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2647B - 曳引机的支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曳引机的支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2647B
CN112272647B CN201880094606.2A CN201880094606A CN112272647B CN 112272647 B CN112272647 B CN 112272647B CN 201880094606 A CN201880094606 A CN 201880094606A CN 112272647 B CN112272647 B CN 1122726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upport member
peripheral portion
rotary shaft
out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46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72647A (zh
Inventor
新仓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272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2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72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2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06Sliding surface mainly made of metal
    • F16C33/10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72Sealings
    • F16C33/74Sealing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7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Abstract

本发明的曳引机的支承结构具备:轴承,其支承旋转轴;和轴承支承部件,其收纳轴承,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与轴承的外周部局部接触,由此,在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与轴承的外周部之间存在间隙。

Description

曳引机的支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升降机的曳引机,特别是涉及防止轴承损伤的曳引机的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曳引机的轴承的机械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例举曳引机的温度上升。在用于升降机的曳引机的运行中,通过旋转轴的旋转,轴承中产生摩擦热。若在轴承中产生摩擦热,则因轴承的温度上升,旋转轴产生热膨胀。其结果是轴承的内圈及外圈与滚动体之间的间隙变化,在轴承中产生过剩的负荷,损伤轴承。
作为解决因轴承的温度上升而产生的问题的方法,例如有专利文献1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由曳引机的温度上升引起的轴承的损伤,使用制冷剂来冷却旋转轴和转子。更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在轴承箱内具备旋转轴的端部由轴承支承的转子和制冷剂室,在转子的轴向和转子的铁芯的内周侧设置有孔。为了连通这些孔,在旋转轴的半径方向上设置有轴孔。
这样,专利文献1通过用制冷剂冷却轴承和转子的结构,用制冷剂冷却转子,使轴承的内圈及外圈与滚动体之间的间隙不为零。其结果是抑制了由热膨胀引起的轴承间隙缩小,防止了轴承损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366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为了防止轴承的损伤而使用制冷剂的情况下,需要确保用于轴承及转子的制冷剂的流路。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需要孔加工等。而且,需要确保用于储存制冷剂的部件空间。
此外,由于这样特殊的冷却机构的承载量、容量大,因此多使用在以高速驱动的曳引机中。因此,存在因对大的部件实施复杂的加工而需要大量加工费和加工时间的问题。
此外,在曳引机中使用制冷剂的情况下,需要设想某种程度的制冷剂泄漏。即使对曳引机实施密封,根据设置场所的环境的不同,也存在尘埃多、密封破坏的情况。因此,需要制冷剂的曳引机的维护变得复杂,有可能难以确保质量。
此外,在温度上升量大的情况下,即使在升降机即电梯未运转的状态下,也需要使制冷剂在曳引机中循环。根据曳引机的发热量的不同,还需要使制冷剂强制循环的装置。其结果是曳引机的结构变得复杂,可能难以确保可靠性。
