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2376B - 电动机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2376B
CN112352376B CN201980006299.2A CN201980006299A CN112352376B CN 112352376 B CN112352376 B CN 112352376B CN 201980006299 A CN201980006299 A CN 201980006299A CN 112352376 B CN112352376 B CN 1123523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phase
motor
phase line
imped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62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2376A (zh
Inventor
泷井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 Mhi Pla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 Mhi Pla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 Mhi Pla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U Mhi Pla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52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2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2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2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5/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two or more electric motors
    • H02P5/7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two or more electric motor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ac dynamo-electric motor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含逆变器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即使受到周围的导体、磁性体、电介质的影响也能够通过得到阻抗匹配来防止电流/电压的反射。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第1动力线(41),其向第1电动机(3A)供给驱动电力;第2动力线(42),其向第2电动机(3B)供给驱动电力;第1逆变器电路(15A),其向第1动力线(41)供给驱动电力;第2逆变器电路(15B),其向第2动力线(42)供给驱动电力;传输线路(44u、44v、44w),其由U相线(41u)和U’相线(42u)、V相线(41v)和V’相线(42v)以及W相线(41w)和W’相线(42w)的各个线路的组合构成;以及阻抗电路(51),其与传输线路(44u、44v、44w)进行阻抗匹配。传输线路(44u、44v、44w)的各个线路隔着绝缘体而配置。

Description

电动机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逆变器对电动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的电动机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多个注射装置的螺杆前进后退用的伺服电动机、多个合模装置的模开闭用的伺服电动机由包含逆变器的电动机驱动装置来控制其驱动。在基于逆变器驱动的电动机系统中,由设置于逆变器的开关元件来控制输出电压波形,经由线缆向伺服电动机供给电力。
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浪涌抑制电路,其与经由线缆从多级逆变器被供给电力的电动机的受电端连接。该浪涌抑制电路具有串联电路,该串联电路由第1电阻和第1 电容器串联连接而成,该第1电阻和第1电容器的值被设定为减少由电动机的受电端的阻抗不匹配引起的反射。该串联电路的一端与电动机的受电端连接,并且串联电路的另一端与多级逆变器的直流电压的中性点连接。这里所说的连接是指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37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提案中,如果满足理想的条件,则不仅对于浪涌电压的对称成分,对于浪涌电压的零相成分也能够发挥浪涌的抑制效果,并且能够抑制通过浪涌抑制电路的漏电流流向地,能够降低漏电流。
在专利文献1中,使线缆(14)的U相线、V相线、W相线的特性阻抗与浪涌抑制电路的RN1、RN2、RN3的阻抗值一致。专利文献1的目的在于,通过实现阻抗匹配,防止电流、电压的反射,降低泄漏电流。但是,当将专利文献1应用于实际的电力电路时,则想到以下的课题。另外,专利文献1中所说的阻抗匹配是指使布线 (U相线、V相线、W相线)的特性阻抗与连接在布线的末端的负载电路(浪涌抑制电路)的阻抗一致。
另一方面,当电力在传输线路中传输时,存在电压与电流呈一定的比例的性质,一般将该比例称为特性阻抗。
课题1:通常,在单线线缆的情况下,电场或磁场沿单线的半径方向(放射方向) 展开,但在线缆的周围没有成为电或磁的屏蔽体的导体、磁性体、电介质的情况下,沿线缆的半径方向传播的电力线、磁力线无限远地扩展。并且,单线线缆的特性阻抗在自身发出的电力线、磁力线被阻碍或吸收时发生变动。
因此,要想确定在决定单线线缆的特性阻抗方面为主要参数的线缆电感和线缆电容,需要考虑沿着线缆延长方向包含在与线缆半径相比相当宽的半径方向的范围内的周围的导体、磁性体、电介质的影响。因此,在不包含针对周围的导体、磁性体、电介质的影响的对策的专利文献1中,难以预先规定线缆14的U相线、V相线、W相线的特性阻抗的值。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受到由线缆的铺设状态引起的周围的导体、磁性体、电介质的配置的影响,特性阻抗为变动值,从而可防反射的阻抗匹配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课题2:并且,如果线缆14的周围的导体、磁性体、电介质不均匀地影响U相线、V相线、W相线,则特性阻抗的变动不一定相对于U相线、V相线、W相线均匀地产生。在该情况下,U相线、V相线、W相线的特性阻抗不同,并且难以分别确定各自的阻抗值,因此能够防反射的阻抗匹配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课题3:在线缆14的U相线、V相线、W相线的周围存在导体、磁性体、电介质意味着存在对地杂散电容,当电压/电流在线缆14的U相线、V相线、W相线中传播时,其一部分被对地杂散电容充放电。当然,零相电压/电流的一部分也被对地杂散电容充放电。另一方面,对地杂散电容和浪涌抑制电路处于并联关系,流过对地杂散电容的一部分电压/电流绕过浪涌抑制电路。也就是说,无法充分发挥浪涌抑制电路的效果,无法防止零相电压/电流的反射。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含逆变器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即使受到周围的导体、磁性体、电介质的影响,也能够通过得到阻抗匹配来防止电流/电压的反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第1电动机和第2电动机,它们被三相交流电驱动;第1动力线,其向第1电动机供给驱动电力,包含U相线、V相线和W相线;以及第2动力线,其向第2电动机供给驱动电力,包含U’相线、V’相线和W’相线。
并且,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第1逆变器电路,其向第1动力线供给驱动电力;以及第2逆变器电路,其向第2动力线供给驱动电力。
并且,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还具有:传输线路,其由U相线和U’相线、V 相线和V’相线以及W相线和W’相线的各个线路的组合构成;以及阻抗电路,其与传输线路进行阻抗匹配。该传输线路的各个线路隔着绝缘体而配置。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优选第1逆变器电路和第2逆变器电路对U相线和U’相线、V相线和V’相线以及W相线和W’相线分别施加彼此反相的电压,控制成在U相线和U’相线、V相线和V’相线以及W相线和W’相线中分别流过反向的电流,对第1电动机和第2电动机进行同步驱动。
本发明的阻抗电路优选设置在第1电动机的第1中性点与第2电动机的第2中性点之间。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将第1电动机和第2电动机各自的受电端与传输线路连接起来的区间中,阻抗电路被设置为将传输线路的对应的相和相连接起来。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优选第1电动机的第1驱动轴和第2电动机的第 2驱动轴是共用的。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优选具有与阻抗电路串联连接的阻塞滤波器、和与阻抗电路并联连接的旁路滤波器中的一方或双方来作为损耗降低电路。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优选具有阻塞滤波器和旁路滤波器中的一方或双方,阻塞滤波器包含并联连接的电容器和电感器,旁路滤波器包含串联连接的电容器和电感器。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优选在阻塞滤波器和旁路滤波器的一方或双方中,串联连接有电感器和双向开关。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优选具有与多个阻抗电路分别对应的、特性不同的多个损耗降低电路。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优选与第1电动机的第1中性点和第2电动机的第2中性点连接、并从第1中性点和第2中性点额外地引出的中性线构成传输线路,在该传输路径中设置有阻抗电路。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优选具有:主路径,其由连接第1逆变器电路和第1电动机以及连接第2逆变器电路和第2电动机的传输线路构成;以及副路径,其由从主路径分支的传输线路构成,阻抗电路设置于副路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在构成第1动力线的U相线、V相线以及W相线和构成第2动力线的U’相线、V’相线以及W’相线中,U相线和U’相线、V 相线和V’相线以及W相线和W’相线构成传输线路。本发明通过使阻抗电路与这些传输线路连接,即使受到周围的导体等的影响,也能够通过稳定地得到阻抗匹配而防止电流/电压的反射。特别是通过将本发明的传输线路应用于由于流过大电流而在周围产生强的电场或磁场、因此自身也强烈地受到周围的电或磁的影响而特性阻抗的变动较大的动力线,能够实现容易且高精度的阻抗匹配,能够有效地防反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1-1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1-2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第1-2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阻塞滤波器的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旁路滤波器的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双向开关的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阻抗电路的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另一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另一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另一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又一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再一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其他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第9实施方式的多芯线缆的截面的例子的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第9实施方式的扁平线缆的截面的例子的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第9实施方式的其他扁平线缆的截面的例子的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三相交流电动机的优选线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装置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第1实施方式包含第1-1方式和第1-2方式。并且,作为将分别与第1动力线41和第2动力线42对应的交流相所流过的线路组合起来并隔着绝缘体相邻配置的传输线路的例子,使用平行双线来进行说明。第1-1方式和第1-2方式除了将阻抗电路51与传输线路44u、44v、44w直接或间接连接的位置不同之外,电路结构均相同。因此,以下,在对第1-1方式的整体的电路结构进行了说明之后,以与第1-1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1-2方式进行说明。
