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1946B - 记录装置、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1946B
CN112311946B CN202010719611.7A CN202010719611A CN112311946B CN 112311946 B CN112311946 B CN 112311946B CN 202010719611 A CN202010719611 A CN 202010719611A CN 112311946 B CN112311946 B CN 1123119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groove
reading unit
holding
hold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96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1946A (zh
Inventor
宫本真太郎
有贺翔
清水祐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125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1850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311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1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1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1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04N1/00554Latches or hing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7Connection or assembly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ergonomic aspec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开闭装置,在扫描单元从关闭的状态打开时,有可能提起记录单元。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单元和原稿读取单元。记录单元具备轴,原稿读取单元具备形成有供轴插入且随着原稿读取单元的开闭相对于轴相对移动的槽的槽形成部件。在槽上设置有使槽的宽度比轴的最大直径窄且能够在扩大槽的宽度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部通过卡到轴而保持打开原稿读取单元的状态。轴形成为径向尺寸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并设置为能够旋转,轴的旋转被限制,以使在原稿读取单元从关闭状态打开的过程中弹性变形部通过轴时,与槽的宽度相对的轴的径向尺寸为比最大尺寸小的第一尺寸以下。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单元的上部具备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单元的记录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具备装置主体以及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开闭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打印机为代表的记录装置中,有一种构成为复合机的记录装置,其在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的装置主体的上部设置有扫描单元,既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功能,又具备读取原稿的读取功能。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这样的结构的一例。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读取记录装置在图像记录单元的上部具备图像读取单元。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开闭机构而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图像记录单元。
开闭机构保持为打开图像读取单元的状态。开闭机构具备具有凸轮面的支柱与转子,转子通过旋转而卡挂于凸轮面,保持打开图像读取单元的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1934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采用转子旋转而卡挂于凸轮面的结构,当关闭打开状态的图像读取单元时,为了解除所述卡挂,需要暂时稍微提起图像读取单元,之后再关闭,难以直观地判断操作且费事。
作为用于避免这样的问题的结构,考虑如下结构:如图21所示,使用单纯的轴102来代替转子,凸轮面为单纯的圆弧形状并在凸轮面设置弹性变形部101b,利用弹性变形部101b的弹性而卡到轴102。
符号101是支柱,安装于图像读取单元。轴102安装于图像记录单元,并插入到形成于支柱101的凸轮槽101a中。在支柱的外周部形成有齿轮部101c,齿轮部101c与齿轮103啮合。齿轮103的旋转扭矩传递至未图示的减振机构,缓和关闭图像读取单元时的速度。
图21的上图示出了图像读取单元关闭的状态,图21的下图示出了图像读取单元打开的状态,图21的中图示出了图像读取单元半打开的状态。若从表示图像读取单元的关闭状态的图21的上图起打开图像读取单元,则支柱101与图像读取单元一起旋转,轴102在凸轮槽101a内相对移动。
凸轮槽101a的宽度在弹性变形部101b的位置处变窄,在从图21的中图变化至下图时,轴102使弹性变形部101b变形,扩大槽宽。在图21的下图的状态下,由于弹性变形部101b卡到轴102,从而保持图像读取单元的打开状态。
通过形成为图21所示那样的结构,从而不需要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记录装置那样在关闭打开状态的图像读取单元时暂时稍微提起图像读取单元,操作容易直观地判断且操作也简单。
但是,当图像读取单元从关闭的状态打开时,具体而言,在从图21的中图向下图变化的过程中,有可能弹性变形部101b的弹性变形不足而导致提起轴102,也就是提起图像记录单元,使得图像读取单元不能适当地打开。这种问题尤其容易在轻量的图像记录单元的情况下发生。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单元,所述记录单元具备记录部,所述记录部对介质进行记录;原稿读取单元,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具备读取原稿的读取机构,并且,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在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通过转动来开闭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以及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打开的状态,所述保持机构具备轴和槽形成部件,所述轴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中的一方,所述槽形成部件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中的另一方,在所述槽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供所述轴插入的槽,随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开闭,所述轴相对于所述槽相对移动,在所述槽上形成有弹性变形部和保持部,所述弹性变形部使所述槽的宽度比所述轴的最大直径窄,并能够在扩大所述槽的宽度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所述保持部通过利用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保持所述轴,从而来保持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打开的状态,所述轴形成为径向尺寸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并设置为能够旋转,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旋转限制机构,所述旋转限制机构限制所述轴旋转,以使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从关闭的状态打开的过程中所述轴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时,与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为比所述最大直径小的第一尺寸以下。