而且,在实施冷却机构的维护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制冷剂的密封性,需要对使密封部件与密封件接触的凸缘面进行再加工。其结果是直到开始运转为止可能需要很多时间。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曳引机的支承结构,该曳引机的支承结构能够抑制因曳引机的旋转轴的热膨胀而产生的轴承负荷的增大,延长轴承的寿命以及防止轴承损伤,使可靠性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曳引机的支承结构具备:轴承,其支承旋转轴;和轴承支承部件,其收纳轴承,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与轴承的外周部局部接触,由此,在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与轴承的外周部之间存在间隙,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具有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排列的多个凸部,多个凸部与轴承的外周部接触,间隙分别存在于多个凸部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备在旋转轴产生热膨胀时轴承比以往容易滑动的结构。其结果是能够得到一种曳引机的支承结构,该曳引机的支承结构能够抑制因曳引机的旋转轴的热膨胀而产生的轴承负荷的增大,延长轴承的寿命以及防止轴承损伤,使可靠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曳引机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稳定时的状态的轴承的详细示意图。
图3是示出内圈因旋转轴的热膨胀而移动的状态的轴承的详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变形例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曳引机的支承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曳引机100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曳引机100具备马达1、轴承5、轴承支承部件6、7以及绳轮8。而且,曳引机100固定于支承基座9。
马达1具备转子2、定子3和旋转轴4。马达1的转子2固定在旋转轴4的一端侧4a。在旋转轴4的另一端侧4b固定有绳轮8。
在绳轮8的两端,旋转轴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由两个轴承5支承。马达1侧的轴承5由轴承支承部件6保持,旋转轴4的另一端侧4b的轴承5由轴承支承部件7保持。
在绳轮8上卷挂有未图示的主绳索。主绳索使用未图示的滑轮向下方侧下降。在主绳索的两端部连结有未图示的乘用轿厢和对重。构成为使马达1驱动而使绳轮8旋转,由此乘用轿厢和对重借助卷挂于绳轮8的主绳索进行升降运动。
接着,使用图1、图2对轴承5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稳定时的状态的轴承5的详细示意图。如图2所示,轴承5是具备内圈5a、滚动体5b、外圈5c和未图示的保持器的滚动轴承。
在内圈5a与外圈5c之间配置有多个滚动体5b。多个滚动体5b以一定的间隔被保持器保持。在轴承5中,通常在旋转轴4的半径方向及轴向上设置有规定的间隙5d。内圈5a与旋转轴4嵌合。外圈5c与图1所示的轴承支承部件6或轴承支承部件7嵌合。内圈5a和外圈5c构成轴承5的轨道圈。
接着,使用图1至图4的示意图,对曳引机的支承结构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内圈5a因旋转轴4的热膨胀而移动的状态的轴承5的详细示意图。
若向图1所示的定子3供给电流,则在定子3的周围产生旋转磁场。其结果是转子2与旋转轴4一起旋转。由马达1的动作引起的旋转轴4的旋转被传递到绳轮8。通过绳轮8旋转,乘用轿厢和对重进行升降运动。
若旋转轴4旋转,则产生摩擦热,轴承5发热。因此,内圈5a、滚动体5b以及外圈5c的温度上升。因此,由于轴承5的温度上升,旋转轴4的温度也上升,旋转轴4沿轴向延伸。
如图3所示,若旋转轴4沿轴向延伸,则通常内圈5a通过热压配合等牢固地固定于旋转轴4,因此固定于旋转轴4的内圈5a与旋转轴4一起沿轴向移动。因此,若轴承5的热膨胀量成为比轴向的间隙5d大的值,且内圈5a沿轴向移动,则在轴向上产生热膨胀引起的力。
其结果是由于热膨胀产生的力,轴承5的轴向的负荷增加。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轴向的间隙5d消失,由此,轴承5的轴向的负荷增加。因此,产生轴承5的寿命变短、并且轴承5损伤的问题。
使用图4的轴承的示意图,说明图3所示的抑制因旋转轴4的温度上升引起的热膨胀而产生的过负荷的结构。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在图4中,示出了轴承5与轴承支承部件6的关系,但轴承5与轴承支承部件7的关系也相同。本实施方式1中的曳引机的支承结构具备:轴承5;轴承支承部件6;以及间隙6b,其是通过轴承支承部件6的内周部的内径面6a与轴承5接触而形成的。
即,通过轴承支承部件6的内径面6a与轴承5的外圈5c局部接触,在轴承支承部件6的内径面6a与轴承5的外圈5c之间存在间隙6b。
与轴承5的外周部的外圈5c嵌合的轴承支承部件6的内径面6a被设置成使轴承5与轴承支承部件在一个部位线接触,并相对于轴承5的轴向倾斜。由此,由轴承支承部件6和轴承5形成的间隙6b形成为在旋转轴4热膨胀的方向上逐渐变大。而且,间隙6b形成为在旋转轴的半径方向上逐渐变大。
轴承支承部件6的内径面6a具有以间隙6b逐渐增大的方式倾斜的形状,由此,轴承5整体容易沿轴向滑动。由此,即使在旋转轴4因轴承5的发热而热膨胀的情况下,轴承5整体也容易沿轴向移动。因此,在内圈5a与旋转轴4一起沿轴向移动的情况下,外圈5c也容易沿与内圈5a相同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内圈5a及外圈5c与滚动体5b之间的间隙5d的变化,能够抑制轴承5的轴向的负荷增加。
