米样品粉末经过过滤烘干后送入索氏提取器(7)内,并利用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得到玉米样品提取液,该玉米样品提取液再注入到微柱层析管(8)内,打开紫外线灯管(11)后,利用高清数码照相机(12)拍摄微柱层析管(8)的照片,并利用数据线将拍摄的照片传递给智能控制器(13),智能控制器(13)利用其安装的软件对照片分析,从而判断出玉米样品提取液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所述柜体(10)内的隔断空间内还分别设置有搅拌培养罐(2)和压滤器(3),其中,玉米粉碎机(1)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倾斜的筛网(101),筛网(101)的最低点延伸出柜体(10)外部,从而将不符合规格的玉米颗粒筛出后进行二次粉碎或直接用作饲料,筛网(101)的下方倾斜设置有承接并引导筛下料进入搅拌培养罐(2)内的输料管(102),该输料管(102)为弧形管,而且其两侧设置有倾斜翼板,用于承接筛网(101)的筛下料,所述搅拌培养罐(2)为封闭的罐体,在其内设置有由驱动电机(201)带动的搅拌器(202),该搅拌器(202)为一根水平设置的搅拌轴,在搅拌轴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搅拌杆,用于将罐体内的玉米颗粒与培养液拌合均匀;罐体的上部分别设置有清水注入管(203)和培养液注入管(204),两根管道的端部均伸出柜体(10)外部,且培养液注入管(204)的末端伸入到罐体内,在罐体底部的外壁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罐体内物料的电加热丝Ⅰ(206);在搅拌培养罐(2)上方的隔断空间内设置有抽液泵(207),该抽液泵(207)通过伸入到罐体内底部的抽液管(205)将罐体内的流体物料抽出,并通过进液管(208)送入到压滤器(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器(3)的主体为一垂直设置的矩形封闭筒体,筒体的中部设置有从侧面抽出的过滤框(302),且过滤框(302)将筒体分隔为相分离的上部压滤部(303)和下部蓄水部(301),蓄水部(301)底部可以设置带阀门的排水管,用于将内部的水排出;在压滤部(303)的底部和蓄水部(301)的顶部均设置有矩形加固边框(3023),通过矩形加固边框(3023)与过滤框(302)滑动配合实现对筒体的封闭,在压滤部内设置有推杆(305)带动的橡皮塞(304),所述进液管(208)将流体物料送入到压滤部(303)内后,通过按压推杆(305),使橡皮塞(304)向下运动,从而实现压滤功能,滤液在蓄水部(301)内存储,滤渣分布在过滤框(302)的滤网(3022)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302)包括四块板围成的矩形框(3021),这四块板其中有一块高度远低于另外三块,从而使矩形框(3021)翻转时,滤渣从这一块板上方翻落到进料斗(901)内,且高度低的这块板与拉杆(307)和可伸缩杆(306)平行,其顶部和底部设置滑轨条(3024),且其底部用滤网(3022)封闭,该矩形框(3021)相对的两条侧边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滑轨条(3024),并通过这些滑轨条(3024)与压滤部(303)底部的矩形加固边框(3023)和蓄水部(301)顶部的矩形加固边框(3023)滑动配合连接,在矩形框(3021)另外两条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可伸缩杆(306)和拉杆(307),其中,可伸缩杆(306)的一端与隔断空间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矩形框(3021)转动连接,拉杆(307)的一端固定在矩形框(3021)上,另一端穿过一滑动套(3010)后设置有拌销(3011),所述滑动套(3010)设置在一支撑杆(309)的端部,以保持拉杆(307)水平滑动运动从而将矩形框(3021)拉出压滤器(3);所述拉杆(307)上设置有一伸出柜体(10)外部的操作杆(308),通过左右水平拉动该操作杆(308)带动矩形框(3021)拉出或进入压滤器(3),且在将矩形框(3021)拉出到极限位置时,矩形框(3021)处于湿磨粉碎机(9)的进料斗(901)上方,通过翻转操作杆(308),带动矩形框(3021)水平翻转将其上的滤渣倒入进料斗(9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磨粉碎机(9)上设置有用于向内部加入石油醚的石油醚接入管(902)以及用于向其中注入冲洗水的冲洗水管,磨粉后的粉料和石油醚混合物通过湿磨粉碎机(9)底部的物料排出口(903)进入到过滤器(5)内过滤;