[第1-1方式]
第1-1方式的电动机的驱动装置10将从三相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并进一步将转换后的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而供给到三相交流电动机。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三相交流电动机为伺服电动机的例子,但本发明的三相交流电动机并不限于伺服电动机。本发明例如被应用于感应电动机、同步电动机、PM (Permanent Magnet:永磁)电动机等可由逆变器电路驱动的三相交流电动机、致动器或发电机。
[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第1-1方式的驱动装置10具有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这两台电动机,并且与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这两台电动机分别对应地设置有第1逆变器电路15A和第2逆变器电路15B。以下,在不需要区分第1电动机3A 和第2电动机3B这两者的情况下,仅标记为电动机3,在需要区分这两者的情况下,标记为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对于第1逆变器电路15A和第2逆变器电路15B以及其他要素,也同样地进行处理。
另外,在图1中,标注了标号43的由虚线的椭圆包围的多根电线意味着由多芯线缆构成。并且,标号43是成对记载的,而这意味着成对的标号43之间由多芯线缆构成。之后的图8、图9等也同样如此。
逆变器电路15接受直流电流而对电动机3进行驱动。该直流电流通常是由将从三相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的转换器供给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转换器、平滑电容器等设备介于逆变器电路15与电源之间。
并且,驱动装置10具有对逆变器电路15进行控制的逆变器控制部17。逆变器控制部17对构成逆变器电路15的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16w的接通和断开进行控制。在图1中示出了通过单一的逆变器控制部17来控制第1逆变器电路15A和第2逆变器电路15B这两者,但也可以区分为与第1逆变器电路15A对应的逆变器控制部和与第2逆变器电路15B对应的逆变器控制部。
逆变器控制部17对分别构成第1逆变器电路15A和第2逆变器电路15B的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16w的接通和断开进行控制,使得向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供给彼此相反相位的交流电流。
逆变器控制部17检测电动机3的电流,并且在设置有平滑电容器的情况下检测平滑电容器的电压,对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16w的接通和断开进行控制。
并且,逆变器控制部17对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动作彼此进行同步控制。
[电动机3]
电动机3由三相交流的伺服电动机构成,如图1所示,具有三个线圈31u、31v、 31w和定子32,该三个线圈31u、31v、31w分别由绕组构成,该定子32由卷绕有线圈31u、31v、31w的导电体构成。电动机3除了具有线圈31u、31v、31w以及定子 (stator)32之外,还具有在定子32的内侧被设置成能够旋转的转子(rotor)等,但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第2实施方式之后也同样如此。转子有时由永久磁铁构成,有时由线圈、筐构成。
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具有相同的规格,其动作被彼此同步控制。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通过第1电动机3A的定子32和第2电动机3B的定子 32而电导通。在图1中,作为一例,示出了使第1电动机3A的定子32和第2电动机3B的定子32电导通的导体接地到地E的例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防止因切换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16w的接通和断开的开关等而产生的噪声向外部流出的情况下,即使不接地也没有障碍。
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分别经由三个线圈31u、31v、31w合流的第1 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而与阻抗电路51连接。
[逆变器电路15(15A,15B)]
如图1所示,逆变器电路15构成为包含与电动机3所具有的u相、v相、w相的线圈31u、31v、31w分别对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16w。在逆变器电路 15中,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16w分别各设置一对,被区分为配置在图中上侧的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16w和配置在图中下侧的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 16w。
逆变器电路15将通过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16w的开关(即接通和断开) 而生成的驱动电流作为逆变器电路输出而供给到线圈31u、31v、31w。
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16w可以由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Bipolar Transistor)、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其他半导体元件构成。
[逆变器控制部17]
逆变器控制部17对构成第1逆变器电路15A和第2逆变器电路15B的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16w各自的接通和断开进行控制。通过该控制,第1逆变器电路 15A和第2逆变器电路15B对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进行同步控制。
逆变器控制部17对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16w各自的接通和断开进行控制,使得向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供给彼此相反相位的电流。这是通过使逆变器控制部17对第1逆变器电路15A和第2逆变器电路15B中的一方的开关周期比第 1逆变器电路15A和第2逆变器电路15B中的另一方的开关动作的周期延迟或提前半个周期的相位而实现的。
[第1动力线41、第2动力线42]
驱动装置10具有:第1动力线41,其连接第1逆变器电路15A和第1电动机3A,向第1电动机3A供给驱动电力;以及第2动力线42,其连接第2逆变器电路 15B和第2电动机3B,向第2电动机3B供给驱动电力。
第1动力线41具有分别与第1逆变器电路15A的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16w 的各相对应的U相线41u、V相线41v以及W相线41w。并且,第2动力线42具有分别与第2逆变器电路15B的半导体开关元件16u、16v、16w的各相对应的U’相线42u、V’相线42v以及W’相线42w。
[平行双线44u、44v、44w]
驱动装置10由第1动力线41和第2动力线42构成平行双线44u、44v、44w。平行双线44u由相彼此对应的U相线41u和U’相线42u的组合构成,平行双线44v 由相彼此对应的V相线41v和V’相线42v的组合构成,平行双线44w由相彼此对应的W相线41w和W’相线42w的组合构成。
[阻抗电路51]
驱动装置10具有连接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阻抗电路51。该阻抗电路51与平行双线44u、44v、44w进行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指使送出侧电路的输出阻抗和接受侧电路的输入阻抗为相同的值。对照驱动装置10,送出侧电路为平行双线44u、44v、44w,接受侧电路为阻抗电路51。
阻抗电路51经由第1中性线N1而与第1电动机3A的第1中性点34A连接,经由第2中性线N2而与第2电动机3B的第2中性点34B连接。这样,阻抗电路51 与平行双线44u、44v、44w间接连接。
[驱动装置10的驱动]
接着,对同步驱动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控制简单地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逆变器电路15A的开关动作与第2逆变器电路15B的开关动作之间设置半个周期、即180°的相位差。由此,对U相线41u和U’相线 42u、V相线41v和V’相线42v、W相线41w和W’相线42w分别施加彼此反相、即相位相差180°的电压,其结果是在U相线41u和U’相线42u、V相线41v和V’相线42v、W相线41w和W’相线42w中分别流过反向的电流。由此,第1电动机 3A和第2电动机3B通过被供给彼此相反相位的交流电流而被同步驱动。
[效果]
接着,对第1-1方式的驱动装置10所起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平行双线44u、44v、44w的效果]
驱动装置10在第1动力线41与第2动力线42之间具有平行双线44u、44v、44w,因此,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容易得到稳定的阻抗匹配。
在本实施方式的平行双线的一个线路的相邻处设置有另一条线路,并且在各个线路中通有等效且反向的电流。由此,平行双线的一条线路和另一条线路与彼此周围的空间相比在电方面或磁方面上具有优势,因此从一条线路产生的电力线和磁力线被另一条线路吸收。特别是在一条线路和另一条线路中流过的电流是等效且反向的反相电流的情况下,从一条线路产生的电力线和磁力线与从另一条线路产生的电力线和磁力线是等效且反向的。因此,两线路之间的电力线和磁力线的方向相同且彼此增强。但是,与彼此的线路的方向相反、即远离平行双线44u、44v、44w的区域的电力线和磁力线的方向彼此相反,从而使分别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相互减弱。因此,从周围到平行双线44u、44v、44w和从平行双线44u、44v、44w到周围的各自的电磁影响小到可以忽略。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U相线41u、V相线41v以及W相线41w和与它们分别成对的U’相线42u、V’相线42v以及W’相线42w组合而作为平行双线,并以反相(相反电位)进行驱动。这样,即使在各组的平行双线44u、44v、44w的周围存在意料之外的导体、磁性体、电介质,也能够减小从它们受到的电磁影响,因此能够将各组的平行双线44u、44v、44w的特性阻抗值收敛为预先规定的固定值。因此,根据驱动装置10,能够容易地得到稳定的阻抗匹配。