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开闭体,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通过转动来开闭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以及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开闭体打开的状态,所述保持机构具备轴和槽形成部件,所述轴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开闭体中的一方,所述槽形成部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开闭体中的另一方,在所述槽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供所述轴插入的槽,随着所述开闭体的开闭,所述轴相对于所述槽相对移动,在所述槽上形成有弹性变形部和保持部,所述弹性变形部使所述槽的宽度比所述轴的最大直径窄,并能够在扩大所述槽的宽度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所述保持部通过利用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保持所述轴,从而来保持所述开闭体打开的状态,所述轴形成为径向尺寸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并设置为能够旋转,所述开闭装置还具备旋转限制机构,所述旋转限制机构限制所述轴旋转,以使在所述开闭体从关闭的状态打开的过程中所述轴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时,与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为比所述最大直径小的第一尺寸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扫描单元打开的状态下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打印机内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扫描单元打开的状态下的打印机内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槽形成部件的周边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槽形成部件的周边结构的立体图。
图7的上图是槽形成部件的主视图,下图是槽形成部件以及轴的剖视图。
图8的上图是槽形成部件的主视图,下图是槽形成部件以及轴的剖视图。
图9的上图是槽形成部件的主视图,下图是槽形成部件以及轴的剖视图。
图10的上图是槽形成部件的主视图,下图是槽形成部件以及轴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槽宽与轴的直径的关系的图。
图12是扫描单元打开的状态下的打印机内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13的上图是扫描单元关闭的状态下的第二铰链部周边的剖视图,下图是扫描单元打开的状态下的第二铰链部周边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轴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16是扫描单元打开的状态下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17是槽形成部件的主视图。
图18是旋转限制部件所具备的抵接部以及限制抵接部旋转的限制部的主视图。
图19是旋转限制部件所具备的抵接部以及限制抵接部旋转的限制部的主视图。
图20是比较第一槽与第二槽的形状的图。
图21是说明本发明的技术问题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打印机;2…记录单元;3…壳体;4、4A…扫描单元;5…原稿台盖;6…操作部;7…下部盖;8…记录部;9…记录头;10…滑架;11…面板单元;12…进给口盖;13…扫描主体;14…原稿台;15…读取传感器;21…第一铰链部;22…第二铰链部;23…保持机构(第一保持机构);23A…第二保持机构;24…安装部;25、25A…槽形成部件;25a…槽(第一槽);25b…弹性变形部;25c…齿轮部;25d…肋;25e…保持部;25g…槽(第二槽);27…轴;27a…切口部;29…旋转限制机构;30…旋转限制部件;30a…第一被限制部;30b…抵接部;31…弹簧;32…引导部件;32b…限制部;32c…限制部;33…弹性材料;34…引导部件;34a、34b、34c…凸轮面;35、36、37…齿轮;38…阻尼器;40…支承机构;41…被支承部;42…支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简要地说明本发明。
第一方面涉及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单元,所述记录单元具备记录部,所述记录部对介质进行记录;原稿读取单元,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具备读取原稿的读取机构,并且,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在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通过转动来开闭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以及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打开的状态,所述保持机构具备轴和槽形成部件,所述轴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中的一方,所述槽形成部件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中的另一方,在所述槽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供所述轴插入的槽,随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开闭,所述轴相对于所述槽相对移动,在所述槽上形成有弹性变形部和保持部,所述弹性变形部使所述槽的宽度比所述轴的最大直径窄,并能够在扩大所述槽的宽度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所述保持部通过利用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保持所述轴,从而来保持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打开的状态,所述轴形成为径向尺寸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并设置为能够旋转,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旋转限制机构,所述旋转限制机构限制所述轴旋转,以使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从关闭的状态打开的过程中所述轴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时,与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为比所述最大直径小的第一尺寸以下。
根据本方面,在轴利用形成于槽形成部件的弹性变形部的弹性而被保持于保持部来保持原稿读取单元打开的状态的结构中具备旋转限制机构,所述旋转限制机构限制所述轴旋转,以使在原稿读取单元从关闭的状态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弹性变形部通过所述轴时,与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为比所述最大直径小的第一尺寸以下,因此,所述弹性变形部通过所述轴时的负荷减小,或者负荷消失,降低打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时提起所述轴即所述记录单元的可能性。
