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2296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2296A
CN112352296A CN201880094951.6A CN201880094951A CN112352296A CN 112352296 A CN112352296 A CN 112352296A CN 201880094951 A CN201880094951 A CN 201880094951A CN 112352296 A CN112352296 A CN 112352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coil
seal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49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2296B (zh
Inventor
池田康亮
比留间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deng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deng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deng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deng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52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2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2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2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7Encapsulating or impregn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22Cooling by heat conduction through solid or powdered fil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6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一次线圈10;二次线圈20,与一次线圈10相向配置;线圈密封部50,由用于密封一次线圈10和二次线圈20的密封树脂构成;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与一次线圈10电连接;以及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与二次线圈20电连接,其中,一次侧电子元件110设置在从一次线圈10向线圈密封部50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延伸部60上、或是二次侧电子元件210设置在从二次线圈20向线圈密封部50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70上。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具有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变压器中,为了保持各线圈中的电绝缘,通常在构成各线圈的步线间设置绝缘片。但是,在设置了绝缘片的情况下,由于绝缘片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形成空隙,所以存在热传导率下降的问题。日本专利特开2014-56868号中提出了一种使用热传导性良好的树脂来确保散热性的方案,但该方案从散热性的观点来看仍然是不充分的。
另外,以往如日本专利特开平5-283247还提出一种对线圈进行树脂密封的方案,但该方案只是单纯地对单个线圈进行树脂密封。
另外,以往在DC-CD转换器中,由于一次侧模块、变压器以及二次侧模块各自独立,且受到变压器尺寸和变压器的位置关系的制约,导致了在各模块间的布线长度变长的同时,其尺寸也相对较大。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电子装置,其能够在提高热传导率以及散热性的同时,缩短布线长度从而缩小尺寸。
发明内容
【概念1】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次线圈;
二次线圈,与所述一次线圈相向配置;
线圈密封部,由用于密封所述一次线圈和所述二次线圈的密封树脂构成;一次侧电子元件,与所述一次线圈电连接;以及
二次侧电子元件,与所述二次线圈电连接,
其中,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一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延伸部上、或是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二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上。
【概念2】
在本发明【概念1】涉及的电子装置中,
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一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延伸部上,
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二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上。
【概念3】
在本发明【概念1】涉及的电子装置中,
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具有: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在所述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上的一次侧连接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一次侧连接体上的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
【概念4】
在本发明【概念1】涉及的电子装置中,
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具有:二次侧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在所述二次侧第一电子元件上的二次侧连接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二次侧连接体上的二次侧第二电子元件。
【概念5】
在本发明【概念1】涉及的电子装置中,
所述一次线圈具有:第一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一线圈相连的第二线圈。
【概念6】
在本发明【概念5】涉及的电子装置中,
所述第一线圈由引线框构成。
【概念7】
在本发明【概念1】涉及的电子装置中,
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一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延伸部上,
在所述线圈密封部和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间的所述一次侧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弯曲部。
【概念8】
在本发明【概念1】涉及的电子装置中,
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二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上,
在所述线圈密封部和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间的所述二次侧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二弯曲部。
【概念9】
在本发明【概念1】涉及的电子装置中,
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一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延伸部上,
