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5579A - 侵入防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侵入防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5579A
CN112335579A CN201911177771.7A CN201911177771A CN112335579A CN 112335579 A CN112335579 A CN 112335579A CN 201911177771 A CN201911177771 A CN 201911177771A CN 112335579 A CN112335579 A CN 112335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wasps
intrusion prevention
prevention device
be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77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5579B (zh
Inventor
金哲史
市川俊英
中岛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p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35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5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5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5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47/00Beehives
    • A01K47/06Other details of beehives, e.g. ventilating devices, entrances to hives, guards, partitions or bee esca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47/00Beehives
    • A01K47/02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frames for honeycom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9/0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 A01M29/12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odoriferous substances, e.g. aromas, pheromones or chemical age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rd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胡蜂科蜂侵入的侵入防止装置。该侵入防止装置被安装于蜜蜂科蜂的巢箱,具有由有机部件划定的通路和被配置在所述通路内的挥发部件。

Description

侵入防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蜜蜂科蜂的巢箱的侵入防止装置。
背景技术
属于蜜蜂科的蜂(以下,称为蜜蜂科蜂)作为用于制造蜂蜜而被利用的益虫被熟知。另一方面,还熟知在从8月至11月的长期间内,属于胡蜂科(Vespidae)的蜂(以下称为胡蜂科蜂)会袭击蜂巢以获得蜜蜂科蜂的幼虫和蛹作为饵料,对养蜂业带来打击。
胡蜂科蜂是饲养的蜜蜂科蜂的最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和歌山县吉备町内的养蜂场中设置胡蜂捕杀器并在10年间进行调查的调查结果,每年捕杀个体数最多的金环胡蜂占捕杀个体总数的88.2%。在其余的11.8%的捕杀个体中包括金环胡蜂以外的4种胡蜂科蜂(日本黄马蜂、拟大虎头蜂、黄边胡蜂及黑尾虎头蜂),但是大部分(10.0%)为日本黄马蜂。这样,金环胡蜂的飞来特别多,饲养的蜜蜂科蜂的捕食性损害的大半部分由金环胡蜂造成。
另外,金环胡蜂的捕食性损害特别大的原因并非仅仅是由于飞来养蜂场的飞来个体数多。由于日本黄马蜂等金环胡蜂以外的胡蜂科蜂只是一只只单独地捕获在巢箱周边飞来飞去的蜜蜂的成虫而造成的损害较轻微,但金环胡蜂集体袭击而将巢箱入口咬大,一边咬伤杀死蜜蜂科蜂的成虫,一边侵入巢箱内而掠夺全部幼虫、蛹,会使巢毁坏。因此,在金环胡蜂栖息的区域中不适当地防治金环胡蜂就无法进行养蜂。
作为对胡蜂科蜂的对策,以往已知有通过在养蜂场中从8月至11月的长期间内持续捕杀飞来的胡蜂工蜂,或者通过在巢箱上安装金属制或瓦楞纸制的防护器具这样的物理方法来防止由胡蜂科蜂造成的损害的方法。但是,在上述方法中,在监视的间隔时间以金环胡蜂为首的胡蜂科蜂会侵入巢箱内,无法完全防止损害。
为了减轻养蜂人为了应对胡蜂科蜂而采取对策所花费的劳力,现有技术中使用各种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由塑料等透明板制作的箱上安装铁丝栅栏或通电装置的装置,并记载了通过电击或丝网来防止胡蜂科蜂的侵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第3760320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松浦诚、山根正气著,“胡蜂类的比较行为学”,北海道大学图书刊行会,1984年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提出了各种防止胡蜂科蜂侵入的方法和装置,但要求进一步改善。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胡蜂科蜂侵入的侵入防止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要旨在于具有通过有机部件划定的通路和配置在所述通路内的挥发部件。