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限制机构具备:旋转限制部件,安装于所述轴;肋,设置于所述槽形成部件,并且随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转动而在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接触的状态和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分离的状态之间切换;以及弹簧,向使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处的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尺寸的方向对所述旋转限制部件施加按压力,通过所述肋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接触,从而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处的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抵抗所述弹簧的按压力而维持在所述第一尺寸以下,通过所述肋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分离,从而所述轴因所述弹簧的按压力而旋转,使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处的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尺寸。
根据本方面,通过使所述旋转限制机构成为具备所述旋转限制部件、所述肋以及所述弹簧的结构,从而能够低成本地构成所述旋转限制机构。
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从所述轴被保持于所述保持部的状态关闭规定角度,从而所述肋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抵接。
根据本方面,通过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从所述轴被保持于所述保持部的状态关闭规定角度,从而所述肋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抵接,因此,没有所述轴脱离所述保持部而与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立即变小,能够可靠地保持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打开的状态。
第四方面在第一至第三任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通过形成为从轴向观察时圆周的一部分被切掉的形状,从而径向尺寸沿着周向变化。
根据本方面,所述轴通过形成为从轴向观察时圆周的一部分被切掉的形状,从而径向尺寸沿着周向变化,因此,能够用简易的结构低成本地得到径向尺寸沿周向变化的轴。
第五方面在第一至第四任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通过第一铰链部和第二铰链部而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所述第一铰链部在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一侧端部,所述第二铰链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另一侧端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一侧设置有所述轴、所述槽形成部件以及所述旋转限制机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在所述第二铰链部一侧设置有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打开的状态下支承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支承机构。
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一侧设置有所述轴、所述槽形成部件以及所述旋转限制机构的结构中,有可能在所述第二铰链部处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向下方下沉。根据本方面,由于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在所述第二铰链部一侧设置有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打开的状态下支承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支承机构,因此能够抑制在所述第二铰链部一侧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向下方下沉。
第六方面在第二或者第三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通过第一铰链部和第二铰链部而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所述第一铰链部在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一侧端部,所述第二铰链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另一侧端部,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一侧设置有作为所述保持机构的第一保持机构,在所述第二铰链部一侧设置有作为所述保持机构的第二保持机构。
根据本方面,对所述第一铰链部以及所述第二铰链部均设置有所述保持机构,因此能够抑制打开了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时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一侧或者所述第二铰链部一侧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向下方下沉。
第七方面在第六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和所述第二保持机构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有使关闭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时的速度衰减的阻尼器。
根据本方面,由于对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和所述第二保持机构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有使关闭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时的速度衰减的阻尼器,因此,即使在关闭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时用户松开手,也能够抑制猛地关闭所述原稿读取单元而产生大的碰撞声或者破损的可能性。
第八方面在第六或者第七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具备:抵接部,设置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以及限制部,通过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限制部抵接而限制所述旋转限制部件旋转,在所述轴进入到了所述保持部的状态下,所述抵接部因所述弹簧的按压力而碰到所述限制部,在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具备的所述槽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作为所述槽的第一槽,在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具备的所述槽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作为所述槽的第二槽,当打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时,所述轴进入形成于所述第二槽的所述保持部的时机比所述轴进入形成于所述第一槽的所述保持部的时机早,仅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和所述第二保持机构中的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具备的所述限制部由弹性材料形成,所述弹性材料缓和所述抵接部抵接时的抵接声。
由于所述保持机构是若所述轴进入到所述保持部,则设置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的抵接部由于所述弹簧的按压力而与限制部抵接,从而停止所述旋转限制部件的旋转的结构,所以当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限制部时产生抵接声,为此用户能够凭所述抵接声判断为所述原稿读取单元被保持为了打开的状态。
这里,当打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时,若在所述第一保持机构中产生所述抵接声的时机与在所述第二保持机构中产生所述抵接声的时机存在偏差,则会导致用户在最先产生抵接声的时机停止打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操作,由此,所述第一保持机构以及所述第二保持机构中的一方有可能无法转移至保持状态,这种情况下,在没有转移至保持状态的一侧有可能发生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向下方下沉的可能性。需要指出,保持状态是指所述轴进入到了所述保持部的状态。
