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7732B - 一种两栖车辆车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栖车辆车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7732B
CN112297732B CN202011247647.6A CN202011247647A CN112297732B CN 112297732 B CN112297732 B CN 112297732B CN 202011247647 A CN202011247647 A CN 202011247647A CN 112297732 B CN112297732 B CN 112297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plate
vehicle body
main body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76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97732A (zh
Inventor
刘青峰
石正鹏
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92228
Wuhu Shipy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92228
Wuhu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92228, Wuhu Shipy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92228
Priority to CN2020112476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977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97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7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97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7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3Parts or details of the vehicle structure; vehicle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61Amphibious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of a particular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两栖车辆技术领域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的车体支撑主体(1)上设置布置间隙(3),燃油箱(4)位于布置间隙(3)内,燃油箱(4)的燃油箱板件(5)与车体支撑主体(1)固定连接,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前部板件(6)与布置间隙(3)前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布置间隙(3)前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后部板件(8)与布置间隙(3)后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本发明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避免了传统燃油箱悬挂式连接的麻烦,提高了两栖车的通过性,降低了整车的重量,有利于两栖车的整车轻量化,降低整车高度,有利于保证两栖车的稳定性,提高使用中可靠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两栖车辆车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两栖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两栖车辆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针对两栖车辆登岛作战、边界管控、界江和界河巡察、海外维和处突等特种作战任务对后勤物资可靠、便捷、高效的运输需求,需要不断突破现有两栖运输车进行技术创新。现有技术中的两栖运输车,一般采用非承载式车身,车身与油箱为分体结构,而车身高度较大,重心较高,结构复杂,连接可靠性差,不利于整车陆上和水上的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改变车体设计思路,通过燃油箱与车体一体化设计,避免了传统燃油箱悬挂式连接的麻烦,提高了两栖车的通过性,降低了整车的重量,有利于两栖车的整车轻量化,降低整车高度,有利于保证两栖车的稳定性,提高使用中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两栖车辆车体结构,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包括车体支撑主体,车体支撑主体由多块支撑主体板件焊接而成,多块支撑主体板件内部设置支撑主体骨架,所述的车体支撑主体上设置布置间隙,燃油箱位于布置间隙内,燃油箱的燃油箱板件与车体支撑