本发明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侵入防止装置,其为被安装于蜜蜂科蜂的巢箱的侵入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由有机部件划定的通路和被配置在所述通路内的挥发部件。
[2]根据[1]所述的侵入防止装置,其中,该装置以沿所述通路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具有分隔部件。
[3]根据[2]所述的侵入防止装置,其中,所述挥发部件位于比所述分隔部件靠巢箱侧的位置。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侵入防止装置,其中,该装置具有能收容溶液的收容部。
[5]根据[4]所述的侵入防止装置,其中,所述溶液含有驱除胡蜂科蜂的成分。
[6]根据[4]或[5]所述的侵入防止装置,其中,该装置具有通过管连接于所述收容部的溶液补充装置。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侵入防止装置,其中,该装置在所述挥发部件的巢穴侧具有挥发抑制部件。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侵入防止装置,可以防止胡蜂科蜂侵入蜜蜂科蜂的巢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侵入防止装置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9月6日胡蜂类的飞来和侵入状况的图。
图3是表示9月7日胡蜂类的飞来和侵入状况的图。
图4是表示10月12日胡蜂类的飞来和侵入状况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侵入防止装置 2:通路 3:挥发部件
4:分隔部件 5:棒状部件 6-8:挥发抑制部件
9:收容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安装于蜜蜂科蜂的巢箱的侵入防止装置的发明。本发明的侵入防止装置可以安装于蜜蜂科蜂的巢箱来使用,由此可以防止胡蜂科蜂侵入所述巢箱。
蜜蜂科蜂是指用于养蜂的蜂,例如可举出西洋蜜蜂(Apis mellifera)、中华蜜蜂(Apis cerana)、日本蜜蜂(Apis ceranajaponica)、大蜜蜂(Apis dorsata)、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小蜜蜂(Apis florea)、黑小蜜蜂(Apisandreniformis)、绿努蜂(Apis nuluensis)、苏拉威西蜂(Apis nigrocincta)等。
作为胡蜂科蜂,可举出属于胡蜂亚科(Vespinae)和马蜂亚科(Polistinae)的蜂。
作为属于胡蜂亚科的蜂,例如可举出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日本黄马蜂(Vespa simillimaxanthoptera)、黑尾虎头蜂(Vespa ducalis)、拟大虎头蜂(Vespaanalis)、黄边胡蜂(Vespa crabroflavofasciata)、笛胡蜂(Vespa dybowskii)、细黄胡蜂(Vespula flaviceps)、带黄胡蜂(Vespula shidai)、澳黄胡蜂(Vespula austriaca)等。
作为属于马蜂亚科的蜂,例如可举出黄长脚蜂(Polistes rothneyi)、约马蜂(Polistes jokahamae)、中华马蜂(Polistes chinensis)、日本马蜂(Polistes japonicusjaponicus)、黄星长脚马蜂(Polistes mandarinus)、斯马蜂(Polistes snelleni)、和马蜂(Polistes rothneyi yayeyamae)、印度侧异腹胡蜂(Parapolybia indica)、异腹胡蜂(Parapolybia varia)等土著种。除了这些土著种之外,还可举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黑胸胡蜂(Vespa velutina)、以及最近侵入了对马、北九州市的黑胸胡蜂的亚种(Vespavelutina nigrithorax)。
本发明的侵入防止装置是安装于蜜蜂科蜂的巢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由有机部件划定的通路和配置在所述通路内的挥发部件。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出入方向是指连结所述通路的出口侧与入口侧的方向,宽度方向是指与所述出入方向和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所述有机部件并不特别地限定,可举出木材、塑料等,优选为木材。所述通路优选为筒状,可以为方筒状也可以为圆筒状,但优选为方筒状。在所述通路为方筒状的情况下,通常,巢箱的巢门为在宽度方向上长的形状的孔,因此,所述通路优选为沿出入方向延伸的形状,且优选为与高度方向相比在宽度方向上长的形状。
作为对于胡蜂科蜂的物理性障碍物,优选在所述通路内具有分隔部件。优选设置为,身体比较小的蜜蜂科蜂不会被所述分隔部件妨碍在所述通路内移动,另一方面,身体较大的胡蜂科蜂由于所述分隔部件无法向所述通路的出口侧(巢箱侧)侵入,例如设置在所述通路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间。