进而,轴承5与轴承支承部件6之间的间隙6b在半径方向上也逐渐变大。因此,即使在轴承5沿半径方向热膨胀的情况下,通过轴承5整体沿轴向滑动,不会仅内圈5a与旋转轴4一起沿轴向移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半径方向上的轴承5的内圈5a及外圈5c各自与滚动体5b之间的间隙5d的变化,能够抑制轴承5的半径方向的负荷增加。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具备变更轴承支承部件的形状及机构,以使得轴承的位置伴随旋转轴的热膨胀而容易滑动的结构。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轴承的过负荷,防止轴承损伤,并且轴承的寿命变长,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此外,在以往的通过冷却来防止发热的方法中,存在设备的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对此,根据实施方式1,仅进行轴承支承部件的形状以及机构的变更,具备实施热膨胀的对策的简单的结构。其结果是不需要特殊的冷却机构,维护变得容易,能够削减维护成本,并且能够低成本地得到可靠性高的设备。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2中,说明用于抑制针对轴承5的过负荷的、与前面的实施方式1中的图4不同的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径面的结构。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在图5中,与图4的实施方式1的参照标号相同的标号是相同或同样的结构要素,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与轴承5嵌合的轴承支承部件12的内径面12a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使轴承5与轴承支承部件12线接触的突起12c。即,轴承支承部件12的内径面12a在多个部位与轴承5线接触,由此在多个部位形成间隙12b。
如图4的实施方式1所示,在使轴承5与轴承支承部件6在一个部位线接触的情况下,当旋转轴4热膨胀时,与以往的结构相比,轴承5容易沿轴向滑动。但是,在施加于轴承5的径向载荷大的情况下,仅通过在一处进行线接触,有可能轴承支承部件6不能支承轴承5,使轴承5损伤。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如图5所示,在轴承支承部件12的内径面12a上,沿旋转轴4的轴线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突起12c。通过多个突起12c与轴承5的外径面接触,在多个突起12c之间分别存在间隙。
通过这样的结构,支承轴承5的部位增加,能够确保轴承5的支承强度。其结果是,即使在施加于轴承5的径向载荷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轴承5损伤。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3中,使用图6,说明与实施方式1、2的结构相比施加于轴承5的径向载荷的负荷更大的情况下的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径面的结构。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在图6中,与图4的实施方式1的参照标号相同的标号是相同或同样的结构要素,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与轴承5嵌合的轴承支承部件13的内径面13a设置有曲面形状。即,通过轴承支承部件13的内径面13a与轴承5的接触,设置多个间隙13b。
在本实施方式3中,通过使轴承支承部件13的内径面13a为曲面形状,能够使轴承5与轴承支承部件13面接触。其结果是,即使对轴承5施加更大的径向载荷,也能够通过轴承支承部件13支承轴承5,能够抑制轴承5损伤。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4中,使用图7,说明与实施方式3的结构相比施加于轴承5的径向载荷的负荷更大的情况下的轴承支承部件的接触面的结构。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在图7中,与图4的实施方式1的参照标号相同的标号是相同或同样的结构要素,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4中,在与轴承5嵌合的轴承支承部件14的内径面14a设置有多个成为曲面的突起14c。即,通过轴承支承部件14的多个突起14c与轴承5的面接触,在多个部位设置有间隙14b。在轴承支承部件14的内径面14a上,沿旋转轴4的轴线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突起14c。通过多个突起14c与轴承5的外径面接触,在多个突起14c之间分别存在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4中,通过在轴承支承部件14的内径面14a设置多个突起14c,能够使轴承5与轴承支承部件14在多个部位面接触。其结果是即使对轴承5施加更大的径向载荷,也能够通过轴承支承部件14在多个部位支承轴承5,能够抑制轴承损伤。
此外,若施加于轴承5的负荷变大,则发热也变大,因此还存在曳引机需要特殊的冷却机构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4中,通过简单的结构,不仅不需要冷却机构,而且能够抑制轴承5的发热。其结果是能够得到低成本且可靠性高的设备。
实施方式5.