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燃油箱板件的燃油箱前部板件与布置间隙前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燃油箱前部板件同时与车体支撑主体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固定连接,布置间隙前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燃油箱板件的燃油箱后部板件与布置间隙后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燃油箱后部板件同时与车体支撑主体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固定连接。
所述的车体支撑主体上的布置间隙设置两个,一个布置间隙位于车体支撑主体左侧位置,另一个布置间隙位于车体支撑主体右侧位置,每个布置间隙内分别设置一个燃油箱,两个燃油箱之间通过连通管道实现连通。
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还包括车辆底盘支撑大梁,燃油箱与布置间隙焊接连接,燃油箱的燃油箱内侧板件与车辆底盘支撑大梁连接。
所述燃油箱板件的燃油箱后部板件包括燃油箱后部板件下部板件和油箱后部板件倾斜面,油箱后部板件倾斜面下端与燃油箱后部板件下部板件为一体式结构,油箱后部板件倾斜面上端与车体支撑主体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连接。
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的燃油箱内表面设置多道加强筋,相邻两道加强筋之间形成凹槽,燃油箱内部还设置支撑骨架,支撑骨架上端与车体支撑主体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连接,支撑骨架下端与燃油箱板件的燃油箱底部板件内表面连接,加强筋上还设置连通孔。
所述的燃油箱内的支撑骨架下端的每个卡接槽卡装在对应一道加强筋上,支撑骨架上设置多个骨架通孔。
所述的燃油箱板件包括燃油箱前部板件、燃油箱后部板件、燃油箱底部板件、燃油箱外侧板件、燃油箱内侧板件,燃油箱前部板件、燃油箱后部板件、燃油箱底部板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燃油箱外侧位置设置加油口。
所述的燃油箱板件的燃油箱前部板件、燃油箱后部板件、燃油箱底部板件、燃油箱外侧板件、燃油箱内侧板件与支撑主体上部板件形成中空的封闭结构的燃油箱。
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的一个燃油箱位于车体支撑主体左侧边缘位置,另一个燃油箱位于车体支撑主体右侧边缘位置,每个燃油箱位于对应一侧的前轮和后轮之间的区域。
所述的燃油箱上部设置上部箱体凸起部,上部箱体凸起部位于车体支撑主体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上的限位卡槽内。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对现有技术中的燃油箱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通过燃油箱与车体一体化设计的思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燃油箱悬挂式连接的麻烦。车体支撑主体包括多个支撑主体板件,多个支撑主体板件拼接连接。每个支撑主体板件采用铝合金薄板,而内部采用支撑主体骨架拼装而成,从而框架结构的车体支撑主体。而相邻的拼接支撑主体板件间通过焊接、打胶的方式进行密封;再通过喷涂耐腐涂层、加装阳极块等技术措施确保防腐能力。上述结构,车体支撑主体在拼焊形成时,形成从下到上凹进的布置间隙。该布置间隙用于燃油箱的放置;即燃油箱的燃油箱板件与相应的钣件连接,从而使得燃油箱和车体支撑主体趋近于整体式结构,最终是使得车体支撑主体与燃油箱达到集成化结构。同时,燃油箱位于连接槽内,与连接槽内的相应板件固定连接;所述燃油箱与车体支撑主体固定连接;实际上是燃油箱的箱体与车体支撑主体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燃油箱与连接槽内的钣件连接紧密,不具有泄漏点;另外为了保证后续底盘的集成化,这里要求燃油箱内侧面与底盘支撑大梁相连接;并且要求底盘支撑大梁与燃油箱内侧面连接处无间隙。本发明的结构,采用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了两栖车的通过性;另外,燃油箱作为车体结构一部分,在实际安装时燃油箱内侧面与车架大梁固定连接,燃油箱充当一部分车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车体结构相比,降低了整车的重量,有利于两栖车的整车轻量化;另外,属于底盘的车体结构与车架大梁也为集成化设置,本发明的燃油箱内侧钣件与车架大梁相连接,这使得燃油箱也充当一个密封件的作用,在实现密封时,可以降低整车高度,有利于保证两栖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的局部剖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车体支撑主体(支撑主体);2、支撑主体板件;3、布置间隙(连接槽);4、燃油箱;5、燃油箱板件;6、燃油箱前部板件;7、支撑主体上部板件;8、燃油箱后部板件;9、连通管道;10、燃油箱后部板件下部板件;11、油箱后部板件倾斜面(倾斜平面);12、加强筋;13、支撑骨架;14、燃油箱底部板件;15、连通孔;16、卡接槽;17、骨架通孔;18、燃油箱外侧板件;19、加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