但是,在本方面中,当打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时,所述轴进入形成于所述第二槽的所述保持部的时机比所述轴进入形成于所述第一槽的所述保持部的时机早,并且,仅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和所述第二保持机构中的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具备的所述限制部由缓和所述抵接部抵接时的抵接声的弹性材料形成,因此,所述第二保持机构比所述第一保持机构更先成为保持状态,而且此时不易产生所述抵接声,所以可期待用户继续进行打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操作。然后,在所述第一保持机构成为保持状态时易于产生所述抵接声,当用户凭所述抵接声停止打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操作时,所述第一保持机构与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双方均成为保持状态。综上所述,能够抑制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和所述第二保持机构中的一方保持未转移至保持状态而用户停止打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操作,进而能够使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和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双方均适当地转移至保持状态。
第九方面在第八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在旋转轴线方向上靠所述第二铰链部处具备操作面板。
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在旋转轴线方向上靠所述第二铰链部处具备操作面板的结构中,当打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时,设置有所述操作面板的一侧由于重量而会向下方下沉,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容易比所述第二保持机构更先成为保持状态,由此,容易所述第二保持机构保持未转移至保持状态而停止打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操作。但是,通过上述第八方面的作用效果,能够抑制这样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第十方面涉及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开闭体,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通过转动来开闭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以及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开闭体打开的状态,所述保持机构具备轴和槽形成部件,所述轴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开闭体中的一方,所述槽形成部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开闭体中的另一方,在所述槽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供所述轴插入的槽,随着所述开闭体的开闭,所述轴相对于所述槽相对移动,在所述槽上形成有弹性变形部和保持部,所述弹性变形部使所述槽的宽度比所述轴的最大直径窄,并能够在扩大所述槽的宽度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所述保持部通过利用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保持所述轴,从而来保持所述开闭体打开的状态,所述轴形成为径向尺寸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并设置为能够旋转,所述开闭装置还具备旋转限制机构,所述旋转限制机构限制所述轴旋转,以使在所述开闭体从关闭的状态打开的过程中所述轴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时,与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为比所述最大直径小的第一尺寸以下。
根据本方面,在轴利用形成于槽形成部件的弹性变形部的弹性而被保持于保持部来保持开闭体打开的状态的结构中具备旋转限制机构,所述旋转限制机构限制所述轴旋转,以使在开闭体从关闭的状态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弹性变形部通过所述轴时,与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为比所述最大直径小的第一尺寸以下,因此,所述弹性变形部通过所述轴时的负荷减小,或者负荷消失,降低打开所述开闭体时提起所述轴即所述装置主体的可能性。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举喷墨打印机1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喷墨打印机1在下面简称为打印机1。
需要指出,在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中,X轴方向表示装置宽度方向,Y轴方向表示装置进深方向,Z轴方向表示装置高度方向。另外,将+Y方向设为从装置背面朝向前表面的方向,将-Y方向设为从装置前表面朝向背面的方向。另外,将从装置前方看的左方设为+X方向,右方设为-X方向。另外,将+Z方向设为上方,将-Z方向设为下方。
另外,将打印机1中介质被传送出的传送方向称为“下游”,将与其相反的方向称为“上游”。
图1所示的打印机1具备:作为装置主体的记录单元2,在内部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8;以及作为原稿读取单元的扫描单元4,设置于记录单元2的上部,读取原稿的图像。即,打印机1构成为除了记录功能以外还具备图像读取功能的复合机。作为介质的一例,列举出记录纸张。
在打印机1中,记录部8具备:记录头9,喷出作为液体的油墨;以及滑架10,支承记录头9,通过从记录头9朝向介质喷出油墨来进行记录。滑架10接收未图示的电机的动力而在X轴方向上往复移动。
记录单元2的外轮廓由壳体3构成。在记录单元2的后方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进给口盖12,通过打开进给口盖12而露出未图示的介质进给口。
在记录单元2的上部设置有扫描单元4。扫描单元4构成为,在装置后方即-Y方向上具有用于旋转的旋转轴(未图示),以装置前方即+Y方向为自由端进行旋转,能够开闭记录单元2的上部。在图1以及图2中,直线R表示扫描单元4的旋转轴线。直线R是平行于X轴的直线。图1表示扫描单元4相对于记录单元2关闭的关闭状态,图2示出了扫描单元4相对于记录单元2完全打开的状态。
扫描单元4具备:扫描主体13,在内部具备作为读取原稿的读取机构的读取传感器15;原稿台14,供原稿进行载置;以及原稿台盖5,能够开闭原稿台14。读取传感器15在Y轴方向上延伸设置,并接收未图示的电机的动力而在X轴方向上移动。
接着,在作为打印机1的装置前方的+Y方向上,具备操作部6的面板单元11设置于扫描单元4。操作部6除了能够进行用于记录、图像读取的各种设定操作、执行操作以外,还能够进行设定内容、图像的预览显示等。
在记录单元2的前表面的下部设置有下部盖7。下部盖7设置为能够开闭,通过打开下部盖7而露出收容记录前的介质的介质托盘(未图示)以及接收在记录后排出的介质的排出托盘(未图示)。
上面是打印机1的简要结构,下面,参照图3及其之后的附图对保持扫描单元4的打开状态的保持机构23进行说明。
扫描单元4通过在旋转轴线R的轴线方向即X轴方向上设置于+X方向的第一铰链部21(参照图2、图3)以及设置于-X方向的第二铰链部22(参照图12)而设置于记录单元2。
如图3~图5所示,在第一铰链部21一侧设置有保持扫描单元4的打开状态的保持机构23。更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在扫描单元4上设置有安装部24,如图4所示,在安装部24上设置有槽形成部件25。相对于槽形成部件25在+X方向上设置有引导后述的旋转限制部件30的引导部件32。图5~图11示出了卸下引导部件32后的状态。另外,图6、图11以及图7~图10中的下图示出了进一步卸下旋转限制部件30后的状态。
在图5以及图6中,在槽形成部件25上形成有槽25a。槽25a在以旋转轴线R(参照图1)为中心的周向上延伸。槽形成部件25与扫描单元4一起以旋转轴线R为中心旋转。
在记录单元2上设置有轴27,轴27进入槽25a。在槽25a上设置有:弹性变形部25b,能够在扩大槽25a的槽宽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以及保持部25e,通过利用弹性变形部25b的弹性保持轴27,从而来保持扫描单元4打开的状态。在扫描单元4打开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轴27进入保持部25e,并且通过弹性变形部25b卡到轴27而保持扫描单元4打开的状态。