所述过滤器(5)包括一端开口的外套筒(504)和两端封闭且与外套筒(504)滑动连接的内套筒(501),在外套筒(504)底部设置有复位弹簧(503),复位弹簧(503)与内套筒(501)处于外套筒(504)内的一端连接,当复位弹簧(503)处于自由状态时,内套筒(501)处于外套筒外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条形槽(506),在该条形槽(506)内设置有与物料排出口(903)连接的导料管(505),用于将粉料和石油醚的混合物导入内套筒(501)内,在内套筒(501)远离复位弹簧(503)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滤框(508),滤框(508)内部设置有过滤用的滤布;在外套筒(504)外部设置有一液压油缸(502),该液压油缸(502)的活塞杆与外套筒(504)和内套筒(501)的中轴线平行,且其自由端穿过外套筒(504)后与内套筒(501)内部的活塞(507)连接,通过液压油缸(502)活塞杆的伸出推动活塞(507)向前运动挤压混合物,从而使混合物中的滤液通过滤框(508)内的滤布排出,滤渣留在滤布表面,实现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501)的运动方向上设有烘干器(6),该烘干器(6)包括一封闭的腔体,在腔体的内壁设置有电加热丝Ⅱ(603),腔体具有一朝向内套筒(501)的开口,且在开口上设置有遮挡开口的条状布帘(601),所述液压油缸(502)推动活塞(507)至内套筒(501)的端部时继续伸长,从而带动内套筒(501)向前运动,并在液压油缸(502)的活塞杆伸出到极限位置时,内套筒(501)上的滤框(508)处于烘干器(6)的腔体内进行加热,在加热完毕后,液压油缸(502)带动活塞杆缩回,内套筒(501)在复位弹簧(503)的作用下脱离烘干器(6)的腔体,之后打开并取下滤框(508),从而得到烘干后的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器(6)的腔体底壁(602)为倾斜结构,自开口处向腔体内部逐渐增高,便于内套筒(501)内的滤液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细磨后的玉米样品粉末先送入到处理罐(4)内经过处理,而后再经过滤烘干后送入索氏提取器(7)内进行提取,所述处理罐(4)包括封闭的罐体,在罐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注入物料的进料管道(406)和排出物料的排料管道(403),罐体的侧壁由具有电加热丝的内加热层(401)和设置在内加热层(401)外部的外保温层(402)组成,罐体内水平设置有空心的拌和轴(404),且拌和轴(404)的一端伸出罐体后通过一旋转接头(409)与一液氮储罐(4010)的排气管连接,在拌和轴(404)处于罐体内的部分上分布有若干与拌和轴(404)连通的空心拌和杆(405),且拌和杆(405)和处于罐体内的拌和轴(404)的表面均布有透气孔,通过这些透气孔将液氮储罐(4010)内的液氮送入到罐体内对物料进行急速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拌和轴(404)位于罐体外部的轴体上固定设置于从动轮(408),该从动轮(408)通过传输皮带(407)将一电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拌和轴(404),从而带动拌和轴(404)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磨粉碎机(9)的进料斗(901)上方设置有第二进料管(14),第二进料管(14)的上端伸出柜体(10)外部,以通过第二进料管(14)向湿磨粉碎机(9)内加入新的物料,第二进料管(14)伸出柜体(10)的一端上具有密封端盖。
CN202011309698.7A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 Active CN112362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9698.7A CN112362607B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9698.7A CN112362607B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
CN201811443638.7A CN109540823B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43638.7A Division CN109540823B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2607A CN112362607A (zh) 2021-02-12
CN112362607B true CN112362607B (zh) 2023-07-25