所述分隔部件优选为沿一个方向延伸的形状,所述分隔部件可以设置为沿所述通路的宽度方向延伸,也可以设置为沿所述通路的高度方向延伸。但是,当所述通路为与高度方向相比在宽度方向上长的方筒状时,设置沿所述通路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分隔部件的情况下,如果不设置多个分隔部件则不能发挥作为物理性障碍物的效果,因此优选以沿所述通路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来设置分隔部件。
所述挥发部件的形状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举出长方体状、圆柱状等。所述挥发部件的材料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使溶液挥发即可,例如可举出纸、无纺布等。为了使所述通路内充满挥发的气体,优选所述挥发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通路内。
另外,优选地,所述挥发部件位于比所述分隔部件靠巢箱侧的位置。即使当风吹动而产生所述通路内暂时不存在挥发的气体的状态时,通过在比所述挥发部件靠前方的位置设置所述分隔部件,胡蜂科蜂也不容易接近所述挥发部件,可以防止由胡蜂科蜂破坏所述挥发部件。
优选地,在所述挥发部件的出口侧(巢箱侧)或宽度方向上具有挥发抑制部件。通过在所述挥发部件的巢箱侧或宽度方向上具有挥发抑制部件,可以减少溶液从所述挥发部件挥发的量。另外,从由所述挥发部件挥发的气体充满所述通路的前端部(从所述通路的入口侧(巢箱对侧)的端部到出入方向的中间地点为止的空间)即可,由所述挥发部件挥发的气体可以充满也可以不充满所述通路的后端部(从所述通路的出口侧(巢箱侧)的端部到出入方向的中间地点为止的空间)的观点出发,优选在所述挥发部件的巢箱侧或宽度方向上具有挥发抑制部件。
为了防止胡蜂科蜂向所述通路侵入,可以在侵入防止装置上只设置1个所述挥发部件即可,但例如在所述通路为在宽度方向上非常长的结构的情况下,从所述挥发部件挥发的气体可能不能充满所述通路的前端部整体,因此也可以设置多个所述挥发部件。
优选地,本发明的侵入防止装置具有可收容溶液的收容部。所述溶液优选为含有驱除胡蜂科蜂的成分,更优选为后述的驱虫剂。优选在所述收容部中收容有所述挥发部件的一部分,从不使被收容于所述收容部的溶液剩余而被所述挥发部件吸起的观点出发,更优选所述挥发部件的下端位于所述收容部的底面。另外,为了使所述挥发部件吸起被收容于所述收容部的溶液,优选所述收容部被设置在所述挥发部件的下方。
为了使溶液从所述挥发部件长期间持续挥发,还可以具有通过塑料管等管而连接于所述收容部的溶液补充装置,可以为具有大容量的所述收容部的侵入防止装置。为了从所述溶液补充装置向所述收容部稳定地补充溶液,优选所述溶液补充装置被设置在比所述收容部靠上方的位置。
下面,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侵入防止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样例子的任何限定,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侵入防止装置1具有由木制框部件划定的通路2和被配置在通路2内的挥发部件3。上述木制框部件由上面、底面、左右两侧面这4个木制部件构成,通路2的前后两端为开放状态。所述木制框部件的高度为6cm,宽度为17.5cm,深度为12cm。所述木制框部件的后端为开放状态,但当将侵入防止装置1安装于巢箱的巢门时,所述木制框部件的后端形成与巢箱紧贴的状态,如果不通过通路2就无法从外界到达巢门。
在构成通路2的底面的木制部件的下方安装有长方体状的收容部9。收容部9是由塑料形成的容器,高度为2.5mm,深度为5.5cm,宽度为11cm,容量为约70ml。此外,当在容量为约70ml的收容部9中填充有苯甲醇作为驱虫剂时,在约1个半月期间内苯甲醇持续挥发。
由板状硬质的纸构成的长方体状的挥发部件3设置在距构成通路2的底面的木制部件的前端约5cm的后方。挥发部件3的下端部位于收容部9的底面附近,挥发部件3的上端部位于比构成通路2的底面的木制部件靠上方的位置。收容在收容部9中的液体由于毛细管现象被挥发部件3吸起而浸润挥发部件3整体,从挥发部件3的上端部挥发,其结果是通路2被挥发的气体充满。
在通路2内具有高度为3mm、深度为2cm、宽度为10cm的分隔部件4,分隔部件4设置在挥发部件3的前方。具体地,分隔部件4设置于构成通路2的上面的木制部件与底面的木制部件的大致中间的高度,且设置于距构成通路2的底面的木制部件的前端3cm的后方。身体比较小的蜜蜂科蜂能通过分隔部件4,但身体比较大的体胡蜂科蜂无法通过分隔部件4。
在分隔部件4的前方设置有直径5mm的棒状部件5。在距构成通路2的底面的木制部件的前端1cm的后方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直径5mm的圆孔,在收容部9上也以与在构成通路2的底面的木制部件上形成的孔对应的方式形成有直径5mm的圆孔,棒状部件5穿过这些孔而竖起。
棒状部件5可拆卸,可以拆下棒状部件5,并通过塑料管来安装溶液补充装置(未图示)。具体地,在拆下棒状部件5之后,可以以塑料管的一端位于收容部9内的方式,形成外径5mm的塑料管穿过形成于构成通路2的底面的木制部件和收容部9上的直径为5mm的圆孔中的状态。在安装有溶液补充装置的情况下,收容部9内的溶液挥发,当收容部9内处于未被溶液完全填充的状态时,从安装于塑料管的另一端的溶液补充装置自动向收容部9补充溶液。
在挥发部件3的左右设置有四边形板状的挥发抑制部件6、7,在挥发部件3的后方设置有四边形板状的挥发抑制部件8。挥发抑制部件6、7设置于距构成通路2的底面的前端约5cm的后方,挥发抑制部件8设置于距构成通路2的底面的前端约7cm的后方,挥发部件3被挥发抑制部件6-8包围后方和左右。
<驱虫剂>
被收容于收容部的所述驱虫剂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是不以蜜蜂科蜂为防治对象且以胡蜂科蜂为防治对象的驱虫剂即可,但优选为以攻击性强且危险的胡蜂亚科蜂为防治对象的驱虫剂,更优选为以金环胡蜂为防治对象的驱虫剂。具体而言,所述驱虫剂优选为含有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以下简记为“化合物(I)”)作为有效成分。此外,由于雄蜂没有毒针,上述驱虫剂的防治对象为作为雌蜂的工蜂(worker bee)、以及在工蜂羽化前的初夏多进行巢外活动的蜂后。