在实施方式1~4中,对为了使轴承整体容易沿轴向滑动而仅使轴承支承部件的形状变化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5中,使用图8对使轴承的形状变化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在图8中,与图4的实施方式1的参照标号相同的标号是相同或同样的结构要素,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轴承15的外圈的外径面15a设置有相对于轴向倾斜的轴承倾斜面。在轴承支承部件6的内径面6a设置有与轴承倾斜面接触的支承部件倾斜面。在此,轴承倾斜面相当于轴承15的外径面15a。此外,支承部件倾斜面相当于轴承支承部件6的内径面6a。轴承支承部件6的内径面6a与轴承15的外径面15a嵌合。轴承15的外径面15a成为以与轴承支承部件6的内径面6a的形状变化相同的倾斜度变化的形状。即,从旋转轴4的轴线到轴承倾斜面的距离、以及从旋转轴4的轴线到支承部件倾斜面的距离随着从旋转轴4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变大。
为了支承轴承15,能够根据施加于轴承15的径向载荷的大小而使轴承支承部件6的形状变化。但是,随着施加于轴承15的径向载荷变大,轴承支承部件6的形状复杂化。即,若仅通过轴承支承部件6的形状来应对施加于轴承5的更大的径向载荷,则轴承支承部件6的形状复杂化,由此加工成本及加工时间增加。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5中,具备使轴承15的外径面15a的形状以与轴承支承部件6的形状变化相同的倾斜度变化的结构。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旋转轴4热膨胀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轴承15容易滑动的机构。此外,即使对轴承15施加较大的径向载荷,轴承15也能够随着倾斜而沿着轴承支承部件6滑动移动。因此,能够通过轴承支承部件6可靠地支承轴承15,能够抑制轴承15损伤。其结果是轴承支承部件6和轴承15的外径面15a还能够应对径向载荷的负荷更大的情况。
实施方式6.
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5中,对轴承的外圈的形状以与轴承支承部件的形状变化相同的倾斜度变化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6中,使用图9对进一步使用轴承固定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在图9中,与图4的实施方式1的参照标号相同的标号是相同或同样的结构要素,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轴承45是具有轴承固定部件16和设置在轴承固定部件16内侧的轴承主体35的结构。因此,轴承固定部件16的外周部构成轴承45的外周部。在本实施方式6中,新增加的轴承固定部件16配置在轴承支承部件17与轴承主体35之间。轴承主体35由轴承固定部件16保持。轴承45由轴承支承部件17保持。即,在轴承主体35的外圈嵌合有作为轴套或环的轴承固定部件16。
轴承支承部件17的内径面17a与图4同样地被设置成相对于轴向倾斜。另一方面,轴承固定部件16的外径面16a被设置成以与轴承支承部件17的形状变化相同的倾斜度变化的形状。
另外,在轴承固定部件16的外径面16a与轴承支承部件17的内径面17a对置的一部分上分别设有平坦部16b和平坦部17b。在此,平坦部16b相当于轴承平行面。此外,平坦部17b相当于支承部件平行面。轴承平行面和支承部件平行面被设置成接触。从旋转轴4的轴线到轴承平行面的距离、以及从旋转轴4的轴线到支承部件平行面的距离被设置成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恒定。
在前面的实施方式5中的图8所示的结构中,在对轴承作用大的径向负荷的情况下,即使旋转轴4热膨胀,轴承5也容易滑动。此外,为了减少部件个数,只要变更轴承支承部件6的内径面6a及轴承15的外圈的外径面15a的形状就有效。但是,前面的实施方式5的结构需要准备定制的轴承15,因此成本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6中,采用在轴承5和轴承支承部件17之间配置轴承固定部件16的结构。轴承固定部件16的外径面16a形成为轴承5容易滑动的形状。由此,不必使轴承5的外圈的形状变更,能够实现非定制的廉价的轴承5容易滑动的机构。
进而,通过在轴承支承部件17与轴承固定部件16的接触面的一部分设置平坦部16b、17b,即使在径向的负荷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各个平坦部16b、17b支承轴承5。
实施方式7.
