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2466A -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2466A
CN112302466A CN201910683522.9A CN201910683522A CN112302466A CN 112302466 A CN112302466 A CN 112302466A CN 201910683522 A CN201910683522 A CN 201910683522A CN 112302466 A CN112302466 A CN 112302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vehicle
opening
vehicle doo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35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
雷章维
徐文韬
徐爱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35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024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02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24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11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swinging wings
    • E05F15/6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swinging wings operated by swinging a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40Safety devices, e.g. detection of obstructions or end posi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包括:车门、车身,主动开合装置和从动开合装置,所述主动开合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所述从动开合装置设置在所述车门的下端,所述从动开合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具有能够使得车门最大程度的开启,且易于完成电动化车门改造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门开闭方式由旋转车门开闭方式和常规三导轨滑移门开闭方式,现有的旋转车门开闭方式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包括上铰链、限位器、下铰链、车门锁等组成开闭机构,上铰链、限位器和下铰链一端安装在车身上,另一端安装在车门端,开启时整车解中控锁,车门门锁解锁,此时推拉车门,车门绕上铰链与下铰链组成的轴线做旋转运动,车门开启到最大时,由限位器对车门限位,使车门停驻,关闭时与开启时原理类似,该方案由于铰链结构的限制会导致开启距离较小,乘员上车和下车的便利性较差,同时,取放货物也较为不便,而且旋转车门一般应用普通铰链和限位器,若实现电动开启功能,需要在车门铰链处或车门限位器处增加电动驱动,占用车门内部的空间交大,较为难以实现,即便实现后也会对乘员乘坐的舒适性造成影响;
现有三导轨滑移门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则是主要由上铰链与导轨、中铰链与导轨、下铰链与导轨、门锁系统等组成开闭机构,上中下铰链布置在车门处,上、中、下导轨分别布置在侧围的上端、中间端、下端门槛处,铰链与导轨通过铰链自身滚轮运动,实现车门开启关闭,在车门开启时整车解锁中控锁,车门锁解锁,此时推拉车门,车门端上中下铰链与上中下导轨通过铰链自身滚轮运动打开车门,车门开启到最大时,由门锁系统限位,使车门停驻,这种三导轨滑移门的缺点在于开启时需要上导轨,占用头部空间,而下导轨向车内侵入较多,影响电池包的布置;
所以需要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并且能够简化车门上部结构,不占用头部空间,也不需要占用车内空间,使得电动车的电池包布置毫无影响,能够自由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旋转车门开启方式,由于铰链结构限制,开启距离较小,上下车便利性、取放货物方便性较差,若实现电动开启功能,需在车门铰链处或车门限位器处增加电动驱动,占用车门内部空间较大,较难实现,常规三导轨滑移门开启需上导轨,占用头部空间开启下导轨侵入车内较多,影响电池包布置,提供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所述车门开合装置包括:包括:车门、车身,主动开合装置和从动开合装置,所述主动开合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所述从动开合装置设置在所述车门的下端,所述从动开合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开合装置包括第一车身支架、摆臂和第一车门支架,所述第一车身支架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车身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车门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车门支架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
所述从动开合装置包括第二车身支架、下连杆和第二车门支架,所述第二车身支架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身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车门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车门支架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摆臂限位装置,所述摆臂限位装置安装在所述摆臂靠近所述车身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杆为电动撑杆。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动后锁,所述电动后锁设置在远离所述主动开合装置一侧的车身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前锁,所述前锁安装在所述第一车身支架的下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驱动装置,所述电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车身支架的下方,所述电驱动装置与所述摆臂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夹条,所述防夹条安装在所述电动后锁一侧的车身。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门的开合方法,所述方法用于上述的车门开合装置的开合,包括:
前锁和电动后锁打开;
向车外推动车门;
摆臂一端绕第一车身支架向车外旋转,另一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
下连杆一端绕第二车身支架向车外旋转,另一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
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外侧运动,车门打开;
向车内拉动车门;
摆臂一端绕第一车身支架向车内旋转,另一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
下连杆一端绕第二车身支架向内旋转,另一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
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运动,车门闭合;
前锁和电动后锁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向车外推动车门为电动驱动装置驱动车门向外运动,所述向车内拉动车门为电动驱动装置驱动车门向内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运动,车门闭合包括:
所述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运动;
若防夹条感应到异物则车门重新打开,若防夹条未感应到异物,则车门正常关闭。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摆臂和连杆,摆臂可以根据车身结构调整形状,开启时能够避让侧围,使得车门有效开度增大,上下车方便性和取物的便利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2.本发明通过在摆臂端部增加电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车身内测,不占用车门内部的空间,升降器等布置不受影响,容易实现车门电动开闭,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3.本发明采用摆臂结构布置在车门的中部,不再需要在车门上部布置机构,不占用乘客的头部空间,增加乘坐的舒适性,增加车内的使用空间,使得车辆内部空间增大。
4本发明采用下连杆,占用的空间小,仅需要安装在门槛空腔内,不需要占用车内空间,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包的布置没有影响,方便电池包的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旋转车门结构图;
图2是传统三导轨滑移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开启和关闭时的车门状态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应为:1-车门,2-第一车身支架,3-摆臂,4- 第一车门支架,5-电动后锁,6-电驱动装置,7-前锁,8-下连杆,9-第二车身支架,10-第二车门支架,11-防夹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旋转车门开启方式,由于铰链结构限制,开启距离较小,上下车便利性、取放货物方便性较差,若需要实现电动开启功能,需在车门铰链处或车门限位器处增加电动驱动,占用车门内部空间较大,较难实现,常规三导轨滑移门开启需上导轨,占用头部空间开启下导轨侵入车内较多,影响电池包布置等问题,提供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所述车门开合装置包括:车门1、车身,主动开合装置和从动开合装置,所述主动开合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所述从动开合装置设置在所述车门的下端,所述从动开合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开合装置包括第一车身支架2、摆臂3和第一车门支架4,所述第一车身支架2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摆臂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车身支架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车门支架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车门支架4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
所述从动开合装置包括第二车身支架9、下连杆8和第二车门支架10,所述第二车身支架9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杆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身支架9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车门支架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车门支架10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摆臂限位装置,所述摆臂限位装置安装在所述摆臂靠近所述车身的端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动后锁5,所述电动后锁5设置在远离所述主动开合装置一侧的车身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前锁7,所述前锁7安装在所述第一车身支架2的下方。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门的开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上述的车门开合装置的车门开合方法,包括:
所述前锁和电动后锁打开;
向车外推动车门;
摆臂一端绕第一车身支架向车外旋转,另一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
下连杆一端绕第二车身支架向车外旋转,另一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
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外侧运动,车门打开;
向车内拉动车门;
摆臂一端绕第一车身支架向车内旋转,另一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
下连杆一端绕第二车身支架向内旋转,另一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
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运动,车门闭合;