并且,如上述那样,从周围到平行双线44u、44v、44w和从平行双线44u、44v、 44w到周围的各自的电磁影响小到可以忽略。因此,各组的平行双线44u、44v、44w 的特性阻抗仅由构成的绝缘体的材质、构造、导体的材质、形状、间隔、构造来决定。因此,能够使各组的平行双线44u、44v、44w各自的特性阻抗成为相同的固定值。由此,根据驱动装置10,也能够容易地得到稳定的阻抗匹配。
[由三相电源电路与电动机的阻抗匹配实现的防反射效果]
驱动装置10有时会如强制地停止和维护电动机的情况那样有意地、或如共模噪声那样无意地使三相全部的电流从作为供给侧的逆变器电路15流向第1电动机3A 和第2电动机3B。在该情况下,流入到中性点34的电流无处可去。针对该情况,使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输入侧的平行双线44u、44v、44w的阻抗与连接在输出侧的第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之间的阻抗电路51的阻抗相匹配。
由此,能够使流入到一个电动机的中性点34的电流不反射而流出到另一个电动机的中性点34。
由此,通过防止第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处的反射,能够防止在第1 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处产生过大的电压。
该效果特别能够防止在零相电压例如U相、V相及W相这三相全部的电压为正压的相同值或负压的相同值的情况下,最大可能成为三驱动电流的供给电压的2倍的浪涌电压的、不确定的电压的上升或下降。该浪涌电压成为如下不良情况的原因:在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第1动力线41和第2动力线42的对地之间产生电冲击而引起绝缘破坏、或者因局部放电而使电动机绕组的绝缘部的寿命降低。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该不良情况,并且能够防止不确定的过大电压,因此第1电动机3A 和第2电动机3B的电源供给侧及第1动力线41和第2动力线42的设计中的最大电压的确定变得容易。由此,能够将电气电路的耐过电压裕量设为所需最小限度,因此能够实现电源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能够降低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转子的轴承的绝缘性,对轴承的成本降低有效。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U相线41u、V相线41v、W相线41w和与它们成对的U’相线42u、V’相线42v、W’相线42w组合起来,以反相(相反电位)的方式对第 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进行驱动。U相线41u、V相线41v、W相线41w的零相电压/电流与U’相线42u、V’相线42v、W’相线42w的零相电压/电流彼此反相而抵消,因此合计的零相电位总是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即使假设构成了意料之外的对地杂散电容,在该对地杂散电容中零相电压/电流被充放电的量也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由于该对地杂散电容与阻抗电路处于并联的关系,所以在对地杂散电容中零相电压/电流被充放电的量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意味着几乎所有的零相电压/电流都流过阻抗电路。因此,阻抗电路能够对零相电压/电流充分地发挥出效果而抑制反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阻抗电路51不接地。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未完全防反射而残留有噪声,该残留的噪声也不会漏出到外部,而是停留在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各自的驱动电路内,因此不会对外部的设备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的阻抗电路51仅由电阻构成的情况下,无论噪声等零相电流的频率如何,都能够防止第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处的反射。
仅通过将第1电动机3A的第1动力线41和第2电动机3B的第2动力线42设为平行双线44u、44v、44w并使各自对应的各相的电流反相,就能够抵消并抑制从平行双线44u、44v、44w释放的各个电磁噪声。由此,能够简化来自第1动力线41、第2动力线42的电磁噪声抑制。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3并联的平行双线的特性阻抗能够如以下那样确定。例如,将由U相线41u-U’相线42u构成的平行双线的特性阻抗Rpu设为Rpu=100Ω。将由V相线41v-V’相线42v、W相线41w-W’相线42w构成的平行双线的特性阻抗 (Rpv、Rpw)也同样设为100Ω、100Ω。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两组驱动装置到两组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平行双线是U相线41u-U’相线42u、V相线41v-V’相线42v以及W相线41w-W’相线42w的3并联。因此,其特性阻抗Rp如下所示,成为3组平行双线的合成。
特性阻抗为Rp=(Rpu+Rpv+Rpw)/3=33.3Ω
当对该情况下的阻抗匹配进行说明时,如下所述。
第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处的接受侧电路是阻抗电路51,使阻抗电路 51的阻抗(Rc)与送出侧电路的阻抗进行阻抗匹配。
例如在容量大到几十kW以上的电动机的情况下,为了即使流过大电流也能够抑制发热,电动机线圈线的电阻值与平行双线的特性阻抗相比非常小,例如为0.1Ω左右。因此,在第1-1方式的平行双线与连接在其第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 之间的阻抗电路51的阻抗匹配中可以忽略。
在该情况下,当将阻抗电路51的阻抗设为Rc时,能够通过与平行双线的特性阻抗Rp/3等效、即设为Rc=33.3Ω而实现阻抗匹配。
[第1-2方式]
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1-2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1-1方式中,阻抗电路51经由第1中性线N1而与第1电动机3A的第1中性点34A连接,经由第2中性线N2而与第2电动机3B的第2中性点34B连接,与此相对,第1-2方式与第1-1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阻抗电路51的位置。以下,以与第1-1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1-2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进行说明。
第1-2方式在将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各自的受电端A、A与平行双线44u、44v、44w连接起来的区间中,以将电动机3之间的平行双线44u、44v、44w 的对应的相和相连接起来的方式设置有阻抗电路51。作为其一例,图2示出了在第1 逆变器电路15A与第1电动机3A之间的U相线41u和第2逆变器电路15B与第2 电动机3B之间的U’相线42u之间设置阻抗电路51的例子。
在图3的(a)、(b)、(c)中示出了更具体的几个例子,在U相与U’相之间、 V相与V’相之间、W相与W’相之间都直接连接有阻抗电路51。
这里,如果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容量例如大到几十kW以上,则线圈31u、31v、31w的阻抗非常小,例如为0.1Ω左右,因此能够忽略线圈31u、31v、 31w的电阻值。因此,如第1-1方式那样,在连接第1中性点34A与第2中性点34B 之间的阻抗电路51中也能够与平行双线44u、44v、44w进行阻抗匹配。
但是,例如如果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容量小到例如2kW左右以下,则线圈31u、31v、31w的电阻值可以为几十~五十Ω左右。该电阻值与平行双线44u、 44v、44w的特性阻抗(几十~几百Ω)重复,因此在从平行双线44u、44v、44w到第1中性点34A、第2中性点34B的阻抗匹配中,无法忽略线圈线的电阻值。
第1-2方式在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受电端A与平行双线44u、44v、 44w之间(具体来说是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输入侧的U相与U’相之间、V相与V’相之间、W相与W’相之间)分别具有阻抗电路51。根据该第1-2 方式,由于能够忽略线圈31u、31v、31w的阻抗,所以为了阻抗匹配,只要满足匹配式Rc=Rp即可。也就是说,各个阻抗电路51的阻抗Rc(Ω)只要是与平行双线 44u、44v、44w的特性阻抗Rp(Ω)等效或同等的程度即可。
在相对于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输入侧具有阻抗电路51的第1-2方式中,将阻抗电路51连接在线路的中途。因此,如图2所示,在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中分别存在短区间S,该短区间S包含从受电端A到作为终端的第1 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的线圈31u、31v、31w以及第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等。此时,在作为短区间S的终端的第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为开路端、或者在作为该终端的第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前端连接有阻抗不同的线路的情况下,例如在第1-2方式中,有可能在第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 34B处发生反射。
这里,假设了受电端A与第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的间隔相对于从平行双线44u、44v、44w侧传播来的电位的波长足够小的情况。在受电端A与第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的间隔例如为波长的1/10左右以下的情况下,应当理解,通过从平行双线44u、44v、44w侧传播的电位的入射波,受电端A与第1中性点34A 和第2中性点34B的电位大致同时为相同相位。因此,在受电端A和第1中性点34A 及第2中性点34B处产生的两个反射波也同时成为相同相位,所以在不区分这两个反射波的情况下,能够作为在同一点反射的一个反射波来进行处理。因此,即使假设在短区间S中具有多个不同的阻抗的情况下,也不用区分在各阻抗的连接点处产生的反射波,能够作为受电端A的反射波来进行处理。因此,根据第1-2方式,由于能够忽略短区间S中的反射,所以能够不受短区间S的阻抗值的影响地进行阻抗匹配。通常可以说在线路的长度为入射波的波长的1/4左右的情况下,在该线路内发生反射。如果该短区间S为几m以下,则在该短区间内能够具有波的性质的电流的频率为超高频(50MHz以上),通常在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该短区间不产生这样的超高频电流。