在所述线圈密封部和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间的所述一次侧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弯曲部,
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二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上,
在所述线圈密封部和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间的所述二次侧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二弯曲部,
所述电子装置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的一次侧密封部、以及用于密封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的二次侧密封部,
所述线圈密封部的背面、所述一次侧密封部的背面以及所述二次侧密封部的背面能够与散热体抵接。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形态中,当采用了一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一次线圈向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延伸部上、或是二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二次线圈向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上的情况下,就能够缩短布线长度从而缩小尺寸。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形态中,当采用了设置有由用于密封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密封树脂构成的线圈密封部的情况下,就无需再设置以往的绝缘片,进而避免了在绝缘片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间隙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来,就能够提升热传导率,并提高散热性。
简单附图说明
图1是展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电子设备与引线框分离之前的平面图。
图2是展示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电子装置从引线框分离之前的平面图,是表示设有一次侧连接体和二次侧连接体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3是展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线圈密封部、一次侧密封部和二次侧密封部的与图1对应的平面图。
图4是展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一次线圈、二次线圈等的立体图。
图5是展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侧视图。
图6是展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一次侧电子元件和二次侧电子元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展示可以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一次侧电子元件和二次侧电子元件的另一个方面的侧向剖视图。
图8是展示可以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电子模块侧的方面的立体图。
图9是展示可以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二电子模块侧的方面的立体图。
图10是展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线圈密封部、一次侧密封部以及二次侧密封部和冷却体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11是展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线圈密封部和芯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12是展示可以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一次侧电子元件和一次侧连接体的侧视图。
图13是展示可以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二次侧电子元件和二次侧连接体的侧视图。
图14是展示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使用的线圈密封部、一次侧密封部以及二次侧密封部和冷却体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15是展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使用的线圈密封部、一次侧密封部以及二次侧密封部和冷却体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16是展示在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使用的线圈密封部、一次侧密封部以及二次侧密封部和冷却体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17是展示可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一次侧密封部和二次侧密封部的配置形式的示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表示图5的上方侧,“另一侧”表示图5的下方侧。图5的上下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左右方向称为“第二方向”,纸面的正反方向称为“第三方向”。包含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的面内方向称为"面方向"。将从一侧观看称为“从平面看”。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一次线圈10;与一次线圈10相向配置的二次线圈20;由密封一次线圈10和二次线圈20的密封树脂构成的线圈密封部50(参照图3);与一次线圈10电连接的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以及与二次线圈20电连接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一次线圈10也可以由引线框构成。二次线圈20的厚度可以比一次线圈10的厚度厚。
如图4所示,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也可以设置在从一次线圈10向线圈密封部50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延伸部60上。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也可以设置在从二次线圈20向线圈密封部50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70上。
如图3所示,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也可以由一次侧密封部150密封。一次侧密封部150也可以由一次侧密封树脂构成。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也可以由二次侧密封部250密封。二次侧密封部250也可以由二次侧密封树脂构成。一次侧密封树脂和二次侧密封树脂可以由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树脂材料构成。