[化学式1]
Figure BSA0000195851270000081
[式中,
R1表示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β的C1-4烷基、可具有取代基β的C2-4烯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β的C1-4烷基-羰基;
X表示可具有取代基γ的C1-4亚烷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γ的C2-4亚烯基;
α表示选自可具有取代基δ的C1-4烷基、可具有取代基δ的C2-4烯基、可具有取代基δ的C1-4表示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δ的C1-4烷基-羰基、可具有取代基δ的C1-4烷基-羰氧基、卤素基团和羟基中的一种以上的取代基;
取代基β、γ和δ独立地表示选自由C1-4烷氧基、C1-4烷基-羰基、C1-4烷基-羰氧基、卤素基团和羟基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取代基;
n表示0以上且5以下的整数。]
在本说明书中,“C1-4烷基”和“C1-4烷基”是指碳原子数1以上且4以下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一价饱和脂肪族烃基。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优选为C1-3烷基,更优选为C1-2烷基,最优选为甲基。
“C2-4烯基”是指碳原子数为2以上且4以下,且具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一价不饱和脂肪族烃基。例如,可举出乙烯基(vinyl)、1-丙烯基、2-丙烯基(烯丙基)、异丙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异丁烯基等,优选为乙烯基(vinyl)或2-丙烯基(烯丙基)。
“C1-4亚烷基”是指碳原子数1以上且4以下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二价饱和脂肪族烃基。例如,可举出亚甲基、甲基亚甲基、二甲基亚甲基、亚乙基、1-甲基亚乙基、2-甲基亚乙基、直链亚丙基、1-甲基亚丙基、2-甲基亚丙基、3-甲基亚丙基、直链亚丁基。优选为直链C1-3亚烷基或者直链部分为直链C1-3亚烷基的支链C1-4亚烷基,更优选为直链C1-3亚烷基或者直链部分为直链C1-2亚烷基并且具有甲基作为侧链取代基的支链C1-3亚烷基,最优选为亚甲基。
“C2-4亚烯基”是指碳原子数2以上且4以下,且具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二价饱和脂肪族烃基。例如,可举出亚乙烯基(乙烯撑)、1-甲基亚乙烯基、2-甲基亚乙烯基、1-亚丙烯基、2-亚丙烯基、1-亚丁烯基、2-亚丁烯基、3-亚丁烯基。优选为C2-3亚烯基,更优选为1-亚丙烯基或2-亚丙烯基。
“C1-4烷氧基”是指碳原子数1以上且4以下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脂肪族烃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正己氧基等,优选为C1-2烷氧基,更优选为甲氧基。
作为“卤素基团”,可举出氟基、氯基、溴基及碘基,优选为氯基、溴基或碘基。
上述通式(I)中的苯基可以被1以上且5以下的取代基α取代。作为该取代基α的数量,即作为n,优选为3以下或2以下的整数,更优选为0或1,更进一步优选为0。在n为2以上的整数的情况下,多个取代基α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烷基等取代基的取代基β、γ、δ的数量,可取代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为1以上且5以下,优选为4以下或3以下,更优选为1或2,进一步优选为1。在取代基数量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取代基β、γ、δ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化合物(I)具有比较简单的化学结构,有市售品时可以利用市售品,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由市售化合物合成。作为化合物(I),优选为苯甲醇等对人类及蜜蜂科蜂无害的化合物。
胡蜂科蜂的驱虫剂优选仅由化合物(I)构成,但只要显示对于胡蜂科蜂的驱避作用,则也可以包含除化合物(I)以外的成分。
例如,化合物(I)基本在常温常压下为液状,一般认为,考虑到越高浓度效果越高,能够直接将化合物(I)作为对胡蜂科蜂的驱虫剂使用。但是,在化合物(I)单独在低温下固化的情况、或粘度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溶解于溶剂而制成溶液。作为溶剂,例如,可举出甲醇、乙醇、异丙醇等的醇类溶剂;丙酮、甲乙酮等的酮类溶剂;二乙醚、四氢呋喃等的醚类溶剂;乙二醇、甘油等的多元醇类溶剂;牛至油、印度楝树油、百里香油、丁香油、肉桂油、天竺葵油、薄荷油、薰衣草油、茴香油、酸橙油等的液状天然油脂。
另外,可以在上述驱虫剂中配合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等常用添加剂。
上述驱虫剂中的化合物(I)的浓度在发挥对于胡蜂科蜂的驱避作用的范围内适当调节即可,例如,优选设为1质量%以上。如果该浓度为1质量%以上,则更可靠地发挥对于胡蜂科蜂的驱避作用。作为该浓度,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一方面,该浓度的上限不作特别限制,可以为100质量%。
上述驱虫剂对胡蜂科蜂示出驱避作用。具体地,发现认为是在为了回避用触角作为气味感知到上述化合物(I)的震动翅膀行动然后飞行逃离、或者即刻飞行逃离。另一方面,实验确认上述驱虫剂对蜜蜂科蜂无害。