第1-2方式的防反射方法与第1-1方式相比,阻抗电路51为多个,因此接线和构造变得复杂,并且与第1-1方式相比,担心电力的损耗增加。但是,第1-2方式与第1-1方式相比,由于不受电动机的容量、额定、尺寸等的制约或制约较少,所以具有能够应用于多种电动机的优点。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共用第1实施方式的第1-1方式和第1-2方式的第1 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驱动轴(第1驱动轴,第2驱动轴)。在该情况下,优选也共用收纳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壳体。该电动机在外观上形成为一体,因此称为电动机3。
并且,电动机3优选使定子和转子各自的绕组的组数为偶数。
进而,优选将构成了第1电动机3A的三相的各线圈31u、31v、31w设为第1绕组侧线圈,将第2电动机3B的三相的各线圈31u、31v、31w设为第2绕组侧线圈。并且,在由两个绕组构成一个线圈31的2绕组电动机中,如图21所示,电动机3 构成为例如使一个线圈31u(R)为右旋,使另一个线圈31u为左旋,并且使两个线圈31u(R)、31u在同轴上卷绕。并且,也可以采用具有多组由该右旋和左旋构成的两个绕组的线圈31。在该情况下,相邻的绕组的卷绕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在通过多个线圈对单一的驱动轴进行驱动的小型且高输出的电动机3中,不需要多组三相交流电动机,能够通过单一的三相交流电动机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4和图5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3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1-1方式的连接第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 34B的阻抗电路51中设置有损耗降低电路。作为损耗降低电路,可以具有阻塞滤波器和旁路滤波器中的一方或双方。
在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应用于第2实施方式的第1-1方式的阻抗电路51的例子,但也可以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1-2方式的阻抗电路51。
并且,第3实施方式的损耗降低电路包含电容器和电感器中的一方或双方。作为电容器,并不限于电容器,只要是利用了双电层的双电层电容器或模拟电容器等能够充放电的设备即可。并且,电感器并不限于线圈,只要是将导体金属印刷在片材或基板上的电感器等、电流的变化表现为电动势的设备即可。
图4的(a)示出了设置有阻塞滤波器52和旁路滤波器55这两者的例子。在该例中,将阻塞滤波器52与阻抗电路51串联连接,并且将旁路滤波器55与阻抗电路 51和阻塞滤波器52并联连接。图4的(a)是第2实施方式的基本形式,在图4的 (b)~(d)和图5的(a)~(c)中示出了将该基本形式进一步具体化的例子。图 4的(b)~(d)示出了阻塞滤波器52的具体例,图5的(a)~(c)示出了旁路滤波器55的具体例。
图4的(b)使用由电容器构成的阻塞滤波器53。
电容器能够阻止中频域和低频域的电流,但无法阻止高频域的电流。因此,如果使用阻塞滤波器53,则能够使高频域的电流优先流入阻抗电路51,能够实现损耗的降低。
电容器为了得到与高频域和中频域的频率之差成比例的损耗降低效果,需要在高频域与中频域之间确保100倍左右的频率之差。
另外,第3实施方式的高频域是指100kHz以上的频率,中频域是指10kHz左右的频率,低频域是指几kHz以下。中频域是由逆变器电路15中的开关产生的频率、低频域是由高次谐波产生的频率。
图4的(c)使用由电容器C和电感器L构成的LC并联谐振电路来作为阻塞滤波器54。
LC并联谐振电路如果将谐振频率设为中频域,则能够阻止中频域的电流,但无法阻止高频域的电流。因此,如果使用阻塞滤波器54,则通过使高频域的电流优先流入到阻抗电路51,能够降低损耗。
即使在高频域与中频域之间为10倍左右的频率之差,LC并联谐振电路也能够得到100倍以上的损耗降低效果,因此,与阻塞滤波器53相比,损耗降低的效果好,但由于无法阻止低频域的电流,因此无法期待低频域的损耗降低。
但是,如图4的(d)所示,如果将阻塞滤波器53和阻塞滤波器54组合起来,则能够降低中频域和低频域的损耗。但是,当在低频域中不存在要阻止的高次谐波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将阻塞滤波器53和阻塞滤波器54组合起来。
接着,图5的(a)使用电感器L来作为旁路滤波器56。
电感器L能够使中频域和低频域的电流绕过,但无法使高频域的电流绕过。因此,利用该旁路滤波器56,能够使高频域的电流优先流入阻抗电路51而降低损耗。
电感器L为了得到与高频域和中频域的频率之差成比例的损耗降低效果,需要在高频域与中频域之间确保100倍左右的频率之差。
图5的(b)使用电容器C与电感器L的LC串联谐振电路来作为旁路滤波器57。
LC串联谐振电路如果将谐振频率设为中频域,则能够使中频域的电流绕过,但无法使高频域的电流绕过。因此,如果使用旁路滤波器57,则能够使高频域的电流优先流入阻抗电路,能够降低损耗。
即使高频域与中频域的频率之差为10倍左右,LC串联谐振电路也可得到100 倍以上的损耗降低效果,与旁路滤波器56相比,效果更好,另一方面,低频域的电流无法绕过,无法实现低频域中的损耗降低。
但是,如图5的(c)所示,如果将旁路滤波器57和旁路滤波器56组合起来,则能够降低中频域和低频域的损耗。但是,当在低频域中不存在要绕过的高次谐波的情况下,不需要将旁路滤波器57和旁路滤波器56组合起来。
这里,作为阻塞滤波器54,使用了LC并联谐振电路,作为旁路滤波器57,使用了LC串联谐振电路。LC并联谐振电路和LC串联谐振电路通过利用电容器C的自谐振特性,即使不使用电感器L,也能够得到10kHz左右以上的谐振频率。
在利用电容器C的自谐振特性作为串联谐振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电容器C。
在利用电容器C的自谐振特性作为并联谐振的情况下,将电容器C的电极两端作为短路布线,利用短路布线的电感。也就是说,不一定需要电感器L作为部件而存在,能够利用布线的电感作为电感器L。
通常,阻塞滤波器和旁路滤波器的选择可以如下进行。
也就是说,使用阻塞滤波器还是使用旁路滤波器,取决于使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电源电压的利用率和电源电流的利用率中的哪一个优先。
在使用阻塞滤波器的情况下,电源电流利用率变差,但能够阻止中频域、低频域的电流,因此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中频域、低频域的电位差增大,电源电压利用率变好。
并且,在使用旁路滤波器的情况下,中频域、低频域的电流被绕过,第1电动机 3A和第2电动机3B的中频域、低频域的电位差减小,因此电源电压利用率变差,但电源电流利用率变好。
在同时使用阻塞滤波器和旁路滤波器的情况下,能够使电源电压利用率和电源电流利用率处于使用阻塞滤波器的情况和使用旁路滤波器的情况的中间。
[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所起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所应用的阻抗电路51中,除了作为想防止反射的噪声的形成原因的高频域的电流以外,有时由于开关频率的中频域、高次谐波频率的低频域的电流流入而导致损耗增加。
中频域或低频域的电流与第3实施方式的具有阻塞滤波器52、53、54或旁路滤波器55、56、57的线缆(线路)相比波长较长,遍及线缆全长地为相同电位,不具有波的性质,因此不进行反射。由此,不会因平行双线44u、44v、44w与阻抗电路 51的阻抗匹配而产生要防止的反射。因此,即使通过阻塞滤波器52、53、54和旁路滤波器55、56、57来避免中频域和低频域的电流向阻抗电路51的流入而降低损耗,也不会损害第1实施方式的防反射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4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在第3实施方式的损耗降低电路中将双向开关与电感器串联连接。另外,第4实施方式示出了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1-1方式的阻抗电路51 中应用双向开关的例子,但也可以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1-2方式的阻抗电路51。
在图6中示出了电感器L与双向开关58串联连接的5个例子。
在图6的(a)中,双向开关58与图4的(c)所示的阻塞滤波器54的电感器L 串联连接。并且,在图6的(b)中,双向开关58与图4的(d)所示的阻塞滤波器 54的电感器L串联连接。
在图6的(c)中,双向开关58与图5的(a)所示的旁路滤波器56的电感器L 串联连接。并且,在图6的(d)中,双向开关58与图5的(b )所示的旁路滤波器 57的电感器L串联连接。在图6(e)中,双向开关58与图5(c )所示的旁路滤波器56的电感器L和旁路滤波器57的电感器L分别串联连接。
这里,作为双向开关58,可应用双向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FET(Field-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SCR(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硅控整流器)等。
在向电感值L(H(亨利))的电感器L通入电流i(A)的过程中,通过该双向开关58来切断电感器L。于是,在电感器L的两端产生由以下的式(1)求出的反电动势Vr。因此,在实际电路中,为了抑制该反电动势Vr的产生,需要对电感器L附加反电动势去除电路,或者与流过电感器L的电流i为i=0(A)的时刻同步地操作双向开关58。
Vr=-L×Di/Dt(V)…(1)
接着,对第4实施方式所起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三相交流电动机的驱动状态,连续地流过相同频率的电流或者反复地流过急剧变化的电流。
当在谐振电路中连续地施加谐振频率的电流时,有时会发生振荡。并且,当向电感器L反复地施加急剧变化的电流时,有时会反复产生过电压。振荡会使三相交流电动机产生异常振动,并且,过电压的反复会导致绝缘劣化。
与此相对,在第4实施方式中,能够设置双向开关58而将损耗降低电路的电感器L从阻抗电路51断开。对三相交流电动机的驱动状态进行监视,在对谐振电路连续地施加谐振频率的电流的情况、或对电感器反复地施加急剧变化的电流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电感器L从阻抗电路51断开而抑制谐振电路的振荡和电感器的过电压。
另外,即使将电感器L断开,由于抑制反射的阻抗电路51仍保持连接,所以抑制了高频域的电流的反射。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5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并联设置分别具有损耗降低电路的多个阻抗电路60A、60B、…,根据驱动装置10的运转状况,选择要使用的阻抗电路60A、60B、…。另外,第5实施方式示出了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1-1方式的阻抗电路51的例子,但也可以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1-2方式的阻抗电路51。
图7所示的例子具有3个阻抗电路60A、60B、60C。阻抗电路60A、60B、60C 分别连接在第1中性点34A与第2中性点34B之间。因此,阻抗电路60A、60B、60C 相对于第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并联设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阻抗电路 60A、60B、60C包含有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损耗降低电路。这里,作为一例,将阻抗电路60A中的损耗降低电路所阻止或绕过的频率设为例如100kHz以上的宽频带。同样,阻抗电路60B将频率设为例如1MHz以上的中频带,阻抗电路60C将频率设为例如10MHz以上的窄频带。这样,在第5实施方式中,与多个(这里是3个) 阻抗电路60A、60B、60C分别对应地设置有特性不同的多个损耗降低电路。
在阻抗电路60A、60B、60C上分别附加设置有双向开关58A、58B、58C。通过控制双向开关58A、58B、58C的动作,从阻抗电路60A、60B、60C中选择起作用的电路。也就是说,如果使阻抗电路60A起作用而使阻抗电路60B、60C不起作用,则阻抗电路60A与宽频带对应地降低损耗。
接着,对第5实施方式所起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为了防反射,优选在尽可能宽的频带中防反射,但为了降低损耗,优选在尽可能窄的频带中防反射。因此,优选具有如下的损耗降低电路:该损耗降低电路具有能够同时实现防反射和损耗降低的最佳的常数。