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6中,说明了容易滑动且在径向载荷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支承的结构。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7中,使用图10对限制轴承滑动的范围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0中,与图4的实施方式1的参照标号相同的标号是相同或同样的结构要素,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轴承46是具有轴承固定部件18和设置在轴承固定部件18内侧的轴承主体36的结构。因此,轴承固定部件18的外周部构成轴承46的外周部。在轴承主体36的外圈嵌合有轴承固定部件18。在轴承固定部件18的外径面18a设置有带阶梯形状。另一方面,在轴承支承部件19的内径面19a设置有与轴承固定部件18的外径面18a的形状变化相同地呈阶梯状变化的形状。
根据升降机的运转状况,轴承5及旋转轴4的温度上下变动。因此,在采用轴承5容易滑动的机构的情况下,在由于轴承5及旋转轴4的温度上升而使得轴承5滑动后,由于轴承5及旋转轴4的温度下降,轴承5欲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即,在轴承5上作用有用于恢复到原点位置的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7那样,通过使轴承支承部件19的内径面19a和轴承固定部件18的外径面18a为带阶梯的形状,即使轴承5欲向旋转轴4的收缩方向返回,也能够进行限制,使得轴承5不比基准位置进一步向旋转轴4的收缩方向滑动。此外,根据上述结构,不需要在维护时进行轴承5的调整,还能够抑制维护成本。进而,为了使轴承容易滑动,轴承固定部件18的外径面18a及轴承支承部件19的内径面19a也可以使用容易滑动的材质。
实施方式8.
在本实施方式8中,使用图11说明在轴承5的宽度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支承的结构。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1中,与图4的实施方式1的参照标号相同的标号是相同或同样的结构要素,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轴承47是具有轴承固定部件20和设置在轴承固定部件20内侧的轴承主体37的结构。因此,轴承固定部件20的外周部构成轴承47的外周部。在轴承5的外圈嵌合有轴承固定部件20。在轴承支承部件22的内径面22a与嵌有轴承5的轴承固定部件20的外径面20a之间还设置有作为轴套或环的第2轴承固定部件21。在此,第2轴承固定部件21相当于形成为环状的间隔件。
在轴承固定部件20的外径面20a嵌合有第2轴承固定部件21。此外,轴承固定部件20的外径面20a与第2轴承固定部件21的内径面21a嵌合。此外,第2轴承固定部件21的外径面21b与轴承支承部件22的内径面22a嵌合。
轴承固定部件20的外径面20a、第2轴承固定部件21的内径面21a及外径面21b、轴承支承部件22的内径面22a均相对于旋转轴方向设置有倾斜。这些倾斜都被设置成以相同的方式变化的形状。
在轴承的宽度小的情况下,若轴承因旋转轴的热膨胀而滑动,则轴承支承部件与轴承或嵌有轴承的轴承固定部件接触的面积小。因此,有可能无法支承径向载荷。
对此,如本实施方式8那样,通过进一步设置第2轴承固定部件21,能够使第2轴承固定部件21的内径面21a与轴承支承部件22接触,并且能够使第2轴承固定部件21的外径面21b与轴承固定部件20接触。其结果是能够在增加了接触面积的状态下支承径向载荷。
图12是图11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变形例,是在轴承固定部件设置了平坦部的示意图。轴承48是具有轴承固定部件23和设置在轴承固定部件23内侧的轴承主体38的结构。因此,轴承固定部件23的外周部构成轴承48的外周部。
在图12中,在相对于轴向倾斜的轴承固定部件23上,在倾斜的外径面23a的一部分设置有与轴向平行的平坦部23c。同样,在相对于轴向倾斜的第2轴承固定部件24的内径面24a及外径面24b上,在倾斜的一部分分别设置有平坦部24c及平坦部24d。在此,第2轴承固定部件24相当于形成为环状的间隔件。而且,在相对于轴向倾斜的轴承支承部件25上,在倾斜的内径面25a的一部分设置有平坦部25c。
即,平坦部23c、平坦部24c、平坦部24d、平坦部25c分别以形成彼此平行的面的方式设置。从旋转轴4的轴线到平坦部23c的距离、以及从旋转轴4的轴线到平坦部24c的距离被设置成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恒定。此外,从旋转轴4的轴线到平坦部24d的距离、以及从旋转轴4的轴线到平坦部25c的距离被设置成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恒定。因此,图12所示的结构通过具有这些平坦部,能够支承更大的径向载荷。
实施方式9.