如图6所示,可以在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一个面上设置一次侧第一电极(例如源电极)111和一次侧第二电极(例如栅极电极)112,在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另一个面上设置一次侧第三电极(例如漏电极)113。一次侧第一电极111与一次侧导体层130之间可以通过一次侧第一连接件116(参照图1)和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未图示)来连接。一次侧第二电极112与一次侧导体层130之间可以通过一次侧第二连接件117(参照图1)和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未图示)来连接。一次侧第三电极113与一次侧导体层130之间可以通过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来连接。另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一个面上设置一次侧第一电极111,在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另一个面上设置一次侧第二电极112。
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一个面上设置二次侧第一电极211,在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另一个面上设置二次侧第二电极212。二次侧第一电极211与二次侧导体层230之间可以通过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连接。另外,如图6所示,在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一个面上设置二次侧第一电极(例如源电极)211和二次侧第二电极(例如栅电极)212,并在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另外一个面上设置二次侧第三电极(例如漏电极)213。二次侧第三电极213与二次侧导体层230之间可以通过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连接。
如图8所示,第一电子模块100可以具有:一次侧基板120、设置在一次侧基板120的一个面上的多个一次侧导体层130、以及设置在一次侧导体层130的一个面上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一次侧基板120的一侧的面以及一次侧导体层130的一侧的面可以通过一次侧密封部150密封(参照图3)。
如图9所示,第二电子模块200可以包括:二次侧基板220、设置在二次侧基板220的一个面上的多个二次侧导体层230、以及设置在二次侧导体层230的一个面上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二次侧基板220一侧的面以及二次侧导体层230的一侧的面可以通过二次侧密封部250密封。
如图8左侧的两个一次侧电子元件110所示,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可以分别设置在一次侧延伸部60的一侧和另一侧。作为一例,位于一次侧延伸部60另一侧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一次侧第一电极(例如源电极)111和位于一次侧延伸部60的一侧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一次侧第三电极(例如漏电极)113可以通过一次侧延伸部60电连接。
如图8最左侧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和最右侧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所示,可以设置用于连接设置在一次侧延伸部60的一侧的多个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一次侧连接体190。作为一例,位于一次侧延伸部60的一侧的多个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一次侧第一电极(例如源极电极)111可以通过一次侧连接体190电连接。
可以设置多个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并且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通过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设置在一次侧延伸部60上,其余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则通过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设置在一次侧基板120上。在图8所示的形态中,位于最左侧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和最右侧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设置在一次侧延伸部60上,位于中间的两个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则设置在一次侧基板120上的一次侧导体层130上。
如图9所示,二次侧电子元件210可以分别设置在二次侧延伸部70的一侧和另外一侧。作为一例,位于二次侧延伸部70的另一侧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二次侧第一电极(例如源电极)211和位于二次侧延伸部70的一侧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二次侧第三电极(例如漏电极)213可以通过二次侧延伸部70电连接。可以在二次侧延伸部70的另一侧设置突出部71,该突出部71与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电极211、212连接。如图8所示,一次侧延伸部60也可以具有突出部61。并且,该突出部61也可以与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电极111、112连接。
如图9所示,也可以设置用于连接设置在二次侧延伸部70一侧的多个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二次侧连接体290。作为一例,位于二次侧延伸部70一侧的多个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二次侧第一电极(例如源极电极)211可以通过二次侧连接体290电连接。也可以在二次侧连接体290的另一侧设置突出部291,该突出部291与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电极211、212连接。另外,如图8所示,可以在一次侧连接体190的另一侧设置突出部191,该突出部191与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电极111、112连接。
可以设置多个二次侧电子元件210,并且其中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可以设置在二次侧延伸部70上,其余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设置在二次侧基板220上。在图9所示的形态中,两个二次侧电子元件210设置在二次侧延伸部70上,另两个二次侧电子元件210则设置在二次侧基板220上设置的二次侧导体层230上。
如图5所示,一次线圈10也可以具有第一线圈10a以及与第一线圈10a相连的第二线圈10b。可以在第一线圈10a的一侧设置第二线圈10b,第一线圈10a和第二线圈10b通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连接部19连接。连接部19无需与第一方向完全平行,可以向第一方向倾斜。“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形态也包括这样向第一方向倾斜延伸的形态。也可以在第二线圈10b的一侧设置二次线圈20。
一次线圈10的第一线圈10a以及第二线圈10b可以为相同的匝数,也可以由为不同的匝数。作为一例,一次线圈10的第一线圈10a以及第二线圈10b各自的匝数可以是5。也可以是二次线圈20的匝数为1或大于等于2。二次线圈20的匝数还可以小于1,即旋转不满1周的形态。
如图11所示,也可以设置穿过一次线圈10和二次线圈20的芯500。芯500可以具有脚部510,该脚部510穿过设置在线圈密封部50上的开口部51。芯500的脚部510也可以设置成与线圈密封部50的内周面抵接。芯500的外周部也可以被设置为覆盖线圈密封部50的外周。
《效果》
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一例进行说明。如下说明中的任何一种形态均可采用上述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采用了一次侧电子元件110设置在从一次线圈10向线圈密封部50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延伸部60上的形态的情况下,能够缩短布线长度,从而减小电子装置的尺寸。