但是,由于要防止反射的频带根据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运转状态而变化,所以难以通过单一的损耗降低电路来实现所有的运转状态的防反射和损耗降低。因此,如第5 实施方式那样具有带有多个特性的损耗降低电路,根据运转状态来选择要使用的阻抗电路60A、60B、60C。由此,能够在各自对应的频带中实现最佳的防反射和损耗降低。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图9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6实施方式通过在适当位置设置共模扼流圈,抑制了零相电流。第6实施方式包含相当于第6-1方式的驱动装置10A和相当于第6-2方式的驱动装置10B这两个方式。另外,驱动装置10A和驱动装置10B的基本结构均沿袭至此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等。因此,以下对与驱动装置10等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以与驱动装置10等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后述的第7实施方式、第8实施方式也同样如此。
[第6-1方式(驱动装置10A)]
驱动装置10A具有:第1电源11A,其与第1逆变器电路15A对应,输出三相交流电流;以及第1转换器13A,其将从第1电源11A输出的三相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并朝向第1逆变器电路15A输出。并且,驱动装置10A具有:第2电源11B,其与第2逆变器电路15B对应,输出三相交流电流;以及第2转换器13B,其将从第 2电源11B输出的三相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并朝向第2逆变器电路15B输出。
如图8所示,驱动装置10A在第1电源11A与第1转换器13A之间以及第2电源11B与第2转换器13B之间具有三相共模扼流圈91。并且,驱动装置10A在第1 转换器13A与第1逆变器电路15A之间以及第2转换器13B与第2逆变器电路15B 之间具有两相共模扼流圈92。并且,驱动装置10A在第1逆变器电路15A与第1电动机3A之间以及第2逆变器电路15B与第2电动机3B之间还具有三相共模扼流圈 91。
驱动装置10A在电源与转换器之间、转换器与逆变器之间以及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都具有共模扼流圈。但是,这个在第6实施方式中不是必需的要件,只要在3 个之间的至少一个中具有共模线圈即可。
并且,在图8中,示出了分别设置第1电源11A和第2电源11B的例子,但也可以从单体的电源向第1转换器13A和第2转换器13B分别供给三相交流电流。并且,第1转换器13A和第2转换器13B也同样如此,也可以通过单体的转换器来接受三相交流电流并向第1逆变器电路15A和第2逆变器电路15B分别供给直流电流。
此外,也可以使用直流电源来代替第1电源11A、第2电源11B、第1转换器13A 以及第2转换器13B。
在驱动装置10A中,示出了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1-1方式的阻抗电路51的例子,但也可以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1-2方式的阻抗电路51。
接着,对第6-1方式的驱动装置10A所起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驱动装置10A用于即使在产生零相电流的情况下也可防止由反射引起的过电压,而通过进一步并用共模扼流圈,能够抑制零相电流。
[第6-2方式(驱动装置10B)]
接着,对驱动装置10B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驱动装置10B具有共用的电源11来代替第1电源11A和第2电源 11B,并且具有共用的转换器13来代替第1转换器13A和第2转换器13B。驱动装置10B与共用的电源11和共用的转换器13对应,将设置在电源11与转换器13之间的三相共模扼流圈91设为单体,将设置在转换器13与第1逆变器电路15A和第2 逆变器电路15B之间的两相共模扼流圈92设为单体。
在驱动装置10B中,形成从第1电动机3A经过第1逆变器电路15A、第2逆变器电路15B、第2电动机3B以及阻抗电路60而返回到第1电动机3A的顺序或者其相反顺序的、虚线箭头所示的循环路径。该循环路径不包括共模扼流圈91、92。
另一方面,在从共用的电源11经由转换器13、第1逆变器电路15A和第2逆变器电路15B以及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定子32而朝向地E的单点划线所示的路径上,形成存在共模扼流圈91、92的串联路径。
并且,共模扼流圈91、92是阻止高频域的电流通过的部件。因此,与地E连通的单点划线所示的串联路径具有共模扼流圈91、92,因此不易流过高频域的电流。与此相对,与地线E分离的虚线所示的循环路径不具有共模扼流圈91、92,因此成为容易流过高频域的电流的电路。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形成高频域的电流优先流过阻抗电路60的结构,所以能够同时实现向地线E的泄漏电流的防止和阻抗电路60的噪声的衰减。驱动装置10B具有两个共模扼流圈91、92。但是,这不是必需的要件,只要具有共模扼流圈91或共模扼流圈92中的至少一方即可。此外,在仅具有三相共模扼流圈91的情况下,不需要代替转换器13A、13B而设为共用的转换器13。
[第7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图11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7实施方式示出了设置阻抗电路60的部位的变更例。第7实施方式包含相当于第7-1方式的驱动装置10C和相当于第7-2方式的驱动装置10D这两个方式。驱动装置10C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1方式对应,驱动装置10D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2 方式对应。
[第7-1方式(驱动装置10C)]
有时在第1电动机3A的第1中性点34A与第2电动机3B的第2中性点34B之间没有适当的空间而使得不容易安装阻抗电路60。驱动装置10C是针对于此的装置,如图10所示,与第1电动机3A的第1中性点34A和第2电动机3B的第2中性点 34B连接的第1中性线N1和第2中性线N2构成平行双线45。该平行双线45以从第 1中性点34A和第2中性点34B之间到达设置有第1逆变器电路15A、第2逆变器电路15B的驱动装置的方式被额外地引出。驱动装置10C在平行双线45的路径上安装阻抗电路60。在该阻抗电路60的安装中,需要包含至少第1中性线N1、N2的信号线的布线、端子台以及连接器,该例会在第8实施方式的公开中讲到。第7-2方式也同样如此。
接着,对第7-1方式的驱动装置10C所起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驱动装置10C在其装置结构上,即使在第1电动机3A与第2电动机3B之间不存在能够对阻抗电路60进行防水、防尘的适当场所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阻抗电路60 设置在适当的场所。
[第7-2方式(驱动装置10D)]
有时在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的U相与U’相之间、V相与V’相之间以及W相与W’相之间没有适当的空间而使得难以安装阻抗电路60。驱动装置 10D是针对于此的装置,如图11所示,除了连接逆变器电路15和电动机3的主路径 WF之外,还具有从主路径WF分支的副路径RR。驱动装置10D在副路径RR上设置有阻抗电路60。更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主路径WF具有分别由U相线41u和U’相线42u的组合、V相线41v和V’相线42v的组合、W相线41w和W’相线42w的组合构成的平行双线44u、44v、44w。
副路径RR具有分别由U相线41u1和U’相线42u1的组合、V相线41v1和V’相线42v1的组合、W相线41w1和W’相线42w1的组合构成的平行双线44u1、44v1、 44w1。
平行双线44u1的U相线41u1和U’相线42u1分别从平行双线44u的U相线41u和U’相线42u分支。在U相线41u1与U’相线42u1合流的位置设置有阻抗电路60。具有阻抗电路60的平行双线44u1以相对于平行双线44u形成迂回路径的方式从平行双线44u分支。
并且,平行双线44v1的V相线41v1和V’相线42v1分别从平行双线44v的V 相线41v和V’相线42v分支。在V相线41v1与V’相线42v1合流的位置设置有阻抗电路60。具有阻抗电路60的平行双线44v1以相对于平行双线44v形成迂回路径的方式从平行双线44v分支。
并且,平行双线44w1的W相线41w1和W’相线42w1分别从平行双线44w的 W相线41w和W’相线42w分支。在W相线41w1与W’相线42w1合流的位置设置有阻抗电路60。具有阻抗电路60的平行双线44w1以相对于平行双线44w形成迂回路径的方式从平行双线44w分支。
在驱动装置10D中,与驱动装置10C同样,即使在第1电动机3A与第2电动机 3B之间没有能够对阻抗电路60进行防水、防尘的适当场所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阻抗电路60设置在适当的场所。
[第8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2~图17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8实施方式示出第1电动机3A与第2电动机3B的连接方式的变形例。第8 实施方式包含有相当于第8-1方式的驱动装置10E、驱动装置10F、相当于第8-2方式的驱动装置10G、驱动装置10H、相当于第8-3方式的驱动装置10I、以及相当于第8-4方式的驱动装置10J这6个方式。
[第8-1方式(驱动装置10E、10F)]
第8-1方式示出了将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串联连接的布线例。并且,与第1-1方式同样,第8-1方式的阻抗电路60设置在第1中性点34A与第2中性点 34B之间。
图12所示的驱动装置10E的第1逆变器电路15A和第2逆变器电路15B与第1 电动机3A通过平行双线44u1、44v1、44w1而连接,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 3B通过平行双线44u2、44v2、44w2而连接。包括以下说明的结构在内,图13所示的驱动装置10F具有与驱动装置10E相同的电路结构。
平行双线44u1、44v1、44w1由U相线41u1和U’相线42u1的组合、V相线41v1和V’相线42v1的组合、W相线41w1和W’相线42w1的组合构成。
平行双线44u2、44v2、44w2由U相线41u2和U’相线42u2的组合、V相线 41v2和V’相线42v2的组合、W相线41w2和W’相线42w2的组合构成。
平行双线44u2、44v2、44w2的U’相线42u2、V’相线42v2以及W’相线42w2 从与第1电动机3A的第1中性点34A连接的第1中性线N1起分支成3个,并与连接于第2电动机3B的第2中性点34B的第2中性线N2合流。
平行双线44u2、44v2、44w2的U’相线42u2、V’相线42v2以及W’相线42w2 分别经由U’相端子72、V’相端子74以及W’相端子76而与U’相线42u1、V’相线42v1以及W’相线42w1连接。可认为U’相线42u2、V’相线42v2以及W’相线42w2是分别将U’相线42u1、V’相线42v1以及W’相线42w1延长而设置的。
驱动装置10E具有与第1电动机3A对应的第1端子台65和与第2电动机3B对应的第2端子台66。
第1端子台65具有与U相线41u1、U’相线42u1、V相线41v1、V’相线42v1、 W相线41w1、W’相线42w1以及地线E的连接相关的U相端子71、U’相端子72、 V相端子73、V’相端子74、W相端子75、W’相端子76以及地端子77。
并且,第1端子台65具有与U相线41u2、V相线41v2以及W相线41w2的连接相关的3个分支端子79。
第2端子台66具有与U’相线42u2、V’相线42v2、W’相线42w2以及地线E 的连接相关的U’相端子72、V’相端子74、W’相端子76以及地端子77。并且,第2端子台66具有与U相线41u2、V相线41v2以及W相线41w2的连接相关的3 个分支端子79。
具有以上结构的驱动装置10E如图12所示那样在第1中性线N1、即第1电动机 3A侧安装有阻抗电路60。并且,驱动装置10F如图13所示那样在第2中性线N2、即第2电动机3B侧安装有阻抗电路60。第1中性线N1和第2中性线N2构成形成平行双线的U相线41u2、V相线41v2以及W相线41w2。