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7中,说明了将轴承支承部件19的内径面19a和轴承固定部件18的外径面18a形成为带阶梯形状,以使得能够限制轴承5滑动的范围的结构。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9中,使用图13对能够进一步限制轴承滑动的范围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轴承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3中,与图4的实施方式1的参照标号相同的标号是相同或同样的结构要素,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13中,在轴承26的外圈即外径面26a嵌合有轴承支承部件27。在成为轴承26的外周部的外径面26a上,在旋转轴4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凸部26b。另一方面,在成为轴承支承部件27的内周部的内径面27a设置有凹部27b。凹部27b在旋转轴4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具有凸部27c。凹部27b的两端部的凸部27c与轴承26的外径面26a接触。其结果是在轴承支承部件27的内径面的两端部的凸部27c与凸部26b之间分别存在间隙。
在轴承及旋转轴的发热大到预想以上的情况下,旋转轴热膨胀到轴承与轴承支承部件嵌合的范围以上,轴承有可能从轴承支承部件脱圈。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9那样,通过在轴承26侧设置凸部26b,并且在轴承支承部件27侧设置凹部27b,在轴承26因旋转轴4的热膨胀而滑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轴承26从轴承支承部件27脱圈。此外,在轴承26向旋转轴4的收缩方向滑动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防止脱圈。
由此,即使在轴承及旋转轴的发热增大到预想以上的情况下,也不会对轴承施加过负荷,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支承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支承结构的活用例,列举了应用于电梯的曳引机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不仅能够活用于例如工业用的电动马达,还能够活用于起重机、农机设备等。
标号说明
1:马达;4:旋转轴;5、15、26、45、46、47、48:轴承;9:支承基座(曳引机支承基座);6、7、12、13、14、17、19、22、25、27:轴承支承部件;6b、12b、13b、14b:间隙;12c、14c:突起;26b、27c:凸部;27b:凹部;16、18、20、23:轴承固定部件;21、24:第2轴承固定部件(环状的间隔件);6a、12a、13a、14a、17a、19a、21a、22a、24a、25a:内径面;15a、16a、18a、20a、21b、23a、24b、26a:外径面;16b、23c:平坦部(轴承平行面);17b、25c:平坦部(轴承部件平行面);24c、24d:平坦部;35、36、37、38:轴承主体。

Claims (7)

1.一种曳引机的支承结构,其具备:
轴承,其支承旋转轴;以及
轴承支承部件,其收纳所述轴承,
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部局部接触,由此,在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部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具有沿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排列的多个凸部,
所述多个凸部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部接触,
所述间隙分别存在于所述多个凸部之间。
2.一种曳引机的支承结构,其具备:
轴承,其支承旋转轴;以及
轴承支承部件,其收纳所述轴承,
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凸部,
所述两端部的凸部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部接触,
所述轴承的外周部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凸部,
所述中央部的凸部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两端部的凸部之间,并与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接触,
在所述两端部的凸部与所述中央部的凸部之间分别存在间隙。
3.一种曳引机的支承结构,其具备:
轴承,其支承旋转轴;以及
轴承支承部件,其收纳所述轴承,
在所述轴承的外周部形成有轴承倾斜面,
在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形成有与所述轴承倾斜面接触的支承部件倾斜面,
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到所述轴承倾斜面的距离、以及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到所述支承部件倾斜面的距离随着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曳引机的支承结构,其中,
所述轴承具有轴承固定部件和轴承主体,所述轴承主体设置在所述轴承固定部件的内侧,
所述轴承固定部件的外周部是所述轴承的外周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曳引机的支承结构,其中,
在所述轴承的外周部形成有轴承平行面,
在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形成有与所述轴承平行面接触的支承部件平行面,