实施例
以下,通过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本发明并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在符合前后文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地变更实施,它们均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从兵库县内的养蜂场购买了包括蜂王和一群工蜂,且以健康的状态饲养的西洋蜜蜂的巢箱12箱。8月8日将购买的12箱巢箱放置在试验养蜂场内。然后,在同一日在所有巢箱的巢门处安装图1的侵入防止装置。接着,将填充有苯甲醇的1个塑料瓶(容量250ml)通过塑料管安装于收容部9。具体地,以塑料管的一端位于收容部9内的方式,形成将外径5mm的塑料管穿过在构成通路2的底面的木制部件和收容部9上形成的直径5mm的圆孔中的状态,将塑料管的另一端连结在上述塑料瓶的盖的部分,形成苯甲醇能从上述塑料瓶通过塑料管向收容部9移动的状态。上述塑料瓶在构成通路2的上面的木框的上方且巢箱的前面以倒置的状态固定。
当保持上述的状态时,即使收容部9内的苯甲醇挥发而减少也自动地从上述塑料瓶持续补充苯甲醇,因此,在金环胡蜂工蜂飞来袭击期间(从8月上旬至11月中旬的期间)不需要补充苯甲醇。此外,在安装完侵入防止装置之后,在侵入防止装置中使通路的巢箱侧和巢箱对侧为始终开放状态来使位于各巢箱内的蜜蜂工蜂能自由地向巢外活动。另外,作为用于防止胡蜂科蜂飞来侵入巢箱的手段,没有采用上述侵入防止装置以外的任何手段。
从放置巢箱的第二天(8月9日)开始,在早晨(9时左右)和傍晚(17时左右)监视蜜蜂工蜂的活动状况、胡蜂科蜂的飞来状况、以及飞来的胡蜂科蜂对蜜蜂工蜂的攻击状况。除了星期六和星期日以外将上述监视持续到11月15日的结果,仅观察到金环胡蜂工蜂向巢箱飞来和着陆在巢箱或者防护装置上,且可知金环胡蜂工蜂在早上和晚上飞来养蜂场内。但是,在至11月15日为止的调查期间内未确认到飞来养蜂场内的金环胡蜂工蜂大量杀戮蜜蜂工蜂且侵入到巢箱内、掠夺养育中的蜜蜂的幼虫和蛹的状况和有掠夺痕迹的状况,在上述调查期间也无毁坏状态的巢箱。根据该结果可知,通过安装上述侵入防止装置,对胡蜂科蜂的驱避和防治的效果在超过3个月的长期间内持续。另外可知,在飞来袭击期间内,不需要对上述的侵入防止装置进行维护作业和管理作业。
在9月6日、9月7日以及10月12日这三天,在每一天中从6时至18时以1小时的间隔实施13次、各持续5分钟的调查,并记录胡蜂类向试验养蜂场内飞来和侵入状况、飞来和侵入的胡蜂类的着陆场所。其结果是,确认到飞来和侵入的仅有金环胡蜂工蜂。另外,在合计39次调查中,未确认到金环胡蜂工蜂的侵入仅为9月6日18时、9月7日11时、10月12日8时、10月12日18时这4次。9月6日胡蜂类飞来和侵入状况如图2所示,9月7日胡蜂类飞来和侵入状况如图3所示,10月12日胡蜂类飞来和侵入状况如图4所示。9月6日18时和9月7日11时均处于短时间降雨中,因此认为未确认到金环胡蜂工蜂的侵入。另一方面,10月12日继续晴天,但整日飞来侵入个体数少,因此认为在8时和18时未确认到金环胡蜂工蜂的侵入。当也包括在通常的监视日观察到的上述结果时,认为在超过3个月的试验期间每日从早晨到傍晚金环胡蜂工蜂几乎不间断地进行向试验养蜂场飞来和向试验养蜂场内侵入。
如上所述,在从早晨到傍晚以1小时的间隔进行调查的9月6日、9月7日以及10月12日的调查时间段飞来试验养蜂场内的金环胡蜂工蜂中,合计6只金环胡蜂工蜂着陆在地面,但其以外的金环胡蜂工蜂着陆在巢箱或者侵入防止装置上。飞来试验养蜂场内的金环胡蜂工蜂的着陆场所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SA0000195851270000131
着陆个体数特别多的场所为侵入防止装置,但如表1所示,所有金环胡蜂工蜂均着陆在侵入防止装置的外表面上,没有侵入通路2内部的个体。在作为中空部分的通路2中,设置有为了阻止金环胡蜂工蜂侵入而设置的分隔部件4作为第一阶段的木制物理性障碍物,并且设置有使苯甲醇始终挥发的挥发部件3作为第二阶段的纸质化学性障碍物。在5分钟这样的短的调查时间期间也时常看到试图进入作为中空部分的通路2的金环胡蜂工蜂,但由于作为第1阶段的木制物理性障碍物的分隔部件4和作为第二阶段的纸质化学性障碍物的挥发部件3等障碍物的存在,均在刚刚将头部伸入通路2之后就出去了而没有进入通路2。另一方面,上述障碍物对蜜蜂工蜂没有影响,在出巢时和归巢时均通过形成于侵入防止装置的通路2而在巢箱与外界之间往返。这样的观察结果表示,由设置在通路2内的挥发部件3挥发的苯甲醇没有对蜜蜂工蜂的行动产生影响,与此相反,较强地阻碍金环胡蜂工蜂向巢箱侵入。
在巢门安装有侵入防止装置的12箱巢箱中防止了金环胡蜂工蜂向巢箱内侵入,因此,没有发生毁坏巢的情况。但是,每日都会发生从巢箱出来的蜜蜂工蜂被从早晨到傍晚飞来侵入的金环胡蜂工蜂咬伤并杀死。通常,飞来巢箱的金环胡蜂工蜂一边咬伤并杀死集体对抗的蜜蜂工蜂,一边侵入巢内来掠夺蜜蜂的幼虫等,另一方面,由于捕食的对象为巢内的蜜蜂幼虫等,因此,被咬伤杀死的蜜蜂工蜂被当场遗弃。下面,调查如上述那样飞来巢箱的金环胡蜂工蜂无法侵入巢内的情况(无法掠夺幼虫等的情况)、是否将咬伤杀死的蜜蜂工蜂当场遗弃。
在9月6日的7时~9时、10月12日的13~14时和15~16时一边在试验养蜂场内巡视,一边调查在各试验巢箱及其周边发生的蜜蜂工蜂被咬伤杀死的损害的状况,其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SA0000195851270000141
上述调查的结果,确认有将咬伤杀死的蜜蜂工蜂当场遗弃的情况和作为肉球带到养蜂场外的情况。认为将咬伤杀死的蜜蜂工蜂当场遗弃的行动是当在巢内掠夺幼虫等作为食物的情况下,杀戮防御的蜜蜂工蜂的金环胡蜂工蜂独自的集体捕食活动的行为模式的一部分。另外,很明显,将咬伤杀死的蜜蜂工蜂作为肉球带到养蜂场外的行为是将捕获的各个猎物作为食物来处理的行为模式。这样的行为与不具有咬坏巢箱那样的强力的大颚的日本黄马蜂等所发现的行为同样,认为是在金环胡蜂无法独自高效地掠夺的状况下发现的代替行为。9月6日和10月12日这两日这样的代替行为均比较多,认为是通过侵入防止装置的存在,持续阻止金环胡蜂特有的高效的集体捕食活动,因此不得不依赖于将咬伤杀死的蜜蜂工蜂作为肉球而带到养蜂场外这样的非高效的代替行为。