接着,对第8-1方式所起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平行双线44u1、44v1、44w1、44u2、44v2、44w2全部具有相同的特性阻抗(Rp)。这样,由于包含分支端子79的布线分别有3组,所以能够将U相线41u2、V相线 41v2、W相线41w2的布线的合成特性阻抗设为Rp/3。并且,由于包含分支端子79 的布线分别有3组,所以能够将U相线41u2、V相线41v2、W相线41w2的布线的合成特性阻抗设为Rp/3。因此,在U相线41u、V相线41v以及W相线41w与U’相线42u、V’相线42v以及W’相线42w的长度不同而无法直接组对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阻抗匹配。
[第8-2方式(驱动装置10G、10H)]
第8-2方式与第8-1方式同样地示出了将第1电动机3A与第2电动机3B串联连接的布线例。其中,与第1-2方式同样,第8-2方式在平行双线44u2、44v2、44w2 中分别设置有阻抗电路60。以下,以与第8-1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驱动装置10G、驱动装置10H进行说明。
图14所示的驱动装置10G的U相线41u1和U相线41u2通过U相线41u3而连接,V相线41v1和V相线41v2通过V相线41v3而连接,W相线41w1和W相线 41w2通过W相线41w3而连接。U相线41u1和U’相线42u1通过由U相线41u2 和U相线41u3构成的U相延长线而连接。并且,V相线41v1和V’相线42v1通过由V相线41v2和V相线41v3构成的V相延长线而连接。并且,W相线41w1和W’相线42w1通过由W相线41w2和W相线41w3构成的W相延长线而连接。
并且,驱动装置10G的U相线41u2与U’相线42u2合流而与第2电动机3B 的线圈31u连接,V相线41v2与V’相线42v2合流而与第2电动机3B的线圈31v 连接,W相线41w1与W’相线42w2合流而与第2电动机3B的线圈31w连接。
驱动装置10G利用平行双线44u2、44v2、44w2的组来构成从第1电动机3A到第2电动机3B的布线。平行双线44u2由U相线41u2及U相线41u3和U’相线42u2 的组合构成。平行双线44v2由V相线41v2及V相线41v3和V’相线42v2的组合构成。平行双线44w2由W相线41w2及W相线41w3和W’相线42w2的组合构成。
并且,阻抗电路60设置在U相线41u3、V相线41v3、W相线41w3的各个相线上。U相线41u3、V相线41v3、W相线41w3配置在与第1电动机3A对应的第1 端子台65上,因此阻抗电路60安装在第1电动机3A侧。
图15所示的驱动装置10H的U相线41u2从第1端子台65的U相端子71布线到第2端子台66的U相端子71,第2端子台66的U相端子71和U’相端子72通过U’相线42u3而连接。并且,驱动装置10H的V相线41v2从第1端子台65的V 相端子73布线到第2端子台66的V相端子73,第2端子台66的V相端子73和V’相端子74通过V’相线42v3而连接。并且,驱动装置10H的W相线41w2从第1 端子台65的W相端子75布线到第2端子台66的W相端子75,第2端子台66的 W相端子75和W’相端子76通过W’相线42w3而连接。
驱动装置10H利用平行双线44u2、44v2、44w2的组来构成从第1电动机3A到第2电动机3B的布线。并且,阻抗电路60设置在U’相线42u3、V’相线42v3、W’相线42w3的各个相线上。U’相线42u3、V’相线42v3、W’相线42w3配置在与第2电动机3B对应的第2端子台66上,因此阻抗电路60安装在第2电动机3B 侧。
接着,对第8-2方式所起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平行双线44u1、44v1、44w1、44u2、44v2、44w2全部具有相同的特性阻抗(Rp)。因此,即使在U相线41u、V相线41v以及W相线41w与U’相线42u、V’相线 42v以及W’相线42w的长度不同而无法直接组对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阻抗匹配。
[第8-3方式(驱动装置10I)]
如图16所示,第8-3方式的驱动装置10I使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相对于逆变器电路15A和逆变器电路15B并联连接。下面的第8-4方式也相同。平行双线44u、44v、44w分支成2个。经由分支出的一方的平行双线44u1、44v1、44w1 (第1分支平行线)向第1电动机3A供给驱动电流,经由分支出的另一方的平行双线44u2、44v2、44w2(第2分支平行线)向第2电动机3B供给驱动电流。这样,在需要对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进行分支布线的情况下,使分支前的平行双线44u、44v、44w的阻抗与分支后的平行双线44u1、44v1、44w1、44u2、44v2、 44w2的阻抗进行匹配。驱动装置10I中的阻抗电路60的设置位置沿袭第1-1方式。
平行双线44u由U相线41u和U相线42u构成,平行双线44v由V相线41v和 V相线42v构成,平行双线44w由W相线41w和布线42w构成。
U相线41u被分支成U相线41u1和U相线42u2,U相线42u被分支成U相线 42u1和U相线41u2,V相线41v被分支成V相线41v1和V相线42v2,V相线42v 被分支成V相线42v1和V相线41v2。W相线41w被分支成W相线41w1和W相线42w2,W相线42w被分支成W相线42w1和W相线41w2。这些分支是在分支端子台67上进行的。
U相线41u1与U相线41u3连接,U相线42u1与U相线42u3连接,V相线41v1 与V相线41v3连接,V相线42v1与V相线42v3连接,W相线41w1与W相线41w3 连接,W相线42w1与W相线42w3连接。这些连接是在第1端子台65上进行的。 U相线41u3、V相线41v3以及W相线41w3分别与第1电动机3A的线圈31u、31v、 31w连接。U相线42u3、V相线42v3以及W相线41w3合流而与第1中性线N1连接。并且,在U相线42u3、V相线42v3以及W相线42w3上设置有阻抗电路60,并且在第1中性线N1上也设置有阻抗电路60。
U相线41u2与U相线41u4连接,U相线42u2与U相线42u4连接,V相线41v2 与V相线41v4连接,V相线42v2与V相线42v4连接,W相线41w2与W相线41w4 连接,W相线42w2与W相线42w4连接。这些连接是在第2端子台66上进行的。 U相线41u4、V相线41v4以及W相线41w4分别与第2电动机3B的线圈31u、31v、 31w连接。U相线42u4、V相线42v4以及W相线42w4合流而与第2中性线N2连接。并且,在U相线42u4、V相线42v4以及W相线41w4上设置有阻抗电路60,并且在第2中性线N2上也设置有阻抗电路60。
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I将从分支端子台67到第1电动机3A的布线设为平行双线44u1、44v1、44w1,将从分支端子台67到第2电动机3B的布线设为平行双线44u2、 44v2、44w2。并且,在平行双线44u1的U相线42u3、平行双线44v1的V相线42v3 以及平行双线44w1的W相线42w3上分别设置有阻抗电路60。并且,在平行双线 44u2的U相线42u4、平行双线44v2的V相线42v4以及平行双线44w2的W相线 42w4上设置有阻抗电路60。
接着,对第8-3方式所起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能够将分支前的平行双线44u、44v、44w的特性阻抗设为Rp/2,将分支后的平行双线44u1、44v1、44w1、44u2、44v2、44w2全部设为相同的特性阻抗Rp。因此,即使U相线41u、U相线42u、V相线41v、V相线42v、W相线41w以及W相线 42w在中途分支而无法直接组对,也能够实现阻抗匹配。
[第8-4方式(驱动装置10J)]
如图17所示,第8-4方式的驱动装置10J也使平行双线44u、44v、44w分支成两个。经由分支出的一方的平行双线44u1、44v1、44w1向第1电动机3A供给驱动电流,经由分支出的另一方的平行双线44u2、44v2、44w2向第2电动机3B供给驱动电流。这样,在需要对第1电动机3A和第2电动机3B进行分支布线的情况下,使分支前的平行双线44u、44v、44w的阻抗与分支后的平行双线44u1、44v1、44w1、 44u2、44v2、44w2的阻抗进行匹配。驱动装置10J中的阻抗电路60的设置位置沿袭第1-2方式。
驱动装置10J与驱动装置10I的不同在于U相线41u3、U相线42u3、V相线41v3、 V相线42v3、W相线41w3以及W相线42w3与第1电动机3A的连接状态。并且, U相线41u4、U相线42u4、V相线41v4、V相线42v4、W相线41w4以及W相线 42w4与第2电动机3B的连接状态也与驱动装置10I不同。以下,对这些不同点进行说明。
U相线41u3与第1电动机3A的线圈31u连接,V相线41v3与第1电动机3A 的线圈31v连接,W相线41w3与第1电动机3A的线圈31w连接。U相线42u3与 U相线41u3合流,V相线42v3与V相线41v3合流,W相线42w3与W相线41w3 合流。在U相线42u3、V相线42v3以及W相线42w3上分别设置有阻抗电路60。
U相线41u4与第2电动机3B的线圈31u连接,V相线41v4与第2电动机3B 的线圈31v连接,W相线41w4与第2电动机3B的线圈31w连接。U相线42u4与 U相线41u4合流,V相线42v4与V相线41v4合流,W相线42w4与W相线41w4 合流。在U相线42u4、V相线42v4以及W相线42w4上分别设置有阻抗电路60。
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J将从分支端子台67到第1电动机3A的布线设为平行双线44u1、44v1、44w1,将从分支端子台67到第2电动机3B的布线设为平行双线44u2、 44v2、44w2。并且,在平行双线44u1的U’相线42u3、平行双线44v1的V’相线 42v3以及平行双线44w1的W’相线42w3上分别设置有阻抗电路60。并且,在平行双线44u2的U’相线42u4、平行双线44v2的V’相线42v4以及平行双线44w2 的W’相线42w4上分别设置有阻抗电路60。
在第8-4方式中,也与第8-3方式同样,即使U相线41u、U相线42u、V相线 41v、V相线42v、W相线41w以及W相线42w在中途分支而无法直接组对,也能够实现阻抗匹配。
[第9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8~图20对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9实施方式示出了平行双线的具体的布线例。第9实施方式包含第9-1方式~第9-4方式这4个方式。
[第9-1方式]
如图18的(a)所示,第9-1方式的多芯线缆101具有A芯、B芯、C芯、D芯、 E芯、F芯以及G芯这7个芯。多芯线缆101的A芯、B芯、C芯、D芯、E芯、F 芯以及G芯分别由导体102和覆盖导体102的绝缘体103构成。多芯线缆101具有覆盖A芯、B芯、C芯、D芯、E芯、F芯以及G芯的护套104。导体102是双绞线、压缩导体、单线等,其方式是任意的。并且,绝缘体103由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PE(polyethylene:聚乙烯)、发泡PE等构成。护套104由与绝缘体103同样的材质构成。具有护套104的多芯线缆101是构成本发明的平行双线的优选方式,但本发明也可以不具有护套104而仅由 A芯、B芯、C芯、D芯、E芯、F芯以及G芯来构成平行双线。这里说明的多芯线缆101的结构也适用于以后的多芯线缆101等。
在多芯线缆101中,A芯-B芯、C芯-D芯、F芯-G芯成对地构成平行双线。如第1-1方式所示,在存在U相线41u、U’相线42u、V相线41v、V’相线42v、W 相线41w、W’相线42w以及地线E的情况下,能够按照如下方式来分配。
A芯=U相线41u B芯=U’相线42u C芯=V相线41v
D芯=V’相线42v E芯=地线E F芯=W相线41w
G芯=W’相线42w
优选的多芯线缆101将第1动力线41、第2动力线42分别按对绞合,使各对的绞合间距为不同的长度。例如,当将U相线41u与U’相线42u的该间距设为P1、 V相线41v与V’相线42v的该间距设为P2、W相线41w与W相线42w的该间距设为P3时,P1≠P2≠P3。
并且,如图18的(b)所示,优选每对利用电磁屏蔽件105来覆盖周围。电磁屏蔽件105能够代替地线E(E芯),因此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地线E。电磁屏蔽件 105由导体和磁性体的组合构成。
根据第9-1方式的多芯线缆101,能够在其全长上赋予所希望的特性阻抗。并且,能够减少在构成平行双线的电线(线路)之间产生的由感应电压、感应电流引起的串扰。当对图18的(a)的多芯线缆101和图18的(b)的多芯线缆101进行比较时,后者的串扰较小。