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到所述轴承平行面的距离、以及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到所述支承部件平行面的距离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恒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曳引机的支承结构,其中,
所述曳引机的支承结构具备环状的间隔件,该环状的间隔件设置在所述轴承的外周部与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之间,
所述间隔件的内周部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部接触,
所述间隔件的外周部与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曳引机的支承结构,其中,
所述曳引机的支承结构具备环状的间隔件,该环状的间隔件设置在所述轴承的外周部与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之间,
所述间隔件的内周部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部接触,
所述间隔件的外周部与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内周部接触。
CN201880094606.2A 2018-06-20 2018-06-20 曳引机的支承结构 Active CN112272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3501 WO2019244285A1 (ja) 2018-06-20 2018-06-20 巻上機の支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2647A CN112272647A (zh) 2021-01-26
CN112272647B true CN112272647B (zh) 2022-03-15

Family

ID=68983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4606.2A Active CN112272647B (zh) 2018-06-20 2018-06-20 曳引机的支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49221B2 (zh)
CN (1) CN112272647B (zh)
WO (1) WO2019244285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8713A (ja) * 1988-07-28 1990-02-08 Nippon Seiko Kk すきま補正装置付転がり軸受
JPH02128822U (zh) * 1989-03-31 1990-10-24
EP1184583A1 (fr) * 2000-08-30 2002-03-06 Skf France Palier à roulement à précontrainte axiale, notamment pour colonne de direction de véhicules automobiles
CN1447038A (zh) * 2002-02-05 2003-10-08 Skf公司 特别是用于电机中的滚动轴承
JP2009052737A (ja) * 2007-07-31 2009-03-12 Tok Bearing Co Ltd 調心機構
JP2009079696A (ja) * 2007-09-26 2009-04-16 Jtekt Corp 転がり軸受への予圧付与機構
CN101994766A (zh) * 2009-08-12 2011-03-30 诺迈士科技有限公司 轴承架
CN102939468A (zh) * 2010-03-17 2013-02-20 Zf操作系统有限公司 动力转向装置
CN103453012A (zh) * 2012-05-31 2013-12-18 Skf公司 用于转向柱的滚动轴承组件装置
CN105829768A (zh) * 2013-12-18 2016-08-03 Zf 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风力传动装置的轴轴承组件
JP2016208574A (ja) * 2015-04-16 2016-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巻上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19623C3 (de) * 1973-04-18 1978-11-09 Dornier System Gmbh, 7990 Friedrichshaf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alottenkö'rpers für ein hydrodynamisch wirkendes Gleitlager
JPS63202239A (ja) * 1987-02-18 1988-08-22 Asahi Okuma Ind Co Ltd 回転軸周りのシ−ル装置
JP2001069714A (ja) * 1999-08-31 2001-03-16 Asmo Co Ltd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における回転軸のスラスト調整方法
JP4808457B2 (ja) * 2004-09-27 2011-11-02 Ntn株式会社 流体軸受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7018928A1 (de) * 2007-04-21 2008-10-23 Schaeffler Kg Kompensationsvorrichtung