Family

ID=658509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4363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40823B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CN202011309698.7A Active CN112362607B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4363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40823B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95408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3993B (zh) * 2021-02-22 2022-07-22 汕头市天悦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粮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免疫试剂盒
CN113109112A (zh) * 2021-04-02 2021-07-13 安徽科技学院 一种高粱花叶病毒分离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77607A (ja) * 2011-02-25 2012-09-13 National Agriculture & Food Research Organization アフラトキシン検知方法、アフラトキシン検知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651899A (zh) * 2016-04-08 2016-06-08 云南健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灵敏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6153785A (zh) * 2015-04-09 2016-11-23 上海磐合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曲霉毒素在线进样分析方法
CN107561273A (zh) * 2017-08-29 2018-01-09 联合益康(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m1的时间分辨荧光试纸条及其应用
WO2018161905A1 (zh) * 2017-03-07 2018-09-13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同步检测黄曲霉毒素b1等五种真菌毒素混合污染的免疫层析时间分辨荧光试剂盒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9142A2 (de) * 2001-06-01 2002-12-12 Wilhelm Holzapfel Actinomyceten zum abbau von aflatoxin b1, ochratoxin a und/oder zearalenon
CN1696696A (zh) * 2004-05-12 2005-11-16 成都诺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黄曲霉主要毒素总量测试剂盒及测定方法
US8563934B2 (en) * 2010-09-10 2013-10-22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Method and detection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aflatoxin in corn with fluorescence spectra
US9512461B1 (en) * 2010-09-30 2016-12-0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Detection of aflatoxins and aflatoxic aspergilli in natural fungal bouquets
CN103604902B (zh) * 2013-12-06 2016-02-17 张淑金 谷物和食品中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方法
CN204933601U (zh) * 2015-08-01 2016-01-06 张振国 一种带有预粉碎功能的高效饲料粉碎机
CN105334199A (zh) * 2015-11-19 2016-02-17 无锡百奥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
CN205426867U (zh) * 2016-03-22 2016-08-03 伊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黄曲霉毒素微柱筛选检测装置
CN106018648B (zh) * 2016-07-13 2018-01-16 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 一种检测霉变烟叶中12种霉菌毒素浓度的方法
CN207351967U (zh) * 2017-10-23 2018-05-11 平顶山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 一种实验室检测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装置
CN108034590A (zh) * 2017-12-11 2018-05-15 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猴头菌的培养基、生物转化菌丝体、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及其用途
CN108037204A (zh) * 2017-12-19 2018-05-15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饲料中林可霉素含量的测定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77607A (ja) * 2011-02-25 2012-09-13 National Agriculture & Food Research Organization アフラトキシン検知方法、アフラトキシン検知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153785A (zh) * 2015-04-09 2016-11-23 上海磐合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曲霉毒素在线进样分析方法
CN105651899A (zh) * 2016-04-08 2016-06-08 云南健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灵敏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及其应用
WO2018161905A1 (zh) * 2017-03-07 2018-09-13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同步检测黄曲霉毒素b1等五种真菌毒素混合污染的免疫层析时间分辨荧光试剂盒及应用
CN107561273A (zh) * 2017-08-29 2018-01-09 联合益康(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m1的时间分辨荧光试纸条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0823A (zh) 2019-03-29
CN112362607A (zh) 2021-02-12
CN109540823B (zh) 2020-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62607B (zh) 一种饲养场存储玉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柜
Zalacain et al. Optimisation of 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gallotannins from sumac leaves
CN102980961B (zh) 鳗鱼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残留物检测的前处理方法
EP2103309A2 (de) Verfahren zur Extraktion und zum Nachweis von fettlöslichen Inhaltsstoffen aus biologischen Materialien
CN108008026B (zh) 一种山楂丸中13种着色剂同步检测的方法
CN109369732B (zh) 一种高品质橄榄油加工及废弃果渣循环利用方法
CN209727779U (zh) 一种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装置
CN109396160A (zh) 一种餐厨垃圾生物处理工艺
CN104798981B (zh) 一种利用碱性蛋白酶和角蛋白酶制备羽毛蛋白粉的方法
CN109406236A (zh) 一种玉米中赤霉烯酮检测用样品处理柜及处理方法
CN107874253A (zh) 一种富含γ‑亚麻酸的螺旋藻糖脂制备方法
CN110220865A (zh) 全株青贮玉米营养成分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与应用
CN209280403U (zh) 一种玉米中赤霉烯酮检测用样品处理柜
CN103898188A (zh) Lc-ms研究稻瘟病菌代谢组学的样品制备及检测方法
CN105461822B (zh) 一种提取蚕沙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CN111748478B (zh) 一种微藻破壁加工方法及其应用
CN101915688A (zh) 一种蔬菜中乐果残留检测预处理方法
CN110746514B (zh) 一种黑果枸杞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CN105001284B (zh) 一种紫小麦麦麸花色苷提取方法
CN109596730B (zh) 一种同时测定脂肪食品样品中的激素和抗生素的方法
CN102942986A (zh) 一种玉米胚芽油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的控制方法
CN112056352A (zh) 一种富含类胡萝卜素蛹虫草饼干的制备方法
CN114075492A (zh) 一种碱蓬酒及其酿造设备
Kumar et al. Advanced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 for the analysis of sugars extracted from the Peels of Black Grape (Vitis vinifera L.)
CN117871741B (zh) 一种薄壳山核桃中甲维盐提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Huasong

Inventor after: Qin Ruifeng

Inventor after: Xu Xiangyang

Inventor after: Ye Hongyan

Inventor after: Song Xiaohong

Inventor after: Wang Juanjuan

Inventor after: Wang Lei

Inventor after: Zhang Aichao

Inventor after: Liu Renhui

Inventor after: Liu Pengju

Inventor after: Wang Cunzhi

Inventor before: Li Huasong

Inventor before: Ye Hongyan

Inventor before: Song Xiaoh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uanjuan

Inventor before: Wang Lei

Inventor before: Zhang Aichao

Inventor before: Liu Renhu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