所述前锁和电动后锁闭合。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工作原理及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是手动开合车门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当乘员拉动车门门把手时车门后锁与车门前锁机械解锁,此时乘员向外推动车门,车门中部的摆臂绕第一车身支架的转轴做旋转运动,同时,摆臂在车门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而从动装置此时也在辅助进行开门动作,下连杆车身端绕第二车身支架旋转,下连杆车门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车门整体平动向车身前端开启到最大位置,此时摆臂靠近车身端安装的摆臂限位装置或者气弹簧限位使车门停驻,整个车门开启动作完成;
当需要关闭车门时乘员向车内拉动车门,车门中部的摆臂绕第一车身支架的转轴做旋转运动,同时,摆臂在车门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而从动装置此时也在辅助进行开门动作,下连杆车身端绕第二车身支架旋转,下连杆车门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车门整体平动与车身闭合,车门前锁与车门后锁上锁,此时整个车门闭合动作完成;
关于本实施例,仅仅列出了此种结构的车门的一种设置方式,同种结构车门的不同组合还可以完成车门向前开启、向后开启、前后对开等开启方式,相应摆臂形状可根据侧围形式变更,使得适合不同的开启方式以及车型时,车门能开启到最大位置,同时摆臂下连杆的具体结构和材料可以根据实际车型测试结果进行更改确认,所述前锁也可以用锁柱替代。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摆臂和连杆,摆臂可以根据车身结构调整形状,开启时能够避让侧围,使得车门有效开度增大,上下车方便性和取物的便利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2.本发明采用摆臂结构布置在车门的中部,不再需要在车门上部布置机构,不占用乘客的头部空间,增加乘坐的舒适性,增加车内的使用空间,使得车辆内部空间增大。
3.本发明采用下连杆,占用的空间小,仅需要安装在门槛空腔内,不需要占用车内空间,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包的布置没有影响,方便电池包的布置。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旋转车门开启方式,由于铰链结构限制,开启距离较小,上下车便利性、取放货物方便性较差,若需要实现电动开启功能,需在车门铰链处或车门限位器处增加电动驱动,占用车门内部空间较大,较难实现,常规三导轨滑移门开启需上导轨,占用头部空间开启下导轨侵入车内较多,影响电池包布置等问题,提供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所述车门开合装置包括:车门1、车身,主动开合装置和从动开合装置,所述主动开合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所述从动开合装置设置在所述车门1的下端,所述从动开合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开合装置包括第一车身支架2、摆臂3和第一车门支架4,所述第一车身支架2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摆臂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车身2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车门支架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车门支架4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
所述从动开合装置包括第二车身支架9、下连杆8和第二车门支架10,所述第二车身支架9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杆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身支架9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车门支架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车门支架10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摆臂限位装置,所述摆臂限位装置安装在所述摆臂靠近所述车身的端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动后锁5,所述电动后锁5设置在远离所述主动开合装置一侧的车身上,所述电动后锁为电动吸合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前锁7,所述前锁7安装在所述第一车身支架2的下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驱动装置6,所述电驱动装置6安装在所述第一车身支架2的下方,所述电驱动装置6与所述摆臂3固定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防夹条11,所述防夹条11安装在所述电动后锁5一侧的车身。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门的开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上述的车门开合装置的车门开合方法,包括:
前锁和电动后锁打开;
电动驱动装置驱动车门向外运动;
摆臂一端绕第一车身支架向车外旋转,另一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
下连杆一端绕第二车身支架向车外旋转,另一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
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外侧运动,车门打开;
电动驱动装置驱动车门向内运动;
摆臂一端绕第一车身支架向车内旋转,另一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
下连杆一端绕第二车身支架向内旋转,另一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
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运动,车门闭合;
前锁和电动后锁闭合。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运动,车门闭合包括:
所述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运动;
若防夹条感应到异物则车门重新打开,若防夹条未感应到异物,则车门正常关闭。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工作原理及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是手动开合车门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当乘员需要开启车门时,可以通过中控台或者车门上设置的开启键发送开启指令,此时电动吸合后锁与车门前锁解锁,摆臂近车身端下方设置的电驱动装置驱动车门中部的摆臂绕第一车身支架的转轴做旋转运动,同时,摆臂在车门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而从动装置此时也在辅助进行开门动作,下连杆车身端绕第二车身支架旋转,下连杆车门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车门整体平动向车身前端开启到最大位置,此时摆臂靠近车身端安装的摆臂限位装置或者气弹簧限位使车门停驻,整个车门开启动作完成;