US8690445B2 (en) * 2010-10-27 2014-04-0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olling bearing arrangement
CN201858263U (zh) * 2010-11-03 2011-06-08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U型分体支架式传动轴中间支承总成
JP2013221610A (ja) * 2012-04-19 2013-10-28 Ntn Corp 軸受取付構造
CN105074247A (zh) * 2013-03-28 2015-11-18 斯凯孚公司 轴承组件及组装和安装轴承组件与支撑轴承组件的部件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8713A (ja) * 1988-07-28 1990-02-08 Nippon Seiko Kk すきま補正装置付転がり軸受
JPH02128822U (zh) * 1989-03-31 1990-10-24
EP1184583A1 (fr) * 2000-08-30 2002-03-06 Skf France Palier à roulement à précontrainte axiale, notamment pour colonne de direction de véhicules automobiles
CN1447038A (zh) * 2002-02-05 2003-10-08 Skf公司 特别是用于电机中的滚动轴承
JP2009052737A (ja) * 2007-07-31 2009-03-12 Tok Bearing Co Ltd 調心機構
JP2009079696A (ja) * 2007-09-26 2009-04-16 Jtekt Corp 転がり軸受への予圧付与機構
CN101994766A (zh) * 2009-08-12 2011-03-30 诺迈士科技有限公司 轴承架
CN102939468A (zh) * 2010-03-17 2013-02-20 Zf操作系统有限公司 动力转向装置
CN103453012A (zh) * 2012-05-31 2013-12-18 Skf公司 用于转向柱的滚动轴承组件装置
CN105829768A (zh) * 2013-12-18 2016-08-03 Zf 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风力传动装置的轴轴承组件
JP2016208574A (ja) * 2015-04-16 2016-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巻上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44285A1 (ja) 2019-12-26
JP6949221B2 (ja) 2021-10-13
CN112272647A (zh) 2021-01-26
JPWO2019244285A1 (ja)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69379B2 (ja) 磁気的に懸架されたロータ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ボールベアリング型補助ベアリング
EP2808551B1 (en) Rotating machine with at least one active magnetic bearing and auxiliary rolling bearings
JP2006525466A (ja) 真空ポンプ
EP2770222A1 (en) A machine provided with safety bearing
US9212665B2 (en) Planetary-type auxiliary bearing for a hydrostatic primary bearing
CN106050903B (zh) 轴承
CN112272647B (zh) 曳引机的支承结构
JP2010138933A (ja) 玉軸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オルタネータ用軸受
JP2007247711A (ja) 水中回転装置用転がり軸受
KR20160018503A (ko) 베어링을 냉각하기 위해 내부에서의 공기 유통을 갖는 전자기 베어링 어셈블리
CN104254700A (zh) 电动机器
JP2006300079A (ja) ころ軸受
EP2194285A1 (en) Auxiliary rotary bearing system
RU2592942C1 (ru) Погружной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ь
US6300699B1 (en) Motor compensating spring
CN112714833B (zh) 主轴装置
JP2005042892A (ja) 玉軸受
JP2005233248A (ja) 過給機用転がり軸受
JP2007138966A (ja) 転がり軸受及び軸受組込装置
US10180189B2 (en) Bearing isolator seal with tapered static shutoff O-ring interface
KR100626735B1 (ko) 전동기의 회전축의 베어링 지지 구조
JP2014114929A (ja) 深溝型総玉軸受
JP2008106884A (ja) オルタネータ用軸受
KR101846657B1 (ko) 터보차저용 실링장치
JP2021148132A (ja) タッチダウン軸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