两栖车辆车体结构,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包括车体支撑主体1,车体支撑主体1由多块支撑主体板件2焊接而成,多块支撑主体板件2内部设置支撑主体骨架,所述的车体支撑主体1上设置布置间隙3,燃油箱4位于布置间隙3内,燃油箱4的燃油箱板件5与车体支撑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前部板件6与布置间隙3前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燃油箱前部板件6同时与车体支撑主体1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固定连接,布置间隙3前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后部板件8与布置间隙3后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燃油箱后部板件8同时与车体支撑主体1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固定连接。本发明的结构,对现有技术中的燃油箱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通过燃油箱与车体一体化设计的思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燃油箱悬挂式连接的麻烦。车体支撑主体1包括多个支撑主体板件,多个支撑主体板件拼接连接。每个支撑主体板件采用铝合金薄板,而内部采用支撑主体骨架拼装而成,从而框架结构的车体支撑主体1。而相邻的拼接支撑主体板件间通过焊接、打胶的方式进行密封;再通过喷涂耐腐涂层、加装阳极块等技术措施确保防腐能力。上述结构,车体支撑主体1在拼焊形成时,形成从下到上凹进的布置间隙3(连接槽)。该布置间隙3用于燃油箱4的放置;即燃油箱4的燃油箱板件5与相应的钣件连接,从而使得燃油箱和车体支撑主体1趋近于整体式结构,最终是使得车体支撑主体与燃油箱达到集成化结构。同时,燃油箱位于连接槽内,与连接槽内的相应板件固定连接;所述燃油箱与车体支撑主体固定连接;实际上是燃油箱4的箱体与车体支撑主体1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燃油箱4与布置间隙3(连接槽)内的钣件连接紧密,不具有泄漏点;另外为了保证后续底盘的集成化,这里要求燃油箱内侧面与底盘支撑大梁相连接;并且要求底盘支撑大梁与燃油箱4内侧面连接处无间隙。本发明的结构,采用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两栖车的通过性;另外,燃油箱作为车体结构一部分,在实际安装时燃油箱内侧面与车架大梁固定连接,燃油箱充当一部分车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车体结构相比,降低了整车的重量,有利于两栖车的整车轻量化;另外,本发明的结构,属于底盘的车体结构与车架大梁也为集成化设置,本发明的燃油箱内侧钣件与车架大梁相连接,这使得燃油箱也充当一个密封件的作用,在实现密封时,可以降低整车高度,有利于保证两栖车的稳定性。本发明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结构简单,改变两栖车辆的车体设计思路,通过燃油箱与车体一体化设计,避免了传统燃油箱悬挂式连接的麻烦,提高了两栖车的通过性,降低了整车的重量,有利于两栖车的整车轻量化,降低整车高度,有利于保证两栖车的稳定性,提高使用中可靠性和安全性。
所述的车体支撑主体1上的布置间隙3设置两个,一个布置间隙3位于车体支撑主体1左侧位置,另一个布置间隙3位于车体支撑主体1右侧位置,每个布置间隙3内分别设置一个燃油箱4,两个燃油箱4之间通过连通管道9实现连通。上述结构,两个燃油箱分别对称分布在车体支撑主体的两侧;这样是为了保证两栖车辆的动平衡,避免单侧悬挂燃油箱(油箱)的两栖车(两栖车辆)的重心偏移问题。另外,因为通过燃油箱的对称分布,同时两个燃油箱连通,两侧燃油箱的油位关联,不会出现一侧油量过多,另一侧油量过少问题,实现平衡,提高车辆稳定性。另外,作为更大的优化,本发明中两个燃油箱分别通过各自的燃油箱内侧板件与底盘结构上对应的车架大梁侧面固定连接。这样的设置,是因为在后续制备底盘结构时,燃油箱作为底盘结构的一个密封件,目的是为了实现燃油箱与车架大梁之间连接,减少其他密封件的使用,降低汽车零件的使用,基于上述设计,本发明所述的布置间隙包括两个,两个布置间隙分别设置在主体支撑主体的边缘两侧,在实际安装时每个布置间隙(单体槽)对应有一个燃油箱;这样的设计方便燃油箱与支撑主体1的连接。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两个燃油箱的油液稳定性,换言之,就是可以保证两个燃油箱内的燃油量实时保持一致,更好地实现整车质量的分布,避免单侧燃油箱的燃油使用完毕而另一侧未使用的重心发生较大偏移问题。
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还包括车辆底盘支撑大梁,燃油箱4与布置间隙3焊接连接,燃油箱4的燃油箱内侧板件与车辆底盘支撑大梁连接。上述结构,燃油箱上表面与支撑主体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齐平。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车体结构上端的平整性,方便燃油箱的定位和尺寸限制;同时减少了货箱底板设计时需要的避让问题。