Claims (7)

1.一种侵入防止装置,其为被安装于蜜蜂科蜂的巢箱的侵入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由有机部件划定的通路和被配置在所述通路内的挥发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侵入防止装置,其中,该装置以沿所述通路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具有分隔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侵入防止装置,其中,所述挥发部件位于比所述分隔部件靠巢箱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侵入防止装置,其中,该装置具有能收容溶液的收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侵入防止装置,其中,所述溶液含有驱除胡蜂科蜂的成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侵入防止装置,其中,该装置具有通过管连接于所述收容部的溶液补充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侵入防止装置,其中,该装置在所述挥发部件的巢穴侧具有挥发抑制部件。
CN201911177771.7A 2019-08-06 2019-11-27 侵入防止装置 Active CN1123355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4253A JP7269632B2 (ja) 2019-08-06 2019-08-06 侵入防止装置
JP2019-144253 2019-08-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5579A true CN112335579A (zh) 2021-02-09
CN112335579B CN112335579B (zh) 2023-06-16

Family

ID=74367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7771.7A Active CN112335579B (zh) 2019-08-06 2019-11-27 侵入防止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69632B2 (zh)
KR (1) KR20210017970A (zh)
CN (1) CN112335579B (zh)
TW (1) TWI826598B (zh)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2621B1 (en) * 1995-03-07 2001-02-27 Gerald Sterling Fain Garden pest control device
KR20010044750A (ko) * 2001-03-22 2001-06-05 김대립 토종벌통 및 토종벌통을 이용한 침입 벌 퇴치 및 토종벌인공분봉방법
JP2002322004A (ja) * 2001-04-20 2002-11-08 Fumakilla Ltd スズメバチの駆除剤およびその駆除方法
JP2003023908A (ja) * 2001-07-10 2003-01-28 Akihiko Otsuki 養蜂巣箱のスズメバチ撃退用電気ゲート
JP2005160411A (ja) * 2003-12-03 2005-06-23 Dainippon Jochugiku Co Ltd 薬剤揮散具
US7325358B1 (en) * 2005-03-10 2008-02-05 Repelit Llc Weather protected deer and animal repellent container
JP2009131243A (ja) * 2007-10-29 2009-06-18 Earth Chem Corp Ltd 害虫防除装置
JP2014050344A (ja) * 2012-09-06 2014-03-20 Noboru Dairakuin ミツバチ用飛翔害敵防御器
CN104430050A (zh) * 2014-12-25 2015-03-25 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实用简洁家用中蜂蜂箱
CN204482713U (zh) * 2015-01-28 2015-07-22 郭洁 一种组合式蜂箱巢门
JP5832593B1 (ja) * 2014-06-05 2015-12-16 宗教法人立善寺 蜜蜂保護装置
JP3208543U (ja) * 2016-11-07 2017-01-26 清隆 鍋藤 ミツバチ保護具
CN206213000U (zh) * 2016-11-29 2017-06-06 贵州务川麻阳河蜂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防胡蜂巢门器
CN106900597A (zh) * 2017-03-08 2017-06-30 贺先作 一种立式双门中蜂箱及用其养殖中蜂的方法
CN106942091A (zh) * 2017-03-31 2017-07-14 重庆品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养蜂装置以及养蜂系统
JP2017131135A (ja) * 2016-01-26 2017-08-03 株式会社はなはな 有害動物の忌避装置
CN206390012U (zh) * 2017-01-07 2017-08-11 罗平县腊峰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有效防范蜜蜂天敌的蜜蜂养殖装置
CN206390013U (zh) * 2017-01-07 2017-08-11 罗平县腊峰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为大棚中果蔬授粉的蜂箱