当需要关闭车门时乘员通过中控台或者车门上设置的关闭键发送关闭指令,摆臂近车身端下方设置的电驱动装置驱动车门中部的摆臂绕第一车身支架的转轴做旋转运动,同时,摆臂在车门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而从动装置此时也在辅助进行开门动作,下连杆车身端绕第二车身支架旋转,下连杆车门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车门整体平动与车身闭合,车门前锁与车门电动吸合后锁上锁,此时整个车门闭合动作完成,若在车门自动关闭时防夹条感应到异物则车门停止关闭重新开启,直至下一次关闭命令下达时再次进行关闭;
关于本实施例,仅仅列出了此种结构的车门的一种设置方式,同种结构车门的不同组合还可以完成车门向前开启、向后开启、前后对开等开启方式,相应摆臂形状可根据侧围形式变更,使得适合不同的开启方式以及车型时,车门能开启到最大位置,同时摆臂下连杆的具体结构和材料可以根据实际车型测试结果进行更改确认,所述前锁也可以用锁柱替代。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摆臂和连杆,摆臂可以根据车身结构调整形状,开启时能够避让侧围,使得车门有效开度增大,上下车方便性和取物的便利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2.本发明通过在摆臂端部增加电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车身内测,不占用车门内部的空间,升降器等布置不受影响,容易实现车门电动开闭,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3.本发明采用摆臂结构布置在车门的中部,不再需要在车门上部布置机构,不占用乘客的头部空间,增加乘坐的舒适性,增加车内的使用空间,使得车辆内部空间增大。
4.本发明采用下连杆,占用的空间小,仅需要安装在门槛空腔内,不需要占用车内空间,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包的布置没有影响,方便电池包的布置。
5.本发明设置了防夹条,在电动车门自动关闭的过程中,若防夹条感应到异物则自动关门动作停止,车门重新开启,本设计能够防止车门关闭时误夹乘员的身体造成伤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旋转车门开启方式,由于铰链结构限制,开启距离较小,上下车便利性、取放货物方便性较差,若需要实现电动开启功能,需在车门铰链处或车门限位器处增加电动驱动,占用车门内部空间较大,较难实现,常规三导轨滑移门开启需上导轨,占用头部空间开启下导轨侵入车内较多,影响电池包布置等问题,提供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所述车门开合装置包括:车门1、车身,主动开合装置和从动开合装置,所述主动开合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所述从动开合装置设置在所述车门1的下端,所述从动开合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开合装置包括第一车身支架2、摆臂3和第一车门支架4,所述第一车身支架2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摆臂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车身支架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车门支架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车门支架4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从动开合装置包括:第二车身支架9、下连杆8和第二车门支架10,所述第二车身支架9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杆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身支架9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车门支架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车门支架10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摆臂限位装置,所述摆臂限位装置安装在所述摆臂靠近所述车身的端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连杆8为电动撑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动后锁5,所述电动后锁5设置在远离所述主动开合装置一侧的车身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前锁7,所述前锁7安装在所述第一车身支架5的下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驱动装置6,所述电驱动装置6安装在所述第一车身支架2的下方,所述电驱动装置6与所述摆臂3固定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防夹条11,所述防夹条11安装在所述电动后锁5一侧的车身。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门的开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上述的车门开合装置的车门开合方法,包括:
前锁和电动后锁打开;
电动驱动装置驱动车门向外运动;
摆臂一端绕第一车身支架向车外旋转,另一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
下连杆一端绕第二车身支架向车外旋转,另一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
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外侧运动,车门打开;
电动驱动装置驱动车门向内运动;
摆臂一端绕第一车身支架向车内旋转,另一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
下连杆一端绕第二车身支架向内旋转,另一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
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运动,车门闭合;
前锁和电动后锁闭合。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运动,车门闭合包括:
所述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运动;