所述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后部板件8包括燃油箱后部板件下部板件10和油箱后部板件倾斜面11,油箱后部板件倾斜面11下端与燃油箱后部板件下部板件10为一体式结构,油箱后部板件倾斜面11上端与车体支撑主体1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连接。上述结构,油箱后部板件倾斜面11(倾斜平面)的设置,使得燃油箱后部板件的边缘通过搭接的方式与支撑主体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连接,油箱后部板件倾斜面11部分与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贴合,增加了燃油箱与支撑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燃油箱与支撑主体连接稳定性。
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的燃油箱4内表面设置多道加强筋12,相邻两道加强筋12之间形成凹槽,燃油箱4内部还设置支撑骨架13,支撑骨架13上端与车体支撑主体1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连接,支撑骨架13下端与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底部板件14内表面连接,加强筋12上还设置连通孔15。所述的燃油箱4内的支撑骨架13下端的每个卡接槽16卡装在对应一道加强筋12上,支撑骨架13上设置多个骨架通孔17。上述结构,加强筋和支撑骨架的设置,可以增加燃油箱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在加强筋上设置连通孔,可以保证加强筋间形成的凹槽相互连通,避免油液在箱体内堆积。而支撑骨架上设有卡接槽,支撑骨架通过卡接槽与加强筋相连接;这样的设置,可以支撑骨架与加强筋之间具有相互连接关系,方便定位,同时能够保证支撑骨架与加强筋之间的整体性;另外,在本发明的燃油箱的内壁上设有高分子抑爆阻燃材料;高分子抑爆材料安装简单、抑爆效果好、燃油相容性好;柔软有弹性,在燃油箱中摩擦、振动、晃动不会产生掉屑;耐水解、耐盐雾、耐霉菌,适应复杂多变环境,安全可靠。
所述的燃油箱板件5包括燃油箱前部板件6、燃油箱后部板件7、燃油箱底部板件14、燃油箱外侧板件18、燃油箱内侧板件,燃油箱前部板件6、燃油箱后部板件7、燃油箱底部板件1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燃油箱4外侧位置设置加油口19。上述结构,燃油箱内部中空,便于放置储存燃油,而加油口便于加油。同时,燃油箱内还设置燃油泵。燃油泵用于在燃油管路进气时排气和燃油滤堵塞时辅助泵油。燃油泵通过发动机驱动,电动燃油泵通过管道与燃油箱相连通。
所述的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前部板件6、燃油箱后部板件7、燃油箱底部板件14、燃油箱外侧板件18、燃油箱内侧板件与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形成中空的封闭结构的燃油箱4。上述结构,燃油箱的燃油箱板件与相关部件焊接,形成燃油箱。一方面,燃油箱能够可靠放置燃油,另一方面,燃油箱的各板件起到支撑板件的作用,并且燃油箱是作为车体支撑主体的一部分存在,起到加强主体强度的通。
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的一个燃油箱4位于车体支撑主体1左侧边缘位置,另一个燃油箱4位于车体支撑主体1右侧边缘位置,每个燃油箱4位于对应一侧的前轮和后轮之间的区域。上述结构,每个燃油箱均布置在车体支撑主体(支撑主体)的边缘处,同时每个燃油箱4位于对应一侧的前轮和后轮之间的区域;这样的设置,保证两栖车辆的重量处于对称的两侧上,有利于保证整车运动的平顺性。另外燃油箱处于前轮与后轮之间位置。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平衡驾驶舱的重量,使得整车重心后移,提高整车水上的耐波性和稳定性。
所述的燃油箱4上部设置上部箱体凸起部,上部箱体凸起部位于车体支撑主体1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上的限位卡槽内。上述结构,上部箱体凸起部的设置,方便对燃油箱进行限位,在车辆行驶或点播过程中,避免了燃油箱相对主体支撑主体沿纵向发生脱落问题出现。
本发明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对现有技术中的燃油箱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通过燃油箱与车体一体化设计的思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燃油箱悬挂式连接的麻烦。车体支撑主体包括多个支撑主体板件,多个支撑主体板件拼接连接。每个支撑主体板件采用铝合金薄板,而内部采用支撑主体骨架拼装而成,从而框架结构的车体支撑主体。而相邻的拼接支撑主体板件间通过焊接、打胶的方式进行密封;再通过喷涂耐腐涂层、加装阳极块等技术措施确保防腐能力。上述结构,车体支撑主体在拼焊形成时,形成从下到上凹进的布置间隙。该布置间隙用于燃油箱的放置;即燃油箱的燃油箱板件与相应的钣件连接,从而使得燃油箱和车体支撑主体趋近于整体式结构,最终是使得车体支撑主体与燃油箱达到集成化结构。同时,燃油箱位于连接槽内,与连接槽内的相应板件固定连接;所述燃油箱与车体支撑主体固定连接;实际上是燃油箱的箱体与车体支撑主体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燃油箱与连接槽内的钣件连接紧密,不具有泄漏点;另外为了保证后续底盘的集成化,这里要求燃油箱内侧面与底盘支撑大梁相连接;并且要求底盘支撑大梁与燃油箱内侧面连接处无间隙。