CN108366559A (zh) * 2015-11-11 2018-08-03 株式会社Kinp 胡蜂科蜂驱虫剂
WO2018221833A1 (ko) * 2017-05-31 2018-12-06 김호겸 말벌 차단 장치
CN208446368U (zh) * 2018-07-05 2019-02-01 城口县蕊尘蜂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中蜂养殖蜂箱
JP3220502U (ja) * 2018-08-15 2019-03-14 章利 末吉 スズメバチ捕獲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8995U (ja) * 1998-11-26 2000-05-26 リーボンギュン 害虫駆除装置
JP3760320B2 (ja) 2003-12-01 2006-03-29 久志 冨士男 ミツバチ保護用スズメバチ遮断装置
JP2012055231A (ja) * 2010-09-09 2012-03-22 Ip Service:Kk 日本みつばち専用の働きばち出入口兼備の女王ばち排出防止具
AU2011250709A1 (en) * 2010-11-30 2012-06-14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esticida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ests
JP3192877U (ja) * 2014-06-26 2014-09-04 株式会社 杉養蜂園 蜜蜂巣門構造
KR102053409B1 (ko) * 2018-01-16 2019-12-06 정혁 양봉용 벌통의 꿀벌 보호장치
CN108925467A (zh) * 2018-09-06 2018-12-04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一种蜂箱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2621B1 (en) * 1995-03-07 2001-02-27 Gerald Sterling Fain Garden pest control device
KR20010044750A (ko) * 2001-03-22 2001-06-05 김대립 토종벌통 및 토종벌통을 이용한 침입 벌 퇴치 및 토종벌인공분봉방법
JP2002322004A (ja) * 2001-04-20 2002-11-08 Fumakilla Ltd スズメバチの駆除剤およびその駆除方法
JP2003023908A (ja) * 2001-07-10 2003-01-28 Akihiko Otsuki 養蜂巣箱のスズメバチ撃退用電気ゲート
JP2005160411A (ja) * 2003-12-03 2005-06-23 Dainippon Jochugiku Co Ltd 薬剤揮散具
US7325358B1 (en) * 2005-03-10 2008-02-05 Repelit Llc Weather protected deer and animal repellent container
JP2009131243A (ja) * 2007-10-29 2009-06-18 Earth Chem Corp Ltd 害虫防除装置
JP2014050344A (ja) * 2012-09-06 2014-03-20 Noboru Dairakuin ミツバチ用飛翔害敵防御器
JP5832593B1 (ja) * 2014-06-05 2015-12-16 宗教法人立善寺 蜜蜂保護装置
CN104430050A (zh) * 2014-12-25 2015-03-25 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实用简洁家用中蜂蜂箱
CN204482713U (zh) * 2015-01-28 2015-07-22 郭洁 一种组合式蜂箱巢门
CN108366559A (zh) * 2015-11-11 2018-08-03 株式会社Kinp 胡蜂科蜂驱虫剂
JP2017131135A (ja) * 2016-01-26 2017-08-03 株式会社はなはな 有害動物の忌避装置
JP3208543U (ja) * 2016-11-07 2017-01-26 清隆 鍋藤 ミツバチ保護具
CN206213000U (zh) * 2016-11-29 2017-06-06 贵州务川麻阳河蜂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防胡蜂巢门器
CN206390012U (zh) * 2017-01-07 2017-08-11 罗平县腊峰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有效防范蜜蜂天敌的蜜蜂养殖装置
CN206390013U (zh) * 2017-01-07 2017-08-11 罗平县腊峰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为大棚中果蔬授粉的蜂箱
CN106900597A (zh) * 2017-03-08 2017-06-30 贺先作 一种立式双门中蜂箱及用其养殖中蜂的方法
CN106942091A (zh) * 2017-03-31 2017-07-14 重庆品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养蜂装置以及养蜂系统
WO2018221833A1 (ko) * 2017-05-31 2018-12-06 김호겸 말벌 차단 장치
CN208446368U (zh) * 2018-07-05 2019-02-01 城口县蕊尘蜂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中蜂养殖蜂箱
JP3220502U (ja) * 2018-08-15 2019-03-14 章利 末吉 スズメバチ捕獲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金宝: "夏防盗蜂、工蜂飞逃办法多" *