若防夹条感应到异物则车门重新打开,若防夹条未感应到异物,则车门正常关闭。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工作原理及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是手动开合车门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当乘员需要开启车门时,可以通过中控台或者车门上设置的开启键发送开启指令,此时电动吸合后锁与车门前锁解锁,摆臂近车身端下方设置的电驱动装置驱动车门中部的摆臂绕第一车身支架的转轴做旋转运动,同时,摆臂在车门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而从动装置此时也在辅助进行开门动作,气动撑杆车身端绕第二车身支架旋转,气动撑杆车门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车门整体平动向车身前端开启到最大位置,此时摆臂靠近车身端安装的摆臂限位装置或者气弹簧限位使车门停驻,整个车门开启动作完成;
当需要关闭车门时乘员通过中控台或者车门上设置的关闭键发送关闭指令,摆臂近车身端下方设置的电驱动装置驱动车门中部的摆臂绕第一车身支架的转轴做旋转运动,同时,摆臂在车门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而从动装置此时也在辅助进行开门动作,气动撑杆车身端绕第二车身支架旋转,气动撑杆车门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车门整体平动与车身闭合,车门前锁与车门电动吸合后锁上锁,此时整个车门闭合动作完成,若在车门自动关闭时防夹条感应到异物则车门停止关闭重新开启,直至下一次关闭命令下达时再次进行关闭;
在此实施例中气动撑杆起到了辅助车门开启关闭的作用,所述启动撑杆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刚性连杆、气弹簧等连接件,用来配合不同的车型;
关于本实施例,仅仅列出了此种结构的车门的一种设置方式,同种结构车门的不同组合还可以完成车门向前开启、向后开启、前后对开等开启方式,相应摆臂形状可根据侧围形式变更,使得适合不同的开启方式以及车型时,车门能开启到最大位置,同时摆臂下连杆的具体结构和材料可以根据实际车型测试结果进行更改确认,所述前锁也可以用锁柱替代。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摆臂和连杆,摆臂可以根据车身结构调整形状,开启时能够避让侧围,使得车门有效开度增大,上下车方便性和取物的便利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2.本发明通过在摆臂端部增加电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车身内测,不占用车门内部的空间,升降器等布置不受影响,容易实现车门电动开闭,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3.本发明采用摆臂结构布置在车门的中部,不再需要在车门上部布置机构,不占用乘客的头部空间,增加乘坐的舒适性,增加车内的使用空间,使得车辆内部空间增大。
4.本发明采用下连杆,占用的空间小,仅需要安装在门槛空腔内,不需要占用车内空间,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包的布置没有影响,方便电池包的布置。
5.本发明设置了防夹条,在电动车门自动关闭的过程中,若防夹条感应到异物则自动关门动作停止,车门重新开启,本设计能够防止车门关闭时误夹乘员的身体造成伤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1)、车身、主动开合装置和从动开合装置,所述主动开合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所述从动开合装置设置在所述车门(1)的下端,所述从动开合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开合装置包括第一车身支架(2)、摆臂(3)和第一车门支架(4),所述第一车身支架(2)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摆臂(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车身支架(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车门支架(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车门支架(4)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
所述从动开合装置包括第二车身支架(9)、下连杆(8)和第二车门支架(10),所述第二车身支架(9)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杆(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身支架(9)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车门支架(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车门支架(10)与所述车门(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臂限位装置,所述摆臂限位装置安装在所述摆臂靠近所述车身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杆(8)为电动撑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动后锁(5),所述电动后锁(5)设置在远离所述主动开合装置一侧的车身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锁(7),所述前锁(7)安装在所述第一车身支架(2)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驱动装置(6),所述电驱动装置(6)安装在所述第一车身支架(2)的下方,所述电驱动装置(6)与所述摆臂(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夹条(11),所述防夹条(11)安装在所述电动后锁(5)一侧的车身。
8.一种车门的开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门开合装置的开合,包括:
前锁和电动后锁打开;
向车外推动车门;
摆臂一端绕第一车身支架向车外旋转,另一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
下连杆一端绕第二车身支架向车外旋转,另一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
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外侧运动,车门打开;
向车内拉动车门;
摆臂一端绕第一车身支架向车内旋转,另一端绕第一车门支架旋转;
下连杆一端绕第二车身支架向内旋转,另一端绕第二车门支架旋转;
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运动,车门闭合;
前锁和电动后锁闭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开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车外推动车门为电动驱动装置驱动车门向外运动,所述向车内拉动车门为电动驱动装置驱动车门向内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开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运动,车门闭合包括:
所述车门随第一车门支架和第二车门支架向车身运动;
若防夹条感应到异物则车门重新打开,若防夹条未感应到异物,则车门正常关闭。