本发明的结构,采用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了两栖车的通过性;另外,燃油箱作为车体结构一部分,在实际安装时燃油箱内侧面与车架大梁固定连接,燃油箱充当一部分车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车体结构相比,降低了整车的重量,有利于两栖车的整车轻量化;另外,属于底盘的车体结构与车架大梁也为集成化设置,本发明的燃油箱内侧钣件与车架大梁相连接,这使得燃油箱也充当一个密封件的作用,在实现密封时,可以降低整车高度,有利于保证两栖车的稳定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两栖车辆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包括车体支撑主体(1),车体支撑主体(1)由多块支撑主体板件(2)焊接而成,多块支撑主体板件(2)内部设置支撑主体骨架,所述的车体支撑主体(1)上设置布置间隙(3),燃油箱(4)位于布置间隙(3)内,燃油箱(4)的燃油箱板件(5)与车体支撑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前部板件(6)与布置间隙(3)前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燃油箱前部板件(6)同时与车体支撑主体(1)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固定连接,布置间隙(3)前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后部板件(8)与布置间隙(3)后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燃油箱后部板件(8)同时与车体支撑主体(1)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固定连接;
所述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后部板件(8)包括燃油箱后部板件下部板件(10)和油箱后部板件倾斜面(11),油箱后部板件倾斜面(11)下端与燃油箱后部板件下部板件(10)为一体式结构,油箱后部板件倾斜面(11)上端与车体支撑主体(1)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连接;
所述的燃油箱板件(5)包括燃油箱前部板件(6)、燃油箱后部板件(8)、燃油箱底部板件(14)、燃油箱外侧板件(18)、燃油箱内侧板件,燃油箱前部板件(6)、燃油箱后部板件(8)、燃油箱底部板件(1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燃油箱(4)外侧位置设置加油口(19);
所述的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前部板件(6)、燃油箱后部板件(8)、燃油箱底部板件(14)、燃油箱外侧板件(18)、燃油箱内侧板件与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形成中空的封闭结构的燃油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支撑主体(1)上的布置间隙(3)设置两个,一个布置间隙(3)位于车体支撑主体(1)左侧位置,另一个布置间隙(3)位于车体支撑主体(1)右侧位置,每个布置间隙(3)内分别设置一个燃油箱(4),两个燃油箱(4)之间通过连通管道(9)实现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还包括车辆底盘支撑大梁,燃油箱(4)与布置间隙(3)焊接连接,燃油箱(4)的燃油箱内侧板件与车辆底盘支撑大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的燃油箱(4)内表面设置多道加强筋(12),相邻两道加强筋(12)之间形成凹槽,燃油箱(4)内部还设置支撑骨架(13),支撑骨架(13)上端与车体支撑主体(1)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连接,支撑骨架(13)下端与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底部板件(14)内表面连接,加强筋(12)上还设置连通孔(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油箱(4)内的支撑骨架(13)下端的每个卡接槽(16)卡装在对应一道加强筋(12)上,支撑骨架(13)上设置多个骨架通孔(1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的一个燃油箱(4)位于车体支撑主体(1)左侧边缘位置,另一个燃油箱(4)位于车体支撑主体(1)右侧边缘位置,每个燃油箱(4)位于对应一侧的前轮和后轮之间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油箱(4)上部设置上部箱体凸起部,上部箱体凸起部位于车体支撑主体(1)的支撑主体上部板件(7)上的限位卡槽内。
CN202011247647.6A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两栖车辆车体结构 Active CN1122977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7647.6A CN112297732B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两栖车辆车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7647.6A CN112297732B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两栖车辆车体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7732A CN112297732A (zh) 2021-02-02