槽形成部件25以及轴27构成保持机构23。
在图11中,符号h1是弹性变形部25b的位置处的槽25a的最小宽度,符号d1是轴27的最大直径。轴27的最大直径d1比槽25a的最小宽度h1大,由此在扫描单元4打开的状态下,如图10的下图所示,弹性变形部25b卡到轴27,保持扫描单元4打开的状态。弹性变形部25b能够在槽25a的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若从图10的状态关闭扫描单元4,则弹性变形部25b弹性变形而槽25a的宽度扩大,弹性变形部25b如从图10到图9的变化所示,能够通过轴27的位置。在扫描单元4从打开的状态关闭的情况下,状态以图10、图9、图8、图7的顺序变化。
在槽形成部件25的外周部形成有齿轮部25c(参照图7~图10的下图),齿轮部25c与齿轮35啮合。齿轮35的旋转扭矩经由齿轮36、37而传递至阻尼器38,通过阻尼器38缓和关闭扫描单元4时的速度。
在扫描单元4从关闭的状态打开的情况下,状态以图7、图8、图9、图10的顺序变化。这里,在从图9向图10变化的过程中,若弹性变形部25b通过轴27的最大直径处,则有可能弹性变形部25b的弹性变形不足而导致提起轴27,也就是提起记录单元2,使得读取单元4不能适当地打开。这种问题尤其容易在轻量的记录单元2的情况下发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所示的结构。
轴27在X轴方向上延伸,中心轴线平行于X轴方向,并设置为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轴27形成为轴线方向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是通过槽25a的部分如图11所示地圆周的一部分被切掉的形状,形成有直径比最大直径d1小的直径d2的部分。
轴27由于形成为从轴向观察时圆周的一部分被切掉的形状,从而径向尺寸沿着周向变化,因此能够用简易的结构低成本地得到径向尺寸沿周向变化的轴。
需要指出,轴27由于圆周的一部分被切掉而从轴向观察时呈“D”字形状,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状、跑道形状等,只要是径向尺寸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接着,在轴27的前端固定有旋转限制部件30。旋转限制部件30具备第一被限制部30a,并被图5所示的弹簧31施加弹力而向图7~图10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在弹簧31以外的外力未作用于旋转限制部件30的状态下,尤其是在轴27已进入保持部25e的状态下,轴27成为图10所示的状态,也就是说成为最大直径面对槽25a的槽宽方向的状态,成为弹性变形部25b可靠地卡到轴27的状态。
需要指出,如图19所示,在旋转限制部件30上设置有抵接部30b,该抵接部30b构成为,通过与设置于引导部件32的限制部32b抵接,从而使轴27已进入保持部25e的状态下的轴27停止旋转。
需要指出,旋转限制部件30的+X方向的端部进入形成于引导部件32(参照图3、图4)的未图示的槽,由引导部件32引导。所述未图示的槽与槽25a同样地在以旋转轴线R(参照图1)为中心的周向上延伸设置。
接着,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槽形成部件25上沿着槽25a形成有肋25d。肋25d与槽25a同样地在以旋转轴线R(参照图1)为中心的周向上延伸设置。肋25d、旋转限制部件30、弹簧31构成旋转限制机构29。
在扫描单元4关闭的状态下,如图7的上图所示,旋转限制部件30的第一被限制部30a从上抵接于肋25d。由此,轴27抵抗弹簧31(参照图5)的弹力,如图7的下图所示地维持切口部27a与槽25a的内周相对的状态。维持该状态直到随着扫描单元4的旋转,肋25d与第一被限制部30a脱离。
若从图7所示的状态经过图8所示的状态,随着扫描单元4的旋转,肋25d如图9所示地与第一被限制部30a脱离,则旋转限制部件30即轴27因弹簧31(参照图5)的弹力而在图9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里,在图11中,符号K1是弹性变形部25b的形成范围,在弹性变形部25b的形成范围K1内,槽25a的宽度比轴27上的切口部27a的弦的长度短。然后,随着扫描单元4的旋转,肋25d与第一被限制部30a脱离了时,轴27进入到弹性变形部25b的形成范围K1内。因此,即使随着扫描单元4的旋转,肋25d与第一被限制部30a脱离,轴27由于切口部27a抵到槽25a的内周而被限制旋转,也不会旋转到图10所示的状态。肋25d的形成范围与弹性变形部25b的形成范围被设定为使上述内容得以实现。
换言之,构成为,通过扫描单元4从弹性变形部25b卡到轴27而维持扫描单元4的打开状态的状态(图10的状态)关闭规定角度,从而肋25d与旋转限制部件30抵接。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实现弹性变形部25b卡到轴27,能够可靠地保持扫描单元4打开的状态(图10的状态)。
此外,旋转限制机构29限制轴27旋转,以使在扫描单元4从关闭的状态打开的过程中弹性变形部25b通过轴27时,与槽25a的宽度相对的轴27的径向尺寸为比最大直径小的第一尺寸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尺寸与弹性变形部25b处的槽25a的宽度相同,是比图11所示的直径d2大的直径。
由此,弹性变形部25b通过轴27时的负荷变小,降低打开扫描单元4时提起轴27即记录单元2的可能性。
另外,旋转限制机构29具备:旋转限制部件30,安装于轴27;肋25d,设置于槽形成部件25,并且随着扫描单元4的转动而在与旋转限制部件30接触的状态和与旋转限制部件30分离的状态之间切换;以及弹簧31,向使与弹性变形部25b处的槽25a的宽度相对的轴27的径向尺寸大于上述第一尺寸的方向对旋转限制部件30施加按压力。
若肋25d与旋转限制部件30接触,则与弹性变形部25b处的槽25a的宽度相对的轴27的径向尺寸抵抗弹簧31的按压力而维持在所述第一尺寸以下(图9的状态)。然后,若肋25d与旋转限制部件30分离,则轴27因弹簧31的按压力而旋转,使与弹性变形部25b处的槽25a的宽度相对的轴27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尺寸(图10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低成本地构成旋转限制机构29。
需要指出,旋转限制机构29也可以构成为具备:电机,使轴27旋转;姿势检测机构,检测扫描单元4的姿势;以及控制机构,基于该姿势检测机构的检测信息控制所述电机。即,通过进行控制,使得利用所述电机的动力防止在打开扫描单元4时轴27卡在弹性变形部25b,从而降低打开扫描单元4时提起轴27即记录单元2的可能性。
上面说明的轴27以及槽形成部件25在X轴方向上设置于第一铰链部21(参照图2、图3)一侧。此外,在第二铰链部22(参照图12)一侧设置有在扫描单元4打开的状态下支承扫描单元4的支承机构40。支承机构40构成为具备:支承部42,设置于记录单元2;以及被支承部41,设置于扫描单元4。
即,在保持扫描单元4的打开状态的结构仅设置于第一铰链部21一侧的结构中,于第二铰链部22一侧存在扫描单元4向下方下沉的可能性,但在第二铰链部22一侧设置有支承机构40,在扫描单元4打开的状态下被支承部41由支承部42支承,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铰链部22一侧扫描单元4向下方下沉。
需要指出,也可以代替支承机构40,或者除了支承机构40以外,设置保持扫描单元4的开度角的自由止动铰链。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关闭扫描单元4时由自由止动铰链产生的旋转阻力小于由第一铰链部21侧的阻尼器38(参照图5、图6)产生的旋转阻力。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5~图20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在图15~图20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下面避免重复的说明。
在图15以及图16中,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A具备作为原稿读取单元的扫描单元4A。扫描单元4A在旋转轴线方向即X轴方向上靠-X方向具备面板单元11。面板单元11由操作部6构成。由此,扫描单元4A构成为在打开时设置有面板单元11的-X方向侧易于向下方下沉。
打印机1A中,在第一铰链部21一侧具备保持机构23,另外,在第二铰链部22一侧具备保持机构23A。下面将保持机构23称为第一保持机构23,将保持机构23A称为第二保持机构23A。第一保持机构23是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保持机构23相同的结构,与第一保持机构23相比,第二保持机构23A在不具备阻尼器38这一点、轴27进入的槽的形状稍微不同这一点以及设置有抑制保持扫描单元4A的打开状态时的抵接声(后述)的机构这一点上不同。之后进一步对这些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打印机1A中,对第一铰链部21以及第二铰链部22均设置有保持机构,因此能够抑制打开了扫描单元4A时在第一铰链部21一侧或者第二铰链部22一侧扫描单元4A下沉。