CN201910683522.9A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 Pending CN1123024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3522.9A CN112302466A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3522.9A CN112302466A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2466A true CN112302466A (zh) 2021-02-02

Family

ID=74329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3522.9A Pending CN112302466A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024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1963A (zh) * 2022-03-08 2022-06-03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安装方法、车门限位结构及车辆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18983Y (zh) * 2001-12-17 2002-10-30 重庆专用汽车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运钞车电动控制车箱门
EP1288040A1 (en) * 2001-07-31 2003-03-05 O.C.L.A.P. S.R.L. Roto-translating door for motor vehicles
JP2009108605A (ja) * 2007-10-30 2009-05-21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開閉体制御装置
US20120031003A1 (en) * 2010-08-06 2012-02-09 Honda Motor Co., Ltd. Link-type sliding door mechanism
CN105863425A (zh) * 2016-05-13 2016-08-17 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外摆门防自开门装置
CN106379144A (zh) * 2016-10-25 2017-02-08 金湖怡众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电动外摆门系统
CN109532428A (zh) * 2018-12-04 2019-03-29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
CN109532430A (zh) * 2018-12-04 2019-03-29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88040A1 (en) * 2001-07-31 2003-03-05 O.C.L.A.P. S.R.L. Roto-translating door for motor vehicles
CN2518983Y (zh) * 2001-12-17 2002-10-30 重庆专用汽车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运钞车电动控制车箱门
JP2009108605A (ja) * 2007-10-30 2009-05-21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開閉体制御装置
US20120031003A1 (en) * 2010-08-06 2012-02-09 Honda Motor Co., Ltd. Link-type sliding door mechanism
CN105863425A (zh) * 2016-05-13 2016-08-17 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外摆门防自开门装置
CN106379144A (zh) * 2016-10-25 2017-02-08 金湖怡众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电动外摆门系统
CN109532428A (zh) * 2018-12-04 2019-03-29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
CN109532430A (zh) * 2018-12-04 2019-03-29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1963A (zh) * 2022-03-08 2022-06-03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安装方法、车门限位结构及车辆
CN114571963B (zh) * 2022-03-08 2024-05-14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安装方法、车门限位结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297769A (ja) バックドア開閉装置
CN201769657U (zh) 具有鸥翼门的汽车
US7320495B2 (en) Motor vehicle
CN112302466A (zh)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和车门开合方法
CN114737833A (zh) 一种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
US6568495B1 (en) Automotive vehicle hood system
CN200971035Y (zh) 一种房车车窗
CN210289456U (zh) 一种隐藏式汽车外开门把手
CN210554102U (zh) 滑移车门及车辆
CN211144151U (zh) 一种客车大开度前滑滑移门系统
CN208267659U (zh) 一种折叠门门板结构
CN114961489B (zh)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及汽车
JPH0671852U (ja) 車両用ドアの開閉装置
CN111361398B (zh) 一种智能电动双外摆车门系统
CN210564003U (zh) 内摆门驱动装置
CN106740407A (zh) 一种房车车厢顶盖翻转装置
CN206358051U (zh) 一种房车车厢顶盖翻转装置
CN219431596U (zh) 一种汽车背门锁紧急开启机构
CN219687125U (zh) 一种取物通道总成、座椅和车辆
CN211776639U (zh) 一种电动外摆舱门
KR100494727B1 (ko) 자동차용 테일게이트의 자동개폐장치
CN211714875U (zh) 一种双开内摆门用驱动机构
CN208325025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翻转装置的房车
CN215332241U (zh) 一种新型的塞拉式客车门
CN216617214U (zh) 一种车辆及其电控锁双开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