同样的,在采用了二次侧电子元件210设置在从二次线圈20向线圈密封部50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70上的形态的情况下,可以缩短布线长度,从而减小电子装置的尺寸。
如图3所示,当采用了设置由密封一次线圈10以及二次线圈20的密封树脂构成的线圈密封部50的形态的情况下,就无需再设置以往的绝缘片,进而在绝缘片之间就不会不可避免地形成间隙。因此,可以提高热传导率,并提高散热性。
如图1所示,在采用一次线圈10和延伸到一次侧密封部150内的一次侧延伸部60一体化的形态的情况下,有利于能够将一次线圈10和一次侧延伸部60预先形成在引线框上,并且通过去除不需要的部分来容易地制造一次线圈10和一次侧延伸部60一体化后的部件。一次侧延伸部60可以具有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和位于比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更靠一侧的一次侧第二延伸部60b。在图4所示的形态中,一次线圈10的第一线圈10a和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由引线框构成,通过去除引线框的外框,就能够形成第一线圈10a和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一体化后的部件。一次线圈10的第二线圈10b和比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更靠一侧设置的一次侧第二延伸部60b也可以由引线框构成。
在采用二次线圈20和延伸到二次侧密封部250内的二次侧延伸部70呈一体化结构的形态的情况下,有利于能够将二次线圈20和二次侧延伸部60预先形成在引线框上,并且通过去除不需要的部分来容易地制造次线圈和二次侧延伸部60一体化后的部件。
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线圈密封部50的另一面(背面)、一次侧密封部150的另一面(背面)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的另一面(背面)设置散热器这样的散热体350。在采用这样的形态的情况下,有利于用散热体350冷却线圈密封部50、一次侧密封部150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具有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110a、设置在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110a上的一次侧连接体115、以及设置在一次侧连接体115上的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110b。除此以外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以采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形态。对于已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110a可以通过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设置在一次侧延伸部60上。也可以在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110a与一次侧连接体115之间及一次侧连接体115与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110b之间设置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可以仅设置在一次侧延伸部60的一侧(参照图8中最右侧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该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置换为具有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110a、一次侧连接体115以及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110b的形态)。但是,又不限于这种形态,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也可以只设置在一次侧延伸部60的另一侧。另外,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一次侧延伸部60的一侧和另一侧(参照图8左侧的两个一次侧电子元件110,这两个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分别置换为具有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110a、一次侧连接体115以及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110b的形态)。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二次侧电子元件210具有二次侧第一电子元件210a、设置在二次侧第一电子元件210a上的二次侧连接体215、以及设置在二次侧连接体215上的二次侧第二电子元件210b的形态。除此以外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形态。对于已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二次侧第一电子元件210a可以通过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设置在二次侧延伸部70上。也可以在二次侧第一电子元件210a和二次侧连接体215之间及二次侧连接体215和二次侧第二电子元件210b之间设置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二次侧电子元件210可以仅设置在二次侧延伸部70的一侧。但是,又不限于这种形态,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也可以只设置在二次侧延伸部70的另一侧。另外,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一次侧延伸部60的一侧和另一侧(参照图9的左侧或右侧的两个二次侧电子元件210,这两个二次侧电子元件110分别置换为具有二次侧第一电子元件210a、二次侧连接体215以及二次侧第二电子元件210b的形态)。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密封部50和一次侧密封部150之间的一次侧延伸部60上设置第一弯曲部310。除此以外的其他结构,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可以采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形态。对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沿着面方向配置线圈密封部50和二次侧密封部250,同时还可以沿着相对于该面方向呈规定角度(例如60度、90度、120度等)弯曲的方向配置一次侧密封部150。这样一来,就能够减小某个面方向上的尺寸。
另外,通过这样进行弯曲,从被封入一次侧密封部150内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产生的噪声就不易对被封入二次侧密封部250内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产生影响,并且从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产生的噪音也不易对被封入一次侧密封部150内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线圈密封部50的背面、一次侧密封部150的背面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的背面设置散热器这样的散热体350。在采用这样的形态的情况下,有利于用散热体350冷却线圈密封部50、一次侧密封部150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密封部50和二次侧密封部250之间的二次侧延伸部70上设置有第二弯曲部320。除此以外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时候死方式相同,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形态。对于已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沿着面方向配置线圈密封部50和一次侧密封部150,同时沿着相对于该面方向以规定角度(例如60度、90度、120度等)弯曲的方向配置二次侧密封部250。这样一来,就能够减小某个面方向上的尺寸。