邓忠彬: "基胡蜂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其趋避性物质研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5579B (zh) 2023-06-16
TWI826598B (zh) 2023-12-21
JP7269632B2 (ja) 2023-05-09
TW202112227A (zh) 2021-04-01
JP2021023216A (ja) 2021-02-22
KR20210017970A (ko) 2021-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eumann et al. Quo vadis Aethina tumida? Biology and control of small hive beetles
US7309274B2 (en) In-hive trap and attractant composition for the control of the small hive beetle, Aethina tumida
Gulati et al. Enemies of honeybees and their management–a review
US7632167B1 (en) Selective insect trapping system
Islam et al. Seasonal variations in hornet’s spp. and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traps as a tool for control
Jones et al. Seed predation in neotropical pre‐montane pastures: site, distance, and species effects
US11470844B2 (en) Vespidae wasp repellent
Mykytowycz et al. A study of the inter-warren activities and dispersal of wild rabbits, Oryctolagus cuniculus (L.), living in a 45-Ac paddock
Efstathion et al. A push‐pull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scheme for preventing use of parrot nest boxes by invasive Africanized honey bees
Indriyanti et al. Aggregation pheromones for monitoring the coconut rhinoceros beetle (Oryctes rhinoceros) in Jerukwangi Village, Jepara, Indonesia
CN112335579A (zh) 侵入防止装置
Navarro-Llopis et al. Improvements in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Coleoptera: Dryophthoridae) trapping systems
US11304409B2 (en) Murder hornet excluder
Vijayakumar et al. Predation of stingless bees (Trigona iridipennis: Apidae, Meliponinae) by centipede (Scolopendra hardwicki: Chilopoda: Scolopendramorpha)
CN108094354A (zh) 一种狄氏瓦螨生物诱杀器的制作与设伏方法
Osorio-Osorio et al. Reducing Cosmopolites sordidus populations and damage using traps baited with pheromone and plantain corm
KR20180053829A (ko) 복숭아씨살이좀벌 유인용 성페로몬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ubojacký et al. Attraction of Ips typographus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beetles by lure-baited insecticide-treated tripod trap logs and trap trees
Annand Investigations on small hive beetle biology to develop better control options
GB2586263A (en) Beehive entrance apparatus
Yadav et al. Diseases and Enemies of Honeybees
Glaiim et al. Testing the efficacy of some methods recommended abroad for controlling the oriental hornet, Vespa orientalis L., attacking honey bee, Apis mellifera L., colonies in Iraq
Mishra et al. Chapter-4 Pests of Honey Bees and Their Management
JP7085575B2 (ja) 分蜂捕獲器。分蜂群を捕獲し新巣箱へ移動する分蜂捕獲器。
CA2450305C (en) Screen insert for beeh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