需要指出,如图10所示,各保持机构中的保持力由轴27进入到了保持部25e的状态下的弹性变形部25b的弹性大小决定,但该保持力在第一保持机构23以及第二保持机构23A中既可以设定为相同,也可以设定为不同。
另外,在打印机1A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有阻尼器38,所以即使在关闭扫描单元4A时用户松开手,也能够抑制猛地关闭扫描单元4A而产生大的碰撞声或者破损的可能性。需要指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铰链部21侧的第一保持机构23设置阻尼器38,但也可以对第二铰链部22侧的第二保持机构23A设置阻尼器38,或者还可以对第一保持机构23以及第二保持机构23A双方设置阻尼器38。通过对第一保持机构23以及第二保持机构23A双方设置阻尼器38,从而当关闭扫描单元4A时,扫描单元4A能够维持水平姿势。
接着,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在旋转限制部件30上设置有抵接部30b,该抵接部30b构成为,通过与设置于引导部件32的限制部32b(参照图19)、限制部32c(参照图18)抵接,从而如图10所示,在轴27进入到了保持部25e的状态下轴27的旋转停止。
这里,图18示出了第二保持机构23A处的抵接部30b与限制部32c的状态,图19示出了第一保持机构23处的抵接部30b与限制部32b的状态。图19所示的结构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被采用。
在图18中,第二保持机构23A处的限制部32c与第一保持机构23处的限制部32b不同,限制部32c由弹性材料形成。形成限制部32c的弹性材料是橡胶、海绵等弹性材料。即,在打开扫描单元4A的过程中,若轴27进入到保持部25e,则由于弹簧31(参照图5)的弹力,轴27即旋转限制部件30旋转,在第一保持机构23中,旋转限制部件30的抵接部30b与限制部32b抵接并产生抵接声。需要指出,限制部32b与引导部件32一体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树脂材料形成。
与之相对地,在第二保持机构23A中,为了限制所述抵接声,限制部32c由弹性材料形成。关于其理由将在后面说明。
接着,如图17所示,第二保持机构23A具备槽形成部件25A,在该槽形成部件25A上形成有槽25g。槽25g的形状与第一保持机构23中的槽25a(参照图7~图11)的形状稍有不同。下面对其理由进行说明。需要指出,以下将槽25a称为第一槽25a,将槽25g称为第二槽25g。
如上所述,若轴27进入到保持部25e,则在第一保持机构23中,设置于旋转限制部件30的抵接部30b与限制部32b抵接,从而产生抵接声,为此,用户能够凭所述抵接声判断扫描单元4A被保持为了打开的状态。
在此,若假设在第二保持机构23A中也是产生上述抵接声的结构,则在打开扫描单元4A时,存在第一保持机构23中产生所述抵接声的时机与第二保持机构23A中产生所述抵接声的时机存在偏差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会导致用户在最先产生抵接声的时机停止打开扫描单元4A的操作,由此第一保持机构23和第二保持机构23A中的一方有可能无法转移至保持状态,这种情况下,在没有转移至保持状态的一侧有可能发生扫描单元4A向下方下沉。需要指出,保持状态是指轴27进入到了保持部25e的状态。
为了抑制这样的问题,如图20所示,第二槽25g被设定为:与第一槽25a相比,保持部25e的位置在图20中稍向右侧偏离距离Ga。由此,在打开扫描单元4A时轴27进入保持部25e的时机如图20所示,第二槽25g比第一槽25a早。也就是说,第二保持机构23A与第一保持机构23相比,转移至保持状态的时机更早。需要指出,在图20中,为了便于说明,使槽25a以及槽25b的姿势发生变化进行了描绘。
此外,如参照图18所说明的,第一保持机构23以及第二保持机构23A中的第二保持机构23A所具备的限制部32c由弹性材料形成以抑制所述抵接声。因此,在第二保持机构23A比第一保持机构23更先成为保持状态时,由于不易产生所述抵接声,所以可期待用户继续进行打开扫描单元4A的操作。然后,在第一保持机构23成为保持状态时易于产生所述抵接声,在用户因所述抵接声而停止打开扫描单元4A的操作时,第一保持机构23和第二保持机构23A双方都成为保持状态。综上所述,能够抑制第一保持机构23和第二保持机构23A中的一方保持未转移至保持状态而用户停止打开扫描单元4A的操作,进而能够使第一保持机构23和第二保持机构23A双方均适当地转移至保持状态。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单元4A在旋转轴线方向上靠第二铰链部22处具备作为操作面板的面板单元11。因此,当打开扫描单元4A时,设置有面板单元11的一侧由于重量而会向下方下沉,第一保持机构23容易比第二保持机构23A更先成为保持状态,由此容易第二保持机构23A保持未转移至保持状态而停止打开扫描单元4A的操作。但是,由于如上所述,第二保持机构23A先成为保持状态,而且此时不易产生上述抵接声,所以能够抑制第二保持机构23A保持未转移至保持状态而停止打开扫描单元4A的操作。
需要指出,也可以构成为,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与设置有面板单元1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配重,以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取得重量的平衡。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变形自然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扫描单元4设置槽形成部件25,在记录单元2设置轴27,但也可以与其相反,在扫描单元4设置轴27,在记录单元2设置槽形成部件25。即,构成为轴27在槽25a内相对移动即可。这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槽形成部件25的弹性变形部25b构成为因槽形成部件25其自身的弹性而进行弹性变形,但也可以代替其而使用压缩弹簧、板簧等进行弹性变形的部件。另外,轴27是金属轴,但也可以是树脂轴。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轴27旋转而改变径向尺寸,但也可以如图14所示,构成为通过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而相对于槽25a改变直径。在图14中,符号28是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其设置于记录单元2。轴28进入槽25a,并设置为能够在图14的上下方向即X轴方向上滑动。轴28的前端与引导部件34接触,另外,轴28被未图示的弹簧压向引导部件34。引导部件34是图3所示的引导部件32的变形例。
在引导部件34上形成有凸轮面34a、34b、34c,随着扫描单元4的开闭,轴28的前端从凸轮面34a朝向凸轮面34c移动,或者从凸轮面34c朝向凸轮面34a移动。
在轴28上形成有大径部28a与小径部28b,在图14的上图中,轴28的前端与凸轮面34a接触,大径部28a面对槽25a。该状态与图10所示的状态对应。
另外,在图14的下图中,轴28的前端与凸轮面34c接触,小径部28b面对槽25a。该状态与图7、图8、图9所示的状态对应。
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开闭涉及的结构应用到作为开闭体的一例的扫描单元4,但例如在具备扫描主体以及将原稿传送至扫描器的原稿传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也能够应用到将原稿传送装置作为开闭体,使原稿传送装置相对于扫描主体开闭的结构。
又或者,也能够应用到具备装置主体和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具体而言,开闭装置具备:装置主体;以及开闭体,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通过转动来开闭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在所述装置主体设置有轴,在所述开闭体设置有槽形成部件,所述槽形成部件形成有供所述轴插入且随着所述开闭体的开闭而相对于所述轴相对移动的槽,在所述槽上设置有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使所述槽的宽度比所述轴的最大直径窄,并能够在扩大所述槽的宽度的方向上弹性变形,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卡到所述轴而保持所述开闭体打开的状态。所述轴形成为径向尺寸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并设置为能够旋转。此外,开闭装置具备旋转限制机构,所述旋转限制机构限制所述轴旋转,以使在所述开闭体从关闭的状态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弹性变形部通过所述轴时,与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为小于最大尺寸的第一尺寸。由此,当打开所述开闭体时,所述弹性变形部通过所述轴时的负荷减小,或者负荷消失,降低打开所述开闭体时提起所述轴即所述装置主体的可能性。