另外,通过这样弯曲,从被封入一次侧密封部150内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产生噪声就不易对被封入二次侧密封部250内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造成影响,并且来自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噪声也不易对被封入一次侧密封部150内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线圈密封部50的背面、一次侧密封部150的背面及二次侧密封部250的背面设置散热器这样的冷却体350。在采用这样的形态的情况下,有利于用冷却体350冷却线圈密封部50、一次侧密封部150及二次侧密封部250。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密封部50与一次侧密封部150之间的一次侧延伸部60上设置有第一弯曲部310,并且在线圈密封部50与二次侧密封部250之间的二次侧延伸部70上设置由第二弯曲部320。除此以外的其他结构,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方式。对于已在上述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就能够将线圈密封部50、一次侧密封部150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分别沿着不同的面方向进行配置。另外,也能够将一次侧密封部150和二次侧密封部250配置成彼此背面相对。线圈密封部50和一次侧密封部150可以以第一角度(例如60度、90度、120度等)弯曲配置,线圈密封部50和二次侧密封部250可以以第二角度(例如60度、90度、120度等)弯曲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线圈密封部50的背面、一次侧密封部150的背面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的背面设置散热器这样的散热体350。在采用这样的形态的情况下,有利于用散热体350冷却线圈密封部50、一次侧密封部150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作为一例,例如在采用线圈密封部50和一次侧密封部150以90度弯曲配置,并且线圈密封部50和二次侧密封部250以90度弯曲配置的情况下,有利于使线圈密封部50背面、一次侧密封部150的背面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的背面分别与由散热器等构成的散热体350的三个面相抵接,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一次侧延伸部60和二次侧延伸部70不必沿着直线状配置,例如可以在面方向上相互垂直设置,也可以在面方向上以非90度的角度交差配置。在图13中,展示了一次侧延伸部60与二次侧延伸部70在面方向上相互垂直的形态。根据本实施方式,就能够在面方向上的任何方向上配置一次侧密封部150和二次侧密封部250,并且可以使用第一弯曲部310和第二弯曲部320来进行弯曲。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记载以及附图中公开的内容、仅为用于说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的一例,因此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不受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记载以及附图中公开的内容所限定。
符号说明
10 一次线圈
10a 第一线圈
10b 第二线圈
20 二次线圈
50 线圈密封部
60 一次侧延伸部
70 二次侧延伸部
110 一次侧电子元件
110a 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
110b 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
115 一次侧连接体
210 二次侧电子元件
210a 二次侧第一电子元件
210b 二次侧第二电子元件
215 二次侧连接体
310 第一弯曲部
320 第二弯曲部
350 散热体

Claims (9)

1.(基本结构).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次线圈;
二次线圈,与所述一次线圈相向配置;
线圈密封部,由用于密封所述一次线圈和所述二次线圈的密封树脂构成;
一次侧电子元件,与所述一次线圈电连接;以及
二次侧电子元件,与所述二次线圈电连接,
其中,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一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延伸部上、或是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二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上。
2.(具备双方).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一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延伸部上,
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二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上。
3.(一次侧连接体).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具有: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在所述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上的一次侧连接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一次侧连接体上的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
4.(二次侧连接体).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具有:二次侧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在所述二次侧第一电子元件上的二次侧连接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二次侧连接体上的二次侧第二电子元件。
5.(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线圈具有:第一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一线圈相连的第二线圈。
6.(第一线圈为引线框).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由引线框构成。
7.(第一弯曲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一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延伸部上,
在所述线圈密封部和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间的所述一次侧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弯曲部。
8.(第二弯曲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二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上,
在所述线圈密封部和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间的所述二次侧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二弯曲部。
9.(具有第一弯曲部以及第二弯曲部,并可抵接散热体).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一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延伸部上,