[第9-2方式]
如图18的(c)所示,第9-2方式的多芯线缆101具有A芯、B芯、C芯、D芯、E芯、F芯、G芯、H芯以及I芯这9个芯。也就是说,多芯线缆101的电线比第9-1 方式的多芯线缆101多了H芯和I芯这2根芯。
在多芯线缆101中,A芯-B芯、C芯-D芯、F芯-G芯以及H芯-I芯成对地构成平行双线。H芯-I芯这一对的特性阻抗为A芯-B芯、C芯-D芯、F芯-G芯的各个芯对的1/3。
如第1实施方式的第1-1方式所示,在存在U相线41u、U’相线42u、V相线 41v、V’相线42v、W相线41w、W’相线42w、地线E、第1中性线N1以及第2 中性线N2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分配。
A芯=U相线41u B芯=U’相线42u C芯=V相线41v
D芯=V’相线42v E芯=地线E F芯=W相线41w
G芯=W’相线42w H芯=第1中性线N1 I芯=第2中性线N2
在第9-2方式中,优选的多芯线缆101也是按照各个对进行绞合,并使各对的绞合间距为不同的长度。并且,如图18的(d)所示,每对利用电磁屏蔽件105来覆盖周围。
在第9-2方式的多芯线缆101中,也能够在其全长上赋予所希望的特性阻抗。并且,能够减少在构成平行双线的电线之间产生的由感应电压、感应电流引起的串扰。当对图18的(c)的多芯线缆101和图18的(d)的多芯线缆101进行比较时,后者的串扰较小。
[第9-3方式]
如图19的(a)所示,第9-3方式的多芯线缆101呈具有A芯、B芯、E芯、C 芯、D芯、E芯、F芯以及G芯这8个芯的扁平的形式。
在多芯线缆101中,A芯-B芯、C芯-D芯、F芯-G芯成对地构成平行双线。如第1-1方式所示,在存在U相线41u、U’相线42u、V相线41v、V’相线42v、W 相线41w、W’相线42w以及地线E的情况下,能够按照以下方式来分割。
A芯=U相线41u B芯=U’相线42u C芯=V相线41v
D芯=V’相线42v E芯=地线E F芯=W相线41w
G芯=W’相线42w
在第9-3方式中,优选的多芯线缆101也按照各个对进行绞合,并使各对的绞合间距为不同的长度。并且,如图19的(b)所示,作为地线,追加了2根E芯,在以宽度方向的中央为中心呈点对称的位置配置2根E芯。
关于其他优选的多芯线缆101,如图19的(c)所示,每对利用电磁屏蔽件105 来覆盖周围。电磁屏蔽件105能够代替地线E(E芯),因此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地线E。
通过第9-3方式的多芯线缆101,也能够在其全长上赋予所希望的特性阻抗。并且,能够减少在构成平行双线的电线之间产生的由感应电压、感应电流引起的串扰。当对图19的(a)的多芯线缆101、图19的(b)的多芯线缆101以及图19的(c) 的多芯线缆101进行比较时,串扰按照图19的(a)、图19的(b)以及图19的(c) 的顺序减小。
[第9-4方式]
如图20的(a)所示,第9-4方式的多芯线缆101具有A芯、B芯、E芯、C芯、 D芯、E芯、F芯、G芯、E芯、H芯以及I芯这11个芯。也就是说,该多芯线缆101 的电线比第9-2方式的多芯线缆101多了2根E芯。
在多芯线缆101中,A芯-B芯、C芯-D芯、F芯-G芯以及H芯-I芯成对地构成平行双线。H芯-I芯这一对的特性阻抗为A芯-B芯、C芯-D芯、F芯-G芯的各个芯对的1/3。
如第1实施方式的第1-1方式所示,在存在U相线41u、U’相线42u、V相线 41v、V’相线42v、W相线41w、W’相线42w、地线E、第1中性线N1以及第2 中性线N2的情况下,能够按照以下方式来分配。
A芯=U相线41u B芯=U’相线42u C芯=V相线41v
D芯=V’相线42v F芯=W相线41w G芯=W’相线42w
E芯=地线E H芯=第1中性线N1 I芯=第2中性线N2
优选的多芯线缆101将第1动力线41、第2动力线42分别按对绞合。并且,使各对的绞合间距为不同的长度,并且如图20的(b)所示,作为地线,追加了2根E 芯,在以宽度方向的中央为中心呈点对称的位置配置2根E芯。
关于其他优选的多芯线缆101,如图20的(c)所示,每对利用电磁屏蔽件105 来覆盖周围。电磁屏蔽件105能够代替地线E(E芯),因此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地线E。
通过第9-4方式的多芯线缆101,也能够在其全长上赋予所希望的特性阻抗。并且,能够减少在构成平行双线的电线之间产生的由感应电压、感应电流引起的串扰。当对图20的(a)的多芯线缆101、图20的(b)的多芯线缆101以及图20的(c) 的多芯线缆101进行比较时,串扰按照图20的(a)、图20的(b)以及图20的(c) 的顺序减小。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便能够取舍选择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的结构,或者置换为其他结构。
例如,作为本发明的传输线路的一例,对沿着一条传输线路仅平行地配置另一条传输线路的平行双线(包括双绞线)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从一条线路产生的电磁场(电场或磁场)以与从另一条线路产生的电磁场抵消的方式相邻地配置,就相当于本发明的传输线路。例如,除了平行双线之外,如以下那样,例示了与各个线路等效或近似且具有能够通有反向电流的方式的传输线路相邻地配置的传输线路。
同轴方式:以包围一条传输线路的周围的方式呈同心圆状地具有另一条传输线路的结构。
微带线方式、平行平板方式:在一个面上具有一条传输线路,并且在夹着绝缘层的另一个面上配置另一条传输线路的结构。
带状方式:一条传输线路的正反面隔着绝缘层被另一条传输线路夹着的结构。
槽方式、共面方式等:一条传输线路和另一条传输线路都设置在同一面上的结构。
标号说明
3:电动机;3A:第1电动机;3B:第2电动机;10、10A、10B、10C、10D、 10E、10F、10G、10H、10I、10J:驱动装置;11A:第1电源;11B:第2电源;13A:第1转换器;13B:第2转换器;15A:第1逆变器电路;15B:第2逆变器电路;16u、 16v、16w:半导体开关元件;17:逆变器控制部;31、31u、31v、31w:线圈;32:定子;34A:第1中性点;34B:第2中性点;41:第1动力线;42:第2动力线; 41u、41u1、41u2、41u3、41u4:U相线;41v、41v1、41v2、41v3、41v4:V相线; 41w、41w1、41w2、41w3、41w4:W相线;42u、42u1、42u2、42u3、42u4:U’相线;42v、42v1、42v2、42v3、42v4:V’相线;42w、42w1、42w2、42w3、42w4: W’相线;43:多芯线缆;44u、44v、44w:平行双线(传输线路);44u1、44v1、 44w1:平行双线(传输线路);44u2、44v2、44w2:平行双线(传输线路);45:平行双线(传输线路);51、60、60A、60B、60C:阻抗电路;52、53、54:阻塞滤波器;55、56、57:旁路滤波器;58、58A、58B、58C:双向开关;65:第1端子台; 66:第2端子台;67:分支端子台;71:U相端子;72:U’相端子;73:V相端子; 74:V’相端子;75:W相端子;76:W’相端子;77:地端子;79:分支端子;91:三相共模扼流圈;92:两相共模扼流圈;101:多芯线缆;102:导体;103:绝缘体; 104:护套;105:电磁屏蔽件;A:受电端;C:电容器;E:地线;L:电感器;N1:中性线;N2:中性线。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机驱动装置,其具有:
第1电动机和第2电动机,它们被三相交流电驱动;
第1动力线,其向所述第1电动机供给驱动电力,包含U相线、V相线和W相线;
第2动力线,其向所述第2电动机供给驱动电力,包含U’相线、V’相线和W’相线;
第1逆变器电路,其向所述第1动力线供给所述驱动电力;
第2逆变器电路,其向所述第2动力线供给所述驱动电力;
传输线路,其由所述U相线和所述U’相线、所述V相线和所述V’相线以及所述W相线和所述W’相线的各个线路的组合构成;以及
阻抗电路,其与所述传输线路进行阻抗匹配,
所述传输线路的各个所述线路隔着绝缘体而配置,
所述阻抗电路设置在所述第1电动机的第1中性点与所述第2电动机的第2中性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与所述第1电动机的第1中性点和所述第2电动机的所述第2中性点连接、并从所述第1中性点和所述第2中性点额外地引出的中性线构成所述传输线路,在该传输线路中设置有所述阻抗电路。
3.一种电动机驱动装置,其具有:
第1电动机和第2电动机,它们被三相交流电驱动;
第1动力线,其向所述第1电动机供给驱动电力,包含U相线、V相线和W相线;
第2动力线,其向所述第2电动机供给驱动电力,包含U’相线、V’相线和W’相线;
第1逆变器电路,其向所述第1动力线供给所述驱动电力;
第2逆变器电路,其向所述第2动力线供给所述驱动电力;
传输线路,其由所述U相线和所述U’相线、所述V相线和所述V’相线以及所述W相线和所述W’相线的各个线路的组合构成;以及
阻抗电路,其与所述传输线路进行阻抗匹配,
所述传输线路的各个所述线路隔着绝缘体而配置,
在将所述第1电动机和所述第2电动机各自的受电端与所述传输线路连接起来的区间中,
所述阻抗电路被设置为将所述传输线路的对应的相和相连接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1逆变器电路和所述第2逆变器电路对所述U相线和所述U’相线、所述V相线和所述V’相线以及所述W相线和所述W’相线分别施加彼此反相的电压,控制成在所述U相线和所述U’相线、所述V相线和所述V’相线以及所述W相线和所述W’相线中分别流过反向的电流,对所述第1电动机和所述第2电动机进行同步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1电动机的第1驱动轴和所述第2电动机的第2驱动轴是共用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该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与所述阻抗电路串联连接的阻塞滤波器、和与所述阻抗电路并联连接的旁路滤波器中的一方或双方来作为损耗降低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该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所述阻塞滤波器和所述旁路滤波器中的一方或双方,所述阻塞滤波器包含并联连接的电容器和电感器,所述旁路滤波器包含串联连接的所述电容器和所述电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阻塞滤波器和所述旁路滤波器的一方或双方中,串联连接有电感器和双向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该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与多个所述阻抗电路分别对应的、特性不同的多个所述损耗降低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该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
主路径,其由连接所述第1逆变器电路和所述第1电动机以及连接所述第2逆变器电路和所述第2电动机的所述传输线路构成;以及
副路径,其由从所述主路径分支的所述传输线路构成,
所述阻抗电路设置于所述副路径。
CN201980006299.2A 2019-06-07 2019-06-07 电动机驱动装置 Active CN1123523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22729 WO2020246021A1 (ja) 2019-06-07 2019-06-07 電動機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2376A CN112352376A (zh) 2021-02-09
CN112352376B true CN112352376B (zh) 2021-09-07

Family

ID=69624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6299.2A Active CN112352376B (zh) 2019-06-07 2019-06-07 电动机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1512B2 (zh)
EP (1) EP3961907B1 (zh)
JP (1) JP6652691B1 (zh)
CN (1) CN112352376B (zh)
DK (1) DK3961907T3 (zh)
ES (1) ES2932403T3 (zh)
WO (1) WO20202460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4967B (zh) * 2019-03-04 2023-10-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驱动装置以及旋转电机的驱动系统