CN112297732B true CN112297732B (zh) 2022-04-19

Family

ID=7432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7647.6A Active CN112297732B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两栖车辆车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977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9669B (zh) * 2021-05-25 2022-07-15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水陆两栖车的车架总成
CN113580858B (zh) * 2021-08-10 2023-04-28 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用途浮箱结构的两栖车
CN113479024B (zh) * 2021-08-10 2023-04-28 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浮箱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1015A (zh) * 2004-08-26 2007-10-24 三菱扶桑卡客车株式会社 燃油箱
CN204674676U (zh) * 2015-06-12 2015-09-3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集成燃油箱的复合式车架
CN109664942A (zh) * 2017-10-17 2019-04-23 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栖吉普车的车架总成
CN110775159A (zh) * 2019-11-20 2020-02-11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自卸车上装副车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03586B2 (en) * 2003-09-22 2009-03-17 Hendrickson Usa, L.L.C. Vehicle frame having air tank cross memb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1015A (zh) * 2004-08-26 2007-10-24 三菱扶桑卡客车株式会社 燃油箱
CN204674676U (zh) * 2015-06-12 2015-09-3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集成燃油箱的复合式车架
CN109664942A (zh) * 2017-10-17 2019-04-23 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栖吉普车的车架总成
CN110775159A (zh) * 2019-11-20 2020-02-11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自卸车上装副车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7732A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97732B (zh) 一种两栖车辆车体结构
CN105109556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的榫卯式车架
CN103661178B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支架总成
CN113119669B (zh) 一种适用于水陆两栖车的车架总成
CN214493114U (zh) 汽车及其车架、后地板总成
CN208007115U (zh) 可分离式平头重型卡车驾驶室
CN207626123U (zh) 车架及甘蔗收获机
CN106828090B (zh) 一种传动轴安装结构
CN209467143U (zh) 一种圈形枕梁及跨座式单轨车辆
CN208665326U (zh) 蒙皮结构和车辆
CN220801794U (zh) 一种箱罐一体板式箱罐体结构及消防车
CN207060176U (zh) 电动汽车前机舱总成
CN105109502A (zh) 一种车体承载式机车整体油箱结构
CN210139904U (zh) 用于电动车的中通道、车身地板及电动车
CN215826815U (zh) 一种装载机后车架结构
CN219215153U (zh) 副梁结构和车辆
CN103057493B (zh) 一种组合式支架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CN215318678U (zh) 一种机器人的底盘框架结构
CN218463468U (zh) 一种集成式副水箱支架总成
CN216508630U (zh) 一种车身c柱下接头结构
CN202641343U (zh) 一种动力装置的阶梯式安装托架
CN210591559U (zh) 一种单缸复合举升机构
CN115504105B (zh) 一种全接液内浮盘及蜂窝板安装方法
CN216507857U (zh) 一种增程车型的备胎槽结构
CN217804217U (zh)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