在所述线圈密封部和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间的所述一次侧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弯曲部,
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二次线圈向所述线圈密封部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上,
在所述线圈密封部和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间的所述二次侧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二弯曲部,
所述电子装置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的一次侧密封部、以及用于密封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的二次侧密封部,
所述线圈密封部的背面、所述一次侧密封部的背面以及所述二次侧密封部的背面能够与散热体抵接。
CN201880094951.6A 2018-06-29 2018-06-29 电子装置 Active CN1123522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4765 WO2020003482A1 (ja) 2018-06-29 2018-06-29 電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2296A true CN112352296A (zh) 2021-02-09
CN112352296B CN112352296B (zh) 2024-05-28

Family

ID=68986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4951.6A Active CN112352296B (zh) 2018-06-29 2018-06-29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72748A1 (zh)
EP (1) EP3817014A4 (zh)
JP (1) JPWO2020003482A1 (zh)
CN (1) CN112352296B (zh)
WO (1) WO20200034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67451B2 (en) * 2018-06-29 2024-04-23 Shindeng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1616A (ja) * 2011-04-27 2012-11-22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車載用電力変換装置
JP2015159174A (ja) * 2014-02-24 2015-09-03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のコイル接続構造、及び、トラン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3247A (ja) 1992-04-03 1993-10-29 Sony Corp トランス
US6181231B1 (en) * 1998-04-06 2001-01-30 Silicon Graphics, Inc. Diamond-based transformers and power convertors
JP4218205B2 (ja) * 2000-11-27 2009-02-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二バッテリ搭載型車両用降圧型dc−dcコンバータ装置
JP4123768B2 (ja) * 2001-12-18 2008-07-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成形コイルを用いる車両用降圧トランス
TWI278876B (en) * 2006-01-03 2007-04-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Transformer structure
JP4862846B2 (ja) * 2008-02-29 2012-01-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源トランス及びインダクタンス部品
US8237535B2 (en) * 2010-04-16 2012-08-07 World Properties, Inc. Integral planar transformer and busbar
WO2012014250A1 (ja) * 2010-07-26 2012-0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
US9093434B2 (en) * 2011-04-04 2015-07-28 Rohm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5998774B2 (ja) 2012-09-11 2016-09-28 Tdk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コイル型トランスおよび電源装置
CN103366935A (zh) * 2013-07-30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平板变压器结构
EP2924451B1 (en) * 2014-03-24 2019-01-09 LEM Intellectual Property SA Current transducer
JP6552327B2 (ja) * 2015-08-10 2019-07-31 ダイヤモンド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CN108604491B (zh) * 2016-01-27 2021-09-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感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200258675A1 (en) * 2019-02-08 2020-08-13 Lear Corporation Hybrid transformer for dc/dc convert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1616A (ja) * 2011-04-27 2012-11-22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車載用電力変換装置
JP2015159174A (ja) * 2014-02-24 2015-09-03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のコイル接続構造、及び、トラン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17014A4 (en) 2022-02-23
WO2020003482A1 (ja) 2020-01-02
EP3817014A1 (en) 2021-05-05
US20210272748A1 (en) 2021-09-02
JPWO2020003482A1 (ja) 2021-08-12
CN112352296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17884B2 (ja) 半導体装置
US11646273B2 (en) Module
JP5446302B2 (ja) 放熱板とモジュール
KR101823805B1 (ko) 전력 반도체 장치
US11189579B2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2352296B (zh) 电子装置
CN112352298B (zh) 电子装置
CN112292740B (zh) 磁性部件
CN112368794B (zh) 电子装置
JP720314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7046146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7135999B2 (ja) 配線基板
JP2019036678A (ja) 電子装置
JP6402280B2 (ja) 電子機器
JP2020092133A (ja) 電子モジュール
JPWO2018225237A1 (ja) 電源装置
JP2018157050A (ja) 発熱部品の実装構造
JP2015090924A (ja) 半導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