Claims (10)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单元,所述记录单元具备记录部,所述记录部对介质进行记录;
原稿读取单元,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具备读取原稿的读取机构,并且,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在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通过转动来开闭所述记录单元的上部;以及
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打开的状态,
所述保持机构具备轴和槽形成部件,所述轴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中的一方,所述槽形成部件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中的另一方,
在所述槽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供所述轴插入的槽,随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开闭,所述轴相对于所述槽相对移动,
在所述槽上形成有弹性变形部和保持部,所述弹性变形部使所述槽的宽度比所述轴的最大直径窄,并能够在扩大所述槽的宽度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所述保持部通过利用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保持所述轴,从而来保持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打开的状态,
所述轴形成为径向尺寸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并设置为能够旋转,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旋转限制机构,所述旋转限制机构限制所述轴旋转,以使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从关闭的状态打开的过程中所述轴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时,与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为比所述最大直径小的第一尺寸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限制机构具备:
旋转限制部件,安装于所述轴;
肋,设置于所述槽形成部件,并且随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转动而在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接触的状态和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分离的状态之间切换;以及
弹簧,向使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处的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尺寸的逆时针方向对所述旋转限制部件施加按压力,
通过所述肋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接触,从而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处的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抵抗所述弹簧的按压力而维持在所述第一尺寸以下,
通过所述肋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分离,从而所述轴因所述弹簧的按压力而旋转,使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处的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从所述轴被保持于所述保持部的状态关闭规定角度,从而所述肋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通过形成为从轴向观察时圆周的一部分被切掉的形状,从而径向尺寸沿着周向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读取单元通过第一铰链部和第二铰链部而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所述第一铰链部在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一侧端部,所述第二铰链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另一侧端部,
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一侧设置有所述轴、所述槽形成部件以及所述旋转限制机构,
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在所述第二铰链部一侧设置有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打开的状态下支承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支承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读取单元通过第一铰链部和第二铰链部而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所述第一铰链部在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一侧端部,所述第二铰链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另一侧端部,
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一侧设置有作为所述保持机构的第一保持机构,
在所述第二铰链部一侧设置有作为所述保持机构的第二保持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对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和所述第二保持机构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有使关闭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时的速度衰减的阻尼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机构具备:
抵接部,设置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以及
限制部,通过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限制部抵接而限制所述旋转限制部件旋转,
在所述轴进入到了所述保持部的状态下,所述抵接部因所述弹簧的按压力而碰到所述限制部,
在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具备的所述槽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作为所述槽的第一槽,
在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具备的所述槽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作为所述槽的第二槽,
当打开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时,所述轴进入形成于所述第二槽的所述保持部的时机比所述轴进入形成于所述第一槽的所述保持部的时机早,
仅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和所述第二保持机构中的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具备的所述限制部由弹性材料形成,所述弹性材料缓和所述抵接部抵接时的抵接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读取单元在旋转轴线方向上靠所述第二铰链部处具备操作面板。
10.一种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装置主体;
开闭体,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通过转动来开闭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以及
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开闭体打开的状态,