AT525142A1 (de) * 2021-05-21 2022-12-15 Wittmann Tech Gmbh Spritzgießmaschine mit elektrischen Schalteinheiten und Verfahren zum Synchronisieren von Strömen von elektrischen Schalteinheiten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0355A (ja) * 2005-07-11 2007-01-25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 Corp サージ低反射機器
WO2008041708A1 (fr) * 2006-10-02 2008-04-10 Oki Electric Cable Co., Ltd. Câble entraîné par moteur avec câble de retour de courant de fuite haute fréquence, câble non blindé avec câble de retour à faible inductance et système de commande d'entraînement de moteur utilisant ce câble
WO2009087915A1 (ja) * 2008-01-10 2009-07-16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交流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とその異常検出方法
JP2009290989A (ja) * 2008-05-29 2009-12-10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 Corp 電動機駆動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バータサージ電圧抑制方法
CN106575931A (zh) * 2014-08-06 2017-04-19 株式会社东芝 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
CN106961230A (zh) * 2015-12-04 2017-07-18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电动机控制装置
CN107800333A (zh) * 2016-08-29 2018-03-13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电动机控制装置
WO2018073909A1 (ja) * 2016-10-19 2018-04-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インバータ装置の停止方法
CN108886336A (zh) * 2016-03-14 2018-11-2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动机促动器、以及使用它的动力转向装置
JP6469332B1 (ja) * 2018-09-07 2019-02-13 U−Mhiプラ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機駆動装置
CN109842324A (zh) * 2017-11-28 2019-06-04 发那科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测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8487A (ja) * 1987-10-31 1989-05-10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情報機能素子
JPH1118487A (ja) * 1997-06-26 1999-01-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インバータ装置の出力ケーブルの導電性シースのアース処理方法
JP3555567B2 (ja) * 2000-09-04 2004-08-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制御装置
JP5145762B2 (ja) 2007-05-09 2013-02-2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サージ抑制回路およびインバータ駆動モータシステム
US8269434B2 (en) * 2008-09-23 2012-09-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ectrical system using phase-shifted carrier signals and related operating methods
JP5295152B2 (ja) 2010-03-04 2013-09-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ー駆動装置、並びに、これ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及びハンドドライヤー
US20150349626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Output filter for paralleled inverter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0355A (ja) * 2005-07-11 2007-01-25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 Corp サージ低反射機器
WO2008041708A1 (fr) * 2006-10-02 2008-04-10 Oki Electric Cable Co., Ltd. Câble entraîné par moteur avec câble de retour de courant de fuite haute fréquence, câble non blindé avec câble de retour à faible inductance et système de commande d'entraînement de moteur utilisant ce câble
WO2009087915A1 (ja) * 2008-01-10 2009-07-16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交流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とその異常検出方法
JP2009290989A (ja) * 2008-05-29 2009-12-10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 Corp 電動機駆動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バータサージ電圧抑制方法
CN106575931A (zh) * 2014-08-06 2017-04-19 株式会社东芝 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
CN106961230A (zh) * 2015-12-04 2017-07-18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电动机控制装置
CN108886336A (zh) * 2016-03-14 2018-11-2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动机促动器、以及使用它的动力转向装置
CN107800333A (zh) * 2016-08-29 2018-03-13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电动机控制装置
WO2018073909A1 (ja) * 2016-10-19 2018-04-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インバータ装置の停止方法
CN109842324A (zh) * 2017-11-28 2019-06-04 发那科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测定方法
JP6469332B1 (ja) * 2018-09-07 2019-02-13 U−Mhiプラ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機駆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46021A1 (ja) 2020-12-10
DK3961907T3 (da) 2022-10-24
EP3961907A4 (en) 2022-03-02
CN112352376A (zh) 2021-02-09
ES2932403T3 (es) 2023-01-18
EP3961907B1 (en) 2022-08-31
JPWO2020246021A1 (ja) 2021-09-13
EP3961907A1 (en) 2022-03-02
JP6652691B1 (ja) 2020-02-26
US20210408956A1 (en) 2021-12-30
US11271512B2 (en) 202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7479B1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107404218B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112352376B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
US10700591B2 (en) Voltage converter, electric dr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voltages
JP2012044812A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emcフィルタ
US11398772B2 (en) Circuit device for reducing common-mode interference of a power converter
CN107949980B (zh) 电压转换器,电的驱动系统和用于减小干扰电压的方法
JP5276335B2 (ja) モータ駆動機械用3相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5235820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1903036B (zh) 旋转电机
WO1995024763A1 (en) Suppression of radio frequency emissions
US11211912B2 (en) Noise filter
CN113544967B (zh)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驱动装置以及旋转电机的驱动系统
JP5721772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7342799B2 (en) System using power converter, microsurge suppressor and microsurge suppression method
US10144435B2 (en) In-vehicle apparatus
JP2012110092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H1118487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の出力ケーブルの導電性シースのアース処理方法
US20230261470A1 (en) Filter apparatus
CN215956289U (zh) 驱动装置及驱动电机系统
JP2015050919A (ja) 回転電機
JP2010193546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駆動回路
JPH03243136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