所述保持机构具备轴和槽形成部件,所述轴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开闭体中的一方,所述槽形成部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开闭体中的另一方,
在所述槽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供所述轴插入的槽,随着所述开闭体的开闭,所述轴相对于所述槽相对移动,
在所述槽上形成有弹性变形部和保持部,所述弹性变形部使所述槽的宽度比所述轴的最大直径窄,并能够在扩大所述槽的宽度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所述保持部通过利用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保持所述轴,从而来保持所述开闭体打开的状态,
所述轴形成为径向尺寸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并设置为能够旋转,
所述开闭装置还具备旋转限制机构,所述旋转限制机构限制所述轴旋转,以使在所述开闭体从关闭的状态打开的过程中所述轴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时,与所述槽的宽度相对的所述轴的径向尺寸为比所述最大直径小的第一尺寸以下。
CN202010719611.7A 2019-07-26 2020-07-23 记录装置、开闭装置 Active CN1123119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7528 2019-07-26
JP2019137528 2019-07-26
JP2019-212577 2019-11-25
JP2019212577A JP7318503B2 (ja) 2019-07-26 2019-11-25 記録装置、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1946A CN112311946A (zh) 2021-02-02
CN112311946B true CN112311946B (zh) 2022-07-12

Family

ID=74187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9611.7A Active CN112311946B (zh) 2019-07-26 2020-07-23 记录装置、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3950B2 (zh)
CN (1) CN11231194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0319A (ja) * 1984-08-21 1986-03-28 ウルトラフイン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自動車の車窓カーテンの開閉機構
EP2362050A2 (de) * 2010-02-18 2011-08-31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Scharniervorrichtung, Haushaltsgerät mit einer Tür und Verfahren zum Nachrüsten eines Dämpfers
CN105625847A (zh) * 2016-03-02 2016-06-01 伍志勇 一种家具阻尼防脱机构
CN107662406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WO2019093488A1 (ja) * 2017-11-10 2019-05-16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0864A (ja) * 2004-09-09 2006-03-23 Canon Inc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JP4724621B2 (ja) * 2006-08-23 2011-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JP5100763B2 (ja) * 2010-01-19 2012-12-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22554B2 (ja) * 2012-12-25 2017-11-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98495B2 (ja) 2013-12-06 2017-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17149083A (ja) 2016-02-26 2017-08-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7226085A (ja) * 2016-06-20 2017-12-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815949B2 (ja) * 2017-08-08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0319A (ja) * 1984-08-21 1986-03-28 ウルトラフイン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自動車の車窓カーテンの開閉機構
EP2362050A2 (de) * 2010-02-18 2011-08-31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Scharniervorrichtung, Haushaltsgerät mit einer Tür und Verfahren zum Nachrüsten eines Dämpfers
CN105625847A (zh) * 2016-03-02 2016-06-01 伍志勇 一种家具阻尼防脱机构
CN107662406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WO2019093488A1 (ja) * 2017-11-10 2019-05-16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1946A (zh) 2021-02-02
US11283950B2 (en) 2022-03-22
US20210029261A1 (en) 2021-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22033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ad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US8322702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890823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10958806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1203574A (ja) 複合機
JP6851911B2 (ja) プリント装置
KR101783946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CN107020836B (zh) 片材输送器和图像记录设备
JP6617438B2 (ja) シートトレ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CN112311946B (zh) 记录装置、开闭装置
JP20072299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46696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497092B2 (ja) 搬送装置
JP7318503B2 (ja) 記録装置、開閉装置
JP680909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5044395A (ja) 記録装置
US9264561B2 (en) Printer with link mechanism
JP7142833B2 (ja) 記録装置
US1163572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rotatable manual feed tray
JP2012107393A (ja) 蓋体の開閉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5193432A (ja) キャリッジ軸受装置、これを備える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095365B2 (ja) 記録装置
JP2017226193A (ja) 記録装置
CN111605308A (zh) 